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要点共41页
政治学概论各章重点要点
![政治学概论各章重点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ccff600b1c59eef8c7b4e1.png)
政治学概论各章重点要点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大纲)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687448be1e650e52ea9976.png)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二、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三、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1.什么是国际政治?汉斯·J·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昆西·赖特:国际政治是“一门艺术,它影响、操纵或控制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团体。
促进某些团体的目的的实现,反对其他团体的相反目的的实现”。
梁守德:“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的关系的统称。
”周敏凯: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多种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与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各种联系”。
王逸舟:“国际政治”是相对于“国内政治”而言的,但理解上又有多义:一种是指国家之间的政治,英文里叫“politics among nations”,通常是指代表不同民族的政府之间的政治,如外交、国家贸易、势力均衡、相互宣战等;另一种是指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且作用于这个特殊社会的各个国家的政治,英文为“international politics”,这种政治的参与者较多,不止有国家、民族、政府,更有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生态组织、恐怖组织等,它的重点不在国家(政府)层面,而在世界共同体(国际社会)。
我们不妨将前一种称作狭义的国际政治(又叫“国家间政治”),后一种则为广义的国际政治(也可叫“世界政治”)。
2.什么是国际政治学?周敏凯: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主权国家及其他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相互作用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独立学科。
教材观点: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05fa3a10661ed9ad51f33d.png)
第一章绪论一,政治观1,伦理或道德政治观----政治是一种道德活动,甚至是一种最高的道德生活来理解政治2,政治是法律现象3,政治是争夺权力的斗争4,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权威性分配说---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行为或相互交往6,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根本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二、儒家政治学说(1)礼治----以礼法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德治----注重道德,发对政令、刑罚三、道家政治学说无为而治----用消极无为的手段进行统治,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四、行为主义方法-----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五、《共产党宣言》政治思想1,国家是阶级组织2,阶级斗争史,核心是政权问题3,无产阶级专政思想4,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5,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第二章国家与阶级一、氏族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二、氏族制度特点(1)内部禁止通婚(2)议事会决策组织(3)互助互护义务三、恩格斯国家起源论断(1)国家是历史现象(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四、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1)雅典式(2)罗马式(3)德意志式五、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2)公共权力的设立六、神权论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七、契约论国家是人们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主权在民观----卢梭认为,国家是人们共同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政治权力的源泉,人民有权利废除不利的契约。
八、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北大国政、国关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国际关系理论考试重点
![北大国政、国关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国际关系理论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49a63831126edb6f1a104e.png)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十章国际政治第二节国家政治的权力格局一、国际政治权力格局的流变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格局,指的是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主要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它具体表现为主要角色在追求权利、权力、利益,维护和平与发展等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以及相互间展开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抗与合作式样。
正确判断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格局,必须明确:(1)主要行为体是什么,是几个?(2)行为体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主要关系?(3)行为体和主要关系通过什么形式显示出来?“行为体”、“主要关系”和“形式”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要素。
关于权力格局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但一般而言,最典型的国际政治权力格局有三种类型,即多极格局、两极格局和单极格局。
多级格局表现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战略力量相对均衡、相互制约,各种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相对独立,互相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两极格局则表现为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在整个国际事务中起着支配性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格局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并且更多地表现为两个大国集团的对立和相互制约。
单极格局则表现为国际体系中存在一个占压倒性优势的国家,即所谓的霸权国。
(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格局近代世界权力格局的第一次演变发生在17世纪初期,其标志是该时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
和约确立的国家无论大小、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均能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协议的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如果用国际政治学“多层分析”方法去总结这段历史,则可见此时期发生了多层变化:(1)从国际层面看,神圣罗马帝国控制欧洲的局面已经走向衰落;(2)从国家层面上看,民族国家称为国际舞台的主要角色;(3)从决策者个人层面看,王权逐渐取代了神权,各国君主的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国际政治中的纷争更多地体现了决策者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主观意愿。
政治学概论(适用2024版)完整版讲义
![政治学概论(适用2024版)完整版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d31ff9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c.png)
思考题四
如何评估跨国公司在全球治理 中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01
《政治学导论》(杨光 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02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 方法》(张小劲、景跃 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03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著,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04
