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启示1

合集下载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先进国家,其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经验出发,探讨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现状在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培养主要由师范学校和大学来负责。

这些学校会根据职业院校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育培训课程。

教师培训课程往往包括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行业实践等内容,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而且,德国的教师培训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地接受进修和专业培训,以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快速变化。

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参与实际工作,与企业和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发展动态,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相关技能。

1. 强调实践经验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注重实践经验,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很多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导致了一些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高职教育应该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工作,并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向学生传授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

2. 加强教师培训德国的师资培养体系注重教师培训,这对我国高职教育也有借鉴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师培训体系相对薄弱,缺乏系统化的教师培训机制。

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为高职教育的教师提供专门的师资培训课程,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3. 推动教学与行业结合德国职业教育与行业结合紧密,教师需要不断参与实际工作,了解行业动态,这使得德国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在我国,高职教育也应该倡导教学与行业的结合,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工作,积累行业经验,保持与行业的良好联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4. 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是高度受尊重的职业,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很强。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王建初刘铭东目前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的基本情况是:综合大学与工业大学85所,教育学院7所,艺术学院与音乐学院57所,神学院33所,高等专科学校213所,职业学院23所。

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

一、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一)高等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二战前就存在的工程学校,是专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学校,在某些地方称为工程师学校。

1964年,为了规范当时各州工程师学校或工程学校,联邦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协调、统一工程师教育的规定》。

这个规定推动了工程师学校的发展,使联邦德国的工程师学校达到100多所。

1968年,联邦德国各州签订了《联邦德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的规定》。

根据这个规定,各州在工程师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其他从事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设计和农业等高等职业学校,建立高等专科学校。

1976年的《高等学校总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等文凭与大学文凭具有同等效力。

但从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看,两者是有差别的: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理论上要低于大学毕业生。

高等专科学校有公立、私立之分,公立学校居多数。

其培养目标是:具有很强专业性、侧重实际应用的高级技艺型人才,即大中型企业的高层或小型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

课程设置以应用为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入学必须具备12-13年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或文理学校毕业),并具有一定的与申请专业相一致的实践能力(鉴定意见)。

学习分成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

第一阶段结束经考试合格,进入第二阶段学习。

德国大学学制是4年,而学习年限实际上是6-7年。

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一般为4年(在假期学生也要参加实习),目前学生毕业可取得学士学位或Diplom (相当于我国的硕士)文凭。

从学习年限上看,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制相当于我国的本科学制,在质量和水平上,我国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与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德国职业教育对广州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启发与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对广州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启发与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对广州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启发与思考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局属技师学院及相关处室人员一行15人,于2011年4月9日至4月29日,赴德进行了为期二十一天的学习考察,笔者带团前往,亲临其境,收获颇丰,德国职业教育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思考。

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双元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拥有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

纵观目前广州市技工教育发展现状,师资队伍建设是突破技工教育发展瓶颈的关键之所在,德国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尤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概况1.法规政策体系健全立法是德国建立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的前提条件。

德国通过立法手段,把对职教教师任职资格的具体素质要求和考核标准以及进修培训制度在法律上加以明确规定和严格执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方面的法令或协议,如《职业教育法》《职业促进法》《手工业学徒结业考试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框架协议》,以及各种继续教育法规。

2.师资培养体系先进德国职教师资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职业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中的实训指导教师(师傅)。

职业学校专职教师的资格要求很严,既要有相当熟练的职业(专业)技能,又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必须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师范教育,并通过国家的两次考试。

他们的培养过程大致如下:有志于成为职业技术学校专职教师的学生中学毕业后,进入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通常设在综合性大学之中,本科层次,学制一般规定为四年),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就必须接受一年的正规双元制培训,在大学教育期间仍有若干周学校实习和社会实践。

在大学学习结束时,由各大学的考试委员会主持进行第一次国家考试,合格者取得实习教师的身份,进入州政府开办的教师实习学院,度过两年的教学实习期。

在这两年里,三分之二的时间在相应的职业学校里由导师带领实习教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实习学院接受更高层次的师范教育,学习掌握教育理论。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

