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发布
2023年媒体失信现象分析报告
2023年媒体失信现象分析报告一、引言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媒体失信事件逐渐浮出水面。
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媒体失信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中的原因以及对社会和媒体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二、媒体失信现象的定义与类型媒体失信现象是指在新闻报道、发布和评论过程中,媒体机构或从业人员故意发布虚假、不准确或误导性信息,违背媒体职业道德、失去公信力的行为。
根据失信行为的性质和目的,媒体失信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虚假报道:媒体故意发布不存在事实基础的报道,以吸引读者眼球,提高点击率和收视率。
这种报道往往混淆现实与虚构,误导受众,损害社会正常秩序。
2. 不准确传播: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错误、夸大或缺乏资料核实的问题。
这种不准确传播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影响受众对事实真相的判断。
3. 缺乏诚信报道:媒体不遵循新闻伦理,违反职业道德标准,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歪曲事实真相,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公正。
三、媒体失信现象的原因2023年媒体失信现象的出现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商业利益驱动:现如今的媒体经营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广告和点击率成为媒体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有些媒体不惜使用失信手段来制造噱头和话题。
2. 缺乏监管与道德约束:在媒体监管方面,2023年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媒体行业的道德约束力度也不够。
这为媒体失信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逃避的可能性。
3. 时效性和粗糙报道: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媒体要求快速报道和发布,以满足读者的即时需求。
然而,快速发布和不充分核实信息的需求导致了一些媒体失信现象的出现。
四、媒体失信现象的影响媒体失信现象对社会和媒体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公信力受损:媒体的公信力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新闻信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媒体失信现象会导致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加剧信息不对称,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新兴的数字媒体不断发展壮大,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受到了侵蚀。
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真实性和客观性、受众需求和习惯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首先是信息传播速度与新媒体相比较慢的问题。
传统媒体的发稿流程较长,导致新闻的更新速度无法与新媒体相媲美,观众获取信息的效率大大降低。
其次是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
由于传统媒体的编辑团队有限,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可能无法与新媒体相比,使得真实性和客观性成为了公信力的隐患。
受众需求和习惯的转变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
随着年轻一代观众对新媒体的接受度增加,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媒体受众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媒体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这些挑战。
加强内容质量管理和真实性核查,拓展媒体形式与传播渠道,建立互动性与用户参与感,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保持公信力的关键对策。
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正文2.1 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由于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特性,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新闻事件已经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了迅速传播,而传统媒体需要时间去采集、编辑和发布新闻,导致信息的时效性较差,影响了公信力的建立。
传统媒体在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方面受到质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假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造假新闻、夸大新闻等现象层出不穷,公众对传统媒体的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传统媒体失信于民,将会大大损害其公信力。
随着受众需求和习惯的转变,传统媒体也面临着困境。
现在的受众更倾向于获取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体提供的单一信息来源,传统媒体需要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这种变化。
转型期公共媒体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导向性
也 是一 个重要 因素 。 的生 活 , 随 着 物 质 文 明 的 飞 速 发 展 , 我
们会 在 忙碌 工作 后 的闲暇 时间 更 多地去 追
大 学生 等群 体 的 体 育 文 化 活 动 已 日益 丰
初 外 国人 眼 中 “ 东亚 病 夫 ” 的形 象。《 全 民健 身计 划纲 要 》 的出 台反 映 了我 国社 会
主义 初级 阶段 现 代化 建设 的卓 越成 效 ,体
2 公 共媒体在体 育公共信 息 服务 中的现状及导 向作 用
的人 ,尤 其 是广大 青少 年学 生可 以从 容地 驰骋 于 网络 间 ,汲 取各 自所 需 的信 息和 资
的。大 众传 播媒 介对 大学 生 了解体 育 ,欣 些 中小 型城 市和 乡镇 甚至 不 到 1%, 出现 济 。 因此 ,拥 有 正确 的传 播观念 将 直接左 0 赏体育 到爱 好体 育 、参 与体育 起到 了非 常 这 种状 况 的原 因诸 多,如 我 国人 口综合 素 右 到 公共媒 体在 体 育产业 乃至 整个 体 育事 重 要 的作用 ,他 们对 体 育的认 识 、体育 价 质 及物 质条 件制 约等 ,但 公共 媒体对 此 方 业 发展 过程 。 值 观念 的形 成及 体 育锻炼 方法 、手 段 的学 面 信息 的传 播及服 务 内容 欠缺和 模 式单 一 33 改 革开 放 给我 们带 来 的是 日渐 幸福 .
