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5章 政策系统:政策工具

合集下载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1、试述政策系统的构成以及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

所谓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即政策系统是由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的。

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

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

我们必须准确界定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各政策子系统或政策行为者的性质、特征和功能,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它们与政策系统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以达到进一步优化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之目的。

2、什么是政策网络?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所谓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②交换资源的需要;③结盟的需要;④追逐权力的需要;⑤协调的需要。

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①现代民主社会里政策网络是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异质的参与主体组成的;②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③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知的结果。

3、什么是政策环境?其构成要素有哪些?对于具体的政策主体系统来说,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环境:一是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客观事实环境),即系统的生态环境;二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具体环境(主体认知环境),即系统的工作环境。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也就是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分析一般环境是为了理解政策系统提供宏观、总体的框架和背景。

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

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

• •

3.管制与放松管制
• 管制是由政府做出的,它们必须为目标 团体及个人所遵守、服从,不遵守或不 服从将受到惩罚。政府管制遍及社会生 活的许多领域,尤其是物品和服务的价 格和标准等方面。 形式:规章、标准、许可、禁止、 法律秩序和执行程序等 利:所需的信息较少,较容易实施 和管理,成本较低,效果具有直接性, 更适宜作为处理危机的工具。 弊:管制会限制自愿性和私人活动, 可能导致经济上的无效率,不利于革新 和技术进步,导致过于刻板而缺乏灵活 性 • 放松管制就是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 的行业完全或部分取消对价格和市场进 入的管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产 品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具体做法:a.放松对定价权的管理, 放松或取消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逐渐 减少价格管制所涵盖的产品的范围;放 宽或取消进入市场的规则等 利:可以使服务多样化,通过消减 行政费用来减轻国民负担,并且在宏观 上由于减低收入水平和使服务多样化扩 大了需求和投资,从而使经济增长率等 到提高。 弊:不易操作,会得到利益集团的 反对。
• 实现要素:①要明确划分生产者和消费者②内部市场的主体在内部签订准合同和商业 契约,并在此基础上运作③建立一定的付费制度和会计制度作为保障。
7.产权交易
• 产权交易是基于这样的假定:市场通常是最有效的配置工具,政府通过产权拍卖,在 没有市场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建立起市场。政府通过一定数量的为消费者指定的资 源和可转移的产权而建立起市场,这可以创造人为的稀缺,并让价格机制起作用。 这种政策工具使用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污染防治。政府确定可以进入市场的污染物的数 量,并定期拍卖可利用的释放数量的产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公共政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2、公共政策学是这么一门学科,他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研究法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期固有的规律,行成系统性知识,并用这种知识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3、公共政策是指公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4、政策一般是指从无数具体的个别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5、对政策系统的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问题应予以重视: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

6、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4)矩阵结构。

7、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的贡献: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1776年发表《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

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①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经济政策。

②他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③在研究方法上,以经济人的利己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贡献:①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的发展阶段的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总路线、总纲领)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第五章 政策工具

第五章 政策工具
第二节 基本的政策工具
一、市场化的工具 1.民营化 广义而言,民营化可以界定为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 公众的需求。民营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够 流向使用效率更高的部门。民营化并非为了弥补政府的预算缺口,而是 要实现对公共部门资源的再分配。
途径和优缺点。 2.用者付费 用者付费是指政府对某种物品、服务或行为确定“价格”,由行为者或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政策科学及公共行政领域,出现了不少政策工具 方面的论著。主要有:胡德的《政府工具》(1983、1986)。在90年 代,最有影响的著作可能算是彼得斯和尼斯潘主编的《公共政策工具》 (1998),最近几年,政策工具研究开始盛行,在公共管理领域出现了 众多的政策工具研究,主要在美国、荷兰和德国进行的。工具研究盛行 的原因有:首先,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次,这是政策执行 的现实需要。最后,工具研究途径的倡导者长期以来政治和意识形态方 面的支持。 二、政策工具研究的内涵和分类 1.政策工具的内涵 有学者把政策工具定义为“影响政策过程以达到既定目的的任何事物”;
列四种广泛的“政府资源”之一,即政府通过使用其所拥有的信息、权 威、
财力和可利用的正式组织来处理公共问题。 ●其他学者
我们将政策工具分为三大类,即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 段。市场化工具是指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来达到提 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 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达到政策的目标。工 商管理技术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 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 向技术、目标管理技术、全面的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企业流 程再造技术。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基 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 伴关系。 三、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 国外政策工具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多种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 1.工具主义。这种途径认为人们知道一种特殊的工具,了解其内在的作 用机制;这种工具的效果已被证明或具有十分的现实性;人们在大部分 可预测的环境中可以期待产生效果。 2.过程主义。这种途径的支持者并不存在着超出特殊具体问题之外的工

