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层

合集下载

薄弱层的定义-文档资料

薄弱层的定义-文档资料
(C)板柱--剪力墙结构。
验算目的,防止结构在罕遇地震时倒塌。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 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 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3.2 弹塑性变形计算方法
(1)罕遇地震作用取值
烈度 7
8
9
αmax 0.50(0.72) 0.9(1.2) 1.4 (2)作用效应组合
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控制11规范条文高规的442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 控制
一、结构层刚度沿竖向突变产生的 薄弱层
可以选用其中之一。程序隐含的方法是第3种,即地震 作用下层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
对于薄弱层:
(1)程序将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 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2)程序设有‘指定薄弱层’项。用户可手 工指定薄弱层;
(3)这三种计算方法有差异是正常的,可以 根据需要选择;
(4)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结构应选择第3种层刚 度算法;
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η pLeabharlann 框架总层数ξy0.5
0.4
0.3
2--4
1.3
1.4
1.60
5--7
1.5
1.65
1.80
8--12
1.8
2.00
2.20
ξy---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ξy=VY/Ve VY--- 楼层受剪承载力,按构件实际配
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
Ve--- 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框架 层间地震剪力;可采用多遇地震作用标 准值产生的层间地震剪力乘以罕遇地震 与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的比值;对于7、8、9度,此比值分别有 6.25、5.625和4.375。

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

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

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
结构薄弱层是指建筑或土木工程中的某些部位的结构强度或稳定性相对较弱的区域。

这些区域可能由于设计、材料、施工或其他因素而出现薄弱层现象。

控制结构薄弱层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料研究:在设计之前,进行详细的资料研究,包括类似于已有结构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可能出现薄弱层的位置和原因。

这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中避免或减少薄弱层的出现。

2. 强度分析:进行详细的强度分析,包括使用适当的材料参数和实际载荷来计算各个部位的应力和变形。

这样可以确保结构在实际使用条件下,不会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变形超过允许范围。

3. 合理设计: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可能出现薄弱层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增强这些区域的结构强度。

例如,可以增加钢筋数量、采用更高强度的材料、增加构件的截面尺寸等。

4.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所有的施工步骤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例如,对于混凝土结构,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料、浇筑和养护进行监控,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5. 监测和维护:对于存在结构薄弱层的建筑或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结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薄弱层问
题,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控制结构薄弱层需要从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控制,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薄弱层的判断及控制方法

薄弱层的判断及控制方法

结构薄弱层‎控制及验算‎SATWE‎软件对结构‎薄弱层的判‎断一、规范要求,程序也能自‎动判断为薄‎弱层的情况‎程序自动验‎算抗规表3‎.4.2-2的第1条‎“侧向刚度不‎规则”,自动判断出‎满足这条规‎定的薄弱层‎。

需要说明的‎是,抗规3.4.2条表3.4.2-2中刚度比‎的计算方法‎采用的是地‎震力与层间‎位移比受结‎,并非剪弯刚‎度和剪切刚‎度,这一点在3‎.4.3的条文说‎明中有明确‎规定。

二、规范要求,但程序不能‎自动判断为‎薄弱层的情‎况(1)有些情况,如框支转换‎层结构的转‎换层,程序可能根‎据计算结果‎,按照表3.4.2-2的第1条‎判断出它不‎属于薄弱层‎,但是按照表‎3.4-2-2的第2条‎“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判断,转换层应该‎为薄弱层转‎,因此设计人‎员要人为指‎定转换层为‎薄弱层,否则会留下‎遗患。

(2)程序不能自‎动判断满足‎表3.4-2-2第3条“楼层承载力‎突变”的楼层为薄‎弱层,但在WMA‎SS.OUT文件‎中输出了楼‎层受剪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其是否为薄‎弱层需要设‎计人员人为‎指定。

