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个字影响中日40年
关于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精选6篇)
关于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精选6篇)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6篇第1篇: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文字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的文字也收到中国文字的影响。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与中国有着各方面的往来,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民族的语言。
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据说,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
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
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
“假”即“借”,“名”即“字”。
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
可见,中国的文化影响到了日本文字的形成。
日本的茶文化也是源于中国,相传中国茶叶传入日本是在秦朝,而从唐朝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进了日本,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素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的讲究,它贯彻了儒家的“礼、义、仁、德”。
而日本茶道则是以“和、静、清、寂”为茶道精神,这与中国茶文化有着相当类似的地方。
而讲到茶文化,就想到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而且,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由此可见,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日本的文化广受其影响,至今仍影响着日本的各个领域。
日本渡来的汉字及其影响
日本渡来的汉字及其影响汉字是汉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写字系统之一。
在日本,汉字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个世纪。
日本人在公元五世纪左右从中国引进了汉字。
虽然这些汉字最初只用来写宗教文献,但这些汉字最终融入了日本文化,并在日本的漢字文化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日本渡来的汉字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一. 汉字的引进和汉字的发展汉字是从中国引进到日本的,最初的目的是用于翻译宗教文献,如佛经和道教经典。
在日本的飞鸟时代,即公元645年至710年之间,史官兼职官僚和僧人被派往中国完成翻译工作。
这些翻译工作为日本渡来的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日本最初引入汉字时,汉字的使用非常有限,只用于书写宗教文献。
不过,由于在中国汉字的应用范围很广,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汉字的实用价值。
因此,从公元七世纪开始,汉字开始逐渐融入到日本文化中,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汉字渐渐被日本人所接受并应用的原因在于,它们是一种极为简洁和高效的书写系统。
这样的书写系统不仅可以传达文字的意义,也可以传达语言的语音。
汉字的应用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多个方面。
1. 文字表达汉字为日本人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地表达文字的系统。
这些汉字不仅对解释杂乱的语言和文字文化差异提供了帮助,还提供了一种简单而丰富的表现文化和思想的方式。
由此,在表现剧作和歌词等方面,日本人使用汉字的形式依旧被广泛地使用。
2. 修辞艺术因为日语中有大量汉字音译单词,因此汉字常用于表达和展示修辞技巧。
这种技巧是在日文和汉字的结合中产生的,在日本文学和娱乐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汉字的机智意味和歧义性在日本文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3. 教育系统汉字在日本教育系统中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汉字的使用范围极广,因此掌握汉字成为了日本学生的一项必修技能。
日本学生需要掌握3000个以上的汉字才能读懂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古典文学。
近代中国的“亚洲主义”话语
引言在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亚洲主义"(Asianism)无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亚洲主义自明治时期在日本出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赋予了种种不同的内涵。
在实践上,由于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丝丝相连,亚洲主义被批判为助长日本侵略中国的意识形态。
战后,在日本以鲁迅研究而著名的竹内好发表了《亚细亚主义》一文。
他在文中提出,亚洲主义既有日本对亚洲进行"侵略"的一面,又有加强日本与亚洲各国之间"连带感"的一面[1]。
竹内的此种观点在日本立刻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也唤起了学界对亚洲主义的兴趣。
直至今日,关于亚洲主义的研究在日本仍然倍受注目,不断有新的著述问世[2]。
不同叙述中的亚洲主义既反映了战后日本国内社会思潮的变化,也寄托了研究者们不同的"乡愁"--或寻找中日两国曾经有过或可能出现的"黄金时期",或为日本对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的侵略进行辩护。
面对日本目前在后民族国家和全球化时代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还有一些人试图从亚洲主义入手作出解释,乃至寻求出路[3]。
在中国学界,人们历来认为,亚洲主义是一种用华丽的词藻包装起来的侵略思想。
但是,在有关中日关系的著述里,涉及亚洲主义的文字却极少越出孙中山"大亚细亚主义"的范围[4]。
人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互相矛盾的叙述:亚洲主义在成为日本民族主义对外侵略工具的同时,也曾经在特定的时期为孙中山的中国革命敲了边鼓。
这种亦此亦彼的相对主义叙述,显然无助于从根本上把捉亚洲主义与近代中国的关系。
笔者关心和研究亚洲主义问题,不止是基于对上述叙述的不满,更是基于对近代中国的"现代性"(modernity)形成问题的思考。
如果简单地回顾一下西潮东渐后一百多年来的东亚历史,不难发现,当中国传统的以华夷思想为基础的朝贡贸易的"世界体系",受到西方以近代国家和资本主义市场为核心的"世界体系"的挑战并逐渐崩溃时,新崛起的日本便以亚洲主义为张本,向中国和东亚其它国家强制推行过另一种"世界体系"-"大东亚共荣圈"。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起伏不定的过程。
