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学生不举手的现象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可以解释。
以下将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之一是缺乏自信。
较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存在自卑情绪,觉得自己的观点不够成熟或者怕被同学嘲笑,因此不敢举手发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温暖和谐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展示对学生观点的认可和尊重。
此外,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环境中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学生不爱举手发言还与课堂氛围有关。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讲解,没有提出引导性问题,不鼓励学生的发言,那么学生就难以主动参与讨论。
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思考。
同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也可以利用情境,让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推导出结论。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更有动力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另外,学生不爱举手发言还与班级氛围相关。
如果班级中存在课堂上互相嘲笑、批评、指责的现象,学生很难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教师需要在班级建设中注重培养和谐的班级氛围,强调尊重和包容。
可以通过开展班队活动、班会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
同时,也应该对班级中的不当言语和行为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发言充满信心。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是否举手发言的重要因素。
有些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很少与父母、兄弟姐妹进行讨论和交流,导致在学校课堂上也不擅长与他人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家庭教育的引导。
如何对待课堂中不爱举手孩子论文
如何对待课堂中不爱举手的孩子当你走进课堂,是否会发现有这样一群孩子: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安静不语, 缩在一边,或是一脸茫然,眼神中充满着胆怯和游离。
相比较另一些伶牙俐齿,积极活泼,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着急地站起来等你发现的孩子,他们似乎更愿意做一个课堂中的旁观者。
而在小学英语课程中,这种情况更是多见。
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找到适当并且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些不爱举手的孩子,让他们重拾信心,积极投入,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而不是“默默无闻”的旁观者呢?通过几年的实践与观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与方法,并且在不同的班级中针对每个小朋友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表现情况实施了相应的方法,结果颇有成效,也想于此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究其性格,了解孩子们真正不愿举手的原因在从教的这五年中,接触过不同的孩子,他们性格迥异,有着与生俱来的个性与在家庭环境影响下所铸就的性格。
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课堂中得表现也各不相同。
同样在这一群不爱举手的旁观者中,他们也各出有因,我归纳总结有以下几类:1. 因上课思想游离走神而根本不知老师所云。
2. 能够回答,但因胆小不敢在集体面前说。
3. 怕说错,缺乏自信。
4. 听不懂问题而确实不会回答。
5. 觉得问题简单,不削一顾。
6. 性格固执,就不愿意举手回答。
二、因人因材,多角度探索“怎样让孩子变得爱举手”的有效策略(一)、因人施教,区别对待每个不同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理当拥有最先进的教育视野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因此对于综上所述的这些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们,我们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也不能施以一概而论的同一方法,这样对于孩子们心灵和思想上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因人施教,区别对待每个不同的孩子。
1. 多给予机会参与,脱离游离状态。
对于时常在课堂上游离的孩子,他们在医学上也被唤作是“多动症”的疾病,在精神上难以控制集中思想。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给予他们机会回答问题,或者参与课堂上的一些活动,并且适时的给予他们表扬和奖励,那么他们游离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也会养成举手的习惯。
对于“为什么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一点思考
“为什么学生不爱举手”
一直发现班级里一些学生(包括成绩好的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
家长也会经常为此犯难,不管家长在家怎么鼓励,仍是无动于衷。
我想这也不是家长鼓励就能做到的,还是需要老师想办法、想策略、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才行。
于是,我简单分析和总结了学生不爱举手的几点原因:
1、腼腆内向型:因为胆小,害怕老师,害怕答错,害怕被同学嘲笑;
对策: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老师要争取在课下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多表扬。
对于课堂上,回答正确的部分,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2、注意力不能集中型:经常溜号,不能认真专心的听课,没听清老师的问题,没动脑筋思考;
对策:在课上,经常要投其关注的目光,使其意识到老师时刻在注意着他。
只要他一主动回答问题,就立即鼓励表扬。
3、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不管会与不会,都一律不回答;
对策: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评价语言丰富及时到位。
4、接受慢,想也想不明白型
对策:课上,教师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课下,针对弱项让其多加练习。
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慢慢的引导。
5、懒惰型:懒得举手,懒得说话,懒得动。
对策:尽量多关注,不管回答是否正确都要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以后还要继续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课堂上学生不举手的原因和对策
课堂上学生不举手的原因和对策前不久,笔者在博客上发出“学生不举手,教师怎么办?”的帖子,并在论坛上发起讨论,得到不少朋友的回应。
他们结合实际,分析了课堂上学生不举手的成因,并提出对策,现摘录如下:观点一:学生不举手,与教师的教学有关。
智慧生涯:在很大程度上举不举手在于教师,教师唯有从自己的教学各层面着力。
