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提高科学课堂交流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科学课堂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科学课堂的实效性如何提高科学课堂的实效性一、目前课堂中存在着“高能低效”的现象当前的科学课堂中,课前老师忙着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活动材料,课中学生也积极的参与了各种探究活动,可经过四十分钟的忙碌,学生得到了多少发展呢?有很多学生只是在原地踏步,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造成此种现象是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活动的指导缺乏有效性,学生思考缺乏有效性、课堂探究缺乏有效性、课后探究缺乏有效性、……种种现象,分析起来是我们老师进了教学的误区:1、误区一:活动重形式轻实效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在科学教学中,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课堂由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
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甚至有形无实。
一位网友说他听过一堂《功率》的公开课,老师设计了一个新颖的活动形式——测两位同学的功率,学生也十分喜欢。
整堂课,老师领着学生在操场上爬竿,在教学楼内比赛爬楼梯,同学们喊着加油、鼓着掌,大家开开心心地结束了一堂课。
透过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我们来看这节课的本质,活动中学生较多的是关注的是谁爬的快,却很少体会从作功快慢的角度研究活动,更少体会如何控制变量——质量和时间来研究功率。
这不由得让人疑惑这是一堂科学课还是活动课?2、误区二:活动时缺乏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具备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方法与生活、学习经验。
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或者说才能给学生恰当的指导;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阶梯,让学生有所发展,有新的收获。
但有的老师也因为事先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一节课轰轰烈烈下来,看起来学生很高兴,可却在原有的基础上停留。
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四上《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老师让学生量一量岩石的长、宽、高,称一称它的重量,说说它的形状、颜色、来自何方,试问这样的观察探究活动能让学生得到了多少的发展?在原的基础上有没得到提升?别忘了这是四年级的学生!3、误区三:活动指导缺乏层次性。
关注教学细节 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体会 。
如 教 科 版 五 年 级 下 册 第 一 单 元 “沉 与 浮” ,该 单 元包 含8 时 的 内容 ,分 别 是 物体 在 课 水 中是 沉 还 是 浮 ; 沉 浮 与 什 么 因素 有 关 ;橡 皮
1有 效 备 课是 有效 探 究 的 前 提
备课 是 教 师上 好 一 节 课 的 关键 ,也是 提 高 泥 在 水 中的 沉 浮 ;造 一艘 小 船 ;浮 力 ; 下沉 的 探 究 活 动有 效 性 的 前提 。做 到 有 效 备 课 应该 做 物 体 是 否会 受 到水 的浮 力 ;马 铃 薯在 液体 中的 好 以下几 点。 沉 浮 ;探 究 马 铃 薯 沉 浮 的原 因。 这 8 课 题 就 个
要 引 导 学生 进 行 科 学探 究 ,就 要 指 导 学 生 在 探 究 中 能 积 极 合 作 的 同 学 ,教 师 可 以 说 : 采 用 合 适 的科 学 的探 究方 法 ,才 能 提 高 探 究 实 学 生根 据 其选 择 问题 的需 要选 用 ,只 有 学 生 自 效 。但 科 学探 究方 法 不 能 是教 师预 定 的 , 而是 这 份 成 果 而 欢 喜 !更 为 你 们 积 极 参 与 的精 神 己选 用 的 ,才 是他 们 主动 积 极地 探 究科 学 问题 学 , 教 师 可 以说 : “ 重 (欣 赏 )别 人 ,你 尊 的 动力 。 这 虽 然 可 能 要花 费 一定 的 时 间 ,但 可 会 得 到 更 多 人 的 尊 重 (欣 赏 )! ” 对 一 些 能
关注课堂细节如何提升课堂实效
关注课堂细节如何提升课堂实效关注课堂细节如何提升课堂实效“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
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有效的教学源于有效的细节。
精彩的细节有的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整堂课的亮点;有的往往看似简单,平凡,甚至有些随心所欲,然而,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平凡中体现着不平凡,看似随心所欲中透射的却是执教者参透教育真理的灵光。
所以,我们打造有效课堂,要从有效细节研究入手,用心感悟课堂,精心设计细节、尽心呵护细节、真心体验细节,慧心发现细节,用心处理细节,在对细节的不断打磨中,让课堂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精心挖掘细节,提高语文素养课堂现场中的教学细节,它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优势,是值得挖掘的,也是能够挖掘的。
