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1)
五年级科学复习提纲(1-2单元)
![五年级科学复习提纲(1-2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6e027bed1f34693daef3e27.png)
五年级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01.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02. 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03. (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04. 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05. (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06. (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07. 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08.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09.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0. 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11.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2. 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3.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14. (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15. (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16. 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
17. 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18. 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等。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fa1ad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9.png)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地球与太阳-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的形状,有南北两极和赤道。
- 地球的自转:地球每24小时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形成了地球的昼夜交替。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大约36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 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地球提供了恰当的气候、水资源和土壤,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第二单元:太阳系-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由太阳和八颗行星以及其他天体组成。
- 行星的特点: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内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外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
- 行星的运动:行星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 太阳系的奥秘: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控制着其他行星的运动,并产生了光和热能。
第三单元:能量与机械-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 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高低而具有的能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一种利用杠杆作用使力量增大或改变方向的物理原理。
- 机械能的应用: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使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动力机械等。
第四单元:物质的分解与组合- 物质的分解: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研磨、加热等)或化学方法(如酸碱反应等)进行分解。
- 物质的组合: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组合,生成新的物质。
- 物质的循环利用: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利用,例如,水的循环利用和生物的食物链。
第五单元: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生物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分布,例如,陆地、水域和空气中。
- 生物的互相依存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共生、捕食和竞争等相互依存的关系。
- 生物的适应性:生物通过特殊的结构和行为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 生物的保护与生态平衡: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六单元:人体健康- 饮食营养与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对维持人体健康很重要。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64180952d380eb62946d2c.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5、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9e99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5.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
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内容:
1.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通过太阳能,
我们可以获得光和热。
太阳能可以被用于发电、供暖和照明等方面。
2. 物体的天然和人工特征:物体的天然特征是指与生俱来的特性,如颜色、形状和质地等。
人工特征则是指人为工艺所添加的特性,如人造材料和调制的颜色。
3. 材料的可塑性:材料的可塑性指其改变形状的能力。
一些材
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挤压或拉伸等方法改变其形状。
4.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
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的种类有关。
5. 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用来扑灭火灾的工具。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正确使用灭火器能够保证人们的安全。
这些知识点是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探究科学的奥秘。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全)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全)](https://img.taocdn.com/s3/m/49b52c7c27d3240c8447efdf.png)
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课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把物体放入水中的操作方法:轻轻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第二课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而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就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
4、在研究(对物体进行比较)的问题复杂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5、用小瓶子研究沉浮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物体的体积不变,重量增加,沉浮会发生改变。
6、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第三课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注意:排水量通常指的是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
排开的水量指的是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
排开的水量的计算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数减去原来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4、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
【同一块橡皮泥,我们把它捏成不同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会因为形状的不同而改变。
这里面蕴含的奥秘就是排开的水量的不同。
】第四课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资料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a79e1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0.png)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资料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它包含了众多的知识和概念。
在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会接触到许多有趣且有益的科学资料。
本文将聚焦于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科学资料。
1. 太阳系中的行星太阳系是我们身处的宇宙系统,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组成。
我们在这个单元中将学习到关于太阳系中行星的知识。
例如,我们将了解到地球是我们居住的行星,并探索其他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学习这些知识将拓宽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2. 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在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研究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机制。
我们将学习到动物如何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如沙漠、森林和水域。
了解这些适应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世界的奇妙之处。
3. 水循环和天气变化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的循环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将学习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的各种形式如云、雨、雪和冰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对水循环和天气变化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自然现象。
4. 食物链和能量流动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相互联系的关系。
在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食物链的构成、能量流动以及食物网的形成。
了解食物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5. 电能与电路电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在五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电能的知识,包括电的基本概念、电能的运用以及电路的构成。
通过学习电能与电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电的作用和应用,并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6. 植物生长和繁殖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在五年级下册的科学中,我们将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各个部分以及植物的繁殖方式。
对于我们了解植物的生态功能、保护环境和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都非常重要。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https://img.taocdn.com/s3/m/b988ebfd33d4b14e8524682a.png)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 的地方?(P34) 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 (同填空7) 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 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 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 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 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 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 的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
二、问答题: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 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运动可以使血液 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 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 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 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 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 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 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 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 火柴先掉下来?(P39) 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P40) 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 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 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 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 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 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f479b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9.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写作目的本文档旨在为五年级学生提供科学学科的复习资料。
通过系统整理和总结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固定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其组成比例可以随意改变。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常温下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分子间距较短,分子运动较小。
