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宠儿_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合集下载

谈莫里森《宠儿》中的意象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谈莫里森《宠儿》中的意象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了俄 亥俄 河 。强 烈而 深 沉 的母 爱 在 奴隶 制 中被 扭 曲 为 一种暴 力 的冲动 , 为死亡 的前奏 与 回响 。在小 说 成


颜 色 的象征 意义
莫 里 森运 用 颜色 作 为象 征 工 具来 表 现 人物 的命
中,莫里森用文学的虚拟手段将这一真实历史事件 运和未来的希望。例如 , 红色系列的物体在《 宠儿》 中 再现于主人公塞丝一生的悲惨命运之中。为了反抗 反复 出现 , 尽管含义各异。白人女孩爱弥那样热切盼 命运 , “ 使 自己身 体最 宝 贵 的部分 ” 免受摧 残 , 塞丝 在 望 , 以至于 要不 远 千里 去 波士 顿 寻找 的红 色 天鹅 绒 ,
代表着他的情感世界。总体看来, 红色似乎喻指 了活 无可避免地勾起她对“ 甜蜜之家” 的回忆。水冲刷着
[ 日 收稿 期】 2 1- 10 00 1-5
【 作者简介】 赵 越(9 3 ) 女, 17 一 , 辽宁沈阳人 , 东北大学讲师, 英语语 言文学硕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 3
与宠 儿在一起 时 嘴里 喊着 的 :红心 , “ 红心 , 心 。” 红 则 示 了其根 源 : 站在 水泵 前 , 满 双腿 的春黄 菊 汁 塞丝 沾
不 朽 之作 《 儿 》 得 托 妮 ・ 里 森 向她 的 文学 住 的 14号 白屋 , 至有一 天 , 个 自称 “ 儿 ” 白 宠 使 莫 2 直 一 宠 的
理想 迈 出了很 大 的一步 。在她 的美 国黑人 历 史 三部 衣 的女子 出现在她 面前 ?
曲: 《 宠儿》 18 )《 (97 、 爵士乐》 19 ) 天堂》 19 ) (9 2 和《 (9 8 可以说 《 宠儿》 , 风格诡异 、 人鬼莫辨 , 但其哥特 中,宠儿》 《 是其 中最早 、 最具哥特气息 的一部 。小说 式 文 风 并 没 有 影 响 小 说 诗 一 样 的美 。 “ 是 忧 伤 它

《宠儿》中的意象分析

《宠儿》中的意象分析
21 0 1年笫 8j】 9
( 第 l 筇 8{ ) 3器 钢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J o igAd nsr t n C ̄lg o r a fIa nn miit i l e ao e
No 8 . 0l . 2 】
( o. 3 N . ) V 11 . o8
《 宠儿》 是托尼 ・ 里森 最杰 出的代表 作品 。它被誉 为 莫 美 国黑人历 史的 一座纪 念碑 。小说讲 述 了一个 令人 触 目惊
心 的 故 事 : 黑 奴 塞 丝 在 携 女 逃 亡 途 中 遭 到 追 捕 , 不 愿 看 女 因 到 孩 子 重 又沦 为 奴隶 , 毅 然 扼 杀 了 自己 的 幼 女 。 一 ] 年 后 她 t k - 奴隶制早 已废除 , 而被 她杀 死的女 婴还 魂归 来 , 自己 的出 以 现 日夜 惩 罚 母亲 当年 的 行 为 , 事 的 梦 魇 一 刻 也不 曾 停 止 过 往 对塞丝的纠缠。 《 J } 一 部 阴 森 忧 郁 的 小 说 , 中 阴 郁 的 意 象 随 处 可 宠 L是 其 见。 有 评 论 家 认 为 它 “ 是 一 系列 构 成 情 节 的 象 , ” 的 确 , 就 征 。 小说中遍布象征 和比喻意 象 . 作者对有些 意象给予 了充 分的 阐 释 , 对 于另 外 一 些 意 象 仅 仅 进 行 了微 妙 的 暗 示 , 便 于 而 以 渎者对 它们产生独到的 见解 。
色彩是另一 个类 似 的意象 , 的重要 作 用 同样 不 容忽 它 视。当贝 比“ 她仅存 的一点精力都用于琢磨 色彩 ” , 把 时 她就 成 为小说 中第一 个意识 到 色彩重 要作用 的人 。贝 比在获得 自由之后开始关注 色彩 , 塞丝认 为这是 因为 “ 比之 前从没 贝 有时间看 色彩更不用说欣 赏 色彩了” 。那为什 么塞丝在辛辛 那提享受 自由时 不去欣 赏 或关 注事物 的 包彩呢? 当塞丝还 是“ 甜蜜之家 ” 的女奴 时 , 和她相 关的 只有两种 色彩 , 那就是

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象征含义解析

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象征含义解析

托妮·莫⾥森《宠⼉》的象征含义解析2019-06-02⼩说《宠⼉》是美国⿊⼈⼥作家托妮·莫⾥森的代表作,讲述了⿊奴塞丝等在“甜蜜之家”的悲惨遭遇。

为了能够逃离痛苦的深渊,她不惜铤⽽⾛险踏上逃亡之路。

最终,逃亡的奴⾪仍旧没有能够摆脱奴⾪主的追捕,为了不让⾃⼰的孩⼦和⾃⼰⼀样遭受奴⾪主的迫害,塞丝毅然决然地杀死了⾃⼰的孩⼦。

多年来,成为⿁魂的孩⼦“宠⼉”返回⼈间向⾃⼰的母亲塞丝追讨性命。

在⼩说的结尾,⽣活在⿊⼈社区的妇⼥共同努⼒终于将“宠⼉”赶⾛,塞丝终于摆脱了折磨⾃⼰的⿁魂。

⼀、跨越时空的“宠⼉”“《宠⼉》出版的时间是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

虽然当时奴⾪制已经从法律上被废除了,但是它对⿊⼈造成的⼼理创伤却是巨⼤的。

在《时代》杂志邦妮·安杰罗对莫⾥森的采访中,她曾谈到美国⼈试图抑制有关奴⾪制的愿望。

根据莫⾥森的看法,在美国对⾮洲⼈和美籍⾮洲⼈奴役的那段历史是‘书中⼈物不想记忆的,我不想记忆的,⿊⼈不想记忆的,⽩⼈不想记忆的’。

”[1]正如出现在⼩说中的塞丝和保罗·D⼀样,对于这样⼀段不堪回⾸的历史,很多⼈选择了回避,即便是曾经遭受了严重伤害的⿊⼈群体也不愿意直接⾯对悲伤的过去。

但莫⾥森没有遗忘,她⽤⾃⼰⼿中的笔去直接记述了美国社会曾经上演的⼈间悲剧,迫使阅读⼩说的读者承认奴⾪制度曾经存在过,并且这⼀制度所产⽣的后继影响仍旧在美国社会中存在着。

