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指针对具体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的策划和实施。

以下是一般性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 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采用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可能出现灾害的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确定灾害的类型、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规划,划定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3. 工程措施:根据灾害类型和区域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治。

比如在滑坡多发地区,可以采用护坡、植被覆盖、土地固化等工程措施;在地震多发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建筑物、加装抗震设备等措施。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学生、农民等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5. 救援与恢复: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培训及配备专业救援队伍,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和紧急处理。

同时,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需要注意的是,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质灾害特点和风险,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国土方案】大埔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0001)

【国土方案】大埔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0001)

【国土方案】大埔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县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加强我县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变化情况,以及2016年汛期气象趋势展望,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2015年全县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共5起。

其中主汛期(4~9月)发生地质灾害5起(崩塌)。

二、2016年汛期天气趋势展望及地质灾害防范重点(一)汛期天气趋势展望。

根据大埔县气象台提供的气象资料,今年的气象趋势展望如下:2016年我县阶段性的灾害天气比较突出。

前汛期是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季节,需注意防范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以及突发性强降水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涝、山区地质灾害。

2016年我县汛期(4-9月)总雨量较常年正常略少,其中:前汛期降水偏多1~2成,后汛期降水偏少2成左右。

汛期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前汛期降水前少后多,“龙舟水”年景偏重,降水集中期内我县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

影响我县的台风3~4个,接近常年。

1.汛期以及降水集中期。

前汛期(4-6月)雨量预计,4-6月雨量偏多1~2成。

各月趋势分别为:4月,全县降水偏少1~2成;5月,偏多2~3成;6月,偏多1~2成。

后汛期(7-9月)雨量预计,7-9月全县雨量偏少2成左右。

降水集中期、龙舟水预计,降水集中期:5月5日-8日,5月19日-21日,5月25-28日,6月1日-3日,6月11日-13日,6月17-19日,6月26-29日。

预计,2016年我县龙舟水为偏重年景。

2.热带气旋预测。

预计,影响我县的台风3~4个,接近常年。

(二)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我县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占总数的绝大部分,其次是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和地表活动引起的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方案。

一、灾害预防1. 加强地质调查与监测:建立完善地质调查与监测体系,深入了解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貌、构造、气候和地下水等信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

2.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灾害区域的重点治理方向和措施。

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养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监测预警1. 建立灾害监测网络: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包括遥感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变形监测等,以实时掌握灾害形势。

2.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加强对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研究,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

3. 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建立灾害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数据交流合作,提高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整体效能。

三、应急救援1.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规模,制定不同地区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加强救援队伍建设: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灾害救援工作。

3. 增强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救援装备、食品、饮水、医疗物资等,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防灾减灾1.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规模,选择合适的治理方式,包括建设防洪堤坝、加固山体、梯田治理等,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高发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土地的防灾减灾功能。

【地震方案】海城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00002)

【地震方案】海城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00002)

【地震方案】海城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高效有序地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全市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结合《关于印发海城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海政办发[2010]56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降水趋势分析预计2015年度(3~11月)全市降水总趋势为566~628毫米,较常年偏少1成左右;预计2015年春季(3~5月)全市降水量为83~93毫米,较常年偏少1成左右;预计2015年夏季(6~8月)全市降水总趋势较常年偏少1~2成;预计2015年秋季(9~11月)全市降水总趋势较常年偏多1~2成,为119~129毫米。

二、我市地质灾害分布状况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区,地质灾害主要以泥石流、滑坡、崩塌、塌陷等形式存在。

(一)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等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石、土、水、气混合流。

大多是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的。

历史上我市东南部山区曾经发生过这类灾害。

泥石流灾害隐患主要分布于孤山、接文、析木、马风、牌楼、八里、英落、王石等山区。

(二)滑坡和崩塌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离开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

地质和地形条件、采矿、筑路、建设工程等活动开挖边坡、降水是滑坡和崩塌的控制因素。

我市发生此类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为孤山、接文、析木、马风、牌楼、八里、英落、王石、毛祁等镇(区)。

(三)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体或土体受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过程。

引起塌陷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地震、降水以及地下开挖采空、大量抽水等。

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口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口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口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6.04•【字号】龙政办发〔2018〕50号•【施行日期】2018.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关于印发龙口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镇(街、区)政府(办事处、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烟台市属以上驻龙有关单位:《龙口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6月4日龙口市201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龙口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2017年地质灾害发生概况2017年,全市平均降水量607.2毫米,较常年偏多23.8毫米,较上年偏多146.1毫米。