政策工具的类型

政策工具的类型

政策工具的类型
简单地说,政策工具就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关于工具概念的最常见的定义是:“一个行动者能够使用或潜在地加以使用,以便达成一个或更多目的的任何事
物”(A·Hoogerwerf语)。

尽管“内部管理”、“人力资源政策”、“网络管理”、“政策实验”等东西在某种意义或角度上可以看作政策工具,但最好是将政策工具限定在实现政策目标或结果的手段这一特性上。

事实上,政策工具既可以界定为一种“客体”(object),也可以界定为一种活动(activity)。

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工具看作为一种客体。

例如,在法律文献中,人们往往将法律和行政命令称为工具;另一方面,工具也可以看作是活动,因而有学者将政策工具定义为“一系列的显示出相似特征的活动,其焦点是影响和治理社会过程”(A·B·Ringeling语)。

这种定义扩大了工具的范围,将某些非正式的活动也纳入工具之中,然而,却使“政策”与“工具”的界限更加模糊。

政策工具的类型有:自愿性工具,强制工具,混合性工具。

政策工具是政府赖以推行政策的手段,是政府用来影响政策变量的经济与社会变量,即政府用于达到一定目的的政策措施。

公共政策试题(第5章)

公共政策试题(第5章)

第五章公共政策工具一、单项选择题1、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B、罗威C、林布隆D、科臣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 )A、公共责任B、公共利益C、公共服务D、公共道德3、( C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B、强制C、管制D、限制4、首选的政策工具是( B )A、经济性工具B、自愿(自主)性工具C、强制性工具D、混合性工具5、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 C )A、政策效率B、政策社会效益C、政策目标D、政策经济效益6、《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 A )A、欧文·E.休斯B、萨拉蒙C、亚瑟·林格林D、林布隆(林德布洛姆)二、多项选择题1、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D )。

A、命令型工具B、激励型工具C、能力建设型工具D、系统变迁型工具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BCD )。

A、慈善不足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3、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M.拉米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大小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 BCD )A、经济性工具B、自愿(自主)性工具C、强制性工具D、混合性工具4、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 )A、市场化工具B、工商管理技术C、社会化工具D、经济性工具5、家庭与社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缺点是( ABC )A、通常无法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B、规模经济效应要求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C、依赖家庭与社区这类政策工具来解决问题是不公正、不公平的D、不花政府的钱6、直接提供作为政策工具的优点( ABC )A.直接提供所要求的庞大机构规模,使其能够获得高度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资源、技巧和信息;B.直接提供避免了间接提供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如讨论、谈判以及较高的信息需求C.直接提供允许交易内部化,从而使成本最小化。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8章)【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8章)【

第五章政策工具1.简述政策工具的兴起及其原因。

答:(1)政策工具的兴起①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②对政策工具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可以说政策研究一开始就伴随着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政策工具的重视源于政府对自身行动及其影响的关注。

对政策工具的兴趣的增加使得政策制定者们开始根据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联系来思考,这种转变被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治理的最为重要的进步之一。

(2)政策工具兴起的原因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政策工具的兴起大学学者与政策工具领域的实践者(实际操作者)保持密切的联系,比如说高校法律学者同时也参与实际生活中法律的制定、执行、评估以及终结等过程。

这种学术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刺激了更多的学者投身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因此,推动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②政策工具的兴起是政策执行的现实需要近代以来,政策执行难度和复杂性程度的大大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扩张,导致对政府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增大,这就要求对政策问题做更多的科学与实证分析和研究。

由于政策工具研究致力于如何把一个简单但却难以回答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此,根据政策目标和途径来进行思考使政策工具研究为公共管理做出了实际贡献。

