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 1 . 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为一国的君父。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男性社会地位高B.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C.传统道德影响大D.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2 . 秦皇、汉武、宋祖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因为他们都()A.重视儒家思想B.大力发展工商业C.提高丞相地位D.强化中央集权(★) 3 .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4 .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
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D.中朝、三司、尚书省(★★) 5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 .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7 .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监察官员能力有限(★) 8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A.B.C.D.(★★) 9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1.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出征三苗时誓师说:“济济有众,咸听朕言。
……蠢兹有苗,用天之罚。
”这表明( )A.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B.禹君主专制地位的确立C.禹己掌握最高王权 D.“禅让”观念的消除2.“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3.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
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
这反映了( )A.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 B.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C.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 D.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4.《礼汜·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 A.源于自然法则 B.体现神权思想 C.强调等级对立 D.规范社会秩序5.周成王分封先王之后而建立的楚国,曾诞生过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屈原。
观察右图,楚国大致位于A. ①B. ②C. ③D. ④6.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西汉初年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采用了“犬牙相制”的原则,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
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各地的交流B.防范地方割据C.推动各地均衡发展D.强化地方权力7.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
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 )A.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 B.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C.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8.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 “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A.仁B.礼C.孝D.忠(★★) 2 . 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
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
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
该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 3 . 春秋时期,有学派主张不用进步的器具,不用舟车,没有战争,结绳记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该学派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4 . 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B.人性本善C.推行“仁政”D.克己复礼(★)5 . “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仁政”学说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C.墨子“兼爱”思想D.庄子“齐物”观点(★★★★) 6 .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不合时宜B.礼法并用C.厚古薄今D.源远流长(★★★★) 7 .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B.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8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C.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9 . (题文)《韩非子》载:“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
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汉代丞相犯罪,依“将相不辱”和“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习惯,不用出庭接受审问;即便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
这是因为A. 无为而治的推行________B. 重罪轻罚的传统________C. 丞相地位的尊崇________ D. 官僚集团的庇护2. 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
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打击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
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A. 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________B. 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C. 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________D. 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3. 唐初设置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
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设置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________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 导致三省扯皮推诿降低效率________D.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4. 有学者写道:“皇权始终依托于当时最有势力的集团或阶层,总是要依靠他们来进行统治,让他们担任宰相和高官;皇帝总是要和当时最有势力、最有影响的贵族集团或豪强大族联姻,以加强皇权和他们的联系。
”与材料所述现象相伴随的制度是A. 分封制________B. 九品中正制________C. 三省六部制________D. 藩镇制5.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 身之使臂” ,“ 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A.仁B.礼C.孝D.忠2.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
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
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
该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3.春秋时期,有学派主张不用进步的器具,不用舟车,没有战争,结绳记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该学派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4.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B.人性本善C.推行“仁政”D.克己复礼5.“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仁政”学说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C.墨子“兼爱”思想D.庄子“齐物”观点6.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不合时宜 B.礼法并用 C.厚古薄今 D.源远流长7.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B.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8.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C.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9. 《韩非子》载:“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
【推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Word文档,精心制作,可任意编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值:101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为一国的君父。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男性社会地位高B. 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C. 传统道德影响大D. 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家庭的父子关系与国家层面的君臣关系具有共通之处,国家就是扩大了的家庭,皇帝就是大家长,因此“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B项正确;“文官被称为父母官”与男性社会地位高无关,排除A;传统道德主要体现在家庭层面的“儿女孝敬父亲”,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排除D。
