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现状,分析发生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
方法: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
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了职业安全管理,有效地防止了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结论: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构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策略1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1社会心理因素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成正相关。
有研究表明: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源依次为:①处理危机情况②针刺伤等职业危害③面对病人突然死亡④急救技能与急救知识的缺乏⑤害怕发生差错和事故。
80%的手术室护士经常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担心工作不慎导致医疗纠纷。
心理压力与年龄、护龄成正相关:年龄越大、护龄越长,承受的压力越大;工作时间越长,心理压力越大。
长期高水平的压力应激状态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程度优于健康成人,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这与手术室护士工作节奏紧张,经常参与病人抢救,工作独立性强有关。
但手术室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超负荷工作,饮食无规律,长时间站立,加班频繁等工作特点,导致护士对家庭有强烈的愧疚感;而医护事实上的不平等,有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有自卑、沮丧和失望的心理,容易产生疲劳、压抑、焦虑及情绪低落等不良心理反应。
1.2生物危害因素手术室是医院聚集最多尖锐用物和设备的地方。
手术室锐器损伤以针刺伤、刀割伤、骨折端刺伤、安培割伤的较为常见,手术室工作人员受污染利器损伤达1.7%~15%。
由于手术过程中存在大量血液和体液,护士暴露其中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传染病的危险。
而污染利器造成的损伤是血源性传染病最可能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带血的空心利器损伤。
手术室护理职业危害与防护
手术室护理职业危害与防护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如手术器械刀片、电刀、针头等锐器伤害、手术室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放射线等物理危害、手术室内的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危害等。
为了保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如:1.佩戴防护用品: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佩戴手术帽、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等对身体的侵害。
2.正确使用手术器械: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伤害。
3.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手术室,保持室内环境的卫生。
4.加强个人卫生: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服等。
5.定期体检: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手术室护士的有关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1.1物理性危害因1.1.1射线的危害:有资料证实:射线可激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接触射线可致癌或致畸。
1.1.2紫外线及臭氧的危害:紫外线是手术室空气消毒的常用消毒方法。
紫外线能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皮肤黏膜和肺组织都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等。
1.1.3噪声危害:噪音对人体的听觉有明显损害:听力下降;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
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影响:烦躁、判断能力和持续记忆力减退,降低灵活性,导致精力分散,工作易出错。
噪声超过50分贝可影响人的休息和睡眠,声级达到7090分贝,会使人感到厌烦,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噪音长期刺激可引起耳聋,机体植物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手术室平均噪声应是60-65分贝,这是机体8h内允许的最高水平,但常达到90分贝。
所以,手术室属于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
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监护仪、高频电刀、超声清洗机等的噪音等。
1.2化学性危害因素1.2.1各类化学消毒剂的危害:如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
长期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等,急性大量接触可致肺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等。
1.2.2麻醉气体的危害:微量的麻醉废弃可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字能力及操作能力产生影响。
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气体的污染环境中,有引发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
1.2.3抗肿瘤药物的危害: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抗肿瘤药物非常普遍,抗肿瘤药物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损害正常细胞,出现白细胞下降、脱发、月经不规律等。
另外,抗肿瘤药物还可以通过胎盘运转,造成畸胎等。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
手术室护士是医院手术室中最重要的人员之一。
他们为患者提供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协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然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也存在很多的职业危害因素,下面将具体进行分析。
1.职业危害因素:
(1)手术室气体污染:在手术室中,常常使用乙醚、氯仿、丙泊酚等无机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容易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2)放射性污染:某些手术需要X光以及其他放射线照射,照射时间过长、放射量过大会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造成影响。
(3)手术废物和化学药物的污染:手术过程中会产生很
多废物,如:手术废料、血液、棉球、药品等,如果这些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容易造成手术室护士的污染。
(4)噪声污染:手术室内存在的切肉机、骨髓钻等电动
的医疗器械,发出的噪音可能超过85分贝,长时间暴露在日
常噪音中,容易导致听力受损。
2.防护措施:
(1)保持手术室内的正常通风,定期检测空气质量并及
时清理卫生。
(2)加强手术室内的放射线管理,定期对设备和场所进
行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立即进行修复。
(3)工作中应使用充分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手术帽等。
(4)噪声控制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噪音源的声压、穿戴耳塞或耳罩、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等。
总的来说,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需要面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为了保护自身健康,手术室护士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依照医院相关规定对环境和场所进行管理,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避免被职业病纠缠。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应充分 了解本 职业 所存在 的或潜 在的危 害因 2.1 生物危 害 因素防护 手术 实施过 程 中做 好标准 预防。
素 ,增强 自我防护意识 ,维护 自身 的身心健康 。现 将手术 室护 手套 如破损 ,立即重新更换 ,如有意外损伤皮肤 ,应挤 出血液 ,
士职业危 害因素分析与 防护对策报告如下 。
会导致恶性肿瘤 ,而且会 影响女 性 的生育 能力 ,导致 不孕 、流 作 ,在患 者病情许 可情况下暂避 室外。③ 紫外线 防护 :护 士在
产 、死胎等。c.紫外 线损 伤 :人 体 的眼 睛 、皮 肤暴 露在 紫外线 操作 中应避免皮肤 暴露 在紫外线 光照下 ,其 控制 开关最 好设
下可引起灼伤 、红斑 、紫外 线眼 炎。d.噪音危 害 :手术 室 的噪 在室外 ,紫外线 消毒后 勿立 即进 入室 内。④ 噪音的 防护 :工作
然后用 碘伏 消毒 ,更换无菌手套 ,术后及 时注射免疫 球蛋 白并
1 手 术 室 护 士职 业 危 害 因素
定期检查 ,防止感 染。术后 手术 器械 、敷 料 、手 术间 内物 品 、地
具体如下 :① 生物危 害因素 :手术室 护士工作 中不可避 免 面、空气均应进行 处理 ,废弃物送焚烧炉烧毁。
使 INR达 2—3,注意有无皮肤 、黏膜 出血倾 向¨]。 2.3 出院指导 ASO的三 大危险 因素 为吸烟 、高脂 血症 、高 血压 。因此 ASO患者要 严格戒 烟 ,避免高胆固醇食物 ,适 当控 制饮食 ,预防高血 压 、高血脂 。注意患肢 保暖 ,穿合适 的鞋 袜 , 保持患肢干燥并适 度 活动 ,促进 动脉侧 支循 环 的形 成。 出院 后继续 El服抗 血小 板 聚集 药 物 及抗 凝 药 物 ,口服 氯 吡格 雷 75 mg,1次/d,至少 3个 月;华法林 2.5 mg,1次/d,口服 3~6 个月 ,定期 到专科 门诊复诊及监测凝血常规 。 参 考 文 献 : [1] Tsetis D,Belli AM.The role of infrapoplitealangioplasty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1手术室职业危害的因紊1.1生物因素血液性感染是主要的生物危害因素,其次是患者的尿液、体液、切下的组织等。
手术室无论是洗手护士还是巡回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身体上的组织,易感染血源性疾病,如乙肝、梅毒、丙肝、艾滋病等。
1.2化学因素化学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和化疗药物等。
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碘、乙醇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是手术室常用的消毒试剂和标本浸泡试剂,挥发后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伤害[2]。
癌症患者术中需要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护理人员配制药物过程中皮肤难免沾有药液或吸入含有药物的气溶胶,累积后伤害人体。
吸入麻醉药如异氟烷、七氟烷等气体麻醉剂的废气残留,长期吸入影响肝肾功能,消弱护理人员的记忆力、听力、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1.3物理因素各种噪音、放射线、紫外线等是主要的物理危害因素。
电刀、电凝、电锯、电钻、吸引器、麻醉机、监护仪等发出的噪声,会令人精神紧张、情绪急躁,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影响健康。
骨折手术应用C型臂X光定位照片、各种显微手术、腔镜手术和激光手术等释放出看不见的射线,人体长期吸入可导致急、慢性放射性疾病,影响生殖细胞和基因变异,射线累积可致癌[3]。
紫外线灯管、各类移动式紫外线灯具和紫外线消毒柜等进行消毒时,紫外线对皮肤、角膜都会产生不良刺激,引起机体病变。
1.4心理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担负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的大量护理工作,躯体劳动强度大,精神、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处于心力交瘁状态,不利心理健康,同时因长期站立,下肢静脉容易曲张,饮食不规律,易导致胃溃疡等疾病[4],而且休息时间不固定等,都可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2防护措施2.1生物因素防护措施①完善患者术前检查: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肝功能、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术前访视发现患者有血液性传染病,早上交班要特别说明,护理时带双层手套,脱手套后彻底洗手,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洗手护士手上有伤口禁止上台等。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之一,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他们要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为病人提供细致的、全面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手术室工作中,护士也面临着一些危害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需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1.工作强度大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大,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工作,尤其是在手术紧张的情况下,护士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并且不能离开手术室。
