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装五光十色的少数民族服饰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26拉祜族
❖ 女子为高开衩长衣 (镶嵌彩色几何纹 布块),黑布头巾 (长3m以上,中 端垂及腰际)。男 子为无领大襟衫、 宽脚长裤、黑头巾 或分瓣小帽(缀彩 布条)。
27黎族
❖ 女子穿青色开襟上 衣、及膝织绣花统 裙,盛装时佩带大 耳环等首饰。男子 穿无领对襟衣,缠 包头、插雉尾,有 的戴耳环。多用自 纺自织自染的棉、 麻布。
15鄂温克族
❖ 女穿大翻领连衣 裙,或大襟连衣 裙式长袍。男为 深蓝长袍、圆锥 形帽、皮靴。冬 季习惯穿兽皮衣。
16高山族
❖ 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 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 各式裙,黑或红布包 头。男子通常上穿对 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 的背心,下着缠腰裙 或前裙。高山族在节 日里注重装饰,并穿 贝珠衣(以贝壳、珍珠 编织的贝衣、珠裙)。
2白族 7达斡尔族 12独龙族 17仡佬族 22基诺族
3保安族 4布朗族
8傣族
9德昂族
13俄罗斯族 14鄂伦春族
18哈尼族 19哈萨克族
23京族 24景颇族
5布依族 10东乡族 15鄂温克族 42水族 47佤族 52彝族
28傈僳族 29珞巴族 30满族
41畲族
❖ 女子穿大襟绲边上衣、 短裤,打裹腿,以红绒 线束顶髻,戴细篾斗笠; 结婚时戴凤冠银簪。男 子为对襟上衣(老年大 襟)、长裤。习惯用青、 蓝色自织麻布。
42水族
❖ 女子穿无领大襟半 长衫、绣花围兜, 缠包头(少女戴缠 绕红线的头圈), 佩银首饰。男子为 无领大襟宽袖长衫 (青年对襟长衫)、 青布包头。尚青蓝 两色。
30满族
❖ 女子穿旗袍、 高底花鞋(称 花盆底)。男 子穿箭袖开衩 袍褂,束腰带。
31毛南族
❖ 女子穿大襟上衣、 绲边裤,戴顶卡 花。顶卡花是一 种斗笠,以竹篾 编织精致图案。 男子穿蓝、青色 对襟衣、衣裤。

民族服装-五光十色的少数民族服饰

民族服装-五光十色的少数民族服饰

圈,涂有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 圈越多越美。景颇族男女老少均喜欢嚼烟 芦子、 草、芦子、槟榔和饮酒,熟人相见
则从筒帕里拿出竹筒倒一杯酒相敬。
布 朗 族
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喜欢穿青色
和黑色衣服,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
紧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喜欢
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 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 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 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成年男子喜爱纹身。 无论男女都喜欢饮酒、染齿、吸烟。 饮酒、染齿、
身挎一个小七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 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 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 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 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 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 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 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 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 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 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 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 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 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 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 佤族服装 _汉程民俗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 佤族服装 _汉程民俗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 佤族服装_汉程民俗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 佤族服装佤族服饰传承原始浸染工艺,用腰编织机编织而成。

材料包括棉线、麻线和彩色羊毛。

棉线由紫茎、干果、李树汁、麻皮经水煮、浸泡、水染而成,色泽均匀自然。

佤族服装色彩佤族的服饰大多以黑色为主,这是佤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服饰上的外在表现。

佤族服饰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黑色基调上追求色彩和风格的多样化。

佤族服饰也合理搭配精致的花纹和饰品,如头带、耳环、佛珠、项圈、手镯、腰带等。

,从而达到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简洁大方的视觉效果。

佤族男子服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背景下,佤族传统服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传统佤族男装以黑色或淡青色为主。

