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

合集下载

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

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

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
结构薄弱层是指建筑或土木工程中的某些部位的结构强度或稳定性相对较弱的区域。

这些区域可能由于设计、材料、施工或其他因素而出现薄弱层现象。

控制结构薄弱层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料研究:在设计之前,进行详细的资料研究,包括类似于已有结构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可能出现薄弱层的位置和原因。

这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中避免或减少薄弱层的出现。

2. 强度分析:进行详细的强度分析,包括使用适当的材料参数和实际载荷来计算各个部位的应力和变形。

这样可以确保结构在实际使用条件下,不会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变形超过允许范围。

3. 合理设计: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可能出现薄弱层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增强这些区域的结构强度。

例如,可以增加钢筋数量、采用更高强度的材料、增加构件的截面尺寸等。

4.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所有的施工步骤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例如,对于混凝土结构,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料、浇筑和养护进行监控,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5. 监测和维护:对于存在结构薄弱层的建筑或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结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薄弱层问
题,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控制结构薄弱层需要从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控制,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高规抗规重点概念理解-速查手册-新

高规抗规重点概念理解-速查手册-新

1、规定水平力P272《抗规》条文:定义。

P50《抗规》规定水平力:求倾覆力矩。

P96《高规》规定水平力:框架-剪力墙界线。

2、偶然偏心-扭转《高规》条:单向地震ei=±。

《高规》条文:规则结构需要;底部剪力法考虑。

双向地震不考虑,但需比较。

《抗规》条: 采用增大边榀地震内力方法(不考虑扭转耦联时)。

《抗规》条: 质量刚度明显不对称,计入双向水平地震的扭转影响。

《抗规》条文:偶然偏心与扭转二者不需要同时参与计算。

《高钢规》条:无偏心乘以修正系数;不考虑偶然偏心:《高规》位移角计算不考虑。

《高规》条文:周期比计算不考虑。

3、弹(塑)性时程分析相关《高规》P34-条:7~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的类型。

66,三包七均,单剪65多80。

《高规》P16-条:(宜)顶层空旷房间弹性或弹塑性时程分析。

《高规》P45-条: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

《高规》P42-条:(宜)大跨结构宜采用时程分析计算。

《抗规》P12-:具有明显薄弱部位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抗规》P31-:同《高规》、5条。

但增加了大空间结构。

4、二阶效应(P-△效应)-整体稳定验算《砼规》P36-,条:采用附加弯矩;《高规》P48-:不满足刚重比考虑二阶效应,乘增大系数;《抗规》P12-条,P277条文:重力附加弯矩>初始弯矩10%考虑增大系数(公式);《抗规》(钢结构按条规定计入二阶效应);《钢规》P13-条:框架二阶弹性分析;《高钢规》P26-;二阶效应整体稳定;《高钢规》P28-;二阶效应侧移。

5、扭转-位移比、周期比1)位移比P12[高规],P9 [抗规]条;P12[高规]条:限值;B,超A混合-复杂。

2)周期比P12[高规]条规定:定义及限值;B,超A混合-复杂- 。

P106[高规]条:偏心筒体的位移比、周期比要求。

P45[高规]条规定:B,超A混合-复杂-扭转振型数要求。

6、刚度比P15[高规]条规定,对框架结构,不宜小于上部70%或其上三层平均值80%;P15[高规]条规定,对含剪力墙的结构(无框支层)要求;P47[高规]条规定,结构嵌固端,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计算按。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概念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概念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概念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概念》
软弱层和薄弱层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指的是社会结构中最薄弱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影响的群体。

软弱层是指社会中最贫穷、最弱势的群体,它们面临着资源短缺、社会地位较低、受到歧视、受到政治排斥等问题。

薄弱层是指社会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最大的群体,它们往往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不公平待遇。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概念提醒我们,社会结构中的空间不平等,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确保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结构中软弱层和薄弱层区别

结构中软弱层和薄弱层区别

结构中软弱层和薄弱层区别软弱层是指结构中存在着一些较弱的区域,与周围的材料相比,这些区域的材料强度较低或者承载能力较差。

软弱层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如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材料老化等。

