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1 (2)

合集下载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一、文学思想的多元性汉魏六朝时期是一个思想多元、流派纷呈的时期。

自《庄子》、《墨子》以来,传统的思想体系受到了时代的考验和挑战,新的思想和流派不断涌现。

如永明诗派、琅琊派、书生派、纵横家、道家等,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多元性。

永明诗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是汉末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在作品中展现了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完美的人生态度。

琅琊派则以孔融、阮籍、边赤等人为代表,他们在文学上强调个性自由和艺术表现力度的探索。

而书生派则更多的反映了官僚文化和中庸之道。

纵横家是汉末兴起的一个思想流派,他们主张实用主义,认为忠于国家是最高的道德。

而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营造出诗性与哲思并重的文学风貌。

二、现实情感中的审美趣味汉魏六朝文学探索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反映了人的现实感受和生活情趣。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关注个人的感受和主体精神的抒发。

在这个时期的诗歌中,个人的感受对于诗歌的创作和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离骚》中,屈原借助自然景物的声色情感,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而曹操的《短歌行》则借用了骆宾王的“解语花”和“暗香疏影里”等典故,反应了曹操的爱情缠绵和情感细腻。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中还体现出一种以现实情感为审美趣味的倾向。

比较经典的例子便是《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短篇故事汇集了六朝时期的人情世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方面评价,被誉为“文学中的经典人性”。

三、诗歌和散文的并行汉魏六朝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是诗歌和散文的并行。

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乐府、琵琶、小令、《山水诗》和五言绝句等,透过诗歌的语言和韵律,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和博大。

同时,在这一时期,散文逐渐从零散的日记、笔记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在散文方面,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汉魏六朝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汉魏六朝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司马迁《史记》一、关于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与农夫牧童为伴,饱览山河,广闻史传,培养灵秀之气读书: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孔安国《尚书》,董仲舒《春秋》,范围广,知人论世漫游:东南一带,感受各地民风习俗差异,拓阔视野,接触各阶层,加深历史理解出任:继任父职太史令,《太史公书》即《史记》遭刑:向武帝解释李陵战败投降事情原委而遭刑著史:发奋著书,历史总结(通史)与身世之叹(倾诉)结合,怨刺成分二、李陵之祸与《报任安书》中书令与北军护军使者通信:半公开的宣言*以“推贤进士”为线索,实则1.向任安、刘彻以及天下人解说他的生死观内心对死的渴望—史记的悲剧气氛悲剧英雄—生死的选择是为有意义的目标苟活2.向汉武帝宣告自己的胜利知识者人格尊严与非理性权威的对抗3.不能解救朋友的隐言生死“要之死日,是非乃定”;沉痛、屈辱、愤怨、自豪、自傲、自伤*贡献1.文学史上纯粹抒情散文从私人书信体中开始2.影响后世表达人生志向和感慨的名篇3.研究司马迁生平的重要资料三、《史记》1.结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始于司马迁。

通史:贯通古今的史书,史记从上古贯通到汉初)。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叙事艺术(1).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含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等体例的运用,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突显历史意义;人物传记的排列顺序,基本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类相从;《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3).因果关系的探索和展示史学家素养:史学、史才、史德、史识、详因略果、因果关系探究:“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认为“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明清文学与汉魏六朝文学的比较研究

明清文学与汉魏六朝文学的比较研究

明清文学与汉魏六朝文学的比较研究一、概述明清文学与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两个时期的文学特色迥异,各具特点。

本文旨在对两个时期的文学特色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二、背景介绍1. 汉魏六朝时期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文学发展也十分繁荣。

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大量具有特色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赋、散文、小说等。

其中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史记》、《汉书》等史书,《庄子》、《老子》等哲学著作,《世说新语》、《齐民要术》等典籍,以及《诗经》、《楚辞》等古诗歌。

2.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期,也被称为“近现代文学史”的开端。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几乎涵盖了所有文学流派,包括诗、散文、小说、戏曲等。

其中著名的文学作品有《红楼梦》、《金瓶梅》等小说,《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

三、文学特点比较1. 诗歌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以“乐府诗”和“绝句”为主。

乐府诗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绝句则更注重词汇的含义和修辞的技巧,常拟抒情、写景。

