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白山市事业单位专业知识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病因之疠气

合集下载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第十单元病因病因,即指引起人体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

中医学认识病因,主要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此种方法,即“辨证求因”。

第一节六淫一、六淫的概念1.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2.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为六邪。

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当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六淫。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六淫所致疾病为“外感病”。

2.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域性: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两种或两种以上一起侵袭人体致病,称为相兼性。

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

其性开泄,是指其易使腠理疏松开张而有汗出。

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即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疏开泄,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邪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

如风疹块(荨麻疹)就有皮肤成片肿胀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

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3)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之先导,多兼他邪同病。

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则寒”,寒为阴盛的表现,其性属阴。

“阴盛则阳病”,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温煦气化功能减弱,人体机能活动降低,从而表现为寒证。

大临床的《中医学》考试重点

大临床的《中医学》考试重点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为整体观念。

P152辩证:是通过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病因、病性、病位及正邪盛衰,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P183、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病证,病因病机相同,用同一种方法治疗。

P139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证,病因病机不同,各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4、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P137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5、急则治其标:在标病危机情况下,如不先治疗标病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而采取的一种暂时的急救措施;P138缓则治其本:对于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者,虽见有其标证,亦应针对其本来加以治疗。

6、疠气:又称疫气、毒气、异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7、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P139祛邪:即祛除病邪,减轻或消除邪气的毒害作用,使邪去正安。

8、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务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P309、阴阳偏盛(衰):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于亢奋(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P3510、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P40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和制约的关系;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其次序与相克同;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异常的反向克制。

10、气机: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11、藏象:是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P4512、肺主宣发肃降:肺主宣发是指肺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是指肺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清洁的作用。

P50肺朝百脉:是指全身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至全身。

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感病邪。(含生物、理化因素)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 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 2. 季节性: 3. 地域性:与居住地区环境相关。 4. 相兼性:可单独,也可相兼侵人。 (5. 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二、六淫各致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一) 风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风之轻扬、开泄、 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致外风病)春 季的主气。
第二节 七情内伤
一、 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正常的情志变化。 致病条件:突然、强烈、持久(超过人
的生理调节范围) 七情直接影响内脏、气血导致疾病的发
生或诱发—内伤七情
二、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五脏精气血 物质基础 情志活动 病理/生理:脏腑气血变化影响 情志
(四) 燥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清 肃特性的外邪。(外燥病)为秋季 的主气。
温燥:初秋,夏热之余气合燥。 凉燥:深秋,近冬之寒气合燥。 2.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燥邪干涩,易伤津液。 (2) 燥易伤肺。
(五) 热(火)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火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 为热邪。(致外热病)
2.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为
阳邪)
(2) 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 特性。
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发病 迅速特点。
(3) 风性主动。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4) 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 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 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5. 脉象:涩、结、代 。
三、结石
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 理产物或结块。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疠气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疠气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 -- 疠气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医病因学里,这个六淫的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内经》已经建立,经过后世医家进一步发展,把六淫这个学说进一步来完善了,是在当时,至少是在秦汉时期,以中原为中心来考察神州大地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考察这些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对疾病发生产生了什么影响,长期的观察结果,应用中国古代的哲学,气、阴阳、五行,更确切一点说,结合当时的天文、气候学、气象学、地理学多种学科的知识,建立起这样一个学说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当时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我们现代人所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六淫学说,不能拿现代我们所处的环境去理解在秦汉时期所建立起来的学说,六淫学说。

第三、我们在学五行的时候,讲五气。

本来四季,为了和五行相对应,又有五季。

关于长夏的划分,从历史到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学说。

其次,暑邪,我们在六淫学说里面强调暑邪只在暑季,六淫当中暑只有外邪而无内邪,其他几个邪气,将来讲内生五邪的时候都有。

那么暑邪和长夏有什么关系呢?这也出现了需要搞清楚的。

至于这些问题,历史上都见仁见智,有的从这个学说出发,有的从历法出发,我们今天来理解它,就有一个怪现象,暑邪按照五行春夏秋冬定在什么地方呢?长夏,一说是四季作为长夏,脾主四时,脾主长夏;又有说长夏在夏秋之间,各种各样的学说。

