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化防治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简介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水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水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水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农业水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农业水土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能够从事农业水土资源科学研究、管理和工程设计等各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农业水土资源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工作。

2.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跨学科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有一定的科技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基本能力。

4. 具有良好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素养,有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培养要求1. 掌握农业水土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农业水土资源科学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2. 具备系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农业水土资源科学领域的复杂理论和实际问题。

3. 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施能力,能够运用相关工程技术和方法进行工程实践。

4. 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科学创新能力,能够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转化。

5. 具有一定的科技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在相关单位从事科技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

6.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在国际间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四、培养方案1. 课程教学(1)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土壤力学、水文学、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农业环境工程等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论和应用。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农业水土资源科学、土壤肥料学、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等专业核心知识的理论和应用。

(3)研究方法与技术:包括统计学、实验设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在水土资源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等研究方法与技术。

2. 科研实践(1)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生在培养期间有机会参与国家、省部级和学校级科研项目,能够熟练掌握科研项目设计、实施和成果转化的技能。

(2)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研究生在培养期间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研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英文对照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英文对照
3.0
56
36
20
必修
信息学院
2
A4
B2
C1
C4
通识类选修(选修6学分)
1060201
研讨课
Seminar
1.0
16
以汇报形式安排4次
专题
资环学院
1
A4
B1
C1
C4
文献检索
1.0
32
选修
7
A11
B10
C1
C5
科技发展与文明传承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2.0
32
32
选修
资环学院
6
A11
B8
C5
3064226
水土保持经济植物栽培学
Economic Plant Cultivation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
32
24
8
选修
资环学院
5
A9
B8
C5
3064227
水土保持农学
Agronom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综合实践
(31.5学分)
1305101
军训
Military training
2.0
3周
必修
1
练(丙)
Engineering Training(C)
1.0
1周
必修
1
A1
A5
B2
C3
C4
1305201
劳动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7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水利、农艺和土壤、生物、生态及环境等相关学科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术和现代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动向,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设计、教学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有一定的创新。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与专业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

3.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1.土壤侵蚀规律研究该方向主要是运用野外调查与实验、人工模拟与室内实验及分析研究等方法,研究土壤侵蚀作用营力、作用方式及作用过程;研究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的机制、性质和变化,明确土壤侵蚀防治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方法;研究土壤侵蚀类型在空间的组合及地域分布规律;研究土壤侵蚀的动态监测、模拟及预测预报和高新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

2.流域综合治理研究该方向主要是在充分研究与分析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流域的生态经济特点,进行生态经济系统诊断,从而提出流域规划模型与优化决策,建立起适合于不同流域生态经济特点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

同时,探讨和研究流域内防治水土流失的新方法、新技术和高新农业技术及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先进方法和手段等。

3.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该方向主要是研究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监测与控制方面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通过研究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体系的布置、监测系统的构建,以及高新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对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效果提出监测评价意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介绍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培养目标三、跨专业考研的考虑因素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专业课五、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必要性六、国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方向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考试八、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前景正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对于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对于想要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领域深造的学生来说,考研方向该如何选择呢?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水土保持行业及水土保持学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考研方向主要包括土壤学、水土保持规划、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学等。

其次,我们来看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能力,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需要考虑好自己的实力和考研的目的。

跨专业考研的考虑因素主要包括自己的兴趣、专业相关性、未来发展前景等。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专业课。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专业课主要包括水土保持规划、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学等。

那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是否必要呢?个人认为很有必要。

我们专业的考研率年年全校第一,75%。

而且,通过考研,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拓宽知识面,为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国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流域综合治理、区域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是一门关于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学科,致力于研究如何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发生。

本文将从人类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第一部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首先,水土保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大面积的土地裸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其次,水土保持可以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最后,水土保持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损失,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这些灾害的发生。

第二部分:荒漠化防治的挑战与应对荒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

荒漠化减少了可耕地面积,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要有效防治荒漠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政策。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是防治荒漠化的基础。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水是荒漠化防治的关键,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另外,要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推动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修复,可以改善土地的质量,减缓荒漠化的进程。

最后,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可以更好地理解荒漠化的机理,提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三部分:人类责任与行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采取行动。

首先,政府应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强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和管理。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硕士学位课
外国语(硕一外)
3
硕士学位课
S001209
自然辩证法论与实践
1
硕士学位课
S001002
数值分析
3