仅就年龄看,初中学生还不至于上课习惯“缄默”!djlily:我也发现在高年级的课堂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举手.我觉得这跟孩子的年龄,教师的教学以及一个问题的难易都有关系!阿香:学生不举手,与教师有关,比如这个老师所创设的课堂氛围是否民主、是否给学生支持接纳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敢问的心理条件。
其次教师是否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如果教师自己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还会扼杀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
原点:教师的智慧,应该是能够判断出学生思维是否参与并努力地让他们的思维积极参与,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更应如此。
立新:不过在初中阶段,不同的教师的课堂的举手情况反差很大,主要问题在教师身上,一是教师的提问问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反差大,学生无从回答.二是教师平时课堂缺乏问题意识,学生不会提问题,也不习惯举手回答问题.三是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回答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鼓励,使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很快降低,教师熟视无睹,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四是不同性格教师的课堂,教师的提问与学生举手回答关系也很大.五是教师的学识与问题的质量和学生是否举手也有很大关系.朱诚恳:高中生就从来不举手.我们的课堂有问题.随火车远行:举手的背后有许多有意义的教育艺术。
举手有时在于教师的教学有没有吸引力。
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宽松。
吉惠:原因主要在教师。
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
dyxxxsx紫郁:学生不举手,多少是与教师有关系的。
如果是借别人的学生上课,那教师的课前导入或自我介绍作的不够好。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自从进入学校以来,我们的老师教导我们需要勇于发言,开阔视野。
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在小学教育中,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并不喜欢举手发言。
事实上,这是存在着某些成因的,同时也需要有对策来引导学生发言,以获得更好的教育。
一、不愿发言的成因1.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积极参与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学们就会变得沉闷且不愿意参与。
2.害怕犯错误部分学生可能害怕犯错误,被老师或同学嘲笑。
在他们进入学习中的某个阶段时,这种心态会变得更常见。
他们担心他们的答案被认为错了或不太正确,因此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3.自信心不足有些孩子可能缺乏自信心,怀疑他们对问题的认识。
他们可能会因感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或者认为没有人会对他们的意见感兴趣而不参与发言。
二、增强小学课堂发言的措施1. 改善课堂氛围学校可通过各种方式改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的上课。
同时,老师可以评选道德模范、乐于助人、学习进步 etc. 等,激励学生们向他们看齐,增强自己的信心。
2. 鼓励犯错误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犯错误并不是坏事,如果一个学生答案是错误的,固然,要纠正。
但教师同样需要表扬学生的勇气,鼓励他们发言,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提高自信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特长,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擅长的部分是有价值的。
同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他们的观点,发现他们特长的这一方面,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并展示自己。
4. 积极参与角色课堂参与角色的问题也非常重要。
学生害怕犯错误,是因为他们认为弥补错误的成本太高。
但是,这并不一定是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分组、配合、激励等方法,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愿意发言的重要性为何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呢?1.能够提高学生的嗓音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概念。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是他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
然而,在小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会对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浅谈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
一、成因分析:1. 社交压力:在小学阶段,孩子正面临着群体互动的挑战。
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被同伴嘲笑或评价自己的发言,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2. 教育方式:有些学校或老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听课能力,忽视了发言能力的培养。
这些学生没有得到鼓励和指导,缺乏信心。
3. 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对发言也没有积极的动力和需求。
没有主动参与的动力,就容易产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情况。
二、对策建议:1.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安全、宽松、平等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特点。
2. 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发言能力。
同时,也要及时赞扬和激励学生的积极表现。
3. 促进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问题,提高他们主动发言的意愿。
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的动力。
例如,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小游戏等。
5. 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听课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发言质量和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总之,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缺乏表达能力或思维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让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叙事为什么没有人举手了呢
为什么没有人举手了呢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到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没有一人举手,这么大的变化你注意到了吗?
