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养生心得
对庄子养生之道的看法
对庄子养生之道的看法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他所提出的养生之道也是受到广泛
的关注和学习。
庄子的养生之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心境平静
庄子认为,心情平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人的身体
和精神是相互联系的,精神压力过大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
他主张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心境平静,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2.注重放松身心
庄子的养生之道也强调了身心放松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身体需要
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放松才能够真正健康。
因此,他建议人们在平时生
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疲劳和紧张。
3.保持适度的运动
庄子的养生之道不仅仅是注重内心的调节,还包括了对身体的锻炼。
他认为,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健康非常有益,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的代谢,同时也可以提高心情的愉悦感。
4.饮食要清淡
庄子在养生方面也对饮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主张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辛辣的食物。
这样可以避免对身体产生过多的
负担,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身体健康。
5.保持良好的心态
庄子的养生之道主张人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他认为,身体和心情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保持良好的
心态,才能真正健康。
总之,庄子的养生之道注重内外兼修,主张平和、自然、协调的生活
方式,强调调整心态、掌握身体的自主功能,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完美
的平衡,真正达到长期的健康和幸福。
古代著名文人养生法要
郑 板 桥 : 画 延 年 翰 墨 香 书
1 .0 0 1
郑 板 桥 是 清 代 著 名 的 书 画 家 、 人 ,扬 州 八 怪 ” 诗 “ 中 的显 赫 人 物 。 他 当 过 1 年 的 “ 品 芝 麻 官 ” 由 于 2 七 , 刚直 不阿 、 洁清 白, 后 因为 民请命 而被 罢 官 , 廉 最 晚 年 以 卖 书 画 为 生 。 郑 板 桥 幼 年 丧 母 , 年 丧 妻 , 年 中 晚 丧 子 , 生 坎 坷 。 而 由于 他 胸 怀 开 阔 , 达 乐观 , 一 然 豁 仍 享 年7 岁 。 3
郑 板 桥 年 逾 古 稀 , 画 功 不 可 没 。 写作 画 之 所 书 书
7岁时, 1 白居 易 在 《 哉 乐 天 行 》 更 流 露 出 超 达 中
然 于 生 死 之外 的 洒 脱 :死 生 无 可 无 不 可 ,达 哉 达 哉 “
白 乐 天 ! 白居 易 老 年 期 间 赋 诗 千 首 之 多 , 在 这 些 ” 而 诗 词 中 “ 词 无 一 宇 , 叹 无 一 声 ” 苦 忧 。
饭 饱 终 日。 言 宅 舍 小 , 过 寝 一 室 。 用 鞍 马 多 , 勿 不 何 不 能骑两 匹。 我 优幸 身 , 中十有七 。 我知 足心 , 如 人 如 人
中百无 一。 ”
无 论 遇 到 大 事 小 事 ,不 自寻 烦 恼 是 自居 易 的 处 世 原则 , 果 遇 到 不高 兴 的事 , 也 总能 一笑 了之 , 如 他 淡 然 处 之 。 淡 泊 名 利 , 其 自然 , 白居 易 所 追 崇 的 顺 是 品 质 ,在 每 次 被 贬 官 或 被 迫 辞 官 后 ,他 都 能 认 命 自 乐 。他 被 贬 到 江 州 时 , 而 喜 形 于 色 说 : 匡 庐 在 念 久 反 “ 矣 , 得青 山绿水 中为 风月主人 , 甚 ! 今 幸 ” 参 禅 打 坐 , 习气 功 , 是 白 居 易养 生 健 身 的 重 精 也 要 手 段 。有 时 “ 然 临 水 坐 ” 有 时 面 对 前 庭 挺 拔 的 松 澹 , 树 ,月好好独 坐 ” 经 过坚持 不懈 的气 功锻炼 , “ 。 白居 易逐 渐 达 到 了 “ 稳 夜 忘 眠 ” “ 宵 入 定 跏 趺 坐 , 坐 或 中 女 唤 妻 呼 多不应 ” 程 度 , 而 蕴蓄 起 旺盛 的精 力 , 的 从 这 就 从 身 体 条 件 上 保 证 了 诗 人 写 出 那 么 多 的 传 世 之
古代名人如何养生?
