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系统工程ISM课程设计汇本
1.引言1.1 设计目的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身边实际问题的分析,掌握运用ISM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的过程,提高学生系统分析以及运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强化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1.2设计的意义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很好地结合。
与此同时应用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使设计者能很好地掌握以前没有掌握的各种知识,并且能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能熟练准确地运用,以便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小组分配任务,使得设计者明确如何准确按时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及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1.3设计的内容在明确问题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原有问题得以优化,达到设计的目的。
同时对用到的方法加以详细的阐述,对方法解决问题时的步骤做以具体的安排。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对兰州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简称ISM 方法)法对其进行优化更新,找到最优的方案。
1.4设计任务在对实际问题实际调查过程中,明确现有问题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各种方法,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再通过手工或者计算机的编程计算找到最优的方案,使最终的方案在原始方案的基础上得以优化,更进一步的改进原始的方案,从而满足现实的需求,以节省成本,赢取利润.。
此次课程设计是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首先对影响兰州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的因素,然后利用此方法解决关键因素引起的关键问题,在通过逐层逐次的分解和分析之后,对兰州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优化,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简介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专注于设计和实现安全系统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评估和规划各种安全系统,以确保组织和个人的信息、财产和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
目标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安全系统设计和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分析和评估安全风险:学生将学会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评估组织和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设计和实施安全措施: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安全措施,包括访问控制、加密、身份认证和安全监控等。
3.理解和应用安全标准和法律:学生将熟悉常见的安全标准和法律,如ISO 27001、GDPR等,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安全系统设计和管理中。
4.处理安全事件和应急响应:学生将学会如何处理各种类型的安全事件,并制定有效的应急响应计划。
内容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安全系统概述:介绍安全系统的定义、原则和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安全系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安全风险评估:学习使用安全评估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评估组织和系统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3.安全措施设计与实施: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各种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
4.安全标准与法律:了解常见的安全标准和法律,如ISO 27001、GDPR等,并学习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安全系统设计和管理中。
5.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学习处理安全事件和制定应急响应计划的方法和技巧。
6.安全系统管理:介绍安全系统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包括安全培训、安全审计和安全持续改进等。
学习方法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1.理论讲授:教师将通过授课的方式介绍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操练:学生将参与各种实践操练,包括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措施设计和安全应急响应模拟等。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系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思考和解决。
3. 帮助学生了解系统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创新性。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系统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责任感,认识到系统工程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程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系统与系统工程的关系、系统工程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等。
2.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方法,如结构分析、行为分析、决策分析等。
3. 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如模块化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
4. 系统工程应用案例:介绍系统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企业管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
5. 实践项目: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设计,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第二周:系统分析方法(一)第三周:系统分析方法(二)第四周:系统设计方法(一)第五周:系统设计方法(二)第六周:系统工程应用案例及分析第七周:实践项目启动,分组讨论,确定项目主题第八周:实践项目实施,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第九周:实践项目成果展示、评价与总结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课程内容紧密围绕教材中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系统工程知识。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教程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教程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程需求不断增加,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学习,使学员了解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方法和技能,提升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如下:•熟悉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学习如何构建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计划;•掌握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常用技能,包括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等;•了解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例如敏捷开发、SCRUM等;•提高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力。
3. 课程设计内容3.1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概述•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论•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规划3.2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技能•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进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沟通管理3.3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最佳实践•敏捷开发•SCRUM•其他最佳实践3.4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学员自我组织案例分析4. 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分享、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其中具体内容如下:4.1 理论讲授教师将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性讲解,使学员掌握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4.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实际案例,让学员了解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4.3 讨论分享学员将针对课程设计提供的案例和实际经验进行讨论并分享,强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4 实际操作将在实验室或企业实践中,对学员进行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操作,提高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