明清时期的诗歌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式的创新。

明代著名诗人杨慎、唐寅等以“诗人的风范”为标准,注重“神韵”,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李清照等则更重视诗歌的语言质朴和情感的真挚。

2. 散文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以赋为主,其特点是文笔雄浑、语言华丽、比兴生动。

宋代散文则更注重细腻入微的语言描述和具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元代散文则更注重以“谈经论史”为主题,表达学者的高尚思想。

明清时期的散文更加多样化,既有以“清新淡泊”为主旨的“山水田园”文章,也有以“传神捕鱼”为主旨的实用性文章。

3. 小说汉魏六朝时期的小说以“志怪小说”为主题,内容多为奇闻异事。

明清时期的小说则更注重人性描写和情感表达,涵盖了“言情小说”、“传奇小说”、“四大名著”等多种流派。

小说的文体化、章回式阅读方式也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

汉魏六朝文学 一

汉魏六朝文学 一

Logo
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尤以 “相和歌 辞”为多。
Logo
▽ 乐府诗曲调的来源 乐府诗的生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 因,是历史与现实共同打造的结果。乐府诗曲 调的来源有多个渠道。 其一,来自中土民间各地的乐曲。 其二,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歌曲。 其三,来自文学侍从的创造。
Logo
Logo
恶人干非法无礼的事情,要树立洁身自爱、穷 且益坚、不苟且偷生的人格操守。 ▽ 江南采莲的嬉戏与愉悦 汉代乐府诗中有一首情调活泼欢快、境界清 新开阔、语言质朴自然的歌辞,这就是《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田田!鱼戏莲叶间。鱼 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Logo
▽ 动物植物的诉说与寓意 汉代乐府诗中还有假托动物、植物之口来自述 的寓言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 但寓言诗却很罕见,只有《诗经· 豳风· 鸱鸮》是 严格意义上的寓言诗。汉代府诗中有多首寓言诗, 这成为它的一个亮点。这些诗想象奇特,寓意深 刻,耐人寻味。如《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 相教慎出入。” 说明了世情险恶,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
Logo
明汉代乐府诗在叙事上已经非常娴熟。汉代乐 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 熟。 ▽ 长于写人 汉代乐府诗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男性人物,如被绑架劫持而受到勒索的义公、 成为兄嫂的私奴而饱尝痛苦辛酸的孤儿、不甘贫 困而铤而走险的那位市民、八十始归而家破人亡
Logo
的那位老兵、忠厚善良而无可奈何的仲卿,以及 喜新厌旧而又怨新不如旧的故夫、荒淫无耻而调 戏罗敷的太守、本无官职而衣冠仕洛阳的小子、 暴烈冷酷而贪财附势的刘兄等。 女性人物,如临终托孤而心地慈悲的病妇、 深爱丈夫而安守贫贱的儿母、对天起誓而忠贞不 渝的那位痴情女、绵绵相思而梦中得见的那位痴 情妇、“闻君有他心,……相思与君绝”和“闻 君 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二位刚烈女、“长跪问 故

第二章汉魏六朝文学

第二章汉魏六朝文学

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61岁。班固 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 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 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 卷。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 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 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 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 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 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 年。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 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
康是晋武帝年号(280~289),这一时期经济呈 现上升局面,文学上出现了以“三张、二陆、两潘 、一左”为代表的作家群。太康文学呈现出对繁缛 、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逐渐丧失了建安文学的风 骨,但在语言运用上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尤其是左 思对门阀制度的抗议、抒发寒士不平之鸣的诗歌, 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富有光彩的亮点。 东晋文学起自晋室南渡(317),终于刘裕篡晋 (420)。自魏晋以来,在哲学思想领域所兴起的玄 学,至西晋时盛极一时。降及东晋,玄风仍盛而不 衰,加之佛学流行,玄佛合流,整个文坛为玄风所 笼罩。这种风气影响到文体,使得玄言诗占据文坛 长达百年之久,因此东晋除了玄言诗外,无可称道 者,唯晋末陶渊明的出现,才为东晋文坛带来了新 的气息而成为东晋文坛之异彩。 自刘宋起迄陈末,为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
阳伽蓝记》、《水经注》等。南北方不同的文学 风貌,在对峙中交流,在交流中渐渐融合,至隋统 一而使得这种交流、融合大大加强,终而至唐朝时 形成了一种文质并焕的文学新局面。
第一节 史传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研究