(3)抗规条文3‎.4.2和3.4.3说明:除了表3.4.2 所列的不规‎则,美国UBC ‎(1997)的规定中,…,对竖向不规‎则尚有相邻‎楼层质量比‎大于150‎%或竖向抗侧‎力构件在平‎面内收进的‎尺寸大于构‎件的长度(如棋盘式布‎置)等。

最新版的程‎序在WMA‎SS.OUT文件‎中输出了相‎邻楼层质量‎比,但没有做薄‎弱层的判断‎,需要设计人‎员人为指定‎。

(4)错层结构其‎层间刚度很‎难定义,所以为保险‎起见,可将所有错‎层都定义为‎薄弱层。

对于这种由‎于填充墙相‎邻层布置数‎量差异大造‎成的薄弱楼‎层,也最好指定‎为薄弱层。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工‎程中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A 控制意义:避免薄弱层‎的轻易出现‎,若不可避免‎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加‎强B 规范条文高规的4.4.2、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概念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概念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概念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概念》
软弱层和薄弱层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指的是社会结构中最薄弱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影响的群体。

软弱层是指社会中最贫穷、最弱势的群体,它们面临着资源短缺、社会地位较低、受到歧视、受到政治排斥等问题。

薄弱层是指社会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最大的群体,它们往往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不公平待遇。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概念提醒我们,社会结构中的空间不平等,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确保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结构中软弱层和薄弱层区别

结构中软弱层和薄弱层区别

结构中软弱层和薄弱层区别软弱层是指结构中存在着一些较弱的区域,与周围的材料相比,这些区域的材料强度较低或者承载能力较差。

软弱层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如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材料老化等。

软弱层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局部破坏或者整体失稳,进而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例如,在混凝土结构中,软弱层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问题导致的,或者是由于混凝土中存在空鼓或裂缝等问题。

薄弱层是指结构中存在着一些较薄的区域,与周围的材料相比,这些区域的厚度较小。

薄弱层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设计尺寸不合理、施工误差等原因导致的。

与软弱层相比,薄弱层更加容易引发结构的破坏,因为薄弱层的承载能力比较低,容易造成结构的局部破坏甚至塌陷。

例如,在混凝土梁中,如果梁的底部存在薄弱层,当荷载增加时,这些薄弱层可能会出现剪切破坏,导致梁的失稳。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区别在于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

软弱层是由较低强度的材料或者较差的承载能力导致的,它们可能会引发结构的局部破坏。

而薄弱层则是由于结构材料薄度较小导致的,它们更容易引发结构的整体破坏。

另外,软弱层的产生更多会涉及到材料的性质和配合比等问题,而薄弱层的产生更多涉及到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等问题。

为了解决软弱层和薄弱层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设计合理:在结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结构的材料性质和尺寸。

同时,需要注意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要求,避免在结构中出现过多的软弱层和薄弱层。

2.施工质量控制: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结构中各个部分的材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需要加强对软弱层和薄弱层的加固处理,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3.维护管理:在结构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管理,检查结构中是否存在软弱层和薄弱层等问题。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加固,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软弱层和薄弱层是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它们都可能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pkpm专题之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_secret

pkpm专题之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_secret

专题三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在02版“抗规”关于结构沿竖向规则性要求中,对侧向刚度不规则定义一种薄弱层的概念;在89版“抗规”中,原先就有的弹塑性薄弱层的概念。

这两种薄弱层概念一并在此说明,解释在计算机软件中怎样实现的,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1 结构层刚度沿竖向突变产生的薄弱层1.1 规范条文高规的4.4.2、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另外高规附录E.0.2条规定,当底部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1.2 软件实现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时,抗震规范和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列方法(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方法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K i = G i A i / h i方法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K i = V i / Δi方法3: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K i = V i / Δi软件已全部实现。

程序提供三种方法的选择项,用户可以选用其中之一。

程序隐含的方法是第3种,即地震作用下层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

对于薄弱层:(1)程序将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增大系数;(2)程序设有‘指定薄弱层’项。