《全球化与政治发展》 (俞可平著,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THANK YOU
国家机构设置
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等,各机构间存
在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关系。
职权划分
不同国家机构具有不同的职权范围, 如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确 保权力不被滥用。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在职权上既有 分工,也有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统 一和稳定。
立法机关组成与运作规则
立法机关组成
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职权或侵 犯公民权利。
司法机关审判制度及程序
司法机关组成
01
包括法院、检察院等,负责审判案件和监督法律实施。
审判制度
02
实行独立审判、公开审判、合议制等原则,确保审判的公正性
和权威性。
审判程序
03
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判决等环节,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和合法权益。
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角色
国际组织类型
包括全球性国际组织和 区域性国际组织两大类。
国际组织职能
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 发挥着协调者、监督者 和推动者等多重角色。
国际组织作用
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国际 规则、推动国际合作、 监督国际行为等方式, 促进全球治理的有效实 施。
当前全球性挑战及应对策略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392896227916888586d775.png)
1898年12月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 科”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是一 部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系 统地阐述政治学性质、概念和研究方法 的政治学著作
出现了儒家政治学说、西方近代资产 阶级政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相 激相争的格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纲 领意义的重要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思想开始形成
《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以 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经济学 的伟大革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 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 史趋势,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奠定了完 备的科学理论基础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 学发生了“行为主义革命”与“后行 为主义革命”
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排除了国家这一最 重要的政治学研究对象,对所处的现实政治制 度基本上采取维护态度,过分依赖技术方法和 手段的经验研究,缺乏对政治现象的本质揭示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 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传入中国
导论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的丰富发展 第四节 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的涵义——斗争政治观
政治的涵义——管理政治观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学说,开创 了西方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政治学概论复习要点.docx
![政治学概论复习要点.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9106fe65acfa1c7aa00ccf2.png)
①议会制:也称议会民主制或内阁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其特点是政府首脑的权力来自于议会的支持。
获得这种支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国会改选后的多数议席支持,第二是行政首长获得议会的信任投票。
行政首脑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国家元首一般没有行政实权,行政首脑与议会的关系相较于总统制国家更为密切。
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i种政治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是由公民同时选出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并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的同吋担任国家的行政首脑的制度。
在总统制的国家,总统不是山议会所决定的,而是山选民直接或间接地选举产牛的,在总统制的国家,总统不需要对议会负责,而只需要对他的选民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根木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形式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②利益集团:是指山观点和利益相似的人民组成,通过参与政治过程,影响政治决策或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社会团体。
形成一个利益集团一般冇三个要素:某种共同利益的一群人,他们聚在一起,并试图借此向政治机构和决策者提出要求来满足他们的利益。
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政治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有政治,文化,宗教, 知识和政治活动一起其他公共领域之屮的自主性社团或机构所组成。
公民社会是想对于政治国家,公民在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Z外,通过自愿结社,自由讨论公共问题,自主从事社会公共事务活动,从而形成的民间公共领域。
③政治现代化是相较于政治发展更注重过程的一种发展形式,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其屮有积极产物,如政治发展,也有消极产物,如政治败坏。
而政治发展, 更注重的是政治发展的积极方而的成果。
政治发展的继承与不同:④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时代广为传播的国家起源学说,被认为是国家神权说的肓接否定,并直接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指引了现代国家的建设。
《政治学概论》第九第十章民族与宗教-国际政治-世界格局
![《政治学概论》第九第十章民族与宗教-国际政治-世界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576833390722192e4536f69b.png)
当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一、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二、当代世界的宗教问题 三、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根源
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当代世界民 族问题的变化与发展,经受了三次大的 冲击: 一是二战后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
冲击
二是冷战的冲击 三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在空间分布上 存在着多层面性 首先是全球性的民族问题 其次是跨国性的民族问题 不同层次的民族问题往往相互渗透、 交错纠缠,在现实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呈现 为极其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
民族与宗教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宗教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 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在追求和推进人的全面发 展的同时,尊重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并积 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 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宗教正面作用的关键,就是要积极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成为促 进社会协调和稳定的积极力量
宗教是人们精神与观念运动的产物 首先,宗教起因于原始社会落后的生 产力状况,反映了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时 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 其次,阶级社会中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是宗教产生的又一原因
