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研究的文献综述
(完整word版)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人口老老龄化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在人口学界,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of Ageing)的概念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提高过程,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联合国,1982)这是西方学术界认同的定义。
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 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
”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定义中的两句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第一句话说的是老年人比重提高的现象,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义,而后一句话说的是继续老龄化的事情,并且使老龄化的概念衍生出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任何一个人口中只要老年人比重提高就是人口老龄化,另一个是指老年型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继续提高。
但是我国学术界在使用人口老龄化概念时, 采用的是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即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
对于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理解问题, 近来我国学术界也有研究, 对这一概念的由来及现今的发展作了有意的探讨。
( 罗淳,2001) 学者姜向群,丁志宏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文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老龄化概念泛化、概念模糊化的情况,即把人口老龄化理解成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增长, 或者将比重结构性的问题与规模数量性的问题混在一起来讲, 导致了人口老龄化概念的不清楚和不规范。
认为老年人口的比重问题是人口学的基本问题, 或总体性的问题, 而老年人口的人口规模扩大增长则是一个亚人口问题,是老年学的问题, 两者绝对是两个意思, 不应该混淆的。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综述养老问题的现状、挑战和解决方案,为读者对养老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一、养老问题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共同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20%。
在某些国家,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30%以上。
这使得养老问题变得尖锐和紧迫,给社会经济、医疗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养老问题的挑战1.社会养老保障不完善: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很多老年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2.医疗服务需求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这给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老年人患上慢性疾病和多种疾病的风险也增加,需要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3.养老机构短缺:在一些地区,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养老机构来解决生活和护理问题。
三、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1.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应当加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覆盖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2.加强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政府应当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
同时,加强社区医疗服务的建设,推动社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质量。
3.加大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提高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
四、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养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在政策制定、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面共同努力。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社区养老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和归纳现有研究成果,揭示社区养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本文期望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以推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首先界定社区养老的概念和内涵,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然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我国社区养老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社区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政策支持不够等。
本文将展望社区养老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社区养老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社区养老的概念与特点社区养老,又称为“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结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
它是指老年人在家庭居住的环境中,继续得到来自社区的各种养老服务和支持。
这种模式强调老年人在熟悉和舒适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同时享受到来自社区的专业化服务,包括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
地缘性强:社区养老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就近的服务。
这种地缘性的优势使得老年人能够继续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减少了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压力。
服务综合性: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是多元化的,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心理支持、休闲娱乐等。
这种综合性的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在各个方面的需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成本效益高: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养老的成本相对较低。
社区可以利用现有的社区设施和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避免了机构养老中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家庭参与度高:社区养老强调家庭在养老过程中的作用,鼓励家庭成员参与老年人的照顾和关怀。
这种家庭与社区的结合,使得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亲情和关爱。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摘要】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背景和问题意义,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在我们将详细分析我国老龄化现状,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介绍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在我们将展望未来,提出建议措施,希望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文献综述、研究背景、问题意义、老龄化现状、老龄化原因、政策和措施、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未来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18%。
这一比例将继续增加,到2030年预计将升至30%。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随着老龄人口增多,养老金需求增加,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多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养老、医疗、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老龄化现状和影响,才能有效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和政策,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1.2 问题意义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人口结构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也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老龄化还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人口老老龄化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在人口学界,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of Ageing)的概念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提高过程,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联合国,1982)这是西方学术界认同的定义。
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 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
”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定义中的两句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第一句话说的是老年人比重提高的现象,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义,而后一句话说的是继续老龄化的事情,并且使老龄化的概念衍生出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任何一个人口中只要老年人比重提高就是人口老龄化,另一个是指老年型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继续提高。
但是我国学术界在使用人口老龄化概念时, 采用的是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即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
对于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理解问题, 近来我国学术界也有研究, 对这一概念的由来及现今的发展作了有意的探讨。
( 罗淳,2001)学者姜向群,丁志宏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文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老龄化概念泛化、概念模糊化的情况,即把人口老龄化理解成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增长, 或者将比重结构性的问题与规模数量性的问题混在一起来讲, 导致了人口老龄化概念的不清楚和不规范。
认为老年人口的比重问题是人口学的基本问题, 或总体性的问题, 而老年人口的人口规模扩大增长则是一个亚人口问题,是老年学的问题, 两者绝对是两个意思, 不应该混淆的。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前言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 2050 年,全球老龄人口将增加到近 2 0 亿,而60 岁以上的人口也将超过15 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而我国在1999年的时候,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0%,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比较多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一、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探讨目前,大部分学者通过分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来,老龄化发展加速,且进程很快。
如刘思敏(2011)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快于西方的原因在于中国近三十多年的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的更替水平。
徐文杰(2011)则进一步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决定了老年人口分布的状况,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也相对比较严重。