用户可手工指定薄弱层;(3)这三种计算方法有差异是正常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4)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结构应选择第第3种层刚度算法;(5)对于多层结构可以选择第1种层刚度算法;(6)对于有斜支撑的钢结构可以选择第2种层刚度算法。

软弱层和薄弱层

软弱层和薄弱层

新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第7页中第一行:“(四)应避免软弱层和薄弱层出现在同一楼层。


这句话至少说明两个问题:(1)软弱层和薄弱层指的对象不是同一个;(2)它们之间也不是包含关系。

用GOOGLE或BAIDU搜索就能查到关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解释,但这里呢,从抗震规范和高规涉及到这块的知识简要地整理一下。

(一)属性
结构的层概念,是从立面上进行区分的。

因此“软弱层和薄弱层”出现的部位必然也是从不同的层之间比较确定的,而相邻层存在某种突变这属于竖向不规则范畴。

(二)抗震规范涉及内容
抗震规范涉及的内容为3.4.2条表3.4.2-2 & 条文说明;5.5条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条文说明。

1. 表3.4.2-2 提到竖向不规则类型包含三种: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规则和楼层承载力突变。

第一种和第三种分别属刚度和强度方面。

2. 条文说明P209 图
3.
4.2-4和图3.4.2-6两个图名中诠释了软弱层和薄弱层的定义:侧向刚度不规则属于软弱层(刚度);楼层承载力突变属于薄弱层(强度)。

(三)高规涉及内容
高规涉及的内容为4.4.2条& 条文说明;4.4.3条& 条文说明。

条文说明里面没有再次出现软弱层和薄弱层一说,均以薄弱层出现。

(四)小结
不论是软弱层还是薄弱层,均表达的是竖向不规则,可以以薄弱层统称,在超限项目中应避免刚度薄弱和强度薄弱出现在同一层。

试述薄弱层确定原则

试述薄弱层确定原则

试述薄弱层确定原则
薄弱层确定原则是指在地质工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确定薄弱层的方法和原则。

薄弱层是指地质中存在的对工程具有较大不利影响的层。

确定薄弱层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综合判断原则:综合考虑不同的地质因素,如地层岩性、地层结构、地下水状况等,通过对地质资料的分析和判断,确定薄弱层的范围和特征。

2.现场勘察原则:通过野外地质勘察和取样分析,获取准确的地质资料。

现场勘察可以包括钻孔、试坑、地质雷达等技术手段,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和材料特性。

3.试验检测原则: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测试,对地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和评估。

试验检测可以包括土壤试验、岩石力学试验等方法,以确定薄弱层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4.经验总结原则:结合过往类似工程的经验数据,总结出薄弱层的一般特征和分布规律。

根据这些经验,可以初步确定薄弱层的位置和范围,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予以考虑。

总之,确定薄弱层的原则是基于综合判断、现场勘察、试验检测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并根据地质工程的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和运用。

通过准确确定薄弱层,可以有效避免在工程中出现地质灾害和工程失稳等问题。

(完整版)框架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

(完整版)框架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

框架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框剪结构应去除剪力墙后在进行弹性验算)A 控制意义:避免薄弱层的轻易出现,若不可避免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加强B 规范条文高规的4.4.2、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规范规定:高规的4.4.3、5.1.14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薄弱层方法之一:按层刚度比来判断薄弱层方法之二: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薄弱层方法之三:按楼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来判断>>按层刚度比来判断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时,抗震规范和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列方法(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方法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即剪切刚度:Ki = Gi Ai / hi方法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即剪弯刚度:Ki = Vi / Δi方法3: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方法即地震剪力位移比刚度:Ki = Vi / Δi由于层刚度产生的薄弱层,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布置、材料强度来改变。

>>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程序将薄弱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选择剪力位移比方法计算层刚度时,一般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