系统工程ISM课程设计
1.引言1.1 设计目的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身边实际问题的分析,掌握运用ISM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的过程,提高学生系统分析以及运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强化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1.2设计的意义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很好地结合。
与此同时应用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使设计者能很好地掌握以前没有掌握的各种知识,并且能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能熟练准确地运用,以便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小组分配任务,使得设计者明确如何准确按时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及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1.3设计的内容在明确问题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原有问题得以优化,达到设计的目的。
同时对用到的方法加以详细的阐述,对方法解决问题时的步骤做以具体的安排。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对兰州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简称ISM 方法)法对其进行优化更新,找到最优的方案。
1.4设计任务在对实际问题实际调查过程中,明确现有问题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各种方法,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再通过手工或者计算机的编程计算找到最优的方案,使最终的方案在原始方案的基础上得以优化,更进一步的改进原始的方案,从而满足现实的需求,以节省成本,赢取利润.。
此次课程设计是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首先对影响兰州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的因素,然后利用此方法解决关键因素引起的关键问题,在通过逐层逐次的分解和分析之后,对兰州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优化,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名称: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系部:安全工程系专业班级:安理10-25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木拉里完成日期:年月日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安全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评定意见设计题目:学生姓名:评定意见: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评定意见参考提纲:1.学生完成的工作量与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的要求。
2.学生的勤勉态度。
3.设计或说明书的优缺点,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工作能力、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也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安全评价技术》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奠定基础,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实践环节,掌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并结合其它专业课程,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或者根据事故后果的模拟和预测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从而让学生掌握工程分析和工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其目的如下:1)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系统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安全分析方法发现工程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2) 学习安全系统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3) 进行工程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训练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本要求如下:1、任务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
2、知识要求。
学生在课程设计工作中,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延伸。
3、能力培养要求。
系统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
力 方面都 有 明显差 异 。面 对 这些 客观 存在 的差 异 ,
我 们 必须从 多方面 出发 ,搞好 系 统工 程专 业 三 门课 程 的课程设计 教学 。
有 科学 性 、 先进 性和 适 用性 ,符合 专业 培养 目标 和
教 学 基本 要 求 的教 学 内容体 系 。对 于 《 筹学 》课 运
程 设计 中用 到 的一 些难 点 、重 点算 法 ,教 员应 在课
() 2 教学 方法 不够灵 活 ,减 弱 了学 员的学 习动机 和 兴趣 ,妨碍 了学 员创 造性 的发挥 。 传统 教 学 围绕 三个 中心 (以教 员为 中心 ,以课 堂为 中心 ,以书本 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 。 目前 ,系统仿 真课程 设计 采用两 步走 方法 :1 、
程设 计 的传统 教 学模 式 ,很 大程 度 上禁 锢 了学 员 的
思维 ,妨 碍 了学 员创 造 性 的发挥 。 因此 ,需 要 我们
课程 设计 内容就 是 一个 创 新 的过程 ,需 要有 自己的 思想 和查 阅大量 资 料 ,教 员只 对课 程 设计 内容 进 行
同 时 也 是 衡 量 高 校 教 学 质 量 、 办 学 水 平 和 办 学 效 益
表2 系统工程专业各地区学员平均成绩比较表
的一项 重 要评价 内容 。 随着 军队 院校 的教育 转 型 ,
学员 出现第 一任 职 能力较 差 、动手 能 力不 强和缺 乏
团 队 协 作 意 识 等 突 出 矛 盾 。 因 此 ,在 新 的 形 式 下 必
须 深化 课程 设计 的教 学环 节 改革 ,化解 教育 转 型 中
出现的矛盾 ,提高教 学质量。
别对 2 0 — 0 7 系统 工程 专业 二年级 学员进行 了 05 20级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大学生就业分析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分析专业: 工业工程姓名:夏彬张智威况涵文陈超学号:11104080126、27、28指导老师:肖燕二〇一六年五月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作者:夏彬张智威况涵文陈超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关键词】:SWOT分析就业理念社会环境国家政策【摘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我们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找出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案,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方案的权重,找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具体的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e will use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depth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then use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evaluation scheme, find ou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正文】:一.系统初步分析(Swot定性分析)(一)优势(Strengths)1.知识积累是大学毕业生的最大优势,同社会上其他人员以及中高职群体相比,大学毕业生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较宽且全面,又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能够多方面发展,可塑造型较强,对事物具有较强的领悟力,一点即通,举一反三能力相对较高,所以能得到社会的欢迎。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安全系统工程是一个涵盖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多学科综合体。
对于现代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安全系统工程在当今社会拥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以大学安全系统工程课程为例,探讨了一种设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思路与方法。
一、课程目标设定安全系统工程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掌握实际应用的相关技能,具备多角度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一)基础阶段:主要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
包括安全管理原则、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评估方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等。
(二)实践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勘察、模拟演练和安全控制实验等,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具体安排如下:1.现场勘察:安排学生到一些人流密集、安全风险高的场所进行实地勘察,如体育场馆、火车站、机场等。
要求学生记录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防护设备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等信息。
2.模拟演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针对场所隐患进行模拟演练。
