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三、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旳程序
三、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旳内容⒈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旳级别和范围 ⑴ 评价级别旳划分 ⑵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旳范围⒉ 生态环境影响辨认 ⑴ 影响原因辨认 ⑵ 影响对象辨认 ⑶ 影响后果与程度辨认 影响旳性质 影响旳程度
7、生境8、生态因子9、生态演替10、生态制图11、敏感区12、植被覆盖率13、湿地14、承载能力
环境与生态环境
环境: 人类以外旳整个外部世界,涉及 大气、 水、土壤和生物圈。生态环境: 人类旳地球生物圈环境。

生物圈
水、气、土
生态环境
物化环境
生态环境学
老式环境学
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2
<20km2
生物群落生物量降低(<50%)生产量锐减(≥50%)异质性程度降低相对同质物种旳多样性降低(<50%)物种旳多样性锐减(≥50%)珍稀濒危物种消失
2121211
3
2
3
2
3
2
1
/
3
/
3
/
3
1
区域环境绿地数量降低,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绿地降低1/2,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极差
常用旳生态环境评价原则
1、环境原则(国家、行业和地方要求旳原则)2、规划目旳与指标、功能区划 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主要生态功能区 风景区3、科学研究拟定旳承载力、容量、阈值4、法要求值(资源法、环境法、环境原则)5、行业规范与产业政策6、背景值(现状)或本底(理想状态) 如生物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7、特定生态问题旳限值
生态环境影响辨认与评价因子旳筛选
1、目旳:鉴别拟建工程与潜在旳生态受体之间旳关键联络,确保评价工作旳针对性和有效性。2、措施: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旳构成部分,鉴别可能旳交互作用,并谋求合适旳表征因子和参数。3、注意:辨认与筛选建立在一定旳调研基础上(文件查阅、实地考察与征询、访问)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生态环境质量 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或 地方有关生态保护的政策、法律 法规等。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空气质 量、景观美学等。
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调查与监测
生态调查
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 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动物分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
案例三:采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形改变、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问题。
评价方法
02
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采矿活动对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案例分析
03
以某露天采矿为例,分析其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生态监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生态环 境进行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 因子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估
生态影响预测
基于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短 期和长期影响。
生态影响评估
对预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态补偿和修复方 案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05
结论
总结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 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实践经验总结

归纳总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 验,包括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和操作 要点等。

生态影响评估报告

生态影响评估报告

生态影响评估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

项目背景本项目计划在一个原始森林地区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区。

该园区将包括工厂、办公区、交通设施等各种建筑和设施,预计将给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

方法为了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采用了以下主要方法:1. 采集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土壤质量等。

2. 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关于现有生态系统的信息。

3. 使用专业模型和软件进行生态影响模拟和分析。

4. 对已有文献和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估,预计该项目对生态系统会产生以下影响:1. 生境破坏:项目建设将导致部分自然生境的破坏和丧失。

2. 物种迁移:某些动植物物种可能会因气候或生境变化而迁移或消失。

3. 水源污染: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物,对周边水源造成潜在污染风险。

建议与措施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影响,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在项目前期进行详尽的环境评估,确保充分了解影响范围和可能的风险。

2. 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和标准,确保项目建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实施生态修复计划,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

4.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项目对水源的污染风险,例如使用环保材料、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等。

结论我们强烈建议在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全面的生态影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

只有在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该项目才能可持续发展并获得社会认可。

以上是本次生态影响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权威著作提供的数据; 区域蒸散模式:
NPP: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t/(hm2.a);
RDI:辐射干燥度; r:年降水量,mm; PER:可能蒸散率; PET:年可能蒸散量,mm; BT:年平均生物温度,°C
r (1 RDI RDI 2 ) NPP RDI 2 (1 RDI ) (1 RDI )
调查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利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影响范围内生态现状调查
(4)重要敏感生态保护日标调查内容
根据《建设项日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2号令,2008),环境敏感区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 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 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 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 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 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 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背景;

选择可重点类比调查内容
不是作全方位的比较分析,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进行类比调查分析; 考虑类比对象对相应类比分析问题的有效性和深入性; 对类比选择条件进行阐明,对类比对象和拟建对象的差异进行分析说明;

