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
两岸关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演变
两岸关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的建设性意见。
这些对台政策有效地缓和了台海之间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加速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改革开放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关切的问题之一,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
因此,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所提出来的对台政策作一梳理,以帮助人们加深了解大陆对台的方针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和两岸关系的曲折历程,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一、改革开放前大陆对台政策与台海关系的缓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不懈努力。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
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加上美国派兵入侵台湾海峡,延缓了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
朝鲜战争结束后,远东局势出现了缓和的局面,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主客观条件既为“武力解放台湾”奠定了基础,又为和平地解放台湾提供了前提。
于是,中共中央在坚持“武力解放台湾”战略方针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途径,1955年2月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只要美军撤退,台湾可以和平解放。
”这是建国后国家领导人首次发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号。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随着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加,两岸关系的发展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加速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从政策角度对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加强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加强交流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
探索增加两岸经济贸易、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成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关键。
通过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渠道,促进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同时增强两岸的互信和友好关系。
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两岸经济贸易合作。
双方可以在产品开发、供应链建设、服务贸易等领域展开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联动发展。
同时加强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将成为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互相理解和认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促进两岸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合作,可以增强两岸青年的互相理解和认同,并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发挥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引领作用政策引领作为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在政策层面上有效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政策引领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合作领域、实施优惠政策等方式,推动两岸关系合作的不断发展。
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政策引领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机制。
在政策引领中,需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机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寻找有效的政策引导途径,推动两岸关系合作的跨越式进展。
二是加强政府间合作和沟通。
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政府间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两岸政府需加强合作,推进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两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在政策引领中,政府需加大对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发掘两岸关系发展的潜力和机遇目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对台工作的新政策、新思想
对台工作的新政策、新思想作者:杨汉卿来源:《红广角》 2012年第12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对台工作和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论述,既重申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政策主张,又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政策、新思想,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重大政策性宣示。
要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报告指出,“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和平发展的思想与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九十年代江泽民提出的“和平统一八项主张”一脉相承,是现阶段“和平统一”理论的最新成果。
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和平统一必须经由和平发展这一阶段,和平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台海局势,推动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发展。
2005年中共中央先后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中国共产党与岛内主要政治力量首次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
国共两党有关方面自2006年以来连续举行八届两岸经贸论坛,成为两党和两岸各界进行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发挥了政策向导作用。
2008年国民党重新在台湾执政后,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海协会与海基会相继签署了包括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内的18项协议,解决了诸多关系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推动了两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
两岸同胞期盼之久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于2009年正式实现。
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2011年两岸贸易额首次突破1600亿美元。
主要面向基层民众的海峡论坛以及聚集两岸企业家的紫金山峰会相继创办,为拓展两岸民间交流和企业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
论述两岸和平关系的发展
论述两岸和平关系的发展1.坚定不移地跟党走2.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表现3.对任何台独的花招和伎俩一定要深刻的分析和认识,不能被台独分子所忽悠。
二: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
我们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两岸发展和稳定,必定造福两岸同胞;“台独”分裂活动,有害于两岸发展和稳定,必定贻祸两岸同胞。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系、共同责任所在。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目的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途径是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
我们要继续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也要继续努力争取恢复和进行两岸协商谈判。
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
谈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议题是开放的,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通过谈判,寻求解决两岸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往等重要问题的办法,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进行规划。
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蓄意干扰而有任何改变。
我们要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团结的人越多越好。
只有实现大团结,才能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
对于那些曾经对“台独”抱有幻想、主张过“台独”甚至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也要努力争取团结,只要他们回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我们都将热情欢迎,以诚相待。
,“台独”分裂活动已成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大祸害、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
只有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才能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才能维护两岸同胞的福祉。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
两岸面临的新局势论文