如制定应急预案,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和应对突发事件等。
3.安全控制实验:让学生参与安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例如火灾报警器的安装和布线、监控设备的维护等。
让学生感受安全控制实验中数据收集的重要性、设备运作的修改和调整等工作,推动他们成为更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
(三)课程评价:通过期末综合测试、现场勘察报告、演练报告和安全控制实验报告等,来评价学生的课程表现。
此外,可以加入学生小组互评、教师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具体表现和未来的学习方向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教育教学方法本课程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因此,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包括:(一)多媒体演示: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演示相关案例、影响事项细节和限制任意 UML 模型。
(二)小组探究:在问题解决和实战案例分析的地方,采用小组探究模式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性。
关于系统工程的课程设计
关于系统工程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系统工程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评价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系统工程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系统工程概述:介绍系统工程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2.系统分析方法:讲解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结构分析、流程分析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系统设计方法:介绍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如模块化设计、层次化设计等,让学生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系统评价方法:讲解系统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如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培养学生评价和优化系统的能力。
5.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系统工程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进行系统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系统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就业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就业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就业领域中系统工程的应用,如企业运营、项目管理等;3. 了解系统工程在解决实际就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其在就业竞争中的综合素质;3. 学会运用系统工程思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系统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系统工程在服务社会、促进就业方面的价值;3.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系统工程学科特点,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工程的基本素养,为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系统工程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顺利步入职场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系统工程基本理论- 系统概念、属性和分类(教材第1章)- 系统工程方法论(教材第2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材第3章)2. 系统工程应用实践- 企业运营系统工程(教材第4章)- 项目管理系统工程(教材第5章)- 案例分析:系统工程在就业领域的应用(教材第6章)3. 系统工程与个人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与系统工程(教材第7章)-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教材第8章)- 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教材第9章)本课程将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系统工程在就业领域的应用。
同时,关注学生个人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为顺利步入职场做好准备。
教学进度将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高效。
ism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ism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ism领域。
3. 帮助学生理解系统思维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分析、设计和优化ism系统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系统工程工具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认识到系统工程在国家和ism领域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系统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系统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ism系统工程,旨在教授学生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并结合ism领域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学习动力,但可能对系统工程的概念和方法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以ism领域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其在ism领域的应用。
1. 系统工程基本概念:- 系统的定义与特性- 系统工程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系统思维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 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系统优化与决策理论3. ism系统工程应用案例:- ism系统概述- ism系统工程案例解析- ism系统工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及系统思维- 介绍系统、系统工程等基本概念- 分析系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第二周: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 讲解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介绍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技术第三周:ism系统工程应用案例- 概述ism系统及其特点- 分析ism系统工程案例,讲解实际应用第四周:实践操作与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ism系统工程实践操作- 分享实践经验,开展讨论与总结教学内容关联教材: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系统工程及其在ism领域的应用》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了第1章系统基本概念、第2章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第3章ism系统工程应用等内容。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事故致因理论,了解事故预防与控制的策略;3. 掌握安全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方法;4. 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能力;2. 能够独立完成安全评价报告的撰写,提高报告撰写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4. 能够进行有效的安全沟通,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和参与公共安全事务;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 激发学生对安全工程领域的兴趣,引导其探索专业发展方向。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培养学生的安全系统工程思维。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等基本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教材章节:第一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述2. 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事故的成因、发展过程及预防措施。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3. 安全评价与风险管理:学习安全评价方法、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 安全评价与风险管理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及安全标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5. 安全系统工程实践:案例分析,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安全系统工程实践6. 安全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安全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安全沟通与团队协作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优化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优化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运用系统思维,分析现有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3. 学生能了解课程相关的实际案例,结合课本知识,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系统建模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和建模。