硕士学位课
S09030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
2

硕士学位课
S090302
土壤侵蚀理论
2

硕士选修课
S090107
计算流体力学
2

硕士选修课
S090108
粘性流体力学
2

硕士选修课
S090102
灌溉原理与技术
2

硕士选修课
S090506
雨洪利用理论与技术
2

硕士选修课
S090104
水土资源规划与评价
2

硕士选修课
S090111
土壤物理与作物学基础
2

硕士选修课
S090116
土壤物理过程模拟
2

培养环节及要求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学院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培养类别
硕士
学科、专业代码
090707
一级学科名称
林学
二级学科名称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基本学习年限
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1学分;培养环节7学分
研究方向
1.土壤侵蚀机理与预报;2.荒漠化防治;3.水土保持新技术

水利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水利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水利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第一章1.1 专业简介水利工程是一门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环境的保护和水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学科。

水利工程的发展对于保障人类生存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领域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水利工程硕士人才,我校特别设立了水利工程硕士专业,并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

1.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利工程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扎实的数理和工程水利知识。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掌握较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能够胜任工程技术管理和实际工程设计工作。

1.3 培养要求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其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力学、流体力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2)熟悉水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3)熟练掌握水利工程设计的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程设计能力;(5)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外文资料,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6)了解有关水利工程法规和标准,熟悉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1.4 课程设置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水力学、水文学、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等。

具体课程设置以学院教学计划为准。

第二章2.1 培养体系我校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学位课程教育为主,学位论文研究为辅的培养模式。

研究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后,应选择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与水利工程领域相关,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2.2 导师队伍我校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庞大专业水平较高一大师为主侧重于科研研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其余以实务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为主注重工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3 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备一定的科研价值。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简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以研究和保护自然环境为核心,旨在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深厚基础和宽广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考研方向囊括了水土保持理论、荒漠化防治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具备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和决策咨询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学科内容•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荒漠化防治理论与应用•防护林学•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土资源评价与管理•生态恢复与修复专业能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1.具备扎实的水土保持理论基础,能够掌握水土保持技术和综合治理方法。

2.具备荒漠化防治理论和技能,能够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

3.具备水土资源管理和保护能力,能够进行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和管理。

4.具备水土环境监测能力,能够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5.具备生态恢复和修复能力,能够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重建工作。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从事相关工作:•水利建设与管理单位,从事水土保持与防洪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

•水土保持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参与水土保持项目的调查和设计工作。

•土地管理部门,参与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环境监测与评价机构,从事环境监测及评价工作。

•科研院所,从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科学研究。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习方法在准备考研时,需要掌握以下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和专业书籍,系统学习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

•参加相关实践活动,亲自参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多参加学术交流和讨论,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项目毕业生需要参与相关实践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一些实践项目包括:1.水土保持工程实践:参与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包括沟槽治理、植被恢复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刍议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刍议

授予 的专 业 学 位 数 占研 究 生 教 育 授 予 学 位 总 数 的
6 8 .7 2 。
我国 自 1 9 9 1年 开 展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育 以 来 , 专 业 学 位种 类 不 断 增 多 ,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规 模 不
断扩 大 , 专 业 学 位 教 育 已 成 为 研 究 生 教 育 的 重 要
同时 , 在 充 分 考 虑 水 土保 持 与 荒 漠化 防 治 专 业 特 色的 基 础 上 , 从 课程设 置 、 专 业 实 践 和 毕 业论 文 等 培 养 环 节 入 手 ,
对' 3前 试 行 的 水 土 保 持 与 荒 漠 化 防治 全 日制 专 业硕 士培 养 方案 进 行 了调 整 ; - 并 对 解 决 目前 水 土 保 持 与 荒 漠 化 防 治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过 程 中存 在 的 专 业 硕 士 学位 地 位 的认 识 问题 、 专 业 硕 士 学 位 名 称 的 设 置 和 培 养 方 式灵 活 性 的 问题 等
第3 1 卷
第 5期






23
2 0 1 3年 9月
Fo r e st r y Edu c a t i o n i n Chi n a
水 土 保 持 与 荒 漠 化 防治 全 日制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刍 议
张字 清 李春 平 丁 国栋 1 0 0 O 8 3 )

水 土 保 持 与 荒 漠 化 防 治 全 日 制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的 前 景 分 析 ( 一) 国 家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需要 大 量 的 专 门人 才
我国是世界上 荒 漠化 、 沙化 面 积最 大 的 国家 , 土 地沙化是我 国当前最 为 严重 的 生态环 境 问题 。根 据 第 4次全 国荒漠化 和沙 化监测公报 , 截止 到 2 0 0 9年 ,