2.类比调查方法

对类比对象进行调查,采用环评常规方法; 资料收集:查阅既有工程(类比对象)环评报告书+既有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监测 报告,必要时参阅既有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科研报告+环境监测资料; 实地监测或调查:按一般调查或监测方法对类比对象进行调查; 景观生态调查法:采用3S技术,对区域性生态景观进行调查、解析、说明区域性生态整体 性变化; 公众参与调查法:访问公众、专家,对既有工程或生产建设活动产生影响进行调查分析, 同时了解公众对该类影响的态度、期望、建议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规划、建设、改造、拆除等项目的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的预测和评
价的一项技术活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评价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
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规划、设计、建
设等阶段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
植物、动物等物种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等。

2. 土壤和水资源:评估项目对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的污染、
消耗和影响,包括水质、水量、地下水位等方面。

3. 大气环境: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包括排
放物的种类、浓度和传播路径等。

4. 噪声和震动:评估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和震动的影响
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住房等方面。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进行,并应该由专
业的评估机构进行。

评价结果将作为项目决策、规划和设
计的重要参考,决策者将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
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以降低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989《环境保护法》 1987《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1992联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①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②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③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 ④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 针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影响预测; ⑤针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影响预测; 提出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 ⑥提出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包括环境 监理和生态监测,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监理和生态监测,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得出结论. ⑦得出结论.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⑤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源:人类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 方式和强度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因此要从可持续 发展的角度出发,避免商业性的过度采伐,捕猎和 更替,以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生物多 样性. 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和生境.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4 关注特殊性问题
特殊的生态系统,生境,生态因子或或特别 需要保护的生态目标,或因其有特殊的生态环境 功能如生物多样性高,或是珍稀濒危生物生境, 水源保护地等,或因其具有典型的生物地理代表 性,或具有较大的进化潜力,或具有特别的历史 文化,科学研究或其他特别的价值,或因其具有 稀有性特点等等,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必须给予特 别的关注和重视,如热带雨林,原始森林等重要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生境以及生态脆弱带等. 生境以及生态脆弱带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景观:指在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快或生态系统 景观: 景观 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 植被覆盖率 百分数表示. 湿地 湿地:湿地是开放水体和陆地之间过渡带的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 湿地 生态结构和功能属性,指沼泽地,沼原,泥炭地或水域,还包括落潮 时深度不超过6m的海域. 承载力 承载力:指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所能供养的动植物总数,同时又不 承载力 能影响环境在理想水平和质量上维持生命的能力.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国纷纷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对各类项目实施前后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各类项目或规划实施前后,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它对于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几个重要方面:1.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使人们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环境保护行动的积极开展。

2. 项目决策的科学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系列科学信息和可行性建议,帮助其做出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决策。

3. 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项目初期就发现并避免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降低后期环境治理成本,同时提升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要素1. 评价对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各类开发项目、规划方案或政策措施。

评价对象的确定应考虑到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水文地质条件、大气环境等。

2.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评价的重要依据,用于量化环境影响程度。

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噪声影响等。

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环境特征、项目类型以及法律法规等因素。

3. 评价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统计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特点和评价目标进行合理确定。

4. 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呈现和沟通的重要方式。

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影响预测、风险评估、环境治理建议等内容。

5. 参与主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引入多方参与,包括政府部门、专业机构、项目申请单位和公众等。

黄河水量10年调度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黄河水量10年调度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Ke y wo r ds:wa t e r r e g u l a io t n;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v a l ua t i o n;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Ye l l o w Ri v e r
HAN Ya n l i ,W ANG Xi n g o n g,GE Le i
( Y e l l o w
r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4 ,C h i n a )
第2 9卷第 2期
V0 1 . 2 9 No . 2





2 0 1 3年 3月
Ma r .2 01 3
WA T ER R ES 0URC E S P RO T EC T I O N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6 9 3 3 . 2 0 1 3 . 0 2 . 0 1 6
Ev a l ua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be n e it f s o f t e n— y e a r i nt e g r a t e d wa t e r
r e g ul a t i o n o f Ye l l o w Ri v e r
关键 词 : 水量调 度 ; 生 态环境 ; 环境评 价 ; 生 态修 复 ; 黄 河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系统存在和运 行的基础,这种过程一经破坏和停止,系统也随之 崩溃。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生物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


