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的“五步导学法”导学案(无答案)
第6课戊戌变法的“五步导学法”导学案一、明确任务1、教学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经过;知道戊戌变法的主张、代表人物、变法内容及结果。
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民族危亡的努力;感知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辛。
加深戊戌变法的认识,感受维新人士的爱国精神,理解维新变法的进步性。
2、教学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3、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影响二、自主学习(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3、粱启超在上发表,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严复等主持的,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分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3、变法触犯了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
三、小组合作,合作探究1、公车上书的背景是什么?2、公车上书产生了什么影响?3、百日维新发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四、展示交流1、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五、巩固拓展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2、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 )A、同治B、光绪C、康熙D、乾隆3、维新变法运动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4、在评价戊戌变法历史地位的问题上,有人认为:资产阶级所颁布的一系列新政法令和戊戌变法的政策大都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戊戌变法有重要意义,它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6.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思考:
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有利于澄清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3、讨论:由内容可以看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2)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分别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生回答师总结: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会等;主要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而维新派力量弱小,无法挽回失败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
(2)谭嗣同本来有逃走的机会,但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此来唤醒民众,你认为他这样做值不值得?为什么?
2.通过分析和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原因,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
历史学科第二学习主题第6课
《戊戌变法》学讲预案
一、自主先学
背景:
时间:年月;开始标志:
戊性质:
戌代表人物:和(创办政治团体;创办刊物
变经济:
法变法内容政治:
文化教育:
军事:
结果: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影响:加快了中国进程,在社会上起了的作用。
二、合作助学
1、戊戌变法的哪些措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三、拓展导学
1、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检测促学
1、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案班级:小组:姓名:等级:【学习目标】梳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史实,激发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勾画学习目标,明白这节课的学习方向。
2、根据预习案勾画课本,标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思考戊戌变法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
【自学导航】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击碎了洋务派的自强梦,却唤醒了更多的有识之士。
1、如果你是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在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会参与什么政治活动?请说出此次政治活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影响。
2、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变法又做了哪些努力?3、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
后来光绪帝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请你为康有为起草一份奏折,陈述变法的主要内容,以供光绪帝参考。
4、戊戌变法成功了吗?为什么又叫“百日维新”?【体系构建】只有经过自己内化构建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请围绕戊戌变法的史实自主构建,不要拘于形式,既要有创新,更要有内涵,体现自己的思想。
第 1 页【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的疑问或你知道的精彩进行补充,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分享。
【史海泛舟】梁启超[1](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第6课《戊戌变法》探究案班级:小组:姓名:等级:【学习目标】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启示。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4.时间: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5.戊戌变法
项目
主要内容
作用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治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1.材料一反映了戊戌变法的什么内容?“上”指谁?
2.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变法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核心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是如何体现的?
探究三:史料研读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说:“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歌诀记历史】(记忆历史的方法有许多,这是一种吆!)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
“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1 8 9 8,戊戌变法,
慈禧政变,六君子被杀。
教师教学反思:
(1)概况: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2)表现: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②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知识点2百日维新
3.背景
(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六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公车上书的意义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
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二、课堂检测戊戌变法的内容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三、能力提升1.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A.公车上书B.各地学会的创建C.梁启超《变法通议》D.《马关条约》的签订2.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3.公车上书的领导人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郑观应四、知识拓展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第6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3.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意义【学习重点】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戊戌变法【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自主学习】1.背景:1895年春, 的签订。
2.序幕:和联合各省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历史上称为“”,就此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准备:(1)组织学会,团结变法力量(2)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梁启超在上海《时务报》上发表《》,强调维新变法。
等主持天津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4.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 年6月11日-9月21日。
(2)领导人: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内容类别颁布的新法影响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C.《洲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8.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晋升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文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官9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6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学习过程】:环节一:夯实基础,巩固落实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公车上书:1895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知识点2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开始: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改试策论,开办,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在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环节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环节三:精讲点拨,突破疑难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2、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建立C.《万国公报》的创办D.《定国是诏》的颁布环节四:学以致用,巩固拓展1、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3、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6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4.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近代中国探索道路的艰难曲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新课探知】2022课标内容: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1.序幕——(1)过程: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2)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变法: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
3.开始标志: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4.变法内容:5.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制造了“”事件,变法失败。
6.影响:变法在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1.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
原因:(1)急于求成(2)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3)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4)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力量薄弱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在戊戌政变的当日,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逃亡日本公使馆,但谭嗣同不愿逃走,最终被捕牺牲,终年33岁。
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逃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有材烧”;有人认为,谭嗣同死得光荣,激励了全国民众的爱国之心。
请你发表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
观点一:和梁启超一起逃走,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势力十分弱小,在大敌当前的危难时刻,应该选择逃走,留下维新的种子,以后再图维新的大业。
挽救民族危亡、图谋人民自由幸福的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应该在危难之时保存自己,以便将来继续奋斗。