我们要在直觉中把握细节。
每一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是不可完全预设的。
面对学生的种种独特体验,需要我们调动一切经验和智慧,运用直觉对即时闪现的细节做出瞬间的判断,从尊重文本的价值与学生的发展出发,看它有没有开掘的必要。
教师在执教《小珊迪》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先令、便士等英国钱币单位以及和人民币之间的转换,设计了这样一道题:1先令=()便士,1便士=()分。
对于1先令=()便士,学生可以从课文中“那位先生给小珊迪1先令,买火柴需1便士+丢了7便士+归还的4便士,等于12便士”计算出来,但对于1便士=()分却较难。
师:1便士还比我们人民币1角少一点,大概只有六七分。
这时学生满脸惊讶:原来就这么点钱啊!珊迪怎么会为了这么点钱竟一次又一次地“纠缠”我呢?教师灵机一动,趁机引导:小珊迪多次纠缠我,可见他多么贫穷呀!他为什么那么需要钱呢?有了钱,他又能干什么呢?生:有了钱,他可以购买衣服御寒(板书:钱);有了钱,他可以去购买面包充饥(板书:钱);有了钱,他可以去医治自己的双腿(板书:钱);有了钱,他可以去照顾自己的弟弟(板书:钱);有了钱,他可以去上学,去过像我们一样的幸福生活。
重视小学科学课堂交流 提升教学实效性
重视小学科学课堂交流提升教学实效性双山子中心小学沈鹏飞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以及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却总是流于形式。
我们很多情况下只是注意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造成课堂效率差、学生基础掌握不扎实、甚至有些时候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看,科学课堂的有效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将整个科学课堂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么交流便是这个生命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有效的交流就如血液不断地给生命体的各个部位输送新鲜的养分,使它能够维持新陈代谢,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真正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
一、小学科学课堂交流普遍存在的现象1、学生在讨论交流时,中等生和学困生与优等生相比,缺少交流的机会。
在许多交流中,优等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和交流,是交流的主角;中等生观望、附和、随大流;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干脆不交流,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
2、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渐深入,课堂交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重视了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的交流。
在很多很多的公开课、展示课上,我们看到,老师说小组内讨论一下、研究一下吧。
于是一个小组的同学就都围在一起,然后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非常热闹。
过一段时间,老师说停,学生就都安静下来。
这其实不是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而是学生在配合老师上好课。
虽然像在交流,但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充分地深入与展开,课堂交流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在随堂课上,像这样的交流,则更少。
3、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如,“你说”,“谁还想说”“谁还会说”等等。
教师还会让学生互相提问。
但在互相提问中,经常会发现,当一方不能回答出对方问题的时候,学生都会千篇一律地回答:“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现在还一时回答不上来,下课后我们再讨论一下。
”学生的交流似乎很热闹,老师了解了各个学生的发言,但学生之间未必都听清楚听明白了。
关注细节,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题 情境 , 能够实验演示 就不 要课件展 示 , 能够亲 自体 外 , 些学生装 水 的瓶 子不是无 色 的 , 样就会使水 有 这
验就不 要教师 包办 . 境创设 还要 注重科 学性 , 以 的颜 色产 生混淆 . 情 可 用瓶子装 水容易误 导学生 的观察 . 透 就不 从学科 与生活 的结 合点创设 情境 、从 学科 与社会 的 这里应 该改 为用干净 、 明的杯 子装水 来观察 , 结 合点创设情 境 、 用 问题创 设探究情 境 , 利 以及利 用 会 出现这样 的情 况 了. 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二、 关注材料提供 的细 节 在 为学生 提供材料 或让学 生 自带材料 时 ,我 们 应该 尽量避免 出现一些 问题 , 材料过 多 , 如 引起学生
助学生开始探 究学 习. 例 如 : “ 面” 在 斜 一课 的教 学 中 , 教师 出示 一个 很重 的 箱子 , 面放 置 的物 品 里
如 果 没 有 关 注 到 摆 线长 度 这一 细 节 , 摆
动 的快 与 慢 差 别 不
大 , 会使 整个 探 究 就
活动 失去动力 .