学校来培养 。己建成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示
范 系 ( 业 或 班 ) 省级 培 训 基 地 及 中等 职 专 , 业 学校 设立 的实 习指 导教 师 的培 养 点 的三
资格 及业 绩 , 服 务年 限无 关 。使 得 许 多 与 年 轻 人脱 颖而 出 。一 般 情 况 下 因 事 设 岗, 高 一 级 职 位 的 设 置 是 由于 工 作 性 质 而 决 定 能 力 。 在 学 历没 有 改 变 的情 况 下 , 人 个
组, 该小组获得各项资源 并承担起组织、 工
作策 划 、 课 准 备 、 习 效 果监 督 、 续 教 授 学 继 育、 知识 与技 能 传授 、 调等 责任 。 协

■■
’4' , ,5I●々 tBz I ■ J e

、/: , 、 rDJ :
1健 全 职 业 教 育 师 资 培 养 体系 . 中国职 业 教 育师 资主 要 依托 普通 高 等
1高 收 入 吸 引人 才 . 德 国 的公 务 员 分 为 四个 等 级 , 从 事 而 职业 教 育 的教 师 享 受 公 务 员 待 遇 的 最 高 级别 。原 则 上 不 得 被解 聘 , 需 交纳 失业 无 保 险 和 医 疗 保 险 金 和 比较 优 厚 的 工 资待 遇 。据 了解 , 国教 师 收 入 在 四 万 到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 五欧元之 间, 居世 界第三 , 次于卢森 位 仅 堡 和荷 兰 。 科 长 级 的公 务 员 年 薪 为 三万 而 欧 元 远低 于 一 般 教 师 待 遇 。 2 高 门槛 严 把 质 量 关 . 国 家 文化 教 育 常 委 会 与 17 制 定 9 2年
人能力 , 资格 , 成绩 及工作情 况等多方面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体系给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体系给我们的启示

【 要 】德 国的 职 业教 育 ,被 世 人称 为 楷模 。德 国的 教 育 是 以职 业 教 育 摘 为重点的结构体 系,双元制是职 业教 育的基本形式。但德国职 业教 育的 成功 ,与培养 富有特色的职教师资队伍是 分不开。本文通过作 者在德 国 埃尔富特培训和学 习的收获,并结合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浅谈 了德 国 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体 系及其带给我们的启 示。 【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 师培养 ;双师型
业学校在与经济界 合作中耍加强教师 的进修 I . 作,增 加去企业 实 习 的 次 数 。通 过 到企 业 去 实 习 , 丫解 最 新 科 技 在 、 产 和 生 管 理 中 的 应 J ,认 识企 业 采 用 的 最 新 设 备 、 工 艺及 现 代 管 理模 } J
式 ,及 时 地 把 企 业 l的 最 新 信息 带 到 教 学 巾 去 。 } 】 在 德 国 ,教 帅 培 训 可 以 由学 校 派 出 ,也 可 以 山教 帅个 人 中 请 。 各 州 承 } 培 训 任 务 的机 构 和 部 门也 不 尽 相 同 。仃 的州 ( 日 如 巴伐 利 、 )有 专 门 的职 业 教 师 继 续 教 机 构 ,有 的 州 则 由职 业
成才 就 业
Wk S 就Ao o&t i a r出u n b d 国 gr 与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德 国 职 业 学 校 教 师 的 培 养 体 系 给 我 们 的 启 示
◎詹贵 印 沈 阳铁 路 机械 学校
有 相 关 的 规 定 :教 师 在 参 加 工 作 后 还 必 须 接 受 第 三阶 段 的 帅 资 培 训 , 即 职 业 教 师 每 年 有 5 1 作 }可 以带 薪 脱 产 进 修 。 由于 个 _ 1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速 度 快 ,职 业 学 校 教 ! 还 必 须 每 5 到 州 一 级 的 J I l j 年 教 师 进 修 学 院接 受 培 训 , 以更 新 知 识 。此 外 , 州 还 规 定 , 职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职业教育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和职业教育的典范,其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优势和挑战出发,探讨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1. 学制长、质量高: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其学制一般为3-4年,内容涵盖了理论和实践,使学生在毕业后具备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2. 联合培养、产教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是企业培养,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学历与技能并重:在德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重,从技能人才到高等教育学历,各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1. 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大大减少了失业率。