两岸面临的新局势论文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们共同的心愿,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协商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为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关键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往开来一两岸关系的核心与关键一两岸关系的症结“胡六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其中第六点提出:“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同时指出,“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做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
由此可见,要“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关键的问题恰恰存在于“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基础”之中。
没有这个“基础”,两岸就没有谈判的可能,或者勉强谈起来只获得一纸协议,也不可能真正结束敌对状态;如果这个最根本的对立解决了,其他各项政治问题包括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等等,都将转化为技术性问题而迎刃而解。
目前,两岸在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上达成了一致,支撑了去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明显进展;但是,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深化落实这一共识,尚需双方发挥高度智慧,在互动中形成高度默契、互为激励、螺旋上升的正面循环。
所以,胡在2021年5月26日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进一步指出:“考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摘要:随着去年以来“两会”商谈与处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取得一系列进展,有两岸关系后续发展的问题引起关注和讨论。
著名的“胡六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出:“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作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
关键词:正确认识大陆与台湾关系形势一、当前的两岸局势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
这主要表现在: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
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
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
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全面落实“一中原则”是核心问题2005年“胡连会”标志着大陆“两岸同属一中”的政策思想走向成熟并落实为具体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二十年左右围绕一个中国原则进行的事实上的“谈判”终于达成初步一致。
其具体体现,一是在“九二共识”上搁置了争议,大陆不再公开否认对方的“一中各表”;二是在共同愿景中明确载明:恢复协商后优先讨论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问题。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2014年级本科生)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学生姓名:小黑学院: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B1404学号:111158151手机号码:14171578151完成日期:2016年5月26日商学院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摘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其本质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所有人民的共同追求,只有国家统一才有利于人民和平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进步。
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关键词: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侵略剥削、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却成了难题,香港和澳门属于帝国主义侵略遗留下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下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最终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收回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成为祖国统一大业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同时,也进行了对台湾的武力解决准备,但是,最终由于美国直接插手阻挠,只是海峡两岸的人民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
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呢?首先,政治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同时,恪守一个中国,坚持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增进政治互信,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
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论文
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论文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岸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形势下,我们需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和策略,以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两岸关系的基础在于中华民族的强大。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团结的民族,我们必须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
不同的制度和发展道路无法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的客观事实,因此两岸应共同合作,实现和平发展。
其次,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
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两岸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实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两岸发展的根本前提。
第三,我们必须注重两岸经济的互利合作。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重要方面,两岸经济的互利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和了解。
双方可以选择开发新领域如共同开展研发和创新,推动资源共享和利益互补等。
最后,我们必须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
两岸关系的良好发展需要两岸政府、民间等各方资源的支撑。
应该采取一系列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措施,如加强政策沟通,建立沟通的机制,促进经济互利等。
总之,正确认识两岸关系的发展新形势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两岸各界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两岸关系是指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的关系,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
同时,我们也需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珍惜过去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深思经历的曲折和冲突。
虽然两岸关系面临着发展机遇,但也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
如何积极抓住机遇,冷静处理分歧,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
我们需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为重,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才能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意识到台湾问题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复杂历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或意识形态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差异,包括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XXX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等。
但是,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大学生独有的开放眼界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做出大胆但合理的设想,并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更加努力地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的交往,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进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让中华民族精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世代永续传承。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加强与台湾同龄人的交流,消除他们对大陆的误解,向他们传递友好且多元的信息,让对岸年轻人看到国内未来发展的潜力无限。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开创新局面。
尽管目前形势有所改善,但是“台独”分裂活动仍是XXX势不稳定的根源。
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的稳定,促进两岸和平,不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为了达成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台独”分裂势力。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建立两岸和平发展框架或签署和平协议,成为目前两岸的共同主张与目标,但却是一个庞大的政治工程,是需要经过艰苦、长期努力才能达成的政治目标。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容与机制十分广泛,就其重点而言,应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合作与经济整合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利益机制。
缺乏经济上合作的经济利益,不会有长久的两岸和平发展。
二政治互信的建立与政治关系的改善。
两岸没有基本的政治互信,没有上述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改善,无法建立两岸和平架构。
三是结束敌对状态与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
