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应该给子孙留下点什么

合集下载

励志格言——官德_名言警句

励志格言——官德_名言警句

励志格言——官德
〈十八〉官德
眼前百姓就是儿孙,莫说百姓可欺,作恶必有报应,且为儿孙留条后路;堂上官长称做父母,漫道官长好做,肩负重大,还要尽为父母恩情。

善于体察民情,这叫百姓父母;多方积累阴德,方能保佑后代儿孙。

严格管束部属而宽厚体恤百姓,积极宣扬善行而勇于铲除奸邪。

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毫无功旁而白吃,是麻雀老鼠一类的寄生虫;残害无辜而贪吃,是老虎豺狼一类的害人虫。

勤勉能够补救笨拙,用来培养廉洁。

居官廉洁,别人认为是百姓享受福泽,我认为这是深深地赐福给子孙,约束自己而富裕人民的官员,后代必昌盛发达;
居官贪婪,别人认为是百姓遭受祸害,我认为这是深深地遗害给子孙,那些损民而肥己的官员,维持家势岂能长久。

古代做官利民,现在做官肥己。

执法如山,守身如白玉;爱民如子,除害如灭敌。

为官愿意用心一分,百姓就受十分恩惠;长官能多吃些一点苦,百姓就沾万点福泽。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
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

爵位越高,气势越低;
官职越大,野心越小;
俸禄越厚,施给越广。

一代高僧广钦老和尚开示∶
“做牛是以前做官不清白,现在世来还债的。

如有人做官把钱拿出去飞到国外,最后来中国当牛,一世做官九世牛。


日期∶ 一九八三年六月廿二日开示地点∶ 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该给后人留什么

该给后人留什么

“誓将清白留子孙”我们究竞要为子孙留下什么,有的人希望给小孩尽可能多留一些财产,让下一代多一些安稳,少一些为钱着急;有的人则顺其自然,能尽自己能力把小孩拉扯成人就不容易了,能给小孩遮风挡雨的家就不错了;也有的希望将祖传技艺留给后人,让小孩有一计之长,将来能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当然更多的人希望,小孩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有责任、有担当,自强自立。

古往今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后人超越前人,后代胜过前辈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如果一代不如一代,社会岂不要停滞不前。

而有大作为的不一定都是前辈的福荫。

许多白手起家,一无所有的人才能获得巨大成功,相反,家财雄厚殷实的反而为财富所累而没有什么做为。

因为当小孩一知事就有花不完的钱,享不尽的福,他也可能失去奋斗的动力,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碌碌无为。

这些道理人们都懂,但是在传统文化的积淀里,人们还总是希望给小孩更多的财产。

这也是我国家文化与西方家文化的最大区别,好多发达国家,都是希望小孩尽早地自立,家庭对成人小孩没有更多的义务。

但是我们更多的人是养了儿辈管孙辈。

许多当家长的总是省吃俭用,勤扒苦做,当牛做马,就是就是为了给儿孙留下更多的财富,而宁可自己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有的手握重权的当官者,自己衣食住行国家都提供了保障,可以说衣食无忧,但是,有的为子孙计,不惜铤而走险,贪赃枉法,大捞不义之财。

结果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害了自己也误了儿孙。

当然,也有许多人有明智的选择,常言道,“儿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儿孙胜过我,留钱做什么”其意是说,做父母的优秀也好,不优秀也罢,你能挣钱也好,挣钱不多也好,对下一代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财富观,下辈胜过你,你留的钱再多也是小钱,子孙能力强,他就会很快超越你。

如果儿孙不如你,是个窝囊费,再多的钱他可能一夜挥霍一空。

留什么给小孩最有用,这是许多人纠结不已,而又绕不过的一个现实问题。

古代把留什么给后人的问题看得很清很透的要数南北朝的徐勉,他是梁朝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

“入党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做、为后人留下什么”学习心得体会

“入党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做、为后人留下什么”学习心得体会

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委、中心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出席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中讲话:要打牢学习教育这个基础,切实解决好入党为何、当干部做甚么、为后人留下甚么的题目,牢固建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寻求。

“三问”问出了党的宗旨,问出了干部的职责,问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入党为什么?提到这个题目,我想凡是加进中国我党的人都会十分清楚,否则,就不是一个真实的我党员。

由于,在你志愿加进中国我党的那一神圣时刻,入党誓辞是从你的口中坚定发出来的。

党章规定,中国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换句话说,我们党之所以伟大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是由于我们的党是忘我的,没有自己的私利,心里只有群众的利益,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

