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抗虫棉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棉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棉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如下是有关棉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1.种植选种技术在棉花种植前需深入实际了解棉区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借助先进科学的技术方法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明确土壤内微量与大量元素的含量与比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棉花市场需求、不同类型棉花的价格等精心选择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抗病能力高的棉花品种。
当前冀丰4号、冀优861、石抗126等都是优质高产、种植较为广泛的棉花品种。
精选棉花品种后,需要认真筛选棉花种子,剔除干瘪失水的种子,保留粒大饱满的种子。
通常情况下,适宜播种且发芽率较高的棉花种子纯度应﹥95%,净度与成熟度应﹥98%,并且种子的破碎率应﹤7%。
因部分棉花种子携带虫卵或病菌,萌发及出苗后虫卵发育、病菌扩散,会导致棉花植株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所以在棉花播种前需要在干燥且适宜温度的天气下进行晒种,去除种子内多余的水分。
为确保种子健康及萌发,可以使用25%噻虫·咯·霜灵、吡虫啉等药物进行拌种,可以消杀种子内的虫卵与病菌,进而降低棉花种植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选地整地技术首先,棉花适宜生长在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且排水、灌溉条件较好的区域,应尽量选择以沙壤土、轻壤土为主的地块种植棉花。
其次,棉区土壤内的根茬等会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种植人员应当彻底清除田间根茬,并切实做好整地工作。
通常情况下,棉花种植中的整地以深耕为宜,深度为25~30 cm。
耕地完成后,需要破碎大粒径土块,通过耙地疏松土壤,形成上松下密的土层结构,便于棉花种子生根发芽。
第三,在整地阶段需要施足底肥,保持土壤肥沃。
底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圈肥、饼肥等都可作为棉花种植的底肥,同时施加适量氮磷钾肥,为棉花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
3.棉花播种技术棉花播种技术主要包括科学确定播种时间,以机器播种提升种植效率。
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具有较大差异性,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播种。
同时,以双行覆膜机为棉花播种机械时,需要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行距约为80 cm,窄行行距约为40 cm,并将棉花植株间距控制在15~20 cm。
抗虫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抗虫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摘要棉花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棉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
要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应掌握抗虫棉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蕾期管理、花铃期管理、吐絮期管理等。
关键词抗虫棉;高产;栽培技术抗虫棉具有高抗棉铃虫、丰产、优质等显著特点,种植抗虫棉可节约农药用量60%左右,节约农药投资750~900元/hm2,大量减少管理用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现已成为棉农的主栽棉花品种类型。
但目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抗虫棉有着明显不同于常规棉的特征、特性,如棉种发芽出苗顶土能力、苗期长势较弱,现蕾速度和蕾铃转化快,对钾肥和生长调节剂较敏感,后期易早衰等。
同时抗虫棉并非无虫棉,只是对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毒杀效果显著,对棉蚜、玉米螟、棉盲蝽等害虫均无抗性,而且其抗虫性在时空分布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在中后期棉株整体抗性水平有所下降,故在虫情发生偏重年份及一般年份的中后期(尤指3代、4代棉铃虫)亦需适量的用药补充防治等。
因此,抗虫棉有着不同于常规棉的配套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1.1棉田环境选择有良好排灌条件的土地,土壤10~20cm耕层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含氮量0.06%以上,碱解氮8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120mg/kg 以上,种植杂交抗虫棉最好安排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透气好的地块。
1.2施肥与整地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施优质土杂肥37.5t/hm2以上,标准磷肥525kg/hm2左右,硫酸钾225kg/hm2左右或氯化钾300kg/hm2。
棉田耕地分为秋冬耕和春耕两种,一般棉田以秋冬耕的效果较好。
耕翻深度以30cm左右为宜,并整平。
播种前15d左右大水造墒,适时耘地耙地保墒。
但对于春耕和春后翻2犁的棉田,翻后要及时耙耢保墒。
1.3种子准备和处理种子质量要求纯度达到99%以上、健籽率80%以上、发芽率90%以上。
抗虫棉高产和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3种 子准备 : . 选用产 量潜力 大 的杂 齐 ; 出 1片真叶后 及 时定苗 ; 长 高产 田 包衣 种子 ,纯 度达 9 % 以上 、健籽 率 肥 、 8 浇水 。
3 蕾期 管理 .Fra bibliotek15公斤 / 2 亩左 右时 ,土壤 0~ 0m耕 交种或常规抗 虫棉 品种 。全部采用脱绒 苗期要严格控 制肥 水 , 2c 通常情况下不施
双季 黄瓜 一茬 菜 周 年栽培效 益 同
_- .