为了能够让不愿意⾯对历史的读者接受⾃⼰的作品,莫⾥斯采取了全新的策略,这就是彻底改造“宠⼉”的⾯貌。

⼩说《宠⼉》所讲述的故事是以美国历史上真实发⽣的事件改编的,这是⼀段美国历史的⿊暗岁⽉,不仅在⿊⼈族群的⾁体和⼼灵中投下了阴影,也深深地打击了美利坚民族的灵魂。

在莫⾥森的笔下,“宠⼉”更多地被理解为⿁魂,但她的⾝上并⾮没有⼀丝⼀毫的⼈类特征。

我们认为正是由于作者将“宠⼉”描绘成为既具有⿁魂特征的存在,⼜似乎保留着⼈类特性,使得“宠⼉”不再是某⼀历史事件中被杀害的婴⼉,⽽是跨越时空的“宠⼉”。

论_宠儿_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论_宠儿_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论《宠儿》中色彩的象征意义许晓萍(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学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宠儿》作为莫里森的代表作,在美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

作品中的色彩的描写包含独特的象征意义,不仅深化和充实了作品的主题,也丰富和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为读者提供了多种作品解读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宠儿》;色彩;象征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10)01-0101-03 托妮・莫里森(1931—)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1993年,她因“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而荣获该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这不仅代表了莫里森个人的成功,也标志着长期以来非裔美国小说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黑人妇女的声音也得到了有效地传达。

目前为止,莫里森出版了9部小说。

发表于1987年的《宠儿》是其创作的第五部小说,该小说获得了1988年度的普利策奖。

该书的主要情节取自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以一个杀婴故事为主线,深刻揭示了蓄奴制在黑奴心灵上所留下的巨大创伤。

作为世界名著,《宠儿》进入90年代以后已经跻身现代文学经典之列。

莫里森在《宠儿》的叙事过程中做了各种艺术处理,展现了其高超、娴熟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小说中遍布全文的各种象征意象相互呼应,为展现小说深刻的思想和主题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文学界对于这部小说中象征意义的解读主要局限于人名、地名、水、植物等等方面,但是对于小说中出现的色彩的象征意义却鲜有人进行分析。

“所有的声音、颜色、形式,或者因为它们固有的力量,或者因为丰富的联想,都能激起那种虽然难以言喻但确实无误的感情,或者(我宁愿这样认为)给我们唤来某些无形的力量,它们落在我们心上的脚步我们称之为感情;”[1]莫里森是一个伟大的富于想象力的作家,笔者认为,作者在《宠儿》中对色彩的巧妙运用,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参与,引导读者从更深层次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宠儿》象征主义分析

《宠儿》象征主义分析

《宠儿》出版于1987年,并于1988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宠儿》以美国内战为背景,讲述了记忆和历史的力量。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塞丝是一个奴隶。

她从奴隶主那里逃了出来,从甜蜜之家逃到了辛辛那提。

28天的自由之后,猎奴者追上了她。

为防止女儿再次成为奴隶,她被迫杀死了女儿。

莫里森对奴隶制留给黑人的心理和历史遗毒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奴隶制留下的痛苦和恐惧是巨大的。

作家很难叙述他们的痛苦经历。

我们发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解决这一矛盾。

莫里森巧妙地运用象征主义在色彩、树木、场景、人物身份等方面的表现手法,旨在揭示和深化主题,促进情节发展。

1颜色的象征意义颜色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对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符号进行评价时,有必要认识到不同的文化中色彩所蕴含的不同含义。

一般来说,在西方文明中,蓝色被认为是保守的,绿色是收获和种植。

象征主义通过颜色符号的运用达到它的美和神秘。

颜色符号包含着文字的深刻意义,它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内涵。

颜色作为一种创造环境和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地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宠儿》中,不同的颜色在整部小说中频繁使用。

莫里森除了使用黑白等明显的颜色外,还使用了粉、绿等颜色,每种颜色不仅有字面意义,还有暗含的意义。

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颜色是绿色。

它象征着成长和重生。

例如,“Bent low,Denver could crawl into this room,and once there she could stand all the way up in em-erald light.”(Morrison,2000:17)在这个地方,丹芙从她所爱的人的伤害中解脱出来,为自己找到暂时休息的场所。

这个房间是她的避难所,给她安慰和庇护。

直到心爱的人到来。

“The return of this ‘rebuked ’dead sis-ter signals Denver ’s outgrowing of this sanctuary.The bower serves its purpose,nurturing Denver and allowing her to grow in the symbolically green light.”(Morrison,2000:58)光是绿色的,因为绿色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宠儿》中象征意蕴的多重解读

《宠儿》中象征意蕴的多重解读

《宠⼉》中象征意蕴的多重解读2019-03-02摘要: 托妮·莫⾥森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作家。

其巅峰之作《宠⼉》运⽤了⼤量象征⼿法,对深化和充实主题起到了点睛作⽤。

本⽂通过详细分析《宠⼉》中主要事物和⼈物的象征意蕴,旨在揭⽰其深刻的主题、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丰富和拓展作品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说《宠⼉》象征意蕴事物⼈物托妮·莫⾥森(Toni Morrison)是当代美国⿊⼈⽂学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第⼀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作家。

莫⾥森作为⼀名⾮裔美国⿊⼈作家,始终从美国⿊⼈的历史和现实⽣活中选取创作题材,并“以其丰富的洞察⼒和诗情画意的⼩说把美国现实的⼀个重要⽅⾯写活了”(雷格,2000)。