所以选B点睛:理解材料的两层意思:一是家庭层面关系,二是国家层面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组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2. 秦皇、汉武、宋祖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因为他们都()A. 重视儒家思想B. 大力发展工商业C. 提高丞相地位D. 强化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B不对,封建王朝多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不对,随着君主专制的发展,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三位皇帝在位期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得到发展,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宋代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强化【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4)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
(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淄川区般阳中学2017级高二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2019年4月第一卷:客观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1.周武王去世后,其13岁的嫡长子姬诵继位,因姬诵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摄政。
姬诵的另几个叔父管叔、蔡叔和霍叔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并依次为借口发动了“三监之乱”。
由此可见A. 分封制激化了家族矛盾B. 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利C. 地方势力享有较多特权D. 周初统治秩序尚不稳定【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分封制和地方势力,可以排除AD两项;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等级、维护王权地们和巩固国家统治,说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利是违背史实的;“三监之乱”的发生是因为周初统治秩序尚未稳定,所以本题选D。
2.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贩卖畜牧产品,经常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
这说明当时A. 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已出现B. 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C.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 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需奔波数百里路”这信息可判定当时远距离贩运已经出现,故选A。
材料中没有讲到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B可以排除;“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和“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CD两项。
3.汉初列侯封邑,列侯可征收封地租税,但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
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
据此可知汉初A. 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B. 中央集权有所强化C. 郡县制并未得以推行D. 封邑经常与朝廷对抗【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和“反似贬逐”等信息可以看出在汉初中央集权有所强化。
所以本题选B。
“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说“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违背了材料的意思,可排除A;材料中的“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说明郡县制得以推行,可排除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测评考试·历史·答案
秘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测评考试试题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BCDBA6~10CDAAC11~15DCDAC16~20BABBC非选择题(共60分)选修Ⅰ:21.(15分)(1)秦国相对落后;战国群雄争斗激烈;秦孝公立志图强;各国纷纷变法。
(8分)(2)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强化了秦国的中央集权;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7分)22.(15分)(1)问题:崇洋媚外;脱离国情;表面化。
(4分,答出两点即可)危害:影响了明治维新的正常发展;不利于日本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
(4分)(2)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的重视;经费充足;西方文明的影响。
(7分,答出三点即可)23.(15分)(1)被动改革;仿照西方的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法律化;司法分权。
(7分,答出三点即可)(2)基本宣告了中国古代传统司法制度的终结;为近代独立司法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推动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有利于缩小中西司法制度之间的差距;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带有局限性。
(8分,答出四点即可)24.(15分)(1)原有的价格体系僵化,违背价值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人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8分)(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价格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7分)选修Ⅲ:21.(15分)(1)中立政策的破产;英、法、美等协约国的拉拢;美国参战改变战争形势;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的需要;段祺瑞政府想借参战之机扩充实力;日本的推动。
(8分,答出四点即可)(2)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便于争取到外交话语权;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壮大了皖系军阀的实力,加剧了军阀之间的争斗。
(7分,答出三点即可)22.(15分)(1)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有识之士的推动;英美等国的尝试;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大力推动。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淄川中学高二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2019.2)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他们主张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答案】C【解析】材料中三人的主张是关于按能选官都没有涉及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选官的途径,故B项错误;从“举贤才” “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可知都是按才能选官,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按才能选官没有涉及选官对象已经向百姓普及,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做题关键要紧紧结合材料,注意:选项表述正确,并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抓住“举贤才”“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是关键信息即可。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主张“礼”、“法”并用【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思想更重视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但强调贵贱有序,排除A;道家思想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儒家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法家强调人与法的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故选C;儒家主张“礼”、“法”并用,排除D。
3.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故①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属于思想方面,不可能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故②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④正确。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第一卷:客观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1.周武王去世后,其13岁的嫡长子姬诵继位,因姬诵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摄政。
姬诵的另几个叔父管叔、蔡叔和霍叔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并依次为借口发动了“三监之乱”。
由此可见A. 分封制激化了家族矛盾B. 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利C. 地方势力享有较多特权D. 周初统治秩序尚不稳定【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分封制和地方势力,可以排除AD两项;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等级、维护王权地们和巩固国家统治,说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利是违背史实的;“三监之乱”的发生是因为周初统治秩序尚未稳定,所以本题选D。
2.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贩卖畜牧产品,经常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
这说明当时A. 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已出现B. 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C.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 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需奔波数百里路”这信息可判定当时远距离贩运已经出现,故选A。
材料中没有讲到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B可以排除;“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和“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CD两项。