口
口江 苏省 滨海 市 睦邻 开 发 区蔬 菜 基 地 张华 东
近 年来 江苏 省滨 海市 三 中港蔬 菜 虫害有猝倒 病 、 霜霉 病 、 毒病 、 病 细菌性 基 地采 取春 秋黄 瓜加 一茬 菠菜 的高 效 角斑病 、 炭疽病 、 白粉病和蚜 虫 、 潜蝇 斑 无 公害栽培 ,取 得 了较高 的经 济效益 。 黄 瓜 50 0 0—6 0 0 0公 斤 ,菠 菜 20 0 0—
三 、 田管 理 关 键 技 术 棉
1适 期 播 种 .
止早 衰 , 提倡 在施足基肥 的基 础上亩追
施氯化钾 或硫酸钾 l 5公斤。 () 2 化学 调控 : 自现蕾 后 就要 考虑
在地膜覆盖 的支持下 , 一
化学调控 。一般情 况下 , 可于 6月 中旬
2 8
苎 苎 ! : J种植矢地 竺
种植天地 1
呈 : !
抗 虫棉 产和 高产 栽培关键技术 高 同 H 超
口 山 东省 棉 花 生产 技 术 指 导 站 研 究 员 于谦 林
经过 多年努 力, 包括 山东 在内 的黄 河流域 棉 区棉花 单产 已经得 到大 幅度
高产棉 田应具 有 良好排灌条 件 , 做
1 日 至 5月 5 日的 2 0 5天 皆 为 播 种 适
棉花高产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棉花高产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一、引言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农民收入。
为了提高棉花产量,制定并实施棉花高产创建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棉花高产创建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土壤改良
首先,要做好土壤改良工作。
通过合理施肥、耕地深翻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棉花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品种选择
其次,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棉花品种。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棉花品种,以确保棉花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四、科学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要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浇水、防治病虫害等。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五、管理措施
在棉花生长期间,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
定期追肥等。
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棉花生长过程中的各
种不利因素,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六、收获与加工
在棉花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获,并采取科学的加工措施,保证棉
花的质量。
同时,要做好棉花的储存和销售工作,确保棉农的收益。
七、结语
通过上述的棉花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民
朋友们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共同努力,推动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棉花病虫治理措施方案

棉花病虫治理措施方案棉花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原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但是棉花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害,导致棉花产量和质量下降,继而影响产业的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棉花病虫治理措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棉花病害防治棉花枯萎病防治棉花枯萎病是由一种真菌所致的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病害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很大的差别。
防治措施如下:1.高标准选种: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新品种进行种植。
2.土壤处理:在播种前进行化学消毒或热处理,消除病原菌。
3.种间轮作:种植棉花的田地在3~4年内不再种植棉花,以便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量。
4.喷药防治:选用有效药剂,如75%甲基托布津水剂(杀菌津)、50%硫酸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喷雾。
棉花霉菌病防治棉花霉菌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严重的影响。
防治措施如下:1.轮作防治:避免在相同的田地连续种植棉花,以减少霉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减轻霉菌病发病的压力。
2.灌溉和排水:在发病季节适当增加田间水分,并加强土壤通风,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喷药防治:选用有效药剂,如50%溴氰菊酯水剂、70%/650g水剂等进行喷雾。