汉魏六朝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研究

汉魏六朝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囊括了整个公元前206年到589年这一时间段的文学作品。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鲜活生动,充满创意,作品风格也各具特色。

本文将对这段时期的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一、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开放开明在南北朝之时,汉族文化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内涵。

在这段时间内,佛教文化进入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与儒家、道家并列,影响到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2.注重思想性和情感性汉魏六朝时期文学作品注重思想性和情感性,充满戏剧性,这些作品往往是由具有强烈主见的作家所写。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现实的深刻洞悉,表达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3.风格多样,形式丰富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有诗、词、曲、赋、论等多种文学体裁,他们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还具有社会背景、思想性质和历史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文学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之前,它始终与其他领域的文化工艺相融合。

二、汉魏六朝文学的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精神奋发,为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家们所借鉴和传承。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为人称道。

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散文集,作者刘义庆。

该书以语录形式记载了历史上名人的言行,对国之兴衰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部书语言质朴,节奏自然,内容是彰显深刻的思想性的。

2.《小品文精选》《小品文精选》是唐朝文人刘义庵所著,《小品文》是指篇幅短小,表现对象广泛,内容充实的文体。

该书运用简短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了一幅幅画面,为后人所借鉴。

3.《庄子精华选》《庄子精华选》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文集。

庄子的思想在汉魏六朝时期已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和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文化。

汉魏六朝文选解

汉魏六朝文选解

汉魏六朝文选解一、引言1.1 任务背景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魏六朝文选的解析,探讨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题材以及影响。

1.2 任务目的本文通过对汉魏六朝文选的解析,旨在全面了解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与意义,并通过对其题材的分析,探讨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汉魏六朝文选概述2.1 定义与历史背景汉魏六朝文选是指从汉朝到南北朝时期(公元206年-589年)所选录的一系列文学作品。

这些文选包括了诗歌、散文、辞章等多种文学体裁,收录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2 文学特点汉魏六朝文选的作品风格多样,但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儒家思想的影响:受到儒家经典的影响,文选中的作品普遍强调道德伦理、人情感慨,重视君臣之道、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纪律。

2.道家和佛教的渗透:在这一时期的文选中,道家思想和佛教信仰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作品中常出现对超脱尘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描写。

3.抒发个人情感:文选中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人性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世界的思索与抱负。

4.题材广泛: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包括了田园诗、爱情诗等传统题材,还涉及了政治、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时代的特点。

三、汉魏六朝文选的题材与作品解析3.1 田园诗田园诗是汉魏六朝文选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它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向往与赞美。

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陶渊明集》等。

3.2 历史题材汉魏六朝时期经历了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因此许多文学作品涉及到历史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态。

代表作品有《史记》、《战国策》等。

3.3 宫廷题材由于当时社会的政治中心在朝廷,因此宫廷题材在汉魏六朝文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类作品多以君主、贵族和宫廷生活为主题,描绘了宫廷的权谋和人事变迁。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考察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考察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考察介绍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人物。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创作经历了明清两朝时期的风貌,同时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进行考察,从文学作品的内容、文风、思想与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

文学作品的内容1. 诗歌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要代表。

乐府诗是一种以乐府音乐为伴奏的诗歌形式,主要描写了宫廷生活、战争、社会风貌等各个方面的题材。

这些诗歌往往具有优美动人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感,在表达感情和抒发思想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2. 散文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辞表、赋、记、志等各类散文形式。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散文作品也以其清晰明了的文字表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3. 戏曲汉魏六朝时期,戏曲开始兴起,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戏曲作品。

这些戏曲作品有的是以历史故事为主题,有的是以民间传说为基础,以其生动的表演和曲调吸引了众多观众。

同时,戏曲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娱乐方式,推动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

