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答案--质检--2.doc

合集下载

(上课版2:答案)2017-2019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上课版2:答案)2017-2019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中山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卷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24(1)1 不知何处吹芦管(2)1 却话巴山夜雨时(3)2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4)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4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1)瘫痪(2)绵延(3)咄咄逼人(4)精益求精。

3 A句在句尾加上“的人”;(1分)B句将“珍惜”改为“珍贵”(14 C、D示例:5 、(1)整天对着电脑与网友通话,不与家人沟通,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就越变越孤僻。

(2)沉迷于网上交友,过后会上瘾,不能自拔,进而荒废了学业,成绩会一落千丈。

(3)会受到不良网友的影响,做一些不当的行为。

二 466 、(1)连接、紧跟(2)卸下、解除(3)狡猾(每词1分)7 、(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2)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的。

8 、 B(屠户还有怯懦的地方)9 、 B(A.交换/容易; B.选择;C.这些/比得上;D.承认/继续,接联)10、狸来而絷焉/身缧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

11、狸猫偷鸡虽然被人抓住了,但始终咬住鸡不放,至死还跟人在争夺。

(1分)宋国人为了钱财受贿被审,宁可死也不承认,(1分)他和狸猫一样,贪婪成性,最终都遭到灭顶之灾。

参考译文:郁离子住在山上,夜晚有一只狸猫偷吃了他的鸡,追也没有追上。

第二天,他的随从就用鸡作诱饵,在它出入的地方设下木笼,到夜里,狸猫又来了,就被拘禁在那笼里,狸猫被捆绑起来,但它的嘴还咬着,爪还抓着鸡不放,人们一边打它,一边夺鸡,它到死也不肯放弃鸡。

郁离子叹息着说:“那些因贪利而死的人,也就像这只狸猫一样啊。

宋国有一个县官因接受贿赂而招致官司,狱官审问他,他隐瞒不承认,拷打他,仍旧隐瞒不说。

官吏劝他说:‘承认了,罪是有限的,不承认,就要被打死,为什么不选择轻的?’他最终还是不认罪而被打死了。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A【解析】B选项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与第二段意思相反。

C选项明代应为“明初”。

D选项强加因果2.【答案】A【解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据全文尾句中“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外出旅行未必能深入认识事物人情,故选项B 中“通过……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的表述曲解文意。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

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

6.【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

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审视。

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7.【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

(完整版)2017年山东省春考语文真题答案详细解析

(完整版)2017年山东省春考语文真题答案详细解析

机密★启用前山东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50分)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DA.扁.舟(biǎn)-piān狡黠.(xiá)跌-diē宕.起伏(dàng)B.嗔.怒(chēn)周匝.(zā)良莠.不齐(xiù)-yǒuC.恫.吓(dòng)- dòng hè字帖.(tiě)- tiè潸.然泪下(shān)D.哺.育(bǔ)租赁.(lìn)恪.尽职守(k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BA.斑驳脏款-赃称心如意B.赔偿肤浅百舸争流C.妆裱-装憧憬锲- qiè而不舍D.辍学真谛搬门弄斧-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C①数学公式也是一种世界语言,里面______着最严密的逻辑和自然辩证法。

②林海千里,鸟雀争鸣,瀑布奔腾,看到这一切,我的心情久久难以______。

③他这种粗暴的做法,______无助于问题的解决,______会增加双方的矛盾。

A.贯串安静不但反而B.贯穿安静不但而且C.贯穿平静不但反而D.贯串平静不但而且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的是 A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陆游爱国诗歌中的绝唱。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爱国诗歌中的绝唱。

B.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微风轻拂: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C.近期,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赢得了观众良好的口碑。

D.怎样发挥思考的威力?要有强烈的志趣,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科学的方法。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 AA.从图书馆回来,他发现课桌上的语文书不胫而走....了。

2017高考山东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7高考山东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而那些春天..,草木凋凌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

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

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声音轻轻呼唤,..的(扩展/扩充)。

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

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

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肆虐凋凌B.集结昼夜兼程C.版图稚嫩D.嫣然抱憾退出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席卷系扩展B.笼罩停扩展C.席卷停扩充D.笼罩系扩充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C.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答案】1.A2.A3.C【解析】1.试题分析:A项“凋凌”应为“凋零”。

(完整版)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推荐文档

绝密★启用前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2)语文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2017年高考真题浙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高考真题浙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高考真题浙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答案】2.B3.B【解析】2.试题分析:对于词语题,不仅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2017年苏南五市对口单招统测二模语文试卷