可 以是 砖 块或 铅球 等 重 物 , 班上 一 名 请 大 力 士把 它 搬 到讲 台 上 . 由于 箱 子 非 常 重, 学生 费 了九牛 二 虎之力 也搬 不上 去 .
这 时 ,一个 难题 就 摆 在 了学 生 面前 : 有 什 么 办 法 可 以 比较 方 便 地 把 重 物 搬 到
又如 在 “ 的观 水
察 ” 验 中 , 位 教 实 一 师让学 生 观察 自己 带 来 的 水 有 什 么 特 点 , 将观 察方 法 记 并
录 下 来 .汇 报 时 学 生
每一个教 学细节 ,在课 堂 中对 教学 细节之处进 行具 学生 充分 地玩摆 、 数摆 . 在这个教 学环节 中有一 个细
注重细节落实,提升科学常态课堂实效性
注重细节落实,提升科学常态课堂的实效性摘要:从很大程度上说,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高效课堂必然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可见,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就初中科学课而言,要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得从细节入手,提升科学常态课堂的实效性。
结合科学教学实际,就注重细节落实,提升科学常态课堂的实效性做探究,提出几点感悟。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细节;常态课堂;实效性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切实通过课堂教学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无论是就学校而言还是就教师而言,确保每一堂课的优质高效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低效的课堂教学只会导致劣质的教学质量。
那么,就初中科学教学而言,如何从课堂教学细节入手,提升科学常态课堂的实效性呢?接下来,笔者将就这一问题做具体阐述。
一、认真做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且集体备课必须保证其实效性,这样方能保证常态课堂的实效性。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广大科学教师应该认真对待集体备课,通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情况、备教学方法等等,基本统一科学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检测方式。
在备课过程中切实保证教学计划的切实可行,应站在整个年级的高度来研究科学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及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科学课堂教学,且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积极开启集体的智慧之门,落实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及模式,有效融合学校的教学资源。
学校在此过程中建立较为完善的集体备课的相关激励机制,避免备课成为形式,保证教案、学案的质量,以此来促进高效课堂。
二、注重个人二次备课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而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个人的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的重点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来进行,是对集体备课的深入研究及创造。
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注教学细节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注教学细节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有效课堂的营造,除了需要我们老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需要我们教学方式、手段、方法等具体教学行为的改变,更需要我们将内化的教学理念外化为常态的教学行为,通过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体现出来。
一、优质有效的课堂,不能忽视很多不为我们重视的细小环节。
优质高效的课堂,讲究每一个细节。
如,在上课预备铃声响起的时候,教学活动就已经启动了。
这时,如果我们的教师早早地来到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带着微笑站立在讲台前,与孩子们一起等待正式上课的铃声。
这虽然是学校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有的老师没有坚持做好,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这样身体力行,这样的示范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多方面的养成。
再如,如果教师能按时下课,即使有未进行完的教学环节,但考虑到学生40分钟之后大脑的疲劳,以及下课铃声响过后注意力的转移,遇此状况就该即刻叫停,宁愿再找时间补上。
经常拖堂,必令学生徒生厌学情绪。
由此看来,教师要为课堂留有一些机动处置的时间,不至于到时手忙脚乱甚至拖堂。
二、精心预设细节,促进课堂互动。
关注细节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来源于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
为此,课前教师应先参透教材,并对学生的学情作充分地了解和分析,找到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兴奋点,教学生不知道的,让学生学该掌握的,利用学生生活的经验,以此来设计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各个环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与学生对话的艺术,既能指导学生用完整通顺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堂互动呈现积极的状态,延长学生思维的长度。
三、敏锐捕捉细节,促进课堂生成。
尽管教师课前有充分的预备,但在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出乎教师“预料”的信息生成。
如:教学课文《自己的花儿是给别人看的》,为了让学生确切地理解“人人为人,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行为进行交流,学生畅所欲言,堂上气氛活跃;有的同学自豪地说,我能认真完成当天的值日任务,为大家带来优美、舒适的环境;有的同学说,我能捐出自己的零用钱为四川灾民献爱心;有的同学憧憬着,我要努力学好知识,将来为四川灾区重建美好家园做出贡献……不难看出,一个个天真活泼,幼稚的脸庞上充满着关爱,充满着智慧。
留心细节 提高课堂有效性
留心细节提高课堂有效性根据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等理念深入人心。
而“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应该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