⼩说《宠⼉》(Beloved)发表于1987年,⼩说以⼀个⿊⼈母亲杀婴的故事为主线,深刻揭⽰了奴⾪制在⿊奴⼼灵上所留下的巨⼤创伤。

该书展⽰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为莫⾥森赢得了普利策奖。

象征,作为⼀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法,是⽤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等来暗⽰和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说充满⼤量象征意象,从树、⽔、红丝带到⼈物、房屋,遍布全⽂,相互呼应,莫⾥森“以诗话现实主义的⼿法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意象与⿊⼈历史⽂化和主⼈公的⼼理真实结合起来,虚实相衬,巧妙地神话了全书的主题,重现了⿊⼈经历的诗⼀般的美妙和痛苦”(孙薇,2002)。

本⽂主要分析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和⼈物,揭⽰其丰富⽽深刻的象征意蕴。

⼀、事物的象征意蕴许多事物在⼩说中多次出现,往往具有象征意蕴,既为情节发⽣提供了场景,⼜推动了情节发展。

1.“甜蜜之家”“甜蜜之家”是塞丝在奴⾪制下⽣活过的⼀个南部种植园,⼀个美好的名字。

那⾥有如天堂般迷⼈的风景,似乎是⼀个甜蜜⽽温暖的港湾。

正是在这个所谓的“甜蜜之家”,六个⿊奴没有任何⾃由,只有⽆⽌尽地“被租⽤,被出借,被购⼊,被送还,被储存,被抵押,被赢被偷被掠夺”。

论《宠儿》(Beloved)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

论《宠儿》(Beloved)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

外国文学论《宠儿》(Beloved)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张静内蒙古师范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摘要: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宠儿》(Beloved)作为莫里森的代表作,其创作手法极具代表性。

托尼•莫里森将魔幻现实主义与美国黑人文学相结合,并娴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文章着眼于《宠儿》中象征主义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

探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在丰富和充实小说主题,开拓读者的想象空间,含蓄地表达作者尖锐而深刻的思想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宠儿》;象征主义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美国黑人女小说家。

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

主要作品有《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70)、《苏拉》(Sula)(1974)、《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和《宠儿》(Beloved)(1987)等。

凭借《所罗门之歌》和《宠儿》获得美国多个重要文学奖项。

1993年,由于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评论界普遍认为莫里森继承了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和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的黑人文学传统,她不仅熟悉黑人民间传说、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而且也受益于西方古典文学的熏陶。

在创作手法上,她十分擅长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还明显地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本文拟从托妮•莫里森的上述特点着手,探讨《宠儿》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

一、《宠儿》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象征主义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论《宠儿》(Beloved)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

论《宠儿》(Beloved)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

论《宠儿》(Beloved)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作者:张静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1期摘要: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宠儿》(Beloved)作为莫里森的代表作,其创作手法极具代表性。

托尼·莫里森将魔幻现实主义与美国黑人文学相结合,并娴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文章着眼于《宠儿》中象征主义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

探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在丰富和充实小说主题,开拓读者的想象空间,含蓄地表达作者尖锐而深刻的思想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宠儿》;象征主义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美国黑人女小说家。

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

主要作品有《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70)、《苏拉》(Sula)(1974)、《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和《宠儿》(Beloved)(1987)等。

凭借《所罗门之歌》和《宠儿》获得美国多个重要文学奖项。

1993年,由于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评论界普遍认为莫里森继承了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和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的黑人文学传统,她不仅熟悉黑人民间传说、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而且也受益于西方古典文学的熏陶。

在创作手法上,她十分擅长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还明显地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本文拟从托妮·莫里森的上述特点着手,探讨《宠儿》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

一、《宠儿》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象征主义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宠儿》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宠儿》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森创作《 I 时关 注的是被掩 盖在历史文献下 宠J )
的事实真相 , 她试 图探索那些 “ 曾诉诸文字 的 不
人们的内心世界 , 以弥补有关奴隶叙述 (l e a s v r a n- rt e 的历 史 空 白 ” av ) i 。徜 徉 于 莫 里 森 非 凡 的 小
收稿 日期 :0 50 4 20 -9 1
《 洛杉矶时报》 称之为“ 不能想象 少了它 的……美 国文学一部杰作 。 《 ” 纽约时报》 也评论说 “ 充满魔
说世界里 , 笔者感悟到该小说 的审美效应得 自于
作品深刻而凝重的意蕴 , 自于小说中大量 的象 得
征意象和隐喻。这些象征 和隐喻成为贯穿小说 的 语言道具 , 成为小说情节 、 结构乃至故事形态 发展
汪顺 来
( 常州工学院外围浯学院 , 江苏 常州 23 0 ) 10 2
摘要 : 宠儿》 托妮 ・ 在《 中, 莫里森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 , 它们成 为贯穿小说的语言道具 使
和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脉络。本文从分析这些 象征和隐喻 的 内涵入手 , 揭示美 国的白人文化 价 值观对黑人文化的挤压和渗透 , 并且探讨黑人 自由和 身份 的含义。 关键词: 宠儿》 场景; 《 ; 人物 ; 印记 ; 象征和 隐喻

《 I 是 以杀 婴事件 为中心情节 的。值得 宠J)
注 意 的是孩子 不是 白人杀 的 , 是黑人 、 子 自己 而 孩

场景 的象征和 隐喻意义
的母亲所杀。作者选择这一不 同寻常的事件揭露 “ 奴隶制对黑人身心 的摧残 ”( 2 ) 。当时奴隶制虽 已明文废除 , 但奴隶制给黑人身心造 成的伤痛并
中图 分类号 :16 4 10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3— 8 7 20 0 05 0 17 0 8 (06)1— 06— 5