农田水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农田水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农田水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培养目标和任务一、培养目标农田水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是依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精神,遵循国家教育部门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结合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的,旨在培养具备农田水土工程领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任务1. 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农田水土工程领域知识与能力;2. 培养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与研发能力;3. 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4. 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5. 培养具有较强的沟通、管理和领导能力;6.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

第二部分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一、培养方案1. 研究生入学方式:全日制培养2. 学制:3年3. 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践操作、科研实践、论文撰写4. 学位授予条件: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实习、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二、课程设置(一)基础课程1. 高等数学2. 概率统计3. 工程地质4. 结构力学5. 工程流体力学6. 水力学7. 土力学8. 地质力学9. 固体力学10. 工程力学11. 工程地质调查12. 水文学(二)专业课程1. 农田水利工程2. 水土保持3. 农田土壤水分运动4. 农田水资源利用5. 水土工程勘察6.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7.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8.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9. 农田水利工程实习10. 科研理论与方法11. 学术论文写作(三)选修课程1. 生态工程2. 农田水利环境工程3. 农业水利电气化4. 农用水资源与节水灌溉5. 农田水利政策与规划6.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7. 农田水管理与节水灌溉8. 农田水土资源利用(四)实践教学研究生实习研究生毕业设计(五)学位论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研究生论文撰写第三部分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一、实践教学1.实习:培养研究生在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成长2.设计: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实训: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二、科研训练1.科学研究: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2.学术交流:通过参与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3.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部分毕业要求和学位评定一、毕业要求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须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要求,同时学习必修课,并通过学士研究生学年考核,研究生需要在规定学年内完成学业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023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简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以自然地理学、水文学、土壤学、生态学为基础,以土地利用与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监测与评价等为重点的交叉学科。

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荒漠化防治等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和运营等工作。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1. 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该方向主要研究土地利用与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从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 荒漠化防治:该方向主要研究荒漠化的形成、演化、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荒漠化区域生态环境的调查、监测、评价和修复等技术。

3. 生态保护与修复:该方向主要研究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旨在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院校排名:1. 中国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在这个学校起步较早,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水平高,在这里学生可以接触到权威的专家和学者,拓宽视野、提高水平。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所学校位于陕西杨凌,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著名学府,拥有优秀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在这里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实力,学校对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十分注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4. 青海大学:这所学校是荒漠化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历史悠久,尤其擅长研究复杂生态区的资源管理和治理。

5. 贵州大学:这所学校是贵州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代表,教学和科研实力十分强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学术资源。

总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一个具有前景和挑战的学科,对于有志于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选择一所优秀的学校有助于成长和发展。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
英文名称:Programming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开课学院:资环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水土保持规划是一门应用和综合以前所学有关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土保持规划的目的、意义及作用,掌握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本课程密切联系起来在生态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中熟练应用。因此,学习并充分理解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作用及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明确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知道水土流失地区的突出问题及对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要求,掌握水土保持规划的具体方法成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编制水土保持区划的方法与步骤,如何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规划方案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40
2
理学院
文东新 副教授
10000882
土地利用规划学
2
40
2
林学院
王忠诚 讲师
10000817
土地资源学
2
40
2
理学院
陈彩虹 副教授
10000993
专业外语
1
20
2
林学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张日清 教授



11111248
第二外国语(法语)
2
80
3
外语学院
李伯和 副教授
11111249
第二外国语(日语)
2
80
3
外语学院
六、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必读或选读
备注
著作: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习计划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习计划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习计划1.引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一门涉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学科,其重要性在于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预防和控制荒漠化的发生与扩展。

本学习计划旨在提供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2.学习目标2.1 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深入学习土地资源科学、地貌学、植物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2.2 实践技能学生将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室实习和模拟实训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学会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和修复。

2.3 专业素养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科研项目和实际工作等,学生将培养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专业素养。

3.学习内容3.1 基础理论课程学生将学习土地资源科学、地貌学、植物生态学、环境保护学等相关课程,为深入学习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实践课程学生将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荒漠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参与植物修复实验,研究不同植物物种对土地保护的效果;参与模拟实训,学习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土地资源分析与评估。

3.3 专业选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关选修课程,如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价、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等,以拓宽专业知识面。