由于历史因素和领土争端等问题的影响,两国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难以化解的分歧。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日本意识到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中日关系开始缓和。
改革开放初期,中日关系受到历史问题的阻碍,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
尤其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得两国关系长时间处于冷淡状态。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予了日本一个机会,通过经济交流和合作来改善关系。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日本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并向中国提供大量的援助和投资。
这种经济合作改善了两国关系,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资,包括日本资本,为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提供便利条件。
在经济合作发展的中日关系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钓鱼岛争端。
这个岛屿群体位于中国东海和日本海之间,本应该是两个国家友好合作的桥梁,却成为两国之间的争议焦点。
两国围绕钓鱼岛的主权争端多次引发了激烈的冲突和紧张局势,使得两国关系受到严重的影响。
钓鱼岛争端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到了东亚地区的稳定。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
在近年来,中日关系有所缓和,双方开始重视对话与合作。
2018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东京举行,开启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双方同意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双方还开展了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要想实现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双方应加强高层交往,定期举行会晤,加强政治互信。
两国应加强经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繁荣和发展。
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现存的问题和争端。
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两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友好关系将为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为中心浅析日语的发展历程
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为中心浅析日语的发展历程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绵延两千多年。
在日本原始社会和古代社会,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接受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
日本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以及从中国去日本定居的“归化人”给日本带来了中国的汉语汉字、历法律令、儒学佛学等中国传统文化。
从语言书写上,日本从最开始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状态下只用汉字书写,到通过长期的历史学习中逐渐发展自己的假名文化,用汉字和假名混合书写,再加上近代西方外来语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当代日语。
从语言发音上,日语受中国读音影响极大,分为模仿汉字传入时读音的“音读”和借字形、字音但保留日语原有意义的“训读”。
标签:中国传统文化日语发展日本文化一、引言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多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在日本文化尚未成熟的文化早期时代,以日本接受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
日本内藤虎次郎博士曾说:“与中国文化接触之前,日本民族好比是豆汁。
中国文化好比是卤水。
日本民族与中国文化一经接触,立即变成了豆腐”,以此形象地比喻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
日本原有特殊的岛国环境使日本形成了较封闭的日本固有原始文化。
但日本人民对外来的文化接受和包容度极高,尤其是古代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日语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原始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日本的原始社会主要分为绳文时代、弥生时代,下面分别阐述在两个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绳文时代距今约3000年左右,对应着中国的夏、商、周时代。
在绳文时代的后期,中国大陆开始有小规模集团的大陆居民从山东半岛出发,经过朝鲜半岛,辗转到达日本。
从民俗上来看,商代的一些民俗习惯,如鸟崇拜、支石墓等,在朝鲜民俗中普遍存在,在日本也有相同或相似的民俗,中日的文化交流就从这个时期开始。
弥生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日本出现了水稻种植和开始使用金属器工具。
以史为鉴 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中日关系历史犹如一面镜子,照亮了所有走过的一切,也预知了未来。
中日关系,以史为鉴,必创和平未来。
面对历史,我们要严肃对待。
日必须面对在华犯下的罪行,以史为鉴不再挑起战争。
但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之际,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做文章,屡生事端。
为此,中国《人民日报》甚至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钓鱼岛问题失控的风险并非绝对不存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更是明确表示:“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任何人拿来买卖。
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中日两国虽然有着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历史,但百余年来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至今仍是中国人民心中深深的伤痛。
