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
先秦文学练习题和试题选登
练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文学,指的是从先秦时代直到之前的文学。
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演进的历程。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艺起源于。
中国最早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神话通常以为主人公。
保留神话资料最多的中国古代典籍是、、等。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和法术。
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最初的源头。
2、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颂。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和娱乐。
《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全诗以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主要采用了的表现手法,而《硕鼠》则主要采用了的表现手法。
从题材上看,《东山》属于一类题材的诗歌,《君子于役》属于一类题材的诗歌。
《采薇》一诗交织着抒发爱国热情和诉说战争生活劳苦等错综复杂的感情,出自。
《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
其章法特点和句法特点分别为和。
3、从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而至成熟。
记载历史事件的在我国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是商周记言资料的汇编,它为后世散文提供了体例,其语言的总体特点是。
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它按记事,具有明确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
《左传》、《国语》都是具体解说《春秋》具体事件原委的,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但两者写作体例不同,前者为,后者为。
而且两者写作特点也不同,《左传》长于,《国语》善于。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有和的特点。
《战国策》是西汉整理成书而定名的。
突出表现了家的人生观。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和《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题都是劝谏统治者应。
《战国策》多用寓言来说理,像“”、“”、“”等寓言均出自该书。
4、先秦说理散文的繁荣与密切相关。
《论语》是简单的体散文。
《孟子》是体论辩文。
和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成熟,《论语》《孟子》《庄子》分别属于先秦说理散文不同发展阶段的著作,其文风特点分别是、和。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军可奇帅也,匹夫不可奇志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当仁,不让于师”、“后生可畏,焉知来不如今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语均出自一书。
【要点解读】庄子寓言与孟子寓言的不同
《北冥有鱼》
庄子自称他的书中是“寓言十九”,在他的 书中确实也充斥了大量的寓言,几乎随处可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 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 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写法探究
心与物齐的无为逍遥的大境界。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 也,自喻适志,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 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 梦为周与?”
写法探究
《庄子》的寓言特色
梦幻般的色彩, 超现实的幻觉的艺术氛围。 人物、事件、情节基本都是“空言无事实”。 沟通天与人(如“混沌”)、生者和死者(如“骷髅”)、过去和现在(如“尧让
写法探究
合乎实际的行为虽小也有功用,不 合乎实际的行为虽大也无用。
《涸辙之鲋》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 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 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将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 我无所处。吾得升斗之水而活耳,君乃言 此,曾不如索沃于枯鱼之肆!’”
战鼓齐鸣,短刀相接的时候, 有的士兵向后逃跑了五十步,有的 跑了一百步。五十步的讥笑一百步 的是逃兵、胆小鬼。
这是孟子向梁惠王讲的,目的是含蓄地告诉 梁惠王和其他诸候一样都实行的暴政,即使有时施 些小恩小惠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
写法探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子》一书的寓言
《攘鸡者》
有一个人经常偷邻家的鸡, 有人对这个偷鸡贼说:“你这样做, 不是君子所为呀!”偷鸡贼说: “我准备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只 偷一只,等到明年,我就洗手不干 了。”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答案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参考答案(一)一、默写(选做3题,每题5分,总15分)1《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時,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於役,茍無饑渴!2《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3《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櫂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4《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二、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题5分,总20分)1变风变雅答:指《诗经》中的“怨刺诗”。
