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硇类型及其文化措征

合集下载

传奇英雄形象的文化成因

传奇英雄形象的文化成因
第 l 卷 第 2期 1
20 0 9年 4月
滁 州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H ZO NVR IY O R A FCU H UU I ST E
Vo . 1 No 2 11 .
Ap .2 0 t 09
传 奇 英 雄形 象 的文化 成 因
王俊 德 ,顾 荣梅
(. 1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 ,山西 太原 0 0 3 ;2 6 7 0部队 长征学校 ,山西 岢岚 0 60 ) 30 1 . 3 1 3 3 1
再 如 :韩 非子 ・ 《 五蠹》 :
“ 古之 世 , 民 少而 禽兽 众 , 民不 胜禽 兽 虫 上 人 人 蛇 , 圣人 作 , 木 为 巢 以避 群 害 , 民说 ( ) , 有 构 而 悦 之 使
系列神 奇而浪漫 的传奇 英雄 形象 。在这 些光 彩照人 的英
雄形象身上, 无不体现着凝结在 作家血 液 中的那 种传统 文
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元杂剧 中传奇英雄 形象的塑造是在 原始英雄 崇拜情结 、 实英雄逐渐被神话 与猎奇 心态下的审美追 求 现
等各种 文化基 因的共 同作 用下完成 的。本文从 以上三方 面对元杂剧 中的传奇 英雄 形 象做 了一些粗 浅的探 讨 ,
试 图揭 示作 家在 创 作 过 程 中传 统 文 化 的影 响 与 作 用 。
五帝 时代 最后 一位 氏族领 袖大 禹就 是这 样一 个最 突
出的人物 。当华 夏 民族 面临黄 河疯 狂泛 滥而命 运 岌岌 可
方 盗火 的普 罗米 休斯 , 还是 东方 追 日的夸父 与 填海 的精
卫, 他们 都表 达了人们 对英雄 的讴歌 与赞美 。元杂 剧 中的 英雄形象类型有别 , 性格迥 异 , 各有其鲜 明 的特 征 , 元杂 但

元杂剧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研究

元杂剧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研究

元杂剧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研究第一章引言元杂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塑造了许多历史人物形象,这些历史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还具有艺术的美感。

本文将围绕元杂剧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展开研究和探讨。

第二章元杂剧的历史背景和特点1. 元杂剧的历史背景元杂剧是元代戏曲的一种形式,兴盛于13世纪至14世纪之间,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 元杂剧的特点元杂剧的特点包括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

其中,音乐和唱腔是元杂剧最为突出的特点,表演则强调形体表现和舞蹈技巧。

第三章元杂剧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1. 社会背景的影响元代社会的变革和多元化,为元杂剧塑造历史人物形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素材。

元杂剧不仅可以塑造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还可以描绘社会上各种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物形象。

2. 历史传承的需要元杂剧作为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必须承传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

通过塑造历史人物形象,元杂剧可以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 艺术表现的要求元杂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需要通过塑造历史人物形象,展现出舞台艺术的精湛技巧和表现力。

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体现出元杂剧在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的艺术表现。

第四章元杂剧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1. 人物形象的塑造元杂剧塑造历史人物形象需要综合运用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的艺术手段,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性格、生活背景等方面的描绘,塑造出具有历史真实性和艺术美感的人物形象。

2. 剧情的安排元杂剧的剧情安排需要符合历史的真实性,同时还需要考虑艺术表现的需要。

通过合理的剧情安排,可以使历史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

第五章元杂剧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经典案例1. 《汉宫秋》《汉宫秋》是元杂剧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汉武帝和卫子夫等历史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出元杂剧在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的艺术表现。

2. 《窦娥冤》《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又一经典之作,通过对窦娥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出元杂剧对于历史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厚功力。

元杂剧历史人物形象

元杂剧历史人物形象

奸臣形象
严嵩
在《鸣凤记》中被刻画成一个善于钻营、贪恋权位的奸臣形象。
魏忠贤
在《玉镜台记》中被描绘成一个阴险狡诈、残暴无情的奸臣形象。
侠客形象
关汉卿
在《单刀会》中塑造了一位英勇无畏、义薄云天的侠客形象。
李逵
在《水浒传》中展现了一位勇猛粗豪、忠心耿耿的侠客形象。
才子佳人形象
张生
在《西厢记》中塑造了一位文思敏捷、风 流倜傥的才子形象。
元杂剧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文献整理
从古代文献中搜集、整理有关元杂剧的资料,了解其起源 、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口传心授
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元杂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 格,这种方式在民班是传承和发展元杂剧的重要机构,戏班内部有 严格的师承关系和技艺传承机制。
艺术交流
传播途径
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如影视、网络等手段推广元杂剧,扩大其受众 群体和影响力。
元杂剧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历史文化价值
元杂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 历史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 念和审美追求。
艺术审美价值
元杂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技巧,其人物形象生 动鲜明,语言优美精炼,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教育启示价值
通过欣赏和学习元杂剧,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好的教育启 示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元杂剧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戏曲的影响
传承与发展
元杂剧作为中国戏曲史上 的重要剧种,为后世戏曲 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经验。
地方戏繁荣
元杂剧的出现促进了地方 戏的繁荣,为各地戏曲艺 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 示。