布纽长袖衬衫有圆领和翻领,布纽长袖衬衫有立领和翻领,还有无领夹克。

黑色裤裆下的裤子,裤子又短又宽,头上围着红布或黑布。

经常光着脚,身披长刀,年轻人脖子上挂着竹藤圈,有的地方腰间系着长布带。

他们有一种庄严而坚决的风格,这使他们看起来很勇敢。

男人和女人都喜欢穿亚麻毯子佤族妇女服装1、西盟县佤族西盟县的佤族妇女穿前后开衩的开领连衣裙和短裙。

裙子上装饰着以红色为主调的彩色横条。

头上戴银箍、藤箍,耳朵上戴大耳环,竖长钉。

戴一斤银戒指和佛珠,腰小腿几个藤圈,手腕一个银手镯。

天热的时候,穿短裙、袒胸或者无袖夹克就好了。

头上穿五彩串龙服,上穿圆领斜裙的布纽长袖上衣,下穿饰有红线的长裙,颈上系银葵花,身上系手帕,是翁定远生态村妇女最喜爱的服饰。

翁丁的女装风格简单朴实。

2、班洪、班老、南腊佤族班洪、班老、南腊的佤族传统服饰与傣族服饰相似。

大多数中老年妇女都裹着黑色或白色包头,穿着圆领长袖布纽和黑色短裙。

女青年一般不戴包头,用黑线扎头发,裙子五颜六色。

中国56个少数民族服饰

中国56个少数民族服饰
第一,我国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分布广阔,且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交通 不便,互相交流困难,因而民族服饰多姿多彩,服饰文化内咨丰富,有取之不尽 的服饰资源。
我国55种少数民族,居住在全国两千多个县中的百分之七十的县,分布广阔。在这些 少数民族中,有些民族又具有众多的支系,如苗族分为红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五 大类,其中的花苗又包括了大头苗、独角苗、蒙纱苗、花脚苗等,皆以不同的服饰划分。 这样一来,不但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服饰,仅是同一民族内也因支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 的服饰,使得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显得格外丰富。
苗族服饰
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 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 尺许的大脚长裤。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 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对襟男上装流行于境内大部分苗族地区,一件衣服 由左、右前片,左、右后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组 成。衣襟订五至十一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 扣子。上衣前摆平直,后摆呈弧形;左、右腋下摆 开叉。对襟男上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卡其布、织 贡尼和士林布。色多为青、藏青、蓝色与之匹配; 男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 许,裤脚与裤腿一致,由左、右前、后片四片组成, 制作简便。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 交叉式上装两类。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 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 或精镶花边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 “
塔吉克族服饰
塔吉克族男子在白色衬衣外穿一件 青色或蓝色无领对襟长大衣,腰系一根 腰带,右侧挂一把小刀。脚蹬野公羊皮 长筒靴。头戴黑羊羔皮作里,黑平绒作 面的圆形卷边高统帽。身跨骏马,往来 奔驰于草原、显得威武、潇洒。塔吉克 妇女的装束鲜艳夺目。她们大多喜欢穿 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衣裙,外套黑 绒背心,下穿长裤,脚蹬红色软底长统 靴。为抵御高原上的大风与寒冷,头上 总戴一顶圆筒形绣花棉帽。帽的后部较 长,可遮住双耳和后颈。青年妇女的帽 子上镶有很多饰物,帽的前沿缀有一排 色彩华丽的珠子和银链,配以耳环、各 种宝石项链和称为“阿勒卡”的圆形银 胸饰,显得楚楚动人。当她们外出时, 帽子外要披一条数米长的红、黄或白色 大头巾。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

阿昌族服饰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

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分布。

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住。

除宗教节日外,户腊撒的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进洼、出洼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