能源-Solar

非生物 栖息地和生活条件:Air, water, soil etc.
成分
食物和原料
生态系统的概念
(3)公众参与 两种类型的公众:受拟建项目影响的公众个人 或社会团体;没有直接受到拟建项目的影响, 但由于他们的特长,可能对潜在的环境影响的 性质、范围、特点拥有有关信息的公众。
生态现状评价
• 评价要求
(1)在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功能 状况进行评价。
(2)2级以上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3级评价 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
生态环评的有关名词(2)
❖ 植被覆盖率: vegetation coverage ❖ 承载力: carrying capacity ❖ 敏感区: sensitive area
8.2.2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等级 8.2.2.1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 影响因素识别:对作用主体即开发建设项目的识别。
(2)评价对图件的要求:(a) 生态影响评价的图件需有正规比例 的基础图件和评价成果图件组成; (b) 3级项目要完成土地利用 现状图和关键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图;(c) 2级项目要完成土地 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基础图件和主要评价 因子的评价和预测成果图,上述图件要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 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显示; (e) 1级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和达到上 述要求以外,要用图形、图象显示评价区域全方位的评价和预 测成果。

10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3
三、工程分析重点
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 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 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主要内 容应包括: a) 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b) 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 程行为; c) 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d) 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按100分制给各特征赋值 生态系统质量按下式计算:
N
EQ Ai / N i 1
按EQ值将生态系统分为5级:100-70,69-50, 49-30,29-10,9-0。
29
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评价法EI
EI=∑EIiWi
30
4、水土流失评价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对样方年水土流失量 进行预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表达式如下:
林及灌木林选用500 m2、草本群落或森林的草本层选用100 m2。 3.依次测定样地全部立木的高度、胸高直径等项目;草本及 灌木层,测定各种成分的高度、盖度、频度等。按不同植被 类型确定现状生物量。 4.计算工程施工和运行后各类植被的面积及相应生物量变化 情况。 5.预测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生物量的影响,进而得出对区 域自然系统生产能力和恢复稳定性的影响。
作用主体包括主要工程和全部辅助工程在内,如为工程建 设开通的施工道路,集中的工业作业场地,重要原材料的 生产(造纸原料生产,采石场,取土场)、储运设施建设、 拆迁居民安置地等。
在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上,应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 因素识别,有的项目甚至还包括设计期(如选址和决定施 工布局)和封闭期(如矿山闭矿、渣场封闭与复垦)的影 响识别。
有无影响到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水源地、、风景名胜 区、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特别生境、脆弱生 态系统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 72页)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 72页)
(1)根据生态影响识别的结果,对识别出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通过分 析影晌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 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造成 影响中的不利、不可逆影响。即预测是否带来新的生态变化或时空上的重 大变化。
(2)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 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日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 预测潜在的后果。
调查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利于提出解决问 题的对策、措施。
影响范围内生态现状调查
(4)重要敏感生态保护日标调查内容
根据《建设项日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2号令,2008), 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 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二、有关术语
种群:某一地区中同种个体的集合群体。
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区中所有种群的集合体,可分为 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
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 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生态系统: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 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 响评价的基本对象。
评价范围依据
(2)有行业要求、规范或导则的,可参照行业要求、导则或规范 所规定的评价范围。例如:
①交通运输类 公路: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O0-500m; 铁路:为线路两侧各3O0m: 水上线路:江河类包括所经汇河段的全河段及其沿江陆地; 海上线路:主航线向两侧延伸5O0m: 场站:机场周际外延5km,码头区周际外延3-5km。
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 态
草原生态系统
系 统
森林生态系统
流水生态系统 (江河、集流)
急流 缓流