文人化的草莽英雄——论元杂剧水浒戏的人物特征

文人化的草莽英雄——论元杂剧水浒戏的人物特征
旋 风双献 功》、 文蔚 《 李 同乐 院燕青 博鱼》、 进之 康
逵下 山追赶 花瓣 吟诗 的场景颇 为生 动 : [ 中天 ] 这 里 雾锁 着 青 山 秀 , 罩 定绿 杨 醉 俺 烟 洲 。( ) 云 那桃 树上 一 个黄 莺 儿 , 那桃花 瓣儿嘧 将
阿唱 的略 下来 , 落在 水 中, 是好 看也 !我 曾听 的谁
至还流 露 出一 丝 以宋玉 自比的情 思 。这种 表达方
代的杂剧 , 明代的小说以及后世 的传奇 、 曲、 戏 影 视 剧 , 浒英雄 的形 象被 不 同的 文学 载 体 演绎 并 水
在 民问得 到认 同 , 为不 同时代 的广大 群众所 喜爱 。 元代 的水 浒戏无 疑是 水浒 人物形 象形成 的关 键环 节, 其英雄 人物 的典 型 特征 明 显 地具 有 文 人 的气 质 和行 为 , 即文人化 的草莽 英雄 。
《 山泊李 逵 负荆 》、 致 远 《 妇 小 妻 还 牢末 》、 梁 李 大 无 名 氏《 报 恩 三 虎下 山》 鲁 智 深喜 赏 黄 花 峪 》 争 《
六 种 。梁 山好 汉形 象文人 化 的特征 在每部 剧作 中
说 来?我 试想咱 。哦 !想起 来 了也 。俺 学 究哥 哥 道 来 :唱 ) ( 正是 这轻 薄桃花逐 水 流 。( ) 绰起 云 俺
水浒 故事 自产 生之 日起就 在 民问有着 广泛而
深刻 的影 响 。水 浒英雄 的形象更 是在 民间 的 口耳
荷减 翠 , 衰柳 添黄 。我 则红 叶满 目滴溜 溜枝 上 舞 ,
可这黄 菊 可都 喷鼻 香 , 的是 堪 写在 围屏 上 。看 端
了这秋 天景 致 , 不教 宋玉 悲伤。 怎
这桃 花瓣 儿 来 , 试 看咱 , 红红 的桃花 瓣儿 。 我 好

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对后世文学作品与民间艺术的影响

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对后世文学作品与民间艺术的影响

372文|王俊德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对后世文学作品与民间艺术的影响摘要: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对后世文学作品与民间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方式、表演风格,也包括民间绘画、雕塑、手工等方面,无不具有一脉传承的关系。

而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审美意识的表现和民族文化心理的传承方面,后世文学作品与民间艺术也都能看到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戏曲;教化;大众化教育元杂剧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映像,人们崇拜英雄之时,如同欣赏壮美的事物一样,会唤起自己的崇高感,他们在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乃至一个“亮相”都显得光彩熠熠,从而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大致分为历史英雄、草莽英雄与侠义英雄三种类型。

在他们身上,不仅把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大义之勇”、“至爱之仁”和“忠信之义”体现的淋漓尽致,反映了来自民间的那种朴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从自身的观念出发对伦理道德的理解[1],而且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以对后世的戏曲、小说与民间艺术为例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一、对后世戏曲的影响元杂剧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元代后期衰微了下去,但元杂剧中那些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广阔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寄托着广大人民的理想与愿望的传奇英雄形象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永远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戏剧的创作。

我们无论从明传奇《鸣凤记》中的八大臣还是清传奇《清忠谱》中的五义士身上,都可以看到《赵氏孤儿》的影响。

从《赵氏孤儿》开始就体现出来的正义力量对统治者及邪恶势力的抗争,在后世的戏剧中逐渐演变为正义善良与残暴邪恶的大搏杀,正义一方的前赴后继,舍身赴死精神使得后世戏曲中的忠奸斗争题材具有了强烈的道德批判和人民性,这与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一脉相承的。

同样,明清戏剧中的水浒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拒何心《水浒研究》、金宁芬《略谈明清水浒戏的思想特点——兼与小说〈水浒传〉比较》中分别统计出明清两代约有水浒戏26种和39种(包括朱有竢的2种)[2],著名的有李开先《宝剑记》;陈与郊《灵宝刀》;沈璟《义侠记》;许自昌《水浒记》;王异《水浒记》;张子贤《聚星记》等。

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

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

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汇报人:2024-01-09•元杂剧的起源与发展•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元杂剧的主题内容目录•元杂剧的文化精神内涵•元杂剧的影响与价值•元杂剧的传承与创新01元杂剧的起源与发展元杂剧起源于宋金时期,是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形式。

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为元杂剧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观众基础。

元杂剧在吸取宋金杂剧、诸宫调等前代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元杂剧的起源010204元杂剧的发展历程元杂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晚期。

