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数学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教学设计
小小测量员教案
小小测量员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测量员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
2. 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员技能,如测量长度、面积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测量线等。
2.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面积、测量书桌的长度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入测量员的工作,并让学生思考测量员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
2. 学习测量工具: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常用的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3. 测量实践: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可以使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讨论与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实际测量的过程,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会和困惑。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提问进行总结,强调测量员的工作需要准确性和耐心。
5.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测量教室的面积、测量书桌的长度等。
6. 小结与反思: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提出他们对测量员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表现,包括使用测量工具的正确与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合理选择测量工具、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测量知识等。
3. 学生对测量员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是否准确和深入。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及教学反思《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行测量活动)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
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五、延伸活动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3、幼儿游戏:跨步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脚大跨步的走,测一测从我们坐的地方到门口有多少距离吧。
综合与实践 小小测量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综合与实践:小小测量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测量的基本概念2. 常用测量工具的认识与使用3. 测量长度的方法4. 测量面积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卷尺等测量工具。
2. 学具:每组一套测量工具。
3. 实物:各种长度、面积不同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测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让学生观察各种测量工具,认识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2)讲解测量的基本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长度和面积的方法。
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测量各种物品的长度和面积。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测量经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测量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2)引导学生反思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改进。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测量知识,测量家人的身高、房间的大小等,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等情况。
2. 学生测量技能掌握情况: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遇到测量问题时,能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已经对测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测量的奥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测量技能。
5.5综合与实践小小测量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
5.5 综合与实践小小测量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综合与实践——小小测量员》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三节的“小小测量员”活动。
这个活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学生能够通过测量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卷尺、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我会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如何使用尺子、卷尺进行测量,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4. 分享: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我们共同讨论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的示意图,以及测量方法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测量家中的某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单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在课后,我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测量实践活动,例如测量学校的长度、测量自己的身高等,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
大班《小小测量员》的科学教案设计
大班《小小测量员》的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小测量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测量长度、重量等基本概念,掌握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测量长度、重量等基本概念,知道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直尺、天平等测量工具,并能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3.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活动。
重点:掌握测量长度、重量的基本方法,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天平、测量卡片、物品(如书本、水果等)。
学具:每人一把直尺、一张测量卡片、一支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幼儿关注物品的长度和重量,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直尺和天平,讲解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测量。
通过实例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测量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测量游戏(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一找、量一量”的游戏,巩固测量方法,提高幼儿的测量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测量员》2. 内容:(1)测量工具:直尺、天平(2)测量方法:直线测量、水平测量(3)注意事项:保持测量工具平稳、准确读取数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记录下来。
(2)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和重量,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开展测量活动,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测量卡片上,与家人分享。
(2)组织亲子测量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测量过程,提高幼儿的测量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测量游戏的互动性6.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使用,这是开展后续活动的基础。
《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
《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我们身边的科学》第四章《测量的乐趣》。
具体内容包括:长度、质量、容积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使用直尺、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质量、容积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直尺、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能够准确读取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读取数据。
教学重点:长度、质量、容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天平、量筒、物品(如书本、铅笔、橡皮等)。
学具:每组一套直尺、天平、量筒,以及相同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测量问题,如:衣服、鞋子大小等。
讲解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新知(10分钟)讲解长度、质量、容积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测量工具。
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天平、量筒进行测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测量一本书本的长度、一支铅笔的质量、一个杯子的容积。
引导学生观察测量过程,讲解测量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检查测量结果,讨论并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问学生: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质量和容积?六、板书设计1. 长度、质量、容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直尺、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
3.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书包的容积。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作业:寻找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在使用测量工具时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质量和容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物比较大小,形成对物体大小的直观感受。
2.能够使用简单工具(如尺子、罗盘等)进行测量和比较。
3.能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并进行简单的单位转换。
教学重点
1.实物比较大小。
2.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教学难点
1.掌握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及单位转换。
教学准备
1.一些小物品(如书、水杯、铅笔等)。
2.长度尺子。
3.同学们的记录本。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讲授新知识前,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中常见的一些物体,比如书、水杯、铅笔等。
问:这些物品的大小有何不同?哪一个物品最大?哪一个物品最小?
