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standyourself:投行咨询面试实习经验分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来没想过在校内上写面经,直到前几天看到浙大的一位朋友写了一篇“我的投行求职之路”,点击率很快过万,不免心动。因此,抱歉起这么雷人的一个题目完全是为了点击率。

相比她而言,我的投行之路走的未免太容易了。去年在Deutsche Bank HK做暑期实习,之后拿到return offer,签约,求职之路就算结束了。而DB是我面的第一家投行,尽管在s ummer的时候拿了5家投行的invitation,又面了其中3家,加上之前在McKinsey,Bain 的面试和实习,但是一路很幸运,因此面试经验算不得丰富。外资投行每年在大陆学生中只招寥寥数十人,复旦本硕加一起也总会有几个,都是奇人(混迹于校内却从没有人写过面经,异常低调)。如果说我也有奇怪的地方,恐怕就在我是国际政治专业,文科且跟经管不沾边儿。国关院今年还有两个进了大麦的(这是我后面point B的强力佐证),据说国关因此名声大噪。

上学期做了n多场大范围小范围的报告,包括公司宣讲会上的发言,实在有些夸张(觉得自己的积累完全没到这种程度)。话重复了太多遍…又有约稿写面试经验,忙乎着居然也忘记… 趁着尚有些闲暇的时候把自己有限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四年来的一些想法,写出来,或许能在不经意间改变一些人的人生,想想非常exciting。也省去了很多次的吃饭、讲座、报告,很多次的重复。

A.Seek for your passion! Seek hard!

一切的一切,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从这一点开始。08年去了三趟美国,回来之后很多人问我“中国学生跟美国学生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就在这里:美国学生会不断的问自己“我想做什么”,不断寻找自己的passion所在。所以周围朋友的专业经常是稀奇古怪的,Russian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etc. 不会一下子都拥到商学院。然后很多人会突然跑到非洲,跑到印度,跑到云南,做volunteer或其他,完成一种体验。

自主判断并做选择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中国学生不是天生欠缺,而是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太少了。从小到大按着社会期望或家庭期望去做选择,等于没有自主判断的机会,上了大学突然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很多人在工作、读研、出国之间摇摆,摇摆中错过了很多机遇,很多到大四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经常听到的c omplaint就是:“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Wizard’s rule No.1,try hard to find your passion。越早确定方向,stay fo cus,就能抓住越多的机会。

大学中面临的机遇和选择太多了,但是每一个方向所需要积累的东西又是不同的。如果想找工作,就要做相关的实习,尽量丰富国际交流和学生活动的经历;如果想直研,就要多花时间在学术上,成绩要优异;如果想出国,就尽量争取先出国交流,拿到很牛的推荐信…如果你一开始想直研,三年只关注学业,大四突然决定找工作了,就有些被动,该积累的东西没有积累。但这不是说大一就要确定方向,相反,大一大二的时候尽可能多的explore不同的发展路径,通过跟学长交流、搜索信息,了解各条路都是怎么样的。如果想交流就把T

OEFL早点考掉,然后经常关注外事处网站等等。不怕你一直改变主意,只要你一直在想、在关注就可以了。

尽量想的长远一些。听说有人努力申请出国,然而问他出国读完想做什么,曰:回来考公务员。Faint.

早做选择的另一个好处:先手优势可以保持到最后。当你比其他人先积累了一些经历(GPA,实习,活动,etc),下一个机会到来的时候,你就更容易得到,依此想滚雪球一样,上一次的成功带来下一次的机遇。

我自己的经历是,一直强烈的想做business,于是每学期都听很多相关的课程,看相关的书,搜集相关的信息,了解各个行业和职业发展情况。从大一到大四GPA一直保持第一名,这个先手优势是个意外的结果(大一时完全不知道成绩的重要性),但是这显然是后面所有机会的一个开头——Goldman Sachs Global Leaders(每个院推荐两名参加选拔,这样的机会基本是按照成绩来排的),Berkeley的交流,还有后面申请实习的简历关。

B.Interview: It's all about what kind of person you are!

这是我无数次说过的观点。面试中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简历上的一切一切都没那么重要了(这些只是为了让你进入面试),面试官最后看的就是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你的个性、能力、以至潜能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这家公司、这个职位。因此表达和交流的效果决定了一切。但是,所谓跟面试官之间的chemistry说明,比起你真正适不适合(真正聪明/善言/能力强),更重要的是让他“觉得”你适合(觉得你聪明/善言/能力强)。

个性和能力是很难通过准备改变的,但是一些技术性的准备却可以让你looks very co ol/smart/capable,从而某种程度的“装饰”个性和能力(让他觉得你…):

传统的准备方式(非常必要):了解这个行业(业务性质、在中国的情况、发展前景),了解这家公司(主营业务、行业中的位置、中国市场的策略),了解你自己(把简历上的内容做充分的准备,go through每一项活动和实习经历,找出能够体现某种能力的point,比如leadership, teamwork,etc.)。一直被问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几点来准备:Why IBD (行业), Why GS(公司), Why you(你).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your leader ship/teamwork.

我总结的“取巧”方式:把公司的网页仔细浏览,研究公司的业务构成、行业的地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听起来跟上面一样,其实不然,这个要“研究”,深入了解,注意细节,重要的是要总结和发现一些深层的问题:e.g. 为什么有这样的战略?公司现在可能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等等。还有关注注意一些重要的公司新闻,有机会可以跟面试官当面探讨(最后总有提问环节)。如果思考的到位,面试中主动谈出来,会非常的impressive,对方会觉得你真的很关注这家公司,而且很有想法。巧妙的stand ou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