这样长时间的站立工作会导致护士脚部疼痛和不适,甚至引发脊柱病和关节疾病。
2.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经常会被感染、污染的生物颗粒物污染,这些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可能会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
在手术室内,手术刀和其他医疗设备使用频繁,若不及时清洗,可能残留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护士在清洁时不慎接触到污染物,可能会感染某些疾病。
3.化学品污染手术室护士日常工作中,会经常接触一些化学药品,如氯己定和吲哚菊酯等。
这些药品虽然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但是若不注意安全防护工作,很容易造成手术室护士的伤害。
4.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手术刀具和机器,常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职业习惯。
由于习惯性刀具和机器的摆放位置,会降低操作手术工具时的警觉性和谨慎性,从而容易引起切割伤等意外情况。
二、防护措施1. 保护自身安全作为护士,医护精神是必须具备的,自我保护应当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在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应注意穿戴医用手套、口罩、防护衣等防护用具,尽量避免手术刀具误伤和污染物接触。
2. 健康管理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腰背疼痛、关节疾病等职业病。
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规律锻炼、按时休息、合理饮食等方式预防职业病发生。
3. 手术刀具消毒清洁和消毒是防范污染传播的基本手段,手术室内各种物品的消毒操作必须得到保障。
手术刀具必须经过高温、压力等消毒方法消毒,防止各种细菌、病毒等造成交叉感染和医源性病。
4. 建立科学的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本职工作需要树立科学的职业习惯,如在使用刀具时,量力而行、小心谨慎,尽量减少误伤事故的发生,建立严格、规范、系统的职业习惯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其对策
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其对策护士是医护人员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职业。
护士职业有着很高的危害系数,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风险、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就这些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感染风险护士工作中通常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危险物质,包括病原体、医疗废弃物、化学物质等等。
这些危险物质会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可能导致传染病、肺结核、艾滋病等危险疾病的感染。
影响因素主要是:1.1 工作环境医院作为高危环境,护士处于这个有病毒、细菌等危险作业环境中时,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
因此,医疗机构应设定严格的传染病防控制度,并保证区域划分,减少污染源。
1.2 个人防护护士应该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选择适戴个人防护设施,并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的医学检查是不应该忽略的。
同时,护士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应注意安全,职业安全培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二、工作压力护士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面对患者时往往面临的是巨大的压力。
护士的工作压力包括:心理压力、时间压力、生活压力等等。
影响因素主要是:2.1 经济压力由于薪资相对较低,许多护士很难维持他们和家人的正常生活质量,这会增加工作压力。
对于个体来说,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接受管治,以此来提高收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2 团队氛围一个紧张、压抑的工作环境将会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
同时,管理人员也要了解群体心理学,促进良好的团队氛围,为护士创造的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
三、心理压力护士工作极度复杂,经常会面对悲伤,刻苦钻研,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许多心理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是:3.1 患者家属的压力在工作中,面对患者家属不够理性的行为,遇到扬言等情况,对护士的心理将会产生极大的压力。
因此要保持科学理性的沟通,放心护理。
3.2 工作压力护理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看到病人病情无法控制的时刻,护士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与工作困境感到困惑和无助。
建议护士应该对自己进行定期的心理保健,适当锻炼身体,减轻工作压力。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职责是协助医生完成手术,促进患者康复。
然而,手术室护士在职业生涯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因素,给其健康与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自我防护对策。
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1. 噪音污染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手术设备和手术器械,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容易引起听力损害,甚至导致失聪。
2. 聚集性感染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易感染的环境中,尤其在手术过程中会遭受污染、感染等危险。
细菌和病毒在这种环境中传播较快,容易使护士身体免疫力下降,发生聚集性感染。
3. 电辐射手术设备的使用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护士长期进行观察、调节和操作这些设备会产生电辐射侵害。
4. 化学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可能存在化学毒性,引起呼吸、皮肤等各种问题。