2017年苏南五市对口单招统测二模语文试卷

2017年苏南五市职业学校对口单招第二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客观题〕和第二卷〔主观题〕两局部。

第一卷1至6页,第二卷6至10页。

两卷总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共44分〕考前须知: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XX、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等工程。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根底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从以下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的字母标号涂黑。

〕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狩.猎〔shòu〕廊庑.〔wú〕侮.辱〔wǔ〕辐.射〔fú〕B.露.穷〔lòu〕孤处.〔chǔ〕拮据.〔jù〕哽咽.〔yè〕C.按捺.〔nài〕不屑.〔xiè〕湔.雪〔jiān〕鬓.发〔bìn〕D.癖.好〔pǐ〕马厩.〔jiù〕嬗.变〔shàn〕黯黮.〔dǎn〕2.以下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疾言厉色游目骋怀烟燻火燎目不暇接B.作非为震耳欲聋乌合之众如愿以尝C.物力惟艰义无反顾运筹帷幄眼花缭乱D.粗制滥造摧山坼地溘然长逝敝帚自珍3.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沉沦之渐.〔沾染〕相形见绌.〔缺乏〕天作之合.〔配偶〕B.坚韧不拔.〔移动〕销.声匿迹〔销毁〕应运.而生〔天命、时机〕C.云蒸霞蔚.〔升腾〕自鸣.得意〔表示〕至.高无上〔最〕D.手足无措.〔措施〕有恃.无恐〔依仗〕大彻.大悟〔明白〕4. 依次填入以下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世上的情形就何等地醒目啊!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说明阔人和窄人了,一看头之有无,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

2017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汉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无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完整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 0 1 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 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7年全国卷2(语文)含答案

2017年全国卷2(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A【解析】B选项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与第二段意思相反。

C选项明代应为“明初”。

D选项强加因果2.【答案】A【解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据全文尾句中“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外出旅行未必能深入认识事物人情,故选项B中“通过……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的表述曲解文意。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

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

6.【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

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审视。

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7.【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

2017山西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7山西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7山西中考试题及答案2017年山西省中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迸溅(bèng)恣意(zì)拈轻怕重(niān)B. 矗立(chù)睥睨(pì)箴言(zhēn)叱咤风云(chì)C. 濡染(rú)哂笑(shěn)囹圄(yǔ)锲而不舍(qiè)D. 踌躇(chóu)恻隐(cè)箪食壶浆(dān)咄咄逼人(duō)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C.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答案:D(二)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睦。

B. 百废俱兴:各种废弃的事业都兴盛起来。

C.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D. 气象万千:景象变化多端,非常壮观。

答案:B(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第一段主要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原因。

B. 选文第二段主要描写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C. 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美景的赞美之情。

D. 选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D二、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 2x + 3 = 5B. x^2 - 4x + 4 = 0C. 3x - 2y = 6D. x/2 + 3 = 0答案:A2. 下列不等式中,解集为x > 2的是()A. x - 2 > 0B. 2x - 4 < 0C. x^2 - 4x + 4 > 0D. x + 3 ≤ 5答案:A(二)填空题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长x满足的不等式为:______答案:2 < x < 82.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1),且经过点(0,5),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答案:y = -3(x - 2)^2 - 1三、英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________.A. sunnyB. windyC. rainyD. cloudy答案:A2. -When did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I finished it ________.A. in two hoursB. two hours agoC. after two hoursD. for two hours答案:B(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附答案)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 (全国I 卷,2017.06)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2017年全国卷1(语文)含答案

2017年全国卷1(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必考题)和第二部分(选考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15分,每小题3分)1.C (A.“腆”应读“diǎn”B.“相”应读“xiàng”D.“模”应读“mú”)2.A (B.“漏”应为“娄”C.“殆”应为“骀”D.“卑”应为“婢”)3.D (龙腾虎跃,如龙飞腾,如虎跳跃。

形容威武雄壮,动作矫健有力,非常活跃。

不合语境,应改为“龙争虎斗”。

)4.B (A 缺介词,在“需要”后加“在”C.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虽然”放在“造价”前面。

D.“形成”与“行为出现”搭配不当,将“形成”改为“造成”或“诱发”、“导致”。

)5.B (A.“梅兰芳”是作品名,应加书名号C.并列词语充当句子定语的时候,应该用顿号。

后一分句两个逗号应为顿号D.此句是独立引用,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内)二、(12分,每小题3分) ·6.D 应为韩国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7.B 茶礼仪式含有“荐新”的意味,“荐新”不是一种祭祀方式。

