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与结构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共67张PPT)
它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 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手法;四是构思 立意。
【提问方式】
鉴赏描写手法
⑴这首诗(或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
分析。 鉴赏修辞手法
⑵请从动、静(或其他)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⑶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鉴赏抒
(或: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 情手法
⑷某个字是怎样贯穿全篇的?试做简要分析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共67张PPT)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共67张PPT)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 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⑸某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鉴赏篇章结构
(以上问题指向明确)
难: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提问笼统,指向不具体)
【关于笼统提问答题思路】 先考虑修辞; 然后描写手法或抒情手法(写景诗的特
点基本上离不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基本上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就够用了。 最后篇章结构。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运用这种技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共67张PPT)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共67张PPT)
【参考答案】
(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
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 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 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 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提问方式】
鉴赏描写手法
⑴这首诗(或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
分析。 鉴赏修辞手法
⑵请从动、静(或其他)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⑶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鉴赏抒
(或: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 情手法
⑷某个字是怎样贯穿全篇的?试做简要分析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共67张PPT)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共67张PPT)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 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⑸某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鉴赏篇章结构
(以上问题指向明确)
难: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提问笼统,指向不具体)
【关于笼统提问答题思路】 先考虑修辞; 然后描写手法或抒情手法(写景诗的特
点基本上离不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基本上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就够用了。 最后篇章结构。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运用这种技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共67张PPT)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ppt(共67张PPT)
【参考答案】
(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
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 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 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 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篇章结构》课件(78张))-优秀课件
贵最紧缺的“中华骨髓”。 进转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这种宝贵的“中华骨 髓”,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是拯救社会道德的“造血干 细胞”呵!
合
课堂训练
“在校中学生该不该使用智能手机?”请针对这个问 题拟定一个发言提纲。要求:提纲要体现“起承转合” 的结构特点。
二、景、情顺序
先景后情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收束全诗的作用。 起承转合可使表达层次清楚,结构曲
折起伏,呈现立体化。
【例13】 阅读下面的诗歌,分析其结构特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起,写环境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承,写该环境出现的事件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转,手写自情兹怀 去,萧萧斑马鸣。
合,照应题意,收束全篇
小组讨论: 从“起承转合”的角度分析下面诗歌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 作用一般有三点:
(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 (2)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
“承”的作用主要是:
(1)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
(2)是上文的进一步展开、诠释,让意 思表达得更为完足;为下文铺垫蓄势, 提供依托。
起
好一句掷地有声的“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与美国
火箭队续约五年的姚明身价尽管高达7600万美元,但他
并没有走进“生命诚可贵,篮球价更高”的误区。为病
人作出牺牲,他甚至可以“放弃这几场比赛的收人马上
捐骨髓”。明星力量和榜样力量都是无穷的。姚明平民
化的表白绝对没有“大腕”的大气,也没有“大话”的
铺垫,但绝对像他高。愁无据,寒蝉鸣处, 回首斜阳暮。
注:①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② 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③《阳关》句:别离之曲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这种宝贵的“中华骨 髓”,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是拯救社会道德的“造血干 细胞”呵!
合
课堂训练
“在校中学生该不该使用智能手机?”请针对这个问 题拟定一个发言提纲。要求:提纲要体现“起承转合” 的结构特点。
二、景、情顺序
先景后情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收束全诗的作用。 起承转合可使表达层次清楚,结构曲
折起伏,呈现立体化。
【例13】 阅读下面的诗歌,分析其结构特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起,写环境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承,写该环境出现的事件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转,手写自情兹怀 去,萧萧斑马鸣。
合,照应题意,收束全篇
小组讨论: 从“起承转合”的角度分析下面诗歌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 作用一般有三点:
(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 (2)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
“承”的作用主要是:
(1)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
(2)是上文的进一步展开、诠释,让意 思表达得更为完足;为下文铺垫蓄势, 提供依托。
起
好一句掷地有声的“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与美国
火箭队续约五年的姚明身价尽管高达7600万美元,但他
并没有走进“生命诚可贵,篮球价更高”的误区。为病
人作出牺牲,他甚至可以“放弃这几场比赛的收人马上
捐骨髓”。明星力量和榜样力量都是无穷的。姚明平民
化的表白绝对没有“大腕”的大气,也没有“大话”的
铺垫,但绝对像他高。愁无据,寒蝉鸣处, 回首斜阳暮。
注:①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② 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③《阳关》句:别离之曲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篇章结构精品PPT
古代诗歌专题
鉴赏篇章结构
组合方式
照应(呼应) 铺垫(伏笔)、 承上启下、重章叠句、 卒章显志、开门见山
1、照应:
答案:①作者使用照应手 法。
《早梅》齐己
②诗题为“早春”,通观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全篇,处处照应“早”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字:首联“孤根独暖” 是写“早”;颔联“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枝独开”是“早”;颈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 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 是指文章的主题、
卒章显志是直抒胸臆, 景语结情是间接抒情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诗题:点明内容、主题 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铺垫 、蓄势、 开门见山 中间诗句:过渡、铺垫、承上启下 尾句:呼应(开头、标题)、总结(收束)、 卒章显志等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门更增添它。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 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 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 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
区别:铺垫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伏笔 ;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伏笔是 铺垫一种,后有照应。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5、承上启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鉴赏篇章结构
组合方式
照应(呼应) 铺垫(伏笔)、 承上启下、重章叠句、 卒章显志、开门见山
1、照应:
答案:①作者使用照应手 法。
《早梅》齐己
②诗题为“早春”,通观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全篇,处处照应“早”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字:首联“孤根独暖” 是写“早”;颔联“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枝独开”是“早”;颈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 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 是指文章的主题、
卒章显志是直抒胸臆, 景语结情是间接抒情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诗题:点明内容、主题 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铺垫 、蓄势、 开门见山 中间诗句:过渡、铺垫、承上启下 尾句:呼应(开头、标题)、总结(收束)、 卒章显志等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门更增添它。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 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 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 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
区别:铺垫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伏笔 ;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伏笔是 铺垫一种,后有照应。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古代诗歌 鉴赏表 达技巧 之篇章 结构精 品课件
5、承上启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共35张PPT)PPT课件 图文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实用版)PPT课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 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 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 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 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 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 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7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借
白居易