文学作品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而闻名于世。

这种文风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特点和时代背景。

1. 平实质朴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平实质朴的文风为主,追求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

这种文风经常运用白描写实的手法,力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文风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 博大精深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博大精深的文风,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视野。

作者通过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这种文风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3. 文人雅致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注重表达情感和追求艺术美。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

5、“——,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三、词语解释(5分)1、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造:2、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辟倪:3、今当涂之人,既不能昭练贤鄙,然又却于贵人之风指。

(王符《潜夫论》)练:4、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汉书·苏武传》)乳:5、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汉书·苏武传》)复:四、简答题(40分)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有何地位?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何意义?3、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4、王粲《登楼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论述题(25分)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文学,深刻反映现实,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刚健清新。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作家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骈文:一种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的文体,在南朝时达到兴盛。

北朝三才子:指北朝的三位作家:温子升、邢邵、魏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王充2、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答对三个给1分,否则不给分)3、孙绰、许询4、何必骨肉亲5、时危见臣节(4、5填空有错别字不给分)三、词语解释(每题1分,共5分):1、到、到达。

2、窥视、斜眼看。

3、选择。

4、产子。

5、免除赋税徭役。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七件事情启发太子,大肆铺陈,讲究文采,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

对后来的辞赋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结构;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对话;环境渲染。

3、南朝多为情歌,北朝内容广泛;南朝委婉含蓄,多用双关语,形式短小;北朝粗犷豪放,直率,形式多样。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文学的背景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变迁较为显著的时期,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历经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分裂。

这段时期的文学也受到了社会变革以及宫廷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特点一:儒家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汉魏六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主导,因此文学作品中常涌现出对道德、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等问题的思考。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文体形式,如辞章、赋曲等。

特点二:佛教与道教在文学中的渗透随着佛教与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兴起,它们也渐渐影响到了当时文学创作。

一些作品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并对人生、宇宙等问题展开思考。

特点三:女子儿童题材逐渐增多尽管男性作者仍占主导地位,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女子和儿童题材逐渐增多。

这些作品常表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儿童成长经历等。

代表作品一:《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编纂的一部记录当时人物言行的笔记类文学作品。

该书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为人处世、思想见解等,被视为了解汉魏六朝时期风貌和人情的重要资料。

代表作品二:《文选》《文选》是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董仲舒所编纂的一部诗文选集。

该书收录了当时众多杰出作家的优秀诗文,并对其进行点评和评论,形成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艺术批评观点。

代表作品三:《尔雅》《尔雅》是东晋学者许慎所撰写的一部古代文字考证与释义工具书。

它系统整理了古代文字音韵、字义、用法等方面知识,并对各种事物进行详细解释,对后世文字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具有延续儒家传统、佛教与道教渗透以及女子儿童题材增多等特点。

《世说新语》、《文选》和《尔雅》等作品代表着当时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和特色。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题汉魏六朝文学

专题汉魏六朝文学

魏诗的代表作品赏析
1
《长歌行》是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以 豪放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山河和英 勇的战士形象,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热 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2
《短歌行》是另一首脍炙人口的魏诗, 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 感慨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珍 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归园田居》是魏诗中田园诗歌的代表 作之一,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 风光和农村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 的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汉魏六朝小说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搜神记》是汉魏六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志怪为主,记载了许多神仙鬼怪的传说 和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文化。
《世说新语》则是六朝时期的代表作,它以 志人为主,记载了当时士人的言谈举止和生 活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 想感情。
汉魏六朝小说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它们不仅为后来的唐传奇、明清小 说等文学体裁提供了创作灵感和素材,同时 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风格 和特点都有所不同。汉代的散文作品以朴实自然为主, 魏晋时期的散文则逐渐走向华丽和繁复。到了南朝时期 ,骈文盛行,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代表作品有《 洛阳伽蓝记》等。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风格 和特点都有所不同。汉代的散文作品以朴实自然为主, 魏晋时期的散文则逐渐走向华丽和繁复。到了南朝时期 ,骈文盛行,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代表作品有《 洛阳伽蓝记》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汉魏六朝散文
汉魏六朝散文概述
汉魏六朝散文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汉、魏、晋、宋、齐、梁、陈七个朝代的散文作品。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在文 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史知识: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文学史知识: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文学史知识: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就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1.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汉魏六朝时期,中国文学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其中,以《红楼梦》、《诗经》、《论语》、《史记》、《世说新语》等作品为代表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精华,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和独特魅力。

