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题型分析----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

合集下载

专题17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解析版) - 2020年和2021年新高考地区高考题分类汇编

专题17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解析版) -  2020年和2021年新高考地区高考题分类汇编

专题17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021江苏)4. 如图表示人体胃肠激素的不同运输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胃肠激素都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B. 内分泌腺细胞不可能是自身激素作用的靶细胞C. 图中组织液含有激素,淋巴因子、尿素等物质D. 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运输途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人体胃肠激素的不同运输途径,据图可知,人体胃肠激素的运输途径有4条:①是激素进入组织液,然后作用于产生激素的细胞;②是激素产生以后,进入消化道;③是激素分泌后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④是激素分泌后进入组织液,然后作用于相邻细胞。

【详解】A、据分析可知,胃肠激素不都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可在消化道发挥作用,A错误;B、据题图信息可知,内分泌腺细胞可能是自身激素作用的靶细胞,B错误;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存在于体液中。

故组织液含有激素,淋巴因子、尿素等物质,C正确;D、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特异性受体,D错误。

故选C。

2.(2021海南)5.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

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答案】A【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6-专题十六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6-专题十六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

3.判断某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及对应生理过程 1)属于内环境的物质
2)不属于内环境的物质
3)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内环境 主要为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血浆、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❻ 淋巴液、组织液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注意:食物经消化吸收作用后,营养物质可进入内环境,食物残渣不进入体 内,以粪便形式排出。
考点训练(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红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 活的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 织液和淋巴液。 ( ) 2.某人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 mL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 别增加10 mL。( ) 3.CO2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不参与维持内环境 的稳态。( ) 4.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 5.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要排到体外,至少穿过9层生物膜。 ( )
答案 1.✕ 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红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 接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液,尿液、血液、细胞液不是内环境。 2.✕ 输入的生理盐水中的Na+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 液不会分别增加10 mL。 3.✕ 体内CO2浓度改变可调节人的呼吸频率,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4.✕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质是细胞代谢 的主要场所。 5.✕ 尿素的主要排出途径及穿过膜的数量:组织细胞(1层)→组织毛细 血管壁细胞(2层)→肾小球(实质是毛细血管球)壁细胞(2层)→肾小囊壁细 胞(2层)(进入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相通)→排出体 外,即至少穿过7层生物膜。

高三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分析全国通用

高三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分析全国通用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预测本专题主要描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稳定性的维持及其与体内液体环境的关系。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和人体健康联系密切,因此成为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内环境与稳态的内容在高考中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为中等难度的题型。

但是由于各种稳态机制的调节相互联系,知识点较多,因此对于学生掌握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在复习时要注重建立相关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彼此之间的关系。

知识体系考点归纳突破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温度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下面以pH值为例作一说明: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

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2PO4/Na2HPO4等。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加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

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

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也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习目标】1、阐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4、重点: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体液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点诠释】(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

血浆(液体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

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7:53~15:17①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之间的关系【要点诠释】(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其中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人体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外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 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境是我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所组成的液体环境。

(2)从细胞的角度来看,细胞的外环境是细胞外液,即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也就是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内环境是细胞内液。

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

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气体或液体都应视为外部环境。

高考生物考点预测分析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考点预测分析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含解析)新人教版

【考大纲求】【高考散布】3- 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II( 2)神经、体液调理在保持稳态中的作用II( 3)体温调理、水盐调理和血糖调理II( 4)人体免疫系统在保持稳态中的作用II注:(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①直方图横轴代表高考考点②直方图纵轴代表 5 年高考汇总分值【命题剖析】1.本部分内容是高考的中心之一,除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考察较少外,其他考点在高考取都据有相当大的重量,此中人体免疫系统在保持稳态中的作用在单科卷中出现较屡次。

考察题型除波及基础知识性的选择题、非选择题外,实验题考察也许多。

2.理解是要点:本部分除考察一些记忆性的知识外,如内环境的构成及互相关系、稳态的理化性质、神经调理和体液调理的差别、免疫系统的构成及免疫调理体制等,更多考察的是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灵巧运用能力。

3.2013命-题展望:免疫调理仍会是高考的必考点,血糖调理、运动过程综合剖析还是考察的要点,还可能会波及实验剖析与设计题。

【试题展望】一、选择题(共10 小题)1.( 2013·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血糖的均衡关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调理表现为共同作用B.血糖均衡的调理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C.胰高血糖素能促使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D.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蓝色积淀枢位于下丘脑;胰高血糖素能促使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进而使血糖含量高升;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砖红色积淀。