中日两国都应该牢记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获得启迪。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美英《开罗宣言》、中美英《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等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不仅宣告了日本大陆政策的破产,重创了日本军国主义,而且也使得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得以光复,从而奠定了战后中日关系的基本框架与格局。
即便是在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仍然重申“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百余年来的中日关系似乎印证了这句中国古语。
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委曲求全;抗战胜利,收复失地,扬眉吐气。
日本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其不同的结果分别决定了战后相当长时期两国关系的基调。
因此,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曾经两次侵略中国的邻居,中国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心中常存忧患意识。
如今,抗日战争胜利不过六十七年,日本又在钓鱼岛挑起事端并企图染指南海事务,再次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与躁动。
古人又云: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如果日本果真敢在钓鱼岛问题上铤而走险,则中国雪百年奇耻、建不世之功,此其时乎?面对于中日在钓鱼岛等争端,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呢?一是要牢牢控制中日发展的主导情绪。
中日建交40周年
中日建交40周年一、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古代史1、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
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化改新”。
(2)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戚继光抗倭斗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日本侵略者)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倭患”。
戚继光受命抗倭,他组织了一支抗倭军队——“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
阶段特征:和平友好交往是古代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近代史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亚洲的强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1、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2、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对北京的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3、1915年乘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4、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取得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引发五四运动,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一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
5、为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略中国,并霸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32年设立了伪“满洲国”。
中日关系简要回顾
中日关系简要回顾一、历史悠久的相互交流1.古代中日贸易:中日两国早在古代就有了贸易往来,以丝绸和茶叶为主要交易品。
2.日本的汉字文化:日本在唐朝时期就开始学习汉字,汉字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深远。
二、近代关系的曲折发展1.日本的侵略战争:20世纪上半叶,日本先后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给中日关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战后的对立与和解:二战后,日本投降,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日两国经历了长期的对立与摩擦,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和解努力。
–日本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上世纪70年代,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帮助中国进行了经济建设。
–外交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打开了两国友好合作的大门。
三、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1.日本对华投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日自由贸易协定:2018年,中日两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促进了双边贸易合作,提升了两国间的经济关系。
3.旅游和人员交流:中日之间的旅游往来和人员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历史问题的影响与处理1.侵华战争历史问题:日本侵略行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侵华战争的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敏感问题。
2.历史反省与道歉:日本政府多次就侵华战争向中国表示歉意,并承认历史责任。
3.历史教育与纪念活动:中日两国在历史教育和纪念活动上的合作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五、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途径。
例如,中日友好青少年交流活动、日本动漫、中国功夫等。
2.古代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佛教、书法等。
3.现代文化交流:近年来,中日两国在电影、音乐、时尚等方面的交流更加活跃,丰富了两国人民的文化生活。
六、中日关系的前景与挑战1.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中日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