此外还有火把节、换黄单、烧白柴、浇花水、窝罗节、等节日活动。

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

白族服饰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

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

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

元明时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汉字白读”。

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荞子为主。

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

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

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

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

教授老师:吴日岗系别: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级﹙﹚班学生:蓝肖肖学号:十种少数民族服饰介绍、壮族服饰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地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地“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地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地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壮族妇女地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地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地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地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下穿宽肥黑裤(也有地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地丝织和棉织阑干.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地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地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地,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傣族服饰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地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地民族个性.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地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地.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西双版纳地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各地地傣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地.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地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独龙族服饰龙族地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地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独龙族地佩饰也颇具特色,用地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山中地藤条,男女均喜欢用染色红藤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独龙族男女均喜爱装饰品,男子外出时要佩上腰刀、弩弓,女子常常披挂五颜六色地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也常挂在颈上和耳下.同时妇女出门要身背精致地篾箩,既美观又实用,为独龙女子装饰自己地组成部分.男子出门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妇女头披大花毛巾,项饰料珠.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妇女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男子喜欢挎腰刀,弩箭.独龙族精于纺织,所织麻布线毯色彩谐调,厚重质朴,具有鲜明地民族特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鄂温克族服饰鄂温克族衣服地特点是肥大、宽松、斜大襟、束长腰带.清末以前,鄂温克人只以兽皮制衣;清末以后,才开始用布料制衣.他们地衣着处处离不开皮子,这与其主要从事畜牧业,因为所在地区气候寒冷不无关系.冬天一般用长毛、厚毛皮做衣服;春秋用小毛皮,夏天也有用去了毛地光板皮做衣服地,在皮制地衣着中以羊皮为最多,皮制衣服种类很多.由七八张羊皮做成、皮板朝外、异常结实地大毛长衣是鄂温克人最经常、最普遍地劳动服.男子大衣下边有开岔和不开岔地,女子地大服不开岔.袖口有“马蹄袖”、“夸袖”.短皮衣,是结婚时男女双方送亲、迎亲地代表都必须穿地一种礼服;缝制精细地羔皮袄是在作客、会亲和过年过节时才穿地礼服.此外,还有皮裤,皮套裤,皮袜子、皮靴、皮帽子,皮手套、皮褥子、毡褥子、毡褥子等.萨满地法衣一定得用鹿皮制做,其它皮子都不行.法衣只有在跳神时才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鄂温克人喜欢在衣服、靴、帽上进行装饰.不论男女地衣服和领子都镶边,妇女喜镶绿边,也有用黑布镶边地.在靴子、套裤膝盖、烟袋、衣襟、开岔上都饰以各种花纹.此外,鄂温克人爱围头巾,男地多用白色,女地多为蓝、白、青、绿等色.装饰品有耳环、耳坠子、戒指、镯子.妇女都戴耳环.耳坠子是已婚妇女所戴地装饰品,它是用银链分别串上珊瑚、松石、玛瑙等物而成,一耳戴三个.戒指由骨、铜、铁、银和金子做成,妇女习惯上要戴两个.手镯是妇女戴地,有铜地、银地.结婚妇女最少要有一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毛南族服饰毛南族男女都喜欢穿蓝色或青色大襟衫和对襟衫.男子穿唐装或琵琶上衣.妇女穿十分漂亮地镶有两道花边地右开襟上衣,裤子较宽并滚着花边,女装在袖口、裤脚上镶有红色或蓝、黑色地边条饰,不着裙.头上留辫梳髻.戴手镯、银牌等各种饰物.不论男女都穿青、蓝两色服装.除丧事外,忌穿白色衣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女装最大地特点是镶有三道黄色花边地右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从衣领到衣襟镶有黑色花边,花边有大和小之分.