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八、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 昌乐县鄌郚镇包庄中学 姓名: 张佃民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通讯地址:山东省昌乐县鄌郚镇包庄中学
邮政编码:262410
联系电话:(0536)6671160 电子邮箱:dianmin-zhang@
张佃民,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年,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理念,一直走在教育工作的前沿。潜心钻研,勇于创新,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子、新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报刊上刊登或获奖。获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与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佳绩育新人”是我一生永恒的追求。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教师提供的资料。
(二)探索中的成就:
【多媒体展示】
师生互动:
【展示成果,整体交流】总结学生搜集资料的积极性,给予必要的鼓励。同时,指导学生课下独立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那mp;lm=-1&word=%CD%F5%BD%F8%CF%B2%B5%CB%BC%DA%CF%C8
过渡:社会主义建设头开得很好,成绩也显著,但有没有失误呢?(有)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思考)
(三)探索中的失误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教师补00730.html?an=0&1)课前准备:根据主题“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分成 6小组,预先收集相关材料()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及历史图片:各小组按严重失误和的学习目标/view/f30e5800bb68a98271fefaf8.html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请回答: (1)在 1953 年~1956 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2)在 1958 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
(3)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0.(1)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定基础。
特点: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失误的原因:①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 足。 ③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失误的影响(危害):①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②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严重经济困难。
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二)合作探究
1、 根据 25 页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风,
2、根据 26 页“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分析不够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10.1959 年 11 月—1960 年 4 月,河南信阳地区饿死了很多人。原因是由于信阳领导虚报粮食产量,上交太多,实
际上粮食不够吃。事发后,当地领导封锁消息,不许农民外出要饭,不许上访,还派民兵日夜值班,控制民众。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八年级历史下册时间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_1976年)第6课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课件中图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时间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_1976年)第6课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课件中图版
齐齐 哈尔市之间。
1960年3月,王进喜 来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 他率领的1205钻井队打出 大庆第一口油井,在他和 石油工人艰苦奋斗下,大 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大幅度 上升,油田建设规模比原 来扩大一倍以上,为甩掉 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建立了功勋。
“铁人”王进喜
是探索建设社 会主义道路的 良好开端
反映广大群 众迫切要求 改变经济落 后的愿望
成绩令人瞩目。 并涌现出许多模 新中国成立后 范人物 最严重的挫折 建设成就
八大召开
探索之路
“大跃 进”、人 民公社
“文化 大革命”
“总路线”
国民经 济调整
返回主界面
缺少经验,急于求 成,忽视经济规律
是一次严重失误,给国 国民经济逐步得 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到恢复和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 2、知道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邓稼先等先
进人物事迹,学习其爱国主义精神
一 建设成就 1.巨大成就
1957年 1965年 2.3 1223 1.3 535 146 193 1132 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 676
我国初步形 成了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 系,为现代 化建设打下 了坚实的物 质基础
钢(万吨)
煤(亿吨) 原油(万吨)
电(亿度)
油田
大庆油田的建成 结束了中国依靠 “洋油”的时代, 实现了原油的石 油的全部自给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钢铁
武汉钢铁基地 包头钢铁基地
新兴工业(电子、原子能、航天)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颗氢弹爆炸
第一枚火箭
交通
包 兰 铁 路
兰新铁路 兰青铁路
水利和生物
三峡大坝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_1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_13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教材分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本节课由“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两部分组成。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1.教材编写改变了传统的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在英雄人物代表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都做了相应的删减。

2.改变了原有历史教材知识点过多的弊端,在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突出了中共八大内容和历史意义。

3.大量使用了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的历史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4.自由阅读卡对雷锋的介绍,增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对艰苦朴素有了新的认识。

5.本课主要叙述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明确的任务,又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介绍了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6.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心里不是十分成熟,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

有较强的感知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一定会对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人物代表感兴趣,而忽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和大会的历史意义。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探究中共八大对未来的影响。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尽管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论上知识还是较难掌握,本课最好的方法是改变传统的表格式呈现方式,改由多媒体或学生自己制作的ppt资料来学习新知识。

才更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八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历史知识,特别是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和多媒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都有了一些认识。

另外,通过七年级一年来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功与困境》

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功与困境》

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功与困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功与困境一、引言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事业,经历了辉煌的成功和艰难的困境。

本文将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展开讨论,深入分析成功之处与困境,并探索启示与教训。

二、初步探索的成功1.经济发展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首先,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实行了农业集体化和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成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此外,通过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国逐渐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吸引外资并发展出强大的私营经济,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这些成功不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扶贫与社会进步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成就。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活改善,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供教育和医疗保障等措施,成功帮助大量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同时,中国在社会福利、教育和医疗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初步探索的困境1.政治制度的困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面临的重要困境是政治制度的问题。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也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条件下对于快速推动建设的必然选择。