棉花虫害防治棉铃虫防治棉铃虫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棉花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均能危害棉花开花和结铃。
防治措施如下:1.种植抗棉铃虫品种:优良品种能通过叶片发放出抗虫物质,减少虫害的发生。
2.农业防治:在种植棉花前,应做好土地整理、化肥和有机肥料的充分施用,提高棉花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3.进口药物防治:使用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药剂进行喷雾使用。
白粉虱防治白粉虱是全国各地棉花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它在棉花上寄生,引起棉发黄和下垂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棉花的丧芽和减产。
防治措施如下:1.植物品种的选种:选用生长势旺盛,具备其他耐病害能力的优良品种。
2.土壤管理:控制棉花生长中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量,提高棉花生长的质量和根系的活力。
抗虫棉高产和超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抗虫棉高产和超高产栽培技术意见经过多年努力,包括在的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单产已经得到大幅度提高。
以为例,目前全省平均子棉和皮棉单产已经分别达到了200kg/亩和78kg/亩,多数棉田可以实现亩产子棉250kg、皮棉100kg以上,亩产子棉300kg、皮棉120kg以上的地块也较常见。
根据形势变化和技术开展要求,把小面积亩产子棉310—325kg、皮棉125kg左右作为超高产目标,而把小面积亩产子棉375-400kg、皮棉150kg左右作为超高产目标。
现阶段的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应把棉花高产作为现实目标,把棉花超高产作为探索目标。
根据现有研究和生产实践,提出如下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棉花高产创建应遵循的原那么1、大面积和整建制高产是最终目标通过小面积高产或超高产,带动大面积和整建制高产;通过提高棉花平均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通过高产创建和示,普与棉花新品种、新技术,提高棉花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我国棉花的市场竞争力。
2、棉花高产栽培不能走回头路黄河流域棉区传统高产栽培途径是以高投入为前提的精耕细作。
讲究施足基肥、屡次追肥;适期早播,促棉早发;中低密度,精细整枝;调节结铃期。
这一栽培途径虽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新形势下还存在很多不足。
肥料投多,但肥料利用率低;早播往往出苗不好,缺苗断垄严重;早发与早衰相矛盾,棉花早衰严重,反而不能高产;常规棉株不足3000株,杂交棉每亩不足2000株;精细整枝,精细管理,用工多、投入大,产量效益并不好;在早发的根底上,通过摘早蕾调节结铃期,费工费时,实际生产中还常常难以奏效。
当前的高产创建,在栽培途径和技术上不能走回头路,再回到传统的精耕细作的老路。
3、采取改革和继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为实现省工简化、高产高效的目标,高产创建术运用的根本原那么是:〔1〕继承和发扬一些传统的栽培管理措施:冬耕冬灌,增施有机肥,地膜覆盖,化学调控,中耕培土等措施要继续应用;〔2〕省略和简化一些可有可无的管理措施:简化整枝,简化屡次中耕施肥,省去叶面肥喷施等;〔3〕改革和优化一些传统的技术措施:对播种期、密度配置要进展改革优化;〔4〕吸收和利用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除草剂代替屡次中耕除草;试验示控释肥等。
抗虫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抗虫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曹凤格;王琦;陈成君;张佳华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3(031)005
【摘要】@@ 抗虫棉作为一种新型的棉花品种类型,只有采取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其内在的优良特征特性才能充分表达.抗虫棉前期生长发育缓慢,开花后生长发育较快,至开花结铃期个体生长发育和棉田长势都达到或超过常规棉.特别是单株结铃数量多,脱落少,生殖生长旺盛,结铃后期易发生早衰现象.根据抗虫棉的生育特点,笔者对其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总页数】2页(P820-820,834)
【作者】曹凤格;王琦;陈成君;张佳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菏泽,274000;山东省曹县土管局;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菏泽,274000;山东省曹县土管局;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菏泽,274000;山东省曹县土管局;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菏泽,274000;山东省曹县土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1
【相关文献】
1.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Ⅱ——长江下游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 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锋;陈松;陈新军