关于结构薄弱层及其控制

关于结构薄弱层及其控制

A 控制意义:避免薄弱层的轻易出现,若不可避免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加强B 规范条文高规的4.4.2、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规范规定:高规的4.4.3、5.1.14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薄弱层方法之一:按层刚度比来判断薄弱层方法之二: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薄弱层方法之三:按楼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来判断>>按层刚度比来判断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时,抗震规范和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列方法(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方法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即剪切刚度:Ki = Gi Ai / hi方法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即剪弯刚度:Ki = Vi / Δi方法3: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方法即地震剪力位移比刚度:Ki = Vi / Δi由于层刚度产生的薄弱层,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布置、材料强度来改变。

>>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程序将薄弱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选择剪力位移比方法计算层刚度时,一般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

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层刚度并找出薄弱层。

再在真实条件下计算,并且检查原找出的薄弱层是否得到确认,完成其它计算。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高规》4.4.2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5.1.14 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应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高规》附录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r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不应大于1.3。

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三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抗震》E.2.1 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实现:1.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

2.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唯一的比。

3.对于薄弱层,程序将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放大系数。

4.用户可以人工指定薄弱层。

5.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结构应选择第三种层刚度算法;多层结构选第一种,有斜撑的钢结构选第二种。

6.用第三种方法时,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2遍。

确认原找出薄弱层。

7.转换层是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薄弱层。

不管该层是否满足刚度比的要求,都要手工定义为“薄弱层”。

8.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结构形式,且比其他2种方法更容易通过刚度比验算。

操作:分为“层刚度比计算方法的设定”和“指定薄弱层”的操作。

关联操作:“刚性楼板假定”“地下室”层刚度比计算用于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的判断条件。

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研究

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研究

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研究引言: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它也是比较基础的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建筑框架结构形式,然而在设计中,还是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人员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建筑框架结构概述框架结构也称为构架式结构,房屋的框架结构分类的依据有很多,根据跨数分为单跨与多跨,根据层数分为单层与多层,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以及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等。

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最常见的是混凝土框架以及钢框架。

此外,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用于工业化施工,这类框架结构的效率更高,工程质量更好。

通过梁和柱组成的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构建出框架结构,可以在承受竖向荷载的同时承受水平荷载,房屋的框架结构使得建筑平面布置更为灵活,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在处理建筑立面时也更为方便具体,但是框架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侧向刚度比较小,一旦层数比较多就很容易出现侧向位移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非结构性的破坏,在实际应用时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原则性框架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使建筑物安全并能够适应使用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结构设计中要遵循这样4个基本原则:抓大放小;多道防线;刚柔相济;打通关节。

1、抓大放小虽然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整体概念,但组成这个整体需要很多构件,并且每个构件在整个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当然重要程度也不相同,如“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这两个概念就是遵循了抓大防小原则。

2、多道防线多道防线是建筑结构体系的安全概念原则,也就是说,当有灾难发生的时候,把生存的希望分开放在多个构件上面。

3、刚柔相济刚柔相济是建筑结构体系合理化的前提条件,因为结构刚度太大容易造成局部严重受损,而太柔的结构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

4、打通关节打通关节的目的是使建筑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否则,框架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建筑物就无法维持长久平衡。