凸显 。
满 着 汗 水 与激 情 ,让 人 沉 迷 、使 人 陶醉 、
固 了国际地 位 。
令 人敬 佩 ,也 正是这 种少 数人 的体 育 ,极 211 青 少 年 学 生 正 值 学 习 和 成 长 的 阶 ..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公信力方面,传统媒体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受众获取路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虚假信息的泛滥给传统媒体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谣言和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不少疑似新闻报道的信息,实则是网民编造的谣言,极大地破坏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使受众对传统媒体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信息过载让公众更加难以甄别真伪。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剧增,人们长时间接触屏幕,接受大量信息,这样的信息过载会让公众缺乏筛选信息的能力,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传统媒体的报道真实性也因此受到了质疑。
网络言论自由给舆论造成了混乱。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观点和言论,这种自由虽然让信息传播更加广泛,但也造成了舆论的混乱,传统媒体的报道受到了各种人士的不同解读和批评,这直接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新媒体时代的商业化也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获取更高的点击率和收视率,一些传统媒体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会采取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方式,这样的商业化行为也会降低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对策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传统媒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自身的公信力。
传统媒体应该加强自律,坚持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
传统媒体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审慎报道,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做到实事求是,杜绝对事实的歪曲和篡改,力求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树立良好的公信力。
传统媒体应该加强编辑把关,提高报道的质量。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但是传统媒体应该坚持严谨的报道态度,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入调查和梳理,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让受众可以通过传统媒体获得真实、权威、可信的信息。
传统媒体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统媒体在信息发布速度、观众互动性和报道形式等方面逐渐失去了优势,公信力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传统媒体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方面。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往往受到质疑,传统媒体在报道中可能存在不实消息或夸大事实的情况。
观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任程度逐渐下降,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加强真实性和客观性报道是重要的一步。
传统媒体应当加强事实核查和报道准确性,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传统媒体还需要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传播效果和观众互动性,以重塑公信力,赢得广大观众的信任和支持。
2. 正文2.1 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困境1. 受到公众质疑:由于传统媒体过去的一些失误和丑闻,公众对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了怀疑。
比如报道偏颇、失实的新闻,虚假报道等问题,导致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下降。
2. 缺乏互动性:传统媒体往往是单向传播信息,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机制,这导致公众对传统媒体的参与感和信任度降低。
3. 面临新兴媒体的竞争: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方式受到了挑战,公众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受到了冲击。
