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对日本新思想文化的传播】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

合集下载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观后感学生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观后感学生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观后感学生心得体会范文《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是一部以新时代新青年为主题的青春励志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小青年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困境、成长的经历和反思,引发观众对于新时代新青年的思考。

该电影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惑,引导观众从多个角度思考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观看该片让我深感思维的力量和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重大。

电影中,主人公小青年是一个普通大学生,他对未来充满迷茫和困惑。

一度追求名利,以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体现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上。

然而,在求职遭遇困难和原生家庭的不支持下,小青年逐渐面临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直到他结识了一位身怀绝技的老人,才意识到生活的意义不只是追求个人的价值,更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他人的需求。

这位老人向小青年传递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对于生活哲学和人文关怀的启发。

从此,小青年逐渐走上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电影中小青年的成长道路给我很大的触动。

一直以来,我都将追求个人的价值和物质利益视为生活的重中之重。

然而,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开始思考自己追求的意义和目标。

个人的物质追求只能带来短暂的满足感,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相比之下,为他人付出和关注社会发展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只有在关注他人需求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电影中关于思维力量的探讨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电影中,小青年通过学习老人传授的绝活,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自己的思维和见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一项专业技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把技能看作是一种应付职场的手段,不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发展方向,那么这项技能只能是无用的。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掌握更广阔的知识和见识,用批判性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自己的人生。

新时代对于新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新青年杂志内容节选

新青年杂志内容节选

以下是对《新青年》杂志内容的一些节选:
1. 革命思想的传播:《新青年》杂志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媒体之一,一直致力于传播革命思想和推动社会变革。

刊登了大量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议题的文章,激发了广大青年的思想觉醒和革命意识。

2. 反对旧传统观念:杂志刊登了许多批评传统观念和封建制度的文章,包括男女平等、自由婚姻、废除封建礼教等议题。

这些文章呼吁年轻人摆脱旧有的束缚和思维定式,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

3. 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倡导:《新青年》杂志提倡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

它主张科学作为指导人类社会进步的工具,鼓励年轻人追求科学真理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

同时,杂志还强调了民主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参与政治进程,推动社会变革。

4. 文学艺术创新:杂志为年轻作家和艺术家提供了创作和发表作品的平台。

它倡导新文学和新艺术的创新精神,推动了现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如胡适、郁达夫等,都在该杂志上发表过作品。

5. 教育批判和改革:杂志经常刊登教育相关的文章,呼吁对旧有教育体制进行批判和改革。

它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独立思考、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教育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6. 国际交流与借鉴:杂志还定期刊登国外文化、政治和社会议题的文章,倡导国际交流与借鉴。

它希望中国年轻人能够从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学习,借鉴外国的现代化建设经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些节选展示了《新青年》杂志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是思想启蒙的平台,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通过批判传统观念、提倡科学、民主和教育改革,该杂志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文学革命运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供大家阅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一曰:需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需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的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新青年》的科学传播

《新青年》的科学传播
欲通过传播科学提高民智,《新青年》便需其撰 稿群体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并能够运用 编辑手段,熟练地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 和科学精神等述之于大众。据统计,在《新青年》上, 直接撰写专门文章参与科学传播的作者主要是陈独 秀、王星拱、马君武、李寅恭、吴敬恒、高一涵、任鸿隽 等二十余人。一批志趣相投的知识分子,是一股强大 的编辑力量,也是杂志进行科学传播活动的基础。
2019年第5期.indd 79
2019-11-13 13:46:00
□ 出版史研究
呈新旧之二象”a,这种新与旧、中与西的范式纠缠于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在《新青年》撰稿群体 的受教育经历上。留学经历使得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真正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文化教育,接受科学观念和科 学精神;从中学到西学的巨大转变,既使当时的知识 分子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意识到社会革命的重 要性,也使一大批五四知识分子接受了科学知识的启 蒙以及科学教育的熏陶,为其植入了科学观念和科学 信仰,为后续的科学传播提供了基础。
从知识结构来看,大多数作者都经历了由旧学向 新学、由中学向西学的转变过程。辛亥革命后,尽管封 建帝制被推翻,但相应的价值信仰和道德伦理体系尚 未建立,此时,“政有新政、旧政,学有新学、旧学,道 德有所谓新道德、旧道德,甚而至于交际酬应,亦有所 谓新仪式、旧仪式。上自国家、下及社会,无事无物,不
2019.5 _ 79
关键词:《新青年》;五四运动;科学传播
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诞生于西方,中国在开眼 看世界时,学习西方科学是题中之义。在西学东渐曲 折且悠长的岁月中,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对西方科学技 术的学习和引介可谓是重要一环,其科学传播涉及内 容之丰富、波及范围之广阔以及产生效果之深远在中 国科学传播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新青年》作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刊物之一,既是这一时期科学传播 事业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也是一股突出的力量。