最新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1 一2 七3 三4 上5 下6 不7 世8 中9 主 10 久 11 乘 12 九 13 事 14 二15 五 16 井 17 亡 18 交 19 京 20 人21 仁 22 今 23 他 24 仙 25 代 26 令27 以 28 仰 29 伏 30 伐 31 休 32 位33 低 34 住 35 何 36 佛 37 作 38 使39 来 40 例41 依 42 便 43 俗 44 保 45 信 46 修47 个 48 借 49 假 50 伟 51 停 52 备53 传 54 伤 55 价 56 亿 57 元 58 兄59 充 60 兆61 先 62 光 63 免 64 儿 65 入 66 内67 全 68 两 69 八 70 公 71 六 72 共73 兵 74 典 75 册 76 再 77 冬 78 冰79 冷 80 出81 刀 82 分 83 刑 84 列 85 初 86 判87 别 88 利 89 到 90 则 91 前 92 力93 功 94 加 95 助 96 勇 97 勉 98 动99 务 100 胜101 劳 102 势 103 勤 104 劝 105 化106 北 107 区 108 十 109 千 110 午111 半 112 卒 113 协 114 南 115 印116 危 117 卷 118 厚 119 原 120 去121 参 122 又 123 及 124 友 125 反126 取 127 受 128 口 129 古 130 句131 可 132 史 133 右 134 各 135 合136 吉 137 同 138 名 139 向 140 君141 否 142 吹 143 告 144 味 145 呼146 命 147 和 148 哀 149 品 150 唱151 商 152 问 153 善 154 喜 155 丧156 单 157 严 158 四 159 回 160 因161 困 162 固 163 国 164 园 165 圆166 图 167 团 168 土 169 在 170 地171 均 172 城 173 执 174 基 175 堂176 坚 177 报 178 场 179 增 180 士181 壮 182 寿 183 夏 184 夕 185 外186 多 187 夜 188 大 189 天 190 太191 夫 192 央 193 失 194 奉 195 女196 好 197 如 198 妙 199 妹 200 妻201 姊 202 始 203 姓 204 威 205 婚206 妇 207 子 208 字 209 存 210 孝211 季 212 孙 213 学 214 宅 215 宇216 守 217 安 218 完 219 宗 220 官221 宙 222 定 223 客 224 室 225 害226 家 227 容 228 宿 229 密 230 富231 寒 232 察 233 实 234 写 235 寸236 寺 237 射 238 将 239 尊 240 对241 小 242 少 243 就 244 尺 245 尾246 局 247 居 248 屋 249 展 250 山251 岛 252 崇 253 川 254 工 255 左256 巨 257 己 258 已 259 市 260 布261 希 262 师 263 席 264 常 265 平266 年 267 幸 268 幼 269 序 270 店271 度 272 庭 273 广 274 建 275 式276 弓 277 引 278 弟 279 弱 280 强281 形 282 彼 283 往 284 待 285 律286 後 287 徒 288 得 289 从 290 德291 心 292 必 293 忍 294 志 295 忘296 忙 297 忠 298 快 299 念 300 怒301 思 302 急 303 性 304 怨 305 恨306 恩 307 悟 308 患 309 悲 310 情311 惜 312 惠 313 恶 314 想 315 愁316 意 317 爱 318 感 319 慈 320 庆321 忧 322 忆 323 应 324 成 325 我326 战 327 户 328 所 329 手 330 才331 打 332 扶 333 承 334 技 335 投336 抱 337 招 338 拜 339 拾 340 持341 指 342 授 343 采 344 探 345 接346 推 347 扬 348 支 349 收 350 改351 放 352 政 353 故 354 效 355 救356 败 357 教 358 敢 359 散 360 敬361 敌 362 数 363 文 364 料 365 新366 方 367 施 368 旅 369 族 370 日371 早 372 明 373 易 374 昔 375 星376 春 377 昨 378 是 379 时 380 晚381 昼 382 景 383 晴 384 暑 385 暖386 暗 387 暮 388 暴 389 曲 390 更391 书 392 最 393 会 394 月 395 有396 服 397 望 398 朝 399 期 400 木401 未 402 末 403 本 404 朱 405 材406 村 407 东 408 松 409 林 410 果411 枝 412 柔 413 校 414 根 415 栽416 案 417 植 418 业 419 极 420 荣421 乐 422 树 423 桥 424 权 425 次426 欲 427 歌 428 欢 429 止 430 正431 步 432 武 433 岁 434 历 435 归436 死 437 杀 438 母 439 每 440 比441 毛 442 氏 443 民 444 气 445 水446 永 447 江 448 决 449 河 450 油451 治 452 泉 453 法 454 波 455 泣456 注 457 泰 458 洋 459 洗 460 活461 流 462 浪 463 浮 464 浴 465 海466 消 467 凉 468 净 469 深 470 混471 浅 472 清 473 减 474 湖 475 温476 满 477 渔 478 汉 479 洁 480 火481 烈 482 无 483 然 484 烟 485 热486 灯 487 争 488 父 489 片 490 牛491 物 492 特 493 犬 494 独 495 玉496 王 497 现 498 球 499 理 500 甘501 生 502 产 503 用 504 田 505 由506 申 507 男 508 界 509 留 510 番511 画 512 异 513 当 514 病 515 登516 发 517 白 518 百 519 的 520 皆521 皇 522 皮 523 益 524 盛 525 尽526 目 527 直 528 相 529 省 530 看531 真 532 眠 533 眼 534 着 535 知536 短 537 石 538 破 539 硏 540 示541 祖 542 祝 543 神 544 祭 545 禁546 福 547 礼 548 秀 549 私 550 秋551 科 552 移 553 税 554 种 555 谷556 究 557 空 558 窗 559 立 560 章561 童 562 端 563 竞 564 竹 565 笑566 第 567 笔 568 等 569 答 570 算571 节 572 米 573 精 574 约 575 红576 纯 577 纸 578 素 579 细 580 终581 结 582 绝 583 给 584 统 585 经586 绿 587 线 588 练 589 续 590 罪591 羊 592 美 593 义 594 习 595 老596 考 597 者 598 耕 599 耳 600 圣601 闻 602 声 603 听 604 肉 605 育606 胸 607 能 608 脱 609 臣 610 自611 至 612 致 613 与 614 兴 615 举616 旧 617 舌 618 舍 619 舞 620 船621 良 622 色 623 花 624 若 625 苦626 英 627 茶 628 草 629 菜 630 华631 万 632 落 633 叶 634 著 635 艺636 药 637 虎 638 处 639 虚 640 号641 虫 642 血 643 众 644 行 645 街646 衣 647 表 648 制 649 西 650 要651 见 652 视 653 亲 654 观 655 角656 解 657 言 658 计 659 训 660 记661 访 662 设 663 许 664 试 665 诗666 话 667 认 668 语 669 诚 670 误671 说 672 谁 673 课 674 调 675 谈676 请 677 论 678 诸 679 讲 680 谢681 证 