2.表现了时代变革和文化转型的特点汉魏六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政治动荡、文化变革等历史事件。

在这种背景下,文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旧文学模式被打破,新的文学形式和文学思潮逐渐兴起,对古代文学体裁和文学审美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世说新语》深刻反映了六朝时期的思想、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成为中国文学及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的历史记载汉魏六朝文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的历史记载。

许多作品直接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变迁,生动地描述了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民命运的历史之悲、历史之乐,是了解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二、汉魏六朝文学的意义1.建立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了中华文化思想宝库的基础。

许多经典著作、名篇佳作,如《红楼梦》《诗经》《论语》《史记》等,不仅是文学史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中华文化的典范和精神文化资源。

2.启迪了后世文学创作汉魏六朝文学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表现方式,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文化名人,如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王安石等,受到古代文学及文学思潮的启迪和影响,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名人。

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

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

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1. 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是汉代文学分期的第一期,从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到公元220年汉末灭亡,持续了414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汉书》、《史记》、《汉离骚》等为代表,主要表现出了史实文学的特点,以及抒发政治愤慨的离骚文学风格。

此外,还有一些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梦溪笔谈》等,体现了当时的文学特色。

2. 汉末三国文学;汉末三国文学是汉代文学的第二次发展阶段,主要是指从西汉末年到东汉末年,以及随后的三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以记叙文为主,以史传体、论说文、书信、楔子等文体为辅。

著名的文学作品有《三国志》、《赤壁赋》、《滕王阁序》、《陈情表》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社会政治变革的影响,更加注重叙事性和议论性,突出了政治观点和历史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现状的反映。

3. 晋朝文学;晋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文学风格以抒情为主,具有强烈的宗教和审美色彩。

晋朝文学的主要作家有陶渊明、苏轼、王安石等,他们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宗教和审美思想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论语》、《水经注》等。

晋朝文学的发展对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作品被传阅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赞赏。

4. 南北朝文学;南北朝文学是汉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期,它指的是从公元386年到公元589年期间发生的文学活动。

这一时期的文学有许多新的特点,比如抒情诗的发展、议论文的出现以及许多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比如史诗、诗经、小说等。

另外,这一时期的文学也表现出较强的宗教性,比如佛教文学和道教文学的出现。

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有许多著名的作家,比如贾谊、陶渊明、柳宗元等。

5. 隋唐文学;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文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文学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以唐诗为代表,表现出了浓郁的伦理情调,以及豪放的审美风格。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文学的发展之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时期的文学产生于公元220年至589年的220年间,以汉、魏、晋、南北朝为主要代表。

汉魏六朝文学承袭了秦汉文学的基础,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魏六朝文学的体裁更加多样化。

除了继承了汉代流行的诗、赋、曲、辞等体裁外,还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比如散文、小说等。

其中,魏晋时期的散文特别发达,出现了许多重要作家如嵇康、阮籍、刘义庆、陆机等,他们的散文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打破了传统的限制,注重真实感和个性表达,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趋势。

其次,汉魏六朝文学的风格多样化。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风格上更加自由,创作技巧更加多样。

例如,赋体诗流行于东晋时期,以花间派为代表,注重音韵和形象的描绘,形成了优美华丽的风格。

而世说新语则是以短小精湛的形式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观点。

这些不同的风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汉魏六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南朝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被誉为“魏晋风骨,唐宋之祖”,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了当时的文人的推崇,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魏晋时期的辞章和演讲技巧为后来的演讲和辞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都表明,汉魏六朝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其体裁的多样化和风格的丰富多样,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对中国文学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

汉代文学第一章汉代散文一、《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二、汉高祖(前206)-----汉惠帝刘盈(前194)-----吕后(前187)-----汉文帝刘恒(前179)-----汉景帝刘启(前156)-----汉武帝刘彻(前140)三、“黄老之学”:汉初道家学派----黄老学派的学说。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黄老学派以《老子》为依据,认为虚无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道”是无为的,人效法“道”也应该无为。

