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9: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9: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教学整体设计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同时,应该突出教学中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启发,点拨和解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及社会实践来自主获取新知识,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2)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解释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积极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重点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四、教学难点:1、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在收入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式教学法、课堂辩论法等。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幻灯片展示>某地联通邮政手机店招聘店员收入分配方式一80元/天收入分配方式二底薪60元/天,每售出一部手机20元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为什么?学生讨论……【新课推进】板书:(一)、效率与公平1、效率的含义(让学生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引出效率的含义)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也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

<幻灯片展示>销售员甲某月售出10部手机薪水2000元销售员乙某月售出1部手机薪水2000元你认为这样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学生讨论……观点一: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收入分配的定义及在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2. 理解不同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以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3. 探讨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正义。

二、教学内容1. 收入分配的概念与作用(1)什么是收入分配?(2)收入分配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 不同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市场型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2)国家型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混合型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 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正义(1)收入分配公平的概念及涵义。

(2)推进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文字引入收入分配话题,让学生思考现实中为什么有些人的生活资源丰富,而另一些人却处于贫困状态,并引导学生产生一些关于收入分配的问题。

2. 拓展:通过服务于社会的职业,举例说明人们所获取收入的来源。

3. 讲解:讲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市场型、国家型以及混合型收入分配制度进行讨论,找出各种制度的优缺点,并分析不同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各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

5. 学生小结:将各小组汇报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讨论什么样的制度可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6. 课堂练习: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典型案例,并讨论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落实收入分配的公平。

7.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及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有何新的认知以及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四、教学方法1. 示例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 讨论法:通过讨论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充分了解收入分配及其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辨能力。

3. 演讲法:让每组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在汇报中更好地理解各个收入分配制度的优缺点,并学习到如何讲述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8: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8: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展示材料一: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65.5%下降到2007年的57.5%,下降8个百分点,而世界平均水平为75%左右。

材料二:1997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10.23%升至31.29%,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却从53.4%降至39.74%。

材料三:印度人均GDP只有中国的一半,巴西人均GDP 是中国的1.2倍左右,但是印度和巴西每个制造业工人每小时全部报酬分别是中国的2.5和1.5倍。

过去十年我国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也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在1994年至2008年的年增速达20.8%,而同期制造业的工资年涨幅为13.2%。

材料四:
材料五: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税收制度残缺,社会保障欠账较多。

由于我国还缺乏健全的居民收入监控体系,个人收入不透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偷漏税现象普遍。

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

由于国家财力不足、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小等原因,对低收入阶层、农村居民、城市失业人口缺乏有效的保障。

有许多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没有保障。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增多,部分居民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

提问:上述五段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word教案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理解我国当前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3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3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3)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4)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5)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6)懂得效率的含义。

7)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8)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
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难点: 实现社会公平所要坚持的”两个合理比重”.
三、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四、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7: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7: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理念】当前新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教学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我们更应该结合政治科本身的特点,注重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更好地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联的事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来,用案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点拨和解惑中增进学生的知识;在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实践体会来获取新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承接上单元关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如何生产”而提出的“收入与分配”进行展开,这样在逻辑编排上体现了知识之间的严密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单元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原则。

当社会财富创造出来以后,自然就存在如何分配问题。

由此本单元对财富分配问题的阐述也就体现层层深入的的道理。

在第七课第一框,教材对我国当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分析我国现阶段既坚持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又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种方式,这既体现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接着针对我国现阶段在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对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进行展开。

这就顺理成章地切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课题。

本框分两部分,第一目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本目教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平含义,特别是收入公平;其次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当前为实现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首先让学生了解效率的含义、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以及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重要要讲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人教版: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设计

人教版: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设计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学情分析
面对本校学生素质相对较差且参差不齐的情况,一开始就要用用鲜活的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完全理解教材可能存在难度。把教材讲清楚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激发他们求知欲望,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板书设计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反思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合格[ ]不合格[ ]
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成员之间,或者小组之间可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互补充。
增强学生自信,既展示自己的优秀成果,也能反映相应的问题。

教师对每组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点评,既肯定合理,也质疑解析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解析,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可提问
学生在质疑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选择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检测并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节课的框架图
学生思考导学案上的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学生思考的问题可能深入不足,缺乏理论。