这些诗以反映丧乱、针砭时政为主要内容,或讽刺不劳而获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在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不平,与中正平和的审美要求不符。
因此此类诗多存于“国风”与“二雅”之中,因而被称为“变风变雅”。
2春秋笔法答: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春秋》在记载历史时语言简练,常于只言片语中寄寓鲜明的褒贬色彩,即所谓“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庄子》的文学艺术特色
《庄子》的文学艺术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寓言形式丰富多彩。
《庄子》中大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如“蝴蝶梦”、“齐物论”等,通过寓言讲述哲学思想,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辞藻华丽,文采斐然。
《庄子》中常使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试图解决人性的问题。
《庄子》中详细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意义,呼吁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静,摆脱外在的烦恼和追求,追寻真实的自我。
四、倡导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庄子》认为,世界本无常,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唯有自由自在、随性而动,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综上所述,《庄子》以其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和深邃的哲学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深受广大读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着名。
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
5、贾谊、晁错是汉初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10、《汉书》先后经历人之手而写成。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和应劭。
16、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和《左传》。
18、“兼爱非攻”是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论。
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之祖。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又名《老子》。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论。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
26、《周易》中阳爻用“”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三部分。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1.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________》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2.《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________》、《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3.《尚书·周书>主要有________与________两种文体,其中记周公的言论最多。
4.《________》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 象表现出来。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 大的艺术感染力。“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 酒肉而後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 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问其 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 (jiàn ,窥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yí , 斜行)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 郭瞷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 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 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 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 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 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 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大量用韵 语、对比和排偶句式。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 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 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幽 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 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 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 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 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 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 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主张和特点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主张和特点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号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中。