然而,在推动现代化的进程中,过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官僚主义、腐败和权力滥用等。

这些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2.环境与资源的困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与资源的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并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四、启示与教训1.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解决一些困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八大的内容;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失误;十年建设的成就及焦裕禄、王进喜等英模人物的事迹。

理解:八大的历史地位;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过程与方法:①以20世纪50年代的歌曲导入新课,课堂气氛,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的心理情境;②通过多媒体手段和情境创设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通过颁奖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英模人物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②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实际国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确立依据: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学生分级讲座,让学生在认识到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的同时,认识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借鉴“感动中国”电视榜上的方法,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预设一】在多媒体无法播放的情况下,运用文字,材料,图片相结合,并提前预设几个主要问题,通过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究的形式,使得学生认识并掌握中共十八大的正确决策以及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良好开端。

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并且以口述的方式叙述这十年的伟大成就及代表人物。

这样,学生还是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确立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突破方法:通过三组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然后分析党和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最后,通过学生讨论,进行深刻的剖析,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根源以及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损失。

专题2.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解析版)

专题2.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解析版)

【知识背一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1949-1956)1、过渡时期总路线(1)背景:1949-1952年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2)内容:1953年6月制定。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指导方针。

(即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2)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一)正确决策1、中共八大(1956)(1)背景: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二)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运动: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农业,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

(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央政治局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3)影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大跃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地 有 大 大 产 !
人 有 多 大 胆 ,
跃进号角(宣传画)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感悟历史:

影响:
严 重 失 误
大 跃 进 ” 人 民 公 社 化 运 动
高指标: 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瞎指挥: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浮夸风: 不切实际,弄虚作假。
共产风: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性。
第12课时
恢复和调整
三年经济困难(5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 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基础过关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C.中共八大的召开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3、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 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
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 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 上世纪50 年代末出现的景象,这主要由于: A.自然灾 害严重 B.“大跃进”运动 B C.苏联撤走专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 验 ②苏联撕毁合同 ③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 律 ④急于求成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师
复备
学生
质疑
重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师学生活动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背景:
①(国内)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
②(国际)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潮流。
现象:“浮夸风”盛行。(1分)
影响:给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1分)
(2)原因:六十年代初党中央逐步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1分)
教训: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等等。(意思相似即可。1分)
★★这次错误思想指导的运动给我们的教训(失误原因)是:①对国情分析不够
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发动
②自然灾害
③苏联背信弃义。
★★中共八大后的建设成就:
①主要工业产品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如: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一五计划实施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
3.在我们共和国的建设史上,以“宁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成为石油工人艰苦创业一面旗帜的是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
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艰苦创业精神、坚强意志)、“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高考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考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心任务
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 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知识延伸:全面理解计划经济体制
(2012·天津文综,4)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
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线索: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革”十年时
十年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 1953 1954 1956 1958 1961 1966

新 中 国 成 立
一 五 ” 计
宪 法 颁 布









三 社大 恢 大 会跃 复 改 主进 国 造 义、 民 完 建人 经 成 设民 济 , 总公 八 进 路社 字 入 线化 方 初 运针 级动 阶和 段
B
1963年1月10日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1)建立:通 的过 社“ 会一 主五义”计计划划经和济三体大制改。造,逐渐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2)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单一公有制、行政计划命令管理、平均分配
(3)积极作用:对超集额中 完人成力,、保物证力市、场财稳力定进和行 人国民家的重基点本建需设求,,发促挥进过“重一要五作”用计。划
◆知识延伸:三大改造前后中国社会结构对比
社会主义改造前
社会主义改造后
经济成分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第六章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六章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六章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党的八大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

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也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关系中缓和趋向的出现以及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刚刚起步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1956年2月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尖锐地揭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极大震动。

中国共产党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历史,先后发表关于如何正确总结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两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

同时认为,揭开斯大林问题的“盖子”,对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包括我们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说:我们从苏共二十大得到的最重要教益是要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在这之前,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1956年2月至4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别约集三十多个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座谈,讨论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毛泽东集中大家的意见,在4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

