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在语言学领域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通过研究人类认知系统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认知语言学试图探寻语言习得、语言使用以及语言理解背后的认知机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实践应用。

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结合了心理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它关注如何人类的认知系统利用符号系统来组织和理解语言,探究语言如何影响人类思维和表达方式。

认知语言学强调个体在语言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和处理方式,从而揭示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语言认知过程。

其中,实验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出不同语言任务对认知系统的影响。

另外,神经科学方法、计算模型和语料库分析等也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从不同角度揭示语言处理的认知机制。

四、认知语言学的实践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心理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理解语言认知机制,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或者通过干预认知过程,帮助患有语言障碍的个体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认知语言学还为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五、结论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不仅为理解人类语言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应用性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将继续推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并为人类认知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解读

认知语言学解读
•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1942年12月27日-): 认知文法的提倡者。
•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 是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 士,另一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 原型 • 范畴化、基本范畴 • 上下位 • 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孕育,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1987年,美国
莱考夫《范畴》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形
成;1989年,勒内·德尔文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
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标志着认知语
言学的正式诞生。90年代中期以后,认知语言学
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
•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1941年-):认知语言 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 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力。
• 2.范畴化:
范畴化,也叫做归类,是比较的一个特例。 一个范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 类别的参照标准,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 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标例示这一标准,不 完全符合的目标是对标准的扩展。
范畴化,简单地说,就是把不同的事物归为同 一类型的过程。例如:人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把 不同的人统称为“人”,这就是一种范畴化。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目录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定义、 背景、代表人物)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三、思考探究 四、认知语言学的优与缺 五、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在
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

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

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

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

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

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

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

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

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

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代表人物:国外--Rosch,Lakoff, Langacker,Fillmore等 国内—束定芳,熊学亮,桂诗春,袁毓林, 张 辉,张艳芳 等.
Langacker
Langacker
Ronald W. Langacker(兰艾克),北京语 言大学客座教授,博士,世界著名语言学家, 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兰艾克博士于 1966年取得美国伊利斯诺大学语言学博士 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他曾应邀在 35所大学讲学,先后担任过15个杂志的主 编或顾问,著有专著15种,论文171篇;培 养博士31人,博士后50人,参加各类学术 会议及讲学307次。 Ronald W. Langacker教授工作于美国加利 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他在上个世纪70 年代提出了“空间语法”,在80年代逐步发 展其学术思想,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发展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语言学理论。
用来源指称结果,如“我们去吃火锅”(火锅指代的是火锅 里的食物)。等等。
二者的联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它建立在人
们的心理联想上。---转喻是同一认知域中的映射, 建立在相依性的基础上。 联系—Radden (2000)认为隐喻和转喻组成一个 连续体,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认为他们 都是从出发域向目的域的映射,事实上二者有时很 难区分。如“骑士队的詹姆斯是头狮子”。这个句 子可以看成是个隐喻表达即“人是动物”(不同 域)。同时如果把“人”和“动物”归入同一认知 域—“生命体”,且二者有某些相同特性如强悍、敏 捷、迅猛等,那么也可把它看成是个转喻表达。
二 学科特点
综合性(边缘性).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和语言科学相互交
叉渗透形成的新兴边缘性学科.它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神 经病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的根本。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ˈleɪˌkɔf/,1941年-):认知语言 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 力。
马克·詹森 (Mark Johnson: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1942年12月27日-):认知文法的提 倡者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Gilles Fauconnier (1944年8月19日-)
Charles J. Fillmore
William Croft Michael Tomasello (1950年1月18日-)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是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 学的华人。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士,另一少数专长于认 知语言学的华人。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三、认知语法学 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五、认知语言学优与缺 六、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脱胎自认知心理 学或认知科学,大约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 认知语言学涉及电脑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 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当时仍很火热的生成 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从基本上都必 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认知语言学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指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人类语言产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

它提出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是一种思维能力,即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不再是一种外部工具或符号系统,而是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的一种认知过程。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2.1语言的认知机制在语言的认知机制方面,认知语言学关注的是人怎么使用和处理语言的。

对于人类在口语和书写上的语言表现,认知语言学能够研究和解释语言的结构、句法、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问题。