对于这些学说,同学们进入高年级以后感兴趣,就某一点进行研究。

我们在这里学习六淫,重在掌握,不在于长夏到(底)属于四时还是属于夏末秋初之间呢?不在于此。

我们前面反复强调,用五行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一个类比,它可以全真,它可以部分真,就是有或然性,所以现在出现五时的划分和六淫之间的关系,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我理解和这些有关系。

同学们进入高年级的时候再进一步去钻研。

有一条,同学们必须记住,我们的前提,气、阴阳、五行,总体把握清楚,它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进一步提升为逻辑思维,但是毕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的特点就是类比,类比思维的结果就绝不会得出这个线性的结论,而是事实和结论总有差异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我们今天讲的六淫学说里面和季节的划分,就和气化之间,气化和季节的划分出现这样的不完全一致,有些重合和差别。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疠气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疠气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疠气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医病因学里,这个六淫的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内经》已经建立,经过后世医家进一步发展,把六淫这个学说进一步来完善了,是在当时,至少是在秦汉时期,以中原为中心来考察神州大地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考察这些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对疾病发生产生了什么影响,长期的观察结果,应用中国古代的哲学,气、阴阳、五行,更确切一点说,结合当时的天文、气候学、气象学、地理学多种学科的知识,建立起这样一个学说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当时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我们现代人所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六淫学说,不能拿现代我们所处的环境去理解在秦汉时期所建立起来的学说,六淫学说。

第三、我们在学五行的时候,讲五气。

本来四季,为了和五行相对应,又有五季。

关于长夏的划分,从历史到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学说。

其次,暑邪,我们在六淫学说里面强调暑邪只在暑季,六淫当中暑只有外邪而无内邪,其他几个邪气,将来讲内生五邪的时候都有。

那么暑邪和长夏有什么关系呢?这也出现了需要搞清楚的。

至于这些问题,历史上都见仁见智,有的从这个学说出发,有的从历法出发,我们今天来理解它,就有一个怪现象,暑邪按照五行春夏秋冬定在什么地方呢?长夏,一说是四季作为长夏,脾主四时,脾主长夏;又有说长夏在夏秋之间,各种各样的学说。

对于这些学说,同学们进入高年级以后感兴趣,就某一点进行研究。

我们在这里学习六淫,重在掌握,不在于长夏到(底)属于四时还是属于夏末秋初之间呢?不在于此。

我们前面反复强调,用五行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一个类比,它可以全真,它可以部分真,就是有或然性,所以现在出现五时的划分和六淫之间的关系,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我理解和这些有关系。

同学们进入高年级的时候再进一步去钻研。

有一条,同学们必须记住,我们的前提,气、阴阳、五行,总体把握清楚,它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进一步提升为逻辑思维,但是毕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的特点就是类比,类比思维的结果就绝不会得出这个线性的结论,而是事实和结论总有差异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我们今天讲的六淫学说里面和季节的划分,就和气化之间,气化和季节的划分出现这样的不完全一致,有些重合和差别。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第六章 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第六章   病因

第六章病因学习要求1.掌握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的特点。

2.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3.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4.掌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5.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6.了解外伤、诸虫、药邪、医过和先天因素的致病概况。

病因:即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亦称之为致病因素、病原、病邪等,古人又称之为“病源”。

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

第一节外感病因外感病因主要包括六淫和疠气两大类。

外感病因有发病急、病程短、传变快的特点。

一、六淫(一)六气与六淫六气,是指自然界存在着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六淫:当气候发生异常,六气出现太过或不及(至而不至,不至而至)时,非其时而有其气,或者在其时而无其气,或者气候发生急剧变化时,超过了机体的适应能力,六气便成为因素,而成为“六淫”。

六淫能否致病,除与气候异常变化有关以外,关键还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与否。

(二)六淫致病的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1.风邪(1)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具有游走移行,且无定处的特性。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后,临床证候表现具有发病急、病理变化无常、传变快的特性。