还清楚的记得一年级时,老师讲课提出问题,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地举起了手,有的同学索性把两只手都举起来,甚至站了起来。
老师见到同学们这么积极地回答问题,也并不制止。
二年级了,提出问题举手的人少了许多,不再那么兴奋了。
三年级……五年级了,老师提问后同学们很少举手回答了,有的同学举起了手,其他同学都会用一种可以说是鄙视的眼光看着他,那个同学只有羞愧地缩回了手。
有时,举起手好像比登天还难。
六年级了,课堂上再也没有了以前欢快的气氛了,老师提出了问题说:"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等了等又说:"谁……谁……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无耐老师只得强行点名找同学回答。
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举手了呢?是不会,还是长大了认为这是一种耻辱,请你们举起手来,回到欢快的童年。
真想回到从前,回到那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回到心灵没有瑕疵的童年!。
在课堂上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
在课堂上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学生为什么就不举手发言呢?我跟其他老师交流时,也或多或少有着这方面的困扰,一般情况下,导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这些:1、长期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与行为定。
在课堂中,教师的精彩话语过多,充分展示了自己,从而忽略了学生,学生只顾听老师说,自然就失却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想法。
在平常的课堂中,教师可能都扮演了传道者和授惑者的角色,使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解答,从而虽然认真听讲,却不习惯表现自我的思想。
2、忘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学预设与实际脱节。
由于只顾教学环节去完成教学,所以在问题提出后,教师急于学生给出答案,常常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大多学生还没能思考成熟,而正由于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教学预设脱节。
3、教师自身修炼还不够,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
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不予以评价和表扬,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学生心理发生的微妙变化。
如果说以上都是从教师自身寻找的问题,那下面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寻找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也日趋强烈,这些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怕出现什么情况而招同学嘲笑,这类学生多属不自信。
②没十成的把握所以犹豫、观望,这类多是完美型性格的学生。
③怕回答错误会挨老师批评,害怕心理。
④少数学生觉得没必要,多为较有个性的学生。
⑤少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未听清提问的问题。
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大班化教学,教师不可能请每一位举手的同学都回答问题,有时提问时留的时间又太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等原因使许多同学不敢举手发言。
看来,造成学生课上害怕举手的原因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
针对以上几点,我有几种不成熟的想法,想和大家讨论讨论,希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家多指点指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上学生为什么不爱举手
课堂上学生为什么不爱举手近段儿,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讨课活动,作为教学管理人员我听了许多课,其中有一部分课堂无论老师怎么启发,举手的学生还总是寥寥无几,教师甚是尴尬,有的甚至是大发脾气、讽刺挖苦,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学生课堂上不爱举手这到底为什么?我一直都在思考,后来,在跟许多老师的探讨中,已触及到了问题的一些根源。
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1、与教师的教有关。
在很大程度上举不举手在于教师,教师唯有从自己的教学各层面着力,学生就不至于上课习惯“缄默”!不同的教师的课堂的举手情况反差很大,一是教师的提问问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反差大,学生无从回答.二是教师平时课堂缺乏问题意识,学生不会提问题,也不习惯举手回答问题.三是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回答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鼓励,使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很快降低,教师熟视无睹,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四是不同性格教师的课堂,教师的提问与学生举手回答关系也很大.五是教师的学识与问题的质量和学生是否举手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是借别人的学生上课,那教师的课前导入或自我介绍作的不够好。
如果是自己的学生,平常的诱导、启发的方法有问题。
教师应该马上调整情绪,改变问题的难以程度及提问的方式。
教师平常要训练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管错的有多远,不要责备他,让更多的学生回答后,订正问题,指明学生错在哪儿。
这样不伤自尊,建立信心。
只要老师在课堂上用好自主——交流——反馈的方式,即:提出了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再交流,最后问,谁能说说,这时,肯定会有学生举手的。
2、与学生自己的学有关。
我们会在低年级的课堂上看到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争着让老师叫,没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还会不高兴,说老师偏心。
而越高年级的孩子们却越来越不喜欢举手,躲避着老师的目光。
课堂上就那么几个孩子在回答问题,我们该反思反思我们教学存在什么问题,低年级跟高年级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我也觉得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如何让这兴趣得到保持才是关键!有了兴趣,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另一方面,老师要把课堂的主人角色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
小学生上课不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现象的思考