让学生互相观察、比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 新知识讲解
•接下来,让同学们看一下尺子,并且将尺子铺在桌子上,让同学们用手指触摸一下。
问:尺子的哪一面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尺子的缩放有多少刻度?
让同学们先自己观察,然后说出观察结果。
如果有同学没听懂,教师可以多次重复讲解。
•再把尺子拿起来,让同学们用尺子量自己笔盒的长度。
问:笔盒的长度是几个刻度?单个刻度代表什么长度呢?
让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或组长可以帮助组员进行计算。
•最后,讲解长度单位。
如厘米、毫米等。
问:如果笔盒长是10厘米,在尺子上对应的是10个。
五 测量长度《小小测量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五测量长度《小小测量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能够使用厘米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能够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长度,找出最短的一个。
二、教学重点1.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厘米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找出最短的一个物体。
三、教学难点1.使用直尺和厘米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长度,找出最短的一个。
四、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让学生回想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小关系。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呢?”2. 学习新知(1)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让学生拿起直尺,观察一下直尺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然后对学生进行直尺测量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直尺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接着,老师拿出一些物品,让学生进行直尺测量。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测量长度图示,让学生对图示进行观察和学习,加深学生对于直尺测量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程所学知识,比较一下物品的大小关系,同时通过直尺测量进一步了解物品的长度大小。
(2)厘米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拿起一个厘米标尺,观察一下厘米标尺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指出它的主要作用是测量物体的长度。
首先,老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厘米标尺上的基本小数单位-“厘米”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进行厘米标尺测量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厘米标尺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接着,老师拿出一些物品,让学生进行厘米标尺测量。
同样,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测量长度图示,让学生对图示进行观察和学习,加深学生对于厘米标尺测量的认识。
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种测量方式的优缺点,并通过厘米标尺测量发现物品的长度大小。
(3)找出最短的一个物体向学生展示几个物品,指出其中最短的一个,并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这个最短。
通过重复此练习,让学生能够找出物品中的最短的一个,并对比出每个物品的长度。
3. 课后作业1.回答每一个问题;2.完成与测量长度有关的活动;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让学生使用直尺和厘米标尺进行物品测量,并通过找出最短的一只物品加深学生对于测量长度的了解,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测量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具体内容为“小小测量员”。
通过学习,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测量工具的基本用途,掌握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际测量操作。
重点: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卷尺、直尺、测量卡片等。
学具:学生用尺、学生用卷尺、学生用测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测量卡片,上面有不同长度的物品,请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个简单的测量题目,如测量铅笔的长度,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讲解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测量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合作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直尺等。
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3. 测量注意事项:保持工具平稳、垂直,避免误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2. 作业题目:思考如何测量一个弯曲的物体(如弯弯的小河)。
答案:可以采用分段测量法,将弯曲部分分成若干小段,分别测量后再求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对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针对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测量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数学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教学设计
教学数学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p68-69页情景图中的内容设计,用m dm cm量长度或距离。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在校园中开展测量活动,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求大树一周的长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m dm cm量长度或距离,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卷尺或测绳。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方式:教师组织活动,学生四人一组(每组准备卷尺或测绳),事先确定小组长和记录人员。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了“测量长度”,学会了测量的方法,真能干!问:我们在进行测量时,要用到哪些工具?(标有刻度的尺子、卷尺、皮尺等)用什么单位量长度?(量较短的物体可用厘米作单位,有时也可以用分米;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可用米作单位。
)2、引导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1cm)、1分米(1dm)、1米(1m)的长。
3、怎样才能准确的测量呢?二、出示教材p68-69页情景图中的内容,了解这次活动测量内容和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想想图中出现了几种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几种测量方法:(1)估计或目测。
如估计旗杆的高度。
(2)用自己伸平的两臂量。
如测量树干一周的长。
(3)步测。
如测量篮球场一周的长。
(4)用含有刻度的尺子测量。
如跳高的高度测量,固定杆上有刻度。
(5)用卷尺测量。
如跳远的测量。
追问:用卷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师引导学生认识:测量时要把卷尺的0刻度对准被测距离的一端,要把卷尺拉平、拉直、看准被测距离的另一端对准卷尺的哪一条刻度线,准确地记录下测量的长度。
2、提问:图中“咱们的跳绳有多长?”“乒乓台有多长?”引导学生讨论后,学生口述想法,只要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
大班《小小测量员》的科学教案设计
大班《小小测量员》的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具体内容为《小小测量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长度测量方法,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能运用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测量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难点: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理解测量结果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测量卡片、教学课件等。