软弱层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局部破坏或者整体失稳,进而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例如,在混凝土结构中,软弱层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问题导致的,或者是由于混凝土中存在空鼓或裂缝等问题。

薄弱层是指结构中存在着一些较薄的区域,与周围的材料相比,这些区域的厚度较小。

薄弱层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设计尺寸不合理、施工误差等原因导致的。

与软弱层相比,薄弱层更加容易引发结构的破坏,因为薄弱层的承载能力比较低,容易造成结构的局部破坏甚至塌陷。

例如,在混凝土梁中,如果梁的底部存在薄弱层,当荷载增加时,这些薄弱层可能会出现剪切破坏,导致梁的失稳。

软弱层和薄弱层的区别在于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

软弱层是由较低强度的材料或者较差的承载能力导致的,它们可能会引发结构的局部破坏。

而薄弱层则是由于结构材料薄度较小导致的,它们更容易引发结构的整体破坏。

另外,软弱层的产生更多会涉及到材料的性质和配合比等问题,而薄弱层的产生更多涉及到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等问题。

为了解决软弱层和薄弱层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设计合理:在结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结构的材料性质和尺寸。

同时,需要注意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要求,避免在结构中出现过多的软弱层和薄弱层。

2.施工质量控制: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结构中各个部分的材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需要加强对软弱层和薄弱层的加固处理,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3.维护管理:在结构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管理,检查结构中是否存在软弱层和薄弱层等问题。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加固,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软弱层和薄弱层是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它们都可能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

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

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结构薄弱层是指建筑结构中一些部位或材料的强度、刚度等特性相对较弱,容易发生断裂、塌陷等情况。

为了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结构薄弱层进行验算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验算和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验算1.强度验算:对结构薄弱层的强度进行验算是确保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的重要手段。

验算时需根据设计荷载和相关规范计算并比较所选材料或构件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发现强度不符合要求,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增加钢筋数量、更换更强的材料等。

2.刚度验算:刚度验算主要是针对结构薄弱层的变形和位移进行计算,确保其在受力过程中不发生过大的变形,使结构整体保持稳定。

验算时需考虑结构的整体刚度、受力情况以及不同部位的刚度差异等因素。

如果发现刚度差异过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刚性连接件、增加支撑等来平衡刚度差异。

3.稳定性验算:对结构薄弱层的稳定性进行验算是确保其在受力过程中不会发生失稳的重要手段。

验算时需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承载力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和经验判断,对结构进行稳定性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如增加剪力墙、设置撑杆等。

二、控制1.设计控制:在结构设计阶段,应根据相关规范和经验对结构薄弱层进行合理的设计控制。

例如,在构造柱时应避免过长的柱子,以增加其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其强度和刚度等因素,以保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2.施工控制: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对结构薄弱层进行专门的施工控制。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浇筑质量,避免悬挑部位出现空鼓、裂缝等问题;在安装钢结构时应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等。

3.日常维护控制:结构薄弱层的维护对于其长期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应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和维护结构薄弱层,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例如,定期检查结构的裂缝、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综上所述,对结构薄弱层进行验算和控制是确保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结构设计的七个控制指标