初期元杂剧以豪放派风格为主,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中期元杂剧风格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不同流派和特色。

晚期元杂剧则更加注重文采和艺术性,表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03元杂剧的繁荣时期•元杂剧的繁荣时期是在元代中后期,这一时期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达到了巅峰。

•元杂剧的繁荣也得益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特别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总的来说,元杂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其起源与发展都与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演变密不可分。

通过对元杂剧的深入研究和阐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02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剧本结构元杂剧的剧本结构通常包括四折一楔子,以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来展现情节和人物性格。

这种结构有利于集中表现一个主题,使剧情紧凑有力。

情节安排元杂剧的情节安排通常采用单线结构,情节线索清晰,有利于突出主题和人物形象。

同时,情节的曲折变化和悬念设置也增加了观众的观赏兴趣。

元杂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风格。

这种角色设置使得元杂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生旦净末丑元杂剧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通过角色的语言和行动,观众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角色性格角色设置唱腔特点元杂剧的唱腔具有高亢、激越、豪放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柔和、婉转的表现力。

对元杂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元杂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元杂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分析作者:秦燕南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1年第01期内容摘要:元杂剧属于古代叙事文学的重点组成,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成熟,在元杂剧中,塑造了大量经典人物形象,而历史人物形象是其中的重点组成,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让元杂剧更具可读性。

本文基于此,针对元杂剧的历史人物形象类型以及元杂剧中特殊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原因。

关键词:元杂剧历史人物形象分析在中国文学史上,诞生了多元化的文学形式,如诸子散文、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每一种类型文学形式的诞生,都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处处彰显着时代的特征。

元杂剧是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戏剧形式,被称之为元代“一代之文学”,元杂剧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文学审美取向的变化,元杂剧中的人物包罗万象,涉及各个阶层,人物形象完整、有个性。

在元杂剧中,有大量经二次创作的历史人物,其形象立体、丰富,类型包括武將、文人、神仙等等,对于此类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元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面貌息息相关。

1.元杂剧的历史人物形象类型1.1文人文人即具有政治作为、文学造诣的读书人,也是元杂剧中常见的历史人物形象,根据文人身份、地位、命运经历的差异,主要包括如下几类:爱情追随者:爱情追随者是元杂剧常见的历史人物形象,如白居易、柳永、吕蒙正、梁鸿等等,在这类历史人物中,有的人物命运坎坷,几经沉浮,最后,与心爱之人终成眷属;有的对官家小姐一见钟情,却受制于封建礼教的影响,遭到反对,后来,他们发愤图强、拔得头筹,终于抱得佳人归。

在元杂剧中,爱情追随者的结局往往是圆满的,这类文人在开始出场时,大多家徒四壁、壮志难酬,最后,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时来运转,这类形象符合当时人们对因果报应的想象,最终否极泰来,获得了圆满的人生。

谋士:自古以来,对于谋士,国人都非常推崇,尤其是在纷争和混战的时代,谋士的作用不言而喻。

元杂剧作者,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自恃文采非凡,却无处可用,眼见乱世,只能扼腕叹息,于是,他们将谋士作为作品中的主人翁,以其人生经历来抒发自己的抱负,为时代对人才的埋没而深感不公。

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硇类型及其文化措征

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硇类型及其文化措征

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硇类型及其文化措征(1)论文关键词:元杂剧传奇英雄文化特征论文摘要: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大致有历史英雄、草莽英雄与侠义英雄三种类型。

这些英雄形象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义之勇”、“至爱之仁”和“忠信之义”,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作品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民间从自身的观念出发对伦理道德的理解。

元杂剧作家通过对社会与人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塑造出了类型繁多的系列人物形象。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神奇而浪漫的传奇英雄无疑是最具艺术魅力的。

他们或叱咤风云,令人刻骨铭心;或侠肝义胆,抒写了人生的辉煌;或救危扶困,受到了人们的景仰与歌颂。

在这些难以磨灭的形象身上,有着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

下面,本文就对这些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的文化特征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英雄形象的分类本文把这些英雄人物大致分为历史英雄、草莽英雄与侠义英雄三种类型。

但这种分类仅仅是为了突出他们主要的性格特征,并非每一个英雄都只能用一种类型来定义,因为侠义英雄和草莽英雄也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英雄和草莽英雄也具有不畏强暴、一诺千金、舍生取义、慷慨成仁的侠义品质。

1.历史英雄本文所谓的历史英雄主要是指那些在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人物,如廉颇、蔺相如、刘备、关羽、张飞、尉迟恭、薛仁贵、李存孝、赵匡胤等。

这些人物曾经真实地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成为了人民群众心中不朽的记忆。

但元杂剧作家们在根据他们的事迹进行创作的时候,却并没有严格遵守历史真实,他们或敷演一些史实,或虚构一些情节,甚至根据一些民间传说进行创作。

创作的目的只是为了突出英雄人物强大的意志力和坦荡无畏的胸怀,以及知难而进、百折不回的精神和赤胆忠心的品质。

杂剧中的英雄形象,已经与真正的历史人物相脱离,所以,严格来讲,元杂剧中的历史人物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人物,他们包含了较多的民间文化因素,“带有较浓郁的民间文艺色彩”。