关于《宠儿》中色彩的几点思索

关于《宠儿》中色彩的几点思索
色 。黑 白 的对 立 是 所 有 别 的 色 彩 存 在 的原 因 . 因为 白人 对 黑 人 惨
按 着 明 亮 的 金属 底 座 。 双 方 的 差别 通过 外 在 的颜 色 表 露 无 遗 。 ” 而 白人 享 受 到 优 越 。 人 遭 受 的 困 难 只 因皮 肤 颜 色 差 别 而 成 。 这里 黑
被 奴 役 、 杀 戮 、 残 害 、 玷 污 的对 象 而存 在 的 。 所 有 不 幸 都 因 被 被 被
黑 色 的 皮 肤 而 引 起 。黑 色 的 皮 肤 让 黑 人 失 去 了 作 为 人 而 应 该 享 有
东西 ) 是不 可 能 实现 的 。 人 的任 何 愿 望 都 被 残 酷 的 扼 杀 , 们 不 黑 他
色 的缺 乏 是 他 们 物 质 生 活 和 精 神 生 活 双 重 缺乏 的 现 实 写 照 。而 物 质 , 神的双重 赤贫 , 引发 他们 ( 人 ) 各 种色 彩的 渴望 ( 精 又 黑 对 蓝 色 , 色 , 色 等 ) 他 们 对 色 彩 的渴 望 与思 考 实 际 也 是 对 自身 境 橙 绿 。 遇 的 思 考 , 考 的 终 极 目标 是 对 自由 的 向 往 。对 自由 的 向往 是 要 思
待 , 人 精 神 同 样 受 到 极 大 的伤 害 , 端 的压 迫 不 仅 致 使 黑 人 物 黑 极 质 上 赤 贫 。 而且 也 没 有 机 会 获 得 受 教 育 的机 会 . 也 使 他 们 在 精 这 神 上 呈 现 出空 白 。贝 比 . 格 斯 即 使 走 到 生命 的尽 头 . 一 生 的 时 萨 用 间 思 索 色 彩 , 然 被 色 彩 困惑 。 依
的缺 乏 . 是 触 目惊 心 的 残 酷 的 物 质 缺 乏 . 丝 幻 想 的 最 简 单 的 而 塞 婚 礼 ( 所 有 “ 蜜 之 家 ” 男人 或 另 外 一 些 黑 人 一 起 吃 点 特 别 的 和 甜 的

《宠儿》中象征意蕴的多重解读

《宠儿》中象征意蕴的多重解读

们 的避 难 所 。 “124”号 曾是 黑 人 们 歇 脚 的 驿 站 、集 会 和交 流 的
地 点 ,最 终 成 为 黑 人 自由 家 园 的 象 征 。但 是 她 们 的 自 由并 没
有 得 到 保 证 ,白人 们 还 是 进 了 它 的 院 子 ,塞 丝 还 是 被 迫 杀 死
自己心 爱 的女 儿 。 “124”中问 少 了 “3”,正 暗 示 了 塞丝 死 去 的
故 事 为 主线 ,深 刻 揭 示 了奴 隶 制 在 黑奴 心灵 上 所 留下 的 巨 大
创 伤 。该 书 展示 了作 者 娴 熟 的写 作 技 巧 、高 超 的 叙事 技 巧 和 深
刻 的 思想 内涵 ,并 为 莫 里 森赢 得 了普 利 策 奖 。
象征 ,作 为一 种 独 特 的艺 术 表 现 手 法 ,是 用 客 观 世 界 中的
的黑 奴们 的身 体 上 清 晰 地 铭 刻 出来 。正 如 保 罗 所 意 识 到 黑 人
被 隔 绝 在 “美 丽 的 谎 言 ”里 一样 ,因为 “N JL并 不 甜 蜜 ,当 然 也
不 是 个 家 ” 塞 丝 也 意识 到“甜 蜜 之 家 ”的欺 骗 性 .憎 恶 “甜 蜜 之
家 ”展 现 的 “无 耻 的 美丽 ”。“甜 蜜 之 家 ”,名 为甜 蜜 温 暖 之 家 ,实
奴 没 有 任 何 自由 ,只 有 无 止 尽 地 “被 租 用 ,被 出借 ,被 购 人 ,被
送 还 ,被 储 存 ,被 抵 押 ,被赢 被偷 被 掠 夺 ”。 在这 个 如 监 狱 般 的
农 庄 里 ,黑 人 饱 受 着 各 种 各 样 奴 役 生 活 的 煎 熬 ,黑 人 的 悲 伤 、 恐 惧 、愤 懑 、孤 独 和 冤 屈 等 都 在这 个 所 谓 “甜 蜜 之 家 ”的农 庄 里

论托尼_莫里森_宠儿_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论托尼_莫里森_宠儿_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1借鉴与比较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

自1972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之后,莫里森又相继创作了七部作品。

其中,《宠儿》是其第五部小说,这部作品在1987年出版,被公认为是莫里森最好的作品。

该作品为莫里森赢得了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F·肯尼迪奖,为她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础。

《宠儿》的背景是1873年的美国重建时期。

小说着重表现的是记忆和历史的力量。

在小说当中那些已经获得自由的奴隶们,过去已经成为他们现在生活的重负。

特别是女主人公塞丝,她竭尽全力想走出奴隶生活的记忆,然而那些记忆却附着在她那死去的女儿的魂灵上一直纠缠着她。

18年前,女主人公塞丝带着孩子逃出奴隶主的种植庄园,仅仅享受了28天的自由生活之后,奴隶主“学校老师”追踪而至,为了不使女儿沦为奴隶,她毅然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莫里森的这个故事取材于发生在玛格丽特·加纳身上的一个真实历史事件:她和塞丝一样从肯塔基州的奴隶主庄园逃出来,当猎奴者循踪而至俄亥俄州要抓住她时,她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再沦为奴隶,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宠儿》这部小说游离在虚幻的小说和真实的历史故事中间,通过对一个黑人家庭悲欢离合的记录,深刻地论述了奴隶制历史对美国黑人心理上的影响。

《宠儿》自出版以来,一直因其独特的故事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倍受国内外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莫里森在这部小说当中,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最引人注目便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文学创作当中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