小学生上课不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现象的思考现在小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是现实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从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会举行一些小游戏、设置一些小奖励或者一些小惩罚来促进学生回答问题。
这一学期,看到孩子们对于那些措施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又回到不愿意举手的状态中来,心里十分着急。
现在上课提问,举手的同学寥寥,不禁悲从中来。
我慷慨、激昂陈辞了十几分钟,提出的问题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通过我长期以来的观察、分析、研究,我觉得,我们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或者我们平时考试时候遇到的问题,一定不会超出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也就是说,同学们完全有可能思考出问题的答案。
那么大家之所以不举手,大概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不自信。
问题提出之后,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
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么简单吧”。
或者,有些同学刚刚看到问题就心想“这个问题,我怎么可能回答得对?”二、太自尊。
有些同学的自尊心又强又脆弱,总担心自己回答不好之后被同学们笑话“你看看,假积极,原来并不会”,更担心在老师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一定觉得我没有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好。
”三、不必要。
很多同学都心想“反正我的答案一定不会标准,反正老师是要给我们讲标准答案的,我何必费那个劲,绕那个湾子呢?直接等着老师的标准答案岂不是更好?”其实这也不能怪同学们,前两种心理形成的原因,典型是受了中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爱面子”、“虚荣”的潜移默化影响。
而第三个原因,则是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对“标准答案”的过分依赖和自主思考的懒惰。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状况,最终的结果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我们再怎么抱怨大环境的罪孽,但是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上课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其意义远远不在于问题答案本正的对错与否,它更是集中学习精力、活跃的学习思维、锻炼自主思考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中不举手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中不举手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方法随着年级的增高和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的举手欲望越来越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形成呢?通过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与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1.有些同学为了避免出错而不愿举手答问。
(这类孩子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怕出现什么情况而招同学嘲笑,怕同学们说他爱出风头。
);2.有的同学不爱举手,总觉得老师有个标准答案在衡量他,在保持自己完美形象的心理驱使下,他们选择了沉默;3.是真的不懂无法回答;4.怕回答错误会挨老师批评;5.少数学生觉得没必要;6.少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把提问当作一种惩罚手段,这同时也打击了那些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同学的积极性;7.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大班数额,教师不可能请每一位举手的同学都回答问题,有时提问时留的时间又太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等原因使许多同学不敢举手发言。
针对此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一、教师方面教师的个人行为对学生课堂上是否举手有重要影响。
如果要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表达,教师要注重个人修养,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创新自己的教学。
(1)创设氛围,尊重学生是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自己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
其次,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
教师只有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为基点,学生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同时,努力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觉得上课踊跃发言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让学生理解回答得对错都是正常的,因为教室本就是“出错的地方”。
(2)优化提问,引领学生勤思考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育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
然而仔细研究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就会发现,很多提问设计过于草率,要么难度过大,指向性不强,让学生不敢作答;要么设计得过于简单,没有什么思维价值,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不屑于回答。
我对班级学生经常不举手的看法作文
我对班级学生经常不举手的看法作文
《我对班级学生经常不举手的看法》作文一
小朋友们,咱们班呀,有个让老师有点烦恼的事儿,就是好多同学上课都不举手发言。
其实,不举手发言可不好哟!就像上次,老师问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关于小兔子为什么喜欢吃胡萝卜。
这时候,如果大家能勇敢地举起小手,分享自己的想法,那该多有意思呀!比如说,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因为胡萝卜甜甜的,有的可能会说胡萝卜颜色好看。
可是大家都不举手,老师都不知道你们聪明的小脑袋里在想啥。
不举手发言,老师就没办法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听懂了,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而且呀,举手发言还能让我们变得更勇敢,更自信呢!所以,小朋友们,下次咱们勇敢地举起小手,好不好?