2. 技能优势明显: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在各个行业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为德国的制造业、服务业等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3. 教育与产业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1. 学历歧视:尽管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发达,但是在社会认可度上仍然存在学历歧视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只有高等教育才是成功的保障,而忽视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

2. 教师短缺: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加,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面临着教师短缺的问题,急需更多的优秀教师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3. 技能更新不及时: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教育系统存在技能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使得一些毕业生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

四、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结语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应该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产业的紧密合作、学历与技能并重等方面入手,使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德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提高。另外,教 师 去企业灾 习进修是 一项重 要内容,这
样就 能 让 教 师及 时 把 企 业 中 的 最 新 信 息 带 到 教 学 中 去 ;
必 须具有 博士学位 ( 若无博 士学位 ,需在 科研 上具 有 突出贡献 ) ;必 须有 l 0年 以 从事 专业 实际工作 的经
历,并且 至少要 有 3年以上 时 间在 企 、界 或社会 中担 I
验 为 企 业 提 供 解 决 问 题 的 思 路 和 方 法 , 企 业 的 经 营 理 对 念 进 行 理 论 上 的 系统 指 导 。
( )“ 三 以兼为 主,专兼 结合”的教师队伍 。德 国的 高等专科 学校中,专职教师通常 只占4 % , 职教 师占 0 兼
N6 %。 0 兼职教师承担的课时量约占总课时量 的8 %, 0 主 要承担专 业类、实践类课程 的教 学工作 。兼职教 师多数 90 /0 东 济 5 2 5广 经 3
会 生产 单 位 取 得 联 系和 协 作 。 种 教 师 队 伍 结 构 与 生 产 这
教师 8 % 以上的 目标相差很大。多数 教师实践能 力、 0 动 手能 力、实训教学 、现场指导都处于弱势 。有实际工作
经验 和技 能 的 骨 干 教 师 匮 乏 。
( )学历结构 偏低,不利于教 学能力 的提高 。教 三 育部在 《 于加强高 职 ( 关 高专 )院校师 资队伍建设 的
头人 。
这 已成为制约我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 在 存
的 问题 突 出 表 现在 :
( )缺乏完整 、科学的培养 和培 训体 系,现有培 四 训 内容难 以适应 不断变化 的社会 需求 。 目前我 省虽然 已经提 出了 “ 双师型”教 师队伍建设的 目标,但 并未建

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启示作者:张全全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2期摘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受到推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自成体系,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师资水平成了职教发展的瓶颈,借鉴德国在职业教师准入、教师来源、校企合作、师资培训体系等师资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创新方式,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师资队伍建设“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采取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职教师资队伍的模式[1]。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双元制”模式下自成体系,发展迅速,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都处于领先地位,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备受推崇。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效果不容乐观,师资水平提高缓慢,成了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教师资培养新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下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一)严格的职业教师准入制度。

进门难、要求严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德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从学历、专业、培训、技能、考核等方面全面地进行规定。

教师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教师资格。

在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包括公职教师和聘用教师,公职教师准入条件非常严格,需通过两个阶段的考核:第一阶段包括学士三年和硕士两年。

第二阶段属于见习期,在职业学校进行实习,为期两年。

聘用教师的学历要求硕士以上,还需拥有相关的工作经历。

大部分职业院校聘请的教师都来自于高校教师、公务员和大型企业人员[2]。

由此可见,德国职业学校选拔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严格控制了职业教师资格的入口关,规范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标准,以高门槛增加了师资力量。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启示