因而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也就是适应时势,顺其自然。

高祖、文帝时期“与民休息”的各项政策,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四、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又作《治安策》)、《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五、晁错的政论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说景帝削吴》六、贾谊、晁错政论文的异同:同:1、内外政策立场观点一致2、文风明白了当,激烈迫切,尽所欲言。

异:1、贾谊文章辞藻华丽,喜用夸张排比甚至有些堆砌;晁错文章浅显质实,朴实无华。

---晁错比贾谊略乏文采。

2、贾谊文章思想敏锐,出言大胆直率;晁错文章见解深刻,说理透辟。

---二人各有千秋。

但晁文不如贾文感情激荡,富有鼓动性;而贾文不如晁文简练明快,词旨通达。

3、贾谊文章气势纵横,但思维不够严密,建议不够实在;晁错文章分析事物具体细致,建议比较切合实际。

---晁文中的建议可操作性强,贾文反之。

---贾谊的政论文是文学性的政论文,晁错的政论文是实用性的政论文第二章《史记》1、《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

”2、“李陵之祸”贰师将军李广利路博德因杅将军公孙敖李绪3、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列传(70)“天子称本纪”;“时势主宰者”《秦本纪》、《项羽本纪》“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

汉魏六朝文学 (2)

汉魏六朝文学 (2)

七体 《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西 汉枚乘著《七发》假借吴客说七件事,从 而启发楚太子。自枚乘《七发》问世之后, 后世仿作并以“七”名篇的代不乏人。即 以汉代而言,傅毅有《七激》、刘广世有 《七兴》、李尤有《七款》、张衡有《七 辩》、马融有《七厉》,如此等等,数量 众多。所以萧统《文选》和刘勰《文心雕 龙· 杂文》于赋体之外,别立“七体”。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 兮守四方!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 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秋风辞 汉武帝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 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 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 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 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 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 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 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 之,实妙丽善舞。 ——《汉书· 外戚传》
楚文化与巫觋文化 在原始社会,巫是氏族的精神支柱,是智慧的化身,是 灵魂世界和现实世界一切疑难的解答者。在中国文明和国家起 源的过程中,许多文明因素如文字、医学、天文历算、法律等 的创造和积累与巫师的活动都分不开。由于原始农业、狩猎、 战争等活动都离不开巫术,因而掌握丰富知识的巫在氏族或部 落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威信。 战国时期的南方以楚国为主,虽然早已进入阶级社会, 但“巫”这种在原始社会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的 人物仍然在活跃着,原始的巫术礼仪风习还弥漫在社会中。
汉魏六朝赋
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汉朝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那个时 代的作家充满豪迈的情怀。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古往今来、天 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加以艺术的再现。 司马相如说过:“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西 京杂记》卷二)司马迁称,他撰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司马相如 和司马迁,一个是辞赋大家,一个是传记文学巨匠,他们处于 文学创作的不同领域,却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基本相同的主张, 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欣赏那种使人产生崇 高感的巨丽之美。在大赋中,凡是能够写入作品的东西,都要 囊括包举,细大无遗,无远不届。在史传文学中,天文地理、 中土域外、经济文化等面面俱到,远至黄帝,近至当世,从帝 王将相到市井细民,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各类人物纷至沓来。 就是篇幅有限的郊祀歌,也具有兼容并包的性质。汉代文学的 巨丽之美,体现的是对大一统帝国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它的 表现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汉魏六朝文选

