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关于哲学视阈下的绿色之维探讨

合集下载

哲学视阈下的绿色之维-试从哲学层面思考郭因先生绿色美学思想

哲学视阈下的绿色之维-试从哲学层面思考郭因先生绿色美学思想

哲学视阈下的绿色之维——试从哲学层面思考郭因先生绿色美学思想[摘要] 郭因先生的绿色美学思想,内容涉及哲学领域的传统的“主客对立”、当代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生态美学的实践性和跨学科关涉性等诸多问题。

因而他的美学思想体系就呈现出一种既立足中国传统美学,又直面当代现实问题的综合实践倾向。

故本文将从哲学层面对此加以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哲学;绿色美学思想;实践美学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任务就是要以批判的精神和反思的态度去审视既往、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演变状况与其内在意义,这其中就包括了人自身以及与之相关涉的社会、自然联系。

而美学理论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衍生形态,自然应该怀有一种体认世界与反思世界的探寻热情,去追问思维着的人与其周围诸种存在的原初基点和终极意义,从而在持续不懈的具有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中帮助人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和更和谐的自由。

那么当代美学所面对的最主要的现实问题是什么呢?用郭因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现在直接威胁着人类幸福生存的“三大危机”:“由于人类一味征服自然带来自然无情报复而致人与自然失衡因而出现了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纷争不已战火不断而致人与人失衡因而出现了世态危机;由于人类一个劲地追求物质享受的丰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忽视了精神享受的富足、精神境界的提高而致身心失衡因而出现了人态危机”。

[1] 其中,生态危机是现今所面临的最现实、最迫切的全球性危机,实际上,它也指涉着哲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要概念、范畴和命题。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自然界一直是个高度危险、暴戾的异己存在。

特别是当人类的生产力发展仍处于比较低下的历史阶段时,人类对它是既敬畏又痛恨。

这反映到哲学思想史,便是古典哲学(主要是西方古典哲学)长期徘徊在主客对立的二元论之中。

在这种思维方式的侵染下,人类历史上的生产实践往往直接指向异己自然,力图征服、主宰自然。

当然,这种思想就其意向基质来说是合理的,因为人类要想真正实现自己在现世的主体性,由“必然王国”飞升入“自由王国”,就不但要认识和解释自然,而且要改造自然,使自然符合人的本质性需要,实现“自然的人化”。

绿色技术创新的哲学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视角

绿色技术创新的哲学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视角

∗ [ 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17 年度辽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解读” ( L17CZX001) 、 2017 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青年项目“ ‘ 问题导向’ 思想研究” ( L17CKS002)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ꎮ
[ 作者简介] 袁铭阳ꎬ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2018 级博士研究生ꎮ
供坚实有效的技术支撑ꎮ 十八大以来ꎬ我国不断加 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ꎬ发展绿色技术创新 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ꎬ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ꎮ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视角入手研究我国的 绿色技术创新不仅突破了西方技术创新研究忽略社 会效益的狭隘性ꎬ而且克服了传统技术创新只注重 经济效益的缺陷ꎮ 它不仅强调以预防为主的绿色技 术体系的构建ꎬ最大化地克服技术的负面效应ꎬ而且 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一ꎬ它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ꎬ注重实 现绿色思想、绿色文化、绿色观念、绿色技术的有机 结合ꎬ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ꎮ 当今世界ꎬ关 于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纷繁复杂ꎬ但经过实践检验ꎬ 事实证明:唯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承担起指导人类进 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ꎮ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以
新疆社科论坛 2018 年第 3 期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NO. 3ꎬ2018
» 文史哲园地
绿色技术创新的哲学思考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视角∗
袁铭阳
摘 要 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任务ꎬ既要求技术的绿色化ꎬ 又呼唤技术创新的生态化ꎮ 绿色技术创新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上ꎬ坚持质量和效益并重ꎬ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 力和平衡力ꎬ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ꎮ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和方法论依据ꎬ绿色技术创新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 二者共同的价值追求ꎮ