在法律层面上改变内战延续的军事对立状态。
其中涉及所谓大陆对台导弹部署问题与台湾对外军事采购问题,是必须认真对待与解决的两大难点。
四是文化领域的全面交流,共同发展中华文明。
五是两岸和平框架的建立或和平协议的签署。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当前台湾问题出现新形势时,如何推动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总体而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团结两岸同胞、推动中华民族和平统一的根本任务。
一是加强沟通协商,维护台海现状。
当前,两岸关系政治上处于复杂动荡的局面,台海关系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加强沟通协商,维护台海现状,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建立协商沟通的机制,才能保证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才能有效解决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是加强在台湾工作。
要根据“九二共识”和“和平统一”的宗旨,加强在台湾的外交和台海的安全工作,营造和平宽容的氛围,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增进对台湾同胞的拉近,维护两岸和平,维护共同的民族利益,加深两岸的友谊交流。
三是发挥中华利益共同体作用,培育感情。
要坚持以共同护卫祖国完整与统一为历史使命,牢牢把握“九二共识”核心价值和以和平统一为主旨,把握群众情景,着力拓展两岸文化和社会交流,使台湾同胞时深日久,情同一家。
四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平等互利交流。
坚持两岸共同发展,以和平发展道路为走向台海两岸和平关系,坚持和平谈判、磋商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拓展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增强台湾同胞获取发展机会的能力,促进台湾相关方面的平等互利交流。
切实实施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体中国同胞,大力加强沟通协商,完善交流机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使台湾问题以和平途径得到持久解决,让台湾同胞更加清楚认识到走向民族统一的必然趋势,心怀家国精神,发挥中华利益共同体作用,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
原文: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
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
这不仅是我们的立场,也见之于台湾现有的规定和文件。
既然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就不存在所谓大陆和台湾谁吞并谁的问题.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困难的症结,在于台湾当局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是欢迎的,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早日回到“九二共识”的轨道上来,停止“台独”分裂活动。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
这是我们始终为实现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的根本原因。
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之福,是地区和世界之福。
两岸和平统一了,可以弥合两岸因长期分离而造成的隔阂,使两岸同胞携手共谋发展,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丝希望,我们就回进行百倍的努力。
我们真诚希望台湾有关人士和有关政党严肃思考这个重大问题,从民族大义出发,从两岸同胞的福祉出发,为保持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做出正确的历史抉择。
第三、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
当前台湾局势与两岸关系发展新趋势
当前台湾局势与两岸关系发展新趋势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事实证明,搞“台独”不得人心。
台湾同胞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台海和平。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所系、共同利益所在。
当前,两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面临难得的重要机遇。
我们将继续贯彻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
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2005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对于两岸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遇到的新问题,应当也完全可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办法。
在新形势下,台湾方面表达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愿望。
我们希望,两岸双方以两岸同胞福祉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扎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
当前,两岸双方正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谈判作出积极努力,并展开相关准备。
我们期待,正式恢复协商后,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平等协商,务实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取得实际成果,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逐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框架,以造福两岸同胞。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更为努力地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更为努力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合作,更为努力地推进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的交往,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进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让中华民族精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世代永续传承。
我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作主的愿望,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摘要: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中的重要目标,当前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对于和平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本文将分析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几点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建议。
引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当前,两岸关系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形势,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加强政治互信政治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
双方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建立和完善两岸互信机制,加强政治对话,增进了解和情感沟通。
此外,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两岸人员交流,增进民间友谊,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扩大经济合作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双方应加强经济交流,拓展合作领域,互利共赢。
可以通过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协议,推动双向投资,加强产业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此外,加强在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增进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促进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岸人民感情的重要途径。
双方应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丰富人文交流内容。
可以通过文化节庆活动、教育交流、艺术交流等形式,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和互鉴。
此外,加强对两岸青年的培养和交流,鼓励两岸青年多从事交流活动,培养新一代的两岸关系发展者。
四、处理敏感问题敏感问题是两岸关系中的痛点,需要妥善处理。
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双边对话和协商,妥善处理敏感问题。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议,通过和平手段化解分歧,避免冲突和对抗。
五、加强交流平台建设为了更好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双方需要加强交流平台建设。
可以通过建立两岸联络办公室、两岸青年交流基地等机制,促进高层交流和民间交流。
此外,可以建立两岸合作研究机构,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结论:当前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对于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与政策 两岸关系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当今形势下,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
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是对我们两岸同胞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是两岸同胞不可推卸的责任。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两岸双方充分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大陆台湾两岸关系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带来的各种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的课题。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需要回顾台湾大陆的种种风雨历程和历史经验。
需要冷静梳理两岸关系的历史脉络,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准确地把握好两岸关系的本质属性,深刻认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
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步骤,扎实稳步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