(名人养生)古代名人如何养生?一、李时珍药粥养生李时珍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经也是落榜生?李时珍14岁考中秀才,之后9年3次落榜,于是他弃官从医,走遍大江南北,参考800多种医书,历经29年编成《本草纲目》这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他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人生七十古来稀”,75岁在那个时候已然属于高寿。
在李时珍诸多的养生方法中特别推崇药粥养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的药粥就细分补气、补血、健胃、清热、解表等将近十七类。
比如很多人吃过的糯米粥、红薯粥、大米粥、粟米粥等,在李时珍看来,都有着养生保健的特殊功效。
李时珍认为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
“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所以,李时珍特别推崇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可见食粥养生对人的重要。
从现代许多长寿老人的经验中也能验证李时珍的食粥使人延年的理论。
李时珍认为,大米、小米利小便,止烦渴,厚肠胃;糯米、黍米益气,治脾胃虚寒之泻痢吐逆。
比如在炎热的夏季,他提出的“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饮食,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大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李时珍特别提倡老年人食粥。
他认为:老人牙齿损坏者多,脾胃功能虚弱,实行粥养最佳。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二、朱丹溪滋阴摄养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
科举失败并没有使丹溪灰心,他认为,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只有学医济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他的老师许谦,卧病日久,也鼓励丹溪学医。
过了两年,丹溪42岁时,治愈了许谦多年的顽疾。
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
8位国医大师的养生心得,看到就是赚到!
8位国医大师的养生心得,看到就是赚到!“国医大师”,他们医学造诣深厚,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
想跟着大师学习长寿之道吗?今天小编就为您总结了“国医大师”的养生心得,一起来看看吧!以粥养生,气血通畅▲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家、首届国医大师。
颜德馨认为,人要健康长寿,贵在气血流通,注意饮食调养,喝粥是他身体力行的养生方法之一。
立秋节气已过,天气多旱少雨,常食养阴润燥的药粥,对健康大有益处。
为此,颜老推荐了几款家常药粥: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芝麻炒熟磨细粉,待粳米煮粥后拌入。
适合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者。
菊花粥菊花30克,粳米100克。
菊花煎汤取汁煮粥。
散风疏肝明目,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银耳粥银耳10克,粳米100克,大枣五枚,同煮为粥。
适合肺虚咳嗽,痰中带血,慢性便携折。
尝食生姜,脾胃健运▲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内科,针灸、首届国医大师。
生姜是常见的调味品,还是一味好药。
其味辛,性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能治疗风寒感冒呕吐腹泻,鱼蟹中毒等。
路老推荐了几个生姜治病方:外感风寒、流清涕、头疼发热鲜姜25克,切碎加红糖,开水冲服。
慢性胃炎、胃疼鲜姜15克,橘皮15克,用水煎服,一日三次。
慢性咳嗽、不发烧鲜姜倒汁,红糖服用,早晚各一次。
关节疼、发凉鲜姜、大蒜各一半,切碎炒热,布包好敷在患处。
调理丹田,心平气和▲著名针灸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首届国医大师。
程老总结出三条健康原则:“不生气、不吃饱、不轻易改变原有生活习惯。
”对于生活压力大的现代人,他建议调理丹田,人体有三个丹田,分别是上丹田(印堂穴)、中丹田(膻中穴)、下丹田(关元穴)。
程老推荐调理三个丹田:印堂穴治疗失眠、鼻炎、肩周炎的常用穴。
可用温灸法、按摩法刺激,按摩时用食指和拇指按住并旋转揉动。
膻中穴肺部呼吸之气和脾胃水谷之气会聚之地。
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双掌的侧面上下摩擦膻中,可缓解慢性咽炎、心胸憋闷、脾胃不和、乳腺增生等症。
中国古代5位名医养生之道
中国古代5位名医养生之道中医,又称“汉医”,是以阴阳五行作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呼应”,追求辩证施治,阴阳调和平衡的一门大学问。
中医历来主张“易医并进”,“儒医同修”,很多大医不仅是精于医术的大家,也是道德层次很高的君子,有哲人般的睿智,也有君子般的修为,故多能康乐长寿,如华佗97岁、孙思邈101岁等。
(古人平均寿命短,高寿相对于其所在时代而言。
)长寿名医的养生之术历来是大家很想知晓并且愿意效仿的兴致所在。
在此精选提炼出古代5位代表性高寿名医的养生之术,和大家一起去窥探一下他们的养生“绝招”。
“神医”华佗(97岁)华佗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不仅擅长养生,还善于通过养生来抵抗衰老。
据《后汉书》记载:“他晓养生之术,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华佗养生的秘诀,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动,包含体育运动和劳动锻炼两方面。
华佗认为人体要健康,血气流畅很关键,他曾说过:“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华佗通过观察自然,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发明了著名的“五禽戏”。
五种动物的习性和活动的方式各不同,仿它们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将运动和呼吸吐纳相结合,带动体内气血流通,祛病康健。
他将这套“五禽戏”传授给弟子们,弟子吴普、樊阿等依法锻炼,也都高寿益年,活到了90多岁。
“抱朴子”葛洪(80岁)葛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
无论在道家历史,还是中医历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葛洪重视“生活养生”,其中“不伤不损”和“适度”是葛洪养生的两大核心思想。
葛洪认为人体易伤难养,凡事不可过度,要讲究适度,才是养生的真谛。