我个人认为它也是如何教学的一种向导,是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每位科学老师都致力于学生全面科学素养的培养,但如何培养?笔者觉得就是从细处培养起,让学生懂得从课堂中、生活中收集信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指导他们对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能力是当今和未来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科学课程的具体目标,其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建立相应情感和价值观的极佳过程,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有效性呢?1 留心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上可以利用的优势。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就要看教师是否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知道科学探究不是尖端的事物,只要用心、留心、细心,能够让孩子们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从不懂到懂,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会到自己学会,从不兴趣到感兴趣,尽情地领略着科学的魅力,不知不觉地爱上了科学,也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笔者事先在校园的草地和角落里放了几只蜗牛和蚯蚓,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
学生通过自己寻找和近距离观察,记录,不仅兴趣盎然,同时通过仔细观察,知道了蜗牛怎样爬行,并提出了蜗牛的蛋有多大,每只能繁殖出多少宝宝来等等问题。
借助这样的教学材料的小小细节的考虑,到达学生能自主的探索,有兴趣的学习,爱上科学课。
2 留心细节,提供有效结构的科学探究材料,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专家说,一套好材料,就是一堂好课,或许有夸张万分感,但材料的结构性,确实是学生思考的源泉。
关注细节,提高科学课堂数学效果——浅谈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 课改 的深入 , 课 堂教 学要“ 以学 生为本 ” 、 “ 让 学生 在探 究 中学习 ” 等新课程 理念 己深 入人心 。近来 强调的“ 科 学概念 ” 与 “ 科学探究 ” 的关 系, 可谓仁 者见仁 、 智者 见智 , 如 其中的“ 用科学 探究活动 ,帮助 儿堂建构利 学概 念 ”足大家 比较 认可 的 一种观 点, 也是 一 种导 向, 更是提 高科 学课堂 教学有 效性 的教学 策略 之 但 我以为, 不管提 出哪一种 观点或 理念 , 对 课堂细节 的把握, 是提升科 学课堂教学有效 性 的关 键所在 。正如汪 中求在 《 细节决 定成败》 一书中指 出“ 一定要注重 细节 , 把 小事做 细” 。 在此 , 我结 合 自身的一些 教学实 践和学 习体会 ,谈谈 自己对 科学 课堂 教学 中的细节把握 的一些 看法 。
一
。
一
、
关注细节 , 激发培 养兴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言道“ 兴趣 是最好 的老师 ” , 要提 升课 堂教学 的有效 性 , 首 先要重视 学生学 习兴趣 的激发和 培养 。课堂 教学 的有 效性是 指 通过 课堂教 学使 学 生获得 发展 , 也 就是 说 , 通过 课堂 教学 活动 , 学生 从不懂 到懂 , 从 懂得 少到懂 得 多 , 从不 会 到会 , 从不 喜欢 到 喜欢 , 从不热爱到热 爱, 从不感 兴趣到感 兴趣 。 小学生的好奇心 一般都 比较 强 , 对 新事物都 比较感 兴趣 。这 点对我们科学教 师来 说是“ 福音 ” , 也是优势 。我们要 做的事 是 如何激发孩 子的兴趣 , 如何保 持孩 子的 学习兴 趣 , 并最终 引导孩 子形成科学志趣 。 例如, 我在上《 磁铁》 一 课时 , 发现 很 多孩 子 都知 道 磁 铁 能 够吸 铁 , 因为 他们 都 有玩 磁 铁 ( 吸 铁 石) 的经 历 , 所 以根据 经 验 知道 磁铁 能够吸 铁 。那么 如何 激发 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调动 孩 子 们 的学 习积极性 呢 ? 我就 问学 生“ 磁铁 能 吸引 铁 , 那么铁 能否 吸 引磁铁呢 ? ” 孩子们 的兴 趣一 下子 被激 发 了 , 接 下 来的 学习效 果 出奇 的好 。 经 过实 际操作 , 学生不 仅看 到 了铁 确实 能吸 引磁 铁 , 更重要 的是纠 正 了他 们 头脑 中原 来的 错误 的前 概念 , 引导 他们 从原来 的前概 念生长 出新的 正确 的科 学 概念 。 我 们知 道前 概念 是原 有认知 中的 一部分 , 是 一种 教学 资源 , 但 它 并非全 都 正确 ; 在科 学课 上 , 我们 应 该 了解 学 生头 脑 中 的前 概 念 , 把 它作 为让 学生 理解新 的知 识点 的生长 点 , 引 导学 生从 前概 念 生长 出新 的 科学 概念 , 最终形 成统 一概 念 , 即核 心科 学 概念 , 以提 高教 学的 有效性 。 布鲁纳指 出“ 学习 的最 好动力 , 是对学 习材料 的兴趣 ” 。作为 科学教师 , 就应 该利 用好 学 习材 料 , 以激发 孩子 的学 习兴趣 。如 小学三年 级上册 《 寻访 小动物》 一课 , 孩 子们就特感 兴趣 。在学习 这一 课前 , 不 少孩子就认 识一 些小动 物 , 如 西瓜 虫 、 蚂 蚁等 , 但对 这些 小动 物吃什 么 、 住哪 里 、 怎样 回家 、 怎样 与伙伴 交 流等 等不 甚 了解 , 所 以在观 察、 学习过程 中始终 兴趣盎然 。课快 上完 了, 得 让 小动物 回家了 。可 同学们 很想进 一步 了解 、 亲近 小动物 , 有的
关注“细节”,让科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注“细节”,让科学课堂教学更有效细节是构成一个体系中最小的又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教学细节即教学过程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
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
所以真正优质的课,除了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外,更应该注重细节的设计和处理。
教学细节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一个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和教学智慧。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并巧妙地自学生的不知不觉之中,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具有“发现”的慧眼,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时机,生成别样的精彩,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纠正学生“错误”认知的细节处理课堂中学生的“错误”认知,要讲究艺术和方法。
面对这些错误,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机制,妥善处理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如教《水和水蒸气》一课时,学生原来都认为热水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
有的教师只是告诉学生“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珠,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
怎样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呢?我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热水冒的“白烟”,问学生“白烟”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是白色的。
我接着问:“我们刚才说水蒸气有什么特点?”生齐声说:“无色、无味的气体。
”“那你们说这白色的‘白烟’是水蒸气吗?”生肯定地回答:“不是水蒸气。
”再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白烟”其实就是热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上方较冷的空气,变成我们看得见的雾状小水珠。