《我对班级学生经常不举手的看法》作文二
同学们,咱们来聊聊上课不举手这个事儿。
你们知道吗?每次老师在讲台上提出问题,都特别期待能看到你们举起的小手。
可是呢,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同学举手。
就像有一次,老师讲了一个故事,然后问大家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时候,如果大家都积极举手,那场面得多热闹呀!说不定有的同学会说学到了要勇敢,有的会说学到了要善良。
但因为大家不举手,教室里安安静静的,老师心里可失落啦。
咱们要大胆地举手,就算答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是学习的过程呀。
所以,以后咱们一起多举手发言,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好不好?。
小学生上课不举手原因及对1[1]
小学生上课不举手原因及对策学生举生发言是课堂教学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线。
但在课堂上,主动举手的学生却很少,即使在教师的多方鼓励下仍是难见全效。
许多老师感言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一堂课上得死气沉沉,了无生趣。
我们发现,举手人数的多少与年级的高低成反比趋势(年级越高,举手人数越少)。
而心理学家认为,学生都有一种表现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的欲望。
尤其是小学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已初步有了自己的见解,自我意识也逐渐在增强,他们的表现力应更为强烈。
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思考: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压制自身的表现需求呢?内向的性格是造成他上课不举手的因素之一。
我班学生陈进波,性格内向,不笨可学习基础差,上课从不举手,起初我以为他不会,于是有意识地叫过他几次,发现他经常也能答对,就是读书能力弱一些,找他谈了几次,他说:“我害怕举手说错被老师批评,让同学笑话,干脆就不举手。
”他周围的同学也反映,说他课间也不爱和同学讲话。
教师的思维偏差也会造成学生上课不举手。
有这样一个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好学,奇怪的是上课很少见她举手发言,指定她回答,每次总能答对,经过了解才知道,她曾经也爱举手,可是有一位老师,简单的题都不喊她,别人答不上来的才叫她,答错了老师还说:“怎么,你也不会?”从此就不想举手,也不敢举手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怎么样引导学生积极据举手发言呢?首先,我们应该创建一个相对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著名教育家巴士卡利雅在《爱的生活》一书中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
"教师要学会引导。
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引导的问答活动参与程度最高,因此,教师上课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留出一定的空隙让学生相互交流或向老师提问。
其次,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发言,特别要尊重学生的"插嘴"。
"插嘴"是学生自愿回答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便直接说出答案,或者私自进行交流的一种忘我行为。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近年来,不少小学教师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愿意举手发言的现象,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关注焦点之一。
在小学课堂中,高年级学生纷纷表现出不愿意参与课堂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因此,教师们也应该积极探寻其成因,提供对策,让学生们愿意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学习活动。
一、成因高年级的学生开始逐渐成熟,变得更加理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会更加重视自己的面子,从而消极地参与课堂讨论活动,表现为拒绝举手发言。
另外,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求有所不同,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手段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些学生可能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这样自然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得他们不爱举手发言。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经历,出现了孤僻、内向的学生,或是缺乏自信和焦虑症状,这也会影响到学生们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二、对策1、创造良好氛围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论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还是相互之间的互动,都应该体现出友好、平等的态度。
学生要感受到教师的尊重,相信教师是爱好学生的。
有效地改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
2、注重教学方式为了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老师在教学中的方式也应该加以注意。
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授课,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听、记。
3、注重旁观学生的冷静度、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小组或阵营中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不仅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4、尊重学生个性学生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发挥特长,将学习与兴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
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第一篇: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通用版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课堂发言都是教师应该注意的现象。