(3)风性主动动,即动摇、摇摆不定的意思。

风性主动是指风邪侵袭致病后,其临床证候表现具有动摇、抽搐、拘急痉挛的特性。

(4)风为百病之长长者,首领之意也。

2寒邪寒邪客于肌腠,郁遏在表之阳,称为“伤感”。

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畅之意(3)寒性收引所谓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

寒性收引,是指寒邪侵袭人体具有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经脉收缩挛急的特点。

3.湿邪(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浊“重”,就是沉重或重着之意。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试卷26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试卷26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 试卷26(总分:116.00 ,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20,分数: 40.00)1.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分数: 2.00 )A.寒极生热B.阴损及阳C.寒者热之√D.重阴必阳解析:解析: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的结果是达到动态平衡,称为“阴平阳秘”,如果这种平衡遭遇破坏则疾病形成。

根据阴阳的对立制约确立的相应的治则是阴阳偏胜的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

阳胜则热,属实热证,宜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所以答案选C。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分数: 2.00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解析:解析:阴虚不能制阳,表现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则应滋阴以制阳,即题中所说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即选项 B 所述的阳病治阴。

3.患者蒸蒸汗出,兼壮热口渴者,属()。

(分数: 2.00 )A.战汗B.绝汗C.自汗D.大汗√ 解析:解析:战汗表现出患者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绝汗是指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自汗是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的症状。

根据排除法,只有大汗表现出题中患者的症状。

因此选D。

4.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

(分数: 2.00 )A.吸入清气B.呼出浊气C.生成宗气√D.调节气机解析:解析:肺主一身之气,是指周身之气都与肺密切相关,即关系着宗气的生成、气机的调节、辅心行血等三个方面。

首先体现于宗气的生成方面。

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由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组成,其中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尤其重要。

肺的呼吸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

业务-病因病机

业务-病因病机

中医业务学习(中医病因病机学)时间:主讲人:参加人员签名:病因中医的病因学说中,把病因归纳为: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倦,以及外伤和虫兽伤六大类。

“六淫”是中医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致病因素的统称,也称作“外邪”。

这六种因素,本来是自然界中正常的六种气候变化特征,称为“六气”。

当气候变化异常,或过于急骤时,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成为致病因素的“六淫”。

(一)外感致病因素1.六淫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独立性与相兼性;转化性。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性轻扬开泄,易伤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

(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粘滞;湿性重浊;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6)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动血;火易致肿疡:火热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2.疠气:又称疫疠、温疫、疫气、异气、疫毒等,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外感病邪。

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

(二)内伤致病因素1.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内伤七情是指突然、剧烈或持久的七情刺激,引起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致病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直接伤及内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

(2)影响脏腑气机:主要表现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情志变化与病势密切相关。

2.饮食:饮食失宜包括三方面: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3.劳逸: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试卷24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试卷24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试卷24(总分:19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0,分数:120.00)1.昼夜分阴阳,以下时间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

(分数:2.00)A.前半夜B.下午√C.上午D.后半夜E.平旦至日中解析:解析: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故属阳中之阴的是下午。

2.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的何种关系( )。

(分数:2.00)A.阴阳互藏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解析:解析: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方向转化,阴可转化为阳,阳可转化为阴。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均体现阴阳转化的关系。

3.有朝百脉功能的脏是( )。

(分数:2.00)A.心B.肝C.脾D.肺√E.肾解析:解析:肺朝百脉是指全身血液都通过经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4.具有疏通全身气机,促使气机畅达作用的脏是( )。

(分数:2.00)A.心B.肝√C.脾D.肺E.肾解析:解析: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对气机的疏通畅达起调节作用。

5.肾为气之根指( )。

(分数:2.00)A.肾为五脏阴阳之根本B.肾主纳气,维持呼吸深度√C.肾主气化,司膀胱开合D.肾主水E.肾精化生元气,为生命的原动力解析:解析: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肾为气之根是指肾主纳气以维持呼吸的深度。

6.胃的生理功能是( )。

(分数:2.00)A.受盛化物B.传化糟粕C.运化水谷D.受纳腐熟√E.泌别清浊解析:解析:胃的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