4.学习方法4.1 积极参与课堂学生应认真听讲,活跃思维,与教师和同学积极互动,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4.2 多样化学习资源学生可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资源,并结合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广泛获取相关学术资料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3 实践锻炼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5.学习评估5.1 专业课程考核学生应参加每门课程的考试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等方面,以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

我国水土流失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危害重,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全国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7%,平均每年土壤流失量50亿吨。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新农村建 设进程的加快,开发建设项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不容忽视。水土保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与 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治理水土流失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 人才和科技支撑,亟待学科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来满足需求。设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级学科,有助于确立 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领先地位,对缓解社会对该领域高层次人才需求以及提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领域高层次 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
在一级学科下设置以水力侵蚀防治为核心的水土保持、以风力侵蚀防治为核心的荒漠化防治、以重力侵蚀防 治为核心的山地侵蚀灾害防治等3个二级学科。
谢谢观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
农学一级学科
目录
01
03 人才培养体系
02 学科特色 04 二级学科
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息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是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的一级学科,属于农学,专业代码091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防治学科始建于1952年,1981年批准建立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批准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水 土保持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建 设学科。学科目前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9人,讲师9人,100%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具有国外留 学和进修的经历,是一支学术梯队完善、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方向明确的优秀团队。
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1.引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已成为考研方向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相关概念、原因和影响,并探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前景。

2.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概念2.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保持土壤和水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性,防止和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它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被恢复和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2 荒漠化防治荒漠化防治是指预防和控制荒漠化过程,恢复和修复退化的荒漠化土地,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荒漠化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3.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原因和影响3.1 水土保持的原因和影响3.1.1 土地利用不当: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度的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等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加剧。

3.1.2 水资源管理不善:水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

3.1.3 植被减少: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增加了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风险。

3.2 荒漠化防治的原因和影响3.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稳定,干旱和沙尘暴成为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3.2.2 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开垦等导致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进程的加速。

3.2.3 贫困和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贫困和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导致荒漠化问题的长期存在和难以解决。

4.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学术研究和前景4.1 学术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地理学、生态学、土壤学、农业科学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较好地掌握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事业,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水上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 森林理水机理2. 土壤侵蚀与生态恢复3. 土壤侵蚀预测与防治4. 沿海防护林5.“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应用三学习期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1~2年。

其中约有1.5年用于课程学习,1.5年用于完成学位论文,教学实践或专业生产实践要求120学时工作量〔或20个工作日〕,有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2~3周。

凡能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提前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学习成绩优良者,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校长批准,提前毕业;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可经同样手续,按照学籍管理的规定,适当延长学习期限。

四培养方式〔一〕培养方式随着水土保持学与荒漠化防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可分为教学科研型、工程应用型和跨学科复合型。

教学科研型研究生在校参加的实践环节以科研和教学为主,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工程应用型研究生入学前应具有1年以上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工作实践,在读期间必须参加生产实践〔如指导施工、参与设计及管理〕,工作量不少于3个月,学位论文应面向水土保持工作的主战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由水土保持学和有关学科导师共同指导,论文选题要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及有关学科的交叉结合点,研究成果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方面要有所开拓。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专业解析(一)学科简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林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学科,与生态环境安全和国土资源保护密切相关,对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复合农林业的发展服务。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较好地掌握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事业,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01土壤侵蚀机理与预报02荒漠化防治03水土保持新技术(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四)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4 数学(农)④834水文学(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五)相近学科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推荐院校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三、就业前景学科具有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结合、国家对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剧增的特色,就业前景看好。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三个环境生态类专业之一,我国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是头号生态环境问题”,以防治水土流失为核心的“水土保持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党和政府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目标,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的机构不断增加,水土保持人才需求大量增加,为本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7)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生态学领域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较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本学科领域技术工作的能力;
4、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能够适应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体魄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

二、研究方向
1、流域综合治理
山丘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诊断,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流域治理措施体系,流域经营技术和流域治理效益评价。

2、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
山丘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水土流失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流域水量平衡计算,径流的形成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3、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的营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试验研究方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方法,特殊地区的生态环境重建与植被恢复技术等。

4、城市林业与水土保持
城市林业的环境功能和水土保持效益,城市林业的规划与布局,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研制,城市林业的经营管理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学位论文答辩时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必要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1年。