4. 广告商资金依赖:传统媒体的广告商资金依赖度高,一旦出现广告商干扰报道的情况,就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5. 人员素质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不足:有些传统媒体缺乏专业素养和新闻伦理意识,报道冷漠、偏颇,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从而导致公信力下降。
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困境在于需要在信息时代面对新媒体兴起、公众怀疑、互动性不足等问题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重塑公信力。
事业性_产业性_转型期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解读
今传媒2006.088博导论坛一、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形成的背景及条件中国的传媒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现社会转型之前是单一的事业属性,基本上按国家事业单位的规定和要求,承担党和政府赋予的宣传报道任务。
这时的传媒业习惯上被称为“新闻事业”。
直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社会开始实现转型,中国传媒业的功能和属性才逐步发生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其产业属性日渐明显,双重属性的格局得以形成。
中国传媒业由单一事业属性向兼有产业属性的双重属性之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一方面它是转型期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转型期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一些私营报业曾经作为企业经营,有过一段引人注目的经营发展史。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像《申报》、《大公报》和成舍我的《世界报》系列这样有影响的报业经营实体,积累过一些有益的报业经营与管理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一开始,国家承认报纸的这种企业属性,实行允许守法的私营报业存在的政策,而且对公营报业也鼓励开展经营,以谋求自身发展。
1949年12月,国家新闻总署召开了成立后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研究和部署报业经营与管理问题。
根据会议提出的报纸经营要实行“企业化”的要求,各地报纸都开始按照企业方式组织生产和经营,通过广告、发行及其它方式改善报纸的收益状况。
195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曾专门发过一个《关于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情况通报》,总结全国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情况,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明确指出报纸实行“企业经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扶持下,全国报业经营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到1951年,全国省级以上报纸已基本实现自给自养。
但随后,政府便开始将私营报纸进行公私合营,后来又完全实行公有制,取消了所有的私营报纸。
当时虽然私营报纸被取消,但一些公营报纸还在进行有限的经营活动。
走转改: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探索
走 转改 提 升媒体公信 力 的探 索
口 刘冰 石
刘 冰 石
媒体公 信力是指 新闻媒体本 身所具有 的一 种 被 社会 公众所 信赖 的 内在 力量 。现今 , 传媒行 业
媒 介收 入的 主要来源 。广告 商抓住媒 体 的软肋 ,
在 传播活动 中对媒介 进行着或 明或 暗的干扰 。例
2 刊 登 不 实新 闻 、
笔者认 为 , 不实新 闻可 以分 为两类 , 一类是有 信 息 源 的 不 实 新 闻 , 类 是 无 信 息 源 的不 实新 一 闻 。前 者导致 同源异 质报道 的产生 , 者则导致 后 虚假报道 的产生 。 同源异 质报道 , 是指在 新 闻实 践 的过程 中出
正 面临 着一个 严峻 的问题 , 就是 媒体 公信力 受 那 到挑战 , 众对 媒体 的信任 度降低 。大 众传媒 为 公
什 么 会 出现 信任 危 机 ?面对 日益 多元 的文化 选 择, 大众传媒如何维 持在受众 中的公信力? l f , 随着新 闻战线 “ 走基层 、 转作 风 、 改文风” 活动 的不断深入 , 各媒体积极行 动起来 , 及时 、 真实 、 生 动 地报 道 了大量来 自基层 的第一 手信 息 , 得到 了 受 众的广泛好评 , 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 , 媒体 的公 信
先行、 材料拼凑的做法 , 主动地把 “ 转改” 走 的理念
融入到 日常业 务 当中 , 与新 闻媒体 的 日常报道互
相融合渗透 。 这次“ 走转改” 活动的精神内涵也应成为新 闻工 作者铭记在心的工作理念 , 主动践行 , 长久坚持。
参考文献 :
新闻实践 o 11 1.
闻媒 体在反 映群 众意愿 、 树立社会形 象 、 动问题 推 解 决 上 取 得 了积 极进 展 , 得 了 良好 的社 会 效 获
