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的概念与运算第一节:有理数的乘方与开方第二节:实数的概念与运算第三节:数的估算与无理数2. 第二章:代数式与方程第一节:单项式与多项式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第三节: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 第三章: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第一节:平行线与相交线第二节: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第三节: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乘方、开方及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混合运算方法。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3. 掌握平行线、相交线、三角形及四边形的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图形的性质。

2.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图形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实践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典型例题、解题步骤。

2. 板书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习题1.1、1.2、1.3;课后习题2.1、2.2、2.3;课后习题3.1、3.2、3.3。

2. 答案:课后习题答案附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实数的概念与运算:实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实数的运算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重点关注。

补充说明:在讲解实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如π、√2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存在。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有理数1.1 有理数的概念与分类1.2 有理数的加减法1.3 有理数的乘除法1.4 有理数的乘方2. 第2章:一元一次方程2.1 方程的概念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 第3章:几何图形3.1 线段、射线与直线3.2 角的概念与分类3.3 三角形的性质3.4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判定2.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规律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尺子、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

通过观察身边的几何图形,引入几何图形的性质。

2. 例题讲解: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法则与例题。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例题。

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3. 随堂练习:进行有理数运算的练习。

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

识别与判断几何图形的练习。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规律。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3.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有理数运算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题。

几何图形的识别与判断题。

答案:见课后练习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查漏补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的更多运算性质。

介绍更高层次的方程解法,如二元一次方程组。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整式的加减2. 第2章:平行线与相交线3. 第3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 第4章:概率初步5. 第5章:二元一次方程组6. 第6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 第7章:函数的概念8. 第8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4. 学生能够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5. 学生能够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概念,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7. 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8. 学生能够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概率的计算、函数的概念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决方法、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量角器、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整式的加减运算,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例题讲解: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整式的加减运算。

4.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讲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数据。

6. 概率初步: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7. 二元一次方程组: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8.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讲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包括:5.1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5.2三角形的分类,5.3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2)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等于180°等。

(3)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将三角形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图形。

2. 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等于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 三角形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 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应用题:运用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主要包括了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册教材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理解并掌握各个知识点,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个别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2.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举例、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个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2024年最全面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华版

2024年最全面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华版

2024年最全面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华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的判定5.3:平行线的性质2. 第六章:平面几何初步6.1:三角形的内角和6.2:三角形的性质6.3:全等三角形6.4:等腰三角形6.5:平行四边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2.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三角板、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激发兴趣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平行线和相交线?2. 例题讲解:讲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通过例题,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4. 知识拓展:介绍平面几何的发展历程拓展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定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判断全等三角形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发现数学之美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知识拓展的适时性和适度性6. 作业设计的系统性和层次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解析: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和应用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需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实际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来看,七8班比七7班成绩稍微好点,但是两个班学生两极分化已经较严重,这学期学习内容比较难,两极分化将会更严重。

七8班成绩中上的学生较多平均分相对七7班会略高。

在学习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1章:平行线。

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3章:整式的乘除。

第4章:因式分解。

第5章:分式。

,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

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

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1 探索直线交点1.2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3 平行线的应用2. 第六章:平面几何初步2.1 角的概念与性质2.2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2.3 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3. 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1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3.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3 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4. 第八章:实数4.1 实数的概念与分类4.2 实数的运算4.3 实数与数轴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平面几何图形(角、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分类与判定,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 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培养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实数的概念与运算。

2. 教学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不等式的解法、实数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以生活中的实例(如斑马线、操场跑道等)引入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1.2 通过观察几何模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

1.3 以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不等式与实数的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阐述重点与难点。

2.1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3 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2.4 通过实数的运算练习,让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2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5.3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 第六章:概率初步6.1 概率的基本概念6.2 概率的计算6.3 概率的实际应用3. 第七章:三角形7.1 三角形的性质7.2 三角形的判定7.3 三角形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3. 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和面积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概率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概率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画板、三角板、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概率部分,通过掷骰子、抽签等游戏,让学生感受概率现象。

三角形部分,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概率的计算以及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和面积计算。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拓展延伸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性质、判定方法、应用实例。

2. 概率: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实际应用。

3. 三角形:性质、判定、面积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相交线与平行线: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概率:掷两个骰子,求得到两个相同点数的概率。

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两边和一角,求第三边。

2. 答案:相交线与平行线:根据判定方法,判断出平行线。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共9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共97页)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详细内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平面几何图形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2. 第六章:实数详细内容:有理数的复习与拓展,无理数的概念与性质,实数的分类与运算。