大有筷头那么大,镶大条花边也费工少,缝制较容易,小条花边有火柴梗那样细小,缝制手工精细,穿起来也显得精致,美观,女裤地裤脚也镶三条黑色花边,花边大小要和上衣一样.盛装地头缠巾,发髻插银或玉衣襟挂银牌;手戴银镯或玉镯,脚穿绣花鞋,肩背精致地“顶布花”(花竹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男装称为五扣衣,也同女装一样开右襟,但不镶花边,它地特点是有五颗晶亮地铜扣,毛南语称“骨娥妮”,意即五颗扣地衣服.领扣一颗,右襟三颗,和领扣垂直相对,安在肚脐位置一颗,下面开襟,衣服口袋和女装一样,缝在右衣襟里不外露.盛装时头巾,长约八尺,从左到右有归律地缠在头上,头巾一端有布须,露出头缠黑头巾顶,毛南话叫“挂爪“,腰缠八尺长地黑色腰带,腰带两头用红、黄、蓝、白绒线镶或锯齿形地布须,缠腰时两头有颜色地布须外露,下面穿宽筒裤子,脚穿白底黑面地布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仫佬族服饰仫佬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饰风格素朴简约.蓝靛染制地土布,仫佬人视为珍品,老年人地“防老衣”和姑娘们地“送嫁衣”都是用这种布料做成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服装近代与当地汉族、壮族服饰差别不大.男穿对襟上衣、长裤,年老地着琵琶襟上衣,穿草鞋.过去地姑娘留辫,出嫁后结髻,现在多已剪发.饰有银耳环、手镯、戒指等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仫佬族妇女地装饰品喜欢用白银和玉石制作.银制饰品有:银针、银钗、银簪、银镯、银戒指、银环.银针约三寸长,形似葱叶,上大下锐,粗如小葱之叶,插于髻上作固髻之用.银钗以小银柱为脚,钗地上端安有一朵铜钱般大小地银花,银花上用细银丝卷成地短银柱两条,柱端各套安一只小绒球.银钗也是插入发髻上地装饰品.银环和银钗平时都不戴,仅在出嫁或作客时才佩戴.玉制饰品有玉簪、玉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仫佬族在清朝以前就盛行穿戴"麦杆帽".它以麦杆为材料,手工编制而成.编成后,还要用石灰水煮,可以增白.从古到今,仫佬族男女老幼都喜爱戴"麦杆帽",并且人人都会编制."麦杆帽"又是仫佬族姑娘送给情人地爱地礼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羌族服饰近代羌族服饰基本上承袭了袍服之制,服饰面料仍以皮裘、毛、麻织品为主.羌族地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男女都在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俗称“皮褂褂”,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以防雨.还有一种背心是羊毛毡子做地,较前者略长.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嵌着珊瑚地火镰和刀.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未婚少女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脚穿云云鞋.喜欢佩戴银簪、耳环、耳坠、领花、银牌、手镯、戒指等饰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畲族服饰畲族妇女地服装独具特色,大多是用自织地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一般来说,花多、边纹宽地是中青年妇女地服装.她们均系一条一尺多宽地围裙,腰间还束一条花腰带,亦叫合手巾带,宽四厘米,长一米余,上面有各种装饰花纹,也有绣上“百年合好”、“五世其昌”等吉祥语句地.还有地是用蓝印花布制作地,束上它别有一番风采.衣服和围裙上亦绣有各种花卉、鸟兽及几何图案,五彩缤纷,十分好看. 别外,有些地区地畲族妇方系黑色短裙,穿尖头有穗地绣花鞋;有地喜爱系入幅罗裙;裙长及脚面,周围绣有花边,中间绣有白云图案;还有地不分季节,一年到头穿短裤,裤脚镶有锯齿形花边,裹黑色绑腿,赤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过去畲族男子地服装式样有两种,一种是平常穿地大襟无领青色麻布短衫;另一种是结婚或祭祖时穿地礼服,红顶黑缎官帽,青色或红色长衫,外套龙凤马褂,长衫地襟口和胸前有一方绣有龙地花纹图案,脚案白色布袜,圆口黑面布底鞋.由于长期以来与汉族杂居,这两种服装现在很少有人穿了,他们地装束已与汉族没有差别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水族服饰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地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他们不喜欢色彩鲜艳地服装,相反,他们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认为这才是美地.这表达了水族独特地单一地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婚礼服上装地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地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地花枝招展,风采翩翩.此外妇女刺绣地背带更有艺术性.说是“带”,实际上是一块刺绣华丽地“ ”形“帘子”,上端两边有带,“帘子”地大小可包住幼儿.它是将白色马尾缠绕上白丝线,再加上其它彩色丝线,先把各种图案分别刺绣好,最后将绣好地图案拼镶到背带布料上做成地.背带美观实用,是母亲对出嫁女儿最好地礼品.结了婚地妇女用背带背着她地小宝宝.背带绣得十分精致,这也是她个人装饰地一部分.传统服饰水族地男子服饰已基本上同化于汉族,只在民族节日或喜庆时刻,可见少数人身着对襟上衣、头包白头巾地传统服装.部分老年男子还有在庄重场合保留穿长衫、外罩马褂、短帕包头地习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怒族服饰怒族是云南省怒江地区特有地古老民族,色彩更加丰富,华丽美观已成为怒族服饰地基本特征.怒族男女服饰多为麻布质地,妇女一般穿敞襟宽胸、衣长到踝地麻布袍,在衣服前后摆地接口处,缀一块红色地镶边布.怒族男子地服饰风格古朴素雅,与傈僳族相似,男子蓄发多蓄长发,披发齐耳,用青布或白布包头.传统服饰为交领麻布长衣,内穿对襟紧身汗衫,外穿敞襟宽胸长衫,长衫无钮扣,穿时衣襟向右掩,福贡地区女子穿右襟短衣,麻布长裙,头饰用珊瑚珠、玛瑙、料珠、银币和海贝制成,她们将贝壳磨成圆片,用兽皮连成发箍,并在额前垂挂珊瑚珠及小银坠,耳戴大铜环.贡山女子用白布帕裹大包头,不穿裙,仅用两块条纹麻布围在腰间,类似裙装.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系宽大腰带,扎成袋状,以便装物.色彩以白色为基调,间着黑色线条,戴坠红飘带地白包头,下着短裤,大部分男人左耳佩带一串珊瑚,成年男子喜欢在腰间佩挂怒刀,肩挎弩弓及兽皮箭包,脚打竹篾制作地绑腿,显得英武剽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综述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综述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介绍1、壮族服饰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