元杂剧中的历史英雄主要以三国戏和隋唐戏为代表。

元杂剧的形式特点分别是什么

元杂剧的形式特点分别是什么

元杂剧的形式特点分别是什么元杂剧的形式特点分别是什么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

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元杂剧的形式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元杂剧的形式特点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

一、“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杨景贤《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每本戏仍是四折。

这很像后世的连台本戏或连续剧。

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个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由男主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所谓的“折”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幕”,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又说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以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

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序的套数构成。

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

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

楔子本义是木器榫合处为弥缝填裂而楔入的小木片,在元杂剧中它所起的是绵密针线或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本四折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赵氏孤儿》五折,《秋千记》六折,《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杨景贤的《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

此外在剧本的开头或结尾,还有“题目正名”就是用两句话或者四句话,标明剧情提要,确定剧本名称。

如《窦娥冤》的题目正名为两句:“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二、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有别称“北杂剧”,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

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

元杂剧的角色分类

元杂剧的角色分类

元杂剧的角色分类
1. 嘿,咱先来聊聊主角啊!就像《窦娥冤》里的窦娥,那绝对是主角呀!她就是全剧的中心,所有故事都围着她转呢,多重要哇!
2. 然后呢,还有配角,这就好比《西厢记》里的红娘,虽然不是最主要的,可少了她这故事可就不精彩啦!她可是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哦。

3. 还有那反派角色啊!《赵氏孤儿》里的屠岸贾不就是嘛,坏得让人牙痒痒,没有这样让人讨厌的反派,哪能突出主角的好呢。

4. 生角呢,一般都是很有男子气概的呀,就像《汉宫秋》里的汉元帝,那风度翩翩的样子,真有范儿!
5. 旦角就不一样啦,很有女性魅力呀!《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多迷人呀,那柔弱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怜惜。

6. 净角呢,往往很有个性!像《单刀会》里的关羽,多威风啊,那气势让人敬畏。

7. 末角有时候也很关键呀,起到引领故事的作用呢,类似《陈州粜米》里的包拯的那些随从。

8. 丑角就最有趣啦,经常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就跟《救风尘》里的那个周舍似的,让人哭笑不得。

总之哇,元杂剧的角色分类可丰富啦,各有各的精彩呢!
我觉得元杂剧的这些角色分类真是太有意思了,每一种角色都不可或缺,共同铸就了元杂剧的独特魅力呀!。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英雄与群像形象分析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英雄与群像形象分析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英雄与群像形象分析中国古代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鲜明地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英雄与群像形象。

这些形象通过各种细腻而精彩的表演和故事情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不同戏曲剧种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英雄与群像形象。

一、京剧中的英雄与群像形象京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在京剧中,英雄形象常常通过深情表达、高超武技和出色智慧来展示。

而群像形象则以独具特色的歌舞和台词表演让观众们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霸王别姬》中的项羽形象展现了一个粗豪、直爽的英雄形象,而《春秋配》中的宫廷群臣则通过精湛的歌舞表演体现了权谋的复杂性。

二、豫剧中的英雄与群像形象豫剧以其清新自然的唱腔和简洁明快的表演方式而备受喜爱。

在豫剧中,英雄形象通常通过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精准的动作表演展现出来。

而群像形象则以生动的台词和活泼的表演展示出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

例如,《打金枝》中的阿珂形象体现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女英雄,而《南洋十二妹》中的妓女群像则展示了普通女性在特殊时代中的生活境遇。

三、越剧中的英雄与群像形象越剧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的瑰宝,以其细腻的唱腔和婉转的表演方式而广受赞誉。

在越剧中,英雄形象常以悲剧的命运和无奈的遭遇展现出来。

而群像形象则通过细腻的台词表演和精美的服饰来体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异。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呈现了一个痴情、忧郁的英雄形象,而《八女投江》中的农民群众则以真实的表演让观众深切感受到社会动荡的历史变迁。

四、评剧中的英雄与群像形象评剧以其悠扬的唱腔和传统的表演形式而备受关注。

在评剧中,英雄形象常以悲情和忍耐力来展现。

而群像形象则以一定的夸张和幽默手法来体现人们的乐观与智慧。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杨家将形象展现了一个忠义、聪明的英雄形象,而《梅花烙》中的乞丐群众则以幽默的表演方式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善良与淳朴。

五、粤剧中的英雄与群像形象粤剧以其婉转多情的唱腔和精妙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元代杂剧的体式

元代杂剧的体式

元代杂剧的体式
元代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元代杂剧的体式主要包括三大类:散曲、杂剧和元曲。

散曲是元代杂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唱腔简单明快,曲调简洁优美,常常与说白相结合,内容涉及各种生活情境和人物形象,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杂剧是元代杂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结合了歌唱、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杂剧通常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现各种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是元代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元曲是元代杂剧的第三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元杂剧、元曲、元话本等。