3.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详细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与性质,坐标与图形的关系,以及坐标变换。

4.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详细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组的性质与应用,以及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2)掌握实数的概念与运算,了解无理数的特点;(3)熟练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4)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几何直观与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实数的概念与运算;(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 教学重点:(1)几何图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2)无理数的理解与运用;(3)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4)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画板,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路轨道、建筑物的线条等,引出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实数的概念与运算;(3)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3. 例题讲解:(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例题;(2)实数的运算例题;(3)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例题;(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例题。

4.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计算下列实数的运算;(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并连线;(4)求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的判定5.3:平行线的性质2.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与图形的性质6.3:坐标与图形的变化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学会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并分析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和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点的坐标表示。

2.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实际生活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应用场景,如道路、桥梁等。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解讲解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内容,通过示例和练习进行巩固。

讲解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以及坐标与图形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解答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例题。

解答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例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随堂练习题。

学生完成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随堂练习题。

5. 知识巩固学生互相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

2. 黑板右侧: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坐标表示方法。

3. 中间部分:例题解答、随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习题:练习判断相交线与平行线,并解释原因。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在坐标系中绘制给定坐标的点,并分析坐标与图形的关系。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相交线与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地理、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彩教案可打印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彩教案可打印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彩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详细内容包括:整式的乘法法则、整式的除法法则、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乘除运算。

2. 学会运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3. 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法则、因式分解方法、概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法则、因式分解的应用、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彩票中奖的概率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整式的乘除法则、因式分解方法、概率的计算,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进行随堂练习。

4.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整式的乘除法则2. 因式分解方法3. 概率的计算公式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 (x+3)(x2) \)(2)因式分解:\( 2x^2+5x3 \)(3)已知一枚硬币投掷的概率是\(\frac{1}{2}\),求连续投掷两次硬币,出现两个正面的概率。

2. 答案:(1)\( x^2+x6 \)(2)\( (2x1)(x+3) \)(3)\(\frac{1}{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整式的乘除法则、因式分解方法,但在概率计算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整式的乘除法则与小学乘法法则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整式的乘除法则2. 因式分解方法3. 概率的计算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及答案解析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整式的乘除法则1.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将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加,其余字母保持不变。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垂直与平分5.2: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5.3:平行线的判定2. 第六章:平面几何初步6.1:三角形的特性6.2:全等三角形6.3:相似三角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2.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 教学重点:掌握垂直与平分、平行线的性质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圆规2.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圆规、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第五章:5.1:讲解垂直与平分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性质。

5.2:引导学生探索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进行随堂练习。

5.3: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结合例题讲解,巩固知识。

3. 教学第六章:6.1:讲解三角形的特性,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性质。

6.2: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6.3: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

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2. 垂直与平分3. 平行线的判定4. 三角形的特性5. 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

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相交线、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加强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2.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探索更多有关平面几何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7.1~7.4节,包括: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线;相交线。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8.1~8.2节,包括:统计图的选择;概率初步。

第九章:一元一次方程9.1~9.3节,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用题;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章:几何图形10.1~10.4节,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识别;三角形;四边形;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应用。

2. 学会使用统计图表整理数据,并能进行基础的概率计算。

3.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4. 能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进行图形的识别和性质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分析。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展示、黑板、直尺、圆规、统计图表模板。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窗户、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2. 新课导入以互动提问方式,回顾上一册内容,自然过渡到新课。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平面图形认识、统计图选择、一元一次方程等例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平面图形的观察与识别,进行统计图表的绘制,解一元一次方程实践。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左侧:列出章节,以树状图形式展示各知识点。

右侧:重要公式、定理、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册P36~P40,第7、8、9、10题。

结合实际,设计一道应用题。

2. 答案第7题:证明两直线平行。

第8题: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

第9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0题:计算圆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针对学生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推荐数学阅读材料,增加学生对数学文化、数学历史的了解。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能力。

4.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5. 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学会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7.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几何的推理和证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实数的运算,二次根式的化简,勾股定理的应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实数的概念及其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勾股定理的应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概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出平面几何初步的学习;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学习;通过实际数据收集和处理,引出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学习。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3. 随堂练习:设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典型例题、解题步骤、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平面几何初步:完成课后练习1、2、3题。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完成课后练习4、5、6题。