规范关于抗剪薄弱层规定的不足

规范关于抗剪薄弱层规定的不足

规范关于抗剪薄弱层规定的不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8条条文说明指出:“刚度变化不符合本规程第3.5.2条要求的楼层,一般称作软弱层;承载力变化不符合本规程第3.5.3条要求的楼层,一般可称作薄弱层.为了方便,本规程把软弱层、薄弱层以及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楼层统称为结构薄弱层.结构薄弱层在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剪力应适当增大,增大系数由02规程的1.15调整为1.25,适当提高安全度要求.”所以,不论是软弱层还是薄弱层,均表达的是竖向不规则,可以以薄弱层统称,在超限项目中应避免刚度薄弱和强度薄弱出现在同一层.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3的规定是:“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注: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和.”所以可以看出,薄弱层主要是指受剪承载力不足,历次震害也表明,这些薄弱层的倒塌呈现剪切破坏或柱两端屈服对应的抗剪承载力不足,薄弱层的位置与外因地震作用有关,薄弱层的含义实际上是“层抗剪薄弱层”.魏琏大师在《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刊于《建筑结构》2017年1月上)指出:建议采用下式判别中、大震下结构薄弱层的位置:ξi=V iy/V ie式中:V iy为i层的抗剪承载力;V ie为中震或大震下i层按弹性计算的层剪力;ξi为i层的抗剪裕度指数.当ξi>1时,i楼层不会出现抗剪屈服;当ξi <1时,i楼层可能出现抗剪屈服.其中当i楼层的ξi为最小值时,且与其他楼层相比偏小较多时为大震中可能出现抗剪破坏的薄弱层,实际应用时可选择最小的1~3个ξi 值,且相互距离较近的楼层,判别为结构的抗剪薄弱层,在设计时应采取抗震加强措施防止出现地震中的倒塌.由此可见,地震作用是外因,层抗剪承载力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出现了薄弱层在地震下的倒塌.可以判断,当出现薄弱层破坏时,破坏楼层处的ξi小于1,且是各楼层中的最小值.现行方法通过判断i层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层抗剪承载力的一定比例时为薄弱层是不完备的,因为比相邻层小,并不代表沿结构全高为最小,还要看该层ξi值在结构全部楼层中是否最小值,才能判断出抗剪薄弱层的位置,因此仅加强抗剪承载力相对较小的下一楼层的抗剪能力有时可能是无效的.仅加强较上1层抗剪承载力偏小的下层的抗剪能力有时可能是无效的.。

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

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

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结构薄弱层是指建筑结构中一些部位或材料的强度、刚度等特性相对较弱,容易发生断裂、塌陷等情况。

为了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结构薄弱层进行验算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验算和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验算1.强度验算:对结构薄弱层的强度进行验算是确保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的重要手段。

验算时需根据设计荷载和相关规范计算并比较所选材料或构件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发现强度不符合要求,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增加钢筋数量、更换更强的材料等。

2.刚度验算:刚度验算主要是针对结构薄弱层的变形和位移进行计算,确保其在受力过程中不发生过大的变形,使结构整体保持稳定。

验算时需考虑结构的整体刚度、受力情况以及不同部位的刚度差异等因素。

如果发现刚度差异过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刚性连接件、增加支撑等来平衡刚度差异。

3.稳定性验算:对结构薄弱层的稳定性进行验算是确保其在受力过程中不会发生失稳的重要手段。

验算时需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承载力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和经验判断,对结构进行稳定性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如增加剪力墙、设置撑杆等。

二、控制1.设计控制:在结构设计阶段,应根据相关规范和经验对结构薄弱层进行合理的设计控制。

例如,在构造柱时应避免过长的柱子,以增加其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其强度和刚度等因素,以保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2.施工控制: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对结构薄弱层进行专门的施工控制。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浇筑质量,避免悬挑部位出现空鼓、裂缝等问题;在安装钢结构时应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等。

3.日常维护控制:结构薄弱层的维护对于其长期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应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和维护结构薄弱层,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例如,定期检查结构的裂缝、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综上所述,对结构薄弱层进行验算和控制是确保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结构薄弱层名词解释

结构薄弱层名词解释

结构薄弱层名词解释
嘿,咱来说说结构薄弱层是啥玩意儿哈。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有一次我去一个老小区,那小区的房子看起来都有点旧了。

我走着走着,就看到有一栋楼的外墙有点裂缝。

我就想啊,这楼不会有啥问题吧?
后来我听人说,这楼可能有结构薄弱层。

啥是结构薄弱层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建筑物里,有那么一层或者一个部位,它不像其他地方那么结实。

