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班级姓名【自主学习】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地位、内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
该书总结了、、、、等方面的成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贾思勰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和,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2.评价:这部农业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出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1.简介:祖冲之是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和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2.成就:⑴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的第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⑵祖冲之还对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
他创造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⑶祖冲之还很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1.书法成就:⑴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⑵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
他的笔势飘若浮云,他的代表作是《》,被称为被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他被后人誉为“”。
2.绘画成就:魏晋南北朝时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占了主要地位。
东晋的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和《》,均为摹本。
3.雕塑艺术: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
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合作探究】《齐民要术》这部书的历史地位如何?【达标检测】1.现在的食品安全令人担忧,于是一些城里人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地,这就是“城市农夫”一族,但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可以给他们推荐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C.《神农本草经》 D.《九章算术》2.历史上一个国家所得到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
【推荐必做】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第16课三国鼎立班级姓名【自主学习】一、官渡之战1.背景: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经形同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
2.双方:和。
⑴曹操势力的壮大:在政治上,曹操把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⑵袁绍①占据地点:。
②实力: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3.经过: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4.影响:为以后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1.时间、目的: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经过:周瑜采纳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3.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次年,孙权称吴王。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合作探究】1.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达标检测】1.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2.曹操参与和指挥的战役有()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为精彩的两次战役,它们最为显著的共同点是()A.以少胜多 B.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C.战争的正义性 D.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5.“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这句口诀中魏国的建立者是()A.曹操 B.孙权 C.曹丕 D.刘备6.三国时期,加强了台湾与内地联系的是()A.魏 B.蜀 C.吴 D.西晋7.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三国鼎立知识点1. 官渡之战1.双方:曹操和袁绍。
2.时间、地点:公元200年;官渡3.特点:以少胜多。
4结果:曹操取胜。
5.影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知识点2.赤壁之战1. 背景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时间、地点:208年,赤壁。
3.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4.结果:曹操兵败北撤。
赤壁之战的结果反映了当时的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军阀势均力敌,说明任何一支势力都不具备完成统一全国的实力。
5.特点:以少胜多。
6.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力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三国鼎立1.形成2.社会经济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重点难点讲解】知识拓展 1 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过程和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及其启示(1)过程(2)原因:在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采取不当战术;北方士兵水土不敢,军中发生流行病,丧失战斗力;黄盖诈降,孙刘联军利用自然条件,借机火攻;曹操统一全国的时机尚未成熟,(3)启示:骄兵必败。
知识拓展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
虽然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但由于三方互相牵制,这种形势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魏、蜀、吴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在推动三个相对独立地区内社会生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1西晋的建立至此,都城设在洛阳的政权有东周(洛邑)、东汉、曹魏、西晋。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主题本单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这段历史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至公元581年隋朝建立之前。
在这三百多年的历史中,除了西晋有五十多年的短期统一外,大部分时间国家是处于多个政治分治、战事不休的状态。
然而,也正是在这种交往与冲突交织不断的情况下,民族交往、交融也在进一步发展,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南迁的汉人又将中原文化推进到南方,促进了江南的社会发展。
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交融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中华文化也在此时有了重要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看上去纷繁复杂,政权分立,更迭频繁。
但无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内容上的选取,还是统编教材对课程结构的重新调整,都突显了两个明显的时代特征,分别为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民族不断交融和发展。
所以本单元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结构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课程安排上保留主题教学的特征外,更加突出历史发展的线索,注重时序性。
增加朝代更迭的概括描述,如西晋的短暂统一,东晋南朝时期。
突出主干知识,阶段特征更加明显,并增加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如:北方各族的内迁,北魏政治,这些都能帮助学生直观而深刻地对历史进行解读,对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有很大帮助。
第四单元共有5课。
这5课分别为:第16课《三国鼎立》是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形成,第17、18、19三课在讲述政权更迭脉络发展的过程中,更多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第20课又从文化层面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封建国家分裂、各民族大交融、北方经济发展以及江南经济的开发,这些在客观上都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单元知识梳理一、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1)背景:①东汉末年,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各种人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
完整版ppt
6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 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 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 书”。 这一书被翻译成多 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 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 重视此书。
完整版ppt
7
农 谚 立春无后霜,插柳正相当。 展 惊蜇点瓜,遍地开花。 台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完整版ppt
27
《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完整版ppt
28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依据三国时期魏国大文学家曹植的作 品《洛神赋》进行构思创作,绘制出了《洛神赋图》 卷。运笔细劲古朴,色彩艳丽厚重,人物刻画生动传 神。他充分发挥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通过巧妙的构 图,描绘出曹植在洛水之畔与洛水之神宓妃相会的浪 漫故事。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含情脉脉,仪 态万千。这位美丽非凡的仙女,据说正是使曹植寝食 不安、朝思暮想的恋人甄氏的化身。
3.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阶 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联系。
完整版ppt
3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完整版ppt
4
贾思勰,山东益都人
贾思勰在种植农作物
完整版ppt
5
材料分析: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
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 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 时地利?