二、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研究1、“未富先老”。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具有“未富先老”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
“未富先老”是邬沧萍教授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又由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GDP 还不到世界的1%,中国人口庞大,并且又迎来加速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2006);田雪原(2010)则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未富先老”的特点始终伴随着我们,制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政策等,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冯慧阳(2011)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认为“未富先老”的特点是更加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刘士杰和原新(2011)则把“未富先老”认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未备先老”。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备先老”的特点。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国内外社区养老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了社区养老的发展历 程、服务类型与机构、需求调查与分析、政策制定与实施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研 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总体来说,学界对于社区养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制定 更加完善的社区养老政策,如何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这些都是未 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重点。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01 摘要
03 文献4 结论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养老成为越来越受的话题。本次演示旨在 综述国内外关于社区养老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社区养老服 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关键词: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研 究现状、争论焦点、发展趋势
参考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加剧,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 本次演示将对社区养老服务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这一问题,社区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社区养老服务指的是在社区范围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 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这种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提高了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照顾负担,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文献综述
1、社区养老服务的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养老服务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减轻社会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陈博等(2019)在研究中指出,社区养老服 务能够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照顾和关爱,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社区养老服务还能减轻家庭照顾负担,有利于家庭和谐。另外,社区养老服务也 有助于降低社会养老服务成本,减轻社会负担。
2、社区养老服务类型与机构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前言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 2050 年,全球老龄人口将增加到近 2 0 亿,而60 岁以上的人口也将超过15 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而我国在1999年的时候,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0%,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比较多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一、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探讨目前,大部分学者通过分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来,老龄化发展加速,且进程很快。
如刘思敏(2011)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快于西方的原因在于中国近三十多年的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的更替水平。
徐文杰(2011)则进一步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决定了老年人口分布的状况,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也相对比较严重。
二、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研究1、“未富先老”。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具有“未富先老”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
“未富先老”是邬沧萍教授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又由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GDP 还不到世界的1%,中国人口庞大,并且又迎来加速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2006);田雪原(2010)则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未富先老”的特点始终伴随着我们,制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政策等,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冯慧阳(2011)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认为“未富先老”的特点是更加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刘士杰和原新(2011)则把“未富先老”认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未备先老”。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备先老”的特点。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2000字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2000字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急剧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也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全球挑战。
随着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大规模发展,以及高速发展的经济变化,伴随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正在加快步伐成为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在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与综述,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征及其影响,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益建议。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增长和高负荷的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7月发布的《中国老龄发展报告》,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已达1780万,占总人口的13.26%,老龄比例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过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我国城镇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老龄人口比重较高,在2045年将达到22.2%。
同时,人口老龄化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各种影响。
在城镇,老龄化将加剧劳动力短缺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劳动力短缺,长期照料需求加剧,而家庭照料力量明显减少,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给社会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
老龄人口的增加也会增加社会投入,如医疗保健、交通运输、社区环境及教育等资源,负担社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会影响社会心理健康水平。
由于老龄人口增加,老年人会感到疲劳与孤独,他们容易出现精神压力紊乱,甚至有可能引发各种精神疾病,在缺乏有效的专业支持和解析的情况下,其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此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把社会负担转嫁到下一代,给家庭和社区带来额外的压力,从而影响社会和经济稳定。
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有必要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首先,政府有必要重视预防老人疾病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负担得起的健康保险方案,加强老年人医疗保障,确保他们持久健康。
其次,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政府应积极发展家庭照料服务,增加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以及扩大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覆盖范围。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6100字》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目录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综述 (1)2、国内研究综述 (2)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念 (3)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3)2.衡量老龄化的指标 (4)(二)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4)1.产业结构的定义 (4)2.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5)(三)结构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6)1.结构主义发展理论 (6)2.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 (6)参考文献 (7)(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由于人口老龄化这类人口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非起着直接、明显的作用,它更多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中介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间接的影响[4]。
因此,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探讨都要晚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中国人口发展的现实表明,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要晚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会因此暴露得相较发达国家来得更晚,这决定了中国开展人口老龄化研究的步伐也要落后于发达国家。
1、国外研究综述Andreea(2012)通过分析日本和澳大利亚三次产业就业人口40年来的年龄结构变化,发现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平均年龄要显著大于二三产业,即二三产业倾向于吸纳年龄较低的就业人口,因此从劳动力供给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就业人口的年龄结构,从而可能提高第一产业的相对就业人口,减少二三产业的相对就业人口[5]。