论述《新青年》杂志的有关史实及其意义

论述《新青年》杂志的有关史实及其意义

论述《新青年》杂志的有关史实及其意义
自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以来,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刊物,新青年杂志见证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变革与繁荣。

本文将从新青年杂志的起源、主要内容、影响以及文学史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历史意义进行总结与展望。

一、新青年杂志的起源与发展背景
《新青年》杂志起源于清末民初,这是一个社会政治动荡、民众觉醒的时期。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群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立志通过这份杂志推动社会思想的进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青年杂志应运而生,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二、新青年杂志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新青年杂志以倡导民主、科学、自由为核心价值观,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主张摒弃封建礼教,实现思想解放。

杂志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哲学、文学、教育、社会等诸多领域。

新青年杂志的特点在于敢于直面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推崇理性思考,倡导个性解放。

三、新青年杂志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影响
新青年杂志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倡的民主、科学、自由等观念,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杂志的推动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激发了民众的觉醒,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埋下了伏笔。

新青年杂志成为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号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四、新青年杂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新青年杂志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摇篮,培养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在当今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挑战,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吸纳新思想,不断进步与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中焕发出青春的光芒,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习新思想,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

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如阅读经典著作、参加讲座、研讨会等等。

通过广泛阅读书籍,我们能够接触到各个领域的思想理念,了解到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方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深度思考,通过对书中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断探索和创新。

学习新思想,还需要积极参与实践。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而应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科研项目等,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学习新思想,更需要积极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我们不能孤立地进行学习,而应该与他人相互交流、互相启发。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讨论、科技竞赛等活动,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探讨问题,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见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与更多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交流和分享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促进我们的成长。

争做新青年,并不仅仅是学习新思想,更是要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付诸于行动。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才干,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新青年,我们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是我们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积极向上的姿态投身于社会发展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视野下的《新青年》期刊———纪念《新青年》创刊100 周年

教育视野下的《新青年》期刊———纪念《新青年》创刊100 周年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年第30期/B (10)教育理论研究今年,是著名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整整100周年。

以教育的视野看《新青年》杂志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情。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作为综合性的文化期刊,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几千年来强大的日益走向僵化的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即“赛先生”,Science )、民主(即“德先生”,Democracy )和新文学———这些伟大的业绩,是《新青年》永远彪炳史册的时代亮色。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到北京。

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新青年》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以《新青年》为核心的一批时代报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

在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劲影响下,《新青年》吹响了五四运动的号角,进而成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强大阵地。

这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一、《敬告青年》文意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亦即《新青年》的发刊词。

这是一篇带有纲领性的政论,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和强烈愿望。

《敬告青年》作者站在“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的宏观角度立论,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作者继而以科学进化的观点,阐发道:“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作者“涕泣陈辞”,寄希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

浅谈《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论文】

浅谈《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论文】

浅谈《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浅谈《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一份刊‎物的创世,引‎发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具体说‎,《新青年》‎的开创,使它‎成为介绍新文‎化、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