教师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相 比,知识 面应该更广 , 专
业技术 的实践 能力应该 更强 , 应该是集 教学 、 专业理
论 、 能于一 体的复合 型人才 , 技 不但具 有扎实 的理论 知识和丰富 的实践经验 , 而且具 备实现教学计划 和培
养 目标的教学能力。我 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 队伍 教师
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培养 , 建立健全教 师培训和兼职教 师聘 任机 制 , 加快队伍建设及 良 性发展 , 而提 高教 育质 进
量与水平。
关键词:德 国; 职业教 育; 师 教 中图分类号:G 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 0 6 2 1 ) 10 5 - 3 0 8 30 (0 2 0 - 0 3 0
位 并接受 2 3 的师范教育 ; 教技术学校教 师须先 —年 职 有 技术员 证 书 , 再经 大学师 资培养 , 主要学 习社会 科 学、 技术 科学 、 育学 特别 是 职业 教育 学 、 济学 知 教 经 识 ,然后 通过第 一次 国家职业教 育的教师资格 考试 , 在专业对 E的职业学校进行 1 — l . 2年教 育实习 ,参加 5 第 二次 国家职业教育 的教师资格 考试 , 获得职业 教育 教师资格证书 , 才能独立任教 于职业技术学校 。按照
收稿 日期 : 01 0 - 3 2 1- 8 2
作 者简介 : 刘海蓉(9 7 )女, 冈职业技 术学院讲 师。 1 7- , 黄

5 ・ 3
21年第 1 02 期
天 津 电 大 学 报
定位与人 才培养 目标不 同 ,要求教 师 的能 力素质 有 异 , 同样 的标 准评定 , 然有失公允 。因此 , 用 显 必须建
第 1卷 第 1 6 期 2 1 年 3月 02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评价及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评价及启示

