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bfd8e9a300a6c30d229fc8.png)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属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同时也是我校在XX省的优势学科专业,建有XX省唯一一个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一一XX省高校高原山地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师资队伍较强,拥有十多位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有全国百千万后备人才专家1人,XX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有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6人。
该硕士点研究成果丰硕,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土地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近50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20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在城市与环境学院和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根据我校实际,本院土地资源管理下设研究方向:(1)土地规划与山地开发利用;(2)土地整治与管护。
二∖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具备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自己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新进展,系统掌握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土地科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能够独立从事与担负土地资源管理学相关方向的研究工作与专门技术工作,具有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知识创新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毕业后可在国土、房地产、城建、农业、水利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估价、土地整治、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在相关的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65b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7.png)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理论能力: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2.实践能力:具备土地资源管理实践的基本技能,能独立进行土地资源评价、规划、管理和利用的工作;3.跨学科研究能力:具备土地资源管理与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能力,能够开展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研究;4.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5.创新和创业能力:具备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能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独立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本专业研究生必修课包括土地资源管理理论、土地规划与管理、土地评价与开发、土地资源经济学、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等。
选修课程涵盖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土地法规与政策、土地环境保护与恢复、土地测量与遥感技术等。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科研实践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科研实践项目,并完成相关的科研论文。
学校将组织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
3.实习实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进行实习实训。
学生可在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实习,了解和参与实际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
4.学位论文培养方案强调学位论文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撰写学位论文。
三、培养方式与途径1.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年,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科研工作做准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实践能力,为从事实际工作做准备。
2.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时间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能力培养与工作实践的融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途径浅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途径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b9085c27453610661ed9f431.png)
有 明 确 的规 定 , 硕 士 学 位 要 具 有 从 事 科 学 研 究 的 即
能力 ; 士 学位要 具有 独立从 事 科学 研究 的 能力 , 博 在
科 学 或 专 门 的 技 术 上 做 出 创 造 性 的 成 果 。下 的 一 个 二 级 学 科 。 调 整 后 的 土 地 资 源 管 理 专 业 得 到 了 迅 速 发 展 , 办 该 专 业 的 学 开
校 日益 增 多 。 与 此 同 时 , 究 生 教 育 也 得 到 了 较 快 研
的 反 馈 来 看 , 业 研 究 生 能 很 快 进 入 工 作 角 色 , 手 毕 动
件 以及 科 学 研 究 等 方 面 都 得 到 显 著 提 高 。 随 着 土 地
资源 管理专 业 硕士 学 位 点 和博 士 学 位 点 的 建设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 汉 ) 地 资 源 管 理 专 业 在 学 科 建 设 上 武 土 取 得 了 长 足 的 进 步 , 究 生 教 育 在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方 研 面 得 到 了较 快 发 展 。从 该 专 业 毕 业 研 究 生 用 人 单 位
形 势 下 , 何 进 一 步 规 范 研 究 生 教 育 , 高 研 究 生 培 如 提
养 质量 , 养 高 素 质 创 新 型 人 才 将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培
笔 者 结 合 近 年 来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地 资 源 管 理 武 土 专 业 研 究 生 培 养 模 式 和 培 养 途 径 , 析 该 校 土 地 资 分
看 出 , 究 生 培 养 的 根 本 目的 在 于 : 本 门 学 科 上 掌 研 在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e3d74102768e9950e73825.png)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5 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科学研究的技能与方法;熟悉了解我国土地制度及其发展趋势、土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掌握土地金融、地籍管理、房地产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不动产评估、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各种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土地信息技术和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政府或非政府公共部门的领导、管理工作,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企业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不动产评估;
2.房地产管理;
3.土地金融;
4.土地利用与规划;
5.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
6.现代地籍管理与土地信息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7学分。
其中,学位课要求学分≥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3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附后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际一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ffae42fdb14e852458fb57a0.png)
附件3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公共管理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20405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6年7月10日
修订日期:2013年6月6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注: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95a79168884868762d6f4.png)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120405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在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最基本且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在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后,就成为任何社会和生产部门不容或缺的物资条件,发挥着地基、场地、操作基地和生产资料的重要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是公共管理科学的二级学科,是土地科学与管理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邻学科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1.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作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身体健康,服从分配,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做出较好的成果;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于每年十月,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和中期分流制,总学分为36~38分。
第一、二学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学位课程等公共课。