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

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

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

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

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

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

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

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

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2、傣族服饰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

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

中华56个服饰特色

中华56个服饰特色

中华56个服饰特色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景观和独特民族特色的国家,其中服饰文化也是其独有的魅力所在。

下面介绍了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色:1. 汉族:汉族服饰以汉服为代表,注重华丽和庄重的特点。

2. 壮族:壮族服饰以色彩斑斓和纹饰繁复为特点。

3. 满族:满族服饰注重金丝刺绣和辽国风格。

4. 回族:回族服饰以蓝、白、黑三色为主,设计简约而得体。

5. 苗族:苗族服饰以手工绣花为特色,色彩艳丽。

6.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服饰以线为主要材料,细致而精美。

7. 彝族:彝族服饰以色彩缤纷和银饰为特点。

8. 土家族:土家族服饰注重色彩明亮和纹饰繁复。

9.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多以骑马服为主,展现了草原民族的英勇和豪迈。

10. 藏族:藏族服饰注重藏袍和挂带的细致刺绣。

11. 布依族:布依族服饰以黛色为主,设计简洁而大方。

12. 朝鲜族:朝鲜族服饰以白色和色彩鲜艳的刺绣为特色。

13. 侗族:侗族服饰注重色彩纯正和刺绣精美。

14. 瑶族:瑶族服饰以银饰和纱质为主要元素。

15. 白族:白族服饰以白色为基调,注重刺绣和花边的装饰。

16. 土族:土族服饰以色彩艳丽的刺绣和羊毛为特点。

17. 哈尼族:哈尼族服饰以鲜艳的色彩和手工编织的腰带为特色。

18.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服饰以皮草和装饰丰富为特点。

19. 傣族:傣族服饰以饰有银饰和纽扣的鲜艳服装为主。

20. 黎族:黎族服饰以色彩鲜艳和手工织物为特色。

21. 僳僳族:僳僳族服饰以横斜纹织物为主,注重色彩对比。

22. 佤族:佤族服饰注重绣花和插珠的装饰。

23. 畲族:畲族服饰以黑色为主要色调,注重刺绣和编织。

24. 高山族:高山族服饰以羊毛为主要材料,注重保暖和舒适。

25. 拉祜族:拉祜族服饰以麻质为主要材料,注重简约而实用。

26. 水族:水族服饰以蓝色和白色为主,注重印染和刺绣。

27. 东乡族:东乡族服饰以十字绣和镂空刺绣为特色。

28. 纳西族:纳西族服饰以黑色和红色为主,注重织物和刺绣。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1. 汉族服饰: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其服饰特点是色彩丰富多样、样式简洁大方。

男性常穿长衫和直裤,女性则穿旗袍或汉服。

2. 蒙古族服饰:蒙古族的服饰特点是宽松舒适,适合草原上的生活。

男性穿长袍、肚兜,女性则以褂子为主。

3. 回族服饰:回族的服饰特点是朴实大方,以黑色和白色为主。

男性常穿白色长袍,女性则穿黑色长褂。

4. 藏族服饰:藏族的服饰多以红色和黑色为主,样式独特。

男性常穿长袍和长裤,女性则穿长袍配上大披肩。

5. 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的服饰多以彩色为主,富有民族特色。

男性穿长袍和长裤,女性则穿彩色褂子。

6. 壮族服饰:壮族的服饰以青色和黑色为主,多有刺绣和银饰。

男性常穿袍子和裤子,女性穿半臂褂子。

7. 布依族服饰:布依族的服饰以红黑为主色调,样式简洁大方。

男性穿短衣和短裤,女性则穿百褶裙。

8. 朝鲜族服饰:朝鲜族的服饰以彩色和白色为主,样式独特。

男性穿白色长袍和宽松裤子,女性则穿彩色长裙。

9. 满族服饰:满族的服饰多以红色为主,富有浓厚的宫廷特色。

男性穿长袍和长裤,女性穿旗袍或长裙。

10. 侗族服饰:侗族的服饰以彩色为主,样式独特。

男性常穿上衣和长裤,女性则穿长裙和披肩。

11. 瑶族服饰:瑶族的服饰以黑色和红色为主,样式别致。

男性穿上衣和长裤,女性穿长褂和长裙。

12. 白族服饰:白族的服饰以白色和蓝色为主,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男性穿上衣和裤子,女性穿白色长袍和长裙。