在中国的近‎代,在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新文化知识分‎子的群体意志‎,成为中国思‎想的领导中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本文仅就《‎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新青年‎》的创立《‎新青年》是在‎中国内忧外患‎极其严重的黑‎暗岁月诞生的‎。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旗帜下‎进行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

这‎次革命使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政‎府在熊熊烈火‎中迅速地倒塌‎下去,"中华‎民国"在一片‎欣喜若狂的欢‎呼声中诞生。

‎人们沉醉在兴‎高采烈的狂欢‎中。

可是透过‎表面上热烈的‎景象,冷静地‎观察一下便不‎难看出:‎在这种现‎象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危机‎。

新生革命政‎权建立伊始,‎革命营垒内部‎便已呈现出一‎派分崩离析的‎混乱景象。

轰‎轰烈烈的一场‎大革命,只是‎赶走了皇帝,‎挂起了一块"‎中华民国"的‎招牌。

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军阀官僚政治‎机构,除换了‎个名称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袁世凯‎窃国后,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结‎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一时间,全‎国上下尊孔读‎经,祭孔祀天‎,熄灭了辛亥‎革命燃起的希‎望之火,黑暗‎重新笼罩大地‎。

在上述背景‎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进行痛苦‎的反思。

名词解释《新青年》

名词解释《新青年》

名词解释《新青年》
《新青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本重要的文化杂志,创办于1915年9月,由陈独秀担任主编。

这本杂志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的创刊目的是倡导新文化、新思想,以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该杂志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政治、文学艺术、经济学等各个领域的文章,旨在启发读者的思想,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并思考如何改变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与制度。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积极推崇科学、民主和个人自由。

该杂志提倡的思想和理念影响了一整代人,催生了中国现代化的种子。

《新青年》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后,逐渐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性刊物。

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文章是陈独秀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文章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意义,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争论。

《新青年》还为一些著名的学者、作家提供了发表论文的平台,其中包括胡适、鲁迅、周作人等。

这些人物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新青年》的出版历程并不顺利。

由于其激进的思想和观点,杂志多次遭到封禁、查封,甚至于陈独秀本人也被关押。

尽管如此,该杂志仍然坚持不懈地发表了大量积极进步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新青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本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杂志。

它通过倡导新文化、新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它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也是一次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青年》对日本新思想文化的传播

《新青年》对日本新思想文化的传播

《新青年》对日本新思想文化的传播
贺严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2(000)016
【摘要】20世纪初,大批青年赴日留学,《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都有赴日留学的经历。

这些有着深厚国学修养的热血青年游弋于日本思想文化的海洋中,自然会将两国思想文化进行对照。

身处对中国思想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的时代,他们对日本思想文化就有着很特别的情感和理解。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贺严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9.29
【相关文献】
1.《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及其启示——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 [J], 刘焕明;蒋艳
2.《新青年》之青年式传播与新文化启蒙 [J], 郝雨;田正玉
3.《新青年》对日本新思想文化的传播 [J], 贺严
4.电视理论节目《新青年新思想》的创新路径 [J], 刘丹
5.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研究
——评《中国音乐文化亚洲传播史研究:以6至13世纪日本、朝鲜为中心的考察》[J], 贾子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四青年节《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5篇大全

五四青年节《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5篇大全

五四青年节《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5篇大全我用青春描绘时代的画卷,我用青春唱响时代的旋律,我用青春扬起时代的风帆。

奉献,是我无悔的青春。

一起来看看五四青年节《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5篇大全,欢迎查阅!《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1 青春意味着生机,亮丽和温馨,青春意味着活力,天真和大观,青春意味着无忧幻想和浪漫。