他强调“仁”的思想,认为人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和善待人、宽待人。
孔子提倡“中庸”思想,即追求均衡、中正、适度的境界,在各个方面都应保持平衡,不偏不倚。
此外,孔子非常注重礼仪观念,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守礼仪规范,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际关系和谐。
他还非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萱,尊称孟子,是在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了他的主张。
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的良知和道义感,认为人们都有追求仁爱、仁义之心。
他批评社会不公的现象,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主张君主应该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做出牺牲。
孟子还强调立身修德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强调人应该修身养性,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善社会。
庄子(公元前369年-c.公元286年),名周,字子产,庄子被称作“庄子”,是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的主张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主张“逍遥游”和“自然而然”。
“道”是庄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道合一的境界,超脱尘世纷扰,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庄子注重观察和思考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他通过寓言和幻想等手法,表达了他对世界的诗意理解。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正则,荀子身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提出的学说被称为荀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客观规律和礼法制度的重要性,认为人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来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他强调人应该有追求道义和仁爱的行为准则,通过德育的方式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荀子还强调政治思想,主张君主应该负责任地执政,以求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浅析《孟子》与《庄子》说理方式的异同
浅析《孟子》与《庄子》说理方式的异同发布时间:2021-05-27T09:12:33.456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3期作者:李一多[导读] 孟子与庄子都生于战国中期,是当时有名的理论家,二人又都以说理见长,二人的著作有相同之处是极为正常的。
但二人毕竟分属儒家和道家,理念,行事风格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在说理方式上,《孟子》与《庄子》也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湖南省常德市 415000摘要:战国时期,在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诸多的说理散文。
其中《孟子》和《庄子》尤为出色,是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中最具典型性的著作之一,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
这二者在说理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但又各具特色且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说理方式的角度来比较、总结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孟子》;《庄子》;说理方式孟子与庄子都生于战国中期,是当时有名的理论家,二人又都以说理见长,二人的著作有相同之处是极为正常的。
但二人毕竟分属儒家和道家,理念,行事风格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在说理方式上,《孟子》与《庄子》也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
一、不同之处(一)情感表现方式的不同《孟子》与《庄子》虽然都在说理时有着丰富的情感,但情感的表现方式却有所不同。
《孟子》是情寓于理,《庄子》是理隐于情。
二者的差别,与作者本身的性格分不开。
孟子善于养气,因而《孟子》有着充沛的感情,强劲的气势。
而庄子则追求精神的自由,崇尚“无为”,因而《庄子》如汪洋恣肆在说理中隐隐流露出情。
《孟子·公孙丑下》中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
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这种宏大的理想为他的作品增添了豪迈的气概,奔放的激情。
除此以外,孟子蔑视权贵,鄙薄利禄,在统治者面前表现出高度的人格尊严,例如《孟子·尽心下》中所说“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由《孟》《庄》异同看战国诸子的特点及文学风貌。
由《孟》《庄》异同看战国诸子的特点及文学风貌。