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及讨论的困惑
各小组起立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相互帮助,相互质疑,相互提高。谈论问题抓不住关键,对一些本来可以各持观点的题进行争议。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1教案主题: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1. 教学目标:(1)了解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掌握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

2. 教学内容:(1)收入分配的定义和概念;(2)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4)收入分配的热点问题分析。

3. 教学重点:(1)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

4. 教学难点:(1)掌握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2)收入分配的热点问题分析。

5.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外阅读。

6. 教学过程:第一节:收入分配的定义和概念1. 引入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收入分配?2. 概念解释:收入分配是指经济组织和个人取得生产要素报酬的过程和结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收取其参与社会生产创造的所得的方式和规律。

3. 知识点解析:(1)收入分配是经济体系中的一种基本现象;(2)收入分配是指组织和个人从社会生产中取得报酬的过程和结果;(3)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获取其职业收益的方式和规律。

第二节: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梳理基本原则:混合经济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2. 解释基本原则:(1)混合经济原则指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即政府干预市场;(2)公平原则指相对平等的收入分配和社会公正;(3)效率原则指收入要实现最优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

3. 介绍收入分配方法:(1)市场调节收入分配;(2)政府调控收入分配;(3)红利调节收入分配。

第三节: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1. 讲述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意义:收入分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

2. 分析收入分配的影响和作用:(1)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整个社会的平衡和发展;(2)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纠正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等问题;(3)振兴中产阶级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公正的关键。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了解他们的收入情况,分析家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并提出改进建议。
2.强调作业要求: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培养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同时,我运用人性化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在评价学生时,我注重全面评价,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采用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立小组竞赛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例如,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观察、讨论、问答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2.设计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什么是收入分配?为什么说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重要?”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我国的分配制度:介绍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阐述各种分配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在评价学生时,我注重全面评价,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1: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1: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新课讲授:知识回顾:导入:“十二五”期间的一个调查问卷显示民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是教育、住房和收入分配。

十七届五中全会也强调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什么是公平公平的含义较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公平,一般地讲,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利益分配合理性的价值理念。

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我们本课要讲的公平是经济学里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是指结果公平。

2、收入分配公平上节课我们讲了“七人分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分配方式要合理,注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学生回答)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继续分析“七人分粥”的故事,引导学生得出:平均主义≠(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相对平等≠没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收入差距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中。

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一种文明能够把财产资源分配做到绝对平等的分配。

关键是要防止两种极端:一是贫富差距太大,另一种是没有差距或者差距小不能鼓励积极性补充知识: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

取值范围为0-1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平均。

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9。

《中国改革》杂志:我国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

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①协调利益关系②实现经济发展③促进社会和谐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的收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一道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2.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后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案例以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导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收入分配不均现象,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和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维护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责任。
2.学生总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分析收入分配问题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3.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3.出示数据:展示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具体数据,如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收入分配不均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讨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收入分配的现状:介绍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包括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
(四)反思与评价
1.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反思,检查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如:“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关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你在分析收入分配问题时,有哪些不足之处?”等。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反思,明确自己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立场和信仰。如:“你认为收入分配公平对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你认为个人应该为维护收入分配公平承担怎样的责任?”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4.部分学生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掌握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学会分析收入分配问题。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公平正义。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
2.利用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深入理解收入分配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
4.针对课堂所学的衡量社会公平的方法,如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等,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运用所学指标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文章。
5.结合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公平正义,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出发,提出具体可行的做法。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感悟文章。
4.创设情境教学,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分配状况,增强学生的同理心。
5.结合时事政治,引入相关政策法规,让学生了解国家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6.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合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案例分析、数据解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政治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三、考点疏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Fra bibliotek参与受益分配。
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10: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10: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明确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案例分析法、探究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体现(或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难点]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两幅漫画,说说看漫画到底要表达些什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二者共同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某种不公现象。

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过渡: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今天的课我们将围绕公平的收入分配解决三个疑问:什么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义?如何才能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新课教学看材料: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今年3月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4,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达到0.319。

