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荷塘月色
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知识点
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知识点
以下是《荷塘月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荷塘月色》是古代文人宋之问创作的一篇散文。
宋之问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景为主。
2. 故事发生在一个夜晚,主人公路过一个荷塘,看到了荷塘中的月亮。
作者通过描写荷塘、荷花和月亮给读者带来一种优美的意境。
3. 《荷塘月色》通过具体描写荷塘的景色,生动再现了夏夜的宁静和美丽。
荷塘中的荷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娇艳,给人以愉悦和享受的感觉。
4.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作,作者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感受来描写荷塘的月色。
文章以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所经历的美好。
5. 《荷塘月色》通过描写荷塘的月光和荷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中还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荷塘和月光的对比,凸显了生活中的宁静和美好。
6. 《荷塘月色》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并不仅仅是一个夜晚的华丽瞬间,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感悟。
通过赞美荷塘的美丽,作者也抒发了对繁忙生活的反思和对自我内心的寻求。
7. 这篇散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倒装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艺术感和层次感。
总的来说,《荷塘月色》是一篇以自然景物为主线的散文,通过描写荷塘的月色和荷花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
这篇散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所经历的美好和对生活的热爱。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文章疏导1.欣赏景物描写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
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
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
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
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
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
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
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
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第二单元二荷塘月色》作业设计方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
《荷塘月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感悟《荷塘月色》中的景与情,领略文中优美诗意的表达。
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现代散文的认识与运用。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荷塘月色》一课的核心内容进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理解:要求学生预习全文,熟悉文本内容,并通过查字典、资料查询等方式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意思。
2. 文章阅读:要求学生对《荷塘月色》全文进行深度阅读,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并简要分析其美在何处,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思考感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要求紧扣文本,联系生活实际,阐述对文中描绘的荷塘月色景色的感受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4. 朗读练习:对文中的关键段落进行朗读练习,模仿文中对荷塘月色的诗意描述,进行语音和情感的把握,并将朗读录音提交至作业平台。
三、作业要求在完成上述作业内容时,应遵循以下要求:1.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或使用其他不正当手段。
2. 基础理解部分应准确无误地掌握生字生词的含义。
3. 文章阅读部分应注重分析句子和段落的美感及情感表达,语言要流畅清晰。
4. 思考感悟部分应紧扣文本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感受,写出真实、有深度的读后感。
5. 朗读练习应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要尽量还原文中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美景的情感基调。
四、作业评价对于本次作业的批改和评价将采用以下方式:1. 对于基础理解的正确性进行评阅和记录。
2. 对文章阅读部分的分析进行评阅,看其是否紧扣文本内容,语言是否流畅清晰。
3. 思考感悟部分将重点评价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度,以及与文本内容的关联性。
4. 朗读练习部分将根据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情感的表达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对于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将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1. 对于完成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对于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和纠正。
必修二《荷塘月色》优秀课件
孙犁——人民战争
那一望无边的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 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 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荷花淀》
宗璞——生机勃勃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 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再加 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 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西湖漫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原名朱自华,字佩弦, 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 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 自称“我是扬州人”。中国 现代诗人、学者、散文家、 民主战士。
朱自清
(1898—1948)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荷 塘
月 色
主要写了作者的一段经历: 到荷塘去,受到荷塘景物 的感染,产生了一段联想。
整体感知
一(1—3) 夜赏缘起
二(4—6) 漫步荷塘
“心里颇不宁静”
“另有一番样子”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月色图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月色 三(7—10) 回到现实 “到底惦着江南”
课文背景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 月光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荷 乳中洗过一样,又 塘 像笼着轻纱的梦
实 虚
上 的 月 色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 像名曲
朦 胧 轻 柔
( 月影 )
实
虚
探究三:课文第6段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
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
杨柳
荷 塘 的 四 面
往荷塘 寻宁静, 自由 淡淡 的喜悦
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知识点
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知识点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知识点词语解释1、闰儿:指朱闰生,朱自清第二子。
2、蓊蓊(wěng)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3、踱(duó):慢慢地走4、弥望:满眼。
弥,满。
5、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之句。
6、袅娜(niǎo nuó):柔美的样子。
7、脉脉(mò):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8、风致:美的姿态。
9、梵婀玲:violin,小提琴的音译。
10、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
也写作“风姿”11、妖童媛女:俊俏的少年和美丽的少女。
妖,艳丽。
媛,女子。
12、鷁首(yì shǒu):船头。
古代画鷁鸟于船头。
13、羽杯:古代饮酒用的耳杯。
又称羽觞、耳杯。
14、棹(zhào):船桨。
15、纤腰束素: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形容女子腰肢细柔16、迁延顾步:形容走走退退不住回视自己动作的样子,有顾影自怜之意。
17、敛裾(jū):这里是提着衣襟的意思。
裾,衣襟。
[2]写作背景《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_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心灵上的折射。
作品鉴赏手法鉴赏构思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
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
传 神 的 动 词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 梦。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
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 替代“泻”,用“漂”替代“浮” 呢?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的比喻, 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化 静为动,有动感美。 “照” 字就没有这 样的审美效果。
“浮”这个动词把水汽和月色交织在一起, 写出了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 特点,也烘托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 “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 恰到好处的,“画”字表达了作者的喜爱 之情,突出了影之美,因为影是月光照射 在物体上落下来的,反衬出月光轻盈荡漾。
月色下的荷塘
荷叶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 静 视
荷花 袅娜 羞涩
喻态 觉
明珠 星星 美人
拟美
•荷香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人
嗅
•荷波 闪电 凝碧 •荷水 脉脉
通 感
动 态 美
觉
景中寓情
答题展示: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此句描写好在何处?