静水生态系统 (湖泊、池塘)
滨岸带 表水层 深水层
海岸带(<100m)
岩石岸 沙岸
浅海岸(水深200m以内的大陆架)
海岸带(>200m)
远洋表层 远洋中层
上涌礁 珊瑚礁
远洋深层 远洋底层
热荒漠
冷荒漠
湿草原
干草原
稀树干草原(热带草原)
生态系统
公益价值设计量指标
海洋
577
开放性域
252(营养循环,大气调节,食物生产等6 项)
海滨
4052(营养循环,食物生产,娱乐等8 项)
河口湾
22832(营养循环,干扰调节,避难所,娱乐等8 项)
珊瑚礁
6075(娱乐,干扰调节,食物生产等7 项)
大陆架
1610(营养循环、食物生产、文化等5 项)
注:原载Nature,1997(387):253-260;转译世界环境,1992 第2 期
存储和保持水分
6 控制侵蚀与淤积 土壤保持
7 土壤形成
土壤形成过程
8 养分循环
养分贮藏、循环、获取(固氮、氮磷循环)
9 废物处理
流动养分的补充,去除或破坏
10 授 粉
花配子运动
11 生 物 控 制
生物量营养—动态调节
12 避 难 所
永久居住或暂时栖息地
13 食 物 生 产
总第一生产力中可食部分(农、牧、副业)
针叶林
阔叶林
热带雨林
a
7
生态系统环境功能(一)
表 1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公益价值(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三、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三、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⒈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和范围
⑴ 评价级别的划分 ⑵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⒉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⑴ 影响因素识别 ⑵ 影响对象识别 ⑶ 影响后果与程度识别
影响的性质 影响的程度
⒊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⑴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自然环境基本特征调查 图件收集和编制
⑴ 制定减缓措施的原则:制定生态影响减缓措施时要遵 守如下原则:
①凡涉及到珍稀濒危动物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 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②凡涉及到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 指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
③对于再声周期较长,恢复速度教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 定补偿措施
④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 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环境条件较差、 系统较脆弱 植物种类较多、 动物活动范围大 食物链较简单,能量流通量大 地域广大、环境功能重要
环评关注问题 类型、结构、组成、特点 物种多样性 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及
其生境 生产力与生物资源(经济 价值) 环境功能(供与需) 代表性与科学价值 类型、组成(生物种)、 生物量 干扰(面积、强度、 性质) 及历史动态 土地“三化”、草场退化、 自然灾害 保护动物习性及保护 植被破坏(碾压、践踏、 资源活动)
生态系统类型(二)
类型 荒漠
河流
湖泊
生态系统特点 日照强烈,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地形地貌多样,环境异质性高 生物多样性低,特化程度高 水为主导因子,流域成一整体
系统脆弱 荒漠建群植物生态功能巨大
水流动,自净能力强 纵向成带现象 水温、流速决定水生物习性 制约因素多(陆地、流域……) 物质循环少,外源营养物重要 溶解氧决定水生生物分布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含案例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含案例分析)
生物(态)保护地(动植物园、生态保护地、示 范区……)
生态脆弱区(过渡带、交界带,脆弱生态系统) 自然灾害易发区(洪、涝、崩滑流、台风……) 重要资源: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业特产地,
环境影响评价
21
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方法: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 (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A. 自然环境基本特征调查:气象气候因素和地理 特征因素;自然资源状况:水资源、土地资源、 动植物资源等;人类开发历史、开发方式和强度; 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 演变的基本特征。 B. 主要生态问题调查: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 化、污染影响等。 C. 评价区内敏感区历史和现状情况调查 D. 图件收集和编制:地形图、基础图件、卫图等
环境影响评价
30
6、生态影响的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
制定减缓措施的原则:
(1)凡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 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3、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遗传、物种、生态系统
4、缓解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自然灾害
5、保护重要资源:水、土、景观、生物……
6、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
7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 ⒈ 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
⑴ 地域连续性 ⑵ 物种多样性 ⑶ 生物组成的协调性 ⑷ 环境条件匹配性 ⒉ 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 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一般应遵循如下的基本原理: (1)保护一定的生境范围或寻求条件的替代生境,使生态 系统得以就地恢复或易地重建。 (2)保持生态系统恢复或重建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3)保护尽可能多的物种和生境类型,使重建或恢复后 的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新项目、规划或政策等的环境影响
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它旨在确保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得到合理管理和控制,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
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生态系统评估:评估项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
结构和功能的可能影响。