他认为:“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至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揭秘古代名人养生保健秘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揭秘古代名人养生保健秘诀
导语: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
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
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有三宝,乃精、气、神。
现代医学证明动静无节、思虑过度则亏精、损气、伤神,对身心大为不利。
了解一下古代名人的养生诀窍,相信会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发。
李世民
养生百字铭
李世民的养生百字铭总结了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如下守则: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杯不乱性,忍让免伤财。
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刀咬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是非口慎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书法养生
李世民是个书法迷和书法家,他对习书曾有这样的名言:“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
”习书时,心要完全静下来,排除一切杂念,达到思想高度集中。
习书的姿势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延缓身体不退化的锻炼方法。
葡萄酒养生
葡萄酒被古人称之为养生酒,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养生有道| Medicine And Health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个养生家,据说活了160多岁。
《史记》中说:“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必须顺乎自然,并要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
老子还要求,养生首先要做到:少私念、去贪心,并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
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是伤身损寿之根。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多处提到静和柔,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的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所以说,当我们常处于静和柔中,有利于生发人体的真元之气。
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继老子之后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也是著名的养生家。
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庄子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
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
”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就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
而所谓的“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
从庄子以上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首先要做到无忧无虑、安逸自在。
另外,庄子还特别强调养生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
《庄子・让玉》篇中日:“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
”其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这样最易造成自伤而折寿。
除此之外,庄子还将老子的“少私寡欲”发展成“无欲”。
并明确指出:只有做到彻底的“忘我”,才能达到真正的“无欲”;只有在“清静无为”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养生之道,而尽其天年。
庄子还认为:养生就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便可达到保身、全生、延长寿命的目的。
古往今来名人养生之法值得我们借鉴
古往今来名人养生之法值得我们借鉴养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一个永恒的话题,养生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不仅只有我们现代有养生,其实在古代已经有名人养生,并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
古往今来名人养生之法值得我们借鉴
苏轼——宋代文豪苏东坡对于苦夏养生有“无事以当贵,早寐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的诀窍,意思是盛夏里人们应该少思虑,保证充足的睡眠,行动缓慢不要过于剧烈,同时注意节制饮食。
专家点评:这些方法汇聚了养心、养脑、养脾胃等多方面的要领,实用有效。
不过,人们在夏季消耗较大,吃饭的时间不能越晚越好,而是要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
陆游——大诗人陆游晚年喜欢吃粥,淡粥、菜粥、豆粥无所不好。
一旦到了夏季,豆粥就成了他的最爱。
“粥罢重投枕,灯残起读书”是他晚年盛夏生活的写照。
专家点评:豆类食物能养脾,因此常服用豆粥是度夏的好方式。
但是吃了粥就睡,睡醒了就读书的做法欠妥。
必要时,人们还是要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
郭兰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有早晨起来按摩涌泉穴
的习惯,常年如此,夏季更是一天不断。
具体方法是用左手手心按摩右脚涌泉穴,用右手手心按摩左脚涌泉穴。
这样的保健方法让她每个夏天都过得很舒服。
专家点评:用心包经上位于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摩肾经上位于脚心的涌泉穴,有促进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效,对于减缓夏季老年人心烦、失眠、心火上炎等症状有好处。
对于于安然度苦夏,古往今来的名人有着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古代还是如今,只要是好的我们就得采取,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慢慢体会,慢慢鉴赏!。
五位国医大师一辈子的养生心得,学到了受益一生!