西方绿色思潮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及其生态启示

西方绿色思潮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及其生态启示

西方绿色思潮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及其生态启示*林丽婷摘要:人与自然何以处于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这是西方绿色思潮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西方绿色思潮从各个哲学维度展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存在论意义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在于懂得欣赏自然物的存在之美;从价值论意义看,所有的物种都具有平等的天赋权利,包括自然,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种际平等关系;从文化哲学角度看,对自然物的生态伦理责任是新文化的伦理功能的实现;从本体论意蕴看,自然价值具有客观性,自然造就社会,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

西方绿色思潮呼吁人类通过恢复自然之魅来倡导新生活方式,建立了一种新的自然哲学研究范式,将自然观和文化哲学的研究相结合,开创性地提出了一个区别于传统自然观的研究方向。

辩证地看待西方绿色思潮的自然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关键词:西方绿色思潮;自然观;文化哲学;生态文明建设;种际平等;生态伦理责任;自然中心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社会问题,包括异化消费、经济危机、生态问题等,这类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幸福,西方绿色思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

西方绿色思潮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代表了传统哲学研究的生态学转向。

一、从存在论的角度阐释人对自然存在之美的赞赏西方绿色思潮首先从传统生物存在的意义上解读“自然”范畴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西方绿色思潮看来,“自然”本身的“存在”是人类认识“自然”及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可靠的对象,人类对“自然”的知识正是对“自然”本身的“存在”的认识。

因此,西方绿色思潮的自然观首先强调从自然之物的存在本身来欣赏它们,并认为这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的基础。

如在罗尔斯顿看来,像白头翁花等这类“自然景观”,它们自身就能够让我们赏心*收稿日期:2018-01-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公正与民众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12BZX071);厦门大学研究生基础创新科研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研究”(201322G002)作者简介:林丽婷,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自然辩证法与绿色生活方式

自然辩证法与绿色生活方式

自然辩证法与绿色生活方式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指对自然世界中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辩证分析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生活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关系,并提出如何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实践绿色生活。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思想,强调事物之间的矛盾和统一。

它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

然而,在这些矛盾和冲突中,事物也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1. 对立统一论:事物中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但同时也存在着对立面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质量转化:事物的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变,从而引发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3. 量变引起质变:当事物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会发生质变,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绿色生活方式的特点绿色生活方式是指通过对环境友好的行为和消费习惯,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的特点包括:1. 节约能源:采取节能措施,如合理使用电力、水资源等,避免能源的浪费。

2. 减少废物和污染:推行垃圾分类,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产品。

3. 重视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清理等。

4. 健康有益:注重健康饮食,减少对化学添加剂和遗传改造食品的摄入,关注身心健康。

三、自然辩证法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可以与绿色生活方式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人们实践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自然辩证法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透视问题本质: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从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中看到问题的本质。

对于环境问题,只有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和统一,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是人类过度追逐利益而忽略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浅析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及其哲学思维

浅析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及其哲学思维

浅析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及其哲学思维作者:朱可涵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7期摘要:绿色发展观是我国各代领导人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关于生态的理念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绿色发展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人心,渗入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维,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运用这些哲学思维去更好地实现新时代绿色发展观。

关键词: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哲学思维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237-0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社会发展目标。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国全局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我们要结合实际国情全面深入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哲学意蕴和理论价值,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发展的理性把握;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各代领导人关于生态理念的继承与创新;是对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不懈追求和对后代的责任担当。

绿色发展即是将“绿色”作为发展要求的核心,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世界观和发展论,对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发展和实现作出了新的诠释和新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学者虽然没有提及绿色发展观念,但是却在其著作中暗藏了绿色发展的寓意,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其统一性就充分说明了绿色发展的内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相对于人而言具有先在性和客观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1]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共存的,不是分裂的两部分,人类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2024年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范文

《2024年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范文

《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绿色发展道路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超越,更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对绿色发展道路进行探析,以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内涵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绿色发展道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这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化,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

在哲学上,这种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的发展应该与自然相协调,达到和谐共生的境界。

2.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绿色发展道路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体现了人类对未来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超越。

在哲学上,这体现了时间尺度的延伸,即人类的发展应该考虑到时间的长度和广度,为未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3. 道德与责任的担当绿色发展道路的实现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和道德责任。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居民,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这不仅是人类的道德要求,也是人类对未来的责任。