2.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测量卡片、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小兔子量身高》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测量这一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测量工具——直尺,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
(2)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如长度单位、刻度线等。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量过程。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讲解例题,巩固测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测量员》2. 内容:(1)测量工具:直尺(2)测量方法:正确使用直尺,对准物体,读数(3)长度单位:厘米、米(4)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身边的物体,并记录长度,进行比较。
2. 答案示例:物体1:铅笔,长度10厘米物体2:书本,长度20厘米比较结果:铅笔<书本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小小测量员》教案通用
《小小测量员》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小测量员》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教材第3章《长度测量》的第1节和第2节。
详细内容包括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会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教学重点: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直尺、卷尺、测量记录表等。
学具:每组一把米尺、一把直尺、一把卷尺、测量记录表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如长度、距离、尺寸等。
(2)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米尺、直尺、卷尺等。
(3)演示如何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
3. 例题讲解(10分钟)(1)给出一个具体的测量题目,如测量黑板的长度。
(2)引导学生分析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示范如何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如测量课桌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1)每组派代表分享测量结果。
(2)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小测量员》2. 内容:(1)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2)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测量数据的记录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的长度、窗户的宽度等。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测量不准确、数据记录不规范等,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型的测量,如温度测量、质量测量等,了解不同测量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项目化实践活动 (小小测量员)
五年级下册数学项目化实践活动
小小测量员
生活中有很多不规则物体,像土豆、石头、苹果等,它们的体积怎样测量呢?你能想办法测量出来吗?看,五年级聪明的测量员来啦! 一、测量准备
1.估一估
的体积是多少?再说说,我的估测方法。
2.知识准备
3.材料准备
测量时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可附照片) 面
线面线点点联正长体表特征名系
方体
方体
积面积称
二、测量方案
1.测量步骤
我准备测量的体积,请简要描述实验方法步骤。
(可附测量过程照片)
2.总结反思
测量不规则物体需要注意些什么?我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可附图片)
三、知识拓展
1.不规则的物体能借助水的“帮助”测量出来,那能溶于水的物体呢?生活中将盐放入水中溶解后就变成了盐水,那“盐水的体积=水的体积+盐”的体积对不对呢?盐水的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赶快操作看一看吧!(可附测量过程照片)
2.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我还学到以下与体积测量有关的知识。
(可附图片)
同学们,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让你们获得了知识,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丰富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能力……让勤学善思敢做的你们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请带着这份乐趣继续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吧!。
大班科学小小测量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小小测量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小小测量员》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习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理解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重点: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测量板、长度样品、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张测量纸、直尺、长度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需要测量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讲解长度单位(5分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感受。
3. 学习使用直尺(5分钟)演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讲解注意事项,如放正直尺、对齐零刻度线等。
4. 测量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测量长度的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一道测量题目,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测量员2. 内容:长度单位:厘米、米测量工具:直尺测量方法:对齐、读取数值、记录注意事项:放正直尺、对齐零刻度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和宽度,记录下来。
2. 答案:长度为20厘米,宽度为15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长度单位、测量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直尺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工具(如绳子、尺子等)进行测量,观察测量结果是否一致,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小小测量员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设计
小小测量员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测量员》,该活动选自教材第三章《测量与比较》第二节。
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使用简单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并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基本长度测量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合作能力。
3. 让幼儿体验测量活动乐趣,激发对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长度测量。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长度测量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直尺、卷尺、绳子等。
学具:每组一张测量表格、若干长度不同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一场“找不同长度”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物品长度。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张桌子为例,讲解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并强调测量时要保持尺子紧贴物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让幼儿亲自操作,测量桌子、椅子等物品长度,并记录在测量表格上。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享自己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1. 《小小测量员》2. 内容:测量工具:尺子、直尺、卷尺、绳子等。