五位国医⼤师⼀辈⼦的养⽣⼼得,学到了受益⼀⽣!“国医⼤师”是“国家级中医⼤师”的简称,到⽬前为⽌,全国仅有60位中医⽼专家获得该荣誉。
他们医学造诣深厚,积累了丰富的养⽣经验。
养⽣君综合了多位国医⼤师的专访报道,并总结出他们的独门养⽣秘籍,看到就是赚到,快来看看吧~颜正华:坚持锻炼爱吃枣北京中医药⼤学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传统医药项⽬代表性传承⼈。
颜⽼90岁⾼龄时仍能坐诊看病、带徒授课,95岁时还能独⾃外出参加学校活动。
对于养⽣保健,有⾃⼰的独家秘⽅:1、⾃创健⾝操颜⽼年轻时喜欢跑步,80岁以后,改为每⽇散步1⼩时,坚持做⼴播体操。
他还⾃创了⼀套“健⾝操”,简便易⾏,可促进全⾝各部位的⾎脉流通,整套操做下来不过10分钟。
具体⽅法是:①转动头部:顺、逆时针⽅向各转动头部10次;②转动⼿臂:向前、向后各转动⼿臂25次;③抓⼿扩胸100次;④后仰:整个上半⾝后仰25次;⑤转动腰部:向左、向右各转动腰部25次;⑥俯腰25次;⑦拔凳:踮起脚跟25次;⑧踢腿:左、右腿各踢25次。
⑨整理运动:双⼿微握拳,在⾝体两侧甩动,轻捶后腰。
2、偏爱蒸枣颜⽼⽇常饮⾷注重杂⾷,从蔬菜⽔果到杂粮主⾷,只要⽛⼝容许,颜⽼都会适当摄取。
他尤其喜欢吃枣,且偏爱蒸枣。
红枣属于温热性⾷物,富含维⽣素A、维⽣素C,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以及钙、铁等36种微量元素,具有补中益⽓、养⾎⽣津等作⽤。
但脾胃虚弱者⽣吃红枣会分泌过多胃酸,导致胃痛。
因此,建议熟吃红枣。
颜⽼吃蒸枣的时候,会把枣⽪⼀点点剥开,去核后只吃枣⾁。
这种吃法⼀⽅⾯增加了⼤枣的⼝感,另⼀⽅⾯也有助于脾胃消化吸收。
但他吃蒸枣会严格控制总量,最多不超过5颗,避免增加脾胃负担。
李辅仁:饮⾷⼗宜卫⽣部北主任医师,为我国近代四⼤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中医泰⽃⼈到⽼年,脾胃功能⽇渐衰退,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较差,所以在饮⾷上要特别注意。
为此,李⽼提出“饮⾷⼗宜”:①宜⼴。
名人养生故事
名人养生故事
名人养生故事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曹操: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非常注重养生,研究了许多养生之道。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养性法”,其中包括练习气功、调节饮食、起居有常等。
他还积极向术士们学习养生之术,如“玉泉啄齿法”等。
2、陆游:陆游是一位诗人,他非常注重养生,享年八十六岁高寿。
他的养生方法主要是坚持运动,如练习太极拳、散步等。
此外,他也注重饮食健康和精神调养,经常写诗抒发情感,调节心情。
3、华佗:华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他创立了“五禽戏”,提倡“以动养身”,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预防疾病。
他的五禽戏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等五种运动方式,每种运动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作用。
4、苏轼:苏轼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和美食家,他非常注重饮食养生,提出了“以食养身”的观念。
他认为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他还经常练习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来调节心情,增强身心健康。
5、杨绛:杨绛是一位文学家、翻译家和戏剧家,她非常注重日常养生,提出了“以日常养身”的观念。
她每天早晨都会坚持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注意饮食健康,不抽烟不喝酒。
她还经常写文章、翻译作品等来调节心情和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名人养生故事告诉我们,保持身心健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
期的坚持。
我们应该注重饮食健康、适当运动、精神调养等方面,同时也可以借鉴名人的养生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养生保健。
看看名人咋养生
看看名人咋养生周鑫明近年看了“声屏之友”B本一篇关于古今名人养生之道的文章,感觉非常之好。
许多名人在日理万机的冗劳中,对养生多有所得,并各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现借“爱心家园”一角,摘录部分名人的养生之道,仅供参考。
如大家对以下养生方法感兴趣,今后我还可以继续选登其他名人的养生方法。
以丰富大家日常生活的内容。
苏东坡的“养生四味药”苏东坡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
有一次,苏东坡的朋友张鹗向他请教养生之道。
苏东坡挥笔写了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苏东坡解释说,“无事以当贵”,是指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遥,随遇而安,无事以求,这比大贵更能使人终其天年。