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篇一:《“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发布《“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发布传统渠道媒体公信力仍具优势20xx-5-65:42:06来源:《光明日报》(20xx年05月06日09版)光明日报北京5月5日电(记者韩业庭、王国平)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发布了《“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媒体生态格局正处于结构性转变之中。
一方面在覆盖率上虽然电视、报纸还有优势,但新媒介增长趋势明显,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杂志、手机六条媒介渠道受众分化特征明显,各渠道的变化方向不同。
报告认为,在公信力上,传统渠道的电视、报纸公信力还具有优势,但新媒体公信力上升明显。
在绝对公信力方面,电视、报纸明显居于前两位;在相对公信力上,居于前三位的电视、报纸、网络占据主要份额。
此外,市场强势媒体的公信力地位正在明显提升,市场影响力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该项调查的主持者、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主任张洪忠博士指出,随着公众素养的提升和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媒介整体公信力的下降是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媒介绝对公信力分值大约70到90分,而美国的媒介公信力目前也只有30分左右。
张洪忠说,媒介公信力下降并不是洪水猛兽,这说明媒介渠道的分化越来越明显,折射出的是社会信任体系的变化。
篇二:媒体公信力分析媒体公信力分析【摘要】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
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
面对媒体公信力受到严重威胁的局势,我们依然要认识到媒体公信力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价值。
依然要慎重地去分析媒体公信力日益萎缩的种种原因,为重塑媒体公信力找到突破口。
使得我们的传媒业不再是谣言诽闻的发源地,不再是强词夺理的场所,不再只是牟取暴利的超级工厂;而是当代社会最具有创造活力的文化形态,是改变我们生活的直接的动力。
转型期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问题研究
转型期 出现 的亟待关 注和解 决的重 大社会 问题之 一。 本文着重分析 了社会信任 的基本 内涵和特点, 论述 了我国转型期社会信任缺失给社会带来的后果与 关键 词: 社会信任 危机 信 任文 化
1 研 究背景 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转型过程中, 人们 的生活方式、 交往方式和价值 观念都在发生 巨大的变化。 市场经济使人们从家庭人变成 了社会人 , 自由迁 徙权利 的兑现 、工作的频繁变动以及 交往方式 的多样性急剧地扩大 了人们 的交往半径 , 陌生的环境、 多变 的条件增加 了生活的风险, 使人们对 自己的 安全 产生了很大的焦虑。 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也使得一些人变得非常现实, 为了获得眼前利益而忘记了长远利益和做人 的根本 。这种种情势使人们相 互之间的不信任感增加 了, 整个社会 的信任度 和信用度也降低 了。 如何重建 中国社会的信用系统 , 提高社会信任度, 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实践问题和重 要的理论问题 。 2信 任的基本 问题探 讨
会秩序的基础之一信任是相互 的, 它是社会关系 的一种形式, 人们依据是否存在
信任关系做 出如何往来的决定, 所 以, 信任影响着人们的行动选择, 同时也 影响着社会秩序 的建立。 3转型期 中国信任危机 的表现 与后 果 3 . 1 转 型期中国信任危机的表现
关于信任 究竟 该如何解释, 社会学界的许多名家都有 自己独到的见解: 尼可拉斯・ 卢 曼认 为, “ 信任 是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 ” 。吉登斯则 将信任定义为“ 对 一个人或一个系统之可依赖性所持有 的信心 , 在一系列给 定的后果或事件中, 这种信心表达了对诚实或他人的爱的信念 , 或者对抽象 原则 ( 技术性知识) 之 正确性的信念 。’ 综 合各类研究成果 , 我们可以得出以 下几 点认识 : 第一 , 信任是在社会交往 、 人际互动 中孕育 、 产生和扩 展的, 它 是社会交往、 人际互动 的产物。 第 二, 以建立基础不 同, 信任可以包括人际信 任和制度信任: 根据行为主体间的熟悉程度 , 人际信任可分为特殊信任和普 遍信任, 整个结构如 图2 — 1 所示。第三 。 信任 对社会而言必不可少, 是一种重 要的社会资本。
媒体公信力下降的思考——以央视为例
反映, 这种新 闻多半事实很少 , 空话很多 , 形似饱满 , 实质枯槁 ,
论其新 闻价值却寥寥无几。央视往往强调形式逻辑而忽略 了内
容逻辑 , 这样做 的一个弊端就是导致新闻报道形式陈旧 、 官腔空 洞, 进一 步导致对受众 的吸引力 下降 , 形成 了老观众流失 、 年轻
受 众 也 建 立 不 起 来 的尴 尬 局 势 。
可为了利 益抛弃新 闻的真实 ; 第四, 整顿 央视的管理机制 , 创新
奖惩 制 度 。 参考文献 :
【 1 ] 张洪忠. 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 [ 2 ] 李晓敏. 论媒体公信力 的缺失与重塑f J ] . 今 日中论坛, 2 0 1 3 ( 1 7 ) .