结构设计的七个控制指标

之所以要限制比值, 因为两者接近时, 由于振动偶联的影响, 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 3.3.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3.3.1.程序调整:SATWE 程序不能实现。
3.3.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扭转刚度;总的调整原 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 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一般都靠近 X 轴和 Y 轴)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 的刚度。 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 度相对其中一主轴(侧移刚度较小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侧移刚 度较大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侧移刚度较大方向) 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侧移刚度较大方向的刚度。 例:24 层剪力墙结构的模型,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等都满足,只第二振型是扭转, 第一振型平动系数是 1.0,第二振型平动系数是 0.3,第三振型平动系数是 0.7;第三振型 转角 1.97,第一振型转角 91.20; 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 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 型转角方向) 的侧移刚度则过小, 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第三振型转角 1.97,靠近 X 轴;第一振型转角 91.20,靠近 Y 轴;先看下位移比、周 期比,如果位移比很小的话,可以增大小结构外围 X 方向的刚度,适当削弱内部沿 X 方向的 刚度(墙肢变短、开洞等) 。 注:平 1、扭、平 2,既然扭转没有跑到平 1 前面去,则说明平 1 方向的扭转周期小于 平 1 方向的平动周期,即平 1 方向的扭转刚度足够;加强平 2 方向外围的墙体,扭转刚度比 平动刚度增大的更快,于是扭转周期跑到了平 2 后面,变成了平平扭。 a.最有效原则: 削弱内部刚度,增强周边刚度,尽量周边均匀对称连续。 b.有较大凹入的部位加拉梁。 c.看看位移,将位移大的地方加拉梁,或者加大梁截面,加厚板。 d.增加外围梁截面,特别加强角部,和抗震墙部位的梁截面。 3.4.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3.4.1:计算结果详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WZQ.OUT) 。因 SATWE 电算结果中并 未直接给出周期比,故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需人工按如下步骤验算周期比: a.根据各振型的两个平动系数和一个扭转系数(三者之和等于 1)判别各振型分别是扭 转为主的振型(也称扭振振型)还是平动为主的振型(也称侧振振型) 。一般情况下, 当扭 转系数大于 0.5 时,可认为该振型是扭振振型,反之应为侧振振型。 当然, 对某些极为复杂的 结构还应结合主振型信息来进行判断。 b.周期最长的扭振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振周期 Tt,周期最长的侧振振型对应的就是 第一侧振周期 T1。 c.计算 Tt / T1,看是否超过 0.9(0.85)。对于多塔结构周期比,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 法验算,这时应该将多塔结构分成多个单塔,按多个结构分别计算、分别验算(注意不是在 同一结构中定义多塔,而是按塔分成多个结构)。 3.4.2: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连计算时,一般来说前两个或几个振型为 其主振型,但对于刚度不均匀的复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总之在高层结构设计中, 使得扭转振型不应靠前,以减小震害。SATWE 程序中给出了各振型对基底剪力贡献比例的计 算功能, 通过参数 Ratio(振型的基底剪力占总基底剪力的百分比 )可以判断出那个振型是 X 方向或 Y 方向的主振型,并可查看以及每个振型对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必要时,在“结

结构专业常见的结构计算问题

结构专业常见的结构计算问题

对结构专业常见结构计算问题的分析及改正建议一、关于荷载输入的问题(1)遗漏梁、柱、墙上荷载:在电算过程中进行荷载输入时,有时会出现荷载遗漏的情况,比如墙体、雨蓬、水箱、外天沟积水、建筑装饰线条高层有消防剪力梯之间的隔墙等作用在梁上的线荷载,屋面轻钢装饰构架作用在框架柱、梁上及电梯机房屋面吊钩作用在梁上的集中荷载、砼墙上开结构洞时的封洞荷载等。

出现漏荷载的原因除了专业配合问题外,也有设计人员疏忽的原因,在节点较密,梁段较短时更容易发生。

(2)楼梯间活荷载取值偏小:高层建筑中消防疏散用的楼梯,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以下简称《荷载规范》)第4.1.1条的规定,不应小于3.5kN/m2。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楼梯(除了楼中楼的室内楼梯及上电梯机房用的小楼梯外)都是消防楼梯,其活荷载标准值都不应小于规范规定的数值,有的设计人员仍按一般住宅或办公楼,取用2.0kN/m2是不正确的。

(3)卫生间荷载取值不足:卫生间的荷载输入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一般住宅、宿舍、宾馆等的套内卫生间面积较小,有明确的板下沉及填料要求,这部分的恒、活荷载较容易控制,一般不会出错。

可是,对教学楼、医院等面积较大的、隔墙局部布置较密的公共厕所,荷载取值就容易出现问题。

按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以下简称为《技术措施》中的有关规定,有分隔的蹲厕公共卫生间,也可将活荷载取为8.0kN/m2,这个值已经考虑了填料、隔墙等的重量。