在职硕士可延长2年。

四、课程设置
为了使硕士生掌握本学科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要求研士生修完并取得总学分32个(2学分实践性环节),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历和跨学位考的研究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学位课(18学分以上)
1、公共学位课程(7学分)
(1) 自然辩证法
(2) 外语2学分5学分
2、基础理论学位课(5学分)
(1)多元统计分析3学分
(2)森林水文学2学分
(3)森林土壤学(含第四纪地质学)3学分
3、专业基础和专业学位课程(6学分)
(1)水土保持学2学分
(2)防护林学2学分
(3)城市林业2学分
(4)流域管理学2学分选修课(12学分以上)
(1)第二外国语2学分
(2)景观生态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学分
(3)林业生态环境评价2学分
(4)森林生态及研究法2学分
(5)城市水土保持学2学分
(6)环境科学导论2学分
(7)经济林学2学分
(8)泥沙运动力学2学分
(9)生物多样性专题2学分
(10)仪器分析3学分
(11)第四纪地质与地貌2学分
(12)林农复合经营2学分
(1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2学分
(14)土壤理化分析(含植物分析)3学分
(15)森林旅游学2学分
(16)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列专题讲座2学分
(17)气象及气候学专题2学分
(18)计算机辅助制图3学分注:非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同等学历者录取后,应补修本专业本科生主要课程,但不记学分。

五、课程要求与说明
1、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多元统计分析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向量检验,协方差检验,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内容,为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数据处理提供技术工具。

主要讲授向量检验,协方差检验,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内容。

4、森林水文学
要求研究生掌握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森林水文学研究的技术、方法,流域水量平衡计算,径流的形成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为水土保持课程的学习
奠定基础。

主要讲授水文学的基本理论,森林与降水,径流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森林与径流的关系,森林流域的水量平衡,水文监测与计算,水质分析与水资源评价。

5、森林土壤学(含第四纪地质学)
要求研究生理解和掌握森林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条件与树木生长的关系,我国森林土壤的主要类型、性质及利用,以及第四纪地质作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主要讲授森林土壤的发育过程,第四纪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地质地貌与土壤和土壤侵蚀的关系,土壤条件与树木生长的关系,森林土壤的物理性状及水分状况,森林土壤障碍性条件,我国的森林土壤状况。

6、防护林学
要求研究生了解国内外防护林学,尤其是农田防护林学的研究进展,掌握农田防护林结构类型及其研究和营建方法,防护林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技术和研究方法。

主要讲授国内外农田防护林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种类,结构类型,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基本原理、技术和研究方法,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方法。

7、水土保持学
要求研究生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掌握水土流失的基本原理和综合防治技术,以及特殊地区的生态环境重建与植被恢复技术,为土壤侵蚀防治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主要讲授水土保持研究动态,土粒和土体(土块)被剥蚀、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的力学机理与运动规律,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工矿、交通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防治技术,以及重点流失区生态环境重建与植被恢复技术。

8、流域管理学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山丘区流域治理的基本理论和经营管理措施,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技术,以及流域治理效益评价方法。

主要讲授山区流域治理的理论基础,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诊断,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流域治理措施体系,流域经营技术和流域治理效益评价。

9、城市林业
要求研究生了解城市林业的研究进展,城市林业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城市林业的生态功能,及其与城市水土保持的关系,掌握城市林业的规划与布局技术。

主要讲授城市林业的研究进展,城市林业的概念、原理,城市林业的环境功能和水土保持效益,城市林业的规划与布局,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六、培养方式
对研究生的培养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应充分发挥知道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科组统一规定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

指导老师要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培养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治学的严谨性;培养其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尽量因人而异,充分体现个人的特长。

同时研究生还应学习一些相关课程,以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以拓宽知识面,具备扎实的专业和专业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

研究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工作量至少要完成40学时或20个工作日(不计学分),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平语,计2学分。

研究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人)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研究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讨论会,并创造条件与国内外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七、中期考核
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和外语考试,以取得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

研究生中期考核时间一般于第3或第4学期进行。

中期考试由5-7名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和跨学科
课程教师)结合开题报告进行。

考核内容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文献综述、试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

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党总支组织进行。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经学位指导小组充分论证和进一步修改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以后应按阶段在教研室(研究室)或指导小组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取得集体帮助。

研究生的论文要求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论文的选题应瞄准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研究结果应有新见解或能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初稿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审阅,并召开论文报告会,发挥集体(含指导小组)指导力量,提出意见,修改补充,最后修改定稿。

定稿后的论文必须语言通顺、简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楚,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

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有关规定办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