四、 结语
鉴 于央视 公信力下 降这一 现象 , 提 出以下几点拙见 : 第一 ,
众对 以重大新 闻事件为主要传 播 内容 的新 闻媒体 的需求 降低 ,
转而投身与快餐文化 和娱乐性节 目当中。 而素 以严肃 、 权威著称 的央视 , 就落了下风。
央视尽快转变单一的报道模式 ; 第二 , 正确处理好宣传与新 闻的 关系, 要坚持做到宣传规律与新 闻规律 的结合与统一 ; 第三, 不
世。 导致竞争 的激烈化 、 渠道的 多元化等 , 动摇 着央视 的公信 力。 除 了这些外部因素导致 外, 央视 自身存在的 问题也不容
忽视 , 例如 宣传 大于新 闻、 虚假低俗新闻不断 出现等。 作为全国媒体 的领 头羊 、 被 全国媒体视为榜样与标杆的央视 , 更应 该正视这个 问题 , 认 清不足 并改善 , 从而向着更好的未来发展 。
2 0 1 3年 4月 2 7日, 在北京发布 的《 转 型期 的中国传 媒公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一、本文概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在社会、经济、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所经历的深刻变革。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全球化的逐步展开,中国传媒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其转型过程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演变,也预示了未来传媒文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将对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的背景进行概述,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技术条件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传媒文化的转型。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这一时期传媒文化转型的具体表现,包括媒介形态的多样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内容生产的变革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传媒文化转型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公众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这一时期传媒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为理解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发对传媒文化转型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深入思考,为推动传媒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二、传媒文化转型的背景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的背景是复杂且多元的,它既是全球化浪潮下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的产物。
这一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对于传媒业来说,意味着必须调整原有的运作模式和内容生产机制,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在技术上,九十年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对中国传媒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开始面临来自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挑战,传媒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文化层面,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之中。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开始大量涌入,与本土文化产生激烈的碰撞和融合。
这种文化背景的多元化为传媒文化转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得传媒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形式也更加创新。
搭建研究新平台 推进理论新探索
中科技大学 等 3 0位 国 内 研 究 中 国
传 媒 经 济 发展 的新 闻传播 学 者 。
论 坛 成 员 都 以 学 者 身 份 参 与 论 坛 研 究 活 动 , 参 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中
方 新 闻理 论 的精华 ,进行 了独 创性 研究 , 出了“ 任造就公信力 ” 得 责 办
界 学 术 研 究 带 头 人 和 业 界 领 军 人 物 提 供 一 个 把 握 传 媒 市 场 规 律 、 析 传 解 媒 产业 结构 、关注传 媒 文化与 责任 、
探 索 传 媒 科 学 管 理 、 测 传 媒 未 来 走 预
势 等 传 媒 经 济 发 展 问 题 的 平 台 . 动 推 中 国 传 媒 经 济 发 展 中 理 论 和 实 践 更 加 有 机 结 合 和 创 新 发 展 . 进 中 国 传 促 媒 更加 科学发 展 。 雄 关 漫 道 真 如 铁 , 今 迈 步 从 头 而
都 证 明 了 通 过 理 论 研 究 创 新 , 提 升
中 国传 媒 经 济 3 人 论 坛 , 0 是 由 湖 北 E 报 传 媒 集 团 联 合 国 内 学 l 界 和 业 界 研 究 中 国 传 媒 经 济 发 展
人 才 素 质 对 传 媒 业 界 发 展 的 重 要 作
仪式 上的讲话 】
的 重 要 摇 篮 . 为 学 术 交 流 的 重 要 平 成
湖北 传 媒业 界和 学 界共 生 双 赢 的成
功典 范 。 时代的发展需要 理论 的创新 , 也 召 唤 理 论 的 发 展 。在 全 球 一 体 化 和 信 息 网 络 化 、 技 术 融 合 化 的 新 时 期 ,新 闻 传 媒 业 的 发 展 越 来 越 离 不 开人 才 的 作用 ,越 来越 需 要 研 究传 媒 前 沿 理 论 的 指 导 ,发 展 态 势 良好
社会转型时期:传媒的格调与公信力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给 传 媒 带
化 。 吃 财 政 饭 时 代 ,传 媒 经 营 的 理 念
是 及 时 准 确 地 贯 彻 上 面 的 意 图 . 极 积 完 成 宣 传 任 务 。传 媒 这 时 候 注重 的 是
来 的 影 响
目前 的社 会 转 型 ,给 我 国 传 媒 带 来 的影响 主要有 :
一. .