• 此句比喻形象生动,形神兼备,将出水 很高的叶子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 不仅写出了荷花的形态美丽,且化静为动, 赋予荷叶勃勃生机,展现了荷叶少女般的 纤柔妖美、绰约丰姿。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心里颇不宁静
但热闹是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 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作者的感情历程:
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再度失落
《第二单元 二 荷塘月色》作业设计方案
《荷塘月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请简要描述课文中荷塘的景色。
(2)作者在描述荷塘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场景,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文学鉴赏:学生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课文中的某一处景色或情感表达进行赏析,字数不少于200字。
3. 创作任务:学生可以尝试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写一篇短文,描述一处你心目中的美景,字数不少于300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完成,并由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2. 学生应认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3. 鼓励学生在创作任务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4. 作业完成后,学生应将答案和自己的理解写在作业本上,以便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包括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文学鉴赏题的赏析是否准确、创作任务的风格是否符合要求等。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不佳的学生,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和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以便更好地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业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荷塘月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 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有人认为是 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 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 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 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如此等等。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 答案。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为一首 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 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 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
2、作者从家里出来,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画出揭示情绪变化的词语,看看作者的 情绪经过了一条怎样的变化轨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荷塘月色
朱自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 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 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本文第四、五、六自然段写荷塘。
作者依次描写的对象是:(离)家
煤屑路
(荷塘周围) (月下)荷塘 (荷塘上)月
色 荷塘四周 江南采莲 (回)家
本文写的是作者漫步荷塘时的所见所闻所想。
问题探究人物心情的变化
1、怎样理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 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 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 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 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 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 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 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原文赏析(2)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原文赏析(2)推荐文章高一语文课文《致橡树》赏析2篇热度: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汇总热度:高中语文人教版《变形记》赏析热度:高一语文《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赏析热度:高一语文《合欢树》赏析热度:第四段写月光下的荷塘。
从田田荷叶写起,依次写出荷花,荷香和脉脉流水。
符合人物观察景物的顺序。
最先扑入眼帘的是满塘荷叶。
“亭亭”一词表现了荷叶的风姿秀丽,“舞女裙”的比喻,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荷叶临风摇曳的姿态。
在纵观之后,凝神细审,视线移到万绿丛中的点点白花。
盛开的袅娜喜人,含苞欲放的流露着勾人情思的娇羞,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
进而用“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样的比喻,写出荷花从光色上给人的感受。
“明珠”是写近处荷花的玲珑剔透,“碧天里的星星”是写在满塘荷叶衬托和月光的辉映下,远处荷花的闪烁迷离。
既看到宜人的花色,也就必然会嗅到沁人的花香。
“缕缕清香”,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是很难的。
但作者以歌声设比,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远处的歌声,这样易于体味的听觉感受,唤起读者的嗅觉体验,把两种感觉沟通起来,这种移感修辞手法的运用,实在可以传神。
在这番静态描写之后,又把荷塘的动态捕捉进镜头里。
清风徐徐,荷叶的一丝颤动,化为一道碧痕,荡向荷塘那边。
这种细致的描摹,真使人宛然若见。
在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之后,作者又用“更见风致”概括地写出淡淡月色之下,脉脉流水之上的荷叶的美。
怎样“更见风致”呢?由于前边形象描写的具体和逼真,读者完全可以在已获得的内心视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去想象,作者就不必多说了。
第五段描绘荷塘的月色。
月色是单调的,难以着笔,而作者把它和形态不一、色彩有别的景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描写,就使月色有了光上的变化。
他首先从月色的角度写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流水的比喻,把月光写得流动、轻柔,而且突出了它那空灵、明彻的特点。
“泄”字化静为动,更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第二单元 二 荷塘月色》作业设计方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荷塘月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入理解《荷塘月色》中的意象美、情感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增强学生对朱自清及其作品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诵读作业:学生需反复诵读《荷塘月色》,至少完成以下任务:a. 熟读全文,确保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 重点段落需反复诵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c. 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诵读心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赏析作业:学生需对《荷塘月色》进行深入赏析,至少完成以下任务:a.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b. 探讨文章的情感表达,分析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的情感。
