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一、老龄化现状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经历了巨大变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这对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1.劳动力供给减少:随着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乡村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减少,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2.经济压力增大:老龄化导致养老金需求增加,相关医疗、教育等支出也将增长,乡村经济压力不容忽视。
3.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问题亟待解决。
4.农村医疗资源不足:老龄化加剧了农村医疗资源的不足问题,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
5.乡村文化传承面临困境:老年人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老龄化给乡村文化传承带来挑战。
三、应对策略一:加大乡村老年人扶持力度1.制定政策:建立完善的乡村老年人扶持政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
2.加强社区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文化等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3.发展养老产业:积极发展养老院、护理机构等养老服务业,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四、应对策略二: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1.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设施和人员水平。
2.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医生培养和继续教育。
3.推广互联网医疗:推动农村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五、应对策略三: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1.培育新产业:推动农村发展新兴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2.发展特色农业:借助乡村特色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提高农村经济的品质和附加值。
3.开放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放,引入优质资源和服务,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六、应对策略四:弘扬农村传统文化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乡村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农村青年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2.开展文化活动:组织传统文化节庆、展览等活动,让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同参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人口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人口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农村人口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场振兴的浪潮中,如何处理好农村人口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人口问题。
一、人口结构失衡农村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口结构失衡。
长期的人口流动导致了很多农村地区年轻人口数量不足的情况,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相应的,很多农村地区孩子数量也偏少,导致了“空巢老人”现象的加剧。
这种人口结构失衡让农村社会面临了诸多挑战,也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二、教育水平低下另一个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农村教育水平低下。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家庭不能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给孩子。
在城乡教育差距的背景下,农村学生往往面临着求学困难的问题,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人才,是乡村振兴中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才匮乏。
而缺乏人才的农村地区难以进行产业升级和振兴,这也成为了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之一。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也是导致农村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农村职工基数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很多农村居民面临着社会保障缺失的情况。
缺乏社会保障的农村居民往往面临生活困难,也难以实现全面小康。
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是乡村振兴中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五、土地流转难题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振兴的一个难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期限的限制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制约,土地流转难度较大,导致了很多土地闲置和农民收入不高的问题。
要解决土地流转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六、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也是农村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老龄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老龄化”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显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老龄化”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问题原因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老龄化”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随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步上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
这一趋势呈现出加速老龄化的势头,给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2、养老服务缺乏、经济压力加大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养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匮乏,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
随着子女的外出务工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养老家庭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农民的心头之痛。
3、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农村老龄化还会导致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农村社会的年龄构成结构逐渐失衡,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力下降,是农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二、问题原因1、城市化进程加速老龄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增多,加速了农村老龄化的过程。
由于子女在外打拼,不能及时照顾老人,老年人的独居现象增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2、养老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相对不健全,养老护理资源不足,很多农村老人无法享受到合适的养老服务。
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大部分农村老人也很难享受到城市的优质养老服务。
3、缺乏养老文化传承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少农村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导致了农村文化传承的断裂,老年人的传统文化生活受到影响,精神生活贫乏,也是农村老人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对策建议1、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是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是啥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是指以农村为主体,通过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协同推进手段,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过程,旨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农业生产力受到限制,农村人口外流加剧。
同时,城市化带来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和社会矛盾的增加。
其次,中国的产业结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需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最后,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当制定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政策,同时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技术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应当加强对农村科技人才的引导和培养,推动农村和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同时,应当注重乡村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挑战。
政府应当制定合适的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强技术创新和提供资金保障,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技术革新、政策制订、社会培育、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的挑战。
技术革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已进入智慧时代。
应当推广新型技术和新型装备,如无人机、智慧农业、大数据分析等,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挑战与应对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挑战与应对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影响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7.33%增长到了2019年的12.6%,超过了2亿人。
人口老龄化给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对农村劳动力供给产生了负面影响,劳动力人口减少导致乡村劳动力的稀缺,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增加,需要更多的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医疗资源等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再者,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养老金、健康保险、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压力,乡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行重构。
2.加强老龄化人口的健康养老保障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挑战,首先要加强老龄化人口的健康养老保障。