要积极推进两会协商,着力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各种迫切需要、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如开通两岸空中定期航班、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投资保障、避免双重征税、知识产权保护、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达成并签订新的协议。
要大力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从而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两岸的共同繁荣。
要继续推动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一步发挥“三通”的积极效应,切实让更多的两岸同胞从中受益。
要加强力度扩大和深化两岸全方位交流,特别是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增进相互了解。
要本着积极务实、面向未来的态度,探讨、解决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
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今天,对于两岸双方来说,谋全局,就是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为重。
只要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阔、前景一片光明。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在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必须基于“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时,要推动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关系。
二、加强两岸经济合作。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可以通过签订更多的经济合作协议,促进两岸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强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同时,要积极推动两岸产业的对接和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扩大两岸民间交流。
两岸民间交流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
可以通过加强两岸的旅游交流,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搭建民间交流平台等方式,促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交流,增进亲近感和互信。
四、加强两岸青年交流。
青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可以通过设立青年交流项目,举办青年论坛和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彼此感情,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五、寻求两岸政治互信的突破口。
两岸目前存在政治互信不足的问题,需要积极探索寻找突破口。
可以通过加强两岸政党的交流与对话,推动两岸政治互信的建立。
同时,要解决两岸之间的敏感问题,如台湾地位等,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寻求解决的途径。
六、推动两岸军事互信的建立。
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是长期以来困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增进两岸军事交流与对话,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加强两岸军队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降低军事对抗的风险,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七、加大国际舆论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宣传力度。
国际舆论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通过扩大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对外宣传,让更多的国际社会了解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促进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
总之,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共同的目标。
通过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加强经济合作、民间交流、青年交流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寻求政治、军事互信的突破口,加大国际舆论对和平发展的宣传力度,才能够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两岸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两岸关系新形势下的对台宣传
两岸关系新形势下的对台宣传作者:谢际争来源:《中国广播》2012年第06期摘要:海峡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紧紧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积极有利的舆论环境,是对台宣传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在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下,对台宣传工作要以我为主,把握主动权;要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要深化交流,全面推进两岸媒体合作。
关键词:两岸关系对台宣传舆论导向媒体合作2012年1月14日,随着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落下帷幕,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实际上,自2008年3月中国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马英九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击败民进党参选人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就呈现出全新的局面。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今年3月22日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指出的那样:“过去4年,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展现出和平发展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当前,两岸关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临着继往开来的新形势。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总结以往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台宣传工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积极有利的舆论环境尤为重要。
在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准确地宣传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积极宣传两岸各项交流和人员交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不断增进台湾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对大陆的认识,充分调动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性,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努力,仍然是对台宣传工作的主旋律,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这条主线。
在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下,进一步做好对台宣传工作,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我为主,把握对台宣传主动权;二是有的放矢,加强对台宣传的针对性;三是深化交流,全面推进两岸媒体合作。
一、以我为主,把握对台宣传主动权近年来,对台宣传工作一直承担着连接两岸亲情、沟通岛内民众、宣传大陆对台方针政策、促进两岸往来与合作的重要工作,在两岸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两岸关系新局面下,应当进一步发挥对台宣传工作多年以来的优势和长处,以我为主,把握对台宣传主动权。
当前形势下的两岸关系新发,展两岸关系新形势
当前形势下的两岸关系新发展学号XX班级 XX姓名 XX有家喻户晓的这样一首诗:“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目前,台湾问题仍然是一个“重头”问题,当前形势下的两岸关系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时代潮流,也是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首先,台湾问题为何如此难以解决?或者说,目前阻碍两岸发展关系的因素有哪些?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
“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上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
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
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另外一点,就是某些国际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和岛内的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但是,中国政府坚信,广大台湾同胞是要求国家统一的,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是主张国家统一的。
所以在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下,上述障碍和阻力一定可以排除,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其次,在当前的时代潮流下,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是不同的,此之所以谓之两岸关系新发展。
而两岸关系新发展的“新”表现在何处?两岸关系出现新转机。
目前的民进党由于大选失利和“入联公投”没有过关,导致自身元气大伤,可以说,台湾民众的选择,民进党执政的终结,这等于是给两岸一个和平的机会,也是给两岸一个发展的机会,同时还意味着过去一段时期原本僵硬的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
两岸形成新共识。
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是“九二共识”的基本内涵。
台海两岸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两岸和平发展新形势摘要:时光飞逝,光阴荏苒。
过去的30年是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30年,也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30年。
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形势出现重大转折,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面对新形势,两岸双方紧紧抓住难得机遇,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初步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9年之久的协商,海协会陈云林会长首次率协商代表团成功访问台湾,两会相继签署两岸直航、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等6项协议,两岸制度化协商进入历史新阶段。