③工具研究途径的倡导者长期以来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支持对福利国家的某些政府部门的不满使人们对政策失败的分析予以更多的关注。

解决政策失败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发展一门政策工具理论并将它付诸实践。

2.政策工具研究有哪些基本途径?答:政策工具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基本途径(1)工具主义①这种途径又称古典途径。

它认为,人们知道一种特殊的工具,了解其内在的作用机制;这种工具的效果已被证明或具有十分的现实性;人们在大部分可预测的环境中可以期待其产生效果;并且,恰当的工具可以将政策失败转变为政策成功。

因此,政策工具研究应弄清工具的属性与特点,以便辨别、提炼少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具,扩大其应用范围。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重点:1、政策科学运动2、政策科学的概念和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3、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考点:1、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的主要思想第二章政策与政策系统重点:1、政策的概念和政策的本质2、政策的基本功能和分类3、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4、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5、政策子系统的划分第三章政策活动者重点: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考点: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重点: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和决策权力的含义2、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议会制、独裁制、人民代表大会制)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和决策方式的改进考点:1、阿罗悖论第五章政策工具重点:1、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2、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3、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第六章政策制定1、政策议程的涵义2、政策议程的种类3、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策略和模型4、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程序5、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和程序考点:1、政策议程的涵义、途径、策略和模型第七章政策执行重点:1、政策执行的含义2、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3、政策变通的含义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5、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6、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考点:1、政策变通的含义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3、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第八章政策评估重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和标准2、政策评估的意义3、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4、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5、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考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2、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3、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第九章政策监控重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2、政策监控的分类与作用3、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考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与作用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重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3、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4、政策周期的内涵5、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6、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考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3、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第十一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重点:1、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2、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3、目标确立的方法(澄清政策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重点:1、系统分析的内容(整体分析、结构分析、逻辑分析、环境分析)2、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重点:1、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概念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界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和方法、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3、政策分析中的经济学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能分析方法、公共定价法)考点: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政策分析】_05第5章 政策系统: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分析】_05第5章 政策系统:政策工具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5.2 基本的政策
工具
5.2.1市场化工具
1.民营化
民营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能够 流向使用效率更高的部门。民营化并非为了弥补政府的预算 缺口,而是要实现对公共部门资源的再分配。
2.用者付费
用者付费是指政府对某种物品、服务或行为确定“价格”, 由使用者或行为者支付这种费用,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付费 把价格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中来。用者付费经常被用于控制负 的外部性,特别是控制污染的领域,它也被用于城市交通控 制。
4.合同外包
合同外包指的是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标 准,对外承包给私营企业或非营利机构,中标的承包商按照 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用财政拨款购买承包 商的公共产品和劳务。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5.2 基本的政策
5.分权与权力工下具放
实行分权与权力下放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公共组织决策和执 行的分离来赋予执行者更大的自主权,使被授予权力的下级 组织成为独立的单位,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预算,自由地与 其他组织进行竞争,而政治家只是确立目标并对绩效进行有 效控制。
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2.政策工具的分类
Ø我们将政策工具分为三大类,即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 Ø市场化工具指的是,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来达到提供公共物 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 部市场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达成政策目标。 Ø工商管理技术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 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它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目标管 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 Ø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 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 。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五章 政策工具 【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五章 政策工具 【圣才出品】

第五章政策工具1.简述政策工具的兴起及其原因。

答:(1)政策工具的兴起①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②对政策工具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可以说政策研究一开始就伴随着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政策工具的重视源于政府对自身行动及其影响的关注。

对政策工具的兴趣的增加使得政策制定者们开始根据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联系来思考,这种转变被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治理的最为重要的进步之一。

(2)政策工具兴起的原因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政策工具的兴起大学学者与政策工具领域的实践者(实际操作者)保持密切的联系,比如说高校法律学者同时也参与实际生活中法律的制定、执行、评估以及终结等过程。

这种学术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刺激了更多的学者投身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因此,推动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②政策工具的兴起是政策执行的现实需要近代以来,政策执行难度和复杂性程度的大大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扩张,导致对政府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增大,这就要求对政策问题做更多的科学与实证分析和研究。