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鼓励各地发展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加大对乡村医疗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村级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保障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3.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乡村老龄化人口增加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投资力度,改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设施和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
此外,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提供更好的互联网服务,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社会。
4.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为了解决老龄化对乡村劳动力的不足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着重培育乡村经济的新动能。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者的支持力度,鼓励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同时,加强对乡村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村就业岗位,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5.鼓励农村人口流动与人才回流为了提高乡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应当鼓励农村人口流动和人才回流。
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鼓励一些优秀的城市企业家和专业人才到农村地区创办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应对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
而乡村振兴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劳动力的减少。
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就业,乡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乡村的产业结构难以进行有效调整。
其次,老年人口增加给乡村社会养老和医疗等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
由于乡村地区的社会养老和医疗设施相对滞后,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要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这也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再次,由于老年人口增加,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社区的凝聚力逐渐减弱。
在现代化的影响下,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困境,而老年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而老年人的流失和减少使得乡村社区的凝聚力逐渐削弱,这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面对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地区的关怀和支持力度。
加大对乡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其次,要加强对年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通过建立各类项目和政策,吸引年轻人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工作,同时加强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
再次,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保障。
建立健全的老年人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
同时,要鼓励并支持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三、促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除了以上具体的应对措施外,还可以探索新的途径来促进乡村振兴。
一方面,可以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和应对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在人口结构上也呈现出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力人口减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乡村振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老龄化对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第一个影响是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资源趋于枯竭,进而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农民劳动力的减少导致农田规模的缩减和农产品产量的下降,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老龄化对农村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老龄化现象也对农村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老年人生活更加稳定,对于传统农村社会来说,老年人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重要的家庭权威和社会影响力。
然而,人口老龄化导致了老年人的数量大幅增加,人口平均年龄提高,这也意味着老年人在家庭中和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对家庭和社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老龄化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目前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机制。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农村社区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四、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目前,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应对。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五、建设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此同时,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也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较为薄弱,导致老年人无法得到有效的养老照料。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中来。
通过建设健全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养老服务。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探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给乡村振兴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主要表现为人口的年龄结构老化、抚养比的提高和老年人口的增多。
这不仅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医疗等服务带来压力,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2.引起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二是农村传统观念对于生育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妇女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的劳动力大量流失,形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基础。
与此同时,农村传统观念注重子女昌盛,许多家庭追求大生育,而在物质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随之显现。
3.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家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首先导致了劳动力短缺,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老年人口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农村家庭面临着养老负担过重、健康照顾问题的挑战。
4.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为了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方面需要改变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现状,鼓励年轻人才回归农村,发展乡村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和家庭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完善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
同时,还应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照顾,提高生活质量。
5.发展乡村养老产业为了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乡村养老产业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领域。
此外,可以发展养老服务社区,提供老年人居住、医疗、教育和文化娱乐等一体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6.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也需要更加重视。
人口结构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结构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对策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的进程。
本文将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影响因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红利消失;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吸引力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大量年轻人涌向城市,农村人口减少。
这种人口结构变化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了人口流动,优质资源集中在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
其次,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收入水平较低,这使得年轻人更倾向于离开乡村。
此外,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相对不完善,也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变化。
三、人口结构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对乡村振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老年人口的增加给乡村带来了养老问题的挑战。
由于子女在城市工作,乡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愈发突出。
其次,年轻人口的减少导致了劳动力不足,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村地区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也使得乡村振兴面临巨大的挑战。
四、提升农村吸引力的对策为了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增加年轻人留在乡村的意愿。
其次,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和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吸引年轻人回归乡村。