Martín Gonzalez-Eiras(2011)从劳动力供给、消费模式、资本供给、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市场和政府负债六个角度论述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可能路径,并选取51个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1970-2004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控制了人均收入、贸易份额、政府消费份额、人口规模等变量后,提出人口老龄化将对不同部门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农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采掘业等部门具有显著负效应,而对于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具有显著正效应[6]。
中国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与改革文章摘要:老年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养老制度是大多数国家老年保障的基本形式,其功能就在于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在人口赡养比不断提高的状况下,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养老保险制度所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因此,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已经成为全世界学者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面临的老年保障问题更为严重。
一方面,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来代替步履维艰的旧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与理论关于两种筹资模式的运行机制的研究,经济学界大都借助于萨缪尔逊引进的迭代模型来分析和论证。
Samuelson 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指出在一个纯储蓄即不存在生产和投资并通过现收现付的代际转移维持养老保险的社会里,养老储蓄的利率等于人口增长率;此后 Aaron 在迭代模型中引进生产和投资,得出养老金的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袁志刚利用两期迭代模型支持了艾伦的结论,另外指出在完全积累制下,养老金的增长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资本报酬率即市场利率,而索洛增长模型推导出的经济增长的黄金定律表明,当一个经济的资本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加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时,经济处于最优增长的路径,与此相应的利率即为长期动态的最优利率,因而完全积累制下的养老金增长也取决于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孙树菡对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行总结,其形式概括起来有两大类:小调整和大改革。
小调整是指,在不对现行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着力缓解该制度财务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其主要趋势是通过提高退休年龄和延长享受退休待遇应满足的服务年限来调整领取退休待遇的资格条件;通过提高缴费率和放宽缴费基数的限制来改变缴费结构;通过减低缴费基数和改变调整养老金的指数化方式来降低退休待遇的支付水平;以及通过改进基金的管理方式,增大基金管理者的管理权限,扩大基金的投资范围,来促进基金更有效地增值。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摸索阶段到现在的逐步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学术界、社区以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学术界则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为实践提供指导社区和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则是实践的主体,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推动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尽管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单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效果,也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介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发展。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子女工作压力增大、家庭结构变化等原因,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社区养老服务以其便利性、经济性和人性化的特点,逐渐成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首选。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早期主要依托社区居委会或物业公司提供基础的生活照料服务。
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社会资本的注入,社区养老服务逐渐丰富,涵盖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随着服务需求的增长和服务要求的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才短缺等。
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一是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养老服务资源紧张二是服务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三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数量不足,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四是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班级XX 班级姓名XXX指导教师XX(讲师)所在学院XX 学院完成时间:2012年9月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一)人口老龄化概念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
[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
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
[2]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关于中国养老模式的综述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关于中国养老模式的综述研究一、前言部分国际上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超乎想象。
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万人,比上年增长了3.22%,占全国总人口的8.5%,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714万人,比上年增长了4.53%,占全国总人口的12.5%,比上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这标志着我国基本进入到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1】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来临不同,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之罕见的,必将给我过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老年人养老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最基本最迫切的任务。
正因如此,了解我国目前养老模式的现状,对这些养老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对于推进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主体部分(一)关于养老模式的研究起因及现状1、养老模式研究的起因养老应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在的现象。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尊老的国度,因此,养老在中国古代没有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就近代中国来看,社会动荡,多灾多难,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成为首要问题,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但养老问题却一时无法浮出水面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全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安居乐业,虽然生活水平较低,但应该说都有一定的保障,养老也没有成为太大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逐步由建国初期的35 岁延长到70 岁。
70 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深刻地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摘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农村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保险基金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经历了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个过程。
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我国总人口的70%多是农村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人,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矛盾。
而农村和城镇又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这又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城镇和乡村不同的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城镇,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 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
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
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2008 年末全国仅有3.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仅为0.1 亿人,占参保人数的5%。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1引 言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日趋严重,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探讨解决的途径。
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人口最多,同时也是生育率下降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发展中国家,因而也是最早进入并将迅速走向老龄化严重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口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分配和劳动就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各种压力和挑战。
为了更好的梳理相关研究,本文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对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两个方面对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2 2 关于人口老龄化定性研究关于人口老龄化定性研究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定性研究主要有张桂莲、王永莲(2010)、何建宁(2010)和Feinan Chen (2009),祁峰(2010)以及马继艳(2010)。
)。
张桂莲、王永莲(2010)具体分析了我国老龄化的特点,在考虑中国老龄化问题时,以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依据将中国人口老龄化分为四个阶段,即年轻型人口阶段、型人口阶段、年轻型向成年型过度阶段、年轻型向成年型过度阶段、年轻型向成年型过度阶段、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阶段、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阶段、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阶段、老年型的调老年型的调整与回归阶段。
整与回归阶段。
从四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一些特点。
从四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一些特点。
从四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一些特点。
第一,第一,第一,我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又大又快”的迅猛之势,第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第三,我国老龄化出现“未富先老”的现象。
最后又分析了老龄化给中国经济所带来影响。
来影响。
人口老龄化趋势必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必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必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导致储蓄率降低,导致储蓄率降低,导致储蓄率降低,从从而使影响投资,最后老龄化也会出现一些老年犯罪等社会问题。