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以苏联经验为鉴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鉴于苏联忽视农业、轻工业,片面强调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不平衡的教训,报告提出今后我国的经济计划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著作是()A、《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2.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是()A、进一步变革生产关系,以便迅速进入共产主义B、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制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D、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3.5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A、苏联模式B、欧洲模式C、美国模式D、日本模式4.()正式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强国A、中共七中全会B、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八大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其关键是()A、加强人民民主专政B、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C、加强党的领导D、发展社会生产力6.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大干快上,超英赶美7.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8.()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云9.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是()A、发展生产B、人民民主专政C、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制度本身10.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健全民主和法制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1.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是()A、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12.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应该是()A、古为中用,洋为中用B、厚今薄古C、厚古薄今D、中学为主,西学为用二、多项选择题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A、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C、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出发点D、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目的2.毛泽东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A、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B、发展马列主义理论的需要C、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D、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理论成就有()A、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C、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D、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有()A、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B、经济建设C、经济体制改革D、民主政治建设E、思想文化建设5.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6.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错误有()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急于求成,盲目冒进C、不重视发展生产力D、把变革生产关系绝对化,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经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最主要的关系有()A、重工业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C、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8.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统筹兼顾C、自力更生为主D、争取外援为辅9.毛泽东在“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中,提出重工业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应该是()A、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B、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C、三大类别的排序应为重、轻、农D、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三、简答题1.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四、论述题1. 试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2. 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同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之间的关系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A4.C5.B6.A7.C8.D9.D 10.B 11.C 12.A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CD3.ABCD4.ABCDE5.BC6.ABCD7.ABCD8.ABCD9.ABD三、简答题1. 答:(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

【精品历史课件】第6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精品历史课件】第6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史
(1917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 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 问题进行论述。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10·威海学业考试)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
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
产达3 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六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讲)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六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讲)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知识点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1)时间: 195年6 ,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
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主落要后矛的盾
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 急于求成
,忽视了客观
的 经济规律 。
(3)结果:加上当时 自然灾害
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调整: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 “ 调整 、 巩固 、 充实 、 提高 ”的八字方针,于1961
年初开始实施。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
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
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4.抵制:全国动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的严重忧虑和愤怒。他们
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周恩来 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
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提升点二如何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时 期的重大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 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更在宣传和实践中不恰当地强调了“快”, 片面追求高速度。其直接后果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 水平严重下降,农业、轻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只有重工业在冒进。 “大跃进”运动背离了中共八大正确的综合平衡地发展国民经济的 方针,使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实践走向了本来愿望的反面。所以说它 是我国建设及发展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和挫折。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实质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平等、平均、公平 合理的社会。这只能是一种超阶段的空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 果,它降低了共产主义的标准,助长了平均主义的倾向,不利于社会 主义建设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所以说它是中国共产党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期末复习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期末复习课件

7、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B )
A、开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开展“文化大革命”
8、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左”的错
严重泛滥,其主要表现是( C)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意义 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三、三大改造
❖ 农业、手工业:实行生产合作社。目的:走集体化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通过“赎买”政 策,实现和平过渡。(“赎买”政策是国家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时间: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 性质:这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 益的宪法。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制止 制度。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1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C )
A.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15.标志中国结束了靠“洋油”时代的重大事件是:D
()
A.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建成 B.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宝成、鹰厦 铁路)、三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 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 主义工业化迈进。(P20)
一、“一化三改”的内容及其意义
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木工合作社
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A】
中考真题演练
5.(2022·青海)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一)艰辛探索
中良 共好 八开 大端
1.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 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 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影响:中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 开始。
国防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1964)
焦裕禄 雷锋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邓稼先 王进喜
①代表: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战士——雷锋 模范人物 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②精神: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D】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简介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又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

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农业发展纲要十四条(修正草案)》,这实际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

会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召开党的各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准备掀起工农业生产的高潮。

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

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是发动“大跃进”运动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

在这之后制定的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的第二本帐的主要指标过高,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

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在工业上,错误地确定了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大跃进”。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从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

中央多次提出调整经济指标,“压缩空气”,并着手解决经济工作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走后,大姐有又翻腾了一遍箱子,还是找不到那十块银元。从此有了心病。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姐听说一个朋友要出卖自己家传的银元,800元一枚,于是大姐用8000元人民币买了十块银元。 大姐高兴地打电话对母亲说:“银元找到了,是藏在一个放红小豆的坛子里的。”母女俩都笑了,母亲说,等过年的时候送给五个孙子外孙当压岁钱。银元找到了,母亲的心思放下来,大姐虽然花了 8000元,但是能安慰母亲,她也没有心病了。澳门线上游戏真人
后来大姐家要装修房子,彻底收拾了家,才在柜子和墙壁的夹缝里找到了十块银元,用一块红手绢包裹着,大姐叹了一口气,终于可以释怀了,总算家里没人动过这十块银元,她将两个十块银元放 在一起,总共是二十银元。大姐上网搜索后才知道,这银元的价格涨了,如今是1300元人民币一枚。二十银元就是26000元人民币。这就是增值了,原来投资银元也是可以增值的。
时间过得真快,春节到了,大姐将二十块银元交到母亲手里,讲了十块银元是怎么变成二十银元的经历,母亲嗔怪地说:“丢就丢了呗,你还特意去买十块银元做啥。这样吧,你把自己买的十块银 元拿回去,我留下十块银元做压岁钱发给孙子和外孙。”大姐说:“我留着也没用,您放在一起给您的就每人得到了四块银元的压岁钱。这 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谁也没有格外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