中国许多着名作家把青春比喻成一首诗或是一首歌,可惟独只有我不一样,我想,把青春比喻成阿拉伯数字,因为只有那样才可以显示出来,青春的光辉与亮丽。

青春好如池塘里盛满的荷花,古代的周敦颐写过这样的一句诗句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泥而不妖,堂堂正正,即使经过暴风雨的清洗也不显得妖媚内心通达智慧象征着荷花的善良与纯真,我想着花生长出来是多么困难呀,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不要把现纯的春天演化为秋天。

青春好如熏衣草一般清香散发青春的生机,熏衣草虽然比不上那些豪华富贵的花、像那些牡丹玫瑰花有着一种浓浓的香,而它呢/却是一种在自己掌握之下绽放的清香的香味,这正如我们的青春一样,要在自己的手心之下而绽放。

我喜欢巴黎的春天英国的夏天,因为在巴黎饿哦可以真正的去看春天,可以真正的体会到青春,我喜欢英国的夏天,因为在那里可以亲眼所见熏衣是怎样盛开的在中国我喜欢河边欣赏荷花在自己在自己掌握下成长,但,我还是想做这样的一个人。

青春好如一个圆形一样在自己的看法之下形成了圆我们的青春何尝不是呢。

对于青春来说秋天边是个未来,你是否有一个好的青春往往在于你是否会惋惜,因此我们要先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

青春往往都在于自己,你想把它画成圆形它就变圆,你想把它画成方形它就变成方形总之青春在自己的旋律之下而活的。

让青春在自己的形状绽放之下而成长吧。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2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

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饱含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我说,青春是一团火,燃烧着奋斗的激情,诠释着人生的价值。

论文《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论文《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一份刊物的创世,引发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具体说,《新青年》的开创,使它成为介绍新文化、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

在中国的近代,在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新文化知识分子的群体意志,成为中国思想的领导中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本文仅就《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新青年》的创立《新青年》是在中国内忧外患极其严重的黑暗岁月诞生的。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旗帜下进行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

这次革命使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政府在熊熊烈火中迅速地倒塌下去,"中华民国"在一片欣喜若狂的欢呼声中诞生。

人们沉醉在兴高采烈的狂欢中。

可是透过表面上热烈的景象,冷静地观察一下便不难看出:在这种现象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危机。

新生革命政权建立伊始,革命营垒内部便已呈现出一派分崩离析的混乱景象。

轰轰烈烈的一场大革命,只是赶走了皇帝,挂起了一块"中华民国"的招牌。

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军阀官僚政治机构,除换了个名称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袁世凯窃国后,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结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一时间,全国上下尊孔读经,祭孔祀天,熄灭了辛亥革命燃起的希望之火,黑暗重新笼罩大地。

在上述背景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进行痛苦的反思。

当时出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知识分子。

他们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流产,在于只进行了政治革命,而未进行伦理革命。

为了推进革命,建立真共和,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在上海正式出版发行。

不久,为避免与基督教上海青年会主办的《上海青年》杂志混名,遂从第2卷第1号起易名为《新青年》。

浅谈《新青年》发展历程及历史作用

浅谈《新青年》发展历程及历史作用

浅谈《新青年》发展历程及历史作用《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一份刊物的创世,引发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具体说,《新青年》的开创,使它成为介绍新文化、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

在中国的近代,在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新文化知识分子的群体意志,成为中国思想的领导中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

“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

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新青年》推动国人思想进步十一年

《新青年》推动国人思想进步十一年

険凝|XIANGCHAOa《新青年》推动国人思想进步十一年Q张家康一份1915年创刊于上海的综合性文化杂志,在长达10年多的时间里,风靡京沪、传播全国。

这份杂志就是《新青年》。

《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9月,终刊于1926年。

它所揭樂的文学革命,所开启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推动着时代巨变的步伐。

如毛泽东所说:“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

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由《青年亲志》到《新青年》1915年6月中旬,陈独秀从日本回国来到上海,想办一份杂志,在国人中进行思想革命。

他说:“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9月15日,《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创刊于上海,这是份综合性文化月刊,每号约100页,6号为1卷,后因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上海青年杂志》同名而改名为《新青年》。