劳动保 护法 》等 。
4 、 职业 院校 教 师享有较 高 的社 会地位 在德 国, 职 业 教育 形 式对 社 会 带来 的 影响 , 被 认 定为 二 战后 实 在德 国 , 职教 教师是 一个 相对 稳 定的职 业 , 工资 收入 较高 , 它 与 现 经 济腾 飞 的重 要 因素 。德 国之所 以拥 有 优 质 高效 的职 业 技术 教 育, 重 要原 因之一 是 拥 有一 支 力量 雄厚 的职 业教 育 师资 队 伍 。“ 双 教育 官员 的 社会 地位 一样 , 享有 免 交劳 动保 存 险费 , 而 且终 身不 能 元 制 ”是其 职业 技术 教育 的基 本形 式 。“ 双元 制 ”是 由政 府来进 行 解 雇 。在 公 立 学 校 的教 师 , 无 论 理 论课 教 师 , 还 是 实 践课 教 师 , 他 宏观 管理 , 学校 、 行业 部 门和企业 界实行 多重 负责制 。 们 中 的大多 数都 属公务 员 。他们 的 法律地 位受 各州 公务 员法 决定 。 公务 员 的工 资分 为 1 6级 , 理论 课教 师是 高级 公务 员起点 工资 为 1 3 二、 德 国职 业教 育教师 实践课 教师 为中级 公务 员起点 工资为 9 级。 在 德 国中 等职 业学 校从 事教 学 的专业 师 资分 为两大 类 , 即承 担 级 , 专 业理 论 课教 学 的理 论 课 教师 和承 担校 内专业 实践课 教 学 的实 践 五、 对 我 国职 教师 资培养 的启 示 课 教师 。第一 部 分是 职业 院校 的教 师 , 另 一部 分是 职业 院校 以外 的 1 、 建立一 个具有 中国特 色的职教 师 资培养模 式 实训I 教师 ( 主要 是指 企业 教育 培训I 机构 ) 。职 业学 校 里的 教师还 可 结合 我 国 的 国情 , 充分 学 习德 国 的职 业 教育 师 资培 养 模式 , 借 以分 为两种 即理 论课 教师与 实践课 教师 。 鉴 和利 用它 的成 功经验 , 不 断地 探索适 合 中国职 业教 育 的师资 培养 三、 德 国职教 师 资的培养 与继续 教育 模 式 。要进 行 在 培养 的生 源 , 录 取方 式 、 培养 模 式 、 培养 目标 、 分 配 职后 培 训I 等 方 面进 行 全方位 的研 究 , 建 立 具有 中 国特 色 的职 德 国 职教 师资 培养包 括 两个 阶段 : 大 学教 育和在 各 州教 育学 院 使 用 、 研修 班 与 职业 学校 进 行 的预 备 期教 育 。培 育培 养 职校 师 资 队伍 可 业 教 育师 资 培养 的行 之有 效 的 培养 体 系 。在 职 业 院校 的总 体规 划 以分 两个 阶段 : 大 学学 习阶段 和 实习阶段 ( 为 期两年 ) 。 中, 应 明确 指 出师 资 队伍 建设 部 分 , 建 立 教 师进 修 制度 。结 合教 师 根 据德 国 各联邦 州 法律 法规 的相 关规 定 , 职 业学 校 教师要 不 断 的 实际 情况 , 根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校发 展 的需要 , 还应 把 劳动 力市场 状况 考虑 到 , 进修 , 法 律 法规 中 没有 明 确 指出 有 关规 定 , 教师 每 年必 须 要接 受 多 制定 出适合 本校 师资队 伍培训l 的计划 。 长日 寸 间的进 修 2 、 提 高兼职教 师数 量 合理的、 胜 任的 专业 理论课 教 师就 成为德 国职 业学 校教 学取 得 四、 对德 国职教 师 资培养体 系评 价 1 、 合作 的文 化联 邦制 成功 的 关键 。让 企 业 师傅 或者 说 是行 业 界人 士参 与 到 职教 教学 的 德 国于 1 9 6 9 年对 关 于联 邦参 与教 育计 划和 分担 高校 建设 的基 工作 中来 是一 个新 的突 破 。这 样不 仅可 以做 到有 的放 失 , 降低教 学 本法进 行 了修改 ,随着对 基本 法的修 改 , 在 文化教 育管 辖方面 , 联邦 成 本 , 加 强教 育 针 对性 , 而且 也 能 扩 大院 校 的 影 响 力 , 提 高其 知 名 政府有 了 一定 的权 限 。在 联 邦政 府中 , 职 教教 师教 育管理 体制 居 于 度 , 有利 于缩 短学 习专业 能 力与市 场职 业要 求的 距离 。根据 专业 设 监 督 地位 , 各州 政 府在 其 管辖 范 围 内享 有 自主权 , 可 以全权 运 作 职 置及 课 程结 构 的需 要 , 聘请 相 关行 业 的骨 干来 校从 事教 学 工作 , 让 教教 师教 育工 作 。而 有 关职 教教 师教 育方 面决 策与 管理 的权 分 , 不 他们将 自身工作 实 践和 本专业 的职 业能 力需 求相 结合 , 以实 现学 生 全在联 邦 政府 方面 , 由联 邦政 府与 地 方政府 或其 它利 益集 团共 同 管 的专 业知 识与 职业 能力 的紧 密结合 。因此 , 职业 院校应 把提 高兼 职 教师数 量作 为加强 职教师 资队伍 建设 的战咯举 措 理。

他山之石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

他山之石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

◎◎◎·我曾有幸参加了由海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教学法培训项目团,赴德国参加了为期21天的职业教育培训。

此次培训,我们理论上比较详尽地了解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法律、培训质量监测机制、师资培养、教学方式及方法、校企合作、改革和发展前景等,实践中参观了各类专业的实训室,并现场目睹了其中部分专业的实践教学。

其中德国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能获得成功,这是关键因素之一。

一、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德国将从事职教工作的师资分为几类,即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普通教育课教师和专业实践课教师,企业里的实训课教师。

1.职教教师的培养和准入。

德国有严格的教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根据德国《职业教育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内容截然不同。

(1)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普通教育课教师。

要成为这类教师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方式是针对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