观点二:留下为维新事业的成功而牺牲,这次变法临近失败,谭嗣同十分痛心,为了昭示后人,为以后的变法能够成功(即谭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流血牺牲,表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和对维新事业的赤胆忠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1、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
2、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预习感知
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康有为、梁启超B.李大钊、胡适C.李鸿章、张之洞D.曾国藩、奕沂
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7.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在2017年5月1日举行的“湘江北去•中流击水--长沙历史文化陈列”开幕式上,有领导指出,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长沙担当着站位中心、引领潮流的历史使命,凝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下列各顶中,最能鲜明地揭示这种文化基因的是( )
总结: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为为中国所处的国际险境非常担心,也为清政府的内政担忧。言辞恳切,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所以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探究:戊戌变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源自、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语文
4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要素
问题与活动
规则与评价
情景
导引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活动自评:
独立完思维
对话
问题一:公车上书的背景.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内容和影响
(3分钟)
活动一:1.同桌(前后桌)互相订正自主预习题
2.准确掌握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和影响
问题二: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钟)
活动二:自主学习:观看课件展示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上宣传变法的内容和康有为与顽固派的论战图片
作出梳理归纳:主要活动:(要求学生写出相关的史实)并准确掌握
1.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
3.宣传变法: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要求理解记忆)
活动四:根据自主预习题4结合教材30-31页和前面所学内容完成表格
活动五:结合本课教材内容所学,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并在老师点拨的基础上完成自主预习题5
达标
反馈
1.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
A.《中外纪闻》《湘学报》B.《时务报》《国闻报》
C.《洲学报》《知新报》D.《天演论》《变法通议》
(统编)八上历史第6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公车上书”及其影响;了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掌握变法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1.目的:发展资本主义2.序幕:“”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_______,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______》和天津的《___________》。
4.高潮:百日维新时间:年6月11日----9月21日维新派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等。
内容:①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发展农业、商业;改革_______,编制国家预算;③教育上:废除________,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④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由于变法触动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变法失败。
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7.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维新派的主张是什么?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一、选择题1、“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 ) 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2、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 ) A .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 .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 .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 .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3、戊戌变法发生在 ( ) A .1895年 B.1898年 C .1899年 D.1900年4、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 ) A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 .训练新式军队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D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5、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文廷式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公车上书”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 .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里的“皇上” 是指 ( )A .康熙帝B .道光帝C .光绪帝D .同治帝 8.观察右边A 、B 两幅图片A B 请回答:(1)这两幅图片分别是两位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2)这一派别的主要主张是什么?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3)1898年夏,他们筹划的变法中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2.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 ,山西省成立了××局 ,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 ,还集股白很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 ,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A】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开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劢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迚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丌屈丌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呾指引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呾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岗子九年制学校导学方案年月
年级科目
初二历史
课题
第6课 戊戌变法
编号
006
主备人
李永春
修订人
班级
姓名
学 习
目 标
三、课堂检测
1、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答复:①“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
答: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②维新派为什么“ 无力回天〞?
答:维新派脱离广阔人民群众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③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些什么?
答:学习为他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材料一俄国从北方 ,英国从西方 ,法国从南方 ,日本从东方 ,虎视眈眈 ,时刻准备扑向中国 ,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 ,岌岌可危;其他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 ,也想分些残羹剩饭....想当年印度、土耳其等大小守旧之国,没有一个能保全自身的;而普鲁士有强国会,终于打败法国报了一箭之仇 ,日本有保国会 ,终于完成维新变法。我们四万万中国人怎样才能有希望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1 / 1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探讨戊戌变法的性质、失败原因,认识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戊戌变法的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意义。
【自主导学】
一、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的签订。
2.概况:、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3.影响:轰动京、沪,拉开了运动的序幕。
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
4.活动: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5.代表:上海的《》和天津的《》影响最大。
(1) 在《时务报》发表《》,强调“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风靡海外。
(2) 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三、百日维新
6.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7.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史称“”。
8.内容
(1)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
(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3) 文化上:废除,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4)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军队。
9.失败: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的利益。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废除变法诏令。
10.影响: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合作探究】
探究一: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目的:学习西方军事器物,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变法图强,走资本主义道路
领导者: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法维新
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结果失败失败探究二从变法的内容看,变法对哪个阶级有利?损害了谁的利益?可见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探究三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失败原因:①顽固派势力强大。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镇压(直接原因);
②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未发动群众;③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启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达标测试】
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由1 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
2.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
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3.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报刊,积极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①《国闻报》②《时务报》③《变法通议》④《万国公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4.(2017·山东泰安)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5.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6.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
A.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训练新式军队
7.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 D.训练新式军队
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9.(2017·山东泰安)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
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10.献身变法,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湖南维新志士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