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
两岸同胞的亲情、感情也在共襄北京奥运会的历史盛举和共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中进一步加深。
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共同成功举办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取得一定成果.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台海两岸大陆对台国际形势美国一、当前的两岸局势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
这主要表现在: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
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
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
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
这不仅是我们的立场,也见之于台湾现有的规定和文件。
既然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就不存在所谓大陆和台湾谁吞并谁的问题.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困难的症结,在于台湾当局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是欢迎的,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早日回到“九二共识”的轨道上来,停止“台独”分裂活动。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
这是我们始终为实现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的根本原因。
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之福,是地区和世界之福。
两岸和平统一了,可以弥合两岸因长期分离而造成的隔阂,使两岸同胞携手共谋发展,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丝希望,我们就回进行百倍的努力。
我们真诚希望台湾有关人士和有关政党严肃思考这个重大问题,从民族大义出发,从两岸同胞的福祉出发,为保持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做出正确的历史抉择。
第三、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
“台独”分裂势力越是想把台湾同胞同我们分隔开来,我们就越是要更紧密地团结台湾同胞。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事关广大台湾农民的切身利益,要切实解决。
如果两岸客运包机市现了“节日化”,还可以向常态化发展。
两岸货运包机问题,也可以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交换意见。
我们将进一步陆续出台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问题、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的政策措施。
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
这是我们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任何人要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3亿中国人民坚决不答应。
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
“台独”分裂势力必须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停止一切“台独”活动。
我们希望,台湾当局领导人切实履行2月24日重申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这些不是可以随意背弃的空话,中国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大陆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大陆,台湾也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台湾。
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
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会同我们一道,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地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译文:The Guidelines for Developing Cross-Straits Relationsin the New SituationFirst, unswervingly adhere to the one-China principle. Adherence to the one-China principle serves as the cornerstone for both developing cross-Straits relations and achieving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Although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haven’t reunified, the fact that the two sides belong to the same and one China hasn’t changed since 1949. This is the status quo of cross-Straits relations. Not only have we taken this stand, but also the Taiwan authorities are found to have taken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ir existing provisions and documents. Since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belong to one and the same China, there should be no such issues as who annexes whom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Currently,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s relations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aiwan authorities reject the one-China principle and refuse to recognize the “1992 Consensus”. As a Chinese saying goes, whoever started the trouble should end it. As long as the Taiwan authorities recognize the “1992 Consensus”, not only can dialogues and talks be resumed immediately, but there is no limitation to issues to be discuss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We welcome any effort made toward the recognition of the one-China principle by any individual or any political party. Whoever they are, whichever party they belong to, or whatever they have said or done in the past, as long as they accept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and the “1992 Consensus”, we are ready to talk with them over such issues as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s relations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We hope that Taiwan authorities will discontinue any secessionist activities for “Taiwan independence”and return to the track of “1992 Consensus” at an early date.Second, never give up efforts to seek peaceful reunification.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Taiwan compatriots included, sincerely hope to safeguard peace and live in peace. A greater hope is that the flesh-and-blood brothers can resolve their own problems peacefully. A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Taiwan issues leading to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is in line with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compatriots on both sides as well as the Chinese nation as a whole. Besides, it is also in agreement with the current trend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This is the basic reason why we have been all along making unremitting effort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Peaceful reunification doesn’t mean one side annex the other, rather, it means that the two sides confer with each other over reunification through consultation on an equal fo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is the blessing not only to the compatriots on both sides, but also to the region and eventhe world as a whole. If the two sides unit, the misunderstanding caused by the long term separation across the Straits can be removed, enabling compatriots on both sides to jointly seek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long as there is a ray of hope for peaceful reunification, we will try our utmost to achieve it. We sincerely hope that the relevant personages and political parties in Taiwan would give serious consideration to this important issue, and proceeding from the righteous cause of the nation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compatriots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make the right historic choice to maintain the peac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promote cross-Straits relations and achieve peaceful reunification.Third, never change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placing hope on Taiwan people. Taiwan compatriots are our flesh-and-blood brothers as well as a major force in developing cross-Straits relations and checking the “Taiwan independence”secessionist activities. The more the “Taiwan independence”secessionist forces want to isolate Taiwan compatriots from us, the more closely we will try to unite with them.