此外,鼓励城市居民到农村创业就业,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并且缓解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
五、加强养老服务的建设针对老年人口的增加,需要加强养老服务的建设。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以六安市为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一直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密切关注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亟须科学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与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一、六安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下辖3区4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
2021年5月六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六安市全市常住人口为4393699人,城镇人口为2130346人,占48.49%;乡村人口为2263353人,占51.51%。
六安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为814090人,占18.53%;15—59岁为2645572人,占60.21%;60岁及以上为934037人,占21.26%,其中65岁及以上为740901人,占16.86%。
与2010年六安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减少209886人,下降4.5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528424人,上升13.69个百分点;乡村人口减少738310人。
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4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7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呈现出上升趋势。
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规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
六安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21.26%,表明六安市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二、六安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一)生育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增加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基本国策,缓解了我国的人口压力,但是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振兴的影响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振兴的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问题不仅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挑战,同时也给农村振兴战略带来了诸多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振兴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农村经济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劳动力供给减少。
随着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地区劳动力稀缺问题日益突出,农田耕种、农产品采摘等农业活动受到制约,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增多也对医疗、养老等服务业需求带来了压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二、社会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由于医疗条件和保健设施的不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较差,社会养老保障缺乏,使得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受到威胁。
其次,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空虚感明显增加,老年人缺乏社交圈和文化娱乐活动,导致孤独感增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环境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也对农村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农村地区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难以为继,耕地面积减少,农田长期荒废,大量农村空地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
同时,老年人口较多的农村地区还面临着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等问题。
四、加强健康养老服务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振兴带来的影响,首先需要加强健康养老服务。
提升农村养老机构的设施和服务质量,提供全面的医疗、养老和康复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五、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为了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开发和培育新的农村产业,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才回归农村。
六、加强老年人才培养为了满足农村养老服务的需求,需要加强老年人才培养。
通过建立专业的老年服务人员培训机制,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农村老龄化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分析
农村老龄化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展开分析,阐述农村老龄化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
一、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农村老龄化问题对乡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了劳动力的减少,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年轻人外出务工、就业机会的减少,进而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此外,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对农村市场的需求有所降低,也对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农村老龄化问题对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乡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养老和医疗保障负担加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难以承担起这一压力。
这不仅增加了农村社会福利支出,也对政府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三、农村精神文化需求缺失随着农村年轻人口外流,农村老龄人口的相对增长导致了农村精神文化需求的缺失。
老年人对于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较为有限,农村的文化活动、社交平台等相对匮乏。
这不仅导致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空虚和孤独感,也影响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而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农村环境问题加剧农村老龄化问题对乡村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农村年轻人口外流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农村人口密度不平衡,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农村邻近地区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问题也逐渐显现,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延缓乡村振兴步伐农村老龄化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产生了明显的延缓作用。
农村老年人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式受到限制。
需要专门针对农村老年人口的需求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乡村老年人口的关心和支持,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六、提升农村服务体系面对农村老龄化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提升农村服务体系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与机遇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与机遇
1. 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和原因:简要介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和原因,如生育率下降、医疗条件改善、经济发展等因素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2.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乡村振兴挑战: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带来的挑战,如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困难、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等问题。
3. 机遇一:发展老年服务业:介绍老年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如老年护理、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潜力和市场需求增加。
4. 机遇二:开展乡村养老:探讨开展乡村养老的机遇,如通过建设养老院、发展家庭式养老等方式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时促进乡村振兴。
5. 挑战一:老年就业问题:分析老年就业问题带来的挑战,如老年人就业机会少、技能匹配不足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挑战二:社会保障压力:分析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的挑战,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等制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7. 机遇三:农村养老地产发展:探讨农村养老地产发展的机遇,如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建设养老社区、养老康复中心等,促进乡村振兴。
8. 机遇四:发展老年旅游业:介绍发展老年旅游业的机遇,如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结合老年人的旅游需求发展相关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9. 挑战三:医疗服务不足:分析医疗服务不足带来的挑战,如农村医疗资源匮乏、老年人看病难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0. 总结:总结全文内容,强调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加强政府政策支持、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等建议,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人口老龄化与乡村振兴的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与乡村振兴的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乡村振兴也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乡村振兴的意义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社会负担日益加重。