c. 完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创作作业:学生可选择与《荷塘月色》相关的主题进行创作,形式不限,至少完成以下任务:a.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篇描写荷塘景色的文章。
b. 针对朱自清的文学风格,撰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评价文章。
c. 完成一篇作业反思,总结自己在本次作业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提交诵读心得、赏析文章和创作作品,以电子版形式提交。
2. 提交时间需在课后一周内完成,逾期不候。
3. 作业需认真对待,真实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不得抄袭或敷衍了事。
4.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个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2. 评价标准包括:对《荷塘月色》的理解深度、诵读水平、赏析能力、创作质量等。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
4. 对作业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作业后,应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和提高。
2. 教师将通过课堂讨论、点评和私下交流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
《第二单元二荷塘月色》作业设计方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
《荷塘月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荷塘月色》的文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通过作业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阅读理解1.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荷塘月色》全文,并标出生词和难句,通过查阅字典和资料解决阅读障碍。
2. 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写作练习1. 仿写练习:让学生模仿《荷塘月色》的写作风格,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进行描写,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读书笔记:撰写读后感,表达对文章的感悟和体会,可包括对文章内容、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评析。
(三)探究性学习1. 收集与《荷塘月色》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并整理成资料卡片。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并就某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形成小组观点报告。
三、作业要求(一)阅读理解部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保证准确率。
(二)写作练习部分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有个人观点和情感表达。
仿写练习需注意保持原文的写作风格。
(三)探究性学习部分要求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形成有条理的资料卡片和小组观点报告。
四、作业评价(一)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阅读理解、写作练习和探究性学习部分进行综合评价。
(二)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业,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五、作业反馈(一)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将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三)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作业布置的注意事项(一)合理安排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
(二)明确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作业的目标和方向。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单元二荷塘月色》作业设计方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
《荷塘月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能够:1. 深入理解《荷塘月色》的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散文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3.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提升语文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文本阅读:学生需认真阅读《荷塘月色》全文,标记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进行理解。
2. 内容梳理:学生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尝试分析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情感体验:学生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中描述的荷塘月色的感受和体会,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荷塘月色”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荷塘月色,并尝试运用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
三、作业要求针对以上是本次作业内容的基本框架,为确保作业质量,具体作业要求如下:3. 作业要求首先,对于文本阅读部分,学生必须做到细致、全面。
对于文中的生字生词,要查准其读音和意义,并在文本中进行标记。
在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时,也要记录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或有趣的信息,作为作业的拓展内容。
其次,内容梳理环节要求学生对文章有整体和细致的理解。
对文章主旨和结构层次的概括要做到准确无误,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要深入浅出,并能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说明。
再者,情感体验部分要求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在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荷塘月色给自己带来的情感体验。
最后,写作练习部分是本次作业的重点。
学生应以“我心中的荷塘月色”为主题,展开想象,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短文应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同时,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以上作业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本次作业,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旨在进一步理解与深化《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文本解析能力,强化语文运用和鉴赏水平,并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色彩和语言魅力。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重难点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重难点解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重难点解析本店铺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重难点解析》,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预习提示和赏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预习提示和赏析《荷塘月色》作为朱自清的一部重要作品,是他的散文语言特色的代表作品,集中反映了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特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预习提示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预习提示《荷塘月色》里的“荷塘”位于清华园。