~
~
~
~
—
—
社会转型 时期 : 传媒 的格 调 与公信 力
◎ 郭 明 杰 孙 发 友
[ 要 】 文 对 中 国社 会 转 型 时 期 传 媒 的 格 调 与公 信 力 关 系 问题 进 行 了深 入 探 讨 。论 文 认 为 , 摘 论 目 前 的 社 会 转 型 给 我 国传 媒 带 来 了 巨大 影 响 这 主 要 表 现 在 : 媒 的 性 质 发 生 了变 化 , 媒 的 经 营 理 传 传
念 发 生 了 变化 . 媒 的 视 野 发 生 了变 化 , 媒 的 生 存 环 境 发 生 了 变化 。 传 媒 的 这 些 变化 , 致 传 媒 传 传 导
各 自的价 值 取 向 不 同 . 响 着传 媒 的 格 调 。 传 媒 的 格 调 是 影 响 传 媒 公 信 力 的 重 要 因 素 。 文 同 时 影 而 论 认 为 目前 我 们 有 些传 媒 的 格 调 不 高 , 过 度 娱 乐 化 、 俗 化 、 智 化 等 等 。 中 国传 媒 要 提 高公 信 如 媚 反 力 , 须提 高新 闻格 调 , 须 讲 求报 道 艺 术 , 高 专 业 素 养 , 理 好 对 受 众 的 满足 与 引 导 的 关 系 , 必 必 提 处 处 理好新 闻“ 用” “ 趣 ” 关 系。 有 与 有 的
事业性、产业性:转型期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解读
有关资料显示 ,到 1 5 年 ,全国省级 以 91
上报纸 已基 本实 现自给 自养。 但随 后 ,政 府便开始将 私营报纸 进 行公私 合营 , 后来又完 全实行公有制 , 取 消了所 有的私营 报纸 。当时 虽然私营报 纸被取 消 ,但 一些公营 报纸还 在进行 有
且还上缴 了税收 ,经营收 入的一部分用 于解决单位 内部职 工的福利 ,另一部 分
效 益 的 统 一 。 文还 提 出 , 府要 通 论 政
益状 况。1 5 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 曾专 门 9
发过一 个 《 关于报 纸实 行企业化 经营情 况通报 》 ,总结全 国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
过科 学管理和 法治管理的手段 来 实
现 对传媒 业的管理 目标。
情况 , 肯定所取得的成绩 , 同时明确指 出
传媒的经营 活动 就此完全中断 。 我 国传媒业 等到重新 启动企业化 经 营的车轮 ,已是 2 0多年 后的事情了 。
产业化改 革阶段 的一个标志 。传 媒业企
业 化 管理 、市 场 化 经 营 和 产 业 化 运 作 的
产业 属性 的双 重属性之转 变有其深 刻的 社会背景 。
国实 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
各项 事业的快 速发 展 ,特别 是市场 和经 济 因素 在经 济活动 中的作用重新被肯定 ,
新 闻 界也萌生 了借助市 场和经济的 因素
新中国成 立前 ,中国的一些 私营报
业曾 经作为企业 经营 ,有过一段 引人注 目的 经营发展 史。历 史上曾经 出现过像 《 申报 》 《 、 大公报 5和成舍我的 《 5 世界报 5 5 系列这样有 影响的报 业经营实体 ,积 累 过一 些有益的报业经营与管理经验 。 新 中国成立后 , 一开始 , 国家承认报 纸的这 种企业属性 ,实 行允 i守 法的私 午 营报业 存在的政 策 ,而且对公营 报业 也
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其使命
、
.