(3)实数:完成课后练习7、8、9题。

(4)二次根式:完成课后练习10、11、12题。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1. 第一章: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多项式乘多项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2. 第二章: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相交线与平行线。

3. 第三章: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事件的独立性。

4.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统计图表、频数与频率。

5. 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6. 第六章: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7. 第七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几何图形的认识、概率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方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概率的计算、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方程的解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 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整式的乘除、几何图形的认识、概率初步等概念。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整式的乘除、几何图形的性质、概率的计算、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方程的解法等例题。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知识点:按照章节顺序,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例题: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4. 练习题:设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和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包括点的坐标表示、坐标系的建立与应用。

理解并能够应用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学会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图形绘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和公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与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坐标系中的平移、旋转等变换。

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和图形绘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建筑蓝图等),引出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

提问学生关于坐标系的理解和使用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线等基本元素,发现其性质和规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结果,并鼓励提出新的问题和猜想。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记出关键点和线。

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判断点在线段上的位置等。

4. 课堂互动开展课堂互动游戏,如“坐标接龙”、“图形变换挑战”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解题技巧,增强课堂氛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强调易错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布置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讲解和实践操作。

7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7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7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7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5.1 相交线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5.2 平行线及其判定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3 平行线的性质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5.4 平移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六章实数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1 平方根 9.1 不等式6.2 立方根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6.3 实数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7.1 平面直角坐标系10.1 统计调查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1课题:5.1.1 相交线【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区分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识别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合作探究】1.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_ C_ B_ D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_ A例如:〔1〕∠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称这两个角互为。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在日常的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课前的数学教案是必备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5.2.2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重点: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理解“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

二、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P13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 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

简化图5.2-5,得图3.CADB图3∠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1=∠2∴AB∥CD.如图(课本P14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

如图,(1)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0,能得出a∥b吗?b 1 4 2 (1)∵∠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符号语言:∵∠2=∠3∴a∥b.(2)∵∠4+∠2=180°,∠4+∠1=180°(已知)∴∠2=∠1(同角的补角相等)∴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符号语言:∵∠4+∠2=180°∴a∥b.四、课堂练习1、课本P15练习1,补充(3)由∠A+∠ABC=1800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依据是什么?2、课本P16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学期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

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如下表:单元内容课时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评定与性质。

推理能力的培养。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的概念和相关性质,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2.理解平行线、平行公理及其推理、三线八角。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评定。

3.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会进行平移作图。

4.了解命题的概念与结构,能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简单的推理。

第六章实数12课时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2.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序四、教学措施: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

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

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

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能进行实数的计算. 第 七 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 课 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关系,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和平移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

1.认识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根据点写坐标和根据坐标描点。

2.能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能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 八 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5 课 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用它表示实际问题中两个相等关系。

2.能用代入法与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三元一次方程组,体会“消元”的思想,并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3.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应用题.第 九 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5 课 时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与运用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了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掌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并能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 十 章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10 课 时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中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步骤。

体会统计的思想. 1.通过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用样本估计总体. 2.会用表格表示频数发布。

3.学会用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会灵活选用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

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

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

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

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

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

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五、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第一周2月17日至2月24日5.1相交线 6第二周2月25日至3月3日5.2平行线及其判定 6第三周3月4日至3月11日5.3平行线的性质 6第四周3月12日至3月17日5.4平移第五章复习6第五周3月18日至3月25日6.1平方根 6.2立方根 6.3实数第六章复习6第六周3月26日至4月2日7.1平面直角坐标系 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6第七周4月3至4月10日第七章复习 6第八周4月11日至4月17日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 6第九周4月18日至4月25日期中复习 6第十周4月26日至5月2日期中检测第十一周5月3日至5月10日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6第十二周5月11日至5月18日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八章复习6第十三周5月19日至5月26日9.1不等式9.2一元一次不等式6第十四周5月27日至6月2日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九章复习6第十五周6月3日至6月9日10.1统计调查10.2直方图6第十六周6月10日至6月16日10.3课题学习第十章复习第十七周6月17日至6月23日期末复习 6第十八周6月24日至6月30日期末复习 6201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2=180°-40°=140°(邻补角定义).∠4=∠2=140°(对顶角相等).三、范例学习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变式1:把∠l =40°变为∠2-∠1=40° 变式2:把∠1=40°变为∠2是∠l 的3倍 变式3:把∠1=40°变为∠1:∠2=2:9 四、课堂小结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五、布置作业:课本P3练习5.1.2垂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毛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