3.汉初列侯封邑,列侯可征收封地租税,但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
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
据此可知汉初A. 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B. 中央集权有所强化C. 郡县制并未得以推行D. 封邑经常与朝廷对抗【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和“反似贬逐”等信息可以看出在汉初中央集权有所强化。
所以本题选B。
“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说“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违背了材料的意思,可排除A;材料中的“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说明郡县制得以推行,可排除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川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2019. 2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他们主张()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2.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主张“礼”、“法”并用3.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②③④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 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 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 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 道教兴起,佛教传人,儒家学说受到挑战5. 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 “贵儒”又“尊道”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6.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淄川中学2016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近代山东乡村经济的调查记录。
据此推断,当地 ( )A.手工业逐步近代化B.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农业生产收益下降D.农村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市场2、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
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以上现象说明上海( )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 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 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3、17世纪早期,中国茶被荷兰人引入欧洲,成为富人的奢侈消费品。
18世纪初,茶叶被欧洲各阶层民众所喜爱,逐渐转变为一种大众家常饮料。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稳定B.工业革命缩小了贫富差距C.中欧间贸易的大幅度增长D.民主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段话说明了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C.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5、欧共体各成员国商品经济发达,生产实力雄厚,对进出口贸易依赖相当大。
而战后欧美市场斗争愈演愈烈,欧洲国家均无力单独抗衡美国,只有相互协调一致,共同保护市场,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欧共体的建立A.激化了欧美之间的矛盾B.摆脱了美国的长期控制C.增强了西欧的经济实力D.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6、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
据此可知(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7、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解析
淄川中学高二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
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
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
这一变化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答案】C【解析】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表明对宗法的遵从,故A项错误;“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没有涉及到礼乐制度,故B项错误;“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
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有利于形成对华夏祖先的认同,故C项正确;“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没有涉及王权与族权的分离和冲突,故D项错误。
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A. 士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 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答案】D 【解析】【详解】综合表格信息可知,政府对贫贱庶人变卖永业田及富豪大商、寺观和王公百官等占田行为无力管控,这体现了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因此D选项正确。
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答案】C【解析】材料中三人的主张是关于按能选官都没有涉及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选官的途径,故B项错误;从“举贤才” “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可知都是按才能选官,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按才能选官没有涉及选官对象已经向百姓普及,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做题关键要紧紧结合材料,注意:选项表述正确,并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抓住“举贤才”“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是关键信息即可。
2。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主张“礼”、“法”并用【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思想更重视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但强调贵贱有序,排除A;道家思想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儒家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法家强调人与法的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故选C;儒家主张“礼”、“法"并用,排除D。
3.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故①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属于思想方面,不可能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故②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④正确。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19年4月第一卷:客观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1.周武王去世后,其13岁的嫡长子姬诵继位,因姬诵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摄政。
姬诵的另几个叔父管叔、蔡叔和霍叔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并依次为借口发动了“三监之乱”。
由此可见A. 分封制激化了家族矛盾B. 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利C. 地方势力享有较多特权D. 周初统治秩序尚不稳定【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分封制和地方势力,可以排除AD两项;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等级、维护王权地们和巩固国家统治,说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利是违背史实的;“三监之乱”的发生是因为周初统治秩序尚未稳定,所以本题选D。
2.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贩卖畜牧产品,经常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
这说明当时A. 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已出现B. 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C.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 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需奔波数百里路”这信息可判定当时远距离贩运已经出现,故选A。
材料中没有讲到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B可以排除;“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和“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CD两项。
3.汉初列侯封邑,列侯可征收封地租税,但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
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
据此可知汉初A. 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B. 中央集权有所强化C. 郡县制并未得以推行D. 封邑经常与朝廷对抗【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和“反似贬逐”等信息可以看出在汉初中央集权有所强化。
所以本题选B。
“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说“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违背了材料的意思,可排除A;材料中的“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说明郡县制得以推行,可排除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
”其强调的主旨是()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2.《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3.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划分为生产谷物的露田,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倍田,明确规定各类土地的用途。