其中6-9月降水量507.5毫米,较常年偏多97.5毫米;5—10月降水量546.1毫米,较常年偏多53.4毫米。

全市年内未发生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二、2018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全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中查明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和分布规律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我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条件、社会经济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强度,以及气象部门预测资料(预计201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较常年略偏少)等因素,对2018年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

(一)总体趋势根据地质环境背景基本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和今年夏季降雨接近常年的预测,2018年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将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

以凤凰山、双顶山、狗山北麓等为中心的低山丘陵区在强降雨的影响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尚未有效治理的历史遗留地下采空区和不明采空区的地面塌陷隐患比较突出。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过程和现象引发的对人类生活、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的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本文将以我国常见的滑坡灾害为例,探讨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首先,地质灾害治理应以预防为主。

针对滑坡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安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及时监测并掌握滑坡的形势和动态,提前预警,尽早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2.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3.加强土地规划和用地管理。

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使用,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开展过度开发和建设活动。

其次,地质灾害治理要采取综合措施。

具体来说,滑坡灾害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固地质灾害易发区。

采取加固措施,如植被恢复、地质体加固等,提高易发区的抗灾能力。

2.构建地质灾害防护工程。

建设防护工程,如挡土墙、护坡、护坡浆喷石网等,能够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损失。

3.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提前做好预案和演练,确保发生灾害时能够高效组织救援。

最后,地质灾害治理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在治理滑坡灾害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1.科学选择治理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科学选择治理方法,确保在尽量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达到治理效果。

2.合理利用地质灾害遗址。

合理利用滑坡灾害遗址,进行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同时,不同地质灾害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因地制宜。

在实施治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隐患排查,加强规划管理,采取加固和建设防护工程,建立应急救援体系,保护环境等措施。

最终达到减轻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是一种由地质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下面是一个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案:1. 地质调查和评估: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和评估,了解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层、地下水位等情况,及时发现和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2.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灾害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出警报。

3. 风险评估和规划:根据地质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规划,包括划定灾害隐患区、制定防灾预案、规划土地使用、避免在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建设重要设施等。

4. 建设抗灾设施:根据风险评估和规划的结果,建设相应的抗灾设施,如监测设备、防护墙、拦土墙、护坡、防洪堤等,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害。

5. 加强工程建设和施工监督: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地质灾害发生。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防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 社会参与和合作: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8. 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9. 提高科技支撑: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10. 灾后恢复与重建:发生地质灾害后,要积极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包括受灾人员的安置和救助、灾后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等,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地震方案】瓦房店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震方案】瓦房店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震方案】瓦房店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做好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辽宁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大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大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大连市国土房屋局《关于做好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大国土房屋发〔2016〕3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概况经过地质灾害调查,发现工作区内地质灾害点205处,拟新增10处,拟撤销20处(包括已治理完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年排查没有找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在全市22个乡、镇和办事处。

瓦房店市泥石流绝大部分分布在老帽山地区的许屯、万家岭、松树、得利寺等四个乡镇,共计78处。

其中,规模巨大型的2处,大型的9处,中型的48处,小型的19处;高易发12处,中易发50处,低易发和不易发16处;危害程度重大的30处,危害程度较大的31处,危害程度小的17处。

另有5处泥石流分布在赵屯、太阳办、九龙办、元台镇等四个乡(镇)、办事处,危害程度小,不易发。

全区泥石流潜在危胁人数8900人,危胁资产1.4292亿元。

全区不稳定斜坡共计96处,包括分布在东北部地区56处,分布在中西部地区40处。

其中不稳定斜坡隐患点77处,潜在滑坡7处,潜在崩塌12处;规模中型的1处,小型的95处;稳定性差的7处,较差的89处;危害程度重大以上的6处,危害程度较大的23处,危害程度小的67处。

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李官镇华铜矿区。

华铜矿区地下采空区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地面塌陷坑15个,地裂缝1处,危害程度严重。

另有4处地面塌陷分布在瓦窝、岗店办镇等二个乡(镇)、办事处。

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瓦房店市北部三家子村附近。

目前虽较稳定,但若集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仍有复发的可能,危害程度严重。

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指导调研工作的紧急通知

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指导调研工作的紧急通知

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指导调研工作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18.07.23•【文号】自然资电发〔2018〕29号•【施行日期】2018.07.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指导调研工作的紧急通知自然资电发〔2018〕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抢险救灾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韩正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经研究,部决定派出指导调研工作组即赴全国31个省(区、市),分析研究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指导。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调研内容(一)与地方会商,进一步明确各地地质灾害隐患高危时段和重点区域,提出重点工作建议。