测量方法:保持尺子紧贴物品,读取数值。
测量应用:桌子、椅子、床等长度测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里桌子、椅子、床等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基本长度测量方法。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测量活动中表现,解他们对测量方法应用情况。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长度,进一步拓展幼儿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着重强调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如尺子要紧贴物品、避免斜放等。
通过多次示范和指导,确保幼儿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a. 保持尺子稳定,避免摇晃。
大班科学小小测量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小小测量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与米,学会使用直尺进行简单物体的测量,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使用直尺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并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转换,使用直尺进行准确测量。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测量板、磁性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张测量纸、直尺、磁性小车、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情景:教师扮演小小测量员,展示测量磁性小车的长度,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长度单位(5分钟)教师通过磁性教具展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习使用直尺(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讲解注意事项,如尺子的放置、读数方法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用直尺测量磁性小车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测量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记录在测量纸上。
各组幼儿分享测量结果,交流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直尺测量家中一种物体的长度,记录下来,并告诉家长这个长度是多少厘米或米。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延伸(课后实践):和家长一起测量家中的其他物品,比较它们的长度。
八、课后反思1. 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2. 长度单位概念的讲解与转换。
3. 直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课后作业设计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1)
《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五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使用直尺进行直线测量,能够通过测量获取物体的长度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进行准确测量,能记录和简单处理测量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准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米尺、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张直尺、若干个长度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长度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通过观察直尺和米尺,理解这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强调“对齐、紧贴、直读”三个要点。
3. 例题讲解(1)测量铅笔长度,示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准确测量。
(2)进行长度单位换算,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测量组内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5. 小组讨论与分享各小组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米2. 直尺使用方法:对齐、紧贴、直读3. 长度换算:1米=100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延伸:思考还有哪些测量工具可以用来测量长度,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了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小小测量员 (3)-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小小测量员 (3)-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厘米尺的读法和使用方法。
2.让学生能够测量正确的长度,并进行合理的估计。
3.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较长”、“较短”、“一样长”等概念。
4.通过测量长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厘米尺的读法和使用方法。
2.使用厘米尺进行正确的测量。
3.应用“较长”、“较短”、“一样长”等概念,进行物品长度的比较。
三、教学准备厘米尺、纸条、铅笔、卡片、板书、课件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纸条,问学生:我们今天学什么内容呢?2.学生回答“测量”。
3.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测量我们要用什么工具吗?4.学生回答“尺子”。
5.教师补充:今天我们将会学习一种新的尺子——厘米尺。
步骤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厘米尺,介绍其外形和使用方法。
2.教师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厘米尺进行测量,并示范一遍。
3.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厘米尺。
步骤三:比较(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的实物比较活动,用卡片、纸条等物品进行比较。
2.学生用厘米尺测量物品,比较它们的长度并进行分类。
3.学生在板书上完成所比较物品的长度分类,教师辅助解决分类不清楚的问题。
步骤四:检验(10分钟)1.教师出示两个物品,要求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作出比较。
2.学生用厘米尺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水平和垂直长度,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教师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并给予评价。
步骤五:总结(5分钟)1.教师提醒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并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导入、呈现、比较、检验、总结,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其中,组织实物比较活动和估算长度的测量活动,是学生参与性较强、兴趣较大的活动。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厘米尺的读法和使用方法不熟悉,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工具的使用演示和操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测量长度 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
测量长度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西师大版
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综合与实践:小小测量员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测量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求大树的高度,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鼓励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测量的方法。
活动难点:
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三角板、直尺、绳子、米尺、软尺等
板书设计:
小小测量员
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绳子,拃长,步长
教学流程:
一、活动引入
揭示活动目的:今天我们要运用测量的有关知识来完成下面的一些测量活动。
二、活动过程
1. 量学具
(1)提问:量自己的学具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比较好?