2.2语言的语用功能在语言的语用功能方面,研究人们是如何通过语言实现社交交往、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等目的的。

通过研究我们使用语言的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使用规律。

2.3语言的心理过程在语言的心理过程方面,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在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使用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

它探究的是人类大脑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是一种更深入的研究。

3认知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的区别和传统语言学相比,认知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使用和语言背后的思维机制。

传统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而认知语言学则注重人怎样使用语言去产生意义的。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不再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基础,而是思想产生的一种机制。

4认知语言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在教育、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认识到语言的认知本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教育工具,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和语音识别能力,让人们更便捷地使用语言和进行人机交互。

5总结总体来说,认知语言学强调了语言和人的思维过程密切相关的认知机制,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语言行为、推理和意义生成的本质。

它将语言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层次。

认知功能语言学

认知功能语言学

认知功能语言学——Defining 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功能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简介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及本质 认知语言学的属性 主要代表人物及流派 认知方式——比较/范畴化一、认知语言学简介 上世纪70年代,认知语言学研究兴起于美国西海岸,80年代开始活跃起来,继而扩展到西欧和全球,形成对乔姆斯基革命的又一场革命。

1989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成立,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1990年起开始出版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s。

中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目前正方兴未艾。

几年前成立了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

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及本质语言观 认知语言学崇尚体验哲学,以建设性心智主义、互动论和联通论为心理学基础。

它批判语言天赋说,坚持从体验性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语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在于表达意义,语义必须置于语言研究的首位。

意义即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是客观现实、身体体验、认知方式、知识框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强调认知方式和主观性在语义形成中的作用,同时也重视社会文化和百科知识对于语义解读的必要性。

语言本质而是代表着一种或一组研究取向 认知语言学并非专门的理论,。

该领域的学者对语言的本质有着共同的看法,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一致性。

(Taylor)认 第一,质疑乔姆斯基语言学提出的语言专用模块(language-specific module)说,为语言能力内嵌于一般的认知能力和过程之中,心智()中不存在独立的语言mind模块。

语形 第二,认为语言是一开放的系统,由一系列符号单位组成,符号单位分为()和语义phonological(semantic)两个极,相当于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因此,认知语言学是向索绪尔符号系统说的回归。

第三,与第二点相联系,认为由语素组成的词项和词组成的短语,以及现时语法分都析中常见的主语和动词、修饰和被修饰、主从等关系也是符号单位或符号结构,是有意义的词法和句法结构都是符号。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运作和理解的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是关注语言的认知过程,即我们如何通过语言来思考、理解和表达信息。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语义(词义和句义)、句法结构(句子的组织方式)、语用(语言的使用和交流目的)、语音(声音和音调的产生和感知)以及语篇分析(文本的组织和解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认知语言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传统的形式语言学只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认知语言学则更注重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我们能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世界。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于表达方式、词汇习惯和语义理解有着差异性。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首先,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然后依次讨论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关键要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要点,并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推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的结构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思路而设置的。

一个良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供信息,并使整篇文章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

本文采用以下结构来呈现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和要点: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认知语言学进行概述,向读者介绍其背景和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将给出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写作意图。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我们将围绕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我们将依次介绍三个主要要点,分别阐述它们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每个要点将以独立的小节来呈现,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了解认知语言学的不同方面。