革命战争年代,穿梭枪林弹雨出没炮火硝烟的我党人为了甚么而勇敢献身,假如说为了他自己,恐怕谁都不会相信,由于宝贵的生命对每一个人而言只有一次,牺牲了就甭提享受打下天下的美好生活了。

就是这样,革命先驱前赴后继,用生命开辟新中国成立的坦途。

入党为什么?请各位党员同道摸着自己的胸口想想,你现在的所作所为与你入党时发出的铿锵誓言是不是一致?笔者感到,刘云山作为中心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此提出这个题目,的确意图长远、专心良苦,也算是给广大党员同道敲响警钟,不要忘记自己作为党员的神圣身份。

当干部怎么做?有句话说得好,机关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何谓公仆?公仆,即公共仆人,也就是说各级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员,群众的需求就是干部的工作,我们的工作要牢牢围绕服务群众来做,群众的冷热需求应当是干部的心事。

文章“入党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做、为后人留下什么”学习心得体会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的四周不乏服务群众的典型干部代表,他们历尽千辛万苦,造福一方百姓,被群众高高捧起。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沈浩……一个时代以来,一个时期以来,出现出一批又一批服务群众的优秀干部。

当官者为子孙留什么?

当官者为子孙留什么?

当官者为子孙留什么?作者:王丹誉来源:《廉政瞭望》 2019年第11期留下一种名传千古的祖训家风,留下一种淡泊宁静的优良传统,留一种安贫乐道的处世哲学。

这才是他们留给子孙们弥足珍贵的遗产。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去世之后,后人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家产确实只有他在遗表中申报的两笔:一是成都郊区有八百株桑树,二是贫瘠之田十五顷,据测算这仅相当于当时中等人家的财产。

但他却感到子孙后代靠这些家产不仅能维持基本生活,肯定还有些富余。

人们不禁会问堂堂蜀汉丞相他的家产何止这么点,实际上却恰恰如此。

他出将入相,执掌朝政数十年,统帅六军南征北战大半生,除随身衣物和日常伙食由国家供给之外,再没有任何开支,也没有做其它营生谋半点私利。

作为蜀汉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他有足够的地位、权力和能力,给自己置办丰厚的家业,自己享用终生,再留给子孙继承。

然而,他却用清白的一生、微薄的家产兑现了他“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的庄严承诺。

诸葛亮给子孙留下微薄家产的同时,还有一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诫子书》。

古往今来,像诸葛亮这样给子孙留薄产,甚至不留遗产——这种看似不合人情常理者,却是大有人在。

大汉开国丞相萧何家居之处尽量选在偏僻贫瘠之地,并且连院墙门房都不修。

萧相国终生不治家业,别人大惑不解地问他,他则推心置腹地回答:“如果我的子孙有德有才,学会继承我的俭朴家风;如果无德无才,我也能给他们留家业,那样肯定会被劣绅所夺。

”汉宣帝时,太傅疏广退休回到老家,把自己带回的大笔养老金和贵重器具与乡亲共享花销,有好心人就劝他应该用这笔钱给子孙置办家业。

他说:“我怎么会老糊涂,竟然不知道为子孙着想啊!看到子孙们都有自己的田地和房屋,只要他们辛勤劳动就能丰衣足食,完全能过上平常人的生活。

我现在给他们置办家业就是给他们添累赘,只会让他们变得好吃懒做。

子孙有本事,我再给他们大笔财富,就消磨他们的志气;子孙没有本事,我再给他们大笔财富就是帮着他们犯错误!”东汉宰相杨震清正廉洁,终生不置产业。

中华家风箴言录为子孙留什么

中华家风箴言录为子孙留什么

中华家风箴言录为子孙留什么编者按:本文选自孟子研究院研究员、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徐爽《中华家风箴言录》一书。

该书精选部分名人志士和帝王将相的家规家训,以具有代表性的语句为切入点,引经据典,阐发其对子孙的教化之义。

每篇文章都与当今社会现实和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相碰撞和对接。

使读者既能领略先人的人生智慧,也可内化于心应用于当下的生活与实践。

为子孙留什么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

——[宋]司马光在当今社会,为人父母者常规的思维,往往是渴望给自己的孩子留下更多的财富。

关于“父母为子孙留什么”的问题,古人也很纠结。

给子孙留下满籝黄金,还是把清白传给他们?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爱子态度。

有的父母,只知道为子女积财,却不知教育他们,结果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相反,滋长了子女的懒惰和骄奢,最终子女变成了败家子,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有的父母与此相反,以清白传家。