(2)提问: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独立测量,并作好记录(如铅笔、水彩笔、书、笔盒等)
(4)抽生汇报,全班交流。
2. 围树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数学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p68-69页情景图中的内容设计,用m dm cm量长度或距离。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在校园中开展测量活动,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求大树一周的长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m dm cm量长度或距离,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卷尺或测绳。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方式:教师组织活动,学生四人一组(每组准备卷尺或测绳),事先确定小组长和记录人员。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了“测量长度”,学会了测量的方法,真能干!问:我们在进行测量时,要用到哪些工具?(标有刻度的尺子、卷尺、皮尺等)用什么单位量长度?(量较短的物体可用厘米作单位,有时也可以用分米;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可用米作单位。
)2、引导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1cm)、1分米(1dm)、1米(1m)的长。
3、怎样才能准确的测量呢?二、出示教材p68-69页情景图中的内容,了解这次活动测量内容和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想想图中出现了几种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几种测量方法:(1)估计或目测。
如估计旗杆的高度。
(2)用自己伸平的两臂量。
如测量树干一周的长。
(3)步测。
如测量篮球场一周的长。
(4)用含有刻度的尺子测量。
如跳高的高度测量,固定杆上有刻度。
(5)用卷尺测量。
如跳远的测量。
追问:用卷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师引导学生认识:测量时要把卷尺的0刻度对准被测距离的一端,要把卷尺拉平、拉直、看准被测距离的另一端对准卷尺的哪一条刻度线,准确地记录下测量的长度。
2、提问:图中“咱们的跳绳有多长?”“乒乓台有多长?”引导学生讨论后,学生口述想法,只要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真是越来越能干了,今天就让我们运用学过的测量方法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距离,来当一回“小小测量员”吧!板书课题:教学数学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三、动手实践探索方案1、提出活动总要求师: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求同学们运用测量的有关知识来完成下面活动。
(l)用步子测出操场的长度。
(2)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长度。
(3)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2、教师引导点拨:用步子测出操场的长度:(1)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方法。
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长度:(1)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方法。
(3)实际操作。
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1)介绍情况:学校操场设施,那些可以进行测量。
(2)提出要求:你们能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和宽吗?(3)指导实践。
四、成果展示,小结评价1.检查成果:让学生小组间交流所用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2.提高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知识价值观的认识。
(1).小组交流。
(2).体验快乐。
五、总结回顾,继续探索。
1、谁能总结一下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我们都测量了哪些物体的长度?2、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3、如果你想继续探索,还有那些问题需要帮助解决?[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大班爱护动物活动道它的名字吗?这是什么样子的?它生活在什么地方?2、出示大鲵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它生活在什么地方?你知道人们还叫它什么?为什么?3、出示穿山甲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长得什么样子?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吗?4、出示白鹤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样休息的吗?5、欣赏、观察其他珍稀动物的图片,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家乡的珍稀动物,巩固对这些动物特点及名称的认识。
1、我们教室今天也成了动物园了,很多动物都来做客。
我们来看看都有谁?你们能找出它们中哪些是我们家乡的珍稀动物?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四、了解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讨论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1、为什么这些动物叫珍稀动物?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幼儿讨论后进行回答。
2、小结:珍稀动物就是非常稀少的动物物种,有许多都面临灭绝的危险。
导致濒危的原因有环境、人为等原因,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提倡保护、爱护动物,维护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20XX年06月大班爱护动物活动——家乡的珍稀动物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几种珍稀动物的显著特点。
2、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各种常见的动物图片,活动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扬子鳄、白鹤、大鲵、穿山甲等珍稀动物图片,教学挂图。