由于政策工具研究致力于如何把一个简单但却难以回答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此,根据政策目标和途径来进行思考使政策工具研究为公共管理做出了实际贡献。

③工具研究途径的倡导者长期以来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支持对福利国家的某些政府部门的不满使人们对政策失败的分析予以更多的关注。

解决政策失败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发展一门政策工具理论并将它付诸实践。

2.政策工具研究有哪些基本途径?答:政策工具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基本途径(1)工具主义①这种途径又称古典途径。

它认为,人们知道一种特殊的工具,了解其内在的作用机制;这种工具的效果已被证明或具有十分的现实性;人们在大部分可预测的环境中可以期待其产生效果;并且,恰当的工具可以将政策失败转变为政策成功。

因此,政策工具研究应弄清工具的属性与特点,以便辨别、提炼少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具,扩大其应用范围。

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

1.7.简述“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1.9.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1.10.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

2.1.公共政策的定义所提示的内涵有哪几点?2.2.简述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

2.3.简述政策实践的重要性。

2.4.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2.5.简述公共性如何内含于公共政策。

2.6.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可以分为哪几类?3.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3.2.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3.3.简述政策支持系统中的政策咨询系统与政策监控系统。

3.4.简述政策系统一般环境中的政治法治环境。

3.5.简述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

3.6.简述决策体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

3.7.简述首长制的优缺点。

3.8.简述加拿大学者莱斯利·雅各布在《民主视野》一书中总结的关于公共利益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3.9.简述大众传播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1.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4.2.简述机构一制度模型。

4.3.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4.4.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精英理论的梳理,概括总结出的一组命题是什么?4.5.简述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原因。

4.6.简述如何实现决策的民主、科学化。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5.2.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

5.3.简述假设分析法的特征。

5.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的七个步骤。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目标的分类。

260公共政策学(第三版)-宁骚教授

260公共政策学(第三版)-宁骚教授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既是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 支学科,也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是作为纯理论研究和纯操作性研究之间的一个 过渡性研究领域,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的价 值,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公共政策 学现在在社会科学研究的众多学科中是一门 “显学”。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 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研究 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 的目 推动学科发展。 的
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的政策蓝图
社会 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反响
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 的效果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 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
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 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 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具体而言,涉及: 公共政策 政策系统 政策过程 政策结果
2、公共政策学研究程序设计 (1) 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 确定假设。 (3) 收集系统资料。 (4) 资料分析。 (5) 做操作性研究。 (6) 写作研究报告。
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 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
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公共 政策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
政策研究 policy study
政策分析 policy analyst
公共政策学 policy sciences

政策研究指政策研究者应用各种 一门运用多种调查方法 公共政策学= 政策研

正式的研究方法论,去探究各项 并通过辩论和公共讨论,究+ 政策分析

2014年天津商业大学考研试题813公共政策学

2014年天津商业大学考研试题813公共政策学

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公共管理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813)共2页第2 页
说明: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政策工具
2.政策系统
3.政策网络
4.公共政策问题
5.政府治理能力
6.公民社会
7.政策变动周期
8.政策规划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如何矫正政策执行偏差。

2.简述政策变动与政策创新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4.简述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5.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主要过程。

6.简述如何实现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如何构建良好的利益均衡机制。

2.试论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是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6年1月考试用)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6年1月考试用)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6年1月考试用)《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特别说明:本门课本学期启用了新教材,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复习资料在橙色的《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书上,没有领这本指导书的同学请赶快到班主任处领取。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B、系统性C、层次性D、超前性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一、单项选择题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公共社会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

(3)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作出的选择行为。

(4)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答:(1)特点:①阶级性。

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②目标性。

③强制性。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

(2)功能:第一,分配社会资源。

第二,规范社会行为。

第三,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促进社会发展。

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调控、分配功能?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4.戴维·伊斯顿关于公共政策的含义?答: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所谓“价值”就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财富、技能、知识、安全、声望等。

“权威性分配”是指政治系统经由政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成员;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这样的社会公共权威,其分配的影响力则是权威性的,即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选择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注:要理解由哪些概念2、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3、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的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4、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学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5、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而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