这两种方法到底哪一种好呢?古人早有定论:“儿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不知教子一经,只要黄金满室。

”东汉的杨震,为官清廉,他当涿郡太守的时候,有些好心人想替他置办家产,他婉言谢绝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这是杨震作为长辈留给后辈的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与满籝黄金、千亩良田相比,不知要珍贵多少倍。

这种以清白传家的家风理念也成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

一生经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代的房彦谦,家有旧业,资产雄厚,但他所得的钱粮多拿出来接济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素来俭省。

他怡然自得,对儿子房玄龄说:“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房玄龄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育,后来也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政治家。

南唐的中书令周本,乐善好施,有人劝他说:“公春秋高,宜少留余赀以遗子孙。

”他回答说:“吾系草,事吴武王,位至将相,谁遗之乎?”他不肯为子孙留遗产,就是要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传下去。

国学经典故事比赛点评

国学经典故事比赛点评

国学经典故事比赛点评遗子孙以清白徐勉虽然官位显要,但无心经营产业,家中没有什么积蓄。

所得的薪俸实物,都分送赡养亲族中穷困贫乏人家。

他的弟子和老友曾善意地劝说他要为家人考虑,徐勉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的是财物,我给子孙留下的是清白。

子孙们有才干,那么他们自己会创造出财富;如果他们没有一点本领,即使留给他们一大笔财产最后还是归于别人。

”徐勉写信告诫他儿子徐崧说:“我家祖辈清廉,所以家境一直贫寒,至于家产这类的事情,从来都不曾提过,不只是不经营而已。

我的底子薄没有背景,只是机遇好。

慢慢有了今日的尊官厚禄,可以说是什么都有了……古人所说的'以清白留给子孙,不也是很丰厚的吗?’又说:'给子孙留下满箱的黄金,倒不如给他们留下一部经书。

’细细地琢磨古人说的这些话,确实都不是空话。

我虽然没有多大才能,实有一定主见,只要能够做到古人所说的话,我是不会有一点放松的……”评测:徐勉还给子孙无罪,这就是一笔最为富裕、也就是最为宝贵的财产。

他之所以这样搞,存有三点非常中肯的理由:一、遗留下一大笔家产给子孙,如果子孙只可以花费,无人知晓管理,结果还是归为别人,白费一场精心安排。

二、子孙存有才学,即使没一点家产还给他们,凭他们的学识和本领,也能够富足出来。

三、最重要的就是,给子孙满箱满箱的黄金,不如培育他们短科学知识短技能,懂为人王道,不贪不占到。

宥坐之器《荀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子至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到一只弯曲的器皿,便向守庙的人查问:“这就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提问说道:“这就是君王放到座位右边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说道:“我听闻君王座位右边的器皿,空着便可以弯曲,放入一半水便可以端正,而注满了水就可以沉没。

”孔子转头对弟子们说道:“向里面喝水吧。

”弟子们舀水放入其中。

大家看见,水放入一半,器皿就端正了;注满了水,器皿就滚落了;空着的时候,器皿就弯曲了。

孔子感慨说道:“唉,哪里存有八十了不滚落的呢?”子路问:“有什么保持满的方法吗?”孔子提问说道:“精明和高深的智慧,必须用愚笨的方法去维持它;功劳遍布天下,必须用恭敬去维持它;勇力盖世,必须用畏惧去维持它。

《给子孙留下什么》阅读答案

《给子孙留下什么》阅读答案

《给子孙留下什么》阅读答案《给子孙留下什么》阅读答案①给子孙留下溺爱,才会有大量“啃老族”的出现;给子孙留下权力高于一切的理念,才会有“我爸是……”的骄横;给子孙留下“名人效应”,才会有“谁敢打110”的跋扈。

正所谓,开什么花结什么果。

给孩子留下什么,需要现代人反思。

② 《战国策》里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教给子孙正正派派做人的道理、老老实实谋生的本领,这是最好的馈赠。

“造财不如造才”“留钱莫若留贤”,这样的思想被历代的开明之士所信奉。

理学家朱熹留下《朱子家训》、官员包拯留下《诫廉家训》、明学者朱柏庐留下《朱子治家格言》、清末重臣曾国藩留下《曾国藩家书》,教育后代修身向善,成长成才,给后人无尽的启示。