7.最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

(分数:2.00)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解析:解析:火易生风动血。

火热之邪燔灼肝经,耗伤阴液,筋脉失养,导致肝风内动,即热极生风。

8.属于正治的是( )。

(分数:2.00)A.以通治通B.热因热用C.热者寒之√D.用热远热E.塞因塞用解析:解析:属于正治的是热者寒之。

中医学 第四章 病因

中医学   第四章 病因



肝:肝脉瘀阻、气血瘀滞。
脉:瘀阻经脉、脉涩不畅。
•(二)瘀血的致病特点
3 影响新血形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4 病位固定, 瘀血停滞脏腑、刺激局部:刺 痛、徵积。 5 病症繁多
•(三)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
(1)疼痛:刺痛,部位固定不移,昼轻夜重,拒按。 (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体表者,皮色青紫或青黄;体内可
(2)热邪易扰心神:热性躁动、心神不宁。
(3)火热易伤津耗气:热为阳邪,热迫津泄, 气随津脱。
(4)火热易生风动血:肝风内动、血热妄行。 (5)火邪易致疮疡:热盛肉腐。
第二节 疠气
一. 基本概念: 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是引 起疫疠病的致病因素。 其中包含一些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瘀阻于肺,可为久咳久喘。
脾不统血,可致各种出血。
瘀血的形成
1、 血出致瘀: 2、 气滞血瘀: 3、 气虚血瘀: 4、 血寒致瘀: 5、 血热成瘀:
(二)瘀血的致病特点
1 阻滞气机
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反复 出现。
2 影响血脉运行
血脉运行受阻、影响心、肝、脉脏腑功能。 心:心脉瘀阻、胸痹心痛。
•结石形成的病机
1 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脾胃失运、湿热蕴结。 2 情志内伤 肝胆气郁、胆汁郁积。 3 用药不当
用药过量、影响脏腑(肾、膀胱)气化功能 。
化学药物:钙、镁、铋、酸、碱性药物 。 4 外感六淫 寒湿凝聚、阳气受损、气化不行 。
•结石的致病特点
1 多发六腑和肝肾 空腔脏器,易致结石。 胆结石最多
第六节 病理产物
种类:
1 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 物。包括有形痰饮、 无形痰饮。 2 瘀血 :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及 其病理性产物。症状以 疼痛、肿块、出血等为 主。 3 结石: 湿热浊邪、煎熬形成结石。易发 胃、胆、肾等脏器。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病因讲解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病因讲解
中医基础理论病 因的讲解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的讲解
1
本章节主要内容:
概述 第一节 六淫 第三节 病理产物
疠气 第二节 七情内伤 第四节 其他病因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的讲解
2
本章节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六淫及疠气的性质与致病特点;七情 治病特点;痰饮、瘀血、结石等继发性病 因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9
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
①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 适应能力;
六气发生太过 人体正气不足 发
非其时有其气

气候变化急骤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的讲解
10
②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 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 称为六淫。
气候 变化 (六气)
人体 正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病 不病
六淫 六气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的讲解
11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六淫致病都是人体从外感受而发
病。
2.季节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季节气候密切
相关。
3.地域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居处环境密切
相关。
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一或兼夹而致病。
5.转化性:六淫之邪侵入人体后,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的讲解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的讲解
16
3.暑邪Summer-Heat
暑病发生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具有明显
1的.暑季节为性阳。邪暑,病其只性有炎外热感,。无内生。 2暑.暑暑邪邪致性伤病升人有散多伤,出暑耗现和一气中派伤暑典津之型分。的,阳还热有症阴状阳。之别。

中基-病因(疠气,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

中基-病因(疠气,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

中基-病因(疠气,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疠气:具有强烈传染性、致病性和流行性的外感邪气。

疠气的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变快,其性暴戾;病中易化火生风,耗津动血。

迅速出现毒热内陷心包,蒙蔽神明等危重症;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气候反常;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预防和隔离工作不力;社会因素;七情内伤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适应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阴阳失调,导致疾病。