通过观察“白烟”的特点,再与水蒸气进行对比,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知道“白烟”不是水蒸气,纠正错误认识。
2.注意实验材料发放和出示的细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什么时候分发和出示实验材料,是很有讲究的。
看上去好像是一个细节问题,但很多时候能起到调控课堂的关键作用。
如教《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时,当教师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出三瓶水的多少时,立刻有学生说可以用量筒。
学生之所以说到用量筒,是因为他早就看到了桌子上有老师为他们准备的量筒。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
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20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
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二、利用资源优势,开展科学课教学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园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田地里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
关注课堂细节,追求课堂实效
关注课堂细节,追求课堂实效随着课改的深人,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从关注形式到注重细节,从关注表面到注重实效……课堂上教师对于教学细节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与思考。
一、细节之美源于对课堂语言的精心锤炼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的语言随意性强,如:重复啰嗦,学生发言后,惟恐其他学生听不清,教师重复或再强调一遍。
出发点是对学生负责,却造成了学生的听觉疲劳,影响学生的思维生成。
或者,教师的口头禅在课堂上不经意地流露,久而久之,因为自己的不加控制而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的无效课堂语言。
有时候,为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说的一些“漂亮话”。
如用婉转的、商量的语气给学生下达每一个指令——“好不好?”、“行不行?”、“想不想?”,这些语言看似商量,其实答案只有一个。
缺乏思维含量,华而不实。
语言的随意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课堂语言的连贯和流畅。
教师要做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严谨简约,通俗易懂,就必须对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改造,这是一个创造性过程。
既要渗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和需要调整讲授知识的先后,还要把书面语言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从而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徐长青老师在执教《退中数学》这一课小结中说道“孩子们,你们说的真棒!敢情华罗庚爷爷说的退,并不是真的要你们退出研究,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换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他还说退退退,退到事物的最简单,而不丧失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地方,从头再来,在渐进中寻找规律,最终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敢情不是要我们退回去,而是要我们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退到事物的起点,从头再来。
”徐老师用口语化的语言将“知难而‘退’回头看看”这种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清晰形象地阐述出来。
教师的语言只有准确、精炼了,发出的信息才会明确,让学生一听就明白。
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两篇有效教学文章体会课堂教学其实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
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
在积极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强调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尤其要注意关注课堂的教学细节,这样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那么如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一、注重细节预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得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这样当我们面对真实的学生的时候,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亮点。
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预设。
1、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指向明确,体现实效。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
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提问。
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
2、探究活动要精心预设,提高实效。
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教师认识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教学探究活动要提高其实效性,就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探究活动目标,在具体探究活动中,教师对活动时间的调控、活动空间的构成、活动环节的控制、活动对象的全员参与等进行宏观协调,这些都需要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
二、反思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的。
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细节决定成败!因而应该及时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中的细节,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只有不断的去总结才能让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细节虽小,但往往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是由多个细节组成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成精彩的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去关注每一个课堂细节。
关注细节落实提升科学常态课堂 的教学实效性