在哲学上,这体现了道德与责任的统一,即人类的发展应该以道德为指导,承担起对自然和未来的责任。

三、绿色发展道路的实践路径要实现绿色发展道路,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转变发展观念要实现绿色发展,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

这需要人类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认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推广绿色科技绿色科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广绿色科技,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等。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投入,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

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探讨

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探讨

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探讨摘要:本论文以生态哲学视角为框架,探讨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

论文分析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哲学的关系,强调了生态学、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互联依存性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实践。

关键词:生态哲学、环境保护、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全球生态环境正面临巨大挑战。

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过于人类中心,忽视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需要借助生态哲学这一综合性的视角,重新思考和评估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方法。

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从生态哲学的视角出发,构建全面的环境保护理念,并提供可行的政策和实践方案。

一、生态哲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行为方式。

环境保护作为生态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与之密切相关。

生态哲学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可以从哲学、伦理和道德的角度审视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生态哲学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作用性。

它强调了人类作为地球共同居民的身份,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生态哲学试图解决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探索人类应当如何对待和保护环境。

生态哲学倡导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它认为,人类不应把自然世界仅仅视为资源的利用对象,而应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生物和自然物质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权利。

生态哲学主张人类应当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平衡人类的需求与自然的生态系统。

使用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理解环境保护能够使我们更加综合地考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超越短期利益和单一的经济考量。

它提供了在道德和伦理层面上评估环境行动的工具,引导人们在环境保护实践中权衡各种利益和价值观。

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4年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范文

《2024年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范文

《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

绿色发展,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全球共识。

本文旨在从哲学角度对绿色发展道路进行探析,以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绿色发展的哲学内涵绿色发展,是指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一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首先,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

其次,绿色发展注重代际公平。

它不仅关注当代人的需求,还考虑到未来世代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为后代保留足够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绿色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它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稳定和协调发展,而非短期的、片面的经济增长。

三、绿色发展的哲学基础绿色发展的哲学基础主要源于生态哲学、环境伦理学和发展哲学。

生态哲学认为,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的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伦理学强调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它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后代保留足够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发展哲学则关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绿色发展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它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从哲学角度出发,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转变发展观念。

人类应当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将绿色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

2. 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3. 加强环境保护。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高环境质量。

4. 推动国际合作。

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

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

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发展道路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绿色发展道路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模式或发展战略,更是一种哲学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对绿色发展道路进行探析,旨在揭示其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观绿色发展道路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观念融入了深厚的哲学思考。

传统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人只有明白其处境与自然密切相关,才能实现持久发展和平衡进步。

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观念要求人类摒弃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和环境破坏,以平等、合理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绿色发展道路强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这在哲学思考中具有重要意义。

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对自然的无限掠夺。

绿色发展道路要求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

哲学上强调,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目标应当以人类幸福、社会公正和生态健康为导向,绿色发展道路正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三、生态文明观与环保伦理观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思想还体现在生态文明观和环保伦理观方面。

传统哲学思考认为,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源之一。

绿色发展道路提出,只有通过发展生态文明并树立环保伦理观,才能改变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环保伦理观则呼吁人们从道德层面去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追求生态永续发展。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提出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思想之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提出。

在全球化的时代,绿色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涉及全人类的共同命运。

绿色发展道路强调人类命运的紧密联系,呼吁各国相互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哲学认为,人类共同体的观念能够打破国界限制,促使全球社会形成一种更为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绿色发展道路的实现。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范文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范文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伦理的研究逐渐成为哲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系统哲学作为一种宏观的、整体性的哲学视角,为环境伦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本文旨在从系统哲学视域出发,探讨环境伦理的理论内涵、实践应用与未来发展。

二、系统哲学与环境伦理的内涵系统哲学是一种强调整体性、动态性、联系性和演化性的哲学思维方式。

它将世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

环境伦理则是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道德哲学,旨在探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原则。

在系统哲学视域下,环境伦理研究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时间、空间和逻辑上的演变。