学生课堂发言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1]。
然而总结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学一、二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教室里的小手如雨后春笋;三、四年级学生发言比较积极,举手人数减少,发言热情远不如一、二年级;到了小学高年级,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经常出现冷场。
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学生争着回答,高年级学生不爱回答的现象呢?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研究,逐步找到其中原因。
(一)自尊心强,怕被嘲笑和否定。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相比低年级时成熟了一些,他们大多爱面子,自尊心强,怕自己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这是他们不愿接受的事。
还有的学生曾经因为回答问题被同学嘲笑过,被老师否定过,留下了心理阴影,从此课堂上再不敢轻易举手回答。
(二)没有表现欲,不想回答。
有些学生认为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因而不主动回答。
也有些学生因为之前举过很多次手,老师也没让他们回答,于是认为反正老师也不会叫我,久而久之,主动发言兴趣降低,直至不愿回答问题。
(三)基础较差,理解和表达能力弱[2]。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理解题目、思考答案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做到的,特别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实为不易[2]。
(四)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问,甚至不提问,学生即使想发言,也没有机会。
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十分枯燥乏味,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精彩的内容讲解,也没有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时而还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似乎要故意为难学生。
关于小学生上课不举手现象的心理研究
关于小学生上课不举手现象的心理研究前言: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无论是哪一年级的教师,在课堂开展中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在课堂中,无论学生是否知道教师问题的答案,都很少做到举手发言,在课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心理也非常紧张,常常上句不接下句,是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头疼的问题。
因此,在现代教学当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举手发言情况,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使得这一现象得到缓解,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愉悦。
一、小学生上课不举手现象的心理成因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之所以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很难举手发言,和学生的心理因素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可以主要的划分成四个方面,是教师在其中应该着重分析的。
1.逆反心理严重[1]。
在以往的课堂中,班级中的学生是非常多的,在举手提问、发言时,教师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兼顾到。
这就导致一些经常举手,但是教师很少让其表述的学生,久而久之的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再加上发言的质量有待加强,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怕受到教师批评、同学讥笑等,在课堂中很少举手。
2.从众心理严重。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常常可以看到这一现象,当某位学生想要举手时,发现除了自己没有人举手,在这时,学生就会将手放下,并逐渐的接受这种消极发言的心理暗示。
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会被其他学生进行同化和妥协,不会再举手发言。
3.懒惰心理严重。
在课堂教学当中,假如某位学生被教师很少叫到,那么在教学的开展当中,就会使得学生逐渐的生成一种懒惰心理,认为课堂的提问和发言和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使得学生不再或很少发言,使得举手发言的现象得到减少。
4.畏惧心理[2]。
在班级内部当中,都很多的学生个性都比较害羞、腼腆,常常在课堂中比较沉默、在学习上也默默不闻,不太愿意"抛头露面"。
在这样的模式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勇气和自信心,将发言作为"苦差事",很难在课堂中积极的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等,使得不愿意发言的现象得到形成。
关于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现象的一点思考
关于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现象的一点思考作为高年级的老师会经常看到一个现象:无论常态课还是精品课,课堂上,学生不主动举手发言,教师怎么启发都不肯举手,即便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也不肯举手发言,出现“冷场”现象,课堂气氛相当低沉。
然而我们却能在低年级的课堂中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一只只举得高高的小手,生怕老师看不见、不叫自己!曾经那么喜欢举手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作为高年级老师,真是个很大的难题。
下面融合我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见解与作法。
一、学生讨厌收紧的课堂氛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们不愿意举手,但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讨论。
那就让这样的议论“合法化”,让他们在下面自由议论,他们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因为自由议论的氛围比举手发言更为宽松,于是参与的人多了,观点也多了,让孩子表达和思考的需要得到满足。