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杂志刊登的文章所涉主题广泛,有鼓吹法兰西文明的,有论述民本主义的,有推崇达尔文逬化论的。

杂志还明确批判儒家的“三纲”及封建的伦理道德。

几乎在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同时,1915年9月17日,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胡适在写给安徽同乡好友梅光迪的诗中云:“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

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吾辈势不容坐视,且复号召二三子……”文学革命的口号由此提出。

陈独秀也认为“文学者,国民最高精神之表现也”,有意改良文学。

1916年2月23日,胡适在致陈独秀的信中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

”8月13日,陈独秀复信胡适:“尊论改造新文学意见,甚佩甚佩。

足下功课之暇,尚求为《青年》多译短篇名著若《决斗》者,以为改良文学之先导。

”一个要“造新文学”,另一个要“改良文学”,他们共同担负起革故鼎新的文化使命。

《青年杂志》出版第一卷后,因故停刊6个月。

2020《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作文范文5篇

2020《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作文范文5篇

2020《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作文范文5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五四运动、“西迁精神”所体现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永不过时,所创造的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永不过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作文范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作文范文一【新时代@新青年奏响新时代的青春旋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101年前,五四爱国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101年后,当代青年正秉承着脚踏实地、奋进不止的理想信念,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澎湃热情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品格,奏响新时代的青春旋律。

理想坚定,才能铸信念之魂。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隐藏着各种诱惑,坚守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一个青年唯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结合,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四个自信”,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勇立潮头不褪本色,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立志高远,才能成强国之才。

“志”是指引青年前进方向的启明星,是青春迷茫彷徨时照亮希望的灯塔,有大志,才能成大业。

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雄心斗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总书记非常看重青年“立鸿鹄志”,青年当立志,为国作栋梁。

对于广大青年而言,唯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勤奋学习科学知识,紧跟时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才能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

牢记使命,才能担时代之责。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

每一个时代都赋予青年不同的责任,每一代青年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迹和时代答卷。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以敢为人先的志气、革故鼎新的锐气,激发自身蕴藏的创新活力,自觉投身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积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特别是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工作中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释放青春搏击的巨大能量,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新青年”散文群的名词解释

“新青年”散文群的名词解释

“新青年“散文群的名词解释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革命民主主义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观念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和大本营,为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

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新青年》由xxx创办并长期担任主编。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5-1918),它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的宣传舆论中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第二阶段(1918-1920),它由民主主义刊物逐渐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发表了某某某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三阶段(1920-1922),《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国xxx上海发起组领导的社会主义刊物和x成立后的理论刊物。

作为社会主义刊物,它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建立中国xxx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青年》不仅从思想上唤起民众的觉醒,而且在报刊业务的改革上有榜样的作用,是倡导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

比如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式标点符号也在《新青年》的提倡下逐渐推广。

《新青年》在真题中的考察频率是相当高的,并且考察点比较集中,内容也没有特别大的出入,要掌握其报刊发展历程、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等。

从《新青年》封面看时代思想映射

从《新青年》封面看时代思想映射

CHUBAN SHIHUA │出版史话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9年 第08期65从《新青年》封面看时代思想映射□文│陈潇婷五四时期是近代中西文化发生剧烈冲撞、交融、重构,思想飞扬、迸发的时代。

从根源上说,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备受屈辱和压迫的中国,面对国贫民弱、亡国灭种的危机,强烈的富国强民、救亡图存、追求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需求。

一、《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旗舰五四时期中国人追求的先进文化呈现出反传统、反孔教的“全盘西化”的特征,以追求民主与科学为始,经过社会主义思想的洗礼,最终确定马克思主义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指导。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新青年》杂志是唯一完整记载并呈现这个思想超越发展全过程的刊物。

《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创刊,最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第2卷第1号改名为《新青年》,至1926年7月终刊,在近11年中共出版11卷63期(号)。