5. 重体力劳动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比如搬动病床、患者、器械等大件物品,长期下来会导致骨骼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三、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1. 噪音污染方面可以降低手术室内噪音,换上降噪耳机,使用噪音防护耳塞等,避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
2. 聚集性感染方面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洗手、戴口罩等措施,避免手术室感染给自身和众人带来危害,同时加强对细菌、病毒传播的知识了解,拥有充足的防护措施。
3. 电辐射方面在使用手术设备时,应该合理摆放和使用设备,维护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对于操作设备多且持续时间长的护士,可佩戴电磁防护服或手套等安全防护措施。
4. 化学危害方面在使用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时应当全程戴手套,对于患有过敏性体质的护士,应该避免接触或研究相关物品。
5. 重体力劳动方面应该定时进行放松、伸展,进行体育锻炼或者瑜伽活动收缩筋骨,加强腰椎、脊柱等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工作等。
四、结语手术室护士作为医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但其工作也会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术室护士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手术室的特殊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得护士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有害因素,如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等。
为了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1.生物性危害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容易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
此外,手术室护士在处理锐器时也容易发生锐器伤,增加感染风险。
2.物理性危害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弯腰、抬举重物等,容易导致腰部、颈椎、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
此外,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易出现疲劳、焦虑等心理压力。
3.化学性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这些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等产生刺激和损害。
同时,手术室护士还需接触麻醉药物,长期接触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
4.心理性危害手术室护士面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压力,工作节奏快,应急事件多,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手术室护士在处理患者隐私时,也可能遭受心理创伤。
二、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和习惯。
2.规范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确保护士在处理患者和器械时遵循规范,降低感染风险。
同时,加强护士对锐器的管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3.改善工作环境优化手术室布局,确保通风良好,降低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同时,为护士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
4.加强心理干预关注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帮助护士缓解心理压力。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手术室护士工作在手术室这一特殊环境中,由于手术病人高度集中,各种有创治疗技术的应用,消毒剂,洗手液,手消剂等的使用形成了手术室内特有的生物、物理、化学环境。
同时,手术病人护理工作的高强度性使护士经常处于心理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
这些不良的职业卫生因素可对护士造成慢性长期的职业影响甚至发生急性突发性危害。
因此,预防手术室护士职业的潜在危险,已引起各相关方面的关注。
为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需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正确观念,加强自身保护意识,并对手术室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手术室的主要职业有害因素1.1物理因素1.1.1射线辐射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治疗效果,进行内固定的大部分骨科手术需要术中进行X光照片定位。
长期受放射线辐射,可导致染色体异常和畸变,影响白细胞的功能和数量,导致抵抗力下降甚至诱发肿瘤。
1.1.2噪音污染手术室的噪声来源于手术室机器设备的使用,如空调、风机、麻醉机、监护仪及工作人员的活动、谈话声等。
长期处于高分贝噪音下极易引起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心悸、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引起噪音性耳聋。
1.2化学因素1.2.1麻醉废气主要的麻醉废气是异氟醚,安氟醚,地氟醚等。
长期吸入微量的麻醉废气,使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积累,易引起早产、流产等生育障碍。
1.2.2消毒防腐剂茂二醛是手术室常用的高效消毒浸泡灭菌剂。
甲醛是病理标本的防腐剂,这些消毒防腐剂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甚至可诱发恶性肿瘤;使用最频繁的酒精,碘酒,洗手液,手消剂等,对皮肤黏膜也有刺激作用,易引起过敏性皮炎。
1.2.3电刀烟雾及异味由于高频电刀具有操作方便,减少手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的特点,绝大多数外科手术均使用高频电刀,但电刀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及异味,长期接触使人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应变力下降。