(二)对地方压实责任,进一步完善提升群测群防技术水平提出建议,指导预警预报工作。

(三)研究支撑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决策的主要技术问题。

(四)搜集整理地方好经验与做法,研究当前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理论难点与技术问题。

二、指导调研组分工第一组北京、天津组人员:于海峰、殷跃平、张楠联络人:张楠189****0109第二组山西、河北组人员:张永双、王洪德、李滨、裴艳东联络员:裴艳东138****3180第三组内蒙古、辽宁组人员:关凤峻、李建中、白光宇联络人:白光宇136****8898第四组浙江、福建组人员:刘传正、温铭生、肖锐铧、王洪磊联络员:温铭生186****6419第五组安徽、江苏、上海组人员:邢卫国、谢忠胜、张泰丽、孙强联络员:张泰丽189****7343第六组山东、吉林组人员:马寅生、谭成轩、张春山、杨为民联络人:谭成轩136****1895第七组湖北、河南组人员:周平根、张鸣之、程温鸣、殷志强联络员:张鸣之138****3685第八组湖南、江西组人员:张作辰、吕杰堂、连建发、刘秋强联络员:吕杰堂136****6680第九组广东、海南组人员:刘同良、潘伟、金维群、谭建民联络人:金维群159****4503第十组重庆、广西组人员:李铁锋、高幼龙、徐永强、付小林联络员:高幼龙135****8925第十一组四川、西藏组人员:王昆、宋军、郑万模、乐琪浪联络人:乐琪浪186****9885第十二组贵州、云南组人员:李文鹏、曹修定、王支农、杨强联络员:王支农139****5376第十三组陕西、宁夏组人员:张茂省、唐亚明、季伟峰、童立强联络员:唐亚明153****6286第十四组甘肃、青海组人员:吴爱民、石胜伟、姚鑫、王涛联络人:王涛138****3894第十五组新疆、黑龙江组人员:马军、于振学、陈红旗、魏云杰联络员: 陈红旗134****4399三、其他要求(一)工作组在指导调研工作结束一个星期内向部地质环境司报送调研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法、已有好的经验、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下一步工作建议;(二)请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细化行程安排,认真做好相关准备,按工作组要求提供必要材料;(三)指导调研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要轻车简从、注重实效,要严格遵守“八项规定”。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精品范文】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精品范文】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18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7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2017年,全县因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2起。

其中,滑坡2起,直接经济损失101万元。

在全县共同努力下,未出现因地质灾害而发生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二、2018年地质灾害趋势分析(一)降水趋势预测。

2018年,全县总降水量正常略偏少(气候值1569.1mm),为1500~1630mm,预计2018年汛期为4~6月,期间有降水集中期,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小流域洪涝、山洪发生几率较高。

汛期结束期预计在6月下旬中期。

(二)地质灾害发灾趋势预测。

根据各乡(镇)地质灾害排查统计,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75处(详见附件1)。

其中,滑坡942处、崩塌29处、泥石流4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2处(详见附件2),威胁群众7243人,潜在经济损失8086.2万元。

降雨是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大雨、暴雨、较长时间持续降雨时,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人为工程活动是另一个主要诱发因素,采石场易诱发崩塌、公路边坡开挖易诱发公路边坡滑坡、居民临近坡脚建房开挖坡脚易诱发滑坡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为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重点保护对象和重点防范期(一)重点防范区域1. 可能发生边坡失稳及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2. 地质复杂、人口密集、工程活动强烈的区域;3. 地形复杂、危险斜坡多的区域;4. 可能产生小规模崩塌或因采矿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

(二)重点保护对象1.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 危险斜坡的楼房;3. 人口密集的城镇和学校;4. 交通干线和自然人文景观旅游区等。

(三)重点防范期我县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关系极为密切,常表现出同时或滞后发生,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为4—9月的集中降雨时段,其中4—7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防治教育活动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教育活动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地质灾害是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为增强社会公众对地
质灾害的认识,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制定本教育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1.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
2.增强公众应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能力;
3.促进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参与。

三、活动内容
1.宣传教育阶段:
–通过举办地质灾害知识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地质灾害的基本常识;
–利用传统媒体、互联网等渠道,推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2.实践体验阶段:
–组织地质灾害调查实习活动,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地质灾害风险;
–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技能。

四、活动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一个月):
–宣传教育;
–知识普及。

•第二阶段(两周):
–实践体验;
–应急演练。

五、活动推广与评估
1.推广:
–利用社交媒体、地方媒体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
–鼓励参与者邀请亲友共同参与。

2.评估:
–设立问卷调查,收集参与者对活动的反馈意见;
–汇总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方案。