8.C A.秋夕是将中国的中秋与月夕合二为一而成,只是一种推测。

B.和中国的中秋节相比,韩国中秋节有很多风俗和中国不同,不仅只是省墓。

D.荐新指的是向祖上敬献食物,家人食用祭品叫节食。

9.A 此种推断原文找不到依据。

三、(9分,每小题3分)10.C (重,双层)11.C (A②句不能说明“苦生于乐”,B①“井以甘竭”不能说明“苦之为乐”,D①不能说明“苦之为乐”。

“苦之为乐”即以苦为乐) ·’12.D (“苦斋”是作者刘基为其命名并作记)四、(24分)13.(1)开始吃的时候感到很苦涩难于下咽,时间长了就更觉得它甘甜,能治愈积热,消除燥热心烦的疾病。

(重点词:苦,意动用法,觉得苦;弥,更加;已,治,治愈)(2)而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晚往来很劳累,所以就选择山中低洼的地方搭房子住在那儿。

(重点词:艰,意动用法,认为艰难,感到劳累;室,名词用如动词,建室,这是是搭建临时住舍之意;焉,兼词,于之,在那儿。

)(3)人们只知道优越是快乐,却不知道艰苦也是快乐;人们只知道享受自己的快乐,却不知道痛苦也是由快乐带来的。

(重点词:前一分句中“乐”理解为“优越”,“苦”理解为“艰苦”;“乐其乐”前一“乐”,用作动词,享受;生,产生,带来。

) 14.(1)描绘的画面是:一夜风雨之后,园里的花朵凋落,残红败蕊,满地落英,一片狼藉,如同被污损的宫锦。

(得2分) 借“满地残红”“宫锦污”表达了作者叹惜春景归去的惆怅之情。

(得2分)(2)这两句借助比拟的手法(答“托物言志”亦可),描写暮春时节杨花自由自在随春风飞扬,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作者孤高自傲、不肯依附权贵的品质。

(答对表现手法得1分,分析得当得3分)15.(1)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边庭流血成海水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金戈铁马(2)弗吉尼亚·伍尔夫(或伍尔夫) 彷徨五、(18分)16.(1)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2分)。

(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

“午后的阳光”“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正在慢慢消逝(2分)。

【解析】本题理清作者思路的能力。

一般来说,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另外,“午后的阳光”“渐行渐远的诗句”带有强烈的暗示,照应了标题中的“流逝”。

17.质朴、厚重的古典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能超越时空(2分),渐人我们(读者)的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指引人类穿越历史(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要理解“厚实的脊梁”的含义,关键在于抓住其所在句子在本段中的作用。

这一句是文段的中心句,后面内容就是对本句话的阐释。

18.古典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与古人水乳交融(2分)。

但在汽车、电脑等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物欲横流的浮躁的今天,人类已远离了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远离了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把握文中“远”与“近”,便不难知道作者在这里所说的是现代的人们已经远离了真实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融,再也无法体会到生命自然的和谐统一。

19.(1)比喻。

如“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把古典比作“墨金”,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2)拟人。

如“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运用拟人的手法,阳光如人一样会跑会爬,形象写出了阳光的穿透力,营造了教授朗读时动人的氛围。

(3)通感。

如“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用感觉来写听觉的感受,表达了听教授朗读时心里的感动和“幸福的感觉”。

(4)排比。

如第五段中“没有……,没有……,没有……”,层层铺排,集中表现了古典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

(5)对比。

如“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远”与“近”强烈的对比,鲜明地强调了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融。

(6)引用。

文中众多的引用,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7)反问。

如第四段中“为什么……?怎会……?”,作者连续运用两个反问,语气强烈,发人深思,突出了古典无穷的魅力。

(此题6分。

准确赏析其中一种手法给2分,给满6分为止。

)【解析】本题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此题难度不大,主要在于答题模式,应是“手法+举例+分析”。

应注意修辞手法与举例的吻合,不一致者不能得分;其次,分析表达效果时,言之有理即可。

另,“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这一句比喻兼有拟人,作者想象飞驰,展现了古典营造的诗情画意般的意境。

六、(12分)20.(1)“缅怀母爱”或者“焦灼的脚印深沉的母爱”(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2)您为我受尽煎熬,我现在才明白您无私的付出,您倾注的爱震撼着我的心!为了您,我定要活出尊严来。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1.(1)晃动(2)欺骗(3)闲聊(应付、说) (4)骗子(每小题1分,其它答案只要意思相近亦可。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82年、87年达到两个高点后持续下降,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