2. 学生具备运用优化算法,解决系统设计中的优化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系统设计优化项目,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系统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系统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工程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系统定义、系统特性、系统工程方法论。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系统工程概述2. 系统设计原理与步骤: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综合、系统评价。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3. 系统建模方法:数学建模、仿真建模、优化建模。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系统建模方法4. 优化算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遗传算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系统优化方法5. 系统设计优化案例:案例分析、优化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价。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系统优化设计案例分析6. 团队协作与沟通:团队协作技巧、沟通策略、项目汇报。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第二周:系统设计原理与步骤第三周:系统建模方法第四周:优化算法第五周:系统设计优化案例第六周:团队协作与沟通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大学生就业分析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分析专业: 工业工程姓名:夏彬张智威况涵文陈超学号:11104080126、27、28指导老师:肖燕二〇一六年五月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作者:夏彬张智威况涵文陈超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关键词】:SWOT分析就业理念社会环境国家政策【摘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找出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案,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方案的权重,找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具体的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development and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e will use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e factors,in-depth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then use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evaluation scheme, find ou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系统工程概论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系统工程概论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1、专业:交通工程2、班级:交通08-13、教学时间: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第18 周4、课程名称:系统工程概论课程设计5、教学课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指导教师:焦朋朋7、教学内容:了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及评价方法8、课内学时:20 学时9、学分: 1 学分2008级交通工程专业系统工程概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系统工程概论是交通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之一,相应的系统工程概论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实用性人才培养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综合的系统评价是系统工程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了系统工程概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实践,认识并体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概念、建立方法及评价方法。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动手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树立目标,为未来的专业课实践做专业技能准备。
二、任务针对不同问题,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形成研究论文。
三、成果要求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 )每6人一组(其中一组5人),必须独立完成自己的分析、研究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全过程;(2 )每组一题,各组也可以选择其他感兴趣的题目,但须经教师同意后确定;(3)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应科学、综合、全面,且各指标能够清楚的量化。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1)需明确说明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并在论文中阐述;(2 )清楚描述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3、成果报告(1 )报告书统一使用A4纸张的系统工程概论课程设计报告格式,正文要求图文并茂,不少于8000 字,其中课程设计报告不少于2000字,研究论文不少于6000字;(2)报告书的装订顺序:封面、诚信声明、任务书、报告书正文、封底;(3 )报告正文交打印稿和电子稿各一份。
报告格式:字体统一为宋体,一级标题为4号粗、二级为小4号,正文为5号,行间距为1.25倍,标准字符间距,首行缩进2字符;成果报告中的图形(图片)应标明图名,表格应标明表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工程大作业系统问题的系统分析(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探讨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层次分析)专业:工程管理班级:1306组长:小组成员:2016年6月 4 日选题分析(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探讨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层次分析)背景描述: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乐于展现自我风采,喜欢追求接受各种挑战。
但是,事物不可能总是完美的,总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的身上。
(1)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听取别人的建议(2)不懂得体谅父母,觉得向父母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3)不珍惜他人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普遍存在现象——课堂效率低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且是师生共同创造的。
学生自主学习被看作是大学学习的先决条件,教学过程中的责任也越来越多的从教师转向学生,教师的更多责任是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应随之变化,但是,现如今迟到、看小说、吃零食、交头接耳、收发短信、手机上网……这些行为在大学课堂上屡见不鲜。
老师三令五申学上要遵守课堂纪律,可就有个别人置若罔闻,依然如故,从而造成大学生课堂效率过低。
在严肃的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让人忧虑。
调查:(关于影响大学生课堂效率低因素的调查问卷)您好:我是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详细地了解我校的学生学习的状况,从而给出相关学习上的指导建议以及构建科学有效的学习机制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特进行此次调查,希望大家能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您的配合将对我们学校有关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诚恳地希望您的支持和配合。
基本资料1.学院专业2.性别: A.男 B.女( )3.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针对下列影响大学生课堂效率低下的因素进行选择1.手机网络的诱惑( )A.是B.否C.不能确定2.认为考试只要考前突击不要平时的积累( )A.是B.否C.不能确定3.感觉老师的课堂内容没有吸引力,从而上课心不在焉,随便听听甚至自己看其他的内容( )A.是B.否C.不能确定4.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A.是B.否C不能确定5.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计划( )A.是B.否C.不能确定6.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从而不喜欢学习,使效率很低( )A.是B.否C.不一定7.认为所学的课程与就业没有很大关系( )A.是B.否C.不能确定8.感觉学习不重要,随便学学就行( )A.是B.否C.不能确定9.你上课效率不高是因为作息时间不佳吗( )A.是B.否C.不能确定10.感觉老师讲课缺乏趣味性( )A.是B.否C.不能确定11.由于老师对课堂秩序的维护不够( )A.是B.否C.不能确定12.由于自己或老师在课后不对知识进行检测( )A.是B.否C.不能确定13.在大学学习中,你不愿意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上( )A.是B.否C.不能确定14.认为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关系不大( )A.是B.否C.不能确定15.由于课时的安排不当从而使效率太低( )A.是B.否C.不能确定16.教学环境较差从而使上课效率低( )A.是B.否C.不能确定17.由于教学设备不够先进使上课效率更低( )A.是B.否C.不能确定18.你不喜欢老师讲授的学习方式( )A.是B.否C.不能确定19.上课看到周围的同学不认真听讲自己也就不想听了( )A.是B.否C.不能确定20.由于学校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的管制不严( )A.是B.否C.不能确定现状分析:针对这一问题,小组通过商量制定出相关的问卷,随机对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客观公正的做出了回答。