他们需再进行两年的教育学硕士学习,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之后参加一年半在教育学院的学习,在教育学院学习期间需要到企业里参加实践学习。

第二种方式针对不是教育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

他们要先提出申请,经政府部门同意后,进行18个月的双元制教育。

第三种方式针对职业院校的硕士毕业生。

他们需要向职业学校的校长提出申请,校长同意后,与学校签订三年的定向培养合同,送到教育学院培训。

第四种方式针对职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

他们需要向职业学校的校长提出申请,签订三年的定向培养合同,送到教育学院培训。

以上四种方式参加培训与学习后,还需最后通过国家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才能成为教师。

(2)职业学校的实践课教师。

要成为这类的教师,学历不作严格的要求,具备本科学历就可,但必须取得技师资格并有五年以上实践经验。

首先要获得职业学校聘请,并送到教育学院培训学习两年,最后通过国家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教师。

(3)企业里的实训教师。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德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在职业教育领域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师资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模式,并探讨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善,职业院校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是其教育质量的保障。

在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职业经验丰富: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数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他们曾在各个行业从事过实际工作,因此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

2. 专业技能过硬: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先进的职业技能,能够向学生传授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知识。

3. 持续教育与培训: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重视自身的持续教育与培训,他们经常参加行业研讨会、学术交流和企业实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 导师制指导: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师徒关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合行业需求培养教师: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曾在各个行业从事过实际工作,因此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我国,高职教育也应更加注重培养教师的行业经验,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深入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2.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我国高职教育也应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结语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

我曾有幸参加了由海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教学法培训项目团,赴德国参加了为期21天的职业教育培训。

此次培训,我们理论上比较详尽地了解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法律、培训质量监测机制、师资培养、教学方式及方法、校企合作、改革和发展前景等,实践中参观了各类专业的实训室,并现场目睹了其中部分专业的实践教学。

其中德国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能获得成功,这是关键因素之一。

一、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德国将从事职教工作的师资分为几类,即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普通教育课教师和专业实践课教师,企业里的实训课教师。

1.职教教师的培养和准入。

德国有严格的教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根据德国《职业教育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内容截然不同。

(1)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普通教育课教师。

要成为这类教师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方式是针对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

他们需再进行两年的教育学硕士学习,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之后参加一年半在教育学院的学习,在教育学院学习期间需要到企业里参加实践学习。

第二种方式针对不是教育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

他们要先提出申请,经政府部门同意后,进行18个月的双元制教育。

第三种方式针对职业院校的硕士毕业生。

他们需要向职业学校的校长提出申请,校长同意后,与学校签订三年的定向培养合同,送到教育学院培训。

第四种方式针对职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

他们需要向职业学校的校长提出申请,签订三年的定向培养合同,送到教育学院培训。

以上四种方式参加培训与学习后,还需最后通过国家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才能成为教师。

(2)职业学校的实践课教师。

要成为这类的教师,学历不作严格的要求,具备本科学历就可,但必须取得技师资格并有五年以上实践经验。

首先要获得职业学校聘请,并送到教育学院培训学习两年,最后通过国家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教师。

(3)企业里的实训教师。

要成为这类的教师,除了遵守德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外,业务上要求教师必须年满24岁,有对应职业的实践经验,接受过同专业“双元制”职业培训并通过结业考试才可成为教师。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德国是一个有着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目前拥有近4000所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多成果,职业教育的师资教育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之一。

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也需要更加重视师资培养问题。

因此,从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经验和成果中,我们可以引得一些启示,加强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建设。

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拥有5-10年以上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职业教育行业的深刻认识。

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将课堂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技能,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具实用性。

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应该采用类似的模式,注重教师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培养,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第二,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非常丰富,学生可以在学校中接受高质量的教学,在实习期间也会得到实际应用方面的锻炼。