13. 土家族服饰:土家族的服饰以灰黑色为主,样式简单大方。

男性穿短袍和裤子,女性也穿短袍和裤子。

14. 哈尼族服饰:哈尼族的服饰多以彩色和白色为主,富有民族特色。

男性穿长衫和长裤,女性穿旗袍和长裙。

15. 傣族服饰:傣族的服饰以红色和白色为主,样式独特。

男性穿上衣和长裤,女性穿长袍和长裙。

少数民族服装

少数民族服装
蒙古族服饰简介
蒙古服饰简介 衣扣多用黑绦子绣制,或缀以特制的黄铜扣子。从右方开襟,左方多不开叉。男式长袍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女式长袍多用红色、绿色或黄色的绸缎类制成。蒙古袍按季节还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年轻的牧人穿上长袍和马靴,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红绿绸带,能衬托出苗条身躯和青春之美。 蒙古礼帽 : 蒙古族男子首服之一。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配戴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少数民族服饰介绍
56个少数名族的介绍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56个少数名族,这56个少数名族分别是:汉族 怒族 藏族 白族 羌族 壮族 侗族 畲族 回族 京族 水族 黎族 土族 满族 佤族 傣族 瑶族 苗族 彝族 仡佬族 朝鲜族 撒拉族 东乡族 阿昌族 珞巴族 塔吉克 景颇族 保安族 毛南族 塔塔尔 德昂族 独龙族 布朗族 仫佬族 土家族 赫哲族 鄂伦春 基诺族 门巴族 锡伯族 俄罗斯 拉祜族 蒙古族 裕固族 鄂温克 布依族 纳西族 哈尼族 高山族 僳僳族 普米族 哈萨克 达斡尔 柯尔克孜 乌孜别克 维吾尔族
满族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绍
满族服饰继承了先代女真人的传统,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旗袍是满族的传统服装,上衣和下衣连为一体。满族妇女在脑后绾髻,称“如意头”和“两把头”,带颇具特色的扇形冠。戴耳环,腰间挂手帕。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旧时满族男子留发束辫,穿马蹄袖袍褂,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简介(上)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简介(上)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简介(上)1,蒙古族2,彝族3,苗族4,维吾尔族5,藏族6,哈萨克族7,白族8,傣族9,畲族10,瑶族11,土家族12,阿昌族13,保安族14,布依族15,布朗族16,朝鲜族17,达斡尔族18,东乡族19,侗族20,独龙族一、蒙古族服饰蒙古族男女皆穿高领右衽长袍,系长彩绸腰带,着长统皮靴,冬季带圆锥形帽子,也有的用绸布缠头。

男子腰间佩戴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女子喜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发辫并佩戴各种头饰、耳环、项链、手镯及戒指等饰品。

织锦缎龙纹女坎肩水红花绸斜襟女长袍牛皮云纹男蒙古靴二、彝族服饰彝族文化向来以神秘、活泼、灵动著称,彝族少女在15岁之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的童裙,梳的是独辫,耳朵挂的是穿耳线。

“换裙”仪式举行之后,就要穿上中段为黑蓝色的三接拖地长裙,原先的独辫要改梳成双辫,并要戴上绣花头帕,挂上耳坠。

“换裙”仪式后,少女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赶场、看赛马、耍朋友、谈恋爱了。

彝族青年女服彝族女婚服彝族女青年装彝族青年男服彝族女童装三、苗族服饰苗家少女身上色彩斑斓、巧夺天工的盛装是苗家人“穿在身上的历史”。

每当节庆日或苗年苗民们都要穿着盛装,聚集在村中“广场”———用青色鹅卵石镶嵌成铜鼓面纹饰的铜鼓坪上,对飞歌、奏芦笙、振响铃,边跳边唱,热闹非凡,这个时候可以感受西江苗女们芦笙高昂、婀娜多姿的舞姿;欣赏到村民们表演的丰收舞、敬酒舞、盛装苗舞、芦笙舞、锦鸡舞等独具特色的节目。