“早寝以当富”,对老年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尤其是早睡早起,以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富贵。
“安步以当车”,指人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通畅气血。
“晚食以当肉”,意思是人应该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代替对美味佳肴的贪吃无厌。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年逾古稀有赖于养生之术,他的诗、书、画技艺精湛,号称“三绝”。
由于他在创作过程中能把诗、书、画三者巧妙地结合,独创一格,达到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使他精神上有所寄托,豁达乐观。
这是他养生长寿的重要因素。
郑板桥虽一生坎坷,历尽沧桑,但他始终能以乐观的心情对待。
他因荒年为灾民请贩杵大吏而被罢官司。
但他并未因此事而忧郁沮丧,也不因官场失意而耿耿于怀,而是毅然返回故乡,寄兴于诗、书、画中,使他恬淡欢乐地度过暮年。
不计得失,此又是郑板桥养生长寿一术。
他一生当中,为人处事,不为名利,不计得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他曾经写过两条著名的字幅,即“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
这两条字幅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不计得失,求于心安,是其核心思想,也是他一生中为人处事的信条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蒲松龄自制“蜜饯菊桑茶”蒲松龄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精通医术和养生之道。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古代名人不仅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在养生之道上,他们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从周敦颐、孙思邈、李时中等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中不难发现,他们高度重视养生、保健,注重锻炼身体、养护精神的原则及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古代名人注重饮食健康。
周敦颐曾说:“人之生也,善饮食者长寿,恶饮食者早夭。
”他认为正确的饮食结构能够保证人体健康,尤其是平衡膳食、荤素搭配等习惯可以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提到了对饮食的规范和养护,“饮食作为生命的基础,涉及健康休养的方方面面,应该注意不要过食、偏食、烹制过重等。
”同时还提倡养成细嚼慢咽、慢食为上的习惯,有益于增强消化功能。
其次,古代名人强调运动锻炼。
李时中曾说:“体胖则肾虚,体弱则肝阴亏。
”他认为体胖会影响肾的功能,导致体质的下降,因此,他重视锻炼,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骨骼、肌肉的结构,增加身体的抗压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他主张适度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以达到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目的。
此外,古代名人注重精神养护。
胡颖卿曾言:“精神内在于人体,人体亦依靠精神。
”他认为人们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幸福,因此,他提倡保持心态的平衡,让人保持着快乐、乐观的心情,积极地追求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以达到身体、精神的健康与和谐。
另外,古代名人也注重疾病预防。
《黄帝内经》这部中医典籍,首次提出“治未病”的理论,告诉人们要提前防范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疾病的预防,古代名人也有许多方法:孟浩然认为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可以将身体经常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避免许多身体上的疾病;苏轼认为重视日常生活环境卫生,可预防许多的疾病;而叶梦得则主张多食清淡养生之品,以避免食物过于富贵、油腻而引发的疾病。
总之,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关注身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注重饮食、锻炼,养护精神,预防疾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中国古代6大神医的养生秘籍,只要学会一个,必定长寿!