•液态:分子间距较大,分子运动较快。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分子运动很快。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发生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
4. 能源与能量转化能源是指能够产生一定效果的资源。
能量是指物体具有运动、变化和产生效果的能力。
•能源可以分为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量可以通过转化和传递实现各种功能和需求。
二、生物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肺:用于呼吸,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肝:分解毒素和废物,合成重要化合物。
•肾:过滤血液,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物质。
2. 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通过适应环境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动物的结构: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植物的结构: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构成,以实现营养摄取和繁殖。
3. 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动物和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陆地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水生植物:生长于水中,适应水中的光照和营养供应。
•陆地植物:生长于陆地,适应干燥和光线充足的条件。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fc17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c.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1.1 物质的分类
- 固体:拥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变形。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自由流动。
1.2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形状、体积或状态发生改变,但其组成成分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2. 火的产生和燃烧
2.1 火的产生条件
- 可燃物: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 氧气:空气中的一种气体,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火源:引发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如火柴、打火机等。
2.2 燃烧的过程
- 点燃:将火源接触到可燃物上,使其开始燃烧。
- 进一步燃烧:燃烧物质与氧气进行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
- 消失:当可燃物燃烧完全,燃烧过程终止。
- 灭火: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燃烧过程停止,如用水、灭火器等。
3. 地球运动和太阳系
3.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天。
-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年。
3.2 太阳系的组成
-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
-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火星等。
-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如月球围绕地球运行。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复资料,希望对你的考试有所帮助,加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1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b87ee58dde80d4d8d15a4fb8.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等因素有关。
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3、同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与它的()和()无关。
4、不同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与它的()和()有关。
体积相同,重量不同,重的物体容易(),轻的物体容易()。
重量相同,体积不同,体积大的物体容易(),体积小的物体容易()。
5、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的重力方向()。
6、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7、上浮的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8、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就意味着()越大,所受到的()就越大。
9、物体在水中的所受到的浮大小主要取决于()。
10、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来改变沉浮的。
在液体中11、要使在液体中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加入()。
12、要使马铃薯在液体中下沉可以在液体中加入()。
13、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叫做()。
14、下沉的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15、改变液体的浓度,液体的()也会发生改变。
16、同种液体()不同,()的大小也不同。
17、比同体积的液体(),物体就()。
比同体积的液体(),物体就()。
18、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有关。
19、物体在水中会受到()和()的作用,方向是()。
和重力的方向()。
20、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2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物体的()或(),物体的沉浮()。
22、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重力。
23、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
24、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
25、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26、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和物体的()有关,还和液体的()有关。
27、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43838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c.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天地人和
本章介绍了太阳系和地球,以及人类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探究日食、月食和地球的四季变化;
- 了解人类的发展和文明。
第二章万物互联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物体的热量传递;
- 了解声音的传播;
-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
- 了解电的产生和电路的运用。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
- 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了解人类的健康和卫生知识;
-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附:期末复重点
- 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
-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四季变化;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
-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颜色;
- 电的产生和电路知识;
- 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档为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包括了前三章的内容和期末复习的重点。
阅读本文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背背默默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背背默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e73b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b.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背背默默知识点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许多植物的新生命从种子发芽开始。
为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我们可以进行比较实验。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
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每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另外,我们还可以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光照的关系。
在温度实验中,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在光照实验中,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总结来说,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我们可以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在实验中,我们改变的条件是光照,而不变的条件是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实验结论是,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这是因为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植物还具有向光性、向水性等特性。
第4课:蚯蚓的选择蚯蚓生活在地下,推测它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而不喜欢干燥的环境。
在“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我们反复进行多次实验,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bfff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6.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主要探讨了种子发芽的实验和条件,为学生们展示了植物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并引导他们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首先,这一课介绍了种子发芽的概念。
许多植物的生命旅程都是从一个小小的种子开始的。
种子内部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只要条件适宜,它就会发芽,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接下来,这一课引导学生们思考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们可能会想到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因素。
确实,这些都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
然而,要确定哪些条件是必要的,哪些条件是辅助的,就需要进行实验验证。
这一课还介绍了对比实验的概念。
对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这一课设计了一个种子发芽实验。
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一组给予种子充足的土壤,另一组则不提供土壤,其他条件如水分、阳光、空气和温度都保持
一致。
通过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学生们可以得出结论:土壤是否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此外,这一课还鼓励学生们进行更多的探究实验,以发现更多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们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和对比实验的设计,引导学生们探究植物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3f657036482fb4daa58d4b50.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bcbdd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3.png)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目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版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的复资料,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复和巩固。
内容
本资料包含以下内容:
1. 第一单元:光的传播
- 光的来源和传播
- 阴影的形成
- 眼睛的保护
2. 第二单元:浮力和压力
- 水的特性和应用
- 浮力的原理
- 压力的作用
3. 第三单元:空气中的氧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消耗氧气的现象
- 呼吸和空气质量
4. 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变化-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 昆虫的生活史
-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5. 第五单元:人口与健康
- 人口与社会
- 人口的变化和影响
- 健康与生活
6. 第六单元:地球与太阳
- 地球的运动
- 四季变化
- 太阳的能量
7. 第七单元:节约能源
- 能源的种类和用途
- 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 节约能源的做法
8. 第八单元:日常生活中的力- 力的产生和作用
- 测量力的大小
- 日常生活中的力应用
9. 第九单元:友善环境
- 环境保护和意义
- 水资源的保护
- 空气和土壤的污染
10. 第十单元:科学实验
- 认识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步骤
- 科学实验的规范与安全
- 实验记录和分析结果
使用建议
-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本资料回顾和整理科学下册的重点知识。
- 学生可以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复和练。
-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地使用本资料。
请注意:本资料仅供复习参考使用,建议学生在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复习。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PPT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cac90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a.png)
主要危害: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造成农田、 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 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 重破坏。造成大气污染。 预防措施: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 度来。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 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 能减少沙尘源地。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3、有性生殖(种子繁殖)的优点和缺点 各是什么?