第三、四学期学习选修课程及实习、科研活动。
东北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东北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fbd96f783e0912a2162ad8.png)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硕士)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属管理学门类,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土壤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景观生态学等众多学科,学科的交叉性较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
该学科研究侧重应用现代3S技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机和实验手段,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措施,探索在人地矛盾突出的国情背景下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人口众多的形势下,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何进行调查、评价、规划、控制、调节、监督、组织、保护、利用和有效管理,如何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尤其是市场化使得土地资源管理和政策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如何以土地管理为核心的制度和政策来解决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如何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公平有效配置和持续利用等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色,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和掌握土地在管理学科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地理信息系统、遥感、GPS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手段,正确运用土地资源管理计量分析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对本学科领域的科学问题具有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教学、科研和土地管理与行政工作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年限为2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
学分不少于30学分。
四、研究方向1. 区域土地利用2.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3. 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政策五、课程设置学分六、论文工作(一)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3个学期;学分未修满者不得开题。
(二)论文选题1. 导师应尽早安排学生进入课题,及时确定研究方向,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计划性,提高技术含量和理论水平。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8e41030975f46526d3e10e.png)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硕士生系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成立脚扎实地和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拥有宽厚的知识面,确定牢固的土地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下的土地资源管理目标、政策和法律法规及其在实践中的详尽运用,掌握土地行政管理、土地财富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拥有必然的土地资源管理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备可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研究管理特地人才素质,能从事土地科学研究的一般工作和土地资源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以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地、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以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制度、政策、法规,价格、市场,三条科学研究主线为框架,基于历史发展和师资装备,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有地政管理、土地财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利用与规划等四个研究方向。
地政管理:主要包括基础地政管理(如土地登记、产权产籍管理)、宏观调控(如房地产业预警、住所保障、政策法规)、制度政策改革(如土地使用制度、住所制度改革)等内容。
土地财富管理:主要包括不动产价值理论、土地评估与房地产估价的方法、不动产评估的数学模型与信息系统、不动产评估市场管理、土地市场管理等。
重点在于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客观显现和提升土地财富价值。
房地产开发经营:主要包括经济运营过程中的地产与房产开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房地产融资等。
突出不动产的现代化经营和科学管理知识,侧重国内外房地产的市场信息及营销策略。
土地利用与规划:以土地高效利用为目的,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 的作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并在土地制度和政策框架范围内,研究土地利用中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及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理论与技术、土地生态化管理等。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f9e5961a37f111f1855bc0.png)
附件3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公共管理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20405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6年7月10日
修订日期:2013年6月6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注: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华中师大经济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培养方案
![华中师大经济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385a4f767f5acfa1c7cd35.png)
土地资源管理(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前言华中师范大学在恢复研究教育后的20多年,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范、切合实际的研究生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
各学科专业制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经过五次修订,日臻完善。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校本着对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在原有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第六次对全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重新确立了各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拓宽了专业口径,调整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规范了培养过程。
这些工作无疑将对我校研究生教育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时间仓促,培养方案的修订仍有不完善之处,如部分课程简介不完整、少量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现将新编和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以单行本的形式印发、试用。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工作的指导书,是各学科专业指导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学科专业一定要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指导研究生合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保证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完成。
2006年土地资源管理(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新编稿)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区域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土地经济管理2.土地利用与政策3.不动产经营与管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
第一、二学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学位课程等公共课。
第三、四学期学习选修课程及实践、科研活动。
第五、六学期主要做调查研究和学位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2b4be64693daef5ef73d93.png)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具备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能从事土地资
源调查、规划、评价与制图;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规划和保护;地籍管理、房
地产开发管理、土地经济和土地信息系统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
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
接受土地规划、
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治理、利用
和保护的基本理论及勘测、设计的基本能力;能胜任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性土地开
发、地价评估及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主要基本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
2.
具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布局的规划设计的能力;
3.
具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项目的规划设计的能力;
4.
掌握地价评估和地价管理的有关理论;
5.
掌握土地资源信息处理技术;
6.
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7.