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这给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也给乡村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乡村振兴的意义乡村振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保障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振兴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保障农村居民的生计,才能解决人口流失的问题,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首先需要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从事更具竞争力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业的产出和效益。
同时,还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带来的养老问题,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关爱和服务,提供更多的养老院、护理机构等服务设施,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五、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人口老龄化使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完善农村的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医生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六、建设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社区为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需要建设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社区。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众多挑战,尤其是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更是深远。
本文将从人口流动、劳动力供给、农村经济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一、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这可能导致乡村人口的流动。
一方面,一些年轻人为了就业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等离开农村,导致乡村人口减少,进一步催生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另一方面,一些退休老人选择返乡养老,这也使乡村老年人的比例不断攀升。
人口流动的不平衡状况使得乡村的劳动力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二、劳动力供给人口老龄化会对乡村的劳动力供给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减少,而老年人的劳动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这使得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年轻人的流失也导致了人才的匮乏,乡村振兴的动力不足。
三、农村经济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冲击。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乡村社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老年人口对社区医疗、养老服务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增加,这为乡村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老年人口的消费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尤其是养老产业的快速崛起。
但同时,老年人口也对乡村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由于人口老龄化,乡村市场的活力减弱,导致了乡村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四、社会支持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支持体系产生了巨大压力。
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建立面临困难,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也难以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此外,老龄化还使得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农村的家庭养老问题凸显。
乡村社区需要加强对老年人口的服务和关怀,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以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流动、劳动力供给、农村经济和社会支持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农村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应对
农村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应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老龄化对乡村振兴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分别从农村老龄化问题、乡村振兴的含义、农村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村老龄化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农村老龄化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劳动力减少、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
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文化娱乐、社交等需求也日益凸显。
二、乡村振兴的含义乡村振兴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旨在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它的核心是通过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农村环境整治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三、农村老龄化对乡村振兴的挑战1. 劳动力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和工作能力逐渐下降,劳动力减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障碍。
2. 人口净流出:农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就读,导致农村人口净流出,使农村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
3. 社会保障压力增大: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保障压力逐渐增大,这对财政和社会保障体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应对措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提供养老护理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需求。
2. 引导年轻人扎根乡村:通过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吸引年轻人在家乡工作、生活,减少人口流失。
3. 加强社会福利保障: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福利待遇。
4. 开展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延缓老龄化进程。
五、应对措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1. 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发展乡村旅游业:利用乡村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结构转变对乡村振兴有何影响
人口结构转变对乡村振兴有何影响乡村振兴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而在这一进程中,人口结构的转变正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深刻地影响着乡村的发展走向。
人口结构的转变首先体现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年轻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和儿童,这使得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下降。
原本依靠人力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农业生产效率降低。
同时,老年人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相对较慢,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适应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从人口的性别结构来看,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村留守妇女比例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家庭的分工模式,留守妇女不仅要承担家务劳动,还要参与农业生产。
然而,由于女性在体力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
但另一方面,留守妇女的增多也为农村发展一些适合女性的特色产业提供了机会,比如手工编织、乡村旅游中的服务工作等。
人口的教育结构变化也对乡村振兴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去,农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这限制了农民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和应用。
如今,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农村新一代年轻人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他们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一部分人选择返乡创业,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青年不愿回到农村,导致农村人才流失,这对于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是一个挑战。
人口的城乡结构转变是当前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但也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
许多村庄出现了大量闲置的宅基地和荒芜的农田,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因人口减少而难以有效维持和发展。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城乡人口流动也为乡村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返乡创业,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老龄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老龄化”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和人口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农民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老龄化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农村社会的和谐。
研究农村老龄化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农村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入手,分析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5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大。
由于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农村人口已经超过60岁,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一趋势势必对农村经济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农村老龄化问题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密切相关:(1)农村劳动力外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年轻人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严重匮乏。