中国古代6大神医的养生秘籍,只要学会一个,必定长寿!古往今来,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和向往的目标。
中国古代名医总结出了丰富的养生经验。
他们不仅医技精湛,还保健有方,还将关于健康长寿的经验总结出来,值得我们结合自身状况,加以借鉴、学习和应用。
1、华佗:五禽戏运动养生法华佗是我国东汉末期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养生学家。
华佗到底活了多少岁,由于史料不详,难以确定,但他深谙养生之道是确然无疑的。
他的养生理论和法则,经过他自身的实践检验,使他自己成为“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的长寿老人。
五禽戏是古代导引的遗留,经华佗总结、完善、创建而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体育健身法。
五禽戏作为一种养生方法流传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吴普是华佗的弟子,享年90余岁,且“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就是向华佗学习五禽戏运动养生法的缘故。
华佗告诉弟子吴普:“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鹤),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2、张仲景:四季食疗养生法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张仲景除精通医术外,对防病养生也颇有研究,尤其是饮食养生方面。
他认为,饮食养生应该做到“两五配四加新鲜”,意指饮食中的主食为五谷相兼,精细搭配;而对副食中菜肴的性味与烹制的味道要五味搭配得当;对所用饮食要与四季气候特点相结合,饮食原料要讲究时令新鲜。
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张仲景对食疗养生之法有一个特别的提示,即不管春夏还是秋冬,所选用的食材,必须都是新鲜、干净的,决不可选用腐烂、不洁的食材,因为只有选用新鲜、干净的食材,才可以保持食物的足够营养,防止病从口入。
3、葛洪:推崇虚静养生法葛洪生于284年,死于364年,享年80岁,是东晋著名医药学家。
古代十位名人怎么养生
古代十位名人怎么养生姜太公:“垂钓”助养生吕尚因其德高望重而又高寿被尊为“姜太公”,他寿至97岁而终。
后人总结他养生的秘诀是“动静结合,天人合一”,而这一秘诀集中体现在他的垂钓中。
姜太公将钓鱼作为养生之术,他几十年如一日,只要一有空儿,便持竿傍溪,静观天水一色。
钓鱼实为形式,他那无饵直钩能钓鱼的理论,正说明了他“钓鱼是假,赏鱼是真”的淡泊利禄养生观。
正是在众人千方百计要多钓鱼、钓大鱼之际,他却静观鱼群绕钩而乐。
长时间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天人合一,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有利于改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态功能。
垂钓虽无饵,但抛钩观浮,一览群鱼绕直钩而过,再抬竿提线另抛,这一起一立、一提一抛,正好使四肢、手腕、脊柱得到了全面的活动伸展,起到了舒筋活血的作用。
而静观鱼儿绕钩时,则全神贯注、屏气凝神,两者一动一静,动静相兼,是运动平衡的统一。
姜太公在垂钓中还磨炼了自己的毅力和耐性,使他养成了谋大业不求功名利禄的胸怀,从而以豁达、宽容、仁和获得了健康长寿。
孔子:不同年龄各有所“戒”孔子不但是一位思想家、政冶家、教育家,还是一位养生学1/ 11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般人均寿命尚不能达到30岁,而孔老夫子却能享年73岁。
在《论语·季氏》中,孔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提出“君子有三戒”的养生要求。
首先,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在此时期过早地进行性生活的话,非但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次,孔子说“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孔子所讲的“斗”指喜欢“斗气、斗勇、斗胜”者,与现代医学所讲的A型行为者的性格相似。
临床中,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很高,这与他们经常处于情绪紧张的应激状态有关。
因此,人生在壮年时期要注意调节心态,做到“知足常乐”。
再次,孔子说“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人生在老年之时,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已经减退,体力与精力均明显下降,要警戒自己不要贪得无厌。
『千年养生智慧(身边的黄帝内经)』附录古代名人养生智慧
『千年养生智慧(身边的黄帝内经)』附录古代名人养生智慧附录古代名人养生智慧◎一、孔子长寿解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崇为“圣人”。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历经战乱,颠沛流离。
然而在人均寿命31岁的春秋战国时期,他得享73岁高龄。
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这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他的摄生颐养之道。
(一)注重饮食孔子非常注意:饮食卫生,他有“八不”原则:霉粮馊饭、烂鱼败肉不吃;凡祭祀过的肉,其保存期若超过j天,不吃;颜色变的食物不吃;发臭的不吃;不合时令的不吃;胡乱砍割的不吃;在闹市上买的酒或熟肉不吃;每次吃饭,肉食再多也不可超过五谷与蔬菜。
而且在饮食上还注意“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斋必变食”,就是吃饭不过饱、精细搭配、经常变换花样等。
(二)正确睡姿孔子的住所非常简单,但对睡觉姿势和衣着梳妆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也是符合保健要求的。
如睡觉时不要长时间仰面朝天,躺着像死人一般,这样对内脏运化活动和呼吸都有障碍,会造成不良后果。
正确的姿势应以侧卧为宜而且以右侧卧为佳。
这样不会使心脏受压,呼吸也正常。