它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抽象的事物及意义。

象征不仅是对文学作品中一花一草,一丘一岭的感发,而且是通过这种感发来表达作者永恒的思想追求,要从有限的现象走向无限的丰富世界。

在《宠儿》这部作品中,各种象征意象遍布全文,相互呼应。

《宠儿》中的象征意象研究

《宠儿》中的象征意象研究
引言 托尼 莫里森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作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作为一名黑人 女性,其作品也是紧贴黑人实际生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关,对现实也有一定的警醒意义。《宠儿》是以女主人公杀婴为主线,在断断 续续的回忆片段中讲述了黑人在奴隶制下的凄惨经历。主人公塞斯虽然逃离了罪恶的奴隶主庄园,但是她怎么也逃不出奴隶生活的记忆, 记忆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塞斯以及塞斯一家。18年前,塞斯为了使她的女儿摆脱奴隶制的压迫,亲手结束了她女儿的生命,从此她女儿的鬼 魂一直缠绕在塞斯身旁。国内外许多评论家从各个方面对《宠儿》进行解读, 但是象征意象研究方面还比较少。本文从《宠儿》中的象征 意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读者能更好的了解小说主旨。象征是用来体现抽象思想与概念的物,人,数字符号或色彩。象征主义来源于十 九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法国诗人不满于当时社会的强权压制但又不能直言不讳的抨击社会事实,然后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愤懑 之情。象征主义作为连接可见与不可见的桥梁,表达了作者更加深层次的含义。在莫里森的时代,种族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黑人 努力争取与白人平等的权利。莫里森也巧妙地运用象征主义来分析奴隶制下可怕的事情,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作者主题思想。《宠儿》 中的红色,锡烟盒,树等意象在作者的笔下并不是单纯的意象而是有着更深层的含义,以此揭示了黑人奴隶制下黑人悲惨的生活。 一 红色 红色在小说中反复出现, 例如爱弥丹芙的红色天鹅绒。爱弥虽然是个白人但是因为处在社会的底层所以也同样受着来自白人社会的 压迫。她因为母亲的缘故被白人主人打骂,但是她的心里从来没有放弃过去波士顿寻找红色天鹅绒的希望。在这里红色代表着充满希望的 美好未来。并且在寻找希望的路上她救下了黑人塞斯并且鼓励她继续生活下去,对未来要充满希望。尽管爱弥的希望是渺茫的,但是她仍 在追寻着。红色似乎是代表着活力以及人类生存的本能属性,但是在《宠儿》中,红色也似乎和死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通往那个狂 欢节的路上,开满了红色的玫瑰花,这标志着镇上迎来它的狂欢节,其次也预示着塞斯,丹芙,保罗D的幸福生活开端,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也是开启了他们的痛苦回忆之路。因为在狂欢节这一天,宠儿出现了打破了他们即将要享受的美好幸福生活,并且打开了他们的痛苦回忆 路。塞斯的记忆总是被她的女儿的血染成红色,又因为女儿墓碑上的粉红色矿物而染上点点粉红,而这都是塞斯用她昂贵的代价换来的。 二 锡烟盒 莫里森将保罗D的心形容成锡烟盒。保罗D将他在甜蜜之家以及在佐治亚州弗莱德的监狱中遭受的精神以及身体上的创伤封存在这 个生了锈的盒子之中,感情,记忆都封锁在锡烟盒之中,在保罗D抵达124号之前,这个盒子已经生锈了,他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更多的心 理创伤,他强迫把自己封锁起来,不受感情的支配,来泯灭自己的人性,将自己的过去压抑住,逐渐放弃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主体性。锡 烟盒在这里是存储过去记忆的盒子,实则就是那黑暗的历史与压抑的过去。 三树 在西方中圣经中,伊甸园中的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是疗救,慰藉的源泉。甜蜜之家的树是黑人奴隶的好朋 友,黑人奴隶会坐在树下聊天,向树诉述痛苦他们把树看成是他们的好兄弟,他们在甜蜜之家幸福的生活着就像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直 到学校老师的到来,他们才明白一切都是假象,只不过是他们一味自行想象的后果,现实给了他们重重地一击。其次,丹芙那黄杨灌木围 成的翠室对于丹芙来说,是一个安宁独处之地。在翠室之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平和。塞斯的婆婆贝比萨格斯,在离开甜蜜之家来到124号 后,并没有忧伤于自己的过去无法自拔,而是在森林之中招聘社区的人们在森林中洗涤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哭,笑,唱歌,找回属于 他们自己的话语权。保罗D也是顺着开满鲜花的树,一直寻找他的自由。塞斯背上有一个巨大的伤疤,但是爱弥却称它为野樱桃树,将创伤 和白人的残酷记忆升华为美丽和成熟的象征。树是新的生命开始的地方,是活力的源泉,给了人们新的生命。 托尼莫里森凭借《宠儿》奠定了她的著名小说家的地位。通过对象征意象的分析,托尼莫里森展示了黑人悲惨的过去,残酷的奴隶 制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莫里森运用象征意象来达到写作目的。文中的意象随处散落在文中的各处,但是相互之间又是彼此关联, 构成一个完整的象征意象系统。 参考文献 [1]Morrison Toni. Beloved [M].Vintage, 2007. [2]潘岳译. 宠儿[M]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 [3]邱运华.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汪耀进:《意象批评》.四川文艺出版,1989. [5]赵莉华,空间政治:托尼莫里森小说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论《宠儿》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论《宠儿》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在黑奴心灵 上所 留下 的巨大 创伤。作为 世界名著 ,《 宠儿》
进入 9 0年代 以后 已经跻 身现代文学经典之列 。 莫 里森在 《 L 的叙 事 过程 中做 了各种 艺 术处 理 , 宠J ) 展现 了其 高超 、娴 熟 的写作 技巧 和深 刻 的思想 内涵。小说 中遍布全 文的各种 象征 意象 相互 呼应 ,为展现 小说深 刻 的 思想和 主题 起了重要 作 用 。 目前 国内文学 界对 于这部 小说 中象征意 义 的解 读 主要 局 限于人 名 、地名 、水 、植物 等 等
方 面,但 是对于小说 中 出现 的色彩 的象征 意义 却鲜有 人进 行分析 。“ 所有 的声音 、颜色 、形式 ,或者 因为它们 固有 的 力量 ,或 者因为丰 富 的联想 ,都能激 起那 种虽 然难 以言 喻
但确实无 误的感情 ,或者 ( 我宁愿这 样认 为 )给 我们 唤来 某些无形 的力量 ,它 们落 在我 们心 上 的脚步 我们称 之 为感 情 ; … 莫里森是 一个伟大 的富于想 象力的作家 ,笔者认为 , ”
她无力看到身 边多彩 的世 界 ,更 不用说 欣赏 它 了 ;当她 获 得了 自由并感受到 自由的可贵 之后 ,贝 比 ・萨格斯 致力 于 把 自由和快乐传 递 给更 多 的 黑人 同胞 们。她 “ 出 主意 ; 又 又传 口信 ;治病人 ,藏逃犯 ,爱 ,做饭 ,做饭 ,爱 ,布道 ,
五颜 六 色
《 L 是一部 旨在揭示蓄奴制精神贻 害的小说 ,它描 宠J )
述 了一群黑奴 为 了获 得 自由之 身 ,有 的不惜 付 出了生 命 的
代价 。小说 中的五颜 六色 象征 着 自由。当奴 隶们 获得 自由 后 ,他们 注意到身边 的世 界五 彩缤 纷。他们 意识 到世 界不 只是黑 自两种颜 色 以及 白人和 黑人 这两种 种族 ,有很 多美 丽的事物等待他们去发现。 小说 的一开始 ,就描述 了贝 比 ・ 萨格斯 在病榻上 ,“ 用 残余 的一点精 力来玩味色彩 ” ,“ ‘ 给我来 点儿淡 紫 ,要是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象征手法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象征手法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象征手法
王晓芬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26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宠儿>是其巅峰之作.莫里森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对这些象征意象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象征意象不仅对深化和充实作品主题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读者研究莫里森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总页数】1页(P130)
【作者】王晓芬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托尼·莫里森作品《宠儿》中的象征使用赏析 [J], 郭新文
2.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象征意义 [J], 强璐璐;
3.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象征意义 [J], 强璐璐
4.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叙事手法(英文) [J], 刘英美;
5.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叙事手法 [J], 刘英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宠儿》象征主义分析