元曲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创新性,常常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元代杂剧的体式丰富多彩,不同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元代戏曲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戏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 1 -。

女人·帝王·英雄--元杂剧名篇人物漫谈

女人·帝王·英雄--元杂剧名篇人物漫谈

义行为里包含着兔死狐悲的恐惧。 望江亭》 《 里的谭记儿, 在危
难到来之时, 自己的男人靠不住, 而官府与恶人根本就是一丘 之貉, 自己救 自己了。 只能 临危不惧 、 落落大方 , 巧妙地保全了 自己。 她们用 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了恶势力, 不时地引来观 众的阵阵笑声。喜剧背后, 却是整个社会女性地位低下、 缺乏 安全感的时代悲凉, 她们的光芒反衬着时代的黑暗。 从喜到悲, 我们看到了《 窦娥冤》 。窦娥是赵盼儿、 谭记儿 的另一种生存可能。幼年丧母 , 刚成年时丈夫病死 , 后又遭流 氓欺凌, 、 与赵 谭比起来, 她并不缺乏斗争的勇气 , 只是她的对
普通人对于命运无法 自主的哀叹。 在史实允许的ຫໍສະໝຸດ 围内,白朴和马致远对故事做了充分的
发挥。 这可以认为是作者对“ 女人误国” 这一历史的反思, 可以
看作是对皇帝身不由己的境地的同情 ,也可以说是作者在民 族压迫下对复兴汉室的殷切期盼, 但更多的, 是一种对人的生 存状况的形而上的思考 , 寄托着作者人生“ 永恒的孤独” 之感 的体认。 “ 梧桐雨” 出自《 长恨歌》 诗句“ 秋雨梧桐叶落时”前人笔 , 下的梧桐, 从来都是分离、 孤独、 伤悼、 思念的象征,梧桐更兼 “ 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梧桐树, “ 三更雨, 不道离情更苦” , 读来让人肠断。而“ 汉宫秋 ” 秋” 的“ 也是与愁苦联系在一起 的— “ 悲哉秋之为气” 。两部作品笼罩在一片阴冷灰暗的气 氛里, 尽管有过欢娱的场面, 有过歌舞升平和恩爱缠绵 , 却是 一晃而过, 优伤与思念像黑夜一样漫长。 李隆基退位后, 昔日的荣华和权势都不在了, 躲在西宫养 老, 所爱的人生死两隔, 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回忆 ,常记得碧 “
下人苍生? 重任落在英雄的肩上。 首先出场的是关羽。《 单刀会》 里一曲〔 新水令〕 唱出豪气 万千: “ 大江东云浪千叠, 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 比九重龙凤胭, 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 我觑这单刀 会似赛村社。” 浓墨重彩, 鲜活地刻画出关羽视死如归的英豪 形象。 单刀会上, 关羽把鲁肃驳得哑口无言, “ 则你这东吴国的 孙权 , 和俺刘家却是甚枝叶。 早已埋伏好的甲士一拥而出, ” 关 羽揪定鲁肃, 拍案而起, “ 那怒则跃匣铮铮而有声” 的宝剑嘎然 响了三次。最后, 他终于捍卫了“ 汉家“ 的基业 , 及时平息了一 起惊心动魄的纷争, 维持住平稳的局面。这里, 有作者对昔 日

元杂剧中三国戏的英雄人物塑造——以刘、关、张为中心

元杂剧中三国戏的英雄人物塑造——以刘、关、张为中心

元杂剧中三国戏的英雄人物塑造——以刘、关、张为中心陈劭龄【摘要】现存21部元杂剧三国戏剧本中,绝大多数涉及刘备、关羽、张飞3位英雄人物故事.在刘、关、张3位英雄人物塑造上,元杂剧三国戏采用了烘托和对比手法,将侧面塑造与正面塑造相结合,使英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形象性和典型性.元杂剧三国戏重在塑造人物,使刘、关、张3位英雄人物的个性人格更加类型化,也促进了三国英雄文学形象的定型,这对《三国志演义》的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元杂剧三国戏所演故事更合符英雄传奇一类.【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7页(P20-26)【关键词】元杂剧;三国戏;英雄人物;传奇【作者】陈劭龄【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37.1在我国古代,三国故事经由世代流传、演绎、丰富,大约在明初时成书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演义》。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年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记录了战乱年代里无数豪杰的故事,为后世文人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唐宋时,诗词中咏三国之事的不胜枚举,在民间俗文学里,三国故事也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到宋代,“说话”艺术高度发展,“说话四家”中的“讲史”一类已有“说三分”的传统,在戏曲舞台上,三国故事同样长演不衰。

虽然宋代演三国故事的戏曲内容和形式已经无从稽考,但与宋杂剧并称的金院本却透露了当时三国戏演出的一些信息。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一书的“曲录”部分著录了“院本名目”近700种,其中可以确定表现三国故事的剧目,有《赤壁鏖兵》《刺董卓》《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5种。