1.3生物因素手术室护士每日都暴露在病人的血液、体液或排泄物中。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护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护手术室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协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完成、照顾术后患者等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工作存在着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不加以防护将会对其身体健康和职业前途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1. 噪声危害手术室内设备的工作声音、医护人员的交流声音、各种报警声音、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呻吟声等噪声都可能会对手术室护士的身体产生伤害。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导致耳膜损伤、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
2. 化学危害手术室内使用一些药品和消毒剂,其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可能会造成职业危害。
例如乙醚、氟醚等有机溶剂,长期吸入有害气体会造成神经系统、肝脏、肺部等器官的损害。
3. 放射性危害手术室内常用的X光机等设备会产生放射线,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会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产生危害。
如白血病、甲状腺癌、肺癌等。
4. 生物危害在手术室,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病原菌、病毒等生物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容易感染病菌,可能会患上传染病。
5. 物理危害手术室内的手术灯、手术台、废弃物的处理等都会对手术室护士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如长时间的强光照射会使得手术室护士出现眼疲劳,担架上的推拉过程易造成腰背肌肉劳损。
二、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1. 噪声防护手术室护士应该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措施,减少噪声对耳朵的危害。
同时,手术室护士应适当控制自己的讲话声音,减少交流噪音。
2. 化学防护手术室护士在使用药品和消毒剂时,应注意切勿长时间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环境下,应尽量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3. 放射性防护手术室护士在操作X光机等设备时,应注意自身防护。
如保持安全距离、使用防护衣等。
4. 生物防护手术室护士在照料病患时,应该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将飞沫和血液等体液与自己隔离开来。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1. 引言手术室是医院内最关键的部门之一,手术室护士承担着保障手术安全和成功进行的重要责任。
然而,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护士们面临着许多职业危害因素。
本文将全面评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2. 相关法规及标准我们要关注的是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及标准。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职业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职业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应对手术室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3. 职业危害因素接下来,需要深入评估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存在是护士们最常面临的危害之一。
手术室内需要频繁使用的化学药剂和消毒剂也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影响。
手术室内的辐射设备和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体等也是潜在的危害因素。
4. 职业危害防护对策针对以上可能的职业危害因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
首先是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护目镜,以减少手术室护士受感染的风险。
其次是职业暴露监测和健康检查,定期检测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并进行健康评估和指导。
另外,加强手术室内的通风设备建设,定期清洁和消毒手术室,以减少护士接触有害气体和细菌的可能性。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个人认为对于手术室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应当重视并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监测与管理,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6. 总结总体而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需要我们充分重视。
通过对手术室内可能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防护措施的制定,我们可以有效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本人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在临床中,手术室护士正面临着许多的职业危害,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时,往往会遭受到手术室环境、血液体液、化学消毒剂、手术器械及仪器设备等所带来的伤害。
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关乎着手术能否正常顺利进行,甚至关乎着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应清楚其中存在的危险以及应对措施,以下就将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科普。
1.职业危害①锐器伤:根据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性质,锐器伤是手术室护士最常见的一种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往往需要担负着输液、传递手术刀、缝针等工作,接触锐器的情况较频繁,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手术野,有时会将使用后的手术刀或缝针对着护士放置,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就有可能会被锐利的手术刀或缝针划破手套划伤皮肤。
或者在抢救病人手术过程中,由于慌乱发生锐器伤等。
②电磁辐射:在手术中,C型臂透视机、高频电刀、无影灯等仪器设备在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