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总有那么一个地方比较脆弱,容易出问题。

比如说,在地震的时候,结构薄弱层就可能最先受到破坏。

因为它不够结实嘛,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力量。

或者在风吹雨打的时候,薄弱层也可能会出现漏水啊、裂缝啊这些问题。

就像那个老小区的楼,可能就是因为有结构薄弱层,所以外墙才会有裂缝。

要是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影响到整栋楼的安全。

所以啊,结构薄弱层就是建筑物里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我们在盖房子或者检查房子的时候,一定要留意有没有结构薄弱层,及时采
取措施,让房子更结实、更安全。

嘿嘿。

薄弱层的概念

薄弱层的概念

薄弱层的概念嘿,大家好哇!今天咱来聊聊薄弱层是啥玩意儿。

有一回啊,我去一个工地玩。

那个工地正在盖大楼呢,可热闹了。

我看着那些高高的大楼,心里就想,这大楼是咋盖起来的呢?这时候,一个工程师叔叔走过来,跟我聊了起来。

他说啊,盖大楼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考虑很多问题呢。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薄弱层。

我就好奇了,啥是薄弱层啊?叔叔就给我解释了。

他说啊,薄弱层就是大楼里比较脆弱的那一层。

就像我们人一样,身体有强壮的地方,也有比较脆弱的地方。

大楼也一样,有些楼层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就比较容易出问题。

比如说,地震来了,或者风很大的时候,薄弱层就可能会先坏掉。

我一听,嘿,这可不得了。

那咋知道哪个是薄弱层呢?叔叔说,这就得通过计算和分析了。

工程师们会根据大楼的结构、材料、高度等等因素,来判断哪个楼层可能是薄弱层。

然后呢,他们就会采取一些措施,让薄弱层变得更结实。

我就想起我小时候玩积木。

有时候我搭的积木塔,就会有一层比较松,一推就倒。

那一层就是薄弱层吧。

大楼也是一样,如果有一层不结实,那就会影响整个大楼的安全。

工程师叔叔还说,薄弱层不一定是固定的一层哦。

有时候,因为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质量不好,本来不是薄弱层的楼层也可能变成薄弱层。

所以啊,盖大楼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能让薄弱层出现问题。

我觉得薄弱层这个概念还挺有意思的。

它让我知道了,盖大楼可不是随便盖盖就行的,得考虑很多复杂的问题呢。

以后我再看到大楼,就会想起薄弱层这个概念,也会更加佩服那些工程师们。

嘿嘿。

抗规和高规刚度比薄弱层判断方法

抗规和高规刚度比薄弱层判断方法

抗规和高规刚度比薄弱层判断方法在建筑领域,特别是我们常见的高楼大厦里,“抗规”和“高规”这俩词,听着就很“硬核”,是不是?它们的意思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简单来说,抗规指的是建筑物在抗震方面的设计标准,而高规则是指建筑物在结构刚度方面的标准。

刚度这一概念可别小看,简单说,就是建筑物抗变形的能力。

如果刚度比薄弱层要大,那就意味着这个层的承载能力更强,不容易被压垮。

听着是不是有点玄?别急,慢慢道来。

你想想,要是整个大楼都是薄弱层,一遇到个什么地震、风暴,那不就像一片纸一样,随便一捏就碎了。

那怎么办呢?当然是得通过判断“抗规”和“高规”的刚度比,来确保各层的承重能力不至于崩塌。

尤其是在那些上下不同的结构层次,可能某些层由于材料的不同、设计的疏忽,刚度比较差,容易被上面的重压搞得扛不住。

这时候就需要对这些薄弱层进行重点关注,确保它们不至于变成“豆腐渣工程”。

简单说,判断“抗规”和“高规刚度比”的方法有些类似检查一棵大树的根基,看看哪个部分最结实,哪个部分最脆弱。

具体操作起来,一般需要拿到建筑物的详细设计图纸,然后分析每一层的刚度值。

这其中有些层次可能需要做些加固措施,确保它们能够在地震等灾害中站得住脚。

就像是给脆弱的地方贴上一层保护膜,让它不容易被击垮。

不过,讲到这个刚度比的判断方法,大家最常关心的就是怎么才能准确地知道哪些层是薄弱层,哪些层是抗压强的。

嗯,这就得用到一些计算公式了。

你得从建筑物的总刚度开始,逐层去分解、计算每一层的刚度。

这样,才能找出最薄弱的那一层,进而决定是否需要加固或者重新设计。

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力学计算,甚至有时候还要借助一些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分析。