宋元南戏也有敷衍三国故事的戏曲作品。

到了元代,在标志我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元杂剧中,三国戏的数目就更加可观。

三国故事成为元杂剧故事题材中极引人瞩目的一类。

如今已知的元代及元明之际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剧目多达60种[1],然而其中多数剧本已佚,现存有剧本的共21种[1]。

元曲基础知识之(七)元杂剧

元曲基础知识之(七)元杂剧

转自: 七月流火的博客元曲基础知识之七:元杂剧一、元杂剧简介元杂剧又叫北曲,与此相对的还有南曲,也就是南方方言和流行的地方曲调演唱的南方剧种。

它是以北曲演唱为基础的戏曲形式,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的。

剧本体裁一般是:每本分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

角色有正末、正旦、主唱等。

一杂剧基本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角色唱到底。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

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

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二、元杂剧题材内容的范围元杂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斗争精神。

元杂剧作家为避文祸,多借历史传说故事反映现实,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也常涂上一层“历史传说”的保护色。

但许多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元代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内容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类: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

如《窦娥冤》《鲁斋郎》《陈州粜米》等,大胆抨击了元代的专制统治和腐败政治,使人们看到在民族、阶级双重压迫下的黑暗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深重苦难。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有的正面歌颂人民起义英雄,如《双献功》《李逵负荆》等。

有的赞颂历史豪杰,如《单刀会》等。

有的表现各种弱小人物的反抗斗争,如《窦娥冤》写寡妇窦娥大骂官府,诅咒天地;《陈州粜米》写农民张撇古对权豪的谴责与反抗;《救风尘》写妓女赵盼儿智斗花花太岁等。

元明戏曲舞台上的伍子胥形象及其审美特征[1]

元明戏曲舞台上的伍子胥形象及其审美特征[1]

第18 卷第1 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8 No. 12001 年3 月Journal of Suzhou Railway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Mar. 2001 一伍子胥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一生每一阶段的经历都富于戏剧性。

其人生经历在元明之际被完整地搬上了戏曲舞台,成为一个伍子胥题材的史剧系列。

现有存目可考的元明取材于史传或民间传说的伍子胥史剧数量较多,且可分为四个内容系列:临潼斗宝系列:元明阙名杂剧《伍子胥鞭伏柳盗跖》、、《十八国临潼斗宝》《伍子胥力伏十虎将》(佚) 、明戏文《临潼记》(沈采)( 佚) 、明传奇《临潼会》(许自昌)( 佚) 。

弃楚亡吴系列:元杂剧《伍子胥弃子走樊城》(高文秀)( 佚) 《采石渡渔父辞剑》、(郑廷玉)( 佚) 、《浣纱X 收稿日期: 27元明戏曲舞台上的伍子胥形象及其审美特征3 X吕文丽(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山西临汾041004)中图分类号关键词: 伍子胥; 史剧; 复仇; 忠与孝文献标识码: I237 :A 文章编号: X(2001) 06征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审美的评价。

本文旨在通过对元明戏曲舞台上伍子胥形象及其审美特,国戏曲史上是一个特例。

而关于伍子胥每一阶段的形象塑造摘要: 元明之际有关伍子胥题材或涉及伍子胥故事及评价的历史剧有十五种之多,这在中都蕴含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广大民众对这一形象道德的、伍子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历经坎坷,辉煌而悲壮,因此吸引了历代学者、文人和广大民众的关注,并从太史公起便引发了中国历代关于忠良遇害复仇问题的反思,这种反思在元明之际反映在戏曲文学的创作中,即出现了一个伍子胥题材的史剧系列,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伍子胥也因此成为一个有着丰富思想文化内涵的艺术典型。

女抱石投江》(吴昌龄)( 佚) 、《说专诸伍员吹箫》(李寿卿) 、明传奇《昭关记》(孙柚)( 佚) 。

元杂剧角色类型的文化特征

元杂剧角色类型的文化特征

元杂剧角色类型的文化特征
孙婷
【期刊名称】《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2)003
【摘要】在儒家传统中明确地规定了人的社会属性与道德属性,自东汉后期兴起的人物品评,尤其是魏晋玄学形成之后的对人的个性的追求与张扬更使得以性格区分人的特征与类型成为一种风流.此二者对后代叙事艺术中的人物塑造提供了极便捷的法门.元杂剧中人物角色的类型化因此成为古代俗文化中一个鲜明的特征.
【总页数】5页(P112-116)
【作者】孙婷
【作者单位】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7
【相关文献】
1.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的类型及其文化特征 [J], 王俊德
2.元杂剧角色类型的文化特征 [J], 孙婷;
3.试论元杂剧中〔带云〕结构的作用及其形变意义——以元杂剧四大悲剧为例 [J], 陆永俊
4.谈元杂剧中的"宣泄"
——兼论艺术社会学视角下的元杂剧作家心态 [J], 张静
5.元杂剧的文化特征 [J], 严东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戏剧鉴赏:元杂剧《柳毅传书》的艺术成就

戏剧鉴赏:元杂剧《柳毅传书》的艺术成就

戏剧鉴赏:元杂剧《柳毅传书》的艺术成就—以《柳毅传书》第二折为例爱情与婚姻的题材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非常热门,而其中有一种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创作方法,更是深受元代戏剧家和观众所喜爱。