这种劳动力外流不仅造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多,也间接导致了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2)生育率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农村家庭的生育率逐渐下降,导致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3)医疗条件落后:相比城市,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这导致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剧了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低下和老年疾病的增多。
农村老龄化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压力增加: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农村的养老和医疗支出将大幅增加,这将给农村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2. 劳动力资源短缺:农村老龄化问题导致农村劳动力资源日益短缺,劳动力质量和效率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农村老龄化问题导致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失衡,老年人口增多,年轻人口减少,这将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不利影响。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老龄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老龄化”问题与对策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民老龄化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对农民老龄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民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人口流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生育率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农民老龄化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首先是农业生产力的下降,农民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农田耕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从而影响农村的经济收入。
其次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加大,农民老龄化会造成农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需求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针对农民老龄化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加强农村人口流动管理。
可以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活品质,吸引一部分年轻人扎根农村。
加强农村就业机会的创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经营等新产业,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吸引人才回流。
加强农村养老与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可以通过建设农村养老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设施,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还可以加强农村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民的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加强农村教育建设。
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鼓励农村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并吸引他们回到农村发展。
还可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技能培训机会,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老年人参与农业生产,通过提供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增加老年人的产出和收入。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
农民老龄化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应对。
只有通过加强农村人口流动管理、加强农村养老与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建设以及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才能有效应对农民老龄化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老龄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
492020.10|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和人口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乡村人口增长带来了乡村就业的增加,城镇人口基数小,由于政策原因,就业流动性差,在第一阶段人口的优势并未全部展现;第二个阶段劳动力由乡村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人口红利逐渐显现;第三阶段,由于城镇化发展趋于缓慢,经济虽然仍在进步,但人口数量上的红利逐步减弱,质量上的优势慢慢凸显。
但乡村由于优质人口不断外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8%,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1.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0.52%"文盲半文盲等低质量的农村劳动力较多,因此乡村的发展长时间停滞不前,乡村比城市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未富先老的局面,根据目前城乡资源的配置情况来看,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关注乡村发展必然要先关注乡村老年人的经济社会问题。
3.3老龄化对未来乡村发展影响有研究表明老年农户和年轻农户在粮食作物种植也没有差异。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已经大大经济生产并没有制约性影响。
乡村老年人常作为德高望重的长者在传统家族和要的影响,可以为乡村的自主自治提供有力的道德维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等方式将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既然乡村老龄化的趋势无法避免,就需要在未来4应对老龄化的乡村振兴策略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去措施来重视乡村振兴是应对乡村老龄化的关键。
4.1产业上提倡小农户与规模化并存乡村振兴必须要立足于乡村居民的自主,同时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现小农户与现代一是从农民的角度来看,条件改善了,经过相应的技动来锻炼身体,也可以对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一定的经不适宜大规模现代农业发展,这样的情况更适宜于推土地,既能解决老年人照顾家庭的需求,同时对于资4.2空间上有选择地考虑保留传统格局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兴起,我国乡村振兴要充巷空间进行整体维护,将乡村改造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习惯,促进传统4.3设施上兼顾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需求在现有的集中养老设施上要加强推广社区养老和人员的培训上要加强老年人照料的相关教育,同时加共活动空间,为人流集聚提供场所,包括增加公园、尤其对于独居老人,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心理贫困的风4.4政策上支持老年人子女返乡落户从根本上要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老年人的问题,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教育等原因成功留在城市虽然户籍政策上目前并未能实现城乡自由转换,但十政策来推动该类返乡高技术人才参与集体土地的经营居无定所,只要乡村能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他们就有老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作者:皮晓雯魏君英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2期[提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需要农村人口、人才的集聚。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相对城镇速度更快、更严重,导致乡村振兴人才匮乏、制约乡村产业振兴、扩大城乡差距。
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吸引人才到农村,加快三产融合,改善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
关键词:农村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对策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人口结构变化对粮食供需结构平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17YJA790077)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作者:魏君英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8年8月8日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振兴乡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九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当前,如何实现乡村振兴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从根本上看,乡村振兴要依靠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需要人口尤其是人才向乡村集聚。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不仅农村总人口在逐渐减少,而且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
本文基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寻求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促进乡村振兴。
一般年龄超过60岁或65岁的人口我们称为老年人口。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当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7%时,则称之为老龄化社会。
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达到10.33%,表明中国进入21世纪就已踏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上升到13.26%,其中,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更快、更严重。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出约1.24个百分点,而十年后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镇的人口老龄化要高出3.29个百分点,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若按同比例增幅,预计到2020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比城镇地区人口老龄化要高出5%以上,这意味着农村地区不仅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更快。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农村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4.9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0.06%,而相应的城市老龄人口比重分别为11.47%和7.68%,从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比例来看,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的55.92%,而农村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9.72%,这说明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仅比城镇严重,而且已经超过人口老龄化标准。