6、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7、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和《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学: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各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非政府组织(NGO):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它们被称为非政府公共部门,或者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主要任务也是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类公共物品.简答1、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问题应予重视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2、公共政策学的诞生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②决策科学的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3、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①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政策系统:政策工具一、政策工具概述•所谓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途径和手段,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

在执行政策时,选用何种政策工具以及用哪一种标准来评价该政策工具的效果,对政府能否达成既定政策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1.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学术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刺激了更多的学者投身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因此,推动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2.这是政策执行的现实需要。

由于政策工具研究致力于如何把一个简单但却难以回答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此,根据政策目标和途径来进行思考使政策工具研究为公共管理做出了实际贡献。

3.解决政策失败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发展一门政策工具理论并将它付诸实践,因此工具研究途径的倡导者长期以来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支持。

(二)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1.政策工具的内涵•内涵: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2.政策工具的分类•政策工具可分为三大类,即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

•市场化工具指的是,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达成政策目标。

•工商管理技术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它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目标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

•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

(三)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四种基本途径:①工具主义②过程主义③权变主义④构建主义(四)政策工具研究的主题与走向•1、政策工具研究的主题几个重要的主题:①政策工具的应用;②“新工具”;③偶发性事件;④政策网络;⑤工具的动态性;⑥工具的优化组合;•2、政策工具研究的走向•(1)从古典途径向建构主义途径的转变,即走向网络研究,并且其研究重点也发生了转移;扩展是指这个领域内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如网络理论、执行理论和学习理论等等。

•(2)通过介绍新工具和工具应用新策略而充实了整个工具研究,为其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做出了极大贡献。

•(3)这两个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政策工具研究的范围,但同时也削弱了工具本身的重要性,因为政策工具逐渐被看成是影响政策产出的变量之一。

•3、政策工具研究的成就与不足(1)研究片面地集中于环境和经济政策领域;(2)研究片面地关注于工具的运用,而实际上,工具选择的过程及历史同样有助于解释其功能;(3)目前的理论对工具应用的环境的复杂性重视不够。

二、基本的政策工具(一)市场化工具1、民营化•民营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能够流向使用效率更高的部门。

民营化并非为了弥补政府的预算缺口,而是要实现对公共部门资源的再分配。

2、用者付费•用者付费是指政府对某种物品、服务或行为确定“价格”,由使用者或行为者支付这种费用,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中来。

用者付费经常被用于控制负的外部性,特别是控制污染的领域,它也被用于城市交通控制。

• 3.管制与放松管制•管制是由政府做出的,它们必须为目标团体及个人所遵守、服从,不遵守或不服从将受到惩罚。

政府管制遍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尤其是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标准等方面。

•放松管制就是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行业完全或部分取消对价格和市场进入的管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产品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 4.合同外包•合同外包指的是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对外承包给私营企业或非营利机构,中标的承包商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用财政拨款购买承包商的公共产品和劳务。

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

• 5.分权与权力下放•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公共组织决策和执行的分离来赋予执行者更大的自主权,使被授予权力的下级组织成为独立的单位,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预算,自由地与其他组织进行竞争,而政治家只是确立目标并对绩效进行有效控制。

• 6.内部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将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政府部门人为地划分为生产者和购买者两方,这样在政府组织内部就产生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色。

一个政府可以雇佣或付费给其他政府以要求提供公共服务。

7、产权交易•产权交易基于这样的假定:市场通常是最有效的配置工具,政府通过产权拍卖,在没有市场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建立起市场。

政府通过一定数量的为消费者指定的资源和可转移的产权而建立起市场,这可以创造人为的稀缺,并让价格机制起作用。

•产权交易的最大优点是创造了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并且,它是一种具有灵活性的工具。

其最大的缺点是鼓励投机行为甚至产生欺诈行为,同时,它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工具。

•(二)工商管理技术•1.战略管理技术•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广泛的参与。

•战略分析(strategic analysis)、战略选择(strategic choice)和战略执行(strategic implementation)三部分构成战略管理的核心框架。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是一个使组织和领导者能够通过资源分配和工作分工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绩效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

•绩效管理过程通常分为: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四个步骤。

•绩效管理的优缺点:•优点:它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可以充分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地方政府,管理的事务多是比较具体、可量化的工作,故而绩效管理的成效更是立竿见影。