对于住宅中有带浴缸的卫生间时也应按《技术措施》将卫生间活荷载取为4.0kN/m2。

(4)遗漏电梯运行荷载:电梯机房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应不小于7.0 kN/m2,这是《荷载规范》的规定,设计人员一般都能注意到并正确输入。

但是,对于电梯运行时通过电梯机房的钢梁及侧壁导轨传到电梯井壁上的荷载却常常会遗漏。

如果电梯井壁是钢筋混凝土墙,一般将荷载补充完整后重算的计算结果变化不会很大。

(完整版)框架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

(完整版)框架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

框架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框剪结构应去除剪力墙后在进行弹性验算)A 控制意义:避免薄弱层的轻易出现,若不可避免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加强B 规范条文高规的4.4.2、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规范规定:高规的4.4.3、5.1.14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薄弱层方法之一:按层刚度比来判断薄弱层方法之二: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薄弱层方法之三:按楼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来判断>>按层刚度比来判断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时,抗震规范和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列方法(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方法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即剪切刚度:Ki = Gi Ai / hi方法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即剪弯刚度:Ki = Vi / Δi方法3: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方法即地震剪力位移比刚度:Ki = Vi / Δi由于层刚度产生的薄弱层,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布置、材料强度来改变。

>>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程序将薄弱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选择剪力位移比方法计算层刚度时,一般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

结构薄弱层名词解释

结构薄弱层名词解释

结构薄弱层名词解释
嘿,咱来说说结构薄弱层是啥玩意儿哈。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有一次我去一个老小区,那小区的房子看起来都有点旧了。

我走着走着,就看到有一栋楼的外墙有点裂缝。

我就想啊,这楼不会有啥问题吧?
后来我听人说,这楼可能有结构薄弱层。

啥是结构薄弱层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建筑物里,有那么一层或者一个部位,它不像其他地方那么结实。

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总有那么一个地方比较脆弱,容易出问题。

比如说,在地震的时候,结构薄弱层就可能最先受到破坏。

因为它不够结实嘛,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力量。

或者在风吹雨打的时候,薄弱层也可能会出现漏水啊、裂缝啊这些问题。

就像那个老小区的楼,可能就是因为有结构薄弱层,所以外墙才会有裂缝。

要是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影响到整栋楼的安全。

所以啊,结构薄弱层就是建筑物里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我们在盖房子或者检查房子的时候,一定要留意有没有结构薄弱层,及时采
取措施,让房子更结实、更安全。

嘿嘿。

关于结构薄弱层及其控制

关于结构薄弱层及其控制

A 控制意义:避免薄弱层的轻易出现,若不可避免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加强B 规范条文高规的4.4.2、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规范规定:高规的4.4.3、5.1.14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薄弱层方法之一:按层刚度比来判断薄弱层方法之二: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薄弱层方法之三:按楼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来判断>>按层刚度比来判断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时,抗震规范和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列方法(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方法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即剪切刚度:Ki = Gi Ai / hi方法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即剪弯刚度:Ki = Vi / Δi方法3: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方法即地震剪力位移比刚度:Ki = Vi / Δi由于层刚度产生的薄弱层,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布置、材料强度来改变。

>>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程序将薄弱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选择剪力位移比方法计算层刚度时,一般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

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层刚度并找出薄弱层。

再在真实条件下计算,并且检查原找出的薄弱层是否得到确认,完成其它计算。

(完整版)框架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

(完整版)框架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

框架结构薄弱层的验算和控制(框剪结构应去除剪力墙后在进行弹性验算)A 控制意义:避免薄弱层的轻易出现, 若不可避免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加强B 规范条文高规的4.4.2 、5.1.14 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 的增大系数。

规范规定:高规的4.4.3 、5.1.14 条规定,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 的增大系数。