第八讲 认知语言学

第八讲 认知语言学

4.句法不是一个独立模块 . “认知语言学”不仅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模块, 在语言内部,句法也不构成一个独立模块。举两个 例子来说明。沈家煊《正负颠倒和语用等级》说明, 在极性词语(如下面例子中的“一”、“最难的” 等)表达周遍意义时,由肯定句变为否定句或由否 定句变为肯定句(称为“正负颠倒”)后会出现三 种异常:(1)句法不合格(标为 *),(2)语义 上失去周遍义(标为 ?),(3)语用上不合适(标 为 #)。
就角色充当近宾语还是远宾语而言,非凸显角色可 以充当远宾语,凸显角色不一定可以充当远宾语, 例如英语(1)。认知上的理据是近的事物比远的 事物显著。 rob 句
语义角色 [施事 施事 夺事 受事] 句法成分 [主语 近宾语 远宾语]
steal 句
语义角色 [施事 夺事 受事] 施事 受事 句法成分 [主语 近宾语 远宾语]
“意象 意象”(image)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极其重 意象 要的概念,它是指对一个客观事物或情景由于“识 解”方式的差别——凸显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 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等——而形成的不同 的心理印象。举例来说: 姑姑送一只花猫给小莉。 姑姑送[给]小莉一只花猫。 客观情形都是姑姑把一只花猫送给小莉,但由于说 话人观察的方式不同,凸显的部分不同,就形成两 个不同的“意象”,可以图示如下:
坚持“认知语言学”基本假设的人特别反对“身心 分离”说,说这一假设将人降格为计算机这样的机 器,没有切身的体验,没有想象力,思维和推理只 是客观世界在头脑中的反映。这些受批评的人反过 来批评“语言能力依附说”,说这一假设将人降格 为动物,看不到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因为一般认 知能力是动物也具备的。但是在我们看来,两相比 较,将人看作由动物进化而来总比将人降格为无生 命的机器较为合理。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 隐喻的分类: (一)常规隐喻 1.结构隐喻2.方位隐喻3.实体隐喻 (二)创新隐喻 1.文学隐喻2.科学隐喻
A、常规隐喻
• “通过长期建立的常规关系而无意识进入语言的隐 喻才是最重要的。”(Ungerer & Schmid),日常生 活充满了隐喻。
Eg8: Head of department,of state,of government,of page,of a flower,of a bed, of a tape recorder
1、文学隐喻
Eg12:如莎士比亚的As You Like It中的名句: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And all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范畴化
• 范畴化,也叫做归类,是比较的一个特例。 一个范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 类别的参照标准,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 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标例示(instantiate) 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对标准的扩展 (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 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 清晰边界 4 范畴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6:时间意象图示
(3)、容器图式(front-back schema)
• 容器图式包括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
• Eg8:(Lakoff 1990):如果x在容器A内,而容器A又在容器B 内,那么x也在B内。 凡是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 ,苏格拉底会死。

认知语言学 ppt课件

认知语言学 ppt课件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co-author)
Leonard Talmy (1942—)
理论贡献领域:认知语义 学(隐喻)
主要著作: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2000)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 /ˈleɪˌkɔf/,1941年-):认知语言学的其中 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活 动中的必须认知能力。
马克·詹森 (Mark Johnson: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1942年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知识的根本。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发展阶段。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创造未来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习得、使用和理解的学科。

它探讨语言与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
言学的核心观点是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人们
通过语言来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思想。

这门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语言习得、语言产生、语义理解、语音和语法结
构的认知过程等。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包括实验和观察。

通过实验研究,认知语言学家试图了解语言的认知过程,
例如我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结构的。

观察研究则致
力于观察和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方式和策略。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语义学,
它关注语义的认知过程和概念的表示。

另一种是认知语言
处理模型,它试图解释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语言习得、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法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它对教育、
语言治疗、机器翻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计算机科
学和心理学等有着广泛的交叉研究。

1。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颇新分支,它脱胎自认知心理学或认知科学,大约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

认知语言学涉及电脑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当时仍很火热的生成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从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维基百科)看不懂也没关系,反正不重要。

原型:不同的人对于颜色的认知是一样的吗认知语言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给实验对象展示一些色卡,然后请他们圈出:1.在任何情况下,都属于X色的色卡(比如说红色)2.在X色的色卡中,指出最具代表性的色卡(比如最典型的红色)普通的色卡,实验用的色卡颜色会广一些实验结果发现,不同的人对于最典型的颜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后来实验又扩展成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结果依然相同:不同语言的人对某一颜色的认知仍然有高度一致性。

这些高度一致的颜色称为焦点色。

对颜色认知有高度统一性,那么对于其他的事物呢?比如动物,物体呢?认知语言学家又做了一些实验:给实验对象展示一些名词以及该名词下的具体物体(大概数十种),请他们判断,哪些是典型物体。