(两个要点,每一个要点2分。

)七、(60分)23.(1)审题立意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

新材料作文首先要找出能体现材料含义的关键词语或句子。

本材料的关键句是哲人说的一句话:“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背着一个空篓子,每走一步都要捡一样东西放进去,而不知剔除那些累赘无用的东西。

”然后分析、理解该句子所蕴含的道理或哲理,再联系人生、社会现实从不同角度立意。

最后进行比较,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作文。

本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生活要珍惜真善美,摒弃假丑恶。

参考题目:《珍惜与舍弃》《有舍方有所得》《人生常在舍得间》②学习要善于辨别、区分精华和糟粕,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不能如“空篓子”一样全盘接受。

参考题目:《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学会辨别,善于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尽信书不如无书》③交友必须分清善恶,谨防不慎失察。

参考题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成败交友始》《交友不可不慎》(2)评分说明根据内容、表达和发展等级要求进行综合评分,分为四个等级评分。

一类卷:51—60分;二类卷42~50分;三类卷:36—41分;四类卷:35分以下。

(3)注意事项①阅卷赋分时,重点从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书写五个方面综合考虑,最后给出一个总分。

②切人分为43分。

③突出审题立意意识。

审题立意是重点。

在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的前提下,切合题意的判为一类卷,符合题意的判为二类卷;基本符合题意的判为三类卷;偏离题意的判为四类卷。

④强化文体意识。

要注意突出文体特征。

议论类文章,议论说理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描写的文字必须超过2/3。

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⑤体现“亮点”意识。

作文要有“亮点”。

考生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如有某一方面突出者,可按发展等级要求,分数适当上浮。

发现特别优秀的文章,要敢于打高分,甚至打满分。

⑥注意书写意识。

书写要做到正确清楚、大小匀称、整洁美观,切勿连笔。

发现错别字,每1个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⑦完篇而字数不足的,每少50宇扣1分,扣满3分为止。

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

⑧抄袭作文,经核查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最高不超过20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住所。

房屋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坐落在匡山顶上。

匡山在处州龙泉县西南二百里的地方,有条剑溪从山下流出。

山的四面陡峭突起,山崖都是苍石,这里的地势周围高中间低。

山下多白云,山上多北风。

风从北面来的地方(生长的东西)大多不能带甜味其味很苦。

所以植物生长在这座山中,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

而苦味的植物往往乐于生长。

于是栀子、黄柏、苦楝、扁柏一类的树,黄连,苦杕(dì)、亭历、苦参、钩夭一类的草,地黄、游冬、葴(zhēn)、芑(qǐ)一类的菜,槠(zhū)、栎(lì)、草斗一类的果实和苦竹笋,同类的植物莫不到处分布,罗列生长。

野蜂的巢就筑在这些植物中间,(野蜂)采花粉酿成蜜,味道也是苦的,山里的人方言称这种蜜为“黄杜”,开始吃的时候觉得极苦涩难于下咽,时间久了就更觉得它甘甜,它能治暑热,消除燥热心烦的疾病。

这里的槚(jiá)茶也比平常的茶叶苦。

这里的流水都是从石缝中穿出来的,水源处翻腾滚涌,发出汩汩的声音,疾流曲折,注进大山谷。

水中有一种带斑纹的小鱼,形状就像吹沙鱼,味道苦而且稍微有些辣,但吃了可以醒酒。

匡山离人们的住处较远,只有章溢先生喜欢到山上游玩,跟从他的人感到早晚来往很劳累,所以,他们就选择低洼的地方搭建房子居住在那儿。

(章先生)带着几个僮仆,扫除落下的笋壳,种植一些豆类,吃一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

有空就或是登上山崖,围坐在修长的大树下引吭高歌,或是下山临溪,遇着从山林中出来的樵夫唱歌,就击打着石块和唱,一般人没有谁了解他们的快乐。

章溢先生说:“乐与苦,是相互依托着的。

人们只知道优越是快乐,却不知道艰苦(也)是快乐;人们只知道享受自己的快乐,却不知道痛苦也是由快乐带来的。

实际上乐与苦,距离又有多远呢!现在的富贵子弟,他们安坐在华美的房屋中,口里尝不到苦菜的味道,身体不经受农作的劳苦,睡觉一定盖着双层被褥,吃的是珍馐美味,进出都由仆人抬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