682 识 683 议 684 读 685 变686 让 687 豆 688 丰 689 贝 690 财691 贫 692 货 693 责 694 贮 695 贵696 买 697 贺 698 赏 699 贤 700 卖701 质 702 赤 703 走 704 起 705 足706 路 707 身 708 车 709 军 710 轻711 辛 712 农 713 迎 714 近 715 追716 退 717 送 718 逆 719 通 720 速721 造 722 连 723 进 724 遇 725 游726 运 727 过 728 道 729 达 730 远731 适 732 选 733 遗 734 部 735 都736 乡 737 酒 738 医 739 里 740 重741 野 742 量 743 金 744 针 745 银746 钱 747 钟 748 铁 749 长 750 门751 闭 752 开 753 闲 754 间 755 关756 防 757 降 758 限 759 除 760 阴761 陆 762 阳 763 雄 764 集 765 难766 雨 767 雪 768 云 769 电 770 露771 青 772 静 773 非 774 面 775 革776 韩 777 音 778 顶 779 顺 780 须781 领 782 头 783 题 784 愿 785 风786 飞 787 食 788 饭 789 饮 790 养791 馀 792 首 793 香 794 马 795 惊796 骨 797 体 798 高 799 鱼 800 鲜801 鸟 802 鸣 803 麦 804 黄 805 黑806 点 807 鼻 808 齿。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化。
从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至今,中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和转变,这些事件和转变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中日两国的关系一度陷入紧张,但也有很多积极的因素在推动着中日关系向着更加稳定和友好的方向发展。
回顾这段时间,我们可以从中日两国的政治互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来进行思考和总结。
中日关系在政治互动方面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在政治领域的互动渐趋频繁。
1980年,邓小平访问日本,这是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邦交国首脑互访。
90年代初,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结束了两国长达6年的无正式外交关系期。
2001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华,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中国政府通过了一项立法,规定两领海交界一定范围内划定专属经济区,引发中日两国关系再度陷入僵局。
直到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日本,中日两国关系才逐渐回到正轨。
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日两国间的政治互动经历了明显的波折,但总体发展趋势是向好的。
中日关系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也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两国的经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市场对于日本几乎所有的产业来说都至关重要,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也给日本的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日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有目共睹。
而且,在地区框架内,两国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除了经济领域,两国在文化、扶贫、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密切合作,这为两国的关系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中日关系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发展。
近40年来,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逐渐增多,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有所加深。
尤其是青年一代,通过学习、交流和旅游,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因此,对于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其之间的关系对于世界来讲都是很受关注的,不管是树敌还是友好相处,对两国以及世界来讲,都是有着很大的关联。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对于有着这样关系的中日两国来讲,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提到中国关系史,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虽然,在中日关系上存在着五十年对立的可耻历史,可是,对于中日关系来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而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来讲,在整个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而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两国现在都处于向更高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国际角色转变过程中,两国的经济总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而且两国都处于亚洲,又是近邻,又有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中日关系存在着两方面的联系,首先就是不断发展的两国的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中日两国分别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其次就是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的明显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而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攀升,人民之间的交流也日益深入。
在这种背景下,中日关系也曾经历了波折和困难。
而日本的自我意识和认知方面却存在固有的问题,导致其向外开放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必要的抵抗。
事实上,日本自身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并且也试图向外传递其核心价值。
但由于其在二战时期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和掠夺,使得它们的外交和文化传播受到了阻碍。