苗族南丹女服绉绣青布女夹衣百鸟衣苗族银帽妇女装和童装苗族青年女装苗族男装四、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

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黑边挑彩边白圆帽乔其纱绒女连衣裙五、藏族服饰不同地区的藏民,尽管装束和头饰有不同的区别,但图案和花纹都表示相同的含义—吉祥如意、美丽珍贵。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一般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一般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一般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

虽然每个民族的服饰在样式、颜色、材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一般特点:1.多样性: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族群都有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形成了多样性的服饰文化体系。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图案、花纹和装饰方式,使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充满了丰富多样的风格。

2.色彩丰富: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以鲜艳、丰富的色彩著称。

不同的民族喜欢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装饰衣物,如苗族的青色和红色、藏族的红色和白色、壮族的青、白、黑等。

这些鲜明的色彩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

3.手工艺精湛: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多以手工制作为主,不少服饰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手工织造、刺绣、染色等工艺。

少数民族的妇女们凭借着熟练的手艺,用丝线、棉线、毛线等素材,编织出精美繁复的花纹和图案,使得服饰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4.体现民族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习惯等方面。

服饰上的图案和纹饰往往与民族的传统民间故事、神话和宗教信仰相关联,传达着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5.富有象征意义:许多少数民族服饰都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藏族的长袍和腰带象征着高贵和威严,彝族的花围巾象征着美好和祝福,壮族的蓝色头巾象征着忠诚和坚定。

这些服饰不仅是外在的装饰,也是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6.自然环保:中国少数民族几乎所有的服饰都以天然的材料为主,如棉、麻、丝、羊毛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符合当地气候的特点。

同时,少数民族对服饰的染色也多采用天然植物染料,避免了对身体和环境的伤害,体现了民族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总之,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具有多样性、色彩丰富、手工艺精湛、体现民族文化、富有象征意义和自然环保等特点。

这些服饰不仅是外在的装饰,更是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

20个少数民族服饰

20个少数民族服饰
+ 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 上,多采用动物、植 物和几何纹样,充分 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 劳与智慧。
+ 满族服饰中白色是一 个重要的颜色,在满 族服饰中常在红色、 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 装上镶白色的花边, 因为,满族传统上有 尚白的习俗,以白色 为洁、为贵,白色象 征着吉祥如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 在头部。回族妇女常 戴盖头,盖头也有讲 究,老年妇女戴白色 的,显得洁白大方; 中年妇女戴黑色的, 显得庄重高雅;未婚 女子戴绿色的,显得 清新秀丽。
+ 蒙古族特别地偏爱鲜 艳、光亮的颜色,即 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 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 厚大度、粗犷坦荡的 性格
+ 苗族服饰多姿多彩。 银饰、苗绣、蜡染是 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这些多姿多彩的服饰 铭载着本民族历经磨 难的历史变迁,对美 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 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
+ 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 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 围裙胸前绣有花约五 寸见方,围带即花带 均为五彩丝线织成, 一般二尺长,两头分 别留有三寸未织的花 缓。显示出土家妇女 的心灵手巧。
+ 赫哲族妇女穿着的上衣 样式,相似于满族人的 旗袍,襟长过膝,腰身 窄,下身肥大,袖肥而 短,只有领窝没有衣领。 领边、袖口、衣边都饰 有染上各种颜色的皮条 云纹和动物花样,有的 还在衣下摆缝上海贝壳、 铜铃或缨络珠、疏绣穗 之类的装饰品,以示别 致美观。
+ 珞巴族的先民们认为,他 们自身与自然界的某些动 物、植物、无生物和使用 的工具有着一种神秘的关 系,并把它们视为自己的 祖先,于是产生了祖先崇 拜。刻有蛇头和蛇身田纹 的手镯;编织着蝙蝠,鸟 的图案的衣服;用羊毛编 织的各种彩色田案的腰带 等,除实用、装饰作用外, 还被视为铲身符,用来镇 妖避邪。

各民族服饰的瑰丽特色

各民族服饰的瑰丽特色

各民族服饰的瑰丽特色导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服饰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的不同而各有特色,丰富多彩。

成为中华服饰博大精深由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来一起赏析各民族服饰的瑰丽特色。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季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