(二)发达地区农村老龄化进程快。
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导致各个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不一样,东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要快于西部地区。
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基础雄厚,人口密集,计划生育政策也贯彻落实得很好,所以东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东部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平均为13.32%,其中,江苏为15.99%,上海为15.07%,山东为14.75%,浙江为13.89%,天津为13.02%,北京为12.54%;而在我国西部,特别是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较落后,人口稀少,计划生育环节落实的相对薄弱,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对缓慢,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甘肃为12.44%,宁夏为9.67%,新疆为9.66%,青海为9.45%。
对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最高的江苏将近16%,而最低的新疆、宁夏、青海不足10%,相差较大。
我国人口老龄化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程度减弱,呈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协调。
我国现代化经济起步于19世纪末,相较于其他国家存在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劣势,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相比发达国家,仍然比较落后。
然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进入21世纪后并没有降低,而是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
这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情下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低,而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相比城镇更快,这更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协调的矛盾,且这一矛盾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在“银浪”的背景下,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无法全面提供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这种未富先老的现象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导致乡村振兴人才的匮乏。
农民是农业劳动的主力军,农民自身的基本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质量。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高收入的吸引,大量的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其中,文化水平较高、拥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在城镇找到稳定、收入较高工作的机会较多,一般会在城镇长期务工甚至定居在城镇,这样导致农村农业经营人才的流失。
而留守在农村的老龄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都相对较低。
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三产融合,不仅需要大量具有消费能力的人口的聚集,还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的聚集。
老龄化程度加快的农村,人才不断流失,而由于农业比较利益较低,外部人才与资本不会自动流入,导致农村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影响农村区域的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要依靠产业振兴,依靠一二三产业融合,而产业振兴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撑。
纵观世界各国各地,产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首先需要人才,需要人才集聚。
然而,在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由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技术进步较快,所需人才更多,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回报更高,因此,多数人才流向第二产业和高端的第三产业,导致农业人才的缺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种人才缺乏问题更是严重。
农村人口老龄化将会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更大的阻力。
例如,农村老龄人口转移到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的可能性较低,更不用说转移到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中年劳动力人口更偏向于向低层次的第三产业转移,如家政、社区服务、小商品买卖等。
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会影响劳动力资源的供应,也会影响社会投资资金的供给,阻碍着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升级。
(三)加剧城乡差异的扩大。
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老龄化的程度严重,这会加剧城乡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下,农民收入增长率将下降,这将会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这也侧面反映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改善空间。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导致年轻的农业劳动力更愿意到城市就业,但这会加剧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农村地区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增加,而现有的基础设施满足不了这个需求,这将会扩大城乡医疗保险等基础设施的差距。
一方面城乡老年人口的患病率差距在慢慢缩小,但医疗服务方面的全覆盖率差距却有所扩大;另一方面农村在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提供的相对匮乏,农村人口可获得的资源有限,处于劣势。
最后,农村在环境建设、乡村治理方面,缺乏先进的理念,甚至不重视环境与乡村治理,或者没有能力建设环境,环境可能会变得更糟糕,这样会扩大城乡生活环境的差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措施,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回乡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农民培训,吸引高端人才。
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加大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支持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机构,建立老年农民学习中心,为老年农民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采取各种激励政策,吸引外部人才到农村从事一二三产业的经营活动,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农业经营人才。
改善乡村生活与生产环境,优化乡村社会服务,为吸引人才创作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
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经营收入,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
(二)加快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般来说,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收入普遍高于第一产业,而三产融合发展,可以通过第二、第三产业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并提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例如,通过三产融合发展而出现的乡村旅游、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一体的新型业态发展,就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返乡就业或者创业。
因此,各地区可以结合自身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发展新型农业,促进三产融合,提高农民收入,这样也会吸引人才以及劳动力回流农村。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老龄人口增加,更需要便利的、优良的医疗、养老、生活服务等社会基础设施。
与城镇相比,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社会服务基础设施要落后得多,生活便利性极低,医疗等社会服务资源供给较少,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也相对薄弱,这不仅影响了留守农村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也是人口、人才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农村各种服务设施的投入,应努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增加社区的老年人活动设施;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使农村老年人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充分利用老年人口资源,积极拓展农村老年行业。
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而且降低农村年轻人对日后老年生活缺乏保障的担忧,促进他们当前的生产与消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主要参考文献:[1]杜鹏,王武.论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J].人口研究,2010(2).[2]蒋正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求是,2005(6).[3]丁金胜.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2).[4]郑寒雪.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5]康永征,王泽莉.村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甘肃理论学刊,2018(2).[6]郭晓鸣.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维度观察[J].改革,2018(3).[7]魏后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及难点[J].社会发展研究,2018(1).[8]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9]霍志刚.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问题浅议——以吉林省为例[J].现代商业,2012(21).[10]徐达.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模型与实证[J].财经科学,2012(4).[11]张献蕾.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所引发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2]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3]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14]姚静,李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