《宠儿》象征主义分析

《宠儿》出版于1987年,并于1988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宠儿》以美国内战为背景,讲述了记忆和历史的力量。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塞丝是一个奴隶。

她从奴隶主那里逃了出来,从甜蜜之家逃到了辛辛那提。

28天的自由之后,猎奴者追上了她。

为防止女儿再次成为奴隶,她被迫杀死了女儿。

莫里森对奴隶制留给黑人的心理和历史遗毒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奴隶制留下的痛苦和恐惧是巨大的。

作家很难叙述他们的痛苦经历。

我们发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解决这一矛盾。

莫里森巧妙地运用象征主义在色彩、树木、场景、人物身份等方面的表现手法,旨在揭示和深化主题,促进情节发展。

1颜色的象征意义颜色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对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符号进行评价时,有必要认识到不同的文化中色彩所蕴含的不同含义。

一般来说,在西方文明中,蓝色被认为是保守的,绿色是收获和种植。

象征主义通过颜色符号的运用达到它的美和神秘。

颜色符号包含着文字的深刻意义,它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内涵。

颜色作为一种创造环境和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地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宠儿》中,不同的颜色在整部小说中频繁使用。

莫里森除了使用黑白等明显的颜色外,还使用了粉、绿等颜色,每种颜色不仅有字面意义,还有暗含的意义。

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颜色是绿色。

它象征着成长和重生。

例如,“Bent low,Denver could crawl into this room,and once there she could stand all the way up in em-erald light.”(Morrison,2000:17)在这个地方,丹芙从她所爱的人的伤害中解脱出来,为自己找到暂时休息的场所。

这个房间是她的避难所,给她安慰和庇护。

直到心爱的人到来。

“The return of this ‘rebuked ’dead sis-ter signals Denver ’s outgrowing of this sanctuary.The bower serves its purpose,nurturing Denver and allowing her to grow in the symbolically green light.”(Morrison,2000:58)光是绿色的,因为绿色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宠儿》象征主义分析

《宠儿》象征主义分析

作者: 李萌萌[1];鲍志坤[1]
作者机构: [1]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页码: 6-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宠儿》;象征主义;蓄奴制
摘要:�宠儿》是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被认为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她赢得了1988年普利策文学奖。

小说讲述了逃亡女奴塞丝为了让女儿摆脱奴隶生活的厄运而将其杀死的故事。

宠儿就是塞丝给死去的女儿所起的名字。

这部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于,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

这些象征成为贯穿小说的重要言语工具和故事发展的主要脉络。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其中颜色、背景、树木、人物等意向的象征性进行分析,以揭示蓄奴制的历史遗毒以及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托妮_莫里森的_宠儿_中象征创作手法研究

托妮_莫里森的_宠儿_中象征创作手法研究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中象征创作手法研究仪淑云 王向东(西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摘 要:托妮・莫里森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93年)美国黑人女作家。

她的作品因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而闻名。

她的作品《宠儿》1987年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文坛的轰动,次年获得了普利策奖。

文学创作是否成功部分取决于象征手法是否成功运用。

《宠儿》中人物命名、地点选取、结构组织等方面,莫里森都运用了大量象征的创作手法来构建黑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展示出黑人在过去所遭受的奴役、歧视,形成了她自己独具特色的叙述风格。

本文拟从人物命名和地点选取方面,对《宠儿》中象征手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宠儿;象征;创作 一、托妮・莫里森,唯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从她的多部作品反映出的主题思想中,人们看到了当时美国黑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危机。

在众多作品中,被文坛宠爱的是她的《宠儿》,而“宠儿”恰恰是美国社会的弃儿。

《宠儿》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它的社会价值,更体现了它的创作价值和文学品质。

而创作价值和文学品质体现在其象征创作手法的运用中。

1.1 莫里森文学创作成就莫里森,美国黑人文学的一朵奇葩,伟大的西方现代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和传承者,当今时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她的主要作品有:《最蓝的眼睛》,《宠儿》,《爵士乐》,《天堂》等九部作品。