这是相传我国东晋的优秀画家顾恺之所绘的由 唐人描摹的《女史箴图》。它长25厘米,宽349.5 厘米。图中所示的是该摹本的局部。 《女史箴图》 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图中的妇 女形象端庄秀美,神情温顺柔和,体现了顾恺之绘 画用线精细绵密,如“春蚕吐丝”,人物形神兼备 的艺术特点。 《女史箴图》唐摹本是我国现存最 古老的画卷之一,原为清内府收藏,1900年被侵华 英军掠走,现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专项2横向比较__商鞅变法和孝文
1. 阅读材料,然后判断。 材料
人 物
改革的背景
内容
作用
商 鞅
为了发展封建经济 ,确立封建地主阶 级的统治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 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富兵强,为灭六 国,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孝 文 帝
后,各族人民共同 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 生活,互相影响,出 策;学习汉族法律和典 现了民族大融合的 章制度
【解题思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2)根据材料二中的“能使民 乐战者,王(wànɡ,指统治天下)”及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促使“民乐战”的措施 是奖励军功,通过这项措施,宗室中无军功者不授爵,平民有军功也可授爵,这刺激秦国 士兵英勇作战,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 定了基础。据此回答即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开放性设问, 结合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改革与发展等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 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趋势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画“√”;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画“×”;上 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画“〇”。
(1)从性质看,二者均属于封建性质的变法(改革)。 ( ) (2)孝文帝推崇儒家孝道。( ) (3)从内容看,二人改革的侧重点一致。( ) (4)从过程看,二者都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 ) (5)从背景看,二人的改革都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答案
1.【答案示例】 (1)√ (2)〇 (3)× (4)〇 (5)√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材料“发展封建经济”“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可知,该表述可以从题干信息中得出。(2)根据材料可知,该表述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3)根据材料可知,该表述违背了题干信息所表达的意思。(4)根据材料可知,该表述在 材料中没有涉及。(5)根据材料可知,该表述可以从题干信息中得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它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受着新考验的时期——来自内部的分裂、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势力的考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来说,①这一时期的政治分裂是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其经济根源是分散的豪强地主经济。
尽管分裂是这一时期的显著政治特点,但分裂中却蕴含着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局部统一的实现,西晋实现短暂统一,东晋和南朝也是局部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也出现过几个暂时统一的民族政权;后期割据逐渐消失,并为了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这一时期,南北方政治出现了不同特点: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得以充分发展,并成为分裂割据的基础。
随着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从统治支柱到南朝后期的衰落,统治阶层的活力也从丧失到恢复,为以后的发展充实了阶级基础。
北方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的开发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民族关系方面,五胡内迁,西晋实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西晋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
多民族政权并立,彼此混战,人民流离迁徙,民族交融加强。
三国蜀汉政权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而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融合,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民族交融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速记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部编版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本阶段时间界限为 220 年到 589 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 ,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 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 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 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 魏、蜀、吴。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时空定位把握脉络)【单元概述】01 单元概览(总览全局高屋建瓴)【单元时空】【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 )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 )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 )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 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 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 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名校复习专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班级姓名【自主学习】一、淝水之战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形成对峙的局面。
2.时间:年。
3.过程: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前秦军与晋军在淝水对峙,结果打败。
4.特点: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的著名战役。
5.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建立:4 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2.统一北方: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内迁的各族在、和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⑵措施:迁都,进一步推行措施。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舞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⑶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总体概况: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民族关系。
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2.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的意义是什么?【达标检测】1.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被载入军事史册,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的双方是()A.晋文公——楚庄王 B.曹操——孙刘联军C.曹操——袁绍 D.前秦——东晋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草木皆兵④揭竿而起⑤风声鹤唳⑥斩木为兵A.①②③ B.②③④C.④⑤⑥ D.②③⑤3.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其中,北魏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起来的()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4.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推荐必做】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7课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班级姓名【自主学习】一、西晋的建立1.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为都城,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统一全国:280年,西晋灭,统一了全国。
3.统治: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二、八王之乱1.背景: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2.概况: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3.影响:对社会造成,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高潮。
4.少数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
这些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三、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1.内迁时间: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内迁民族及路线:①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
②匈奴族和羯族:内蒙古草原南迁到。
③鲜卑族:一部分迁到,一部分迁到。
3.前秦的发展壮大:①背景:灭亡后,北方进入时期。
各国彼此攻占,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②统一黄河流域:4世纪后期,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③推行一系列改革: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汉文化修养很高。
他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
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招抚流民,减负禁奢,还大力,提倡入学。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合作探究】1.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达标检测】1. 西晋的建立这是()A.曹丕 B.司马炎 C.司马懿 D.周瑜2.280年,下列哪个国家灭亡,三国鼎立局面结束()A.蜀国 B.魏国 C.西晋 D.吴国3.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是()A.三藩之乱 B.安史之乱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4.假如你要调查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始向中原陆续内迁的历史,可追溯到()A.秦朝 B.西汉 C.东汉末年 D.西晋初年5.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这些内迁的游牧民族不包括()A.鲜卑族 B.女真族 C.羯族 D.羌族6.曾经建立前秦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 B.匈奴 C.羯 D.羌7.《九国志》记载:“(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 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司马昭之心”,提 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西晋的建立与灭亡,及“八王之乱”.