答:优点:播种操作容易,同时可得多 数幼苗,便于贮藏及远途运输,植物发 育强壮,寿命长,利用植物的有性生殖 方式,可以培育新品种。
缺点:易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不易保持 母本固有的遗传特性,有些种类开花结 实较迟缓。
15、通过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 年限,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哪 些启示?
答:煤、石油、天然气的的储量是 有限的,而且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 源,将来必定会用完,所以我们应 该好好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要 随意浪费。
16、机器人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社 会的发展有哪些积极的方面?又会引 起哪些问题?
答:机器人在军事、勘探、医疗等领 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环境污染,但同时也会带来战 争、工厂裁员、机器人伤人等问题。
1、写一份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书 我们建议: 1)、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节约汽油, 保护能源矿产。 2)、回收废旧塑料、铁,减少矿产资源的 浪费。 3)、严禁乱采滥挖矿产资源。
3、我认为建筑工具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自动化成都会越 来越高,我自己认为,全电脑无人控 制的工具可能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的发展方向。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e81100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b.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一、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1.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铁、金属铜等。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改变,但其组成不发生变化,如物体的
变形、颜色的改变等。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二、能源与能量
1.能源的分类
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能源的利用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避免浪费。
开发新能源: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研究和开发。
三、物体与力
1.力的种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弹力:弹簧等物体被拉伸或压缩后的恢复力。
摩擦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力的作用和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力还可以使物体变形或改变形状。
以上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总复习资料,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知识点:教科版五下第一单元《沉与浮》知识点梳理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
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7.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9.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受到的浮力大。
10.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把泡沐塑料块向下拉时:浮力=重力+拉力1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4.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
15. 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16. 死海中淹不死人的原因:因为海水含盐量高,海水的密度远大于人的密度,因而浮力大于人体重力,人就处于漂浮状态,而沉不下去,才淹不死。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
18.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19.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20.(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1.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2.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3.曹冲称象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利用了阿基米德定律。
也就是不同货物装载在船中时的排水量相同,它们的重量也应该相同。
24.让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的方法:1、加一定量的盐;2、加一定量的糖;3、加一定量的味精。
1、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浮力=重力,画图时:浮力方向向上,重力方向向下,并且长度相等。
2、石块此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关系:浮力<重力,画图时,浮力方向向上,重力方向向下,并且浮力箭头较短,重力箭头较长。
单元知识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知识点梳理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如:多运动;晒太阳、烤火等从外界物质吸收热量;吃点热的东西等。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只是衣服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保温)。
3、将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一开始是水袋是沉的,过一段时间后冷水被加热了慢慢浮起来了。
4、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冷水和热水:如果轻重相同,(热水)的体积大。
如果体积相同,(冷水)重。
5、常温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7、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8、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气体的体积变化程度比液体要大很多。
9、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10、(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明显,(固体)的热胀冷缩最不明显。
1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3、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2)对流: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3)热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
15、(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在三种金属导热性能的比较中,导热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是:铜、铝、铁。
16、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7、导热快的物体,散热(也快),保温效果(差),如(金属)。
导热慢的物体,散热也(慢),保温效果(好),如(塑料、木头)。
18、(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但不能阻止热量的散失。
19、(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2、热传导和热对流通过物质为例的接触转移热量。
热辐射是电磁辐射的一种形式,几乎所有的物体都进行热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散发的热辐射量就越多。
3、触摸金属时手会感觉到冷,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它很快把手上的热量带走了。
接触导热性差的导体时不会感到冷,因为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
单元知识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梳理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水钟)。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动幅度)无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21、一分钟计时器若摆的太快,可将摆锤往(下)调;摆的太慢,可将摆锤(上)调。
1、水钟的类型: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2、自己制作的水钟,水位越高水滴滴得越快,水位越低滴得慢;3、下面三个摆,第一个摆得最慢,第二个摆得最快。
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单元知识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宝:测,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作转的有力,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4、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5、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也就意味着决定了不同7、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旋转。
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9、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
10、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
11、地球围绕太向、角度不变。
12、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13、阳光的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5、在地球的同一地点,夏至时的太阳高度比冬至时大。
16、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
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17、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