故事写凡人与异类的相识相爱,情节离奇曲折,想象力天马行空,但又深刻折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所谓的“异类”,是指神、鬼、妖等区别于凡人的存在,这类题材早在六朝就有,到了唐代更是蔚为大观。

本文所指“异类”为龙女,下文以家喻户晓的《柳毅传书》第二折龙斗为例,分析此部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柳毅传书》的概述杂剧《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人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两者皆为该时代的名篇名作。

《柳》杂剧作者尚仲贤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太和正音谱》评价其曲词风格为:“尚仲贤之词,如山花献笑。

”大概指出其曲具有清新明快的风格。

故事讲述柳毅在前往长安赴考途中,遇到一位女子在风沙扑面的泾河边过着凄凉的牧羊生活。

原来对方乃是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远嫁泾水小龙。

可惜小龙生性风流,夫妻感情不好。

三公主独守空房之余,又被翁姑欺凌。

柳毅义愤填膺,放弃考取科举,答应为龙女三娘送信。

柳毅为三娘送信往龙宫求助于洞庭君,但洞庭君想息事宁人。

洞庭君的弟弟钱塘君性子暴烈,听闻此事,一怒之下带同水军前往解救三公主,并吞杀了泾水小龙。

三公主回宫后,为柳毅奉酒答谢。

钱塘君见二人眉目传情,欲撮合二人。

但柳毅碍于没有媒人作中介,以及介怀自己间接杀了三公主的丈夫,所以拒绝了婚事。

柳毅回到地面之后,经常望湖兴叹;而三娘亦对柳毅日夜挂念。

双方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而大然思量。

柳毅的母亲决意为柳毅寻找媳妇;而钱塘君由于错手杀了三公主的丈夫而耿耿于怀,决意化身为媒婆前往柳家说媒。

三娘化身卢氏与刘毅成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柳毅传书》的叙事艺术全剧共四折一楔子,此处选的是第二折——龙斗。

第二折的曲词是描写二龙争斗的,场面风雨雷电交加,词采易成奇谲。

由于尚仲贤的曲词风格像山花一样清新明快,所以曲中多用行云流水似的文句,写出了奇谲万分的景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硇类型及其文化措征
论文关键词:元杂剧传奇英雄文化特征
论文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大致有历史英雄、草莽英雄与侠义英雄三种类型。

这些英雄形象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义之勇”、“至爱之仁”和“忠信之义”,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作品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民间从自身的观念出发对伦理道德的理解。

元杂剧作家通过对社会与人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塑造出了类型繁多的系列人物形象。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神奇而浪漫的传奇英雄无疑是最具艺术魅力的。

他们或叱咤风云,令人刻骨铭心;或侠肝义胆,抒写了人生的辉煌;或救危扶困,受到了人们的景仰与歌颂。

在这些难以磨灭的形象身上,有着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

下面,本文就对这些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的文化特征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
英雄形象的分类
本文把这些英雄人物大致分为历史英雄、草莽英雄与侠义英雄三种类型。

但这种分类仅仅是为了突出他们主要的性格特征,并非每一个英雄都只能用一种类型来定义,因为侠义英雄和草莽英雄也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英雄和草莽英雄也具有不畏强暴、一诺千金、舍生取义、慷慨成仁的侠义品质。

1.历史英雄
本文所谓的历史英雄主要是指那些在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人物,如廉颇、蔺相如、刘备、关羽、张飞、尉迟恭、薛仁贵、李存孝、赵匡胤等。

这些人物曾经真实地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成为了人民群众心中不朽的记忆。

但元杂剧作家们在根据他们的事迹进行创作的时候,却并没有严格遵守历史真实,他们或敷演一些史实,或虚构一些情节,甚至根据一些民间传说进行创作。

创作的目的只是为了突出英雄人物强大的意志力和坦荡无畏的胸怀,以及知难而进、百折不回的精神和赤胆忠心的品质。

杂剧中的英雄形象,已经与真正的历史人物相脱离,所以,严格来讲,元杂剧中的历史人物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人物,他们包含了较多的民间文化因素,“带有较浓郁的民间文艺色彩”。

元杂剧中的历史英雄主要以三国戏和隋唐戏为代表。

顾宇倩认为:“元杂剧中的三国戏,是对历代异彩纷呈的三国故事的一次大检阅。

它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民间的口耳相传的特点。

由于融进民众的智能,它具有民间故事的丰富性。

因为属于民间传说,所以虚构的题材、传奇的人物、曲折的情节,使它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它与一般的元杂剧中文人创作的历史剧,有明显的区别”。

这种带有浓郁民间色彩的英雄形象,常常使杂剧中的英雄人物带有民间大众的思想特征,更容易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