清华园里赏荷,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被称为“荷花池”的小荷塘,一个是近春园里荒岛周围的大荷塘。
朱自清当年咏荷的地方应是后者。
近春园位于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原是清朝咸丰皇帝的旧居。
道光年间,熙春园分成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
咸丰十年(1860 年)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
直到 1979年,荒岛才被修复。
如今,知道近春园及“荒岛”的人并不多,而环绕“荒岛”的荷塘却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无人不晓。
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
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作者把荷塘周围环境、荷塘、荷叶和荷花、月光以及远远近近的树木、山色,陆续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仿佛跟着他一路去观赏、领略“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文章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学习这篇文章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反复诵读。
本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特别适合朗读。
可以通篇朗读,也可以择段朗读。
要读出课文的韵味和情调。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受本文的意境,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四、五段是公认的写景名段,要背熟。
很多同学还没有意识到背诵现代散文的重要性,以为只有古代散文才值得背诵,这是一种误解,熟读背诵现当代散文,可以获得比熟读背诵古代散文更加强烈的感动和启悟,并获得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文学语感。
2.把握线索。
本文的线索有游踪线索,还有感情线索。
可以先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体会课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14 2荷塘月色(解析版)
《作业推荐》——荷塘月色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颤.动(zhàn)妙处.(chù)峭楞.楞(léng)含情脉.脉(mò)B. 酣.睡(hān)袅娜.(nuó)皱褶.纸(zhě)蓊.蓊郁郁(wěng)C. 点缀.(zhuì)倩.影(qiàn)梵.婀玲(fán)妖童媛.女(yuàn)D. 惦.着(diàn)羞涩.(sè)踱.着步(dù)荷.枪实弹(hè)【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注意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同时一定要关注音调。
A项,颤(chàn),脉(mò);C项,梵(fàn);D项,踱(duò)。
故选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幽僻沧茫如履薄冰迁延顾步B. 弥望斑驳专心至志小心翼翼C. 寂莫船棹迷迷糊糊缓慢悠闲D. 嬉游敛据繁茂苍绿无福消受【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靠学生平时对双音节词语和成语的积累。
同时,可结合字词的意义来判定字形是否正确。
这个题侧重考查形近字的区分,关注偏旁意义是区分形近字最好的方法。
A项,苍茫;B 项,专心致志;C项,寂寞。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D. 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课件(51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比喻
本体 喻体 原句
相似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荷叶
舞女的裙 ……
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 很相似
一粒粒 …… 月光下,白色荷 花与一粒
白花 的明珠
粒的明珠相似
(荷花) 碧天里 …… 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
的星星
碧天的星星相似
博喻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 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描绘同 一个本体的比喻。
贰
感知文章 体会文章
1 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写 的(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景物
2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所赏景
物与作者情感变化之间有什么样 的联系?
作者赏景的顺序是怎样的?作者描写了那些景 物?
荷塘小路
月下荷塘
塘中月色
荷塘四周
这些景物的特征是
什么?
荷花
荷叶
袅娜
表 达 手 法 赏
呈 现 美
领 悟 美
感 知 美
析
文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他是怎样描写这 些景物的?
月下 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韵
荷叶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 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 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 的裙。
叠词和比喻的运用, 凸显出了荷叶繁密茂盛, 舒展摇曳,轻柔优美的 特点。
月光 薄雾 花叶
荷塘 月色
光影
树影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 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 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此处用“照”代替泻,用“飘”代 替“浮”可好?为什么?
月光如流水 一般,静静 地泻在这一 片叶子和花 上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课荷塘月色
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
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 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 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仔细视察-用心体会-广泛联想
手法:拟人
调动视、听感官,运用动静结合,写出了微风过处荷叶妩 媚姿态、叶花颤动的情状,表现出荷塘富有生气的 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 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 塘水在茂盛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 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 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荷韵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闪电 凝碧
脉脉
•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句 子 赏 析 :
手法:比喻
作用:写出了荷叶 的雅致风姿,自然 灵动,更突出其具 有的动态美。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整体把握
1、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 XXX”) 去荷塘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 荷塘 第4段 荷塘美丽的风景。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视察、感受到的) 第7-9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10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1898年11 月22日—1948年8月 12日),原名自华, 号秋实,后改名自
清,字佩弦。祖籍
浙江绍兴。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 战士.