二、适度调整课堂结构,使学生具有更多的思索时间班中总有积极思考,却又不肯回答问题的孩子。
因为他们往往有思维的能力,学习也比较主动,就是缺乏活跃表达的热情。
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动笔时间,使学生在安静充足的时间中认真思考,从而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思维成果,再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展示出来,这样他们会自信许多,不会语无伦次,既提高了发言质量,又能让更多的孩子打消“丢脸”的顾虑。
三、积极主动引导起身还有当发现有学生有回答的欲望,却不大敢举起手时,此时作为老师应该主动点名让他回答,并鼓励他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论对错都给予一定鼓励,渐渐地班级的气氛会轻松起来,氛围也会越来越好。
或者还可以定期地奖励经常举手的学生。
以上只是自己在教学中一点体会,一点作法,一点拙见。
因为更喜欢冷清一点的课堂,讨厌孩子们用积极主动起身的方式抒发。
论文二不愿举起的小手
不愿举起的小手在家长开放活动中,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记住,多举手!”“你这孩子,真笨,上课老是不举手!”“老师提问题了,要马上举手!”“我明天要问老师的,你有没有举手?”可能有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积极举手发言,认为只要孩子积极举手发言,这表示他(她)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学习成绩一定会不错。
的确,积极举手发言确定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孩子能大胆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学生们交流,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有较大的帮助。
但不举手的孩子就表示他就不动脑筋了,就不聪明了,我觉得这绝对不能划上等号。
在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通常胆小内向的孩子不太举手,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不太举手,情绪不佳的孩子不太举手。
这些孩子你能说他不动脑筋、不聪明了,不!绝对不能!!他们有些也是学习的姣姣者,但由于他的个性或某些因素改变了他们的表现,这些孩子往往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敢回答或不想回答,他们有的怕答错了被别人笑,有的觉得不举手挺好的,反正自己也知道这是为什么?确实,有时,老师把不举手的孩子叫起来,他也能把问题回答的相当精彩,可见,并不是不举手=不动脑筋。
《新纲要》颁布后,更突出了幼儿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只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在自己的观察操作过程中,经过老师的适当指导,从中掌握知识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动手操作能力更强了,创造想象能力更惊人了,合作交往等能力更一层楼了,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满灌式教学,和一问一答式教学了,因此,有些孩子一次教学活动下来,举手发言不多,但知识能力掌握的却也不错,要说他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是,他能把想法与自己旁边的同伴交流,这也很不错呀!有些家长一味的要求孩子多举手,从家长半日活动观摩中,很多家长就一直盯着自己的孩子举手,有些甚至还时不时的提示自己的孩子举手。
孩子很遵命,只要老师一提问题,他条件反射似的举手,但每次都答非所问,或目瞪口呆,不知要答什么,这样的孩子也很多,尤其是小班,其实他不知道到底为了答什么,但由于记住了大人的多次提醒“要举手”,试问这样的举手=动脑筋吗?要培养好一个优秀的孩子确实很难,“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觉得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管而不死”是我们每个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所共同思考的,共同努力的,不举手≠不动脑筋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发现,相信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论学生不举手的现象
我是教一年级数学的,发现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举手较少,甚至直接不举手。
举手多少直接反应了学生接收到的学习质量,反映着课堂的教师的教学水平。
很明显举手多了,课就上的轻松;不举手难免有些不顺畅或尴尬。
举手是很正常的行为,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们不举手呢?这要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入手分析。
不会。
放在通常,“不会”也许是主要的原因了。
但是现在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在幼儿园已经通过一遍了,现在刚开始的一二单元不会有多大的难度,可能会有不会的同学,但是不至于有相当大的比例。
所以另有原因。
不敢。
不可否认,有些同学由于性格内向或不善表达,不敢主动的举起他的小手,哪怕是自己很会,也很想说一说,但是斗争了一会——看了看有比自己优秀的学生举手了恐怕老师不会叫自己,又看了看周边的还有一些同样不举手的同学,于是内心的消极的一面还是压倒了积极的一面,内心的畏惧感战胜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不愿。
不可能回答问题都是叫学习好的,回答问题不是他们的专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叫到的权利和可能,甚至要倾向于更有这方面需求的孩子。
因情而异、区别对待,于是有些学习好的同学就认为刚才叫过我了,现在不会再叫我了;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定叫他们回答;大家很踊跃,我
就不凑热闹了......于是“忙”自己的事情了。
不屑。
有时候必要的知识点虽然简单还是要涉及的,简单的练习题还是要处理的,因为我们要面向全体,教会每一个学生,可是呢,有些学生就觉得简单的不得了,没挑战性,一点意思没有,于是也会出现不参与不举手的情况。
老师的教学过程是不是设计不合理,有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和谐不?内容的讲授是不是不够清晰,表达够明确不?组织灵活不,会不会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引导到位不,方法多样不,还是呈现有错误?.......老师方面也是原因种种,需要留意,需要改进。
了解了原因,那么接下来应当就是要师生共同在日常课堂中解决问题了,不断反思不断修正,相信会有一定改观的。
201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