直到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和日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双方的交流和理解也得到了加强。
中日关系在一些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入合作。
在政治上,近年来,两国领导人在国际组织和二边框架内进行了多次高层交往,以加强双方的政治互信。
在贸易上,双方也实现了多项重大协议,扩大贸易规模,并建立起经济共同体的愿望。
此外,外交及安全领域两国亦进行过交流,如亚信、联合国维和行动等等。
但实际上,中日关系在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敏感领域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历史上,由于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邻国的罪行,中日关系在感情上存在着深刻的裂痕,双方之间的历史和民族情感问题是制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当前的钓鱼岛争端更是困扰着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尽管各方不断呼吁通过对话和妥协解决问题,但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正在加剧,这已经成为制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最终的角度看,中日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在历史、领土、安全等敏感领域的认知和态度。
双方不断加强对话和交流,并尝试通过对话和妥协来解决各种敏感问题,将是促进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总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走过了成长过程,虽然存在困难,但两国还有非常较多的潜在合作领域,未来的合作是值得期待的。
中日关系发展历程
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哎呀,这可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
想当年,中日两国的交流就像是两位性格迥异的朋友,刚认识的时候有些腼腆,后来越走越近,偶尔也会因为误会而争吵。
咱们得从头说起,先说那古老的时代。
古代的日本,嘿,特别崇拜中国的文化。
那时候,中国可是东亚的“文化大国”,日本的和尚们纷纷跑到中国学习,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佛教,还有诗词、书法和许多传统技艺。
哇,那简直就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大家都热热闹闹地交流着,像是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开派对,谁都不想错过。
可这种热情也带来了些误解。
比如,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想要强大起来,就开始学习西方的东西,慢慢地有些自信心爆棚。
结果,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就悄然升温了。
那个时候的日本,真的是热衷于扩张,像个爱炫耀的孩子,总想在班上表现得更好。
190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赢得了胜利,心里那叫一个得意。
可中国嘛,心情可不怎么美丽,感觉被人抢了风头,心里难免不舒服。
就像是一个朋友在你面前得意洋洋,而你却只能默默地忍受,这种感觉,啧,谁都不好受。
再后来,历史的风云变幻,到了20世纪初,中日关系简直像坐过山车,一会儿上,一会儿下。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付出了无数的努力,那个年代的苦,真的是无人可言。
而日本呢,那段时间的行为,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当时的日本就像个失去理智的小孩,做了许多让人无法理解的事。
这样的关系,真的是如同冰火两重天。
虽然有些人希望两国能和好如初,但现实总是很残酷。
直到战后,两国关系又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日本为了重建,开始向中国输出经济援助,像是一个自责的朋友,试图弥补以前的错误。
70年代,中日正式建交,这简直是一个世纪大事件!两国人民又开始互相往来,旅游、贸易、文化交流一波接一波。
那段时间,大家都忙着“吃吃喝喝”,互相学习,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文化盛宴的年代。
像是昔日的朋友又开始重拾友情,彼此的笑声在大街小巷回荡。
可是,往往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
鉴真东渡及其影响
鉴真东渡及其影响摘要:唐代高僧鉴真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历尽艰辛,东渡弘法,使日本佛教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改变了日本国家税收不平的现象。
这位伟大的佛教僧人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文化往来和宗教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鉴真;东渡;日本;佛教;影响中国和日本,虽然隔着汪洋大海,但考古资料证明,早在公元前,两国就有了文化联系。
根据文字记载,东汉时,两国就建立了正式往来。
此后,交往日益频繁。
到了唐代达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
通过两国使节和人民的往返,当时比较先进的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政治制度、生产技术、文学艺术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中日两国人民悠久的友好史上,唐代鉴真和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鉴真的六次东渡天宝元年(742)十月,鉴真正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荣睿和普照前往参见,恳切祈请东渡传戒。
鉴真听后,觉得他们很有诚心便问,我的法众当中,有谁肯应此远请,到日本国传授戒法的呢?”堂上济济众僧,对于鉴僧的发问,都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一时陷于冷场。
过了好一会儿,鉴真的弟子祥彦才打破沉默,答道:“彼国太远,性命难存,以此之故,众僧都默然无对。
”鉴真一听,不觉动气,斩截地说:“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弟子们经他这样激励,祥彦首先表示愿意随师同去,接着又有21人表示愿意随去。
但翌年出发之际,荣睿等与同行的僧侣之间产生了矛盾,因被诬告为海贼的同伙而被捕。
后经州官调查结果非实,只将所造的船没收,杂物还与僧人,如海坐诬告罪,荣睿和普照依例遣送回国。
这是鉴真东渡的第一次挫折。
在扭转了态势的同年十二月,鉴真一行再次出发,船到了狼沟浦就被恶风急浪打破了。
鉴真和随同人员涉寒潮上岸,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修理了船再走,到下屿山住了一个月,待得好风出发,拟到桑石山,又被风浪打坏了船,幸而人员没有伤亡,但水米俱尽,饥渴三日,得到当地州官救济,被安置于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那时是天宝三年(744)的初春(第二次挫折)。