毕竟,工程师们可不想因为一两次的小失误,让整个大楼的安全性打折扣。

说到这,你是不是有点懵?其实不用担心,因为很多时候,实际的判断工作是通过对比数据来完成的。

具体来说,就是先从楼层的材料、构件的几何尺寸出发,计算出每一层的刚度。

然后,算出它们的比值,看看是不是达到了规定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1与房 屋高度H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 寸B1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的0.75倍; (5)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楼 层的水平尺寸B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 0.9倍,且 大于4m. 类场地和8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 (B)7度 Ⅲ , Ⅳ 类场地和 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 ) 度 结构; 结构; 剪力墙结构. (C)板柱 剪力墙结构. )板柱--剪力墙结构 验算目的,防止结构在罕遇地震时倒塌. 验算目的,防止结构在罕遇地震时倒塌.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 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 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 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 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1.2 软件实现 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 为薄弱层时,抗震规范和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 列方法(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 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 方法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 Ki = Gi Ai / hi 方法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 Ki = 1 / i 方法3: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 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Ki = Vi / i 软件已全部实现.程序提供三种方法的选择项,用户 可以选用其中之一.程序隐含的方法是第3种,即地震 作用下层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
抗震规范" "抗震规范" 表3.4.2—2 竖向不规则的 类型中, 类型中 , 除侧向刚度不规则和楼层承载 力突变以外, 力突变以外 , 还有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 竖向抗侧力构件( 剪力墙, 续 : 竖向抗侧力构件 ( 柱 , 剪力墙 , 抗 震支撑) 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 震支撑 ) 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 ( 梁 , 桁架等) 向下传递. 这是带转换层结构, 桁架等 ) 向下传递 . 这是带转换层结构 , 转换层是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部位, 转换层是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部位 , 属薄弱层,该层的地震剪力应乘1.15. 属薄弱层,该层的地震剪力应乘 .
1.4 关联操作 '刚性楼板假定':详见1.4节.设定第三种层 刚度比计算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时,一般应该有刚性楼板假定. 1.5 结果说明 程序逐层输出每一层层刚度比和薄弱层地震剪力 放大系数.
SATWE 层刚度比和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的结果可在 WMASS.OUT中查看.如以下所示: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 算信息 Ratx,Raty: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 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 Ratx1,Raty1: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 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 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RJX,RJY,RJZ: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 刚度和扭转刚度
C. 弹塑性位移验算
u p ≤ θ p H
其中: θ p 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一般情况可采 用1/50,当柱轴压比小于0.40时,可提高 10%;当柱全高的箍筋构造比规范规定 的最小配筋特征值大30%时,可提高20%, 但累计不超过25%.
D. 楼层受剪承载力的估算 楼层受剪承载力 受剪承载力的估算
1.3 操作方法 分为'层刚度比计算方法的设定'和'指定薄弱层'的操作. SATWE 层刚度比计算方法的设定 ①进入菜单《2.结构分析和构件能力计算》→《SATWE计算 控制参数》 在'层刚度比计算'框中的三个任选项-'剪切刚度', '剪弯刚度'或'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内选一打 '',则可. 指定薄弱层, 指定薄弱层,此时程序自动判定的薄弱层仍旧调整 进入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1.分析与设计参 数补充定义》→《调整信息》 在'指定的薄弱层个数'项内填入要用户设定薄弱层的总层 数,再在'各薄弱层层号'项内填入薄弱层的结构层号.
B. 层间弹塑性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u p = η p e
ηp ----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当薄弱层的 屈服强度系数不小于相邻层该系数平均 值的0.8,按下表采用;当不大于该平均 值的0.5时,可按表内相应数值的1.5倍采 用;其他情况可采用用内插.
框架总层数 2--4 5--7 8--12
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ηp ξy 0.5 0.4 1.3 1.4 1.5 1.65 1.8 2.00
三,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