③给子孙留下精神遗产,更是优秀共产党人的自觉选择。

早期党的领导人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给子孙留下了对党的忠贞信仰和艰苦朴素的好作风。

东北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给儿子留下了一封信,用自己献身革命解放事业的实际行动教育儿子成长进步。

朱德总司令一生简朴,两袖清风,临终时没给孩子们留下一点存款,而且叮嘱他们要自食其力,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

革命老人徐特立告诫后辈:“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开国将领陈洛平给子孙留下“三块弹片”,要求子孙继承传统、自力更生、努力工作。

这种留品德、遗作风的行为,不仅是对子孙负责,更是对党的事业负责。

④反观近些年来出现的腐朽案件,很大一部分与一些领导干部想给子孙留下钱财有关。

内蒙古原国税局长肖占武利用收贿想给子女留些钱,结果把孩子也搭了进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湖南原机械工业局长林国悌利用非法所得想给孩子“留下点东西”,案发后连女儿的生活费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不清白做人,整天让子孙坐公车,吃别人送的东西,花别人送的'钱,靠关系办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子孙长大了如何做到公私分明,如何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走好脚下的路?⑤古今提倡立德、立言、立功。

要为子孙留什么

要为子孙留什么

古镜今鉴编辑/赵雨婷*******************林则徐说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段名言提醒人们,如果为子孙后代长远考虑,就不要给子女过多溺爱;只把追求积累很多财产留给子女作为目标,这样做是不明智的选择。

给子孙留下很多钱财,当然也是父母疼爱子女的表现,但如果只留钱财却不注重培养子孙的能力操守,那就有可能得到与父母期望相反的结果。

历史上有很多聪明智慧的人都看清了这个道理。

如孙叔敖之子请封寝丘之地的故事,就反映了孙叔敖对待这个问题的远见和睿智。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他以贤能闻名于世,清廉自守、执法严明、公正无私,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循吏”第一。

孙叔敖担任令尹期间,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得到极大发展,在他的辅佐下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但因操劳过度,孙叔敖身患重疾,年龄不大就去世了。

弥留之际,他再三叮嘱儿子孙安:“楚王为嘉奖我的功劳,曾多次要给我封地,我都拒绝了。

我死后,楚王如果要封你官,你要坚决推辞,以你的能力承担不起安邦治国的重任。

如果楚王非要给你封地,你就请封寝丘之地,其他的肥沃土地坚决不能要。

”寝丘是一处楚越交界的贫瘠山地,无人问津。

果不其然,楚庄王坚持要赐给孙安封地,孙安按照父亲的遗言行事,先是执意推辞,后不得已请封寝丘之地,楚王同意了他的请求。

就是这份请求后来保全了孙家后世的平安。

多年之后,其他人受封赐的土地都没保住:不是被新的权臣霸占,便是被后来的楚王收回,有的还成了两国交兵的战场。

只有寝丘之地安然无恙,孙叔敖的后人便能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此外,魏晋时期许狂后人在苦地安生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东吴,一统天下,开始大赏功臣。

许狂在灭吴之战中立下大功,且身负重伤。

司马炎带众人前去探望,并许诺京城洛阳周边的肥沃土地任其挑选。

闻听晋武帝此言,身边的文臣武将都羡慕不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子 孙 及 家族 的远 虑 , 认 为把 良好 的 习・ 赁和 道 德 操 守 留给
比张嘉 贞有过之 而无不及的 , 当数 宋朝天圣三年被 拜 为宰相的瑞拱进 士张之 白。 张之 白为宰相期 间, “ 所居堂屋
不蔽风雨” , 吃 的喝的和在河 阳当“ 记 录 员” 的 时候 没 有 什
子孙 , 才是 最好 、 最大的一笔财富。 这不得 不让如今借职务