汉魏六朝文选

《汉魏六朝文选》的目录结构清晰,以时间为轴,从汉代开始,历经三国、魏 晋,直至南北朝,涵盖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各类文学体裁。目录中既有诗歌、散 文,也有辞赋、碑志等,全面展现了汉魏六朝文学的繁荣与多样性。同时,目 录的编排还体现了对这一时期文学发展重要节点和代表性作家的,如汉代的司 马迁、扬雄,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 谢灵运等,他们的作品在目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内容摘要
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为现代文 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汉魏六朝文选》是一部全面展示汉魏六朝文学风貌的选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创作特点,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与智慧。
精彩摘录
汉魏六朝文选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汉代
风貌
文学
作品
古代
收录
价值
六朝
时期
六朝 读者
辞赋
文选
具有
反映
汉魏六朝文选
魅力
发展
展现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汉魏六朝文选》是一部涵盖了汉代至六朝时期重要文学作品的选集,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的繁 荣与变迁。本书精选了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包括诗歌、散文、赋文等各类文体,旨在为读者 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汉魏六朝文学风貌的窗口。 汉代文学以辞赋和乐府诗为主要特色。辞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具有辞藻华丽、气势磅礴的特 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本书收录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的《羽猎赋》等 经典辞赋作品,展示了汉代辞赋的独特魅力。 乐府诗则是汉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朴实自然、情感真挚的特点。本书精选了《陌上 桑》、《长歌行》等乐府名篇,让读者感受到汉代民间文学的韵味。 魏晋时期,文学逐渐摆脱了汉代的束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书收录了曹操的《观沧 海》、曹丕的《燕歌行》等建安时期的代表作品,展现了魏晋文学的风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安风骨 人们在谈到建安诗歌的时候,常常称誉“建安 风骨”。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 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当然,这二者是 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 作品中的慷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上表现的上述特 色。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 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 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与两汉的儒生相比,这 是在动乱中成长的一代新人。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 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 不再拘守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反 映了动乱的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 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 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 们 (如陈子昂)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的一 面旗帜。
(晋)平公问师旷曰:“此所谓何声也?”师旷曰:“此所 谓《清商》也”公曰:“《清商》固是悲乎?”师旷曰:“不 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 ” …… ——《韩非子· 十过》 奏乐以生悲为善音, 听乐以能悲为知音。汉魏六 朝, 风尚如斯。 ——钱钟书 《管锥编》 自楚汉以来至魏晋, 音乐越来越倾向于表现哀, 而 不是表现乐。人们对音乐的欣赏,也日益以它能表现哀, 使人流泪感动为贵。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 史 ( 魏晋南北朝编) 》
学习的要点
首先,诗歌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思妇形象,并主要 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念君”句开始 切入思妇心理,却先对客游在外的丈夫也在思归进行 揣度,写出思妇心思的深致,接着才叙写思妇的相思 之情,“忧来思君不敢忘”,既有思念的痛苦,也有 坚守的忠贞,表达了思妇心情之复杂。“援琴鸣弦发 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写孤独的思妇用琴、歌来 聊遣相思,动作和缓而充满忧伤。整首诗塑造了一位 略带哀怨忧郁的思妇形象,这一形象举止温柔,掩抑 多思,多情而坚贞,温柔而敦厚。这是文人心目中的 女性形象,也存在于现实中,是诗人从动乱的社会现 实中发掘出来的感人形象。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王昌龄《从军行》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 也。
——刘勰 《文心雕龙· 时序》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 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 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 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 ,曹 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棋局已残, 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刘鹗《老残游记· 自叙》
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 羸。在曹(曹植) 、刘(刘桢)间别构一体。方 陈思(刘桢)不足,比魏文(曹丕)有余。 ——钟嵘《诗品· 魏侍中王粲》
学习的要点
一、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精神,也 继承了其典型化的表现手法和质朴自然的 语言风格。
二、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之处是,诗人善 于选择自己目接耳闻心感的最动人、最典型的部 分,以反映时事、抒发情怀。“白骨蔽原”的概 括描写和“饥妇弃子”的特写场面,寥寥八句, 即勾勒了一幅惨不忍睹、震撼人心的战乱图。诗 的最后四句诗人由乱而思治。以所登之霸陵为转 捩点,把目前的战乱惨状与汉文帝时的太平盛世 联系起来,把自己盼望太平治世的情怀与《下泉》 诗作者“思明王贤伯”的心情联系起来,虽着墨 不多,却捕捉住了这一特定境遇中最真切动人的 感怀。
曹植《白马篇》