它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

三、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理论1. 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和生态系统都具有内在价值,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伦理观强调了整体性和联系性,与系统哲学的思想相契合。

2. 系统整体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认为,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

因此,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一原则强调了整体性、动态性和演化性,与系统哲学的思想相呼应。

四、环境伦理的实践应用1.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伦理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它要求我们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是政府为保护自然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限制工业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恢复生态环境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循系统哲学的思想,从整体上考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范文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范文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篇一一、引言环境伦理,作为一个融合哲学、生态学以及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逐渐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获得了重要的关注度。

其核心在于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本文旨在从系统哲学的视角出发,对环境伦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系统哲学的概念及特点系统哲学,是一种将事物视为相互关联的、复杂的系统的哲学。

它认为所有事物都处在一定的系统之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系统哲学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相互关联性,对于我们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环境伦理的内涵及发展环境伦理是探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伦理学分支。

它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提倡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伦理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一)整体性视角下的环境伦理从整体性视角出发,环境伦理研究应将人类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整体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因此,我们在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时,应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动态性视角下的环境伦理动态性视角认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因此,环境伦理应关注这些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我们的环境保护策略和道德观念。

(三)相互关联性视角下的环境伦理相互关联性视角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环境伦理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应考虑到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结论通过从系统哲学的视角对环境伦理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范文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范文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伦理的研究逐渐成为哲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系统哲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环境伦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旨在从系统哲学的视域下探讨环境伦理的内涵、价值及实践路径,以期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系统哲学与环境伦理的内涵系统哲学是一种从整体性、综合性、联系性等角度研究事物的哲学方法。

在系统哲学的视角下,环境伦理是指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环境伦理不仅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等。

因此,从系统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伦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从整体性、综合性、联系性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三、环境伦理的系统性特征环境伦理具有整体性、综合性、联系性的系统性特征。

首先,整体性特征表现为环境伦理涉及到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综合性特征表现为环境伦理需要综合考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环境伦理观念。

最后,联系性特征表现为环境伦理需要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四、环境伦理的价值取向在系统哲学的视域下,环境伦理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尊重自然是环境伦理的基本要求,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的规律和价值,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

其次,保护生态是环境伦理的重要任务,人类应当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环境伦理的最终目标,人类应当在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五、环境伦理的实践路径在系统哲学的指导下,环境伦理的实践路径应当是从整体性、综合性、联系性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环境伦理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公民的环境责任感和环保行为习惯。

自然辩证法与绿色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绿色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绿色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自然界的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不断变化的。

绿色发展则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可持续性的因素,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与绿色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首先,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循环”,它强调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而绿色发展也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不破坏环境。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们可以促进绿色发展,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

在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种群和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绿色发展也要求我们关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并采取措施来减少对自然界的破坏。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整体和局部、全局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绿色发展也需要我们在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建设时,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只有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自然辩证法与绿色发展的互动关系还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

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整个自然界的和谐发展,而绿色发展则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一种具体体现。

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的影响和破坏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通过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采取合理的行动来实现绿色发展。

总之,自然辩证法与绿色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而绿色发展则是在这种理论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范文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范文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伦理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价值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

本文从系统哲学的视角出发,对环境伦理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系统哲学概述系统哲学是一种以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为特点的哲学思想。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系统哲学中,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因此,系统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的思维框架,以应对环境伦理的研究。

三、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自然价值论、生态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

自然价值论认为自然具有独立于人类的价值,强调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生态中心论主张将伦理关怀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平衡性;人类中心论则以人类为中心,关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这三种观点在系统哲学视域下得以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环境伦理研究在系统哲学视域下,环境伦理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整体性思维。

在研究环境伦理时,应将人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关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这种整体性思维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环境问题,从而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2. 动态性分析。

环境问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从时间、空间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在系统哲学视域下,我们应关注环境问题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

3. 价值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价值观念往往以人类为中心,忽视自然的价值。

在环境伦理研究中,我们需要转变这种价值观念,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道德责任的承担。

人类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应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

在系统哲学视域下,我们需要明确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道德义务,推动形成全球环保意识。