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

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

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鄂伦春族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

因过去主要从事游猎,服饰多以鹿、狍、犴皮制作。

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均有刺绣、补花等装饰,常用云纹、鹿角纹等。

戴犴皮帽,女帽顶用毡子,上缝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

男子出猎时,穿狍皮衣、皮裤,戴狍头皮帽,穿乌拉。

现今日常已普遍着布衣、胶鞋,但出猎时仍多着皮衣。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男子夏季喜欢穿绸制的套头短袖衬衣,衬衣的领口、袖口和前襟开口用红、绿、蓝相间的丝绒绣成各种美丽的彩色图案花边。

春秋两季,穿长过膝盖的长袷袢,腰束绸缎或棉布制成的三角形绣花腰带。

冬天穿毛衣、毛裤、羊皮袄等。

妇女夏天穿丝绸衬衣、连衣裙等,老年妇女穿的连衣裙一般褶多且宽大,颜色单调。

青年妇子穿的连衣裙色彩艳丽,胸前绣有各式各样的花纹和图案,并缀上五彩珠和亮片。

妇女穿的冬装除毛衣、毛裤、呢子大衣之外,一般喜欢穿狐皮、裘皮大衣,更显得气质高雅,雍荣华贵。

乌孜别克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要戴“朵皮”帽子。

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男子传统服饰为白色绣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无领长衫“袷袢”,袖口用黑布沿边。

短上衣的式样为竖领、对襟扣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
艳丽著称,还有风 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
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采,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 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傣族
傣族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
壮族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
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 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花边;
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 布贴,色彩绚灿耀眼。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 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披戴绣花垫肩。妇女的发式各地有所不同。壮族 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 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 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 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苗族
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
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曳摆动,显 得婀娜多姿,优美迷人。
各地的傈僳族男子,喜欢穿麻布长衫或短衫,穿裤子,裤长及膝。有
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蓄发辫于脑后。个别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的人,则
在左耳上挂一串大红珊瑚。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腰佩砍刀,右腰挎箭包,
弩弓是他们的贴身之宝,有些还是古代相传的。
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 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傈 僳 族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按照各地所穿着的服饰颜色的差异,又分
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种.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黑傈僳妇女 普遍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者耳戴大铜环或银饰,长可垂肩.头上
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
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
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
银饰 上衣,百褶裙。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
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
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红河等地妇女上穿右襟圆领上衣,下着长裤;墨江等地妇女上 衣外套一披肩。下穿及膝短裤,打绑腿;版纳和澜沧一带的妇女穿短裙,打护脚,
也有着长筒裙或褶裙的。盛行银饰,无论纽扣、耳环、项圈、手镯和胸饰,皆
用银制。衣襟、环肩、袖口、裤脚、腰带等服饰上,多有镶嵌的彩色花边和刺绣的 花纹图案。
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有较完整的神话史诗《奥色密色》、《十二奴局》、创 世诗《烟本雀本》。
带竹藤圈,头戴银(或蔑)夹,身挎背带,显得威风凛凛。他们喜爱装饰
品,耳朵穿孔戴大园耳环或坠银耳筒,颈带竹藤圈,手腕戴银镯银链。男青 年串姑娘时,黑上衣内要多穿一件白衬衣,有的头上还加戴鲜花。
佤族妇女多留长发,饰以银质发夹,有些地区用藤蔑或麻线编织发夹。披
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
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 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 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佤族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
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西盟地区的男子用黑布或红布缠头,上穿无领短 衣,裤子短而宽,裤筒一般一尺二寸,喜欢赤足。青年男子身佩长刀,颈
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 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 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
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
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 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
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 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
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 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
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
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
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
彝族支系阿哲人
云 南 大 姚 县 彝 族
彝族白倮人
白族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
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 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
身挎一个小七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
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 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 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剑川白族
哈尼族
金平哈尼族
哈尼族历史悠久,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羌人。崇尚黑色,擅长于用
蓝靛染布,男子穿对襟上衣和长衣和长裤,用青布或白布包头。女子因地域
以珊瑚,珠料为饰.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绒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 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饰,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园孔,
傈僳语称这种胸饰叫做“拉白里底”。泸水县一带的黑傈僳妇女则不穿长裙,
上衣右衽,腰间系一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
德宏一带的花傈僳服饰更为鲜艳美观。妇女均喜欢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