中日建交40周年所想到的
中日建交40周年所想到的
转眼间,中日建交都40周年了,虽然在中日关系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不和谐声音,但中日关系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中日关系从古至今发展势头良好,今后的前景也十分光明。
所以,我们有必要坚持中日关系发展的大方向,相互秉持大局意识,跨越障碍,排除干扰,双方应一致努力,促进中日关系健康向前发展。
在这40年里,我们两国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灾难。
一汶川地震日本对中国的援助
日本救援队是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支抵达中国灾区的外国专业救援队,这也是日本政府第一次向中国提供人员进行前线救灾活动。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日本政府迅速组成了一支专业救助队,前往中国汶川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抽调了一批富有丰富地震灾后救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配备了搜救仪等专业设备,前往中国。
救援工作人员深知救援工作难度大且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但是在第一线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冒着生命的危险,尽可能地帮助救助更多的灾民
二日本311地震中国对日本的援助
由15名成员组成的中国救援队3月13日中午抵达日本,是本次最先赶赴日本的国际救援队。
中国救援队早在3月11日就已提出要求前往日本,12日全体队员集结完毕。
中国
救援队于3月21日顺利完成救援任务回国,又是国际救援队中最后一支撤离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互为对方最重要的邻国,只有与对方和睦相处,才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
中日两国在推进世界格局多极化问题上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和协调行动的可能性。
作为亚洲的两大经济大国,成为友好邻邦应该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两家联手才能支持和推动亚洲经济的共同繁荣。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摘要]日语中的汉字与我们的汉语汉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字体系。
它是为表达日语而使用的文字。
它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汉字是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汉字具有无限的造词能力;汉字同日语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日语汉字语言文化影响巨大作者简介:崔崟(1953-),男,汉族,(1998~2020.11):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2020.11~现在):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本语言与文化研究。
一、引言从地缘上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从历史上看,中日两国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
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观、哲学观等方面又大相径庭。
这究竟源自何处?笔者认为,它们与文字、语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又是语言的载体。
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语言就是文化,三者须臾不可分离。
特别是中国的汉字自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到日本后很快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汉字在日语文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字词又是日语词汇中的主流。
在国外(主要是日本)对日本汉字的探讨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前后,受欧美等国的影响,创立了现代日语语言学。
从这时起,系统地、科学地研究日语文字词汇才真正开始。
但是,这百余年的日语文字词汇研究,主要局限于汉字及汉字词本身的研究上,如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构造、汉字词的使用、汉字词的特点等方面。
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
在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论著还不多见。
由于语言文字既是传播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对于了解日本人、日本民族、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习惯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有鉴于此,笔者站在中国人的角度,通过中日语言文化的对比力求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阐述汉字对日语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
二、语言学习的难点汉字因世界各语言的特点不同,学习和掌握它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中华文化是怎样影响日韩
中华文化是怎样影响日韩近些年来,日本和韩国有些人提出了所谓的“去中国影响化”,即要把中国的影响去掉,企图否认中华文化对东亚地区所发生的影响。
比如,日本有学者说,日本的文化跟中国没关系,日本是“海洋文化”,中国是“大陆文化”,甚至有的学者为了证明日本的历史古老而不惜弄虚作假。
韩国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黄河文明的祖先实际上是韩民族”等观点。
这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有必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把历史上中华文化是如何影响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这个问题弄清楚。
韩国的谚文,日本的和服、茶道,深受中国古代汉服、茶艺、汉字的影响。
历史上中华文化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传播有四个主要途径事实上,古代东亚之所以能创造出高度的农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离不开的。
从区位上说,中国、日本、韩国等同属“东亚文化圈”,又可以叫做“汉字文化圈”或“儒学文化圈”,有的人更通俗地叫做“筷子文化圈”。
那么,中华文化是如何传播、辐射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促进这些国家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并且共同创造辉煌的东亚文明呢?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传播,主要有四种途径和方式。