代表作:《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 (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 (3)1984年8月12日死于贫病交迫中,死前叮 嘱家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国民党配售的美国面粉
“湖”不仅指艾比湖,还指向众多境遇相似的湖; “殇”本义是未到成年死去,非正常死亡,表现剧 烈悲痛和悲哀遗憾。
这里表达作者对湖泊枯萎的痛惜、悲伤、担忧、谴 责等复杂情感。
总结
文章描写了“我”借着月光离家夜游荷塘的过 程,用工笔描绘出一幅恬淡幽美的荷塘月色图。 用比喻、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巧用叠词勾 勒出一种朦胧、幽美、宁静的意境,借以表达 自己摆脱内心烦躁,获得暂时安宁的愉悦。
二、整体阅读,思考本文的写 作线索
明线:夜游路线 出门 小路 荷塘 回忆 回家
暗线:情感线索 不宁静 求宁静 得宁静 不宁静
三、梳理文脉
以观赏荷塘活动为中心可将文章分为三 部分: 1-3:观荷塘前的活动 ①离家去夜游的原因(颇不宁静:文眼) ②接近荷塘小路的观感 4-6:夜观荷塘所见所感 ④荷塘本身(荷叶、花、气味、风致) ⑤月照荷塘的韵味 ⑥荷塘四周的环境 7-10:夜观荷塘后的活动(联想、回家)
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作比,善于联想想象,准 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在朴素自然 中见精工。
真题链接:2016《湖殇》
• 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 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问题:此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把湖底比作骨头,突出其干涸、易碎、脆弱,骨 头是身体的一部分,隐含湖与人骨肉相连不可分 割的联系。 把踩在湖底的感受比作踩在自己的骨头上,表现 出痛感的切身、剧烈,突出作者对湖被破坏的痛 惜悔恨之情。
背景简介
• 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朱自 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关 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 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 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 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 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 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说过: “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 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 妻子儿 女一大家,都指生活。”作者只是想用超然尘世的 中和主义来排遣解脱自己的不安和彷徨。本文可以 说是朱自清付诸行动的艺术表现。
文章中“荷塘”与“家”的对比,也折射出现 实社会与诗意境界、独处与群居、生活束缚与 心灵自由的矛盾。
• 极富层次逐一展现荷塘的美。
月下的荷塘、叶颤花动、荷风送香、 碧波荡漾、流水含情。
情景交融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 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 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 不能朗照。
• 渲染一种朦胧飘渺、如梦似幻、幽静淡雅、 恬淡宁静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喜 悦之情。
4、解题 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交待时间地点、写作对象
结构上:映照全文,恬淡优美的荷塘月色图
主题情感上(深层含义):作者向往追求 的宁 静平和的精神世界。
标题往往是对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的概括, 反映全文主题。
先分析题目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深 层次含义。
真题链接 2016《湖殇》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动静结合
•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 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微风拂动下花叶的动态美,与前文月光下静 态的柔美相比,展现出别样的风致。
叠词
• “曲曲折折相连的样子
• “亭亭”:刻画出荷叶亭亭玉立直立的美 态
• “脉脉”:写出流水默然无声静静流淌, 饱含情义的状态。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既有形态上的 相似性,又赋予荷叶动态美,形象贴 切。
• 2、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把白色的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形象生动地 写出白色荷花在暗夜中耀眼夺目的美。比作 出浴美人则突出娇羞娇柔、曼妙、仪态万千 的媚态。
拟人
•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袅娜”写出荷花绽放的柔美之态,“羞涩” 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花骨朵含苞待放的娇羞之 态。
通感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声似的。
使嗅觉与听觉相连通,“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写出若有似无、时断时续的荷花清香,有 一种悠远柔美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内心淡淡的 愉悦之情。
这是一个宁静、自由、平和的世界
此时的我抛却了平常烦恼,超越真我,是个自 由的人。
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失望,对平和、 安宁、自由世界的追求。
3、7-10节关于江南采莲旧俗的回忆联 想是否多余?
这一部分引用古典诗文,描写了古代江南少男 少女欢乐甜美、恬淡安闲、幸福美好的采莲生 活。
古代采莲习俗的热闹、风流、有趣反衬出现实 生活的死寂、冷酷、无趣、压抑和不自由。表 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自由平和生活 的向往追求。
叠词使音节和谐,富有韵味,形成舒缓的音 韵美,同时与文章的朦胧淡雅的意境相吻合。
数量词
• 一粒粒的明珠、一丝的颤动、一道凝碧的 波痕、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层淡淡的云、 一带远山、一两点路灯光
• 写出淡淡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特有的风韵, 渲染出一种幽美淡雅的意境。
写作顺序
• 荷叶 花 的流水
荷香
荷波 波下
(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 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 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 及朴实、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一、任选角度品味赏析文中描 写荷塘的段落语句
局部表达 技巧
整体赏 析
叠词 比喻 拟人 通感 数量词 动静结合 顺序 整体意境、情景交融
比喻:
四、思考 1、文章第2小节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删 去?
第2小节写了阴森幽僻的小路和周围蓊蓊郁郁 的树木; 营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气氛; 为下文作者得以静观荷塘提供环境条件; 也是由烦躁不安进入幽静清闲世界的过渡。
如果删除而直接落墨于月光下的荷塘,缺少逻 辑的合理性和曲径通幽的美感。
2、第3段表达什么情感? 另一个世界指什么? 这时的“我”与平常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