宗教的涵义与特征
宗教不是永恒的,作为一种历史现 象,它必然会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及消 亡的过程 “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 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 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 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 ——恩格斯
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第一,民族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第二,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浪潮持续不
断 第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相关 第四,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当代世界的宗教问题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2ef55d336c1eb91a375d79.png)
一、政治的含义1.传统的解释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史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凯尔森)(3)讲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粉卡,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4)讲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的分配活动。
(戴维伊斯顿)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独存在的,政治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阶级的经济利益。
各个阶级在经济上的根本对立,必然集中地表现为政治斗争,因而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这里的阶级不仅包括了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
具体地说,主要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是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无论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还是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存在于解决,都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
国际政治学知识梳理
![国际政治学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0cdc52804d2b160b4ec037.png)
国际政治学——国家与人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j基本框架梳理国际政治学——国家与人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前言一、为什么国际政治会成为一门显学二、国际政治理论的内容第一章国际关系理论概说——中西方理论路径的区别第一节中国国际政治思想的发展古代国际政治思想→近现代国际政治思想→当代探索一、古代国际政治思想二、古代华夷秩序的实践三、华夷秩序的弱点和衰落四、华夷秩序的瓦解五、近现代国际政治思想第二节西方国际政治思想的发展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学的分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论战中发展模式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学的分野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论战中发展模式第二章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变化中的世界与其单元第一节国际社会构成与其历史性一、什么是国际社会二、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国际体系一、国际体系环境二、国际体系的界限三、国际体系的结构四、国际体系的规范第三节秩序与格局一、国际格局的古代形态二、近代国际政治格局三、现代国际政治格局第三章国际行为体——变化中的世界与其单元第一节国家一、国家形式的发展二、国家行为体第二节国际组织一、国际组织的发展与演进二、国际组织的概念与特征第三节跨国公司一、跨国公司对主权国家体系的巨大破坏二、跨国公司对全球化的重要意义第四章国际战争与和平第一节:国际冲突一、国际冲突的涵义二、国际冲突的类型第二节国际战争与和平一、国际战争与国际和平的界定二、国际战争是什么第三节非传统安全一、非传统安全的界定二、非传统安全的特点三、非传统安全的内容第五章国际合作第一节国际相互依赖与国际合作一、国际相互依赖形势的发展二、国际合作三、国际相互依赖与国际合作的关系第二节国际合作对国际制度的依赖一、国际合作不能达成的主因二、国际机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六章非国家行为体第七章国际道德与秩序第一节国际道德一、国际道德准则的界定二、国际道德的历史发展及其困境第二节国际舆论一、定义二、形成的条件三、国际舆论与国际道德的关系第三节国际秩序与世界秩序一、国际秩序的含义二、国际秩序建立的基本因素三、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原因四、世界秩序五、国际秩序(单极霸权模)式向世界秩序的转变具体知识梳理国际政治学——国家与人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前言一、为什么国际政治会成为一门显学二、国际政治理论的内容一、为什么国际政治会成为一门显学(一)辨证的国际关系历史隐藏于文牍幽深处的往事1)阉党·东林党·中华帝国的命运结局: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消逝与马六甲海峡控制权的易手,西班牙人控制了对中国航道。
国际政 治理论知识总结
![国际政 治理论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17503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2.png)
国际政治理论知识总结国际政治,这个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充满了复杂的理论和多变的局势。
它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博弈,更是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权力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驱动力。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来维持秩序。
因此,国家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生存,必须追求权力。
国家被视为理性的行为体,会权衡各种行动的成本和收益,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权力在这里不仅包括军事力量,还涵盖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例如,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往往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现实主义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竞争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比如,在资源争夺、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国家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强硬的立场。
然而,现实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过于强调权力和利益,而忽视了国际合作和道德因素的作用。
二、自由主义理论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是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并非仅仅追求权力,它们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
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多边的国际组织、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促进国际合作。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就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一个平台。
此外,自由主义还关注经济相互依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使得它们更倾向于通过合作来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
不过,自由主义在面对国际冲突和一些国家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时,其解释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挑战。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新兴流派。
它认为,国际政治的现实并非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是由国家之间的互动和观念建构而成的。