六、活动效果预期
1.参与人数增加;
2.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
3.社会参与度提升;
4.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率下降。

七、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地质灾害防治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增强了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有效应对各类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巩义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巩义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巩义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5.25•【字号】巩政办〔2018〕17号•【施行日期】2018.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巩义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巩政办〔2018〕17号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巩东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巩义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5月25日巩义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生态文明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巩义市的实际出发,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有效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因地制宜、讲究实效、谁诱发谁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统筹做好我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区及防治责任单位根据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分布情况,确定米河镇、新中镇、小关镇、竹林镇、大峪沟镇、北山口镇、夹津口镇、涉村镇、西村镇、鲁庄镇、康店镇、站街镇、河洛镇等为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域。

同时,结合我市气候特点,确定6月—9月为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范隐患点及相关责任单位如下:(一)市区北部黄土崩塌、黄土湿陷重点防治区。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淮政办秘〔2018〕80号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淮政办秘〔2018〕80号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正文:----------------------------------------------------------------------------------------------------------------------------------------------------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淮北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18年6月11日淮北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淮北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规定,结合我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实际和2018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灾害类型及灾害点分布2017年,我市未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

因地下采煤引发王引河、浍河、岱河、孟沟等河流部分河堤塌陷;造成多处地裂缝、房屋开裂。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分析,预测2018年我市地质灾害仍以地面塌陷为主。

地面塌陷和河堤塌陷发生的主要区域为市境内各大中型煤矿采空区上部,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区域为工程或采矿活动较强的山区和采矿区。

根据汛前全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确定2018年我市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见附表,不含淮北矿业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及地方煤矿目前正在进行采掘活动造成的各类隐患点),为杜集区段园镇牛眠村牛眠新村地面塌陷。

灾害引发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工程活动,但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也不能忽视。

二、防范区域、灾害类型和威胁对象全市防范的重点区域:一是临涣、南坪、韩村、百善、刘桥、烈山、朔里、石台和地方煤矿等矿区,灾害类型以地面塌陷为主;二是烈山、刘桥等地下水开采区域,灾害类型以岩溶塌陷为主;三是矿山集、烈山等地露天采石矿山,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四是流经地下开采活动区的河流堤坝,灾害类型以河流岸崩为主。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5.13•【字号】毕府办函〔2018〕52号•【施行日期】2018.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有关单位:现将《毕节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5月13日毕节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毕节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级管理职责规定》(毕府办通〔2013〕111号)、《毕节市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毕府办通〔2015〕24号)及《毕节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毕府办通〔2016〕59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全面做好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隐患特点。

毕节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对象及范围。

全市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1269处,共涉及27310户127905人及部分学校、公路、铁路、村委会、村卫生室和施工建设等场所临时活动人员,潜在经济损失约42亿元。

(三)类型分类及隐患点主要分布。

近年来,受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发展、采煤采矿及市政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因素影响,全市地质灾害频发突发,防治形势日益严峻。

按照诱发因素分类:人为因素诱发或加剧的隐患248处,占总隐患的19.54%,自然因素诱发或加剧的隐患1021处,占总隐患的80.46%。

按隐患规模分类:特大型9处,占总隐患的0.71%,主要分布在金沙、织金和纳雍等县;大型27处,占总隐患的2.18%,主要分布在大方、织金、纳雍和赫章等县;中型366处,占总隐患的28.84%,全市均有分布;小型867处,占总隐患的68.32%,全市均有分布。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6.15•【字号】朔政办发〔2018〕30号•【施行日期】2018.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朔政办发〔2018〕3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朔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6月15日朔州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概况朔州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山西省矿产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

已发现矿种29种,其中煤炭、高岭岩等为我市的优势矿种。

现辖两区四县(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7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591个行政村、11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77.6万人,国土总面积10625.4平方公里,总地势轮廓西北部高,东南部低。

境内地形受桑干河和苍头河及其支流的切割,形成山地、丘陵和盆地,地形起伏,冲沟发育。

境内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4°C,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20天左右。

我市自然地质环境脆弱,矿业开发活动频繁,加之铁路、公路、城镇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加重了地质环境的破坏,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目前,我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23处,小型172处。

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2018年度气象、地震趋势预测及重点防范期(一)气象总趋势。