2.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Ⅰ.长江上游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锋;陈松;陈新军
3.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Ⅲ.长江中游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锋;陈松;陈新军
4.抗虫棉万丰201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J], 周汉章;刘环;李吉朝;杨玉发;王其贵;任中秋;刘兴利;李慧玲
5.抗虫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J], 杨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枣阳市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20140407汇总

2014年枣阳市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为落实好2014年全市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确保项目任务指标圆满完成,根据省农业厅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14年我市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棉花是我市的优势作物。
开展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是新时期推广新技术、示范新品种、提高实用技术到位率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措施。
通过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把先进实用技术集装配套,集约应用于示范片,把农业科技人员的精力和才智向示范片倾斜,把必要的物资、财力向示范片集中,大幅度提高示范片的技术应用水平、物质装配水平、组织管理水平、产量效益水平,对全面提升我市棉花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意义重大。
二、示范片安排和任务指标今年我市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分别落实在南城办事处毛河村、毛岗村、段湾村和琚湾镇青龙村、郑岗村、长堰村、三王村,示范面积103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450亩,落实在南城办事处毛河办事处毛河村200亩、毛岗村50亩和琚湾镇青龙村50亩、郑岗村100亩、长堰村50亩,高产创建核心区对农户实行补贴。
具体任务指标是: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皮棉120公斤以上。
三、拟采取的措施主要采用典型引路与组织发动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培训相结合,集成技术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
重点是选择适宜对路的优良品种,采用最佳种植模式和集成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选择土地肥沃,肥水条件好,成方连片的棉田,建立万亩示范片、百亩高产示范田和高产示范户,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带动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达到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推动全市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目的。
1、切实加强行政推动市政府成立以副市长孙襄林为组长的棉花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办公室、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市棉花高产创建的组织协调、方案制定、技术指导、测产验收和考核管理等各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抗虫棉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为全面完成省财政下达的抗虫棉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4‟122号)和省农业厅《关于组织实施2014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通知》(鲁农财字…2014‟88号)要求,特制定本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目的意义山东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省,近年来由于粮食生产任务加重,粮棉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加上棉花自身用工多、价格不稳、收益不高等原因,棉花种植面积不断萎缩,2014年全省种植面积889.35万亩,总产66.5万吨左右,但棉花年消费需求超过400万吨,产销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我省人多地少,靠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棉花总产的可能性不大,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来增加总供给。
