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

合集下载

儒家道家人生价值理想社会追求的作文

儒家道家人生价值理想社会追求的作文

儒家道家人生价值理想社会追求的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影响的两大思想流派。

虽然他们的一些主张不太一样,但都追求着理想社会的实现。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价值理想吧!儒家认为,人应该遵循"仁"、"礼"、"义"、"智"、"信"这些道德准则。

首先要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关心和爱护他人。

仁是儒家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一个有仁德的人必定是善良、宽厚、宽容的。

其次要谨守礼节,有谦逊有礼貌的品行。

比如对长辈要尊重,对朋友要友善等等。

再者要做一个正直有原则的人,不偏不倚、秉持正义。

智就是勤奋学习求知,做一个有博学多闻的智者。

最后信则是诚实守信、说到做到。

儒家理想中的社会就是"大同世界",亦即是一个非常太平、和谐、有序的世界。

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互相关爱、互相尊重,遵守道德规范;贤能者获得重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国家用"礼"统治天下,全体臣民都孝敬有礼。

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那该是多么美好啊!至于道家,他们主张"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而行。

道家认为,人应该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们讲究"无为"的处世哲学,做事要随遇而安、没有过多的欲望和执著,任由自然本真的一面显现。

因此,道家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

在道家眼里,理想世界是一个纯朴、自然、简单的世界。

人们生活简朴,远离奢华;淡漠名利,不争不斗;不太奢求,随遇而安。

整个社会就像村野一般,处处洋溢着田园诗般的宁静和谐。

道家认为,只有大家都回到最质朴、最自然的生活状态,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精神和物质生活才能真正达到平衡。

虽然儒家和道家主张有些不同,但他们都在向往一个理想的、和谐的社会,让人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种理想世界虽然现实中难以完全实现,但它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向往。

修身养性——感悟儒家思想对人生的启示

修身养性——感悟儒家思想对人生的启示

修身养性——感悟儒家思想对人生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准则,强调“修身养性”之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对人们建立正确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修身之道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修身之道,即通过自我约束和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论语》中说,“君子修道,乘天地之正,以承祖先之志。

”意思是说,修身养性是做一个“君子”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天地之道,承担祖先的愿望。

儒家提倡人们要守礼、守德、守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二、遵守社会道德准则伦理道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儒家主张人们要遵从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发扬尊老、敬师、孝悌、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通过遵守这些规矩和准则来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强化自己的个人形象。

同时,儒家也强调了不断自我反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改变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以更好地履行个人社会责任。

三、亲和力的培养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诚”和“仁”,其中“仁”是一种对人类共性的情感,是人类道德追求的最高理想。

儒家认为,人们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从而不断培养亲和力,建立人际关系和谐的社群。

在现代社会中,“诚”和“仁”在某种意义上被替换为“亲和力”,这种力量可以使个人系统地面对周围的人和社会。

亲和力越强,越有利于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四、培养品位和审美儒家思想对于个人品位和审美也有着深刻的见解。

儒家认为,人应该学会欣赏美,并努力追求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然而,美不仅仅是通过外貌和环境来表现,更是源自人内心对美好的向往和不断探求。

人不断追求美好,才能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它。

五、发扬孝道儒家思想中的“孝道”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认为,孝道是颟顸之爱、亲族之义,是尊敬家长、敬爱长辈的情感和行为。

通过发扬孝道,不仅可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亲密度,也能加强个人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_作文1150字_关于人生的作文_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_作文1150字_关于人生的作文_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

那么读者们读后有什么收获呢?请往下看。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希望你喜欢。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篇一何为人?还是孔子说得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人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去干自己需要干的事情,踏踏实实的将眼前要干的事干好,那么样样事都会变得有条不紊起来。

不问收获,只求耕耘也是我们能做成一件事之大根本。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当初都是默默无闻的,所以说你若是到了“老之将至”而一无所成的话,真不是你太笨恐怕是太聪明的原因了。

一个人能做到踏实稳重,便是有礼了。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他必定成了一位有尊严的人。

我们在社会上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过就是想让自己活的体面一些,能得到虽不是周围人的尊重最起码不会受到轻视。

在这个社会上,越是卑微的人越是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世俗大众们努力的生活,努力的维护世俗的人情关系,可是终归落下的却是东家长李家短的是非人生。

古人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当今社会用情不如用礼,“礼之用,和为贵,”与其为情所困,不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处理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合作关系都应礼字当先。

礼便是尊重,便是宽容。

这才是人之大爱,也是对己获得的最大的尊重。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受辱,很可能是我们自己轻浮不稳重的原因造成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受辱之一;克,伐,怨,欲为二(好胜,自夸,怨恨,贪欲);巧言令色为三。