比如名词是鸟,然后给出知更鸟、麻雀、燕子等,判断哪种鸟最具有典型性。

结果显示,最典型的对象仍然高度一致。

所以认知语言学家将一个类别中最具有典型性的物体称为原型。

而包含了很多物体的类别,就是范畴。

范畴:样本与属性一个范畴内部包含了很多的样本(比如鸟这个范畴下包含了很多具体的鸟类),在实验中,有些样本被选为原型的比例很高,有些样本被选为原型的比例很低,就有好样本与差样本的区别。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样本的好坏差异呢?又一个实验:认知语言学家列出了“鸟”的各种属性,比如“会飞”、“会下蛋”、“有羽毛”等等,然后让实验对象对于不同的鸟(比如麻雀、燕子、企鹅)标注出它们具有的属性,最后发现,一个原型(好样本)所具有的属性是最多的,而一个差样本的属性数量是最低的,甚至具有很多其他范畴的属性。

《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的意义可以通过意象图式来理解,如 “路径图式”、“容器图式”等,有助于学生理解语篇的 意象和意义。
语篇的认知模型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依赖于人们的认知模型 ,如“事件框架”、“信念-愿望模型”等,有助于学生 理解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05
认知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认知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机交互
研究如何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实现更加 自然和高效的人机交互。
信息检索与推荐
探究如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更加精准地检 索和推荐信息内容。
THANK YOU
比较不同语言的认知模式
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认知结构和表达方式,揭示语言的共 性和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语言学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背后的认知机制,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
语言与文化认同
探究语言如何塑造和反映文化认同,理解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 要角色。
认知语言学的技术应用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然语言处 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
01
研究语言与认知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探究语言习得的机制和
过程。
认知语言学与哲学的交叉
02
探讨语言与意义、真理、知识等哲学问题的关系,深化对语言
本质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03
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机器对人类语言的
认知理解和生成。
认知语言学的跨文化研究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 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而不断发
展变化。
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动态性表现在词汇、语法和 语义等方面的演变,这些演变是由 社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所驱动的 。

认知语言学(沈家煊讲座1)

认知语言学(沈家煊讲座1)

认知语言学0.“认知语言学”的范围这里所说的“认知语言学”是加引号的,有其特定的含义。

并非所有关心认知的语言研究都是“认知语言学”。

如果像“生成语言学”那样认为语言就是通过一些逻辑规则和客观的语义特征而“生成”的,而这些逻辑规则和客观的语义特征都以一定的心理表征形式储存在人的记忆中,从这一假设出发的语言研究自然也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认知语言学,但是跟本文将要说明的有特定含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却是大相径庭的。

“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代表语言研究近年兴起的一个学派或思潮。

“认知语言学”也不是一种单一的理论,而是语言学内部的一种研究范式,其特点是着重阐释语言和其他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一研究范式发端于70年代,自80年代中以来,范围已扩展到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句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篇章分析等。

“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并出版《认知语言学》杂志。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C. Fillmore, G. Lakoff, R. Langacker, G. Fauconnier, L. Talmy, J. Taylor, D. Geeraertgs, E. Sweetser, J. Haiman 等。

这些人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语言所持的基本假设都大同小异,只是在讨论和关注的具体语言现象上有所差别。