相关的知识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 人而已。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自昔鉴赏家分品有三: 曰神、曰妙、曰能。独 唐朱景真( 玄) 撰《唐贤画录》,三品之外,更增逸 品。其后黄休复作《益州名画记》,乃以逸为先,而 神、妙、能次之,景真虽云“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贤 愚” 然逸之高,岂得附于三品之末?未若休复首推 之当也。 ——(南宋)邓椿《画继》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指陈 思王曹植及其兄曹丕等),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 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 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尔后陵迟,迄于有晋。 太康中,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 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勃尔复兴,踵 武前王,风流末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贵黄、 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 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 典似《道德论》(玄言诗),建安风力尽矣。 ——钟嵘《诗品序》
在我看来,武侠小说的根本观念在于“拯救”。“写梦” 与“圆梦”只是武侠小说的表面形式,内在精神是祈求他人拯 救以获得新生和在拯救他人中超越生命的有限性。从“英雄失 落时代的英雄梦”角度,可以理解读者大众对武侠小说的欢 迎……此类“剑胆琴心”、“剑气箫心”的追求,并非只是强 调文武双全以便于建功立业:“宝剑”的意象既代表“武功”, 更包含“侠情”。中国文人理想的人生境界可以如下公式表示: 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 最能代表这种人生境界的是汉留侯张良。
《诗经·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 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 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 郑风· 女曰鸡鸣》 女曰 : “鸡鸣。”士曰 : “昧旦 。”“子兴视夜 ,明 星有烂。”“将翱将翔 ,弋亮与雁 。 ” “弋言加之 ,与子宜之。宜言饮酒 ,与子偕老 。琴 瑟在御 ,莫不静好 。” “知子之来之 ,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 ,杂佩以 问之。知子之好之 ,杂佩 以报之。”
三、本篇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选 择典型事件,在社会动乱的广阔图景中, 突出描绘饥妇人忍痛弃子的典型事件,反 映出整个时代之苦难,人民之痛苦,从而 深刻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思想,把诗的情节 和感情推向高潮,收到以少胜多、言约意 广的艺术效果。
四、这首诗语言晓畅,近于口语,多用 白描手法,仅用了一个比喻(豺虎方遘患)和 一个典故(悟彼《下泉》人),因此全无斧凿 的痕迹。
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子建
《求自试表》云: “昔从武皇帝,南极赤岸, 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 以用兵之势,可谓神妙。而志在擒权馘亮, 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篇 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亦子建 素志,非泛述矣。 ——(清)朱乾《乐府正义》
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 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 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 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 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辉以自烛。故孔氏 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刘桢)升堂,思王(曹植)入室, 景阳(张华)、潘(潘岳)、陆(陆机),自可坐于廊庑 之间矣。 ——钟嵘《诗品· 魏陈思王植》
曹丕《燕歌行》(其一)
相关的知识
王仲宣(王粲)好驴鸣。既葬,文帝(曹丕) 临其丧 , 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 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 ——《世说新语 · 伤逝篇》
诗经· 魏风·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江淹《别赋》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次是抒情委曲婉约。沈德潜《古诗源》说: “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 便娟婉约,能移人情。”这首《燕歌行》正有此 特点,虽是代言作品,但贴近生活,写得很本色。 开头铺叙性地集中描写晚秋物候,以景物起兴, 为感情的抒发作了铺垫。写思妇相思之情时兼及 思妇对游子思归之情的揣度,情感表达更显委曲 婉转。最后写夜景,以牵牛、织女比游子、思妇。 景与情融合为一。思妇孤独而忧伤、痛苦而坚贞、 哀怨而隐忍的感情都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汉魏六朝诗歌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 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 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 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 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 ( 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 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 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 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 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 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 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 值。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殷答曰:“我与我 周旋久,宁作我!”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 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 《世说新语· 品藻》 )这 种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以来的 事。而《世说新语》上第六篇《雅量》、第七篇《识 鉴》、第八篇《赏誉》、第九篇《品藻》、第十篇 《规箴》,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王粲《七哀诗》(其一)
相关的知识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 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斡伟长,陈 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 斡,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 成以自骋骥騄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 此相服,亦良难矣。 ——曹丕《典论· 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