(三)人生三戒《论语·季氏记载,孔子提出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指出了人们应按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养生也有区别。
青少年时,由于机体发育尚不成熟,不要早婚,不要性生活太频;壮年时,身体强健达到顶点,力量充沛,脾气也大,要力戒与人争斗,以免伤人伤己;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就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
古代得道的人能够健康长寿的原因,当中的奥妙就是因为他们能早时立节欲长生的观点,懂得爱护身体,爱惜精力,所以精力不会枯竭。
(四)自强不息孔子的这一见解,在《易经》、《礼记》巾已有体现,如“至诚不息,不息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晚清名人的养生之道
晚清名人的养生之道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养生颇有研究,他的养生经验可概括为“十字诀”:养心、素食、多动、早起、洗脚。
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先养心。
”即使在战事繁忙的时候,他仍每天坚持用“静坐”的方式修心养性。
在饮食上,他则主张素食,并告诫曾家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
”曾国藩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所以他坚持每天饭后走一千步。
平日里出门时,只要没有急事,他都是徒步,很少骑马坐轿。
早起床是曾氏家族的传统,曾国藩一直奉早起床为养生第一秘诀。
在他的教导影响下,曾家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他手下的幕僚、将领们也无不效法,没有一个人敢睡懒觉。
另外,洗脚也是曾国藩每晚睡前的养生必修课。
晚清名将左宗棠以读书养性来调整情志,达到养生修德的目的。
左宗棠非常尊崇“寡言养静”和“涵养须用敬”的古训。
他对人谈起自己读书养生经验时曾说:“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
”左宗棠通过读书达到老子所说的“万物将自化”的意境,也是一种自我超越。
左宗棠的读书养生法就是抓住了调节情志这个养生的关键所在。
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养生秘诀是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
李鸿章认为练字是一种“神养”。
他曾向曾国藩学习书法,晚年则推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由于王羲之的真迹很少见,李鸿章便临摹唐僧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帖,临过之后,还要细看默想,力求神似。
带兵期间他也坚持每天临习《兰亭序》,每日100个字,以定心气,临习之后并不让人看,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个方法。
他的这种“神养”,每日进行,从不间断。
晚清大学士、同治和光绪皇帝的启蒙老师翁同稣的“磕头养生”法颇为神奇。
用磕头来养身健体,翁同稣这是受了恩师全庆的影响。
咸丰六年,翁同稣参加会试,全庆是当时的主考官。
翁同稣得“进士第一”,全庆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故二人有师生之谊。
光绪八年正月初四,翁同稣谒见老师。
此时全庆虽已80有余,但精神矍铄,毫无老迈之态。
翁同稣极其羡慕,便向老师求教养生之道。
傅山养生体会
傅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士和养生专家,他在养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一些傅山养生的体会:
1. 保持心态平和:傅山认为,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是养生的关键。
他强调修炼内心,追求心灵的宁静,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让心得到放松和修复。
2. 饮食调养:傅山注重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他主张饮食应以清淡、均衡为主,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他推崇素食,主张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3. 运动养生:傅山认为适度的运动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他主张通过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来增强身体的柔软度和灵活性,同时保持身体的活力和健康。
4. 舒缓压力:傅山认为压力是导致身体不平衡和不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主张通过放松技巧、冥想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来缓解压力,保持身心的平衡。
5.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傅山强调养生中的作息规律。
他主张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并且注重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这些是傅山在养生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建议,他的养生理念注重内外调和、平衡身心,希望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标。
然而,具体的养生方法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和调整。
古代名人养生心得
古代名人养生心得古代名人养生心得人到老年,对养生之道更是情有独钟。
若能乐观旷达,自可事事无忧无虑,心神怡悦而可永年。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人对于养生之道颇有研究,历代名人大家亦有诗文谈及于此。