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we will respect, trust and rely on Taiwan compatriots, putting ourselves into their position to think about their concerns and interest, and doing our utmost to attend to and safeguard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The marketing of Taiwan’s farm produce in the mainland is an issue that concerns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Taiwan farmers, and therefore must be addressed in a practical way. If the cross-Straits direct passenger charter flights can be conducted during the holidays and festivals, they can be developed into a regular practice. As to the issue of the cross-Straits direct cargo charter flights, the non-governmental trade organizations on the both sides can exchange opinions as well. We will further introduc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hat will resolve the issues concerning the Taiwan compatriots and safeguard their legitimate interests. Anything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Taiwan compatriots, beneficial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cross-Straits exchange, helpful to safeguard the peace of both sides across the Strait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we will do whatever we can do to do it and do it well, This is our solemn pledge to the broad masses of Taiwan compatriots.Fourth, make no compromise in the opposition to the “Taiwan in dependence”secessionist activities. It is the core interest of our nation to safeguard the state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The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will allow no one to undermine state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ti-secession is a matter of principle, therefore we will never hesitate, equivocate and concede. “Taiwan independence” secessionist forces must give up their secessionist stand and stop any “Taiwan independence” activities. We hope that the leader of Taiwan authorities will in real earnest fulfill their “five no’s”pledge reaffirmed on February 24th, and demonstrate to the world through his own concrete action, that all of this is empty talks that can be forsaken at will. Just as China belongs to the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23 million Taiwan compatriots included, so does the mainland belongs to the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23 million Taiwan compatriots. By the same token, Taiwanbelongs to the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23 million Taiwan compatriots. Any issues involving the state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must be decided by all the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We believe that the broad masses of Taiwan compatriots will join us to firmly safeguard the sovereignty,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whole Chinese nation.原文:Social Changes and New DemandsIn such a changing, complex society, formerly simple solution to informational needs become complicated. Many of life’s problems which were solved by asking family members, friends or colleagues are beyond the capability of the extended family to solve. Where to turn for expert information and how to determine which expert advice to accept are questions facing many people today.In addition to this, there is a growing mobility of people since World WarⅡ. As families move away from their stable community, their friends of many years, their extended family relationships, the informal flow if information is cut off. Thus, and with it the confidence that information will be available when needed and will be trustworthy and reliable. The almost unconscious flow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mplest aspects of living can be cut off. Thus, things once learned subconsciously through the casual communications of the extended family must be consciously learned.Adding to societal changes today, there is an enormous stockpile of information. The individual now has mor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han any generation, and the task of finding that one piece of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his or her specific problem is complicated, time-consuming and sometimes even overwhelming.Coupled with the growing quantity if information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es which enable storage and delivery of more information with greater speed to more locations than has ever been possible before. Computer 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to store vast amounts of data in machine-readable files, and to program computers to locate specific information.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s enable the sending of massages via television, radio, and electronic mail to bombard people with multitudes of messages. Satellites have extended the power of communications to report events at the instance of occurrence. Expertise can be shared worldwide through teleconferencing, and problems in dispute can be settled without the participants leaving their homes or jobs to travel to a distant conference site. Technology has facilitated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and delivery of information, thus making mor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more people.In this changed and complicated world,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is of greatest importance. Those people who have accurate, reliable, up-to-date information to solve the day-to-day problems, the critical problems of their business, social and family life, will survive and succeed. “Knowledge is power”may well be the truest saying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may well be the mostcritical requirement of all people.译文:社会需求和新的要求在这个不断变化又复杂的社会,以前可以通过简单方法解决的信息需求问题,现在变得复杂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