有的用“认知框”(frames)来描写词义(见Fillmore 1982),处于“认知框”内的概念成分跟百科知识相联系,但不一定有语词形式;有的着重研究“隐喻”(metaphor)在语义学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见Lakoff & Johnson 1980);有的集中研究一般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的具体联系,如Talmy(1988)的“动力作用”(Force Dynamics)理论;有的全面研究语法范畴所呈现的“典型效应”(Prototype Effects,如Tylor 1989);还有的专门研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然联系或“象似”关系(iconicity,见Haiman 1985)。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1
1.主要内容
• 什么是认知? • 什么是认知科学? •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2
1.1 什么是认知? • Cognition:认识、认知
• 从哲学意义上说,“认识”常用来指客 观事体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 据《辞海》(1989, 1999)解释:认知就 是认识,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 识的活动,包括知觉、记忆、学习、语 言和问题的解决等过程。
15
共同点: • 都研究人类的心智和认知 • 都认为“语言”和“认知”存在于人们 的头脑里 不同点: • 对于心智的来源、表征的方法、研究的 内容、得出的结论等存在一系列根本的 分歧(详见word文档)
16
1.3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 认知语言学主要是在认知科学的理论背景 下建立起来的,同时两者之间亦有同步发 展、相辅相成的关系。认知科学既推动了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成为后者的主要理论 基础,同时也汲取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 果,认知语言学成为认知科学的主要组成 部分之一。学者们一般将认知语言学视为 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认知研究和语言 学的边缘学科。
19
这一定义的另外两个关键词: • 认知方式(cognitive method) • 统一解释(unified explanation)
20
•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 的一些认识世界的策略,因此又叫做“认 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常见的认 知方式有: 互动体验 识解(诠释) 意象图式 象似原则 范畴化和概念化 认知模型 隐喻转喻 ……
21
• 统一解释是指要用这些基本原则来解释语 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语法、句 法、语篇等。以往的语言学理论在分析语 言不同层面时往往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 用词法来分析词汇、用句法来分析句子, 用组合原则来分析语义、用会话含义、间 接言语行为分析话语等。而认知语言学则 尽量简化和统一分析方法,尝试寻找适合 分析语言所有层面的几种基本认知方式, 这是其他学派所不及之处。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在认知语言学中,拟象性包括的范围更 广,是一种更抽象意义上的相似。通常 语法上的拟象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 分拟象,就是语言结构的单位跟概念结 构单位一一对应,另一个是关系拟象, 就是语言结构单位间的关系跟概念结构 单位间的关系一一对应。
语法化研究
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中意义比较实在的 词逐渐转化为意义虚灵的表示语法功能 的语法成分的过程或现象
4、隐喻由两个域构成,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一个结构 相对模糊的目标域,隐喻就是将前结者的图式结构映衬到目标域 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5、隐喻映射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一 个隐喻一旦建立起来,为大多数语言使用者所接受,就会反过来 将自身的结构强加于真实生活之上,从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实 现。
突显观
语言结构中的的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 信息的突显度决定的
注意观
用语言所表达的实际上只反映了事件中 引起我们注意的那些部分,而对事件过 程中的一些其他细节在语言中却得不到 体现
古典范畴理论
1、范畴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 2、范畴的所有特性均为二元的。用逻辑语言
来表达的话,一个特性只可能有两个值,/+/ 或/—/。 3、各范畴有自己界定清晰的边线。一个范畴 一旦建立起来,就将世界分为两部分——属 于该范畴的部分和不属于该范畴的部分。 4、范畴的所有成员均地位平等。凡是具备了 某范畴所有充分必要条件的个体即为该范畴 的成员,凡是不具备该范畴所有充分必要条 件的个体却不为该范畴的成员。
第八章认知语言学派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研 究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个新的语言学流 派,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现象的 一种研究方法,它既可动用认知科学的 理论来解释语言现象,又可通过研究语 言现象发现语言中有关人类认知的规律 性的东西,进一步揭示认知和语言间的 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1/1
隐喻是不同认知领域之间的投射,那么转 喻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领域中, 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如部分与 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替代关 系。head-智力;heart--感情; 转喻和隐喻都对词义发展有巨大作用:基 本词义由于隐喻和转喻的作用发展了其他 义项,而这些义项又由于反复使用失去了 其修辞特征,这种由于修辞意义向“字面 意义”转化过程即词汇化。P119
在人的认知体系中,除了基本范畴之外,对事 物之间关系的认知构成了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层 面,莱考夫称之为动觉意象图式或简称为意象 图式。
2015/11/1
意象图式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 构。 三个定义:1.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 和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2.是为把空间结 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 的再描写。3.感知互动及感觉活动中的不断再现 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 结构。
2015/11/1
具体范围
一、范畴化和原型理论 二、意象图式 三、隐喻概念 四、认知语法 五、象似性和语法化及认知语用推 理
2015/11/1
一、范畴化和原型理论