其中列举导致大学生上课效率低的原因有20 个,具体问卷内容见上。
从问卷回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课堂教学之所以存在教师“一厢情愿授真经”,学生“无所事事混课堂”的现状,究其根源,教师牢牢控制课堂,未能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太差,从而只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无法带动学生,学生也不愿听课,学习主动性很差,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小组对50个同学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以下数据统计。
其中每个问题所选人数占的比例见表3.1。
表3.1 调查结果统计表据表3.1分析做出柱状图如图3.1所示:图3.1 各因素所占比例图从表3.1和图3.1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目前导致大学生课堂效率低的原因,因此我们将调查问卷中的因素精简合并得到 11个主要因素,进行编号如下:S1 教师讲课的趣味性S2 学习态度S3 作息时间S4 手机网络的诱惑S5 教学环境S6 教学设备S7 学习计划S8 专业的趣味性S9 学生对所学课程与就业关系的理解S10 课后检测S11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原因分析:一、课堂教学无趣,需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影响大学生课堂效率低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课堂教学缺乏魅力,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课上内容。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一种内驱力,能够从学生内心激发出他们想要学习、想要获取知识的渴望。
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假如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没有兴趣,就很难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提高课程的生动性、趣味性、丰富性、表现性、参与性,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自觉自愿地参加课堂活动。
首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点的话题,用自己丰富的语言和充满愉悦的表现力来充实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熟练掌握教学媒体设备并将其较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设施,采用启发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挑战性的提问或者分组活动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师要用自己优美的语言、精致的总结、巧妙的设问,将学生带入到各种情境中,这样学生不仅能赢得好的成绩,还能体验到学习中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注重将学生的“机械学习”转化为“有意义学习”。
基于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转化,在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后科学地组织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使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知识建立联系,最终形成新的认知。
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道路必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正确设计并选择好“先行组织者”,让它在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充分的思考获得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在使学生在获得真知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具有深远影响,它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激发出学生发自内心学习的渴望,由被动变主动,完成学习效果的成功转化。
再次,要主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真实需求,并努力满足学生已有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到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其主要的途径有: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情况、流露出的情绪、听课的表情以及提交作业的质量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的内在真实需求为导向。
关于需求教师还应该明白,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有的想获得教师的关心和尊重,有的想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认同,有的希望能够成功和成才,等等。
要科学、客观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进行教材改革,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有的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要满足社会需求),需依据学生具体需求创新课程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调整不及时,就业压力大,学哥学姐们的就业压力以及艰辛的就业状况对学弟学妹们的学习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让他们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是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满足不了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兴趣需要,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某些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落后、任课教师古板的教学方法等情况,已经远远不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近观美国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我们了解到,“美国大学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模式主要有四种:自由选修型、分布必修型、名著课程型和核心课程型。
这几种课程模式设置的共同点为:重视通识教育、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学校由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培养逐渐转变到综合能力型和全面素质型的发展,课程内容更加人文性、开放性和现实性,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平衡性”。
我国的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应该考虑到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在开设某一门课程之前,可以广泛地征求学生的意见作为参考,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在考虑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参照英美等国家的课程设置模式,吸收他们值得学习的方面,合理整合课程资源。
在课程改革中,以基础核心课程为主,围绕选修、必修等多种课程类型共同发展。
积极构建全面并完善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不偏颇,要重视人才整体素养的提高。
其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在预制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开发“生成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需求,与学生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可以进行取舍,教师与学生应建立起共同愿景和密切联系,以预制课程为基础,同时增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拉近所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生成新的知识,课程内容更加充实,教材内容更加多元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会进一步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再创新,把“以传递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成“以对话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这样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也能使课程模式完成由预设课程到生成课程再到创新课程的进化。
新时期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鼓励高校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社会需要多少人才,我们就培养多少人才,这样既符合市场需求规律,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高等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行业间进行相互合作,互相扶持,创建对口实习基地,根据社会需求优化整合课程专业结构设置,从而获得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赢得市场竞争力。
三、上课观念有问题,需提高课堂学习责任感与投入程度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都把学习和教育当作谋职的一种手段,“升学谋职、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让一些学生只看到眼前暂时的功利,这使得有些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目的产生错误的认识,没有正确的课堂学习价值观,也没有对课堂学习的责任感,对课堂学习投入程度不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忽略了对知识本身价值的认识,缺乏对学习本身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