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16d2dfe009581b6bd9eb82.png)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405一、培养目标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应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所从事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做出较好的成果,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3.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1.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土地资源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区域土地资源特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规律;研究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2.土地规划与管理研究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布局、总体功能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和内部的关系,使土地利用与区域的自然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土地资源整体功能的发挥,具体包括土地资源区域规划、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及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
3.土地利用工程研究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方法和综合性技术,探讨与土地修复与整治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开展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
4.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反作用规律,探讨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所表现的资产特性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规律。
土地资源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104500ed630b1c58eeb52c.png)
土地资源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120405)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土地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土地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土地科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2-3年,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学制要延长半年。
三、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研究并重。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17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必修课(不少于16学分)1.公共必修课(7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基础外国语课 120学时 4学分Ⅰ学期2.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土地生态学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土地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土地信息系统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土地资产管理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土地行政管理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景观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应用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注:每名硕士研究生至少从以上课程中选择三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中“土地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土地资产管理、土地行政管理”为本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405一、培养目标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应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所从事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做出较好的成果,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3.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1.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土地资源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区域土地资源特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规律;研究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2.土地规划与管理研究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布局、总体功能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和内部的关系,使土地利用与区域的自然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土地资源整体功能的发挥,具体包括土地资源区域规划、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及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
3.土地利用工程研究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方法和综合性技术,探讨与土地修复与整治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开展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
4.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反作用规律,探讨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所表现的资产特性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规律。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但须按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
原则上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不超过1年。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
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提交到研究生部。
2.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研究方法及综合分析能力。
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文献综述与学术报告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在本学科范围内做2次以上学术报告。
4.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专)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应参加公益劳动。
在完成实践教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
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10标准学时。
5.文体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艺术素养。
五、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学分以上(不包含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等)。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一)学位课1.学位公共课(1)自然辩证法 2.5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 (3)第一外国语 6学分2.学位专业课(4)土地经济理论 3学分 (5)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法 2学分 (6)土地资源管理专题 3学分 (7)土地信息管理 2学分 (8)专业英语 1学分 (二)选修课详见附表1。
(三)补修课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从下列土地资源管理本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中任选3门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必须考试脉络,不计入总学分。
七、考核方法1.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学术交流及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根据本学科前沿研究及结合本人研究情况,要在学科或学科以上范围内做3次以上学术报告。
3.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之前提交书面文献综述(要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4.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须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
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
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进行接轨,同时也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
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硕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
论文还应反映作者所查阅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的本领域科学动态,并能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全面的评述。
2.学位论文研究的实施时间硕士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即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5年)3.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
撰写格式,一般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中、英文对照表格和图的说明),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致谢等,按照《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进行。
4.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应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如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等,同时也应重点表现出硕士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5.发表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至少发表1篇与毕业论文直接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综述除外);具体要求详见《沈阳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
6.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硕士研究生一般在正式答辩20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的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提交正式论文。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研究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毕业与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后,需向所在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答辩申请,经研究生部审核批准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有1名以上外单位专家。
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
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达到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经学位评定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1] Peter Dale and John McLaughlin. Land Administr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2] C.Paul Nathanail and R.Paul Bardos.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Land. Main Image and Inset© Land Quality Management Ltd. Bottom Right (driling) courtesy of Churngold Remediation Ltd. 2004[3] Donald A Davidsom.The Evaluation of Land Resources. John Wiley &Sons,Inc,New York©LongmanGroup UK Limited 1980,1992. First Edition in 1980,Second Edition 1992[4] D.J. Greenland,P.J.Gregory & nd Resources:on the Edge of the MalthusianPrecipice?CAB International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Royal Society. 1997[5] R.E.Hester and R.M.Harrison.Assessment and Reclam of Contaminated Land. the Royal Societyof Chemistry. 2001[6] James A.Hattis,Paul Birch and John nd Restoration and Reclamation:Principlesand Practice.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td. 1996[7] Peter Bromley.Countryside Management. Great Britain at th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1990[8] Alan Wild.Soil,Land and Food (Managing the land dur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3[9] Frederick R.Steiner, James R.Pease, and Robert E.Coughlin.A Decade with LESA The Evolutionof Land Evo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ociety. 1994 [10] Anthony nd resources Now and for the future.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of Cambridge. 2000[11]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年第一版,2001年第四版[12] 黄小虎.新时期中国土地管理研究(上、下册).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附表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 别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备注公共课 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英语Ⅰ硕士英语Ⅱ硕士英语口语Ⅰ硕士英语口语Ⅱ2.51.52211学位课专业课 土地经济理论土地信息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专题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法硕士专业外语32321选修课英语二外日语二外俄语二外法语二外土地利用控制土地利用研究进展不动产研究专题公共管理学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社会调查与统计土地利用工程专题土地修复与整治土地政策与法规土地资产管理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统计分析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22222222222222222补修课 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