国家的身份和利益并非天生固定的,而是在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形成和改变的。
北大政治学概论复习参考-国际政治概论复习重点
![北大政治学概论复习参考-国际政治概论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f1b9d65022aaea998f0f4e.png)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十章国际政治第一节国际政治的时代特征与行为主体一、国际政治的时代特征:全球化及其内涵当今国际政治基本的时代特征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
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现象。
其动因是:首先,近二十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主张给市场以充分的自由,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促进了市场经济在全球得以扩展。
其次,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在技术上使全世界各国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可能。
最后全球公共问题的突显使得人类的全球意识增强。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进程。
它的子系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全球问题等各个方面。
概括的说,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政府、团体、个人之间跨越领土、种族、语言等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形式的交流和交往活动,从而使全人类向更加密切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
在政治领域,全球化则意味着国际政治行为体在政治领域内横向联系的扩大和相互作用的加强。
其主要标志是,国际政治行为体多元化、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关系的扩展、决策框架在各个层次上的相互联系以及全球意识的深化等。
从另一方面来说,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并非均衡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过程,一个充满着观念更新和范式转化的过程。
着从以下三个方面突出表现出来。
(一)全球化与地方化全球化使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趋同的倾向,所以,全球化就首先表现为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人类生活的一体化过程。
但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它又使民族和地方的特色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也就是地方化。
地方化的基本含义就是单个国家或民族或地方在全球化进程中强调自身的特殊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并且加以固守。
全球化和地方化这两个进程是同步进行着的。
一方面,全球化体现为一个整体性的历史发展过程。
但从另一方面看,各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差异并没有完全消失。
政治学概论资料复习必备重点
![政治学概论资料复习必备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83500010a6f524ccbf8584.png)
3、18世纪未至19世纪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家于是逐渐抛弃了革命时期的批判精神,开始鼓吹自由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政治学说,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进行辩护,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孔斯坦、边心。实证主义代表:孔德、斯宾塞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合作”和社会“团结”的必然性,主张用“社会政体”来代替国家;用“社会团结”来调和阶级对立;无产阶级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的政治学说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政治学与法学虽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各自的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权的时代。产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
孔孟代表儒家政治思想;老庄代表道家政治思想;韩非代表法家政治思想;儒、道、法三家。
儒家政治思想:
由孔丘所创立、孟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汉代以后又屡加改造的儒家政治思想,是我国政治思想史上也许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儒家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两书。A、“为国以礼”(《论语.先进》)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B、“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
3、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这两个人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
政治学概论各章节重点
![政治学概论各章节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208a61af1ffc4ffe47ac26.png)
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要点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cdd335cfc789eb172dc8e8.png)
第十章 第一节
•
B. 有无公共权威不同。国内政治存在一个统一 集中的公共权威。而国际政治不存在一个集中统 一的公共权威。 • C. 利益构成和内容不同。国际政治中,主要是 国家利益(统治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 利益。而国内政治中,主要是阶级利益、阶层利 益和社会团体利益。 • D. 活动范围不同。国际政治具有全球性,而国 内政治具有国别性。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第一节 国际政治
• 一、国际政治的含义
•
•
1、国际政治的定义
广义的国际政治指国际关系,包括国际交往关系(国 际政治关系、国际法律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文化关 系等)的各个方面。 • 狭义的国际政治专指国际社会成员(主权国家、国际 组织和其他行为主体)之间所发生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 是国际社会成员为自身利益而以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为对象 所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的总称。
第十章 第一节 • C.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交往、表达、 实现)。 • (2)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 政治关系。按照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差异,国际政治行为 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 • A. 基本政治关系,即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这 是因为国家是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国家之间的政 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影响和决定 着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 B. 派生政治关系,即由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派生或衍 生而来的政治关系,或者围绕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政 治关系,如国际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
第十章 第一节
• • • •
(2)主权国家是人类生活诸共同体的唯一合法总代表。 (3)国家间政治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发 展趋势。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7b1c1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4.png)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绪论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1. 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是自由公民基于“契约”,在正义的原则下联合组织成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邦或国之意)2. 共和国:源于古罗马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在于其统治的正义性。
3.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的学科。