“她的作品着重写黑人在美国社会的生存困境,写他们内心的创痛、骚动和渴望,写他们对自我的寻找和对自己文化之根的追寻。

”1其中最著名的是《宠儿》,莫里森因这部作品荣获了1988年的普利策奖。

1.2 《宠儿》简述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末期,围绕杀婴事件展开。

女黑奴塞丝只身从肯塔基州的“甜蜜之家”农庄逃亡至辛辛那提城郊的蓝石路124号,投奔婆母贝比・萨格斯。

28天后,奴隶主“学校教师”带人追来,为不使女儿再受奴隶制的压迫,塞丝毅然割断了两岁女儿的脖子,下葬时为她取名为“宠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宠儿》中色彩的象征意义许晓萍(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学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宠儿》作为莫里森的代表作,在美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

作品中的色彩的描写包含独特的象征意义,不仅深化和充实了作品的主题,也丰富和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为读者提供了多种作品解读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宠儿》;色彩;象征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10)01-0101-03 托妮・莫里森(1931—)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1993年,她因“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而荣获该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这不仅代表了莫里森个人的成功,也标志着长期以来非裔美国小说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黑人妇女的声音也得到了有效地传达。

目前为止,莫里森出版了9部小说。

发表于1987年的《宠儿》是其创作的第五部小说,该小说获得了1988年度的普利策奖。

该书的主要情节取自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以一个杀婴故事为主线,深刻揭示了蓄奴制在黑奴心灵上所留下的巨大创伤。

作为世界名著,《宠儿》进入90年代以后已经跻身现代文学经典之列。

莫里森在《宠儿》的叙事过程中做了各种艺术处理,展现了其高超、娴熟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小说中遍布全文的各种象征意象相互呼应,为展现小说深刻的思想和主题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文学界对于这部小说中象征意义的解读主要局限于人名、地名、水、植物等等方面,但是对于小说中出现的色彩的象征意义却鲜有人进行分析。

“所有的声音、颜色、形式,或者因为它们固有的力量,或者因为丰富的联想,都能激起那种虽然难以言喻但确实无误的感情,或者(我宁愿这样认为)给我们唤来某些无形的力量,它们落在我们心上的脚步我们称之为感情;”[1]莫里森是一个伟大的富于想象力的作家,笔者认为,作者在《宠儿》中对色彩的巧妙运用,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参与,引导读者从更深层次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文中种种色彩的运用都不是多余的。

由于文学象征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在很多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完全不同的象征含义。

”[2]因此,《宠儿》中同一色彩在不同语境,对于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

本文将探讨作者如何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来阐明主题,塑造人物,使它具有感情的作用。

一、五颜六色《宠儿》是一部旨在揭示蓄奴制精神贻害的小说,它描述了一群黑奴为了获得自由之身,有的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小说中的五颜六色象征着自由。

当奴隶们获得自由后,他们注意到身边的世界五彩缤纷。

他们意识到世界不只是黑白两种颜色以及白人和黑人这两种种族,有很多美丽的事物等待他们去发现。

小说的一开始,就描述了贝比・萨格斯在病榻上,“用残余的一点精力来玩味色彩”,“‘给我来点儿淡紫,要是你有的话。

要是没有,就粉红吧。

’”[3][P4]之后,小说的各个部分从多角度重复了贝比・萨格斯在病榻上琢磨颜色这一情节。

作者对这一情节的描写是具有独特用意的。

贝比・萨格斯是前“甜蜜之家”农庄的女黑奴。

该农庄的奴隶主加纳先生对奴隶们实行温和的政策,他同意贝比・萨格斯的儿子黑尔利用周末去别处打工,并用赚来的钱为其母赎身。

因此,贝比・萨格斯结束了长达六十年的奴隶生涯,成为了一个自由人。

刚开始她对儿子黑尔所做的事情感到困惑,“为什么?一个混到六十岁、走起路来像三条腿的狗似的女奴要自由干什么?”。

[3][P178]然而,当她踏上自由的土地,呼吸到自由的空气的时候,激动不已,第一次感觉到了心跳,感觉到“自由在世界上无可比拟”。

[3][P178]当贝比・萨格斯还是奴隶身份的时候,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她无力看到身边多彩的世界,更不用说欣赏它了;当她获得了自由并感受到自由的可贵之后,贝比・萨格斯致力于把自由和快乐传递给更多的黑人同胞们。

她“又出主意;又传口信;治病人,藏逃犯,爱,做饭,做饭,爱,布道,・11・第32卷 第1期2010年1月 宜春学院学报Journal of Yichun CollegeVol132,No11Jan120103收稿日期:2009-12-10作者简介:许晓萍(1970—),女,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外语系讲师,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唱歌,跳舞,还热爱每一个人,就好像那是她独有的职业。

”[3][P173]因此,贝比・萨格斯在辛辛那提黑人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然而,贝比・萨格斯的爱最终却换来黑人同胞的离弃。

在儿媳塞丝逃亡成功后,贝比・萨格斯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招待朋友们。

大家酒足饭饱后却对她心生嫉妒,认为她把所有的福分和荣誉都占全了;因此,第二天“学校老师”带人来猎奴时,没有人前来通风报信,间接导致了杀婴惨剧的发生。

这让贝比・萨格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而“宠儿”的冤魂多年来一直在家中肆虐,导致两个孙子离家出走,加速了精神崩溃,使她心力交瘁,只能躺在床上琢磨颜色等死。

因此,这里的颜色象征着自由。

贝比・萨格斯是如此地热爱自由,她愿意和黑人同胞们一起分享自由和快乐。

在遭到黑人同胞离弃后,她仍然渴望自由,在病榻上琢磨颜色,独自享受自由,而不是与他人分享。

《宠儿》以辛辛那提城郊的蓝石路124号作为场景。

124号的屋里颜色少得可怜。

然而,与贝比・萨格斯“迫切地渴求色彩”[3][P49]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女主人公塞丝“并未像贝比那样惦念它们”。