长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手术室护士的健康将会受到影响,比较明显的就是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白血病等放射性感染造成的疾病。
③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光污染和噪声污染是手术室里最常见的两种对人体损害较大的因素,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显露手术野,手术间都会配备无影灯。
由于长期处在无影灯的光照下,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视觉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而在一些手术过程中,尤其是骨科手术需使用具有噪音的电钻等电气设备,手术室护士遭受长时间的噪音污染,这对手术室护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考验。
④环境污染:为了避免手术切口感染、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均需对手术间进行空气和物表的消毒。
由于化学消毒剂及全麻病人废气的排放,护士身体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眼睛以及皮肤的吸收造成危害。
因此在临床中,处在生育期且未生育的女性护理人员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手术间。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是医院中最重要的岗位之一,他们承担着为患者进行手术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的重要责任。
然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存在一些职业危害,包括传染病风险、身体损伤和职业压力等。
为了保护护士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一系列必要的防护措施被广泛采取。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手术室护士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是传染病风险。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患者身体内可能存在各种病原体。
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和病理标本,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威胁。
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风险较高。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手术室护士应遵循以下防护措施。
首先,护士应接种相关疫苗,如乙肝疫苗。
其次,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按照洗手和消毒的规范进行个人卫生防护。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和防护眼镜,以保护自身免受传染物质的侵害。
此外,护士还需要正确使用防护面罩和口罩,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另外,手术室护士应遵守严格的污染物分类和处理规范,以保证手术室的环境清洁和安全。
其次,手术室护士还存在身体损伤的危险。
手术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锐器和尖锐物品,比如手术刀、针头等,这些都可能对护士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胁。
护士可能会出现被刀具误伤、被针头扎伤等情况。
为了防止身体损伤的发生,手术室护士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首先,必须确保手术刀等锐器在使用前进行完全消毒和检查,确保工具的安全性。
其次,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避免工具滑落或误伤。
同时,如果护士感到疲劳或不适,应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并及时休息。
此外,手术室护士要合理使用助手设备,如手套、夹子、管子等,以降低自身受伤的风险。
最后,手术室护士还面临职业压力。
手术室是一个高强度的工作环境,护士需要在紧张的时间表下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室护士必须在高压力下集中注意力,并保持冷静,这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造成负面影响。
手术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手术室护士是承担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工作时不仅需要面对各类疾病的患者,同时也要直接接触手术器械,因此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职业危险因素。
了解和防范这些危险因素,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尤为重要。
一、潜在职业危险因素
1.感染风险:手术室是重症患者的集中地,患者体内存在各种病原体,手术室护士可能会在工作中直接接触这些病原体,如病毒和细菌等。
2.身体损伤:手术室工作环境狭小,医疗器械复杂,手术室护士在移动病人、转移器械、打针输液等工作时,可能会发生身体损伤,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手腕扭伤、刀片伤等。
3.疲劳和压力:手术室复杂的工作环境、长时间的工作强度、工作任务的紧迫性和高度精细性,都容易使手术室护士感到身心疲惫和压力过大。
4.化学物质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使用消毒剂、麻醉药、化疗药物等化学物质,可能对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二、防护对策
1.感染控制管理:在手术前,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物等。
在工作时应严格控制感染的传播,保证手术环境清洁卫生。
2.身体保护:手术室护士在工作时应正确使用助手器械,以减少身体损伤的风险。
在长时间工作后,应适当休息,保证身体健康。
3.疲劳管理:手术室护士应注意规律作息时间,做好疲劳管理并加强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4.化学物质保护:手术室护士在接触化学物质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及保护措施,避免吸入、皮肤接触等。