生态哲学视域:绿色科技的时代规范与研究进展

生态哲学视域:绿色科技的时代规范与研究进展

生态哲学视域:绿色科技的时代规范与研究进展[摘要]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绿色科技正是伴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其实质是一种可保持人类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是当今时代对科技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引导和生态化规范,它要求一切有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受到严格限制直至淘汰出局,而无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得到高度重视直至推广普及,从而加速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进程。

[关键词]绿色科技:生态时代:环保政策: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科技的实质是一种可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是现时代生态文明对科技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引导和生态化规范。

深化绿色科技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绿色科技的生成背景(一)环保思潮:绿色科技孕育和生成的推动作用。

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在工业化国家发生,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是明证。

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使其演化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

在此情形下,一方面民间社会环保思潮兴起:被称之为现代环保运动起始者的美国女生物学家R·卡逊于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提出“人类困境研究”系列报告的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公布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中出现了“绿色运动”,著名的“绿党”(1972年成立于新西兰的价值党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绿党)以绿色环保为旗帜,以生态平衡为纲领,反对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盲目的技术发展,关注生态环境,关怀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球的命运——“绿色运动”等思潮,为绿色科技的适时孕育,起到了观念转换的关键性先导作用。

另一方面联合国于1972年召开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召开人类环境与发展会议,2002年召开人类可持续发展会议,并先后发表《人类环境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以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和《约翰内斯堡宣言》等纲领性文献,为绿色科技的生成发挥了政策性导向功能。

“绿色发展”的哲学探索的开题报告

“绿色发展”的哲学探索的开题报告

“绿色发展”的哲学探索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绿色发展”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门话题,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方向之一。

它通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均衡发展,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又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然而,“绿色发展”并非单纯的发展模式,而是一种以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为导向的发展哲学和文化。

在探究“绿色发展”的哲学探索时,需要了解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哲学理念和思想体系,从而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哲学支撑和指导。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绿色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哲学探索,研究其哲学思想体系、哲学基础和哲学内涵,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绿色发展”?
2. “绿色发展”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3. “绿色发展”的哲学内涵是什么?
4. 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发展”的概念和特征、哲学基础、哲学内涵及实现路径等方面。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多方面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以期全面深入地探究“绿色发展”的哲学探索。

四、研究价值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理解其哲学理念和思想体系,探索其实现的路径和途径,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同时,也能够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哲学参考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关于哲学视阈下的绿色之维探讨[摘; 要] 郭因先生的绿色美学思想,内容涉及哲学领域的传统的“主客对立”、当代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生态美学的实践性和跨学科关涉性等诸多问题。

因而他的美学思想体系就呈现出一种既立足中国传统美学,又直面当代现实问题的综合实践倾向。

故本文将从哲学层面对此加以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哲学;绿色美学思想;实践美学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任务就是要以批判的精神和反思的态度去审视既往、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演变状况与其内在意义,这其中就包括了人自身以及与之相关涉的、自然联系。

而美学理论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衍生形态,自然应该怀有一种体认世界与反思世界的探寻热情,去追问思维着的人与其周围诸种存在的原初基点和终极意义,从而在持续不懈的具有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中帮助人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和更和谐的自由。

那么当代美学所面对的最主要的现实问题是什么呢?用郭因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现在直接威胁着人类幸福生存的“三大危机”:“由于人类一味征服自然带来自然无情报复而致人与自然失衡因而出现了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纷争不已战火不断而致人与人失衡因而出现了世态危机;由于人类一个劲地追求物质享受的丰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忽视了精神享受的富足、精神境界的提高而致身心失衡因而出现了人态危机”。

[1] 其中,生态危机是现今所面临的最现实、最迫切的全球性危机,实际上,它也指涉着哲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要概念、范畴和命题。

在人类漫长的上,自然界一直是个高度危险、暴戾的异己存在。

特别是当人类的生产力发展仍处于比较低下的历史阶段时,人类对它是既敬畏又痛恨。

这反映到史,便是古典哲学(主要是西方古典哲学)长期徘徊在主客对立的二元论之中。

在这种思维方式的侵染下,人
类历史上的生产实践往往直接指向异己自然,力图征服、主宰自然。

当然,这种思想就其意向基质来说是合理的,因为人类要想真正实现自己在现世的主体性,由“必然王国”飞升入“自由王国”,就不但要认识和解释自然,而且要改造自然,使自然符合人的本质性需要,实现“自然的人化”。