七情直接影响相关的内脏发病。

七情与内脏气血关系:“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七情内伤致病特点:直接伤及脏腑;影响脏腑气机;影响病情变化;直接伤及脏腑:过喜伤心,见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甚至精神失常;过怒伤肝,见两胁胀痛,善太息(长吐气,本人经常这样),咽中异物感(梅核气?),闭经痛经;过思伤脾,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过悲伤肺,见咳嗽,胸闷,气短,乏力;过恐过惊伤肾,见滑精,二便失禁;七情过激伤人发病,先伤心;“是故休惕思虑者则伤神……喜乐者,神禅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禅而不收。

”;“惊则心无所依,神有所归”;情志内伤还容易损伤肝脾二脏;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淤积),使人薄厥”;“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悲则心系急,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饮食失宜: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饮食不节: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过饱:脘腹胀满,嗳腐反酸,厌食纳呆,呕吐泄泻;食滞日久,积而化热;小儿疳积:手足心热,心烦易哭,脘腹胀满,便溏,面黄饥瘦;饮食偏嗜:寒热偏嗜;五位偏嗜;种类偏嗜;寒热偏嗜:“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温寒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五味偏嗜:多食咸味,血脉凝滞,面色失泽;多食苦味,皮肤枯槁,汗毛脱落;多食辛味,筋脉拘急,爪甲枯槁;多食酸味,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掀起;多食甘味,骨骼疼痛,头发枯落;种类偏嗜:偏嗜酒浆;偏嗜肥甘;偏嗜酒浆:损伤肝脾,久易聚湿,生痰,化热而致病,癥积;偏嗜肥甘:食肥厚甘味,损伤脾胃,聚湿生痰,化热化火,消化不良,患胸痹,肥胖,痈肿疮疡,痔疮下血;“高粱之变,足生大疔”;劳逸失度:过劳;过逸;过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劳力过度:劳力太过伤气;劳力过度导致筋骨损伤;“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行伤筋;)病理产物性病因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较稠浊者为痰,较清稀者为饮,属于继发性病因之一;痰分有形之痰、无形之痰;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及;无形之痰:只见征象,不见形质;如眩晕、癫狂;(无形之痰并非虚无的,其仍然有形质,只不过分布深,看不见,通过病理情况来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外感疫厉之气

中医基础理论——外感疫厉之气

中医基础理论——外感疫厉之气上节课呢,我们重点讲了外感六淫。

什么是外感六淫?它的致病特点有哪些?让我们再总结一下。

这个六淫呢就是外感风寒暑湿燥火这6种气候变化过度会引起人的疾病。

或者说呢,你自己的抵抗力太差,体质太虚弱,也会导致你生病。

这个病因就叫外感六淫。

那么这个六淫导致的疾病大多是传染性或者是感染性的疾病。

它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基本都发热。

但是发热的机理不一样,有的发热是因为风,有的因为寒,有的因为暑,有的因为湿,有的因为燥,有的因为火。

我们在退烧的时候用的药那是各不相同的,至少分成6类,其实呢,根据病情的轻重还可以继续分类啊,这个发烧退烧的药是非常复杂的,它结合在一起就更加复杂了,这是以感染性和传染性的疾病为主。

另外呢,还有少部分是物理性因素导致的疾病,你看这个中暑,它就不是感染导致的,你给他一退烧呢,一退热呢,它马上就好了,这是物理性因素。

还有少部分呢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风湿免疫性疾病,跟气候密切相关的,也叫也把它归到六淫所导致的疾病。

那么我们想一想这个风邪侵袭人体,寒邪侵袭人体,你在人体里能不能把这个风邪给解剖出来,拿出来化验化验,它到底有什么成分?是酸性还是碱性的?能不能化验出来?我们说风邪暑邪燥邪也就是外界自然气候变化它所引起来的微生物的异常,它在微观上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气候下导致的病原微生物的毒性增大,繁殖过度而侵袭人体,大多都是这种情况,所以说我们不要去把风给我找出来看看啊,因为以前那个反中医的人,他老说你把风给我拿出来我看看,它是白的黑的,不要揪着不放啊。