总之,手术室护士在工作时要防范危险因素,健康保护是重要的保障,希望广大手术室护士能够注重职业保护,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们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然而,手术室环境特殊,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因此护士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障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如消毒剂、麻醉药物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护士的皮肤和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暴露会导致皮肤炎症、过敏反应以及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护士们必须正确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以减少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直接接触。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保持站立姿势,这对腰椎和下肢的负担较大。
长期站立不仅容易导致腰椎疼痛、腿部水肿等问题,还可能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
因此,护士们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适当进行站立和休息的交替,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另外,正确使用护腰带和穿着舒适的鞋子也是必不可少的。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频繁地与患者进行接触,这增加了感染病菌的风险。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因此,护士们需要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正确洗手、消毒,并保持手部的湿润。
手术室护士还需要应对手术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如大出血、心脏骤停等。
这些紧急情况需要护士们迅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因此,护士们必须接受系统的急救培训,熟悉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保持冷静和专业的态度。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这对眼睛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压力。
长时间的目光集中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近视。
因此,护士们需要定期进行眼部保健,如适当休息、眼部按摩,并在工作中注意调整视线,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术区域。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但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够有效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护士们需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注意个人卫生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只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对策
作者:彭履冰曾改鸿徐羽中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第2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及防护措施。
方法:通过本院手术室21名护士问卷调查,回顾21名护士在2008年1~12月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
结果:1年间本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48次,平均每人发生2.3次,21名手术室护士中有17名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占总人数的81.0%。
引起锐器损伤的主要是手术缝合针(36.8%),其次是手术刀、手术剪(28.7%)。
易发生损伤的环节主要有医护传递手术器械过程中,占32.6%;器械使用后处理器械过程中,占21.2%;掰安瓿瓶过程中,占10.5%。
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发生损伤后正确处理伤口,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地降低锐器损伤的危害。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锐气损伤;原因;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196-02
锐器损伤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由于手术室护士与各种锐器接触较多,加之手术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工作压力较大,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锐器损伤的概率较大。
有报道称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锐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5%被污染的锐器所损伤[1]。
锐器常见的污染物包括病毒、细菌和各类化学物质,可引起20多种疾病,治疗非常困难。
其中护士被沾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液0.04 ml就可以发生乙肝感染[2]。
被HIV、HCV等污染的锐器刺伤感染的概率也较高。
因此针对易发生锐器损伤的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锐器损伤对医护人员的伤害至关重要。
为探讨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及防护措施,笔者对本院手术室21名护士问卷调查,回顾21名护士在2008年1~12月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本院手术室21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18~48岁,平均(31.5±3.2)岁,其中护士8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1名。
平均护龄9.2年,调查21名护士在2008年1~12月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1名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在7 d内填写完成,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核查、整理、分析,发放调查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21份,有效率为100%。
本次调查有效,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锐器损伤发生次数
1年间本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48次,平均每人发生2.3次,21名手术室护士中有17名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占总人数的81.0%。
2.2损伤程度
轻度损伤(表皮损伤,未出血)有11人次,占22.9%;中度损伤(皮肤刺伤并流血)有28人次,占58.3%;重度损伤(深度刺伤,大量流血)有9人次,占18.8%。