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薄弱层方法之一:按层刚度比来判断薄弱层方法之二: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薄弱层方法之三:按楼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来判断>>按层刚度比来判断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时,抗震规范和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列方法(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方法1:高规附录E.0.1 建议的方法即剪切刚度:Ki = Gi Ai / hi 方法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即剪弯刚度:Ki = Vi / Ai 方法3:抗震规范的3.4.2和3.4.3 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方法即地震剪力位移比刚度:Ki = Vi / Ai 由于层刚度产生的薄弱层,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布置、材料强度来改变。

>>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程序将薄弱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乘以1.15 的增大系数。

选择剪力位移比方法计算层刚度时,一般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

门窗幕墙基本受力结构简介

门窗幕墙基本受力结构简介

门窗幕墙基本受力结构简介一、轴心受拉【门窗幕墙】外力通过截面中心,截面上各点受力均匀,材料强度可以被充分利用。

所以,对于适合抗拉的材料(如钢材),轴心受拉是最经济合理的受力状态。

采用高强钢丝,碳纤维等等材料。

二、轴心受压对于适合受压的材料(如混凝土、砌体以及钢材等)也是很好的受力状态。

但是受压构件较细长时会有稳定问题,偶然的附加偏心会降低构件承载力,甚至引起失稳。

由于压杆失稳总是在截面回转半径最小的方向发生,所以对于轴心受压构件,环形截面最为合理,圆形或方形截面也较为合理。

工字型截面、角钢或双角钢等也可以做压杆使用,但由于两个方向的回转半径不同,往往首先在回转半径小的方向引起失稳。

对于混凝土来说,适于抗压,但当压力很大时,截面也非常大,结构自重大,影响结构的性能。

三、弯和剪弯和剪往往同时发生,工程中纯弯和纯剪的情况很少。

正应力在离中和轴最远处最大,截面中间部分应力很小,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利用。

剪应力在截面中和轴处最大,在离中和轴最远处为零。

对于矩形截面梁,无论受弯或受剪,截面上材料强度都不能充分利用。

由于玩具M和剪力V沿构件长度分布也不同,M跨中最大,支座处为零;而剪力支座处最大,跨中为零。

所以对于等截面受弯或受剪构件,材料的利用率比压或拉杆要差得多。

当然,做成T型或工字型截面相对要合理一些。

无论从承载力或刚度考虑,适当提高截面惯性矩是合理的。

四、扭受扭时由截面上成对的剪应力组成力偶来抵抗扭矩,截面剪应力边缘大,中间小;截面中间部分的材料应力小,力臂也小。

空心截面的抗扭能力和相同外形的实心截面十分接近。

受扭构件以环形截面为最佳,方形、箱型截面也较好。

该总论共有六部分,每一项都有关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作为结构人应能理解之、掌握之、应用之。

对每一部分都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A 控制意义;B 规范条文;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D 注意事项。

我想通过这样的整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大家的阅读、理解。

阻尼支撑控制结构薄弱层的设计方法研究

阻尼支撑控制结构薄弱层的设计方法研究

De i n M e h d o mpe a i g o Co r lt e S r t e wih W e k S o y sg t o fDa d Br c n s t nt o h t uc ur t a tr
L e dn ,a o g in , i i i 1 Shoo C i ni en , ot a n e i , af g 106 Ci ; u W i og 一 L nZ n -口 LuWe qn (. c lf il g e i Su esU irt N nn 09 , h 口 . j . g o 编 号 ] 10 . 1 (0 )20 5 - 文 028 2 2 1 0 -0 70 4 1 6
阻尼支 撑 控 制 结构 薄 弱 层 的设 计 方 法 研 究
陆伟 东 , 宗建 刘伟 庆 蓝 ,
( .东 南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 苏 南 京 20 9 ;.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 1 江 10 62 江苏 南 京 2 0 0 ) 10 9
第3 3卷第 2期
21 0 1年 4月
工 程 抗 震 与 加 固 改 造
Vo. 3, .2 1 3 No
Ap .2 1 r 01
Ea t q k ssa tEn i e rn n to i i g rh ua e Re itn g n e ig a d Rer f tn t
[ 摘 要] 针对地震 中震损 严重的含薄弱 层结构 , 计算 分析 了薄 弱层对结 构抗震 性能 的影响及 其变化 规律 。基 于“ 补偿 刚
度 ” 念 , 据 阻尼 器 和 附加 体 系 的 力 学 特 征 , 出 了 控 制 薄 弱 层 层 间位 移 的 阻尼 支 撑 简 化 设 计 方 法 。通 过 时 程 分 析 验 证 。 概 根 提 该 简 化 设 计 方 法 能精 准 控 制 薄 弱 层 层 间 位 移 到 目标 值 , 有 良好 的经 济 性 和实 用性 。 具 [ 键词] 消能减震结 构 ; 弱层 ; 偿刚度 ; 关 薄 补 阻尼 器 ; 计 方 法 设 [ 图 分 类 号 】 T 32 中 U 5 [ 献标识码 ] A 文