通过连续多年的高产创建活动,我省集成完善了棉花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
2014年,棉花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棉花长势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产量有较大提高。
今年75个万亩棉花高产示范片单产达到109.8公斤/亩,较去年万亩片平均单产高7.7公斤,显著高于全省66.5公斤的平均单产水平,达到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100公斤以上的任务指标。
有71个万亩片亩产达到100公斤以上,比上年增加22个;有54个示范方达到亩产125公斤的指标。
有34个十亩高产攻关田达到亩产150公斤的产量指标。
其中,9个整建制推进乡镇,27个万亩棉花高产示范片平均亩铃数52788个,折籽棉亩产270.5公斤,皮棉111.2公斤,最高亩产121.6公斤,有25个万亩片达到万亩亩产皮棉100公斤的指标。
2013年度抗虫棉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项目由济宁、滨州、东营、济南4个主产棉市的梁山县、无棣县、沾化县、利津县、商河县、章丘市6个县(市、区)共同实施。
项目区设核心示范区8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
由于今年鲁北、鲁西北棉区雨涝灾害较重,项目区棉花生产遭受严重损失,大部分没能达到预期的产量目标。
但实现了单产皮棉104公斤,比上年增加6.5公斤的好成绩,效果显著。
通过抗虫棉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增加我省棉花有效供给和棉农收入,提高棉花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技术内容1.选择适宜棉田。
高产棉田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质地疏松,保肥、保水能力强,透气性好,pH值6.5-8,土壤0-20cm耕层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全氮0.06%以上,碱解氮60ppm以上,速效磷20ppm以上,速效钾120ppm以上。
高产棉田应具有良好排灌条件,做到遇旱能浇、遇涝能排,冬春浇足底墒水,在棉花生长季节遇旱10-15天能浇1次水,在日降雨量200mm的情况下,能在1天内排除涝灾。
2.选择优良品种,搞好种子处理。
种子准备:选用产量潜力大的杂交种或常规抗虫棉品种。
全部采用脱绒包衣种子,纯度达98%以上、健籽率75%以上、发芽率80%以上。
采用机械条播,每亩需种子2-2.5kg,精播机点播需1kg左右,于播种前10天左右选晴天,将棉种摊在竹席或布单上曝晒2-3天,以打破休眠,促进出苗。
小包装脱绒包衣棉种,不宜整包在阳光下曝晒。
3.秋冬深耕,培肥地力。
深耕土壤:采取秋冬耕或春耕,耕翻深度35cm左右,2-3年深翻一次。
秋冬耕棉田翻后不进行耙耢,春耕和春后翻二犁的棉田,翻后及时耙耢保墒。
施足基肥:创高产和超高产的棉田要强调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
应在明确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配方施肥。
通常条件下,建议基肥亩施鸡粪2吨或优质土杂肥3-4吨,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氮磷钾含量皆在15%以上)。
4.适期播种,规范化种植。
在地膜覆盖的条件下,一熟春棉的适宜播期范围较广,按5cm地温通过14℃时开始播种计,自4月10至5月5日的25天皆为播种适期。
综合考虑,高产和超高产栽培宜在4月20-30日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或基质育苗移栽,可于3月底4月初播种,5月上旬移栽。
高产条件下常规棉的密度3000-3500株/亩,等行种植时行距80-90cm,大小行种植时小行60cm、大行90-100cm;杂交棉的密度,鲁西南2000~2500株,等行距90-110 cm,鲁北、鲁西北2500-2800株/亩,等行种植时行距80-100cm,大小行种植时小行60cm、大行100-120cm。
苗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壮苗。
先播种后盖膜的棉田,在棉苗出土后3天、子叶完全变绿后将苗放出;棉花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发现缺苗尽早移栽补齐,长出1片真叶后及时定苗。
5.科学化控,塑合理株型。
自现蕾后就要考虑化学调控。
一般情况下,6月下旬、7月上、中、下旬分别亩喷缩节胺0.5-1克、1-1.5克、1.5-2克、2-3克,棉花最终株高1米左右。
在科学化控的同时要及时整枝,第一果枝出生后,及时打下果枝以下的叶枝(真叶保留),及时去掉主茎上的营养枝和赘芽。
按照“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的原则于7月20日前后打顶,按照下部果枝少留果节的原则来打下部果枝的边心,一般底部1-3果枝留1-2节,为控制封行程度,中部果枝碰头就打边心。
受霜期的限制,山东省立秋后长出的蕾、白露后开的花,都是无效的。
为了节约养分,促进结大桃,应尽早摘除无效蕾,可在8月10-15日进行。
其它毛耳、赘芽也宜早去掉。
6.合理施肥,稳健生长。
亩施人工合成纯N12.5-15公斤、P2O53-9公斤、K2O4.5-7.5公斤,一般氮肥基施40%,追施60%,磷肥基施(套种田一次性早追施),钾肥基施、追施各半。
高产田苗期要严格控制肥水,通常情况下不施肥、不浇水。
蕾期若长时间连续干旱会影响棉花发棵,因此可隔沟轻浇水,蕾期不宜追施氮素化肥,但为防止早衰,提倡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亩追施氯化钾或硫酸钾15公斤。
无论高产还是超高产棉田都要重施花铃肥,而且花铃肥应是速效氮肥。