与此同时,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资格认证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技能,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我国高职教育方面,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第三,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估体系。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学校和教师都有着严格的教学评估机制,这些评估机构会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估和监督,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除此之外,德国职业教育还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在我国高职教育方面,应该建立更加规范的评估体系,评估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表现和职业技能水平,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机制是值得我国高职教育借鉴的一个很好的经验。

通过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我国高职教育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与市场的衔接,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在德国,职业院校是一种专门为学生提供职业培训的高等学校。

职业院校通过与行业相互合作,为学生提供直接应用于工业和实践领域的技能和知识。

这其中,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将通读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以及它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基本要素一、师资培养有制度德国的职业院校对于师资培养有着严格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为各行业培养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师资培养的标准也因此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职业院校的任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并通过特定的教育训练。

在师资培养过程中,还有专人对其进行督导,这种制度体系对于德国职业院校的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帮助。

二、师资培养注重质量和实用性在德国,师资培养注重教学质量和实用性。

德国职业院校中的教练员通常都来自于企业,并在业界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

这种经验不仅帮助学生获得实践技能,还使得师资培养变得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在师资培养中,实践技能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强调将实践和技能传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注重激励师资花费时间改进课程德国职业院校的教练员还注重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提升,积极花费时间改进课程。

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与行业变化密切相关。

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真正实践的经验,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与行业密切相连,与现实世界中的相关职业密切相关。

因此,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注重激励师资花费时间改进课程,使得他们与时俱进地掌握相关行业的新技术和新标准,与技术发展同步。

一、改善我国高职教育师资培养机制与德国职业院校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师资培养上多少存在一定的问题。

许多高职教育的教练员并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

高职学校与企业缺乏密切的合作与联系,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

因此,我国应该从德国的职业院校教育模式中,借鉴相关的师资培养机制,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经验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德国职业院校注重师资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导师制度,其特点是教师与企业紧密结合、教师具备实践经验、教师职业化水平较高等。

这些特点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师与企业紧密结合是德国职业院校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实践紧密结合。

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具有实践经验,他们不仅仅是在校内教授理论知识,他们还会与企业和社会保持联系,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这种教师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特点,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求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不断了解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具备实践经验。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教师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实践经验。

这样的要求使得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可以借鉴这一经验,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要求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带给学生更加实践性的教育。

德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化水平较高。

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通常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持续进修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职业化水平较高的特点,使得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行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吸取,改进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职业化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和引领行业的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经调研发现,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 在如下问题。
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来自尚未接触过企业和 社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对职业教育缺乏深刻的理 解,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普遍较差。
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水平整体不高。 如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比例偏少;在职称上, 中低职称比例偏多;从年龄结构看,青年教师比例 偏多;从教学结构来看,理论教理论教学的师资力 量较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则相对较弱;专业带 头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
1.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准入条件
称、授课门数、课时量、来校前是否有企业经验、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没有单独的准入条件,和 本学年是否有企业经验、是否为骨干教师、是否为
本科院校院校教师一样,执行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条 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进修天数的两两交叉。本次回
件:申请人员须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认定 归模型将所在学院作为控制变量处理。
条件,申请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
专业技术职称的回归系数是0.527,在1%的水平
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 上显著。说明职称越高的教师,教学评价效果越好,
级乙等以上;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人 无职称的教师得分最低。
员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须提供与师范教育类专
通过对不同职称段的教师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多重
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型:评分=β0+β1性别+β2年龄+β3学历+β4专业技 术职称+β5授课门数+β6课时量+β7来校前是否有 企业经验+β8本学年是否有企业经验+β9是否为骨 干教师+β10是否为双师素质教师+β11培训进修天数 +β12X_X+e,其中X_X为教师背景的交叉项,包括 性别、年龄、学历、学位、专业领域、专业技术职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评价及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评价及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评价及启示本文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和职业教师的种类、培养与继续教育体系并进行了评价。

认为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对我国的启示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提高兼职教师数量和职校教师的地位;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法规制度等。

标签: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评价;启示一、德国职业教育形式—“双元制”在德国,职业教育形式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被认定为二战后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

德国之所以拥有优质高效的职业技术教育,重要原因之一是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双元制”是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形式。