“原上草”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顽强抗争,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情发出对自然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规律不可抗拒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的感叹。 5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 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 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19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 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 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 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 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 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 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7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借
白居易
“原上草”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顽强抗争,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情发出对自然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规律不可抗拒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的感叹。 5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 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 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类 PPT精品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 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 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古 1.表现手法 诗 词 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 表 寂、以明衬暗)、象征、 达 欲扬先抑、用典、对比 技 巧 2.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借代 双关
对偶 反复 设问 通感等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第一步)这首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 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 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 愁苦的情景。 (第三步)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 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提问变体型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简析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 边的房檐和柱子,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 的平静(步骤二)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步骤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试 题 类 型1.修辞方法的赏析来自2.表现手法的赏析 3.比较异同型
1.修辞方法的赏析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 修辞方法?
☆答题三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分析) 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 旨)
表达技巧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 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 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古 1.表现手法 诗 词 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 表 寂、以明衬暗)、象征、 达 欲扬先抑、用典、对比 技 巧 2.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借代 双关
对偶 反复 设问 通感等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第一步)这首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 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 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 愁苦的情景。 (第三步)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 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提问变体型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简析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 边的房檐和柱子,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 的平静(步骤二)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步骤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试 题 类 型1.修辞方法的赏析来自2.表现手法的赏析 3.比较异同型
1.修辞方法的赏析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 修辞方法?
☆答题三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分析) 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 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特点
考点解读:
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 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开门见山、首尾呼 应、伏笔照应、欲扬先抑、画龙点睛、卒章 显志等。
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 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 意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
1、景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 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 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 上启下、抑扬等。
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术 语).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 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 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 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内容),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想像空间(作用).
4.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 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 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 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 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
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 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 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尾联陡转,以
村行 宋 王禹偁
“惆怅”引出
思乡归隐之意。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 小见大、对比等。
规律:
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 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应。
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 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
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
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抑扬、 照应、对比。 4 、就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有: 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等。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 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 正春风。”
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 用?
古代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 排比、互文等
古 诗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 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
词
接抒情)等
表
直抒胸臆、借景抒怀、托物言志、
达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侧面烘托、象征用典、
技
联想想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巧
虚实相生、“赋比兴”等
结构特点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伏笔照应、 欲扬先抑、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技法解密: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景物后人事再议论 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开门见 山、铺陈铺垫、伏笔照应、小中见大、画龙点睛、卒 章显志等。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以时空为序的诗,要注意寻找表示空转换的词 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要注意末尾卒 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等。
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 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术语),与下文 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 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 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言尽而意犹未尽。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笼罩在微雨里, 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 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 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 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上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 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 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 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 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 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前句(联) 后句(联) 的关系
重章叠句 铺垫 照应 抑扬
.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 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 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3、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
“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 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 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 (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 (2)《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 有何妙处?
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术语), 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1分)(内容), 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1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