一般于见花后5天内追施尿素15公斤,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追施7.5公斤作为盖顶肥,以后不再根基追肥。
7.中耕培土,抗旱防涝。
蕾期中耕有促根下扎、去除杂草和结合中耕培土防倒伏的作用。
可于盛蕾期把深中耕、破地膜、锄草和培土结合一并进行。
中耕深度8-10cm,把地膜清除,将土培到棉杆基部,以利于以后进行排水、浇水。
行距小和大小行种植的棉田可隔行进行。
浇水应视降雨情况和土壤墒情而定,通常在8月下旬干旱时浇1次即可,如秋后持续干旱,浇水时间应坚持到9月中、下旬,浇水宜采用沟灌,切忌大水漫灌。
后期浇水不宜重新开沟,以免伤根。
遇大雨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除。
8.综合防治病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
针对近年来因种植抗虫棉导致棉田害虫发生演变的情况,以防治苗期蚜虫、棉叶螨和“伏蚜”、烟粉虱、盲蝽象为重点,同时,注意防治二代棉铃虫和其它害虫。
注重采取农业生物防治措施,选择抗病、优质、高产、抗虫性强的抗虫棉品种。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搞好虫情调查,达不到防治指标不药防,尽量推迟药防时间,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当机立断,及时药防,做到对症下药,能兼治的不单治,能挑治的不普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注意选用抗黄萎病性能好的品种,并注意采用农业措施、喷施黄腐酸等进行防治。
三、实施地点、规模和任务目标(一)实施地点、规模:该项目在东营、聊城2个主产棉市垦利、高唐2个县推广应用,项目设核心示范区5000亩,辐射带动2万亩。
(二)任务目标在我省重点棉区实施抗虫棉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推广是实现我省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大幅度提高我省棉花单产,增加总产和植棉效益。
1.技术指标:项目区要求良种普及率100%,脱绒包衣标牌棉种占100%。
通过项目实施完善抗虫棉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规程。
核心区亩产皮棉125kg的产量构成:常规棉,亩株数3000-3500株,亩有效铃 6.5-7.0万个,平均单铃重4.5-5.0g,衣分40%左右,霜前花率80%以上;杂交棉,亩实收株数鲁西南2000-2500株,鲁北、鲁西北2500-2800株,亩有效铃6-6.5万个,平均单铃重5.0-5.5g,衣分40%左右,霜前花率80%以上。
2.经济指标:核心项目区亩产皮棉125公斤左右,辐射带动区亩产皮棉100公斤,比项目实施前亩产皮棉增加5-10公斤。
四、进度安排及预期效益(一)进度安排2015年1-3月: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召开项目部署会议。
3.开展秸秆还田和棉田深耕。
提倡棉花秸秆还田,并结合棉花秸秆还田进行冬耕冬灌。
耕深由过去的20 cm 增加到30~40cm。
灌水量可结合各地水源和土质情况而定,引黄灌区和黄河三角洲的盐碱棉田可多引多灌,每亩灌水80-100立方。
4.组织大型技术培训会,对项目承担县棉花生产分管领导和主要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培训,讨论细化实施方案,明确项目指标,落实品种和开发、推广任务。
聘请相关专家讲授抗虫棉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培训县乡技术骨干。
2015年3月至5月:棉花备播及播种根据土壤类型选用对路品种并进行造墒、深耕、施肥,底施土杂肥2-3吨或鸡粪1-2吨,复合肥50公斤。
杂交棉区可在3月底4月初育苗,5月初定植,常规棉4月20-30日集中播种。
2015年6月:制定苗、蕾期管理技术意见,并进行针对性的现场技术指导。
组织项目区棉花苗情调查,针对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制定苗、蕾期管理技术意见。
主要针对苗蕾期病害防治,棉田中耕培土、追肥、化调等技术开展。
2015年7-8月:制定花铃期管理技术意见。
主要针对花铃期棉花生长发育情况,围绕修枝打顶、追施花铃肥、合理化调、病虫害防治、合理灌溉、后期追肥、防自然灾害等进行。
同时,组织项目区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
2015年9月:巡回技术指导,制定吐絮期管理技术意见。
邀请专家检查、测产验收。
2015年10月: 搞好项目全面总结验收。
市级棉花主管部门要组织属地县(市、区)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等有关要求,认真搞好项目绩效评价,形成各单项推广技术考评报告,于2015年10月30日前报送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
(二)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0.5万亩核心示范区,棉花单产实现125公斤,比2014年平均亩增产皮棉10公斤,共增产皮棉5万公斤,按20元/公斤计,可增加经济效益100万元,棉籽增收8.336万元,合计可增加经济效益108.335万元;带动区2万亩,花单产实现100公斤,比2014年平均亩增产皮棉10公斤,共增产皮棉20万公斤,按20元/公斤计,可增加经济效益400万元,棉籽增收33.34万元,合计可增加经济效益433.34万元。
两项合计可增加经济效益541.675万元。
2.社会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加速抗虫棉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棉花单产,提高广大棉农的科技素质与植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