养神,是延年益寿的良方。
世事沧桑,只要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则一切荣辱、得失都不能困扰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
孔子说:“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也就是说,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凡是要心平气和,惟有气和而且心平,才能健体强身,延年益寿。
庄子说“心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这里说的“清”、“静”二字,强调的也是心平气和之意。
管仲说:“忧郁生疾,疾困乃死”,孟效也认为“情忧不在多,一夕能伤神”,这些见解可谓颇得养生之道,心顺情畅,自然能延缓衰老,增加寿命。
陶弘景强调:“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饮食,莫大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有中和,能中和者久必寿也。
”强调老年人要饮食有节,行为有序,思想要豁达大度,深得养生之秘诀。
诗人白居易诗云:“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剧作家孔尚任亦云:“愁入心头一寸热,愁转肠中肠九折。
”白居易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易收养延年之效。
孔尚任的忠告,对于暮年之人,不无指导意义。
诗坛寿星陆游,坎坷一生,却寿高八旬又五,他对养生的学问相当关注,亦饶有所得。
其诗云:“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
一毫不加谨,百年所由滋。
”他常动,好为小劳,身心得到活跃,抵御衰老的能力也大为增强。
他又诗云:“读书有味身忘老,无诗三日却增忧。
”年事虽高,他仍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达到了健体强身之目的。
宋代大儒苏东坡因刚正不阿,屡遭贬谪,身心交瘁,未老先衰,于是他便移情于养生之道。
他的强身之术是,闲步常梳发,游乐多行走,开窗纳风露,以此促进肌体气血和顺通畅。
北宋名家程颢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他认为老年人生活应当和青少年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名人养生心得
人到老年,对养生之道更是情有独钟。
若能乐观旷达,自可事事无忧无虑,心神怡悦而可永年。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人对于养生之道颇有研究,历代名人大家亦有诗文谈及于此。
养神,是延年益寿的良方。
世事沧桑,只要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则一切荣辱、得失都不能困扰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
孔子说:“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也就是说,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凡是要心平气和,惟有气和而且心平,才能健体强身,延年益寿。
庄子说“心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这里说的“清”、“静”二字,强调的也是心平气和之意。
管仲说:“忧郁生疾,疾困乃死”,孟效也认为“情忧不在多,一夕能伤神”,这些见解可谓颇得养生之道,心顺情畅,自然能延缓衰老,增加寿命。
陶弘景强调:“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饮食,莫大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有中和,能中和者久必寿也。
”强调老年人要饮食有节,行为有序,思想要豁达大度,深得养生之秘诀。
诗人白居易诗云:“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剧作家孔尚任亦云:“愁入心头一寸热,愁转肠中肠九折。
”白居易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易收养延年之效。
孔尚任的忠告,
对于暮年之人,不无指导意义。
诗坛寿星陆游,坎坷一生,却寿高八旬又五,他对养生的学问相当关注,亦饶有所得。
其诗云:“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
一毫不加谨,百年所由滋。
”他常动,好为小劳,身心得到活跃,抵御衰老的能力也大为增强。
他又诗云:“读书有味身忘老,无诗三日却增忧。
”年事虽高,他仍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达到了健体强身之目的。
宋代大儒苏东坡因刚正不阿,屡遭贬谪,身心交瘁,未老先衰,于是他便移情于养生之道。
他的强身之术是,闲步常梳发,游乐多行走,开窗纳风露,以此促进肌体气血和顺通畅。
北宋名家程颢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他认为老年人生活应当和青少年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首典型的养神诗,物与心融,境与意会,情趣横生。
真是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这正如无门禅师所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的清代诗人袁枚,他的诗“老行万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
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
”道出了他之所以长寿,主要在于长期进行旅游得到锻炼的结果。
家中人和,对老年人来说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诗圣杜甫有诗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温馨的家庭,给了处于安史
之乱中颠沛流离的诗人至纯至厚的情和爱,使他晚年过得悠然自得。
养生之道是一门大学问,希望以上这些古人的心得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