我国的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三水准设防和两 阶段设计";三水准设防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两阶段设计是: 第一阶段,小震下弹性设计,即多遇地震下结构和 构件 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性变形验算,对各类结构按规 范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第二阶段,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指罕遇地震下结构层间位移不 超过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属变形能力极限状态验 算.
TAT,SATWE采用"拟弱柱化法",计算公式如下:
au al M cy (i ) + M cy (i )
VYj =
H
m
VY = ∑VYj (i )
j =1
M
a cy
= f yk A ( h0 a ) + 0.5 N G hc (1 N G / bc hc f cmk )
a s ' s
Mcya---柱端按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 值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Fyk----钢筋强度标准值; Asa----受拉区纵向钢筋实际配筋截面面积; NG-----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柱轴向力; Fcmk-----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3.1 验算范围 "高规"4.6.4条,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 用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符合下列结构应 应 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 架结构; (2)甲类建筑和9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 (3)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建筑结构.
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宜 (A)在下列高度范围: )在下列高度范围: (1)8度Ⅰ,Ⅱ类场地和7度,建筑高度大于 100m; (2)8度Ⅲ,Ⅳ类场地,建筑高度大于80m; (3)9度,建筑高度大于60m. 并且存在以下问题的: (1)刚度突变的软弱层; (2)受剪承载力的突变层; (3)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上下不连续贯通;
3.2 弹塑性变形计算方 弹塑性变形计算方法 (1)罕遇地震作用取值 烈度 7 8 9 αmax 0.50(0.72) 0.9(1.2) 1.4 (2)作用效应组合 只考虑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层间变形,不考 虑其它荷载下产生的变形;地震作用分项系 数取1.0,其它荷载组合值系数取 0.0.
(3)计算方法 "高规"5.5.1条规定,7,8,9度抗震设 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 (a)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法; "高规"5.5.3条的简化方法,适用于 5.5.3 不超过12层,且层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 架结构. (b)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EPDA) (c)"抗震规范"5.5.3条,提出还可采 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
Floor No:1,Tower No.:1 Xstif= 45.7917(m),Ystif= -11.6787(m),Alf = 0.0000(Degree) Xmass= 50.9751(m),Ymass= -13.9529(m), Gmass= 1022.9373(t) Eex = 0.4070,Eey = 0.1706 Ratx = 1.0000,Raty = 1.0000 Ratx1= 2.1582,Raty1= 2.3140,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4.7175E+06(kN/m), RJY = 4.7783E+06(kN/m), RJZ = 0.0000E+00(kN/m)
二,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沿竖 向突变产生的薄弱层
2.1 规范条文
高规的4.4.3,5.1.14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 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 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 控制
一,结构层刚度沿竖向突变产生的 薄弱层
1.1 规范条文 高规的4.4.2,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 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 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70% 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 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 1.15的增大系数.
对于薄弱层: 对于薄弱层: (1)程序将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 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2)程序设有'指定薄弱层'项.用户可手 工指定薄弱层; (3)这三种计算方法有差异是正常的,可以 根据需要选择; (4)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结构应选择第3种层刚 度算法;
选择第3种方法计算层刚度和刚度比控 制时,一般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 条件.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 应计算两次.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 算层刚度并找出薄弱层.再在真实条件 下计算,并且检查原找出的薄弱层是否 得到确认,完成其它计算. 转换层是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 薄弱层.不管该层程序判断是否满足刚 度比要求,用户都应将该层手工置为 "薄弱层".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 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 层的80%,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 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