它所导致的疾病,我们有药能治好,那这个药就叫祛风。

寒邪导致疾病啊,吃了这个东西能治好,那就叫它散寒。

就是这么简单,忽略了微观的那些个思路。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疠气啊。

疠气的说法也很多,他又叫戾气,又叫疫厉之气,又叫杂气。

论述这个病最多最专业的就是我国明朝的吴又可,他写了一本书叫《瘟疫论》。

中国自古以来也治瘟疫,但是呢,不成体系,人们对这个病因病机还有治疗原则始终呢,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疠气病因辨证

疠气病因辨证

疠⽓病因辨证疠⽓ ⼀、疠⽓的基本概念 疠⽓,是⼀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因素,⼜称“疫⽓”、“异⽓”、“戾⽓”、“乘戾之⽓”、“杂⽓”等。

疠⽓是外来的致病因素,不同于六淫之⽓。

是六淫之⽓以外异⽓。

疠⽓的传播途径,前⼈认识到主要是通过空⽓传染,多从⼝⿐侵⼊⼈体致病,此外,疠⽓也可饮⾷、接触、蚊⾍叮咬及其他途径侵⼊⼈体⽽致病。

疠⽓致病的种类很多,如⼤头瘟、虾蟆瘟、疫痢、⽩喉、烂喉丹痧、天花、霍乱等等,实际包括了现代医学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

2002年冬⾄2003年春⼴东省、北京等地的传染性⾮典型性肺炎即属于中医学疠⽓所致温疫范畴。

⼆、疠⽓的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易于流⾏ 疠⽓可通过空⽓、⾷物、接触等途径在⼈群中传播,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性。

2.发病急,病情危重 ⼀般来说,六淫致病⽐内伤杂病发病急,⽽疠⽓发病则⽐六淫发病更急。

如⼩⼉的疫毒痢,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危重。

严重者若抢救不及时,每可于发病后⼀天内死亡。

3.⼀⽓⼀病,症状相似 因为⼀种疠⽓引起⼀种疫病,故当某⼀种疠⽓流⾏时其临床症状基本相似。

例如⼤头瘟,⽆论患者是男是⼥,⼀般都表现为⽿下腮部发肿。

故疠⽓有特异的亲和⼒,某种疠⽓会专门侵犯某脏腑经络或⼀某⼀部位发病。

三、影响疠⽓发⽣与流⾏因素 1.⽓候因素 ⾃然⽓候严重或持久的反常变化,如久旱酷热、⽔涝、湿雾瘴⽓等,均可助长疠⽓的滋⽣传播⽽导致疫疠的流⾏。

2.环境污染和饮⾷不洁 环境卫⽣不良,如⽔源、空⽓污染易滋⽣疠⽓,⾷物污染、饮⾷不当也易引起疫疠的发⽣与流⾏。

3.预防措施因素 预防隔离是防⽌疫疠发⽣、控制其流⾏蔓延的有效措施。

预防隔离⼯作不⼒,会导制疫疠的发⽣与流⾏。

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疠⽓的发⽣与疫疠的流⾏也有⼀定的影响。

若战乱不停,社会动荡不安,国家贫穷落后,⼈们⼯作环境恶劣,则疫情不断发⽣和流⾏。

若国家安定,且注意卫⽣防预⼯作,采取⼀系列积极有效的防疫和治疗措施,传染病即能得到有效控制。

六淫、疠气111

六淫、疠气111

六淫、疠气111中医学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病因,就是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

古代中医病因学将致病因素分为三种:即外因(如六淫、疠气等),内因(如七情)和不内外因(包括饮食不节、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等)。

痰饮和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证,故又属致病因素。

其实,中医的所谓"不内外因",有的即是外因,如外伤等;有的则是内因为主,但常结合外因而致病的,如饮食不节、劳逸损伤等皆属此类。

没有一种致病因素既不属于内因,又不属于外因的,充其量是某一致病因素,可能由内因与外因的协同作用形成,因而严格说来,中医所认识的病因是内因与外因两大类。

疾病与健康是相对的。

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正常,气血阴阳协调平衡,即"阴平阳秘";当人体在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生理活动异常,气血阴阳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出现各种症状,便发生了疾病。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总其大要,不外关系到人体本身的正气和邪气两方面。

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过剧的暴热、暴冷),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的含意,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