关注细节落实提升科学常态课堂的教学实效性萧山区汇宇小学沈洋新课改实施以来,小组合作探究已成了广大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乏流于形式和缺少细节的关注。
如何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差异,关注探究过程中的细节落实,让细节成为学生探究的有效支点?对此,我校在科学常态教学实践中,努力实践“关注细节,提升科学常态课堂实效性”的五项教学改进行动。
一、行动一——落实分组合作的细节分组一般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出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要求组员在性别、个性、操作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合作探究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组间竞争公平。
同时,组员要有角色分工,一般要求每个小组事先选定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探究过程,其他组员在探究前要明确职责与合作过程。
二、行动二——落实材料准备的细节探究材料准备的结构性与有效性,是探究取得成功的前提与保证。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考虑材料的必要性、可行性、精确性,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材料有效准备时,关注准备过程中的“细节”落实,为探究的有效性做好准备。
例如:在探究《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在材料准备时,在课前进行食盐的等量分袋包装,并且做到在一杯水中溶解一包盐的量不足以让马铃薯浮起来。
学生通过逐袋加盐,不断地积累这杯水会越来越重的经验,不过学生不会马上意识到,但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材料的结构就会在学生的思考中慢慢反映出来。
三、行动三——落实探究设计的细节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在课前如果有充分的过程预设,细致的分析学生已有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就能正确的把握教材和学生已有经验的切入点,使合作探究的预设方案真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准。
例如:在设计《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一课中,其中一个环节的设计上可以有两个思路。
第一方案是当学生对生熟马铃薯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作出假设后,让学生对这些假设根据其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并且马上进行验证,如果学生能够否定自己的假设,分组实验就可以取消了。
浅谈关注细节落实,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关注细节落实,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摘要】:当前,能够实现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学科就是科学教育,科学学习过程中主体为学生,而且科学学习的核心为探究。
然而,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呈现出低效性,导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下降。
有效的科学课堂应从每一节课的教案的设计、备课、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表达等每一个细节去精心准备,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当中,从而把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以此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究细节有效性担任多年科学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上好一节成功的科学课的确很不容易,无论是从教案的设计、备课、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表达等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精心准备。
而这些准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宗旨,就是要开展一节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
但是,如何才能进行科学课的有效教学呢?我认为一节课学科的成败取决于教学前后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和落实。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粗浅的观点吧!一、关注探究情景的创设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教育有着明确规定,认为学生日常学习目标为科学探究,同时科学探究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能否成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可否自主提出探究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教师构建的探究情景具不具备良好的吸引力。
这就需要我们精心地去设计探究情景。
譬如通过游戏、实验展示以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实际现象等构建科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我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中,为学生播放热带雨林的视频,并配上生动的旁白解说,让学生深入感受热带雨林的环境和生物世界,然后在引出食人鱼事件,将问题冲突突出,调动学生了解真相的迫切心理,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联系到“吃与被吃”的食物链知识。
接着问题会一个个出现,通过学生的不断深入探究,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继而产生了我要探究的强烈欲望。
【提高】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字】提高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摘要】当前科学课堂,形式多余内容,本末倒置,实效性不强。
造成科学课堂教学低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核心,优化教学环节;重视课外探究活动,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施实时有效的评价,让评价激励学生投入科学学习等四方面的措施,认真抓落实,形成高效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措施焦点:当前科学课堂,形式多余内容,本末倒置,实效性不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理念指导下,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具、挂图、卡片等多种手段,游戏、故事、实验操作、媒体渲染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极大地丰富了科学课堂。
但同时也发现,教师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诸多的操作材料,学生却是为“操作”而“操作”,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