第一个途径是移民。
在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交通很方便,到日本列岛可以通过朝鲜半岛渡海或沿着东海过去。
所以,中国的移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到达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传说公元前11世纪,就是周武王的时候,箕子带了很多人到朝鲜去。
秦汉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有更多的中国人逃到朝鲜。
汉初的时候,卫满率领他的族人到朝鲜自立为王。
中国到日本的移民也很早。
中国人到了朝鲜以后,通过两条路到日本,一条是通过朝鲜海峡对马岛,另一条是沿着所谓的日本海环流路,到达日本的北陆地区、本州的北部。
在公元2、3世纪的秦汉之际,有一批中国人移民到日本,其中象征性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徐福。
徐福骗了秦始皇,带了三千童男童女和中国的工具、种子等出海东渡。
“徐福东渡”是司马迁的《史记》中最早记载的。
但司马迁没有明确说徐福到了日本,后来中日两国民间传说都把徐福描述成中国上古向日本移民的代表人物。
奈良时代对外交往如何_奈良时代对外交往怎么样
奈良时代对外交往如何_奈良时代对外交往怎么样奈良时代的日本依托飞鸟时代构建的律令国家基架,对内推行律令制度,巩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拓展,在竭力缔造“东亚小帝国”今天本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奈良时代对外交往,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奈良时代对外交往8世纪前后是东亚各国相对统一的时代,各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均田制和由它脱胎而来的班田制、丁田制,先后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至8世纪中叶达到发展的顶峰。
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唐朝的鼎盛时期,它与阿拉伯帝国东西相峙,成为亚洲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与唐朝维持良好的国家关系,通过派遣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是奈良朝和前期平安朝外交政策的核心。
675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结束了半岛上三国鼎立的时代。
统一的新罗在唐帝国律令的影响下,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政治体制;在土地制度上模仿唐的均田制实行丁田制;在文化上向唐派出大批留学生,自觉地吸收唐文化。
8世纪日本与新罗曾多次交换使节,但由于日本对新罗采取大国主义姿态,将其当作属国看待,所以双方关系恶化。
7世纪末靺鞨族首领在今中国吉林敦化县附近的敖东城建震国。
713年,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震国改称渤海国。
渤海国曾多次向日本派出使节。
从日本史书留下的大量的渤日通聘资料来看,双方的态度是友好的,而渤海国方面尤为积极主动。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渤日政治关系中,始终贯彻着这样一个矛盾,即日本以“上国”自居,要求渤海臣服,而渤海国则坚持对等外交。
与唐朝的交流奈良朝与唐朝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遣唐使来完成的。
在日本史料中,遣唐使早期称为“遣唐大使”、“西海使”、“入唐使”,后来才正式称作“遣唐使”。
与一切其他国家的使节一样,唐朝称之为“朝贡使”。
从630年至894年,日本遣唐使的任命次数,有18次、19次、20次等诸说。
其阶段的划分也有两期、三期、四期等不同划分。
从其派遣目的来看,两期划分法较为合适。
前期从630年至669年,一般由2艘船组成,乘员约250人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1个字影响中日40年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46期
2018年8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互致贺电,目的是为了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这份条约,算上标题和标点也仅有761个字。
但正是这761个字影响了中日40年。
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是1972年写在《中日联合声明》里的。
1975年2月,中日各自起草的和平友好条约草案已经完成,并进行了交换。
结果,看到对方内容后,两国谈判代表都提出了不同意见。
中方建议把《中日联合声明》已经列明的“反霸权”继续写入条约,而日方不同意。
当时中国正在严厉批判苏联的“霸权主义”,在日方看来,“反霸”成了“反对苏联外交政策”的同义语,它担心把自己置于“联合中国反对苏联的境地”。
当时苏联也确实在给日本施加压力。
1975年2月3日,就在中日第二次預备性会谈举行不久,苏联驻日大使特洛雅诺夫斯基主动会见了自民党副总裁椎名悦三郎,会谈持续一个半小时,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特洛雅诺夫斯基告诉椎名:“日本想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苏联不会产生好的影响。
”此后,除了各式声明警告外,苏联甚至出动海军到日本海周围进行武力威胁。
美国担心中日加强关系“恐怕会激怒苏联”,也没有积极支持中日缔约。
大国角力之下,中日在条约的字眼上裹足不前。
直到1978年,中日再次恢复缔约谈判,“霸权”问题仍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字眼。
苏联仍然在阻挠谈判的进展,但美国的态度却发生了改变。
卡特政府上台后,认为一定要加强同日本的同盟关系,同时要联合中国,从而针对苏联威胁形成“统一战线”。
1978年5月,日本首相福田赳夫领着外相园田直访美,卡特明确表示:“对美国来说,反霸权不存在问题。
”
在敦促日方尽快下定决心的过程中,邓小平曾有过一段著名论述:“既然福田首相声明搞这件事,我们期待他在这方面作出贡献。
其实这样的事只要一秒钟就解决了,不要很多时间。
所谓一秒钟,就是两个字‘签订’。
”
1978年7月,中日缔约谈判终于在北京恢复。
韩念龙代表中方,与日方展开了马拉松式的14次事务级会谈。
最后相当于双方都各让了一步:反霸条款被写入条约正文,但要将这一原则扩大到“世界任何地区”,“第三国条款”则表述为“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各方同第三国关系的立场”。
“经过八个多月的谈判后,邓小平为何突然决定打破外交僵局,同意日本把语气缓和的条款写入条约?”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在其《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分析,“一方面是由于邓确实急于搞现代化,但当时与越南发生冲突使加速谈判变得更为迫切……当时邓小平感到越南很有可能入侵柬埔寨,此事一旦发生,中国就要被迫作出反应。
为了不让苏联插手,邓小平希望尽快加强与日本和美国这两个重要大国之间的关系。
”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正式签订,为中日关系确立了政治基础和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