新抗规问答-最全的

新抗规问答-最全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问答索引(一)规范管理、总则、术语和符号1.为什么新规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2002年12月31日才废止?(2002.1) 2.新规范在过渡期中,一些其他的相关规范尚未公布,配套的计算软件还未升版,在实际使用时应如何操作?(2002.1)3.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2002.1)15.新规范在执行中,若发现某些条款与以前颁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不一致时如何解决?(2002.1)18.新规范在执行中,若发现某些条款由于印刷错误需勘误或今后可能局部修订,这些信息将刊登在何处?(2002.2)28.已按89规范进行过设计,因种种原因目前未施工的工程,施工前是否应按新规范重新修改设计图纸后再施工?(2002.2)41.建设部主管部门对过渡期及之后的规范应用有何具体要求?(2002.4)42.随着经济建设工作的发展,一些项目属于抗震设防区内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对于这些工程的上报和审查的主要规定有哪些?(2002.4)63.今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两县发生6.8级地震,从这次地震的房屋震害情况看,对抗震设防及建筑抗震设计工作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2003.2)(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4.新规范中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分类总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乙类建筑不是特别多?设置了抗震缝后可否根据各单元划分设防分类?目前许多大底盘高层建筑裙房为商店,上部为住宅楼,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注意哪些事项?(2002.1)5.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突出屋面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2002.1)22.新规范附录A中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与89规范的抗震设防烈度所对应的加速度值相比有所变化,在规范过渡期中实际使用时应如何操作?(2002.2)23.新规范中第2.1.9条和第2.1.10条明确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概念,如何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场地类别二者的不同,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下确定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建筑类别不同时,计算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如何取值?(2002.2)26.在砖房总高度、总层数已达限值的情况下,若在其上再加一层轻钢结构房屋,此种结构形式应如何设计?(2002.2)38. 6度区的建筑是否都不需要进行地震作用计算?(2002.3)39.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其以上的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应如何确定?(2002.3)43.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G50010—2002)表4.2.2-1中HPB235(Q235)钢筋的直径是8~20mm,抗震规范中许多箍筋的最小直径要求为6mm,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进行设计?(2002.4)89.基本烈度小于6度地区的建筑,若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有关条文的要求应为乙级,那么该建筑需进行抗震设计吗?(2003.4)90.面积较大的商业建筑,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有关规定属于乙类建筑,若设置抗震缝分成两个单元,每个单元按面积划,可属于丙类建筑,这样划分的设防分类是否可行,实际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003.4)(三)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19.突出屋面的屋顶房间何时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顶计算而不算做一层?(2002.2)21、抗震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轴压比和结构层间位移控制,这二者之间有无关系?89规范在框架—抗震墙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制中专门对装修较高的公共建筑做了规定,为什么新规范却无此规定?(2002.2)53.如何验算建筑结构基础的抗震承载力?(2003.1)54.新规范第4.1.4条第4款“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层中扣除。