这一做法()A.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B.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C.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D.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4.《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5.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
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
东、西二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
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
这种布局体现了()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6.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1.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出征三苗时誓师说:“济济有众,咸听朕言。
……蠢兹有苗,用天之罚。
”这表明( )A.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B.禹君主专制地位的确立C.禹己掌握最高王权 D.“禅让”观念的消除2.“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3.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
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
这反映了A.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 B.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C.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 D.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4.《礼汜·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材料反映了该制度A.源于自然法则 B.体现神权思想 C.强调等级对立 D.规范社会秩序5.周成王分封先王之后而建立的楚国,曾诞生过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屈原。
观察右图,楚国大致位于A. ①B. ②C. ③D. ④6.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西汉初年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采用了“犬牙相制”的原则,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
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各地的交流 B.防范地方割据C.推动各地均衡发展D.强化地方权力7.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
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A.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 B.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C.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8.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
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9.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10.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11.唐贞观年间编修的《氏族志》,最初曾将只任六品官的旧士族崔民干列为第一等姓氏,唐太宗大怒,下令“以今朝品秩为高下”,将崔氏列为第三等姓氏。
但是房玄龄、魏征、李勣等名臣,仍然要求和崔、卢、郑等旧贵族通婚。
这反映了A.选官制度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B.功臣名将联合豪门望族干政C.新旧秩序在胶着中渐进更替 D.旧的士族门阀势力根深蒂固12.《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
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
”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13.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
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
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A.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 B.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C.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14.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
’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
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
”据此可知北宋初期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15.“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
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
”(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16.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表明元代设置行省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7.王夫之指出:“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
”这主要是说( )A.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分封制之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C.封建制被分封制破坏D.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18.“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
臣备员六年,百儿皆奉吊断,分毫不敢欺负。
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19.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则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造成其二人观点针锋相对根本原因是()A.两人代表的阶级不同 B.两人所处时代不同C.两人官民身份不同 D.以上观点都不对20.乾隆帝即位之初,以西北已无边患为由裁撤军机处,后又恢复;嘉庆和道光年间,通过建章立制使军机处进一步完善;在清末的“预备立宪”过程中,军机处最终被废除。
军机处的发展轨迹表明,清代A.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B.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达到顶峰C.官僚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D.时代变迁影响国家机构发展21.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二者均认为科举制A.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B.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C.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D.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2.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
这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23.克里斯提尼时期,雅典政体已经兼具“主权在民”“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特点,但它仍规定三、四等级公民只能出席公民大会,不能担任高级官职。
这表明雅典A.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B.否定下层公民政治权利C.保障公民的财产所有权D.民主政治建设尚待完善24.《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
这表明罗马法A.严格限制公民自由 B.带有习惯法伸缩性痕迹C.崇尚秩序和平衡 D.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25. 在罗马的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26.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6 000人、议事会成员500人、各种官吏700人、弓箭手1 600人、骑士1 000人、卫士1 000人、重装步兵2 500人;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2。
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
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27.在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式的民主(政治平等、轮番而至等)和个人自由是一种奢侈品,罗马人很少表现出对它的兴趣。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罗马A.更崇尚权威和秩序 B.仍然处于奴隶社会C.大肆对外侵略扩张 D.受希腊文化影响小28.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
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29.苏格抗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
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A.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B.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C.注重人的道德修养D.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30.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
这意味着当时的雅典A.民主政治压制个人自由与 B.公民收到城邦的优待C.社会崇尚弱肉强食 D.公民具有奉献精神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_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材料三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
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