“《新青年》是整个五四时期先进报刊舰队的旗舰,引领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追溯的原点,引统着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走向”。

[1]作为一份现代出版物,装帧设计在《新青年》诞生之初就被视为一种思想呈现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其中封面更是起到树立品牌、推广销售、美化书刊作用的载体。

《新青年》主编(主撰)十分重视封面设计,将西方先进的美术理念引进到刊物的封面设计之中,通过对封面图形、色彩、文字的塑造,将杂志的思想主旨用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新青年》的出版史上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发展阶段,期刊封面设计也正好彰显出《新青年》传播先进思潮经历的三个“思想时代”。

二、“青年”开启新时代1915年9月《新青年》创刊号《青年杂志》的封面设计引进了西方美术印刷的先进技术,颜色鲜艳,格外醒目。

它采取横排现代版式,图文并茂、方圆辉映的设计方式(见图1)。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观后感学生心得体会范文5篇精选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观后感学生心得体会范文5篇精选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观后感学生心得体会范文5篇精选青年人是朝气蓬勃的正如初升的太阳。

让我们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才能不辱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一起来看看《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观后感学生心得体会范文5篇精选,欢迎查阅!《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观后感学生心得体会1青春是一首歌,它时而充盈着小桥流水般的清新舒畅,时而包容着旭日东升般的激情飞扬,时而蕴藏着明月当空般的刚健粗犷,它是生机勃勃的代名词,它是坚强不屈的精神力量,是迎难而上的另一种诠释。

珍惜青春,就是学会放弃。

当你在刺激的电子游戏中沉迷时,当你在宽阔的篮球场上一展风采时,当你在那精彩的电视剧前手舞足蹈时……青春的时光正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

此时,你不得不放下心爱的鼠标,走到那“卷帙浩繁”的书桌旁埋头苦读;你不得不抛开心爱的篮球,奔向那安静的图书馆和书本作伴;你不得不放下心中的最爱,拿起笔,冲向“战场”……就这样,只有同那颗贪玩的心作无情的较量,在得失之间做着一次次的选择和放弃时,你才真正懂得珍惜青春。

珍惜青春,就是懂得坚强。

当你看到那一张张令你失望的试卷时,莫紧张,别彷徨,青春的旅途中就会有坎坷和荆棘,只要坦然面对,总会收获明天的辉煌;当你在泥泞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跌倒时,别灰心,更不要失望,只要你在跌倒之时毅然爬起来,总会看到光明的明天,就会看到成功正向你挥手。

珍惜青春,就是懂得爱。

我们都是在爱和幸福中长大的孩子,我们都懂得爱,也应该懂得爱。

因怕犯错误,我们也许不敢去挑战,因为看不到成功的曙光,我们也许害怕挑战。

然而,当你在他人的关爱下去做很难办到的事情而最终成功时,这足以证明爱的力量。

爱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它给你勇气,让你敢于迎接失败并在失败中重新站起。

一个懂得爱的人,他对社会最大的回报便是爱。

当一个人在一件很微小的、与自己无关的事上体现出对别人的体贴和关心时,无疑是最懂得爱的人。

珍惜青春,就要敢于奋斗。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当代青年团员应当秉承民族精神,高举“五四”火炬,肩负时代责任,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拥抱新希望,来迎接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吧。

一起来看看《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演讲稿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弘扬五四精神》.5月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月份,5月是激情盎然的月份,我们刚刚送走劳动节,我们又将迎来青年节。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魅力、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五月四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最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

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精神。

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同学们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同学们的手中。

“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同学们发扬光大。

可是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拼搏中进步?“五四运动”告诉我们,青年学生要有正义感、更要有责任感;“五四精神”昭示我们,青年学生要有爱国心,更要有进取心。