(一)范畴与概念 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而概念指在范畴基 础上形成的词语的意义范围,是推理的基础。 范畴化即分类(需要涉及认知过程):主客观相 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 事物范畴的模糊性使语言符号的语义范畴也具有 了模糊性。 (二)基本范畴层面:即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 事物的。在此层面上,人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 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然的事物最有 效,最成功。(老虎、大象)
2015/11/1
语言交际过程是认知过程,话语理解既是人们 主动思维,积极认知的动态的推理过程,又是 依靠语境建构相关话语信息的求解过程。
语用学理论认为理解是根据语境以及交际的一 般原则语用推理的过程。
2015/11/1
相关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种明示—推理的 认知活动。 推理模式:1.语码模式(语言意义);2.认知推 理模式; 人们对话语进行推理的过程是将新信息与语境 相、至于语境中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推导出会话 含义的过程。
2015/11/1
谢谢!
2015/11/1
认知的含义 不论狭义还是广义的认知定义,都认为思维是认知 的核心。(以语义为中心的语言学) 认知科学的基础 1.认知科学是从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 学等多角度研究人类职能系统的性质和工作原理 的一门综合学科。 2.哲学基础是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显示主义认识论, 简称经验主义。 3.认知与语言观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与认知是不可 分割的,自然语言是人的智能活动的结果,又是 人类认知的一个组成部分。
象似性: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也即语言的 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即两者之间 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 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是指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即语言结构直接映照经验结构,是从认知方面 研究语言形成的又一种方法。 拟象相似性、隐喻相似性。P159
2015/11/1
象似性反应了一定的语言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 形式相同,意义也相近。 She doesn't think he'll leave until tomorrow./She thinks he won't leave until tomorrow.(形式不同,意 义也不同) 语法化:语法化研究语法形式来源和固化的问 题。中国传统语言学:“实词虚化”。 目前语法化研究包括两方面:实词虚化(词单 位→虚义语法成分)、词汇化(短语、句法结 构→单词)
认知语言学概论
导论
《认知语言学概论》为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认 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专著。《认知语言学概论》 分析了“认知”的含义,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的 性质及重要意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等。 《认知语言学概论》由赵艳芳所著。
“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是 代表语言研究近年兴起的一个学派或思潮。 “认知语言学”也不是一种单一的理论,而是 语言学内部的一种研究范式,其特点是着重阐 释语言和其他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隐喻不仅仅是修辞,而是思维方式。
2015/11/1
四、认知语法
认知语法认为语义是语言的中心,对句法的研 究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结构受人的认知结 构的影响。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表达式体现了来自人类的经 验和认知,体现意义的意象。
认知语法认为语义是语言的基础,而语义存在 于人的概念化过程中,语义结构即概念结构。
2015/11/1
上位范畴-基本范畴-下属范畴 范畴又可以扩展: chair:“主席”、“椅子”涉及两个范畴。(扩 大后的多义词多个范畴间的交叉)
原型:指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 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范畴内的最佳成员只 是原型的个例。P61
2015/11/1
二、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 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 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人 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 上的。
2015/11/1
三、隐喻概念
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 义产生的根源。 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 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 这种关联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 相似联想使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 并论---通过对两种事物感知来表达对客观现实 的真实感觉。
2015/11/1
认知语言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
认知语言学中讲的“认知”仅限于人们学习、 运用语言有关知识的认知,但不是传统上所说 的语言系统规则掌握的认知。“是基于人们对 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 来研究语言的学科。” 对语言认知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a. 是语言概念形 成中的认知,即人是怎样运用语言符号对事物 进行概念化的:b. 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即人是怎样运用语言结构实现其交际功能的, 这涉及语义结构中的突显与选择。
2015/11/1
人们隐喻式的感知也由于认知主体的情感、态度、 联想而使人们开阔了对客体的认识。 “史密斯是狮子。”-----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隐喻。 莱考夫(Lakoff)把隐喻看做是人们思维、行为 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
常规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
创新隐喻:文学隐喻、科学中的隐喻。
2015/11/1
我们对任何情景形成概念的过程是通过意象, 动态的情景即形成动态意象。语义结构是以意 象为基础的,意象的形成反映人们具有以不同 的方式构造感知到的同一情景的能力,不同意 象的形成取决于注意力对认知域的选择、注意 焦点、视角及抽象程度。
2015/11/1
五、象似性和语法化及认知语用推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