“双元制”是由政府来进行宏观管理,学校、行业部门和企业界实行多重负责制。

二、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在德国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教学的专业师资分为两大类,即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理论课教师和承担校内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实践课教师。

第一部分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另一部分是职业院校以外的实训教师(主要是指企业教育培训机构)。

职业学校里的教师还可以分为两种即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

三、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与继续教育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包括两个阶段:大学教育和在各州教育学院研修班与职业学校进行的预备期教育。

培育培养职校师资队伍可以分两个阶段:大学学习阶段和实习阶段(为期两年)。

根据德国各联邦州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职业学校教师要不断进修,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指出有关规定,教师每年必须要接受多长时间的进修。

四、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评价1、合作的文化联邦制德国于1969年对关于联邦参与教育计划和分担高校建设的基本法进行了修改,随着对基本法的修改,在文化教育管辖方面,联邦政府有了一定的权限。

在联邦政府中,职教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居于监督地位,各州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享有自主权,可以全权运作职教教师教育工作。

而有关职教教师教育方面决策与管理的权分,不全在联邦政府方面,由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或其它利益集团共同管理。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启示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陆平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分两大类,即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理论课,企业培训师负责企业培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针对性强、技能要求高,必须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必须学习教育学科、必须具备第二学科等特点,这就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具有很长的历史,并随着社会、经济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职教师资培养的形式和内容有一定差别,而且在德国各地区之间由于社会经济的不同也有差别。

进入21世纪,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又有新的发展,并形成了颇有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一、职业技术专业是职教师资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1、作为独立的职业技术科学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着眼于职教师资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培养相关的职业专业与工程学科的差别,也就是说这里的职业技术科学并不是一般的工程科学,不是简单地将工程科学宋充实职校教师的技术专业知识,而是发展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职业教育和劳动科学的发展下来看劳动、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2、挂靠于工程科学的职业技术专业科学它是将一个缩短了的相关工程专业学习作为职业专业的教学基础。

在多数情况下,工程学生和职教师范学生在“学位中期考试”前的学习内容是一样的,在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对师范生的要求要低一些,教师除了要上专业教学法课程外,还要兼授工程专业的基础课。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职教师资培养采用的是这种模式。

3、专科学院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工作这种形式实际上是一种继续教育过程。

学生已经经过了专业学院的学习,再通过一个继续教育过程,重点是补充职业教育学方面的内容而成为职教师资。

二、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过程在德国,从事职教工作的师资分两大类,即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

在分工上,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理论课(包括文化课)教学,实训教师负责企业培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1、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过程理论教师须接受过大学教育,在进大学时要具备一定的资格,主要是:文理中学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要有12个月的工作经历或职业培训经历。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启示刘海蓉【期刊名称】《天津电大学报》【年(卷),期】2012(016)001【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要求较高,不仅要有高学历,而且必须有企业工作经验;教师专业发展规范,教师在职培训要求严格;聘用大量兼职教师,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借鉴其成功经验,我国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转变观念,研究制定高职教师入职标准,制定专门针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体系,加强教师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加快队伍建设及良性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for teach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are comparatively high, not only high for their aeademic degrees, but also for their business experience. In Germany,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s regular and the in-service training is strict. The lack of teaching staff can be solved by employing a large number of part-time teacher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national teaching staff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ur ideas should be chang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staff should be re-approved; and the entry criteria for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studied and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and system of their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The ability for a teacher to combine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the teachers' training andemployment mechanism for part-time teachers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speed uo the smooth develooment of teaching staff and imorove the aualitv of education.【总页数】3页(P53-55)【作者】刘海蓉【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1【相关文献】1.美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启示——兼论独立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J], 张忠福2.论高校蒙古语授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呼伦贝尔学院考试改革对蒙授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J], 包玉山;乌恩其3.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提高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美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启示 [J], 杨开乔4.德国职业教育"双师"队伍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J], 王力学5.德国职业教育“双师”队伍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J], 王力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