(1)1分月预报。

3月,全市降水量在8~13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南部略多,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4月,全市降水量在17~22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多,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5月,全市降水量在25~3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6月,预计全市降水量在50~55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1℃;7月,预计全市降水量在90~10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1℃;8月,预计全市降水量在90~10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1℃;9月,预计全市降水量在45~5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1℃;10月,预计降水量在21~25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多,月平均气温,较常年高0~1℃;11月,预计全市降水量在5~7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少,月平均气温,南部偏低0~1℃,其余偏高0~1℃以上。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度黔南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黔南府办函〔2018〕55号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度黔南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黔南府办函〔2018〕55号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度黔南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正文:----------------------------------------------------------------------------------------------------------------------------------------------------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度黔南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黔南府办函〔2018〕55号各县(市)人民政府,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8年度黔南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4月19日2018年度黔南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全州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黔南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级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州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情况。

2017年全州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44起(灾情13起,险情31起),直接经济损失292万元,无人员伤亡。

成功预报和处置各类地质灾害44起,紧急转移群众1000余人,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二)地质灾害主要特点。

2017年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降雨等自然因素诱发;二是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如开山造地进行工业开发、工程建设切坡、取土回填、矿山开采等。

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主要为5~9月份,占全年发生的93%(41起),其余为10月份占2%(1起)、12月份占5%(2起)。

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占灾害总数80%(35起),次为崩塌占18%(8起),其它类型占2%(1起)。

灾害规模主要为小型,占灾害总数91%(40起),其余中型占7%(3起)、特大型占2%(1起)。

地质灾害排查活动方案

地质灾害排查活动方案

地质灾害排查活动方案1. 活动背景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提出了一套地质灾害排查活动方案,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地质灾害。

2. 活动目的•及时了解活动区域的地质情况,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高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主要内容3.1. 活动组织•编制地质灾害排查小组名单及工作任务分工;•设立活动指挥中心,明确指挥关系。

3.2. 资料搜集•收集活动区域的地质图、地质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对活动区域的地质特征、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了解。

3.3. 实地调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识别;•制定实地勘察计划,采集地质样品并进行分析。

3.4. 风险评估•利用地质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对活动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3.5. 预警与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设立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4. 活动预期成果•规范了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流程,提高了地质灾害排查效率;•发现并消除了活动区域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减少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 活动周期及实施步骤•周期:活动周期为3个月;•具体步骤:1.组建地质灾害排查小组;2.资料搜集和分析;3.实地调查和地质样品采集;4.风险评估及防灾措施制定;5.预警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6.撰写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6. 活动人员及分工•活动组长:负责活动的整体组织和协调;•资料搜集人员: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地质资料;•实地调查人员:负责实地勘察和地质样品采集;•风险评估人员:负责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评估。

7. 活动经费•活动经费由地方政府拨款支持,预计总经费为1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活动组织、设备采购、实地调查等方面。

福州市晋安区

福州市晋安区

福州市晋安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二○一八年一月- 1 -目录前言............................................ - 4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 - 4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 - 6 -三、重点防范期.................................... - 6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 - 7 -五、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责任人 ................... - 20 -附表:1、福州市晋安区地质灾害点防治分级一览表2、福州市晋安区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表2、福州市晋安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联系表附图:- 2 -福州市晋安区2018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 3 -前言为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维护晋安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要求,结合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编制本防治方案。

本方案经晋安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一)地质灾害及高陡边坡隐患现状椐据《福州市晋安区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及本次野外调查核实,本年度核销1处地灾点(表1),无新增地灾点,列入本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主要地质灾害点共有43处,其中滑坡25处,崩塌8处,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9处;规模均为小型。

对其中危害性较大的30个地质灾害点作了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表(一点一卡)。

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宦溪镇、寿山乡2个乡(镇),日溪乡、新店镇、鼓山镇仅零星分布(见附图1、附表1)。

经过福州市国土资源局晋安分局的努力,有15处地质灾害点正在开展工程治理及简易治理工作(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
一、培训目的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切实增强各乡(镇)、经开区,国土所,各监测点监测员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对象包括各乡(镇)、经开区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国土所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共计约200人。

三、组织机构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特成立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办公室、地环股人员为小组成员。

负责本次活动的筹划和组织工作。

四、活动时间、地点及通知安排
培训时间:XX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上午9:00~12:00。

培训地点:
通知安排:各乡(镇)、经开区和国土所由国土局办公室通知,监测人员由各自辖区内的乡(镇)、经开区负责通知,并要求按时到场。

五、培训内容
(一)地质灾害特征、征兆及如何避灾。

(二)如何避免自然或人为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

(三)如何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巡查等工作。

(四)各监测人员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点监测并如何做好监测记录。

(五)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及培训工作。

(六)如何加强全县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学习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点。

(七)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制定,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启动和实施防灾预案。

六、会议流程
主持人:
七、培训补助
参与本次活动的监测员将发放50元的补助(造表签字发放),用以支付路费及伙食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