《孟子》和《庄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哲学著作,它们展示了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特点和文学风貌。
《孟子》的特点和文学风貌:1.强调人性和道德:《孟子》以孟子的言论为中心,强调人性的善良和人的自觉性,提出了亲情、义理、仁爱等重要观念。
文中通过对人性的思考和道德伦理的诠释,展示了孟子的儒家思想和为政者应具备的品质。
2.修辞手法的运用:《孟子》在表达上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以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文本更具有感召力和表现力。
3.对话的形式:《孟子》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呈现,通过孟子与学生和当时的君王、官员等角色的对话和辩论,表达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话的方式,文本更贴近生活和实践,展现了儒家教育和思辨的特点。
《庄子》的特点和文学风貌:1.强调自由和自然:《庄子》以庄子的思想为中心,强调自由、自然和无为而治等观念。
其文中通过寓言、象征及超越常识的事例和形象,表达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2.富有幻想和诙谐的语言:《庄子》的文学风貌更加奇特独特,通过夸张、幻想、讽刺和诙谐等手法,使得文本充满了诗意和幽默感。
庄子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畅快淋漓的笔触,唤起读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3.探索哲学和反思现象:《庄子》通过讲述奇异的故事、对抗常识的推理,探索人生和宇宙的意义。
庄子以才思敏捷和超然物外的观察力,引发读者对哲学和自我的思考。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的诸子著作在文学风貌上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运用修辞手法、对话的形式以及对人性、道德和政治问题的思考。
然而,《孟子》和《庄子》在特点上也存在差异,《孟子》强调人性和道德,通过对话和修辞手法传达思想观念,《庄子》则注重自由和自然,并以幻想、诙谐的语言表达哲学思考。
这些特点和文学风貌使得战国时期的诸子著作丰富多样,为后世的文化思潮和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影响。
2022级《古代文学1》(先秦至五代文学)学习要点
先秦文学一、填空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2.《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收录古代神话故事较多的先秦典籍主要有《山海经》,其次是《淮南子》。
4.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5.背诵并默写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
6.《左传》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代表了史传散文的最高成就。
7.《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榖梁传》和《左传》。
8.《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是一部先秦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9.《孟子》一书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
10.成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于《周易》(或《易经》)。
11.《庄子》一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
1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和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体(骚体)”。
二、名词解释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2.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3.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笔法”是指在作品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写法。
《春秋》的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贬斥暴行的。
孟子与庄子写作风格比较
孟子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缜密纯熟的辩论技巧。
孟子的文章长于论辩。
孟子善于掌握对方心理,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因势利导地进行论辩。
孟子之文还多用比喻和寓言,使其论辩有很大的形象性。
(1)气势浩然的文风。
在先秦诸子之文中,《孟子》以气势磅礴、明快畅达、雄辩犀利的风格著称。
文章气势浩然,感情强烈,辞锋犀利,富于战斗性、鼓动性。
多用排偶句、迭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
《孟子》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很少有生僻的词汇和别扭的句法,真可谓明朗而爽快。
《孟子》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
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投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2)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
(3)语言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
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孟子比较实在,用的形象道理都是日常的、生活化的,容易理解。
但是孟子喜欢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孟子的推理很严谨,层层递进,而且有不容反驳的气势。
庄子庄子的散文也像诗,庄子的散文也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任意的夸张。
《庄子》的联想是在寓托和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虚构、夸张和奇妙的幻想,造成一种极为深邃、极为玄妙的意境。