包括对野生动植物和其栖息地的
评估,对植被和土壤的评估,以及对水文和气候的评估等。

2. 空气质量评估:评估项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包括大气
颗粒物、废气排放、噪声等。

这些评估可以预测项目对周
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3. 水质评估:评估项目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包括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和水文循环等。

这些评估有助于评估项目对当地水环境的可能影响,以及项目对附近社区和生态系统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4. 土壤评估:评估项目对土壤的影响,包括土壤侵蚀、土壤质量改变和化学物质渗透等。

这些评估有助于预测项目对土壤资源的潜在影响,以及项目对地表水和生物多样性的可能影响。

5. 社会经济评估:评估项目对当地社区和经济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收入分配、基础设施需求等。

这些评估有助于确定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以及项目对当地社区的社会福利的可能影响。

通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前认识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它在项目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确保可持续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得以实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②影响对象识别—识别受体
识别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影响,如组成生
态系统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各 种自然灾害等; 有无影响到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水源地、、风景名胜 区、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特别生境、脆弱生 态系统等; 是否影响到地方要求的特别生态保护目标,如文物古迹、 自然遗迹和其他有特别纪念意义或科学价值的地方。
2
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
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 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 缓解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沙漠化 自然灾害 5. 保护特殊性目标 保护重要生境 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脆弱带 保护地方性敏感生态目标 6. 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1. 2. 3. 4.
潜在
59 -30
29 -10 -0 9
79 -60
59 -30 29 -0
2.9 -1.5
1.4 -1.0 0.9 -0
正在发展
强烈发展 严重
11
土地沙漠化程度景观判别
形态特征 1、 大部分土地未见 沙地,偶见流动沙点 2、 有片状流沙,灌丛 沙堆,有风蚀吹扬 3、 流沙大面积分布, 灌从堆集,吹扬强烈 4、密集流沙丘占优势 面积年增 长率( % ) 0.25 以下 0.26 - 1.0 1.1 - 2.0 流沙面积 率(% ) 5 以下 6 - 25 26 - 50 程度判别 潜在 沙漠化土地 正在发展中的 沙漠化土地 强烈发展中的 沙漠化土地 严重 沙漠化土地
15
3、评价范围
确定原则
1、必须包括所有作用因子 (建设项目全过程、全部活动空间) 2、必须包括全部受影响受体
(受影响生态系统,可以阐明类型、组成、结构、过程、特点)
3、必须包括所有影响
(直接的、间接的、显在的、潜在的)
工程影响范围
20-50km2 3 2 3 2 3 2 1 3 2 2 3 2 1 <20km2 / 3 / 3 / 3 1 / 3 3 / 3 1
10
土地沙漠化发展的生态学特征
植被盖度 农田系统能量 生物生产量 (%) >60 产投比 (%) (t/hm · a) >80 3 -4.5
2
沙漠化程度
5
①影响因素识别—识别主体
作用主体包括主要工程和全部辅助工程在内,如为工程建
设开通的施工道路,集中的工业作业场地,重要原材料的 生产(造纸原料生产,采石场,取土场)、储运设施建设、 拆迁居民安置地等。 在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上,应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 因素识别,有的项目甚至还包括设计期(如选址和决定施 工布局)和封闭期(如矿山闭矿、渣场封闭与复垦)的影 响识别。 应识别集中开发建设地和分散的影响点,永久占地与临时 占地等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识别的内容还包括影响的发生方式,如作用时间 的长短,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等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以非污染生态评价为主
1
基本概念
环境——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包括大气圈、水
圈、岩石圈、生物圈 生态环境——生物圈 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 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 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 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 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13
14
特殊生态敏感区 Special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 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
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 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 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3
第二节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一.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确定评价等级、范围、
因子、标准 二. 生态环境调查与现状评价 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四.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
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影响因素识别—识别影响作用的主体 影响对象识别—识别影响作用的受体 影响效应识别—性质、程度、可能性 重要生境识别
影响导致的变化程度。
8
2、评价等级
划分依据
(1)生物群落变化情况 (2)区域环境变化情况 (3)水和土地变化情况 (4)是否敏感区 工程影响范围
9
评价工作级别
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情况 >50km2 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小于50% 生物量减少大于等于50% 异质性程度降低 相对同质 物种多样性减少小于50% 物种多样性减少大于等于50% 珍稀濒危物种消失 区域环境: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 绿地减少1/2以上,分布不均,连通程度极差 水和土地:荒漠化 理化性质改变 理化性质恶化 敏感地区 2 1 2 1 2 1 1 2 1 1 2 1 1
重要生态敏感区 Important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 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
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 施加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 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 通道、天然渔场等。
7
③影响效应识别—性质、程度、可能性
①影响的性质: 即正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可否恢
复或补偿,有无替代,长期与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影响,累积性影响还是 非累积性影响;
②影响的程度,即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
影响发生的剧烈程度,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 素等。
可通过识别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来定性地判别影响的性质和
12
2.1 以上
50 以上
评价级别确定方法的说明
水理化性质改变指水体质量类型在I~III范围内变
化;水理化性质恶化指水体质量类型由I~III变为 IV~V。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比较复杂,土壤理化性质改变
指生产能力在该类型土地生产能力范围内;理化 性质恶化指由上一级别退化为较低的土地生产能 力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