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堪称世界最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20: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20: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明确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过程与方法: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教学重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教学难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故事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后探究
关注现实初尝献策通过漫画,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收入分配不公的体现,并能初步探讨如何解决此类现象。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识记: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②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的措施、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②通过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精讲点拨突破本节课重难点③通过当堂检测,让学生学以致用【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当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措施的理解,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②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重点: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教学难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二)导学教师活动:以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课重难点以及本节课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

(多媒体展示)(三)授课过程教师活动: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60-P63内容完成导学案填空并进行概括。

学生活动:阅读--填空—思考---概括师生互动:学生概括、教师补充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政治必修ⅰ人教新课标3.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政治必修ⅰ人教新课标3.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高一经济生活教案
第七课第二框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教育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②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③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④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⑤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⑥懂得效率的含义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⑧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②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难点: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一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一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授课时间
10月16日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高一
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目确立依据课标分析阐释收入分配公平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纲分析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梳理课本,说出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通过情景材料的思考和分析,归纳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3.通过情境材料的思考和分析,阐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重点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难点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通过活动一,完成目标一
评价任务2:通过活动二,完成目标二
评价任务3:通过活动三,完成目标三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成员之间,或者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增强学生自信,既展示自己的优秀成果,也能反映相应的问题。

教师对每组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点评,既肯定合理,也质疑解析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解析,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可提问
学生在质疑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选择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检测并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

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3、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方式〗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教学构思〗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思路:
◆启动——通过浅显的小故事《分粥》引入公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动状态,进入学习。

◆探究与思考——通过故事分析、解说新闻《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逐层深入,解决公平、效率以及二者的关系等重点问题。

◆体验与感悟——通过“寻访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现状,形成个体的切身体验;最后在课堂上选取小组进行寻访汇报,呈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解决了难点问题:“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并通过学生亲身的感悟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理解,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本课的知识升华。

◆拓展——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的变化中得到改革与发展,通过思考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意义,理解我国与时俱进的制度改革,拓展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其教学行为产生在学生身上的实际效果。

本课当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通过学情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由于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首先对社会收入问题了解并不深入,其次缺乏对社会公平的感性认识,如果单凭教师的讲授、举例、讨论是难以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

根据这一分析,设计了一个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进行一个实地采访,题目是“寻访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刚开始时,学生们挺抗拒,觉得身边没有这样的家庭,而且就算找到这样的家庭,也很难采访。

但是坚持下来,竟然很多小组都完成了寻访任务,最后做现场汇报时,学生真切产生对现实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与公平问题更深刻的理解,由于亲身前往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进行了采访,现实的巨大触动使他们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关爱油然而生,也理解了高收入家庭努力创业的艰辛,发自内心产生了对社会公平的呼唤和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深刻思考,这种人文情怀绝非教师单纯的讲授和论证能够燃点。

如何有效地设计学生参与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实现政治学科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附件:补充材料
一、小故事:分粥
有几个和尚住在庙里,每天分吃一锅粥,但是粥总是不够分。

开始,他们轮流值日分粥,结果一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能吃饱的,就是自己值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让他给大家分粥。

结果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大家又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但还是互相攻击、扯皮,当粥吃到嘴里时已成凉的了。

猜一猜,他们最后想出怎样的分粥办法让大家都满意?
原来方法很简单:无论谁分都没关系,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了后,端剩下的最后一碗。

这样一来,大家都尽量分的公平些,所以,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二、解说新闻《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内容
新闻背景:在2010年年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特别关注由收入差距引起的社会问题,指出这是引发社会不公平感的重要原因,学者指出政府应加快制度改革,利用增长的财政收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使城镇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竞争起点和机会。

记者现场: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农民工小杨的账本被互联网广泛转载,“一个月赚770块,还要给老家读高中的儿子200块,给生病的母亲50块。

”小杨说:“很难存下钱,除去房租、吃饭,一个月所剩无几。


记者采访:一个月770元收入对于北京市等大城市的白领是什么概念呢?
受访男白领:相对于我一个月薪水的八分之一,或者一个月的电话费。

受访女白领:大概是买一件大衣的价钱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城镇中10%的最高收入家庭与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是9倍,有学者认为,如果算上灰色收入,则相差30倍。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对灰色收入需要进行规范和整治,通过对制度的完善避免公共资源的丢失和收入差距的不断增大,利用增长的财政收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公平的社会环境,使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竞争起点和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