规范关于抗剪薄弱层规定的不足

规范关于抗剪薄弱层规定的不足

规范关于抗剪薄弱层规定的不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8条条文说明指出:“刚度变化不符合本规程第3.5.2条要求的楼层,一般称作软弱层;承载力变化不符合本规程第3.5.3条要求的楼层,一般可称作薄弱层.为了方便,本规程把软弱层、薄弱层以及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楼层统称为结构薄弱层.结构薄弱层在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剪力应适当增大,增大系数由02规程的1.15调整为1.25,适当提高安全度要求.”所以,不论是软弱层还是薄弱层,均表达的是竖向不规则,可以以薄弱层统称,在超限项目中应避免刚度薄弱和强度薄弱出现在同一层.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3的规定是:“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注: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和.”所以可以看出,薄弱层主要是指受剪承载力不足,历次震害也表明,这些薄弱层的倒塌呈现剪切破坏或柱两端屈服对应的抗剪承载力不足,薄弱层的位置与外因地震作用有关,薄弱层的含义实际上是“层抗剪薄弱层”.魏琏大师在《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刊于《建筑结构》2017年1月上)指出:建议采用下式判别中、大震下结构薄弱层的位置:ξi=V iy/V ie式中:V iy为i层的抗剪承载力;V ie为中震或大震下i层按弹性计算的层剪力;ξi为i层的抗剪裕度指数.当ξi>1时,i楼层不会出现抗剪屈服;当ξi <1时,i楼层可能出现抗剪屈服.其中当i楼层的ξi为最小值时,且与其他楼层相比偏小较多时为大震中可能出现抗剪破坏的薄弱层,实际应用时可选择最小的1~3个ξi 值,且相互距离较近的楼层,判别为结构的抗剪薄弱层,在设计时应采取抗震加强措施防止出现地震中的倒塌.由此可见,地震作用是外因,层抗剪承载力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出现了薄弱层在地震下的倒塌.可以判断,当出现薄弱层破坏时,破坏楼层处的ξi小于1,且是各楼层中的最小值.现行方法通过判断i层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层抗剪承载力的一定比例时为薄弱层是不完备的,因为比相邻层小,并不代表沿结构全高为最小,还要看该层ξi值在结构全部楼层中是否最小值,才能判断出抗剪薄弱层的位置,因此仅加强抗剪承载力相对较小的下一楼层的抗剪能力有时可能是无效的.仅加强较上1层抗剪承载力偏小的下层的抗剪能力有时可能是无效的.。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高规》4.4.2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5.1.14 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应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高规》附录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r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不应大于1.3。

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三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抗震》E.2.1 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实现:1.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

2.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唯一的比。

3.对于薄弱层,程序将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放大系数。

4.用户可以人工指定薄弱层。

5.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结构应选择第三种层刚度算法;多层结构选第一种,有斜撑的钢结构选第二种。

6.用第三种方法时,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2遍。

确认原找出薄弱层。

7.转换层是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薄弱层。

不管该层是否满足刚度比的要求,都要手工定义为“薄弱层”。

8.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结构形式,且比其他2种方法更容易通过刚度比验算。

操作:分为“层刚度比计算方法的设定”和“指定薄弱层”的操作。

关联操作:“刚性楼板假定”“地下室”层刚度比计算用于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的判断条件。

已找好答案《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目

已找好答案《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目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思考题1.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按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按震源深浅: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1.2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

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洛夫波、瑞雷波)纵波:P波,为压缩波,速度快,产生颠簸。

横波:S波,为剪切波,速度稍慢,产生摇晃。

洛夫波(类似于蛇行,左右运动)瑞雷波(上下、前后运动,最慢)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一般是在剪切波和面波都达到时振动最为激烈。

1.3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上述三种烈度之间有何区别?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及其关系。

地震震级: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基本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勺地震烈度值。

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众值烈度:出现频率最多的低于基本烈度的称为多遇烈度。

罕遇烈度:很少出现的高于基本烈度的大的地震烈度称为罕遇烈度。

经研究其分布函数可用极值III型表示。

■—上限值,=12 I m —众值烈度K —形状参数基本烈度:超越概率为10%多遇烈度(众值烈度):超越概率63.2%比基本烈度小1.55度。

罕遇烈度:超越概率为2~3%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1.4何谓“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抗震概念设计: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着重从建筑物的总体积上进行抗震设计,这就是结构的概念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 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 层的80%,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 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2.2 软件实现 程序无自动进行楼层层间受剪承载力不 满足的判断的功能。 用户在确定某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 力小于其上一层的 80% 时,应将该层手 工设置为薄弱层。 2.3 操作方法 用户可做‘指定薄弱层’的操作。
结构薄弱层的概念和控制
一、结构层刚度沿竖向突变产生的 薄弱层
1.1 规范条文 高规的4.4.2、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 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 70% 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 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 1.15的增大系数。