我们的青春应该是飞扬的,我们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的。

因此,弘扬五四精神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在生活中,要注意行为规范,着装得体,展示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勇于拼搏,彰显青年学生“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自五四运动爆发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被逐渐摒弃,而西方文化却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这个时期,一个名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兴起,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而作为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刊物,《新青年》则成为了这场文化运动的重要宣传工具。

《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11月,由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人创办。

创刊宣言中,《新青年》自称“旨在新引导中国青年之个性文化”。

它倡导的是“科学、民主、实用”这些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主张具有自主精神的现代化。

在《新青年》的致力下,大量前沿的时代思潮和文化观念被引入中国,并逐渐深入中国社会,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成为了一张重要的社会地图。

《新青年》的创办初衷是要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一个实现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空间。

陈独秀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我们的民众已是打算走向现代世界,余等应该在他们的前面,为他们引路。

”《新青年》宣传的新式文化同传统文化相比更为开放,许多政治、社会、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议题都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新青年》曾发表过大量题材新颖、思维深入的政论文章及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从而吸引了广泛的读者,同时也精英化了中国的文化阵营。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束缚越来越明显,青年学子们感到了对自己思想创新的急迫需求。

《新青年》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年轻人的思想,使他们更为平等地掌握了先进的文化理念。

它所提倡的自由和民主观念,在当时农村社会和旧式家庭中可能会被看作是革命思想,但在现代社会中却变得普遍接受。

《新青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推广了西方文化观念,成为了时代思潮的集中体现。

同时,它也在文学、美学等领域进行了尝试和实验,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最终,《新青年》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以文化为核心的社会革新的基础。

总言之,中国文化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要产生事业和时代的精髓。

《新青年》深入推进了现代化,以开放、自由和创新为基础建立了以文化为主导的未来社会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初,大批青年赴日留学,《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都有赴日留学的经历。

这些有着深厚国学修养的热血青年游弋于日本思想文化的海洋中,自然会将两国思想文化进行对照。

身处对中国思想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的时代,他们对日本思想文化就有着很特别的情感和理解。

在《新青年》这个强大的阵地上,他们也开始了对日本思想文化的介绍,从1915年9月创刊到1926年7月终刊时止,《新青年》计出11卷,共有63期,其中刊登有关日本政治、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文章近30篇,这些文章对日本思想文化的传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对日本反战思想的介绍
《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了周作人的《读武者小路君作〈一个青年的梦〉》,他评价《一个青年的梦》是新日本的非战论的代表。

并引了第四幕中的一段话
青年不使产生战争的东西有活力,国不亡了么?我所想的,是国也不亡,也没有战争。

乞食者就是这点要紧。

但如“国”这思想,还是同现在一样,那怕就为难罢!须得用民众的力量,将国的内容改过才好。

世界的民众,变了一团,大家握手时,战争便自消灭。

须使民众不要互相恐怖误解,不可不晓得大家重要的关系,平和过日,是大家都有幸福的事。

又凡损人利己的人,无论是本国人,是外国人,都是平和的敌,非加制裁不可的。

这些事,非真心的懂得不可。

假如承认了现在的国家,却反对现在的战争,世上没有这样如意的事。

青年我也觉得。

但如今想更变各国的意旨,又觉得有点做不到。

乞食者全在根,全在根,全在民众。

人再进步一点,就好了。

再一步!再两步!要人民自求积极的平和,先得教他们痛切的感平和的必要。

这段话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鲁迅对国民性的痛彻的感受,而鲁迅也由这篇文章而对《一个青年的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找书来读,并进行翻译。

他在译者序中说“《新青年》四卷五号里面,周起明(周作人)曾说起《一个青年的梦》,我因此便也搜求了一本,将他看完,很受些感动觉得思想很透彻,信心很强固,声音也很真。