养老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养老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如下:养老文献综述: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待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学术研究领域,养老问题也备受关注,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养老模式方面,学者们对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的养老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则成为了新的养老选择,社区养老强调老年人在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则提供专业的养老护理和医疗服务。
在养老保险方面,学者们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新型养老保险模式进行了研究。
这种养老保险模式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此外,学者们还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较弱,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学者们提出了发展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对策,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
参考文献:《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的养老服务研究综述》,期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该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养老服务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出发,对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我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期刊:《山西农经》。
该文对我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这是一篇关于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论文,对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部分养老相关的文献和参考文献,还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可供参考。
在进行养老问题研究时,建议广泛查阅相关文献,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将“老年”年龄界线定义为60岁,并以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到达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作为老龄社会的标准。
而养老保险制度是大多数国家为老人提供保障的基本形式,其功能就在于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且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特别是在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之下,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面临环境也越来越具有挑战。
在这种状况中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不仅备受各国政府关注,而且逐渐发展成了国际间学者论争的话题。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自从20世纪50年代法国进入老龄化国家之后,西方很多国家相继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的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在不断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未来全世界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国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同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相比都比较落后。
在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我们国家必将面临很多的困难。
以上论述充分的表明了,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各方面的条件都存在着很多不足。
在这样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我们必然要做很多工作,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预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的收支情况,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
自1951年2月26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国性社会保障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在经过数十年的摸索前行和改革创新之后,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逐步完善,在我国老龄人口的退休养老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就。
但与日益快增长的经济需求及社会现实需求相比而言,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实际需求。
老龄化问题成为能否实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程旭晖
来源:《商情》2017年第26期
【摘要】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使得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过程。
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导致社会保障不断改革完善的因素,始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本文对老龄化与养老保障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进行系统梳理,试图找到老龄化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之策。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林宝,20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处于快速老龄化趋势之中,一方面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老龄人口的死亡率也因医疗技术的提高而大幅下降,老年人抚养比的快速上升给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韩玲慧,2013)。
一、现状的研究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周浩、刘平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在最近的30多年内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进而使得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继续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
然而未来的总抚养比会在老年人口抚养比推动下不断攀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中国老龄人口的绝对量大且发展速度快。
卢霞、张恒等学者认为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居于世界首位,这是我国老年人数量位居世界首位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杨胜利、高向东等学者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发现,关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和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都在增长,且后者增长速度大于前者。
二是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将重点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的工作。
二、现存问题的研究
首先,我国尚未建立起适合老年人需求的社会保障养老模式。
叶祝发、杨宜勇等学者认为,在我国家庭养老一直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
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亲情养老、亲子同堂而居,是我国家庭养老的显著特点。
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也陷入了困境。
越来
越多的老年人因为空巢期的到来或者子女无暇照顾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机构养老作为我国社会福利项目之一,实际的服务和管理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其次,养老金运作管理效率不高。
梁德明认为,我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统筹层次低下、基金管理分散、多数地区个人账户有名无实的现状,空账账户数额巨大等问题。
我国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但后来发现部分省份仍然再次挪用个人账户。
除此之外养老金大部分掌控在市、县级政府的上千个独立行政单位手中。
管理费用高,监管难度大,十分不利于实现大规模的组合投资策略与保值增值。
三、对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李芳、李志宏等学者认为,国家要想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需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统筹解决城乡老龄问题,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其次,加快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体系,减轻财政支出压力。
李洪心、李巍等学者认为,应该通过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全面准确的反应社会保障收支情况,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监管。
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同时为了确保养老金保值增值,目前需要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市场中来。
最后,是在养老公共服务方面,应该健全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李文琦认为,政府必须进一步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
此外政府还应通过依法授权民间组织,通过合同对养老服务项目进行外包等等方式与民间组织建立委托代理关系。
四、文献的总结评述
纵观以上文献我们可知,关于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文献汗牛充栋,包括从多个不同层面进行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框架。
这些文献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国内学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较多。
但需要注意,国外的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现实国情。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制较为完善,而中国的社会保障才刚刚开始发展,这与发达国家也不一样。
尽管如此,国外的经验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仍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实证基础与参考价值。
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老龄化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将必然会蔓延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通过推动资本国际流动来降低储蓄投资失败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但是,近年来出现的反全球化现象的背景下,老龄化和社会保障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建,张梦瑶.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2016,(07).
[2]赵丽琴,韩赞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5,(10).
[3]尹孔阳,刘艳辉,郭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多元化养老模式的选择[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
[4]曹冬梅,辜胜阻,方浪.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0).
[5]武康平,倪宣明,殷俊茹.浅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2).
[6]郑伟,林山君,陈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08).
[7]孙蕾,常天骄,郭全毓.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03).
[8]李芳,李志宏.人口老龄化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与对策探析[J].西北人口,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