21名护士锐器损伤程度见表1。
表1 21名护士锐器损伤程度统计
2.3锐器损伤的部位
右手指35人次,占72.9%,左手指10人次,占20.8%,其他手背3人次,占6.3%。
2.4锐器损伤发生环节
发生损伤的环节主要有医护传递手术器械过程中,占32.6%;器械使用后处理器械过程中,占21.2%;掰安瓿瓶过程中,占10.5%。
2.5造成锐器损伤的锐器种类
引起锐器损伤的主要是手术缝合针(36.8%),其次是手术刀、手术剪(28.7%)。
2.6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措施
48次锐器损伤中,未处理2次(4.2%);挤伤口中的血液11次(22.9%);挤伤口中的血并消毒26次(54.2%);挤伤口中的血,用肥皂水清洗并消毒9次(18.8%)。
21名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措施见表2。
表2 21名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措施情况统计
2.7锐器损伤后疫苗注射情况
调查的21名护理人员中有19名护士接受过乙肝疫苗的接种,在17名损伤的护士中有16名受伤者接受过乙肝疫苗接种,1名护士在受伤后接受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
2.8手术室护士对锐器损伤的防护情况
除洗手护士必须带手套外,调查结果显示操作时主动带手套的为3名,占14.3%;不戴手套的为18名,占85.7%。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损伤的原因
3.1.1频繁接触手术器具:手术室护理人员接触手术器具频繁,缝合针、手术刀、剪刀、注射器等是手术中经常使用的器具,带有一定的损伤性,操作过程中较易发生锐器损伤。
巡回护士在各种穿刺的过程中,洗手护士在手术中传递器械、清洗打包等操作过程中都较易发生锐器损伤。
本调查中发生损伤的环节主要有医护传递手术器械过程中,占32.6%;器械使用后处理器械过程中,占21.2%;掰安瓿瓶过程中,占10.5%。
3.1.2工作繁忙,工作压力较大:手术室工作量比较大,工作时间不固定。
护士工作时精神压力也较大,是造成手术室护士较易发生锐器损伤的另一个原因。
锐器损伤大多发生在手术配合中最繁忙的时候,尤其是年轻、刚刚工作的护士面对繁忙的手术、紧张的工作,配合时往往手忙脚乱,增加了损伤发生的概率。
根据国内的一项调查,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发生与工作超负荷量相关[3]。
3.1.3 缺乏防护知识,违反操作规程: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管理不够重视[4]。
手术室护士对预防损伤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相关的护理教育较少。
根据调查21名护士中除洗手护士必须带手套外,调查结果操作时主动带手套的为3名,占1
4.3%;不戴手套的为18名,占
85.7%。
48次锐器损伤中,未处理2次(4.2%);挤伤口中的血液11次(22.9%);挤伤口中的血并消毒26次(54.2%);挤伤口中的血,用肥皂水清洗并消毒9次(18.8%)。
锐器损伤后大多也不采取有效的处理。
3.2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
3.2.1合理安排手术护理人员,减轻护理工作压力:工作繁忙,工作压力较大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损伤的重要原因。
因此护士长在安排工作时应尽力保证手术室充足的人员,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劳动强度,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可以有效地减少锐器损伤的发生。
手术室的护士充分休息后,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工作时注意力集中,可以减少锐器损伤的发生。
3.2.2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针对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自我防范的相关知识,医院应加强岗前培训,纠正护士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
不论患者血液是否有传播疾病,所有与患者血液或体液接触的手术器械均应视为血液疾病的传染源,要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最大程度地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5]。
损伤后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护士本身要重视。
因此要加强相关内容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
3.2.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完善防护措施:对于手术护理工作应加强管理,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
针对医护传递手术器械、器械使用后处理及掰安瓿瓶等较易发生护理损伤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规范。
指导护理人员在手术中正确的传递手术器械;严禁徒手拆、装刀片;手术器械使用后应合理放置;一次性物品应消毒后在处理等。
3.3发生锐器损伤后的正确处理
手术室护士一旦发生锐器损伤应采取有效的处理。
首先应保持镇静,正确处理伤口,然后从近心端向损伤端挤出少量血液,用水反复冲洗伤口,并用碘伏消毒,必要时应去外科对伤口进行处理。
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的患者锐器损伤时,应在24 h内抽查乙肝或丙肝抗体,注射免疫球蛋白,并在损伤后1、3、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被HIV阳性的患者污染的锐
器损伤后,应在24 h内抽查HIV抗体,按1、3、6个月复查,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并通知医务处,登记、上报,随访[6]。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发生损伤后正确处理伤口,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地降低锐器损伤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袁亚娟.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情况的调查及防护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8,7(3):57-58.
[2]杨晓华,周莉.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2-653.
[3]李晓霞,刘志强,孙铮.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
志,2009,15(8):94-95.
[4]林秋香,李莉丽.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医学创
新,2010,7(21):120-121.
[5]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6.
[6]郭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19-820.
(收稿日期:201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