”①并且认为这部书能够医治许多中国旧思想上的痼疾,因此着手翻译,第七卷就连续刊登了鲁迅的译作《一个青年的梦》。

《一个青年的梦》是武者小路实笃的一部剧作。

全剧共四幕,内容是一个青年被一个不认识的人带着到各处去看,参加各种有关反战活动。

他有时是听众,有时是参与者。

登场人物有亡灵、乞丐、神、恶魔等,四幕的内容各不相同,可独立成篇,但表达的是同样的对战争恐惧或厌恶的感觉。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无理的“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独占在中国的利益,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在中国反日情绪极其强烈。

《读武者小路君作〈一个青年的梦〉》发表于1918年,在反日情绪高涨的时期,周作人将这样一部日本剧作介绍给大家,是要有极大的勇气的。

这篇文章和鲁迅译作的发表,对人们客观、正确地认识日本国民对战争的态度有着积极意义。

对新村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的介绍
新村运动是由武者小路实笃发起的一种理想主义的社会运动。

发起者在日本日向地区买下了一些土地,大正七年(1918年)创设于宫崎县木城村,实行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人的生活”。

新村主义的理想是以和平手段,而非暴力手段建设这样一种社会: 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人人都参加劳动;只要参加劳动,人人都能得到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

周作人看到武者小路实笃所著的《新村的生活》后,认为新村的实践比当时他所接受的托尔斯泰的主张已经大大发展了,是合乎人道主义理想的。

他在《日本的新村》一文中写道
“俄国托尔斯泰的躬耕,是实行泛劳动主义了;但他专重‘手的工作’,排斥‘脑的工作’;又提倡极端的利他,抹杀了对于自己的责任;所以不能说是十分圆满。

新村运动,却更进一步,主张泛劳动,提倡协力的共同生活,一方面尽了对于人类的义务,一方面也尽各人对于个人自己的义务;赞美协力,又赞美个性,发展共同的精神,又发展自由的精神。

实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理想,中正普遍人生的福音。

”②
1919年7月2日,在“五四运动”的风暴基本平息以后,周作人又从塘沽去东京,并于8月4日携妻子儿女回国。

《游日本杂感》可以说是周作人对日本新村运动的实际感受。

周作人开章明义地说“我的再到日本,与第一次相隔九年(实为八年),大略一看,已觉得情形改变了不少,第一件是思想界的革新,一直从前本来也有先觉的议论家和实行家,只是居少数,常在孤立的地位。

现在的形势,却大抵出于民众的觉醒,所以前途更有希望……(在日本)德谟克拉西的思想,比在‘民主’的中国更能理解传达,而且比我们也更能觉察自己的短处,这在日本都是好现象。

”③这里显示的是一个中国思想启蒙者的眼光,他在赞扬日本思想界的“希望”时,显然对本国思想界有更大的期待。

明治维新结束后,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潮,并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引入日本,并成为亚洲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最早的国家。

新村是日本小说家武者小路实笃试图使其理想主义具体化的生活共同体。

新村主义者希望通过以社会改良的手段达到人人平等,显然有理想主义色彩,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

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大都追随过空想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成为新村运动最坚决的支持者。

李大钊与周作人共同发起了“工读互助团”, 成为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实验地。

周恩来当时所主持的天津学生联合会即天津觉悟社, 也请周作人前去演讲,作《新村的精神》的报告。

1920年4月, 毛泽东也因为周作人推介新村运动声名远扬, 而到八道湾访问了他。

对日本新文学的介绍
《新青年》发表了一批日本文学作品。

《一个青年的梦》是最长的一篇译作,另外还有周作人的《杂译日本诗三十首》,他的《日本的新村》也引用了大量的日本原文,《游日本杂感》是对日本新村的感悟。

第八卷上发表的《少年的悲哀》、《深夜的喇叭》也都是日本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日本白桦派的文学理念。

个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日本白桦派人道主义作家所探索的中心问题。

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人类的关系,是白桦派作家关注的焦点。

白桦派的作家们鄙弃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开办类似公社的新村,开垦荒地、共同劳动、互助协作、各取所需。

他们
的生活和行为准则实质上就是一种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