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嗡”声一片,热闹非凡,仔细一看,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一言不发;有的小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
实验操作的时候,争实验器材,抢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互相指责。
汇报时,常常听到是:“我觉得……”这些都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低效性的表现。
那么,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堂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教师应以学生已知和需知为根底,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兴趣和需要中选择学习主题,并帮助学生确定他们建构知识的最有效途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创新,以便科学处理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自己解决问题。
个人认为,要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做好以下2方面:1、转换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更是行动的变化。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体验、感受,为学生服务,服务于学生。
把握细节 提高实效
把握细节提高实效科学课是由一个个科学活动组成的,科学活动又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
那么,如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以《运动和摩擦力》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把握。
一、把握课堂导入的细节,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教育心理学提出: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以40分钟一节课为例,一般在课堂教学的前15分钟内,学生思维逐渐集中,接着在另15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水平逐渐下降。
因而,教师巧妙的导入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捉过泥鳅吗?师:浩翔同学还是捉泥鳅的高手,谁敢跟他挑战呢?好,请你。
师:哇!女生赢了,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为什么不服气呢?手套不一样怎么就会影响结果了呢?生:手套很粗糙,能阻碍泥鳅乱跑。
师: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我们就叫它摩擦力。
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就是《运动和摩擦力》。
反思:五年级的学生经常有听说捉泥鳅,但都没有捉泥鳅的经验,都很想体验一把。
因而设计这个比赛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同时在这一活动中还蕴藏了一个有关接触面状况的对比实验。
通过比较比赛数据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这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如果设计成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手套两次捉泥鳅,也能起到同样的结果。
二、把握教师指导的细节,提高实验效率课标指出: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所以在实验教学时教师要亲自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随地地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教学片段二]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两个实验每个小组可以同时进行,实验方法大体相同。
实验时老师有几点要提醒学生:(1)小组内分工合作,确定谁测量,谁读数,谁记录;(2)测量时先检查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
关注教学细节 提高教学实效
关注教学细节提高教学实效——浅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运用教学细节前所街道陶家小学童伟军摘要:许多教学中的细节往往在教师不经意的过程中一闪即逝,只有教师善于发现,及时捕捉,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细节,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使细节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同时关注教学细节也需要教师有一颗充满真诚的心灵,只有那些心中有学生,充满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顾的教师才能去主动创设、积极捕捉和有效开发这些精妙的细节,用心灵与学生进行对话,让灵动的智慧充盈课堂。
关键词:小学实验教学教学细节提高效果正文: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教师课前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利用可预见的情境点作较深入地发掘。
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时机,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细节有时候又是随机的。
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
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充盈课堂。
这样,我们就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就能在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人生,成就完美。
下面,我来谈谈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如何有效关注教学细节,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1、对教材理解细节可以设计的。
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
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那必将是流于肤浅;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那必将流于浮华;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必将流于腐俗。
那是对教材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学生看到桌上摆着各种能发声的材料:鼓、锣、音叉、橡筋琴、铁盒、内挂小球的塑料瓶等,立刻会想到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也就很自然的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声音各有不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使学生发现,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