为了追求所谓绝对的自由,他将特大与特小的事物均有所依待的情况对比起来描写。
《庄子》想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意境宏大、神奇。
《庄子》想象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将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庄子》想象的第三个特色,就是与想象密不可分的变幻与夸张。
庄子的语言不仅直率质朴,豪放不羁,而且有一种散文诗般的节奏与韵律。
其语言的错综缠绕之美、豪迈奔放之势,音节的一唱三叹之韵,境界的飘忽起落之态,令人读之如感迅风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惊诧于刹那间的畅快淋漓,让人感悟到其中的疏落有致,神姿必现,壮观气派。
墨子的文章特点(1)由小及大
《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1)雄辩色彩。
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挟太山以超北海”、“舍鱼而取熊掌”等。
寓言,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
(3)《孟子》奠定了我国古代议论文的基本样式。
《墨子》的文章特点——(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2)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
庄子生平及思想——(1)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与孟子同时而稍后。
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生活穷苦。
楚威王曾以重金迎聘他为相,被他拒绝。
(2)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所以后世往往合称“老庄”。
其实“老庄”连称是不十分确切的。
老、庄虽都崇尚“自然”,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
(3)《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
《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庄子》包括:《内篇》、《外篇》、《杂篇》。
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是“借重之言”,但《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基本都是虚构的。
寓言——是结构简短的虚构故事,主人公是人、生物或无生物,寄寓较深的哲理于其中。
卮言——指立意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换写意。
因此《庄子》所谓重言、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
《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先秦、秦汉善用寓言的有三家:《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庄子》寓言特色:(综合运用)第一,奇幻谲诡的想象。
如《逍遥游》鲲、鹏体型之巨大。
第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如《逍遥游》中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第三,细腻逼真的描写。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4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4.1 复习笔记一、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1.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1)《论语》①《论语》的成书《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记载了孔子(前551~前479)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
②《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③论语的主要文学价值a.人物形象的塑造《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
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等。
b.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往往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2)《老子》《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
它主要是老子自撰,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和《论语》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为主,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2.对话体和寓言体(1)对话体论辩文的形成战国中期的《孟子》为语录体,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在孟子之前的《墨子》,和《孟子》同时代的《庄子》,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如《墨子》中的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而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2)寓言体《庄子》中的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
3.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完整版)自考—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色。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色。
5.解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述人物的艺术特色。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解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地。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6.解析孟浩然与王维山川田园诗的不相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改革运动的推动作用。