•一、西晋的建立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 曹丕
266年,司 马炎篡夺 了皇位, 建立了西 晋,定都 洛阳。
司马炎
魏 280年
26266西年3年晋
完成统一
魏
吴
1、背景: 263年,魏灭蜀。司马懿两个
儿子相继专权。
2、建立: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匈奴族和羯族: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
套地区。
•问题: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 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
意义?
3、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
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 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 南的成汉,总称为“ 十六国”。
•4、前秦统治:
•(1)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 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 316年,匈奴人灭掉 了西晋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现象和民族交融过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历史知识体系,但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2.教学难点:理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历史图片资料;3.历史地图;4.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权分立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过程,如三国鼎立、八王之乱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如封建制度的衰落、民族融合的趋势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构建知识体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对封建制度的影响、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氾胜之《氾胜之
②南朝祖冲之②,北把方圆经周济率的精恢确复到小数点第七位, 书》、北魏贾思
创 ③制北《魏大郦道明元历③④》,宗民。写教族出交文了往化《的和水传交经播融注,》丰,富是了一中部华综民族文勰 元 书《》化朝齐、王民明祯要朝《术徐》光农、
合性地理学著作。
启《农政全书》
书法 ①曹魏:钟繇—楷书鼻祖;胡昭—擅长隶书;
艺术“② ③飘北东魏晋若::浮王碑刻羲云字之—体,书,矫圣苍劲—厚《重兰,亭粗集犷序雄》浑;。 若惊龙” 绘画 ①发展趋势:宗教画—山水画—人物画
艺术 ②代表人物: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天下第一行书”
石窟
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四大石窟:山西 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 窟、甘肃天水麦 积山石窟、甘肃 敦煌莫高窟
利工程、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C
贰:知识梳理
考点 03 西晋与东晋的兴衰
建立
西
统一
280年,灭吴,统一了全国。(魏灭 蜀—晋灭魏—晋灭吴)
晋 衰落 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历时16年,
西晋从此衰落。
灭亡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D.海外贸易拓展
主要原因:北人南迁
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安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 政府政策的支持人民的辛勤努力 先进的生产技术
贰:知识梳理
考点 0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科学 技术
①北朝贾思勰《齐两民晋要南术北》朝,时我期国文现化存发最展早的的原因四大农书:西汉
一部完整的农①书江;南经济的开发
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解读】
《齐民要术》
农学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石窟
科科技技 与 文文化
科学
祖冲之
绘画
顾恺之
书法
钟繇、胡昭 王羲之
七 上历 史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目 录
1 课标解读 2 课时目标 3 单元概览
4 内容建构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①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②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 文化成就。(史料实证) ②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内单容元梳概理览 课内时容安建排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袁绍
曹操
孙刘 联军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 经济发展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口南迁
内容建构
魏 蜀吴
西晋 统一
八王之乱 北方各族内迁
西晋 灭亡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西晋
十六国 (前秦)
东晋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内单容元梳概理览 课内时容安建排构
蜀国
魏国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吴国
东汉 220三国时期 26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
六国
东晋
司
1、建 立 者 司马睿 马
2:、建立时间: 317年
睿
3、都 城: 建 康
4、政权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政治上依靠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敦
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东晋能够收复中原。
北伐的结果:
1、最终未能收复中原; 2、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 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几乎家给人 足矣。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 第三: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江南经济开发的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后语
北伐的影响:
1、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2、经济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
宋 齐梁陈
疆域最大的 朝代
建康
宋
南朝
江东最富庶的 地区遭到烧杀 抢劫
梁 建康
齐 建康
陈 建康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羮鱼,或火耕而水耨 ·······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2、手工业:
有了快速的进步
青釉灯
青釉刻花单柄壶
四双复系罐
灌钢法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农 业: (1)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2)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3)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 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
3、商 业:
建康是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材料研读
这则材料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是怎样
?
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秦汉时期,哪里是全国经济重心 ?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长城外的少数民族
中原 汉族 江南
北方(中原)人民什么会南下
躲避战祸,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北方人南迁影响:
1、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2、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 3、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 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2019/10/18
22
谢谢欣赏!
2019/10/18
23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农业
(1)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2)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3)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 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施粪图
犁田图
龙骨水车 秦 淮 河 坝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农业
(1)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2)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3)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 实行农业多种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