大班“认识日历”活动设计一、活动目的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
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
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又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一星期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二、活动准备1.教师自制20XX年全年日历一大张作为教具(要求数字尽量写大)。
同时制作并复印供幼儿用的20XX年全年日历表,每人一张。
2.抽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
3.发动全班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的挂历、墙历、台历若干。
三、活动过程1.复习认读数字1至12、1至31及序数第1至第12。
2.出示老师自制的20XX年的整张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看,并向幼儿介绍这是日历,教大家学说“ 日历”。
3.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在学习认数和数数的基础上,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并向幼儿介绍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
反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4.再请幼儿看黑板上的大日历,提出问题: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让幼儿自己看格子里的数字来回答)奇怪,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罗马帝国有一个叫凯撒的皇帝。
他规定将一年365天分成12个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单月。
所以就规定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这样算下来一年是366天。
多了一天,怎么办呢?当时的罗马帝国认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罗马帝国处死犯人是在二月),所以凯撒皇帝就决定从二月里减少一天,即二月本应是30天,减少一天就是29天,这样一年就是365天了。
后来凯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奥古斯做皇帝。
奥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应是小月,30天,但这个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将八月改成大月,变成31天,这样又多了一天。
于是奥古斯皇帝就决定再从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少一天,所以二月就变成了28天(平月),这样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
此日历使用至今,规定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日历中每一个月所示的天数给幼儿看)。
5.假如大家不看着日历,能不能将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平月说正确呢?现在,老师教小朋友一个帮助记忆的好办法。
老师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头,手背朝向全体幼儿,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关节凸出处数起,凡关节凸处为月大,凡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陷处为月小,其中二月为月平。
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的口诀。
要提醒幼儿,数到七月后要回到食指关节凸出处,重新开始数八月大、九月小……。
这样七月、八月连续两月是大月。
请小朋友模仿老师的样子来学习这种方法,一月一月地练习,学完后试试小朋友学习的效果,先由老师提问,让幼儿用左手食指指着左手背凸凹部分集体回答:一月是什么月?有多少天?二月是……,特别要提问七月、八月各是什么月?有多少天?然后再提问九月、十月……。
第二遍可提问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也可试问能力稍差的幼儿,如不行,老师再教。
5.继续教幼儿看日历,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
要求幼儿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先集体回答,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自己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6.给每个幼儿发一张94年全年日历,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再请小朋友二人一组,一人报出时间,另一人在日历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报几次后二人互换。
7.提问幼儿: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表,学会看一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8.老师讲解一年的意义,如过了一年,小朋友都长大了一岁。
问到2000年你们有多大?那时你们想干什么事?请幼儿自由发言。
9.老师小结,并巩固提问(可集体或个别回答交替进行):①一年有多少天?②一年有几个月?③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④一星期有几天?回答完后,再让部分幼儿上来抽老师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答对的奖一朵小红花。
10.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时间伯伯时间伯伯,你是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从过去走到现在,从昨天走到今天,从现在走向将来。
时间伯伯,叔叔阿姨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一定爱惜你,跟随你的脚步,做时间的小主人。
11.老师摆出或挂出各种日历,进行展览,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表上也有日历。
最后让全体幼儿自由地参观各种漂亮的日历,评评哪一种最好看,设计得最美,自己最喜欢哪一种。
全活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1.在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自己练习每天看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