•不足:绩效指标的量化比较难,其可行性也有待检验,绩效的基本资料来源是否可靠也会在很大程度影响管理的成效。

3、顾客导向技术•公共部门管理以顾客满意为导向最初是从企业管理中借鉴过来的,其基本取向是:•(1)以顾客为中心,即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2)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精神•(3)以社会和顾客的期待为理想目标4、目标管理技术•政府中的目标管理就是通过预先设计的政府工作目标,激励和引导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的管理行为,并对这种行为实施控制,最终实现政府工作目标的管理方式。

通过目标管理,把发展和改革的总体目标,转化为政府工作目标,协调发展,突出政府工作重点。

•目标管理的优缺点:•优点:可以调动每一个雇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把总目标分解下达各部门,可以增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保证政令畅通,从而强化行政权威。

•不足:目标体系的构建、公共管理目标的量化和可行存在技术难题;目标管理的双向沟通等均与员工素质有极大关联,尤其是在公共组织中,创造一种上下级共同议事、平等相待的氛围,无疑对上级和下属的素质都有特殊要求。

5、全面质量管理技术•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就是将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念、工作原则、运作模式应用于政府机构之中,使政府机构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全面优质、高效。

•全面质量管理的优缺点:•优点:促使政府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配置取得更多的成果,改进政府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赋予他们一些权利,激励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不足: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人们无法一下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官僚作风;只有机构人员有这种意愿,全面质量管理才能起作用,但人们接受新知识、变革工作方式的能力各不相同,且绝对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勇气和决心。

6、标杆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是一个甄别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包括那些使标杆管理具有独特性和有别于程序改进活动的主要理念,使之尽可能包含在我们探求最佳实践将碰到的各种活动和目标中。

•标杆管理的优缺点:•优点:可以激励公共部门组织进行改变,积极采纳私营部门优秀的工作和管理程序;可以促成合作,使职能各不相同的部门聚合在一起,一旦一个机构与外部合作伙伴就标杆管理开展合作,那么各类公共部门、私营机构和其他参与此项目的组织就成为了合作关系。

•不足:实施标杆管理的组织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似度不易达成;一个组织的行政主管和标杆管理小组为了引入最佳实践所做出的努力和对革新的态度,很大程度限制了标杆管理的成功;尚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如文化方面、运作方面、技术方面等的准备。

7.企业流程再造技术•再造是对公司的流程、组织结构和文化等进行彻底的、急剧的重塑,以达到绩效的飞跃。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流程再造技术可以提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帮助组织应对风险和变化,是一种鼓励个人创造性的新途径,使组织能够在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变革中生存。

•但是,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公共部门的成本难以量化,所以难以评估提高服务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相对于企业而言,在政府机构中打破部门界限和壁垒的难度更大。

(三)社会化手段1.社区治理2.个人与家庭3.志愿者服务4.公私伙伴关系5.公众参与及听证会三、政策工具的选择(一)政策执行中工具选择的重要性•政策工具选择在政策执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2.政策执行本身就是政策工具选择的过程;3.工具选择是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二)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1.政策目标•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

•在进行政策工具选择时,关于政策目标要考虑以下三点:①如果目标是单一的,就要明确目标是什么。

②如果目标是多重的,就要明确目标构成。

③政策工具在执行一段时间后,要考虑政策目标是否已发生转变。

2.工具的特性•不同工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被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运用于不同的组织环境。

3.工具应用的背景•工具实施的背景因素包括执行组织、目标团体、其他工具及政策领域的其他因素。

4.以前的工具选择•政策工具的选择受到先前工具选择的限制。

5.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

(三)选择政策工具的方法1.影响工具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目标。

2.工具自身特征是影响工具选择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3.工具选择受政策目标和工具自身特征以外因素的影响。

案例分析:政府通过“变更产权”保护古建筑复习思考题1.简述政策工具的兴起及其原因。

2.政策工具研究有哪些基本途径?3.简述主要的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的内容、特点和优缺点。

4.根据我国转轨时期的政策实践,论述政策工具选择的重大现实意义。

5.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在政策执行实践中如何进行政策工具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