20.解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先期词与后期词的不相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改革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色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色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述与政治责备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穿。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1.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 1)写实和抒情的交融。
①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是痛快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述,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大一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试题及答案
级师范先秦文学试题及答案韩山师范学院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5分)1、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的总主编是,本学期秦文学部分的主编是。
2、我国原始社会文学的特点是、、和变性。
3、和是两则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神话,前要追赶太阳,结果道渴而死,后者则以弱小的力量向大海复仇。
4、中国向来重视历史,很早就有史官。
我国最早的可确定的史书是《尚和,前者,后者记事。
5、《国语》又被称为《》,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载了个国家的史料,其特色是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6、《诗经》原名称或,《诗经》之名是从汉代开始的。
7、孔子名丘字,春秋鲁国(现山东省市)人,其想的核心为。
8、战国时期有“不归儒,即归墨”之说,墨家也是当时的显学。
墨子的要思想为与。
9、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曾做过吏。
10、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者形成他完整的思想体系。
11、屈原的第二长诗是,其中保存了许多远古的神话传说。
屈原后最重要的楚辞体作家是。
二、选择题(每题一分,10分)1、《吕氏春秋·音初》所载禹时涂山氏女所唱的歌谣是:A、《弹歌》B、《沧浪歌》C、《候人歌》D、《击壤歌》2、下列古代典籍中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是:A、《山海经》B、《淮南子》C、《楚辞》D、《庄子》3、《诗经》中下列篇目不属于周部族史诗的是:A、《生民》B、《绵》C、《氓》D、《公刘》4、最早提出删诗说的古代典籍是:A、《左传》B、《论语》C、《史记》D、《汉书》5、下列诗篇中描写爱情惆怅的是:A、《子衿》B、《静女》C、《蒹葭》D、《燕燕》6、“不龟手之药”的寓言出自下列哪部书中:A 《战国策》B 《庄子》C 《孟子》 D、《韩非子》7、先秦诸子中主张“性恶论”的哲学家是A、韩非子B、庄子C、商鞅D、荀子8、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散文体制的定型。
A、老子、墨子B、孟子、庄子C、荀子、韩非子9、孟子散文的最大特点是——A、汪洋恣肆B、长于雄辩C、恢弘博大D、冷峻峭拔10、屈原曾当过“三闾大夫”官职,其职务为A、管教楚王族三姓子弟B、国都行政长官C、管理三个民区事务三、名词解释(每题三分,12分)洪水神话春秋笔法《战国策》《九歌》四、简答题(每题六分,24分)1、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试各举例说明之。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诸子散文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
《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1)第一阶段为春秋战国之交,代表作品为《论语》与《老子》,该阶段的特点是以语录体为主。
《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老子》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2)第二阶段为战国时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该阶段的特点是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孟子》长于论辩,其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尤其是类比推理和_二难推理的方法。
使文章具有雄辩的力量。
《庄子》的说理则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中的许多篇章虽然围绕论题仍有不少对话,但许多篇章不是整篇采用问答式的对话结构,而是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
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
(3)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其特点是形成了典型的说理散文。
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
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
、
2 0 0 3年第 1 5 卷 第 2期 ) 有 一 定 的论 述 。孟 子和 庄 子 都 生 刺批 判 类型 的寓 言并不 占主 导地位 ,但 《 庄子 》 寓言 的批
庄 子 》 寓 言的 批判 精 神 ,除 了表现 活于 战 国时期 ,他们 为 了弘扬 学说 ,教诲 后 学,也像 当 时 判精 神 却 丝 毫不 弱 。《