现代人类文明的高度、迅猛的发展,就是建立在人以主体身份去认识和把握规律,从而使自己实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双重解放的基础之上的。

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才使得康德要在其《纯粹理性批判》(德文版)中骄傲而自信地宣称:“自然的最高立法必须存在于我们心中,即存在于我们的理智之中,我们不必借助经验从自然中去寻求自然的普遍法则,而是相反,我们必须根据自然的普遍规律从存在于我们的感性和理智中的经验可能性条件里去寻求自然”,“理智不是从自然中汲取规律,而是给自然规定规律。

”[2]P23 然而由于这种“自然向人生成论”并未摆脱主客对立的二元论的思维模式的束缚,相反,“为自然立法”却强化了主客之间的对立,并为近代的“工具理性”提供了思想资源。

加上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与人类批判反思自己和自己的创造物以及作出相应变革的速度并不总是保持同步的。

这种发展的非同步性,又使得渗透着利己主义和工具理性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开始抬头并很快蔓延开来。

在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看来,“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人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中心‟,是世界的绝对的…主人‟,人有权任意支配、统治、处置一切非人类的自然物。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人类的需要和利益是决定其他自然物是否具有存在价值的尺度。

”于是人们“只关注人类而不关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完全将自然界视作自己任意宰割的对象。

”,或“所关注的只是当代人的利益,或者是人的眼前的、可以看得到并能很快实现的利益--而且主要是人的物质方面的利益,从而忽视了人的长远的或子孙后代的利益及其他方面的需求”。

[3]P15-18
结果,超速增长,森林被无节制地砍伐,水体和空气被污染,艾滋病和“非典”等非传统疾病接连冒出,全球变暖及臭氧层出现空洞,大量珍稀动物在人类影响下灭绝,而各种高杀伤性武器乃至足以消灭人类几百次的核弹被发明生产出来……
; 这样一来,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疯狂掠夺的持续进行,以及自我中心主义思想的不断恶性膨胀,使得人类不但成为了压迫自然界众生的野蛮统治者,而且也对自身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类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引下取得的“辉煌战果”只是暂时和表面的,当人们每一次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时,自然界都对人类进行报复,“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4]P383其实人类与自然的同一性应该是和谐、互动而非独断、单维的,人在现实中的存在,首先是一种物质存在,在这一存在领域里,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处于异质同构状态。

所以马克思要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

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这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己本身不可分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5]P95
毕竟,大自然既是我们自身繁衍生息的原初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日常存在的基本立足点,人类可以改造自然,让自然向人生成,但这种改造不仅应该是合目的性的,并且更应该以合规律性为前提。

因为实存交互性不但存在于主体与主体之间,而且也蕴涵在主体跟客体之间。

由此说来,我们对于自然而言其实首先是一种“被包含”的客体化的主体,任何人都不可能抛开自己的自然属性,去追求无终极、无限制的主观享乐。

客体自然不是主体人类可以断然撇开的孤立“他者”,而是彼此“共在”的协同伙伴。

那种“世界是我意志的表象” 、“人为自然界立法”思想所声称的纯粹个人主体性,只不过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虚设,而且这种说法对于与大自然“共在”的人类而言,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非辩证、非唯物的妄言。

《国语·郑语》曰,“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如果人类一定要自私偏执地奴役自然,强迫自然的发展走向与自己武断的意志和欲望完成同一化,那么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就只能最终走向彻底的消亡。

所以郭因先生在《我的绿色观》中指出:“不要一味强调自由。

人类的自由如果妨碍了自然的自由,自然的不自由最终将使人类无法自由。

自己的自由如果妨
碍了别人的自由,别人的不自由最终将使人类无法自由。

放纵物欲的自由如果妨碍了身心健康的自由,身心健康的不自由最终将使放纵物欲无法自由”,“自由应该是追求和谐的自由”。

[6]P3 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