2.草莽英雄
草莽英雄多为民间传说或文学家们虚构的人物,他们中或许有少数人物在正史中有过记载(如宋江),但更多的却是来自民间传说。

元杂剧中的草莽英雄主要以水浒戏为代表。

与历史英雄相比,草莽英雄身上少一些力挽狂澜,改变历史走向的“伟人”气质,却多了一些平民气与草莽气。

杂剧中的草莽英雄并没有脱离“强盗气质”,常常说些杀气腾腾的话。

如《李逵负荆》中“不假称王,而呼保义”的宋江既冷静沉着、度量宽宏,具有领袖的风范和长者之风,但也会说:“取这两副心肝,与咱配酒”,“旗帜无非人血染,灯油尽是脑浆熬”等极具强盗特征的话语,反映出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草莽英雄形象。

杂剧中的草莽英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渲染与审视。

这一点与后世同类作品《水浒》有所不同,《水浒》中的那些英雄多是具有超人的神勇的“神”,比如打虎的武松和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等。

而元杂剧中的草莽英雄多为生活中真实的、可见的人,带着普通人生中人性的真相。

如《争报恩》中贩卖狗肉的关胜;沿街乞讨的徐宁;被捕盗官军追得东躲西藏的花荣以及《燕青博鱼》中因欠店钱被赶出门,沿街乞讨的燕青等。

这些草莽英雄都经历着平凡人生的悲喜交加,也经受着常人所经受的种种遭际,其饥寒交迫、穷困潦倒之状,与常人无异。

元杂剧作家把英雄的平凡性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具有了人性的真实。

然而,在这些草莽英雄的身上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从外表上来看,他们都是爽直粗莽、勇武有力、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从性格方面来看,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善恶是非标准,如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好抱打不平,甚至可以为伸张正义而甘愿赴死。

这种品质的生动演绎,体现了元杂剧作家对生命真实本相和人生真相的寻绎,也代表着老百姓的理想与愿望,其中的内在意蕴在民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也更能经得起长时间和多方面的审美玩味。

3.侠义英雄
侠义英雄与草莽英雄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如他们都是不畏强暴、疾恶如仇,为伸张正义而甘愿以死相搏的义士,其所作所为都符合社会伦理精神和道德精神,而且都受到了社会的崇拜与赞美。

本文之所以单列侠义英雄一类,主要是为了突出其一诺千金、舍生取义、慷慨成仁的侠义品质。

最早提到“侠”这一概念的是先秦时的韩非子,他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对“侠”基本是一种否定的态度。

因为“以武犯禁”是对社会法律制度的一种挑战,必然会对社会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

所以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的韩非子才会对侠进行否定。

然而当侠的行为与“义”相结合时,便成了中国人所崇拜的英雄。

这种肯定首先来自伦理精神,即道义所在。

侠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与崇拜,在于侠可以为某种伦理原则而甘于牺牲和奉献的精神理念;在于侠在分担他人苦难与凌辱的行动中,表现出不愿屈从于人生苦难,并誓死与这种苦难抗争的精神。

如《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伍员吹萧》中放走伍员的养由基,为保守秘密而以死相殉的浣纱女,渔翁,义无反顾去帮助伍员复仇的勇士专诸等。

在这些侠义英雄身上,代表了作家对于人生的理想与奋斗、超脱与抗争的向往,代表了对于生与死、灵与肉激烈对抗的执著追求。

正是由于社会对人类的伦理精神的肯定,才使得侠的意义和价值得以彰显,使得生命的进程得以肯定。

侠义英雄并不一定都是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而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代表,是一种文化角色,侠之所以为侠,本质上是由于对世界的强烈关怀。

人们尊重侠,主要出于对这种关怀的尊重。

元代文人所处的时代充满了激烈的民族矛盾和封建社会的种种腐朽堕落,对生命的威胁时时存在。

生命的易逝与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价值观的凋零使他们倍感苍凉,这些侠义英雄在舞台上的频繁出现,其实是杂剧作家为了寻求远去的侠义精神和找回昔日锄强扶弱的慷慨之士,蕴涵着强烈的传统道德观。

英雄形象的文化特征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英雄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虽然可以根据其历史地位、性格气质以及行为特征粗略地分为三种类型,然而作为英雄形象的整体,在弘扬精神力量方面却有着一些在中国文化土壤中形成的共同的、本质的和特有的内涵。

1.大义之勇
勇是英雄最显著的特征,英雄无勇,也就不能算作英雄。

孔子认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孟子认为:“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揣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苟子认为:“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苟子·荣辱篇第四》)。

可以看出,儒家对勇的理解与义紧密相连,勇一定要在坚持道义的基础上才是真正的勇。

与传统文化中对勇的标准一脉相承,元杂剧中对英雄的塑造也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进行。

虎牢关力战了十八路诸侯的张飞固然是勇的化身,然而在《战吕布》中“威镇于虎牢关,天下十八路诸侯”、杀得主帅孙坚不敢应战的吕布又何尝不勇呢?为何张飞的勇会得到人民大众的肯定与喜爱,而吕布之勇却让人觉得厌恶?这里就涉及到了“君子有
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这一命题。

张飞的勇代表着正义,而吕布在杂剧中是反面人物,他的勇不符合社会的利益,是与义相违背的,当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

小编KTV点歌系统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