庄 子 、韩 非子 等人 ,但 其寓 言融入 至其 散文 之 中,说 明立 文 学样式 ,而 且在这 样 的重 “ 辨 ”的寓 言使用 时代 背景 场 ,针 砭 时弊 ,诠 释 学 说等 ,风 格 简洁 隽 永 ,形 象逼 真 , 下,《 孟子》和 《 庄 子 》 的寓 言 不可 避 免 的带 上 了浓 重 的 擅 长论 辩 , 自具 风格 ,同样 引人 瞩 目,其 中其蕴 含 的 “ 浩 智慧美 、哲 理美和 思辨 之美 。 然 之气 ”和 深刻 的哲 理性 而流传 至今 。《 孟 子 》和 《 庄子 》 在 艺 术手法 上 ,首先 ,在 《 孟子 》 寓言 中,用妙 趣横 寓言有 着相 同 的使用基 础和 审美 基调 ,但又 在艺 术特 色上 生的 故事 ,具有 鲜 明特 点的人物 组成 寓 言来 比喻某种 现象
子 》 最 主 要 的表 现 方 式 。 司 马迁 说 :“ 其著书十余万言, 近 二 百则 。其 中 既有 对历 史 故事 、神 话传 说 的 加工 改造 , 纳 士 , 需要 能 言 善 辩 的人 才 , 不仅 用 于 对 统 治者 上 朝 进
一
大抵 率 寓言也 。 ”(《 史记 ・ 老 子韩 非列 传 》) ,有 寓言故 事 谏 ,商 量治 国策略 ;更 要用 于战 争之时 的外 交和斡 旋 ;这
慢 发展 起 来 。
如 《 逍遥 游》 中 的 “ 藐姑 射 之神 人 ” 、《 应帝 王》 中的 “ 浑 诸 子百 家 中的两 朵奇葩 孟子 和庄 子也顺 应 了当时 文人 的审 沌 ”等 ; 也有 即兴 创 作 如 《 齐物论》中的 “ 庄周梦蝶 ” 、 美取 向和 国家对 社会 人才 的需求 ,在这 样 一个社会 背 景 的 推动 下 ,孟 子与 庄子在 各 自的 著作 中都大 量使用 了 寓言这 《 至乐 》中 的 “ 髑 髅见 梦 ”等 。《 孟 子 》寓言 虽数 量上 不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摘要:战国时期在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时代背景下,诸子大多使用寓言来阐述政治见解和思想学说,因此寓言创作格外活跃,其中以《庄子》、《孟子》等书的寓言尤为出色,二者有相同的寓言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但在文本、取材、形象、手法和语言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呈现不同的艺术特色,且影响深远。
关键词:《孟子》寓言;《庄子》寓言;艺术特色寓言是中国较早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诸子百家及史传频繁使用,用来陈说辞理,具有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的特点。
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司马迁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寓言故事近二百则。
其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神人”、《应帝王》中的“浑沌”等;也有即兴创作如《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至乐》中的“髑髅见梦”等。
《孟子》寓言虽数量上不及庄子、韩非子等人,但其寓言融入至其散文之中,说明立场,针砭时弊,诠释学说等,风格简洁隽永,形象逼真,擅长论辩,自具风格,同样引人瞩目,其中其蕴含的“浩然之气”和深刻的哲理性而流传至今。
《孟子》和《庄子》寓言有着相同的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但又在艺术特色上各具特点。
一、《孟子》与《庄子》中相同的寓言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二者的寓言具有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使用背景及阐述政治见解的使用目的。
这一点学者张航在《和中的寓言比较》(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5卷第2期)有一定的论述。
孟子和庄子都生活于战国时期,他们为了弘扬学说,教诲后学,也像当时的谋臣策士和纵横家一样,在各自的言论或著述里面都运用了大量的寓言,以言辞成事,追求说理技巧。
如孟子的进谏大多就是采用比喻性的寓言进行说理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用寓言可以使得统治者能够及时采纳谋臣意见,更快更好地促进国家治理。
在这样一种历史趋势下,在作品中采用寓言这样一种文学样式是历史的必然,也能推动朝政改革。
孟子和庄子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更是辩论大师。
孟子不但好辩且善辩,例如同他辩论的国君有时尽管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孟子?梁惠王上》)①甚至主动提出“寡人愿安承教”。
(同上)庄子也是辩论大师,从庄子与惠施及其他各类人或物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论辩,如与惠施的鱼乐之辩(《秋水》),与魏王的辩论(《山木》),与曹商等慕名利者的论辩(《列御寇》),甚至与髑髅的生死之辨(《至乐》)等,我们可以体察出庄子的辩才②。
以与惠施的鱼乐之辩为例,人能否理解鱼的意思,庄子和惠子似乎都否定,然庄子却抓住惠子提问中“汝安知鱼之乐”,而推及惠子已经承认庄子知鱼之乐,具有高明的论辩技巧。
战争形势迫使统治者招贤纳士,需要能言善辩的人才,不仅用于对统治者上朝进谏,商量治国策略;更要用于战争之时的外交和斡旋;这一文体在上层人士的欣赏中被逐步推动,慢慢发展起来。
诸子百家中的两朵奇葩孟子和庄子也顺应了当时文人的审美取向和国家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的推动下,孟子与庄子在各自的著作中都大量使用了寓言这一文学样式,而且在这样的重“辨”的寓言使用时代背景下,《孟子》和《庄子》的寓言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浓重的智慧美、哲理美和思辨之美。
在艺术手法上,首先,在《孟子》寓言中,用妙趣横生的故事,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组成寓言来比喻某种现象或某种观点,直观形象;在《庄子》中,喻体包罗万象,或虚幻或真实,但是都是通过比喻而非直观明白的逻辑理性来反映思想和观点的,二者的寓言的比喻性质是一致的。
第二,批判与讽刺的手法。
在《孟子》寓言中,多讽刺官场中钻营富贵利达之徒,讽刺他们的卑鄙无耻,揭露他们灵魂的丑恶,非常深刻。
在《庄子》寓言中,虽然讽刺批判类型的寓言并不占主导地位,但《庄子》寓言的批判精神却丝毫不弱。
《庄子》寓言的批判精神,除了表现在讽刺上,更表现在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大胆揭露、猛烈抨击和彻底的否定,比如他用“没渊得珠”寓言来讽刺国君之残酷,把臣下为了得到管制俸禄而献媚于国君比喻成舔国君的痔疮,用生动形象的动物寓言来讽刺当权者的狭隘和患得患失。
三是相同的对话体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阅读二者的寓言会发现,其中大部分的寓言是对话体的,问答之间表达观点,当然《庄子》寓言中许多是“答非所问”、“以答引问”、“以问答问”非常规的对话方式③,也是要在特殊语境下表达其“言外之意”的目的和意图;《孟子》寓言更注重论辩,以驳斥对方的说法来表达。