“抗震规范” 表3.4.2—2 竖向不规则的 类型中,除侧向刚度不规则和楼层承载 力突变以外,还有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 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剪力墙、抗 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 桁架等)向下传递。这是带转换层结构, 转换层是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部位, 属薄弱层,该层的地震剪力应乘1.15。







1.4 关联操作 ‘刚性楼板假定’:详见 1.4 节。设定第三种层 刚度比计算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时,一般应该有刚性楼板假定。 1.5 结果说明 程序逐层输出每一层层刚度比和薄弱层地震剪力 放大系数。



SATWE 层刚度比和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的结果可在 WMASS.OUT中查看。如以下所示: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 算信息 Ratx,Raty: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 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 Ratx1,Raty1: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 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 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RJX,RJY,RJZ: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 刚度和扭转刚度 来自
1.2 软件实现 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 为薄弱层时,抗震规范和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 列方法(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 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 方法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 Ki = Gi Ai / hi 方法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 Ki = 1 / Δi 方法3: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 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Ki = Vi / Δi 软件已全部实现。程序提供三种方法的选择项,用户 可以选用其中之一。程序隐含的方法是第3种,即地震 作用下层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
三、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
我国的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三水准设防和两 阶段设计”;三水准设防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两阶段设计是∶ 第一阶段,小震下弹性设计,即多遇地震下结构和 构件 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性变形验算,对各类结构按规 范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第二阶段,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指罕遇地震下结构层间位移不 超过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属变形能力极限状态验 算。



Floor No:1,Tower No.:1 Xstif= 45.7917(m),Ystif= -11.6787(m),Alf = 0.0000(Degree) Xmass= 50.9751(m),Ymass= -13.9529(m), Gmass= 1022.9373(t) Eex = 0.4070,Eey = 0.1706 Ratx = 1.0000,Raty = 1.0000 Ratx1= 2.1582,Raty1= 2.3140,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4.7175E+06(kN/m), RJY = 4.7783E+06(kN/m), RJZ = 0.0000E+00(kN/m)

1.3 操作方法 分为‘层刚度比计算方法的设定’和‘指定薄弱层’的操作。 SATWE 层刚度比计算方法的设定 ①进入菜单《2.结构分析和构件能力计算》→《SATWE计算 控制参数》 在‘层刚度比计算’框中的三个任选项-‘剪切刚度’、 ‘剪弯刚度’或‘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内选一打 ‘· ’,则可。 指定薄弱层,此时程序自动判定的薄弱层仍旧调整 进入菜单《 1. 接 PM 生成 SATWE 数据》 → 《 1. 分析与设计参 数补充定义》→《调整信息》 在‘指定的薄弱层个数’项内填入要用户设定薄弱层的总层 数,再在‘各薄弱层层号’项内填入薄弱层的结构层号。
二、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沿竖 向突变产生的薄弱层

2.1 规范条文
高规的 4.4.3 、 5.1.14条规定, 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 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 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 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 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对于薄弱层: ( 1 )程序将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 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 2 )程序设有‘指定薄弱层’项。用户可手 工指定薄弱层; ( 3 )这三种计算方法有差异是正常的,可以 根据需要选择; (4)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结构应选择第3种层刚 度算法;
选择第 3 种方法计算层刚度和刚度比控 制时,一般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 条件。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 应计算两次。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 算层刚度并找出薄弱层。再在真实条件 下计算,并且检查原找出的薄弱层是否 得到确认,完成其它计算。 转换层是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 薄弱层。不管该层程序判断是否满足刚 度比要求,用户都应将该层手工置为 “薄弱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