【答案】 C2.(2013·湖南高三联考)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发源和分化过程( 此中 a、b、c、d 表示不一样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 a、 b、c 三类细胞能辨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好由 b 直接分化形成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 c、d 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来源因是DNA不一样【分析】记忆细胞也能辨别抗原,产生抗体的细胞可由 b 或记忆细胞分化形成,c、 d 的核 DNA是相同的,因基因选择性表达以致了功能的不一样,辨别抗原的细胞有记忆细胞 B 细胞、 T 细胞、吞噬细胞和效应T 细胞。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1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生物     专题1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组织液与淋巴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 差别是血浆中 蛋白质 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 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 Na+和Cl- 决定的。 (2)酸碱度: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缓冲物质 有 关。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 左右。 4.内环境的主要作用 (1) 细胞 生存的直接环境。
4.“图解法”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方法 “对比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和生理过程
1.内环境的成分
方法技巧
成分
可以存在的 物质
营养成分 功能物质 代谢废物
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不应存在的
在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的物质 物质
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举例 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二氧化碳、尿素等 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唾液淀粉酶等 纤维素、麦芽糖等
2.内环境的生理过程
对比
生理过程举例
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中和反应
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 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
神经递质或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
不可发生的生理过程
细胞内的代谢:细胞呼吸过程、酶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其中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三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 组织细胞间隙 ①血浆; ②细胞内液
绝大多数体细胞
淋巴 淋巴管 ①组织液; ②消化道吸收
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2.人体pH相对稳定的维持

高中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标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生物必修三的核心概念探索生物学的世界充满着神奇与奥秘,其中的核心概念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学习中,我们聚焦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将为我们揭示人体自我调节的神奇之处。

内环境,顾名思义,是生物体内部的环境。

在人体中,这个环境包括我们的血液、细胞外液和脑脊液等。

这个环境对于人体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就像一个媒介,连接着人体的各个部分,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活动。

稳态是人体内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它指的是一种动态平衡,是人体内部各个系统、器官之间相互调节、协调统一的状态。

稳态的维持需要人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高度配合,以及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适应。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以体温为例。

我们的体温始终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维持这个温度。

当外部温度降低时,我们的身体会通过颤抖增加产热,同时收缩毛孔减少散热,从而保持体温。

相反,当外部温度升高时,我们的身体则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

这就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个具体例子。

又比如pH值,我们的血液始终保持着略微碱性的状态(pH值约7.4),这是为了保持酶的活性,保证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当血液pH值偏离这个范围时,我们的身体会通过调节呼吸和尿液的排放来纠正pH值,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通过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重要性。

这个概念不仅揭示了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也让我们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让我们理解了生物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应该深化对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并利用这些知识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也需要关注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为我们的健康和未来做好准备。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人体的 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人体的 内环境与稳态

200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本讲内容本讲内容包括(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内容。

具体内容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

一高考预测本讲内容是正确认识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前提,只有把本讲内容与生物体的各种代谢密切联系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内环境与稳态的内容在高考中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为中等难度的题型。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涉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都曾有出现,而且通常会出现有关的实验分析或实验设计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注意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在新的情况中解释和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够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重点在理解和应用方面。

二考点归纳突破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到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也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因为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许多的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性质是比较严格的,例如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浓度的变化等,都要求在比较小的范围内,才能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稳态也是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

体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才能使细胞少受甚至不受外环境变化的干扰,而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进而更好适应变化较大的外环境。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总是处于稳定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一旦失衡,就会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和某些生理活动出现障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下面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重要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酸碱度
酸碱平衡
人体通过调节酸碱物质的产生和 排泄,维持酸碱平衡,以维持正
常的生理功能。
正常范围
人体血液的pH值一般在7.35-7.45 之间,过酸或过碱都可能对健康产 生影响。
影响因素
代谢产生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呼吸 、饮食等都可能影响酸碱平衡。
渗透压
渗透压平衡
人体通过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和 排泄,维持渗透压平衡,以维持正常 的生理功能。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
稳态的维持机制
01
02
03
神经调节
通过反射弧的快速反应来 调节内环境。
体液调节
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 节内环境。
免疫调节
通过免疫系统来抵御外界 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体内 异常细胞。
稳态的调节方式
负反馈调节
当内环境出现偏离时,反馈信息 就会使偏离的器官或系统产生相 应的调节活动,以恢复内环境的 稳定。
正反馈调节
促进偏离器官或系统的活动进一 步加强,使偏离状态更加明显。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03
温度
体温调节
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维持 体温的相对稳定,以适应 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
正常范围
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6.537.5°C之间,过高或过低 都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
影响因素
外界环境温度、衣物、运 动、疾病等都可能影响体 温。体液调节总结词
体液调节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 人体的生理功能,是内环境稳态的重 要调节机制之一。
详细描述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但作用持久且范 围广泛。例如,当人体血糖浓度升高 时,胰岛素等激素会分泌出来,促使 细胞摄取葡萄糖并降低血糖浓度。
免疫调节
总结词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高考必备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高考必备
②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 分。
③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 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④.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及植物无所谓内环境 ⑤.内环境的本质是一种盐溶液 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高考必 备
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
1.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征 Ⅱ
2.稳态的生理意义