这与《孟子》和《庄子》二书以记录孟子和庄子言行为主要内容有关。
另外,对比的使用非常频繁,例如《孟子》寓言侧重于事情情境的对比,如五十步与百步的对比,掘井九轫与废井的对比,西子与蒙不洁的西子对比等,选择之间即可见其观点;《庄子》寓言中的对比更是随处可见,开篇的《逍遥游》中鹏与蜩、学鸠的对比,《秋水》中?t?k与鸱的对比,《天地》中离朱、吃诟和象罔的对比,“髑髅见梦”的死生之较,“庄子钓于濮水”中“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与“生而曳尾涂中”的对比等。
二、《孟子》与《庄子》中寓言艺术特色的异彩呈现(一)文本分析比较孟子是在比喻性说理中使用寓言,而《庄子》中的寓言则是无所不见,绚烂多姿。
首先从数量上,《庄子》寓言篇数明显多于《孟子》。
《孟子》中公认寓言约有十几则,历来被认为数量少,其重视程度远不及庄子、韩非子等。
公木、陈蒲清、白本松、吴秋林等人均认为《孟子》寓言不足20则,在各类寓言选本中,《孟子》寓言都没有超过10则,《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集《孟子》寓言10则,《中国古代寓言选》和《中国历代寓言选》都集有9则,《寓林折枝》7则,《中外寓言鉴赏辞典》4则。
其中,普遍看好的寓言有“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一傅众咻”(《孟子?滕文公下》)、“二子对弈”(《孟子?告子上》)、“校人欺子产”(《孟子?万章上》)、“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等。
但最近有人认为《孟子》寓言有22则,也有研究者统计,《孟子》中能够称得上寓言的有59则,几乎每章里都有寓言④。
这说明孟子中的寓言远远不止几篇的数量,他作品中的寓言含量还有待发掘,寓言寓意和文学价值还有待学者继续深入研究。
《庄子》中,寓言占到了十分之九这样大的比重。
学者朱思信在《谈寓言》一文中认为共220余则,著有《中国古代寓言史》的陈蒲清先生认为《庄子》寓言共181则,学者蒋振华在《关于寓言定分种种》在认为共有261则。
《庄子》寓言数目众多,并且内容丰富。
《庄子》几乎通篇皆寓言,使用密度非常之高,使用形式非常之灵活,简直可以媲美一部优美的寓言故事集。
《庄子》寓言善于用连类相次的结构艺术,在阐发深邃玄奥的哲理或某种复杂的情绪体验时,罗列几个相同类型的寓言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连续论证和加强说明;例如在“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寓言中,又使用了“养虎者”、“螳臂当车”、“拊马不时”等同类的小寓言(《庄子?人间世》)不断论证。
另外,庄子还喜欢用“同心圆”寓言,即围绕一个圆心使用一系列寓言,例如在《逍遥游》庄子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超然物外、无待,方可获得绝对自由”,庄子使用“彭祖长寿”、“鲲鹏徙于南冥”、“尧让天下于许由”、“列子御风”、“不龟手之药”、“藐姑射山有神人”等寓言故事围绕这一个点来突出思想⑤。
其次从篇幅来说,长篇与短篇交错。
但整体来看,《孟子》的寓言篇幅都比较短小,最长的也不超过二百字,大都在百字以内,且以插入式寓言为主,短小精悍、情节简单。
如“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总共41字,开头、结尾很清晰,有动作、神态、语言,生动之至,把一个因拔苗助长而累得疲惫不堪的憨态可掬的宋人形象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
言简意赅。
《庄子》中的寓言大多篇幅较长,且情节上曲折独特,打破常规,例如《徐无鬼》、《庚桑楚》等其中寓言故事性强,情节发展新奇古怪富于变化,在同时代诸子和后世的寓言创作中皆非常少见。
《庄子》寓言既有插入式的,亦有多篇独立式寓言,如《庄子?徐无鬼》,这篇寓言很长,有19个段落,每一小段讲述一个故事,故事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这篇在后世颇高评价,陆游曾评价曰:“此篇颇多隐晦难解之语,如层峦叠嶂,争奇献怪。
游涉此者,即可新耳目,长意见。
读《庄子》到此,不得草草,三复愈有深味。
”陆游此评价非常到位,尤其“如层峦叠嶂,争奇献怪”非常形象和确切道出了《庄子》寓言文本密度高的审美特色。
《孟子》寓言在文本上就有高结合度的特点,寓言与文章主旨、观点紧密结合,丝丝入扣;而《庄子》中的寓言则是具有高密度的特点,环环相扣,争奇斗怪。
(二)取材比较孟子和庄子生活于同一时期,但二人在论述时候所选取的材料有所不同。
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取材来源并不相同,《孟子》中的寓言虚构成分比较少,大多是取材于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或现实生活,或是孟子即兴所作,这些都源于生活实践,除个别自己的创作外,几乎没有古代神话的痕迹,现实色彩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如“校人欺子产”(《万章》上)、“王良与嬖奚”(《滕文公下》)等取材于历史传说,其中的人物子产、王良等也是历史上真是存在过的人物而非子虚乌有;而“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滕文公下》)、“揠苗助长”(《公孙丑上》)、“二子对弈”(《孟子?告子上》)、“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等中的人物是生活中有的小人物,例如找借口的小偷、性急憨厚的农夫、学生、逃兵等,取材于现实生活,他们的言行不是简单的应用生活和历史的例子,也有夸张的成分,夸张的幅度并未超出人们生活的惯常理解和经验。
用现实中实在的人物和故事来进行说理,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因而使读者倍感亲切,易于理解其中的蕴意。
孟子在创作寓言时往往将生活场景作一个漫画式的勾勒和情景式的设喻,夸大问题的情状和特征,从而为自己的论述提供更好的论据,有着浓厚的现实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对于孟子在写实基础上的虚构,庄子的寓言可谓大多为想象和虚构而成,而且上天入地,天马行空,只要能想象到的庄子都会运用到自己的寓言创作中。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评说:“皆空语无事实”,就是指出庄子寓言的虚构色彩。
《庄子》中的寓言大多通过虚构情节,其行文放得开,思维活跃开阔,但同时他也能收得住,在文思跳跃、放纵自由的思绪之间,又能将读者拉回现实之中,接受他的说理,但又让人沉浸其中或迷茫或顿悟。
庄子说自己的文字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庄子?天下》)⑥。
亦是强调其取材和故事等的虚构性。
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里的鹏的形象明明是虚构的取自于庄子内心的一个自由心灵幻化出来的形象,意境宏大开阔,极尽想象之能事,寓庄于谐,真是体现了“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