体 的崛 起 , 又加 剧 了媒 体 之 间 的竞 争 。 以报 纸 为 例 , 在计 划 经济 时代 , 报 的发 行 是 靠 政 府 指 令 来完 成 的 。 入 市 场 经 党 进 济 以后 , 报纸 发 行 变 为 市 场 化 运 作 。 在各 种 都 市 报 , 晚报 、 娱 乐 性 报 纸 的冲 击 下 , 报 的发 行 量 受 到严 重 压 缩 , 盖 面 越 党 覆 来 越 小 。近 几 年 , 随 事 业 单 位 的改 革 , 社 大 多数 与 财 政 伴 报
方 醒 —— 原 来 媒 体 上说 的 东 西 也 靠不 住 了 !百 姓 对 此 事 有
一
公 信 力 ?就 是使 公 众 信 任 的力 量 。 对 于媒 体 而 言 , 相 公 信 力 是 指 媒 体 在 社 会 中所 享 有权 威 性 、 誉 度 和影 响力 。 信 在
新 闻事 业 的发 展 的 进 程 中 , 信 力 一 直 是 媒 体 的 生 命 , 有 公 没
的大 作 《 吃 出来 的病 再 吃 回去 》 为 人们 争相 购 买 的 畅销 把 成 书 。 多人 对 张 悟 本 的 信 任 已 经 到 了顶 礼 膜拜 的程 度 。 说 许 他 吃茄 子 能 治 病 . 一 E三 餐 吃茄 子 ; 说 喝 冬瓜 汁 能治 前 列 就 l 他 腺 炎 , 们 就 大 喝 冬 瓜 汁 。 当骗 局 被 戳 穿 之 时 , 们 才 如 梦 人 人
被 定 位 于党 和 政 府 的喉 舌 。 种 角 色定 位 , 凸 显 了 主 流媒 这 既
个 精 辟 的 总 结 :成也 媒体 ,败 也媒 体 。 此话 可 谓 入 木 三 其实 , 打倒 一 个 张 悟 本 并 不 难 。 的是 媒 体 能 否 因此 而 难
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尊敬的受访者:您好!本次调查是关于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参与并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我们承诺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仅用于本次调查研究之目的。
一、基本情况1. 您的年龄范围是:a) 18岁以下b) 18-25岁c) 26-35岁d) 36-45岁e) 46岁及以上2. 您的职业是:a) 传媒从业人员b) 学生c) 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d) 私营企业员工e) 自由职业者f) 其他(请注明)3. 您对传媒行业的了解程度如何?a) 很了解b) 了解一些c) 不太了解d) 完全不了解二、传媒行业发展现状4. 您认为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状况如何?a) 非常发达b) 发达c) 一般d) 不发达e) 不了解5. 您认为传媒行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a) 积极影响b) 消极影响c) 正负影响均有d) 不确定6. 您认为传媒行业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是:a) 重要的舆论引导者b) 信息传递的媒介c) 娱乐消遣的提供者d) 文化传承的载体e) 其他(请注明)7. 您认为传媒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 舆论导向失衡b) 偏重商业利益c) 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d) 信息真实性存疑e) 其他(请注明)三、传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8. 您认为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a) 数字化和网络化b) 多元化和差异化c) 国际化和全球合作d)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e) 其他(请注明)9. 您认为传媒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挑战是:a) 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b) 竞争激烈导致市场份额下降c) 用户需求多样化难以满足d) 监管政策不完善e) 其他(请注明)10. 您对中国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a) 非常乐观b) 乐观c) 不确定d) 悲观e) 非常悲观请您在下方留下您对传媒行业发展的任何意见或建议(选填):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本次调查,您的意见对。
论社会转型期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论社会转型期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摘要】在社会转型期,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社会转型期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和提升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政府公信力的建立不仅可以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还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政府公信力受到各种挑战,如信息不对称、失信行为等。
为提升政府公信力,需要加强政府与民众沟通,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措施。
关键的提升因素包括透明、公正、诚信等。
展望未来,政府公信力应逐步增强,并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升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趋势,能够带领社会走向更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政府公信力、重要性、挑战、措施、沟通、监督机制、关键因素、发展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分析:社会转型是指社会在经济和政治结构、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的过程。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国家都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公信力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转型期间,人们对政府的期望会有所增加。
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不确定性,人民对政府的依赖和期待也会随之增加。
政府在这个时期需要更加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应对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背景。
在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媒体也非常丰富多样化。
政府需要在各种平台上有效传播政策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才能提升公信力。
社会转型期间政府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包括治理能力不足、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都对政府公信力构成了挑战。
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在社会转型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执行政策的效果和社会稳定的程度。
一个拥有高公信力的政府能够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从而更加容易推动改革和发展。