[3][P50]当塞丝还是“甜蜜之家”的奴隶时,她每天在厨房里干活,从早到晚,却对颜色从没有印象。

这象征着她作为奴隶失去自由的困境。

在成功逃离“甜蜜之家”,她在124号度过了28天的自由生活。

然而杀婴惨剧之后,塞丝就对颜色失去了记忆,“仿佛有一天她看见了红色的婴儿的血,另一天看见了粉红色的墓石的颗粒,色彩就到此为止了。

”[3][P50]虽然塞丝肉体上获得了自由,然而往事的梦魇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对她的纠缠。

在从“甜蜜之家”逃出后,塞丝享受了28天的“自由生活”。

然而这“自由生活”自从她看到小女儿“宠儿”的鲜红的血时就中断了。

莫里森以塞丝对颜色的失忆来说明塞丝再次失去了自由,又回到了被奴役的生活,而奴役她的是对过去的记忆。

由此可见奴隶制对黑人心理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苦难本身。

莫里森用色彩来象征自由还体现在对保罗・D 去往北方的那段描写中。

当保罗・D 向人打听如何才能去北方时,人们告诉他“只管跟着树上的花儿走。

它们去哪儿你去哪儿。

它们消失的时候,你就到了你要去的地方。

”[3][P144]我们都知道,各种各样的花是带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的。

跟着五颜六色的花儿走,就能到达北方。

在黑人心目中,北方是自由的北方,是他们向往的地方。

二、红色红色遍布小说全文,频繁出现,是小说中主题性的颜色意象。

《宠儿》中的红色意象针对不同的描写对象具有不同的含义。

首先,红色用于描写“宠儿”的血,而且贯穿小说的始终。

女黑奴塞丝在“甜蜜之家”农庄过着苦难深重的日子,奴隶主“学校老师”和他的两个侄子十足的兽行让她生不如死,无法忍受。

“学校老师”为了搞所谓的研究,成天拿着尺子,在黑奴们身上量来量去,像对待牲口一样;两个侄子像对待母牛一样吸走塞丝哺养婴儿的奶水,对一个女人最神圣的母性进行疯狂地践踏。

当他们得知塞丝向加纳夫人告状后,更是残酷地鞭打塞丝,以至于在塞丝背部留下永久的伤痕。

这一切迫使塞丝酝酿一家逃亡的计划。

在她成功地逃离“甜蜜之家”,过了28天自由的生活之后,奴隶主“学校老师”带人循迹而至。

为了不让她的孩子再过非人的奴隶生活,出于对孩子的扭曲的爱,塞丝果断地锯断了年仅一岁左右的女儿的喉咙,下葬时取名“宠儿”。

显然,对于“宠儿”来说,血一样的红色象征着死亡和暴力,也揭露了奴隶制的残酷。

对于塞丝来说,“宠儿”血的红色和“宠儿”墓石的粉红色冲刷走她的记忆。

“宠儿”的血是她内心永远的伤痛,不堪回首。

杀婴行为不但使她失去了心爱的女儿,也使黑人同胞们疏远了她,甚至深爱她的情人保罗・D 也因不理解她这一极端的行为曾经一度离开了她。

而“宠儿”墓石的粉红色不仅让她想起“宠儿”的死,也唤起了她记忆中那蒙羞的经历。

她以向刻字工出卖十分钟肉体为代价请他把“宠儿”这个词刻在墓石上。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保罗・D 在和塞丝交谈时提到了“甜蜜之家”一只名叫“先生”的公鸡。

保罗・D 一再强调公鸡的鸡冠,鲜红鲜红的鸡冠,血一样的颜色。

保罗・D 认为自己不如那只公鸡,公鸡不会被别人改变依然是只公鸡,“‘先生’,它看起来那样……自由。

比我强。

……”[3][P92]而保罗・D 已不能是他自己,他没有自身的尊严,自身的价值,一切都掌握在白人的手里。

奴隶制不但剥夺了他的人身自由,而且让他的心不再鲜红。

“他的胸膛里并没有一颗像‘先生’的鸡冠一样鲜红的心在跳荡”。

[3][P92]因此在保罗・D 眼里,红色象征着自由和勇于面对他自己甚至于整个黑人民族的过去,勇于向白人抗争从而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

爱弥想去波士顿寻找胭脂红的天鹅绒,斯坦・沛德的红丝带,这里的红色象征着希望和更光明的未来。

前往狂欢节的路上成排的红玫瑰,宣布狂欢节来到小镇,也预示塞丝、丹芙和保罗・D 将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红色的意象在刻画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以及展现小说主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绿色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植物的主色调,如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绿树,青草,绿色的森林。

《宠儿》中的许多场景都是绿色的植物,如“甜蜜之家”美丽的绿树成荫,塞丝逃亡之路所经过的绿色森林,贝比・萨格斯布道时所在的“林间空地”,以及丹芙的秘密“祖母绿密室”。

绿色的植物象征着生命、活力和希望,而《宠儿》不仅仅是揭露奴隶制的罪恶,也展现了救赎和希望的主题。

因此,绿色植物的意象起到了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女主人公塞丝从“甜蜜之家”逃出来,途经绿色的丛林。

这绿色的丛林给予塞丝持续的希望逃脱残酷的奴隶制。

森林的神秘感预示着她新生活的希望在森林的另一端。

塞・201・第1期 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第32卷丝在丛林中死里逃生,而她活着的动力正是来自旅途中绿色森林的力量。

绿色带领着黑奴们从身心上摆脱奴隶制的残害。

贝比・萨格斯曾经是黑人社区的精神领袖。

她所倡导的宗教,是非洲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基督教融合在一起的宗教,也可称为非裔美国式的基督教。

贝比・萨格斯布道的地点是“林间空地”—在密林深处,小路尽头的一块宽敞的空地。

就在这里,贝比・萨格斯鼓励黑人同胞们要热爱自己,热爱自己身上的每一个部分。

“林间空地”被绿树环绕,这样的场景具有非洲文化传统色彩,大自然的树象征着自由。

“林间空地”一直都是塞丝“记忆中的绿色圣地”。

[3][P113]塞丝带着丹芙和宠儿,“穿过了一道橡树和七叶树织成的明亮的绿色长廊”,[3][P114]来到“林间空地”祭奠黑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