3.生物体渗透压、pH维持稳定的实验探究 Ⅱ
考向定位
1.说明内环境的成分及各液体之间的关系 2.描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3.描述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4.描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5.阐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内环境
例2.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 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D
(4)与人体的健康 ①当患胃肠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的 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无机盐的平衡。
而引起的病症
()
C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3)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的异同点
1)相同点:
基本化学组成相同,实质都是盐溶液
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不同: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专题10-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有答案)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专题10-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有答案)

【考向解读】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5.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Ⅰ)高频考点: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中频考点:免疫调节低频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命题热点突破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如果只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则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载体、呼吸氧化酶、糖蛋白等。

(2)如果不仅存在于细胞内,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或只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则属于内环境成分,如水分、无机盐、抗体、激素、氧气、血浆蛋白等。

(3)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消化酶)、汗液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例1.(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变式探究】(2015·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

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

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

学&科网【答案】 A【变式探究】(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 C【命题热点突破二】血糖平衡调节例2.(2017年新课标Ⅲ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高中生物0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0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讲解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编稿:闫敏敏 审稿:宋晨霞【学习目标】1、阐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4、重点: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体液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点诠释】(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

血浆(液体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

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高清课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7:53~15:17①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之间的关系【要点诠释】(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其中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人体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外环境是我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所组成的液体环境。

(2)从细胞的角度来看,细胞的外环境是细胞外液,即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也就是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内环境是细胞内液。

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

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气体或液体都应视为外部环境。

也就是说体内的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液体。

(3)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及图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②③⑦ 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⑥⑦答案 A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三、答题技巧1.内环境的组成2.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3.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

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4.细胞外液的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5. ①、②、④内存在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6.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7.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CO2、尿素等。

激素、抗体、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8.写出细胞的具体内环境9.与内环境有关的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四、变式训练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B.麦芽糖C.Ca2+D.激素答案 B解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血浆蛋白、Ca2+、激素均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麦芽糖是植物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故内环境中不可能存在麦芽糖。

2.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都能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答案 D解析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成为组织液。

题型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答案 C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会引起细胞失水。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血浆中的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 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答案 A解析观察题图,根据所学的知识:淋巴中的物质只能来自组织液,而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到血液循环中,故可以确定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

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是维持细胞生活环境保持正常渗透压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个平衡被破坏,则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病变,B正确。

淋巴循环有三个作用:免疫、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水分交换、将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血浆,C正确。

细胞所必需的物质及代谢废物只有通过体液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交换才能正常地获得和排出,D正确。

三、答题技巧1.血浆pH调节图解2.内环境知识网络3.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5.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人正常体温在37℃左右。

四、变式训练1.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B.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多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答案 B解析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使血液的pH变化不大;②中的氧气到达④中,首先要穿过②的1层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的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间隙,最后穿过④的1层细胞膜,故共穿过4层膜;细胞②中无线粒体,不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

题型三、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答案 B解析稳态是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破坏内环境稳态的因素可能来自体外,也可能来自体内。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 C解析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

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三、答题技巧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4.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直接相关的系统、器官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1)由图可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过了7和11层生物膜。

(2)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在肺泡和组织细胞。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失衡分析(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理化性质失调: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③体温失调——发热。

(3)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 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②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③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④O 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⑤血浆中Ca 2+过低,可出现抽搐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7.内环境稳态应澄清如下两种误区(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8.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四、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 .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答案 D解析 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A 项正确;血液中缺乏钙盐会引起机体抽搐,而血液中钙盐过多则会引起肌无力,B 项正确;过敏反应是由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的刺激时引起的,C 项正确;腹泻可引起机体体液中水和盐分的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失,D 项错误。

2. 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 )A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 .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 .温度、pH 、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 .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答案 C解析 A 、B 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 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

因此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