20世纪政治科学兴起后,学者就把传统上用思辨方法,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规律,具有浓厚道德色彩与价值色彩的政治研究称为政治哲学。
其内容:一是对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探讨政治的起源、本质、规律、规范、目的和手段;二是对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或“超理论”的特征,主要分析词汇和概念的含义、论证的逻辑、命题的根据等。
4.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
其研究分析的方法有:权力结构分析、个体心理分析、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功能分析、角色分析、博弈分析、传播分析等。
5. 行为主义革命:概括的来讲,行为主义革命即指既反对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抽象思辨和演绎的方法,也反对旧制度主义的静态描述和简单写实,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到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政治学概论】_笔记(自己整理的)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政治学概论】_笔记(自己整理的)](https://img.taocdn.com/s3/m/5cf431b6d1f34693daef3e33.png)
第八章 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1、民族 四个基本特征:①共同语言、②共同地域、③共同经济生活、④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 2、民族问题的根源
①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②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 ③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3、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6、两党制的特点
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英国
①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②两党采取集中制
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美国
①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 ②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第十章 政治文化 1、政治文化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政治学家 G.A.阿尔蒙德首次提出了“政治文化”一词。1956 年《比较政治体系》。 2、政治文化的的功能:①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第4页共6页
①含义不同。②范围不同。③矛盾转换方式。④其消失方式也不相同。
政治学概论
第九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的主要特征是: ①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②政党由阶级、阶层、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③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④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⑤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 2、政党的分类 按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为标准:①无产阶级政党;②资产阶级政党。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以及更替
1、国家的历史类型 最早 亚里士多德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2、奴隶制国家
第一个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表现为“人民大会”具有很大权力
古罗马、斯巴达——奴隶制国家的贵族制。表现为由元老院(古罗马)、长老院(斯巴达)掌权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以这种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需具备两个条件: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论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e738c4b3d0d233d4b14e69e2.png)
研究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 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6)国际政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入观察各种政治现 象,正确认识存在于政治关系和政治体系中的矛盾, 进而科学分析矛盾,把握矛盾的本质及发展方向, 弄清政治运行的规律性,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力求在对客观事物切实认识 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 论
政治学 阅读书单
导
政治
论
体系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 国家形式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政治民主
第五章 政党和 政党制度
政治 行为
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六章 政治参与 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九章 民族与宗教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一、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 和研究方法
从道德教化、修身养性的角度阐 发政治统治的手段和形式,构成了中 国古代正统政治思想的基本框架
法家政治思想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 权术驾驭民众,厉行“法治”和“霸道”
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理论体系
道家政治思想以“法自然”为核心, 在统治方法上主张“无为而治”
主张道法自然,以天道统摄人道,达到一个人 人处于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的理想社会境界
政 治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的 涵 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021年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2021年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bd6b70f50e2524de4187e98.png)
政治学概论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的含义■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
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③比较政治④公共政策⑤行政管理⑥国际政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政治学概论大纲文档(2)
![政治学概论大纲文档(2)](https://img.taocdn.com/s3/m/c7585ee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7.png)
政治学概论大纲文档(2)导论一、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法;政治学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和发展;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2.政治的涵义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6.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三、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政治的涵义。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
(二)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进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四节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一)为什么要学习《政治学概论》学习《政治学概论》的重要意义。
(二)怎样学习《政治学概论》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总体要求。
学习《政治学概论》的具体要求。
四、建议阅读书目1.[美]阿兰〃艾萨克著:《政治学的视野与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美]罗伯特〃A〃达尔著:《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美]迈克尔〃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第6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