说: “ 我也 当了不小的官 了, 连 国相也干过 , 有生之年会 为 衣食而忧吗?即便是背 负着世人 的谴责 而置 办了田产 , 也 是无用的。 大家看看朝 中, 有人 大肆 占了良田 , 等到 自己死 了, 田产都做 了无赖子 弟的 酒色之资 , 这有什 么意思呢?”
天我挂 了, 罩 不 住 家里 的人 了 , 可他 们 早 都 已经 习 惯 奢
世清名。 唐朝张嘉 贞就是一个颇有个性 的人 。 他从平 乡尉直至
工部 尚书、 定 州刺史、 知北平军事, 封河 东候 , 然而他“ 久历
清要 , 然不立 田园” 。在定州的时候 , 有亲戚朋友劝他也 置
办一 些 田 产 , 也就是“ 有权不 用, 过期作废” 的 意 思 。他 却
却又 劝责难他 的人说 : “ 由俭入奢 易, 由奢入俭难 , 做人 要 有长远的打算, 我这样 的俸禄 , 安 贫一 点‘ 能常恃 ’ , 一旦 哪
表现主义风格 , 后来成 了现代绘画 中
点 十 么 为 官 者 应 亥给 子 孙 留 下
文/ 拥沙
落 马 官 员呈 现 出一 种特 色 ,就 是 落马 原 因大 抵 为 财 、
色二 字 . 往 往 先 是 经 不起 财 色的 诱 惑 才 造 成 自 己的 失 职 渎
么区别。这 回也是他的亲戚 不愿 意了, 说 单说 你的俸禄 有
侈的生活 , 还 能 安 安稳 稳 过 日子 吗 ? 那样 的 话 , 最终 的 结 果
是 家族的分崩 离析 、 子孙的颠沛流 离, 与其 那样 , 还不如像 现在这样 平平安安地生活呢 !” 张之 白的表述和张嘉 贞有异 曲同工之妙。 面对周 围的
在张嘉 贞看来 ,清廉 自俭 不仅仅是 为官者应该做的 ,
更重要的是 不能给子孙留下贪 图享乐的 习惯 , 不能让子孙
成为“ 酒 色之 徒 ” , 这 才是 留给 子 孙 的 最 大 财 富 。 这 种 观 点
就 不 由得 不 让人 叹 服 。
人劝着“ 有权不用、 过期作废 ” 的 时候 , 面对 亲朋 开导“ 人 生
得意须尽 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的时候 俗 , 为艺术而走火入
张。凡高死后 , 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
他的画法 , 这种创造性 的画技被称作
魔, 为艺 术而疯狂 , 开创 独树一 帜的
画风 。 我们记住了 : 凡高 , 他 的生活与 幸福 无关 。我们 记住 了凡高 的一 句
曲折的茶味人生 , 的确是一杯 陈年 的 信 阳毛尖。
高 ,相 当于信 阳毛尖茶最 清爽 的部 分 。人们滤过凡高的苦难 , 品尝他的
清爽 。
凡高 的作品 , 是凡高 的精神 , 但我 深 知, 凡高 的人 生 , 和许多艺术 大师 的 人生一样 , 生前磨难 , 死后辉煌 , 这样
烈的感情 , 对实物作没有做如实的绘 制 ,而是揉进 了一些精 神意念 和夸
多 少?你 弄 这 样 的 寒 酸样 子 。寒 酸 不 说 , 并且“ 外人 不 以公
职行为——换 句话 来说 ,诸位 只要 坚守为官的基本情操 ,
即使 能 力 一般 , 也 还是 不容 否定 的 。
清俭 为美, 反 以为有公孙 布衣之诈 ” —— “ 公 孙” 指 的是 西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公孙 弘,曾被指 为高官而假饰 清廉 , 沽 名钓誉。看来做 个真正清廉 的官 , 自古 以来也是个不容 易 的事 , 站在外人的角度 , 你都做 那么高的官 了, 你说 你 多少 不享受一点, 这算正常人做 的事吗? 所 以张之 白也很 感慨 ,
之 便 大肆 敛 财 者 、 损 害 国 家 利益 疯 狂 置 屋 者 予 以深 思 。 司马 光说 : “ 以德 业 遗 子 孙 者 也 , 所 得 顾 不 多乎 !”
他 的 一 幅没 有 胡 子 的 自 画像 , 以 7 1 5 0万 美 元 卖 出 。他 是 后 期 印象 画 派代表人物 , 他 的作 品 , 为 了表 现 强

种 历 久 不 衰 的 画 技 。这 时 段 的 凡
话: “ 尽 管我又病又疯 , 但仍不失去对
人 类 的爱 … … ”没 有 人 会 永 垂 不 朽 ,
他说 : “ 以 吾今 日之 俸 , 虽候 服 王 食 , 何忧不足? ” 也就 是 说 , 我 就 是 和 皇上 他 老 人 家吃 的 一样 也 没 有 问题 啊 ! 反 过 来 他
历史上也有数不清的贪官污吏, 大多都没有落到好 的
下场 。 有人 坚持 自己的 行 为 准 则和 道 德 规 范 , 则 留 下 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