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也是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课题之一。
2023年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
2023年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在社会中所拥有的信誉、诚信和可信度的程度。
在信息时代,媒体的公信力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次调查旨在了解2023年各类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度。
本次调查由全国媒体协会发起,面向全国范围内15岁以上人群开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计抽取10000名受访者。
调查时间为2023年1月至3月,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两种方式进行。
调查结果媒体类型本次调查对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类型进行了调查。
其中,受访者可选择多个媒体类型,样本数和占比如下表:媒体类型样本数占比电视台5000 50.0%广播电台3000 30.0%报纸2000 20.0%杂志1000 10.0%新闻网站6000 60.0%微信公众号4000 40.0%媒体公信力在各类型媒体中,调查结果显示新闻网站的公信力最高,占比达到63.2%,其次为报纸和电视台,分别占比20.4%和16.8%,而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和杂志的公信力较低,占比分别为7.2%、5.9%和3.5%。
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等人群中,对于各类媒体的公信力评价存在差异。
例如,女性对新闻网站和报纸的公信力评价更高,而男性对电视台的评价更高;受访者学历越高,对各类媒体公信力的评价越高。
媒体可信度调查结果还显示,新闻媒体不仅需要具有公信力,还需要让人们相信其报道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
在各类型媒体中,调查结果显示新闻网站的可信度最高,占比达到61.5%,其次为报纸和电视台,分别占比20.1%和16.4%,而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和杂志的可信度较低,占比分别为7.6%、6.3%和3.1%。
媒体推荐度最后,调查结果还显示了不同媒体类型的推荐度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需要获取新闻和信息时,更愿意选择新闻网站(占比为51.2%),其次为电视台(占比24.0%)和报纸(占比17.5%),而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和杂志的推荐度比较低,占比分别为4.3%、3.2%和1.8%。
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其使命
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其使命[公信力?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
相对于媒体而言,公信力是指媒体在社会中所享有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
在新闻事业的发展的进程中,公信力一直是媒体的生命,没有公信力的媒体,只能被受众鄙弃。
在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肩负着解疑释难,化解矛盾,调整社会心态的历史重任,公信力尤显重要。
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是由职能分工决定的回顾我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
自建国以来,主流媒体一直被定位于党和政府的喉舌。
这种角色定位,既凸显了主流媒体的特殊地位,同时也决定了媒体公信力的无比重要性。
在我国,主流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在受众心中一直享有极高的公信力和信誉度。
这种至高的信誉度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要渠道,就是广播、报纸。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就是党中央的声音,就是百姓心中的“红头文件”,人们坚信不移,并认真贯彻执行。
每逢新年或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要播发“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
各省、市的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予以转发和转播。
全国人民都怀着十分严肃和虔诚的心态认真收听。
这就是媒体公信力的最好证明。
时至今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依然在受众心中根深蒂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当人们对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只要有人确凿地说“这是报纸上说的”。
人们就会立刻终止争论。
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只要是主流媒体上说的,就一定是真实的,正确的,权威的。
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社会转型期媒体公信力面临弱化危机在正面肯定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一种现实: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正面临被弱化的危机。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必须要直面的残酷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极为迅速。
新兴媒体的崛起,又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发
布
传统渠道媒体公信力仍具优势
2013-5-6 5:42:06 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6日 09 版)
光明日报北京5月5日电(记者韩业庭、王国平)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发布了《“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媒体生态格局正处于结构性转变之中。
一方面在覆盖率上虽然电视、报纸还有优势,但新媒介增长趋势明显,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杂志、手机六条媒介渠道受众分化特征明显,各渠道的变化方向不同。
报告认为,在公信力上,传统渠道的电视、报纸公信力还具有优势,但新媒体公信力上升明显。
在绝对公信力方面,电视、报纸明显居于前两位;在相对公信力上,居于前三位的电视、报纸、网络占据主要份额。
此外,市场强势媒体的公信力地位正在明显提升,市场影响力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该项调查的主持者、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主任张洪忠博士指出,随着公众素养的提升和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媒介整体公信力的下降是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媒介绝对公信力分值大约70到90分,而美国的媒介公信力目前也只有30分左右。
张洪忠说,媒介公信力下降并不是洪水猛兽,这说明媒介渠道的分化越来越明显,折射出的是社会信任体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