孔子言:“刚﹑毅﹑木﹑讷近仁。

”就是教我们学会忍让,坚持,敦厚而谦卑。

如若再能做到:“贫而无諂,富而不骄。

”那我们便可为一个真正的无忧无惧,坦坦荡荡的人了。

做好了自身又如何处事呢? 孔子便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世俗之人。

“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他最大的处事原则。

在生活中他处处审时度势,他教你怎样和乡党们相处,如何表现。

在工作中如何和上级交流,如何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

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怎样相处,比自己差的又另当别论。

儒墨道法的思想总结和感悟作文

儒墨道法的思想总结和感悟作文

儒墨道法的思想总结和感悟作文儒墨道法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流派的四大主流,它们分别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这四种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通过对于儒墨道法思想的总结和感悟,我深刻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儒家思想强调“仁”和“礼”,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

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孝道、友爱等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从儒家思想中,我汲取到了为人处事的智慧和经验。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始终以真诚与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注重平等和互助,即使在遇到困难和矛盾时,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和解决问题。

另外,儒家追求的是理想的社会秩序,旨在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良好的道德规范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中,个体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和潜力。

墨家思想主张以“兼爱”为核心,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

墨家思想比儒家更加注重社会正义和公正,强调个人利益应与整个社会的利益相统一。

这种思想最大的感悟是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需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实践中,我努力发展自己的个人技能和特长,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同时,墨家思想也提醒我,在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程度时,要坚持一种宽容和包容的心态,避免偏激和极端主义的产生。

道家思想强调通过“无为而治”来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去强求和干涉,而是适应自然的变化和趋势。

从道家思想中,我学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在生活中,我学会了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在它的变化和循环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此外,道家思想还强调自己与自然的合一,尊重自己的内在需求,并努力找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这使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内心世界,注重修炼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法家思想强调以法律和秩序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统治。

儒家思想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儒家思想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儒家思想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儒家思想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儒家思想读后感篇1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

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

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

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心才能够不断地取得进步,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仔细想想,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重要的。

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很多怎样与别人相处的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用问题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在社会里生存,就要懂得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

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只有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相信。

走进儒家经典,汲取精神力量作文800字

走进儒家经典,汲取精神力量作文800字

走进儒家经典,汲取精神力量作文800字中国儒家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华和人文关怀,具有丰富的精神力量。

走进儒家经典,我们可以汲取其丰富的智慧,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引发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儒家经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倡克己复礼、问心无愧的为人处世态度。

《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导,告诫人们要推己及人,谦卑恭敬,不伤人之心。

这种道德品质是现代社会尤为珍贵的品德,是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其次,儒家经典强调天人合一、忠孝仁义的观念,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孝敬之心对待父母,以忠诚之心对待国家。

《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诫,强调了人们在修养自身的同时,还要关爱家庭、执政治国、惠天下百姓。

这种价值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精神力量,它能够激励人们为社会发展、家庭和睦、个人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儒家经典强调诚信立身、以学养德的原则,主张以德治国、以德行事。

《中庸》中有“中庸之道,参天地之道,光阴变化之道”,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这种精神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了学习与修身的双重任务。

只有真诚待人、坦诚相待,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走进儒家经典,我们可以汲取精神力量,获得心灵的洗礼,引领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和社会,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承袭和传承儒家经典的精神,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人类的幸福与和谐。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儒释道是中国古代三大思想流派,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接触并深入了解儒释道思想之后,我感受到了它们的智慧与价值,带给我了一系列的感悟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儒释道思想的总结,希望能够传达出一部分我所体悟到的思想精髓。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儒家强调了一个人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例如仁爱、孝顺、孝敬、忠诚等。

这些道德规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可以在社会中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秩序。

而这种秩序,又可以带来和谐与稳定的社会。

同时,儒家思想还追求知识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

儒家认为,一个人应当通过多学习、多思考和不断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够修养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儒家强调的是道德的自律和修身的重要性,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非常关键。

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则追求和谐与自然。

道家视天地万物为一个整体,注重和谐与平衡。

道家追求的是跟随自然的道路,以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他们强调对于自我和外界的接纳和适应,而非强求改变和抵抗。

通过与自然融合,道家追求着一种超越个体的境界。

这种境界并不是通过努力与外界竞争来实现,而是通过内心的宁静和谦卑、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去实现。

最后,佛家思想强调的是人生的意义和解脱。

佛家认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而苦苦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欲望的执着与追求。

佛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无我,即人们应该超越自我与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在的平静与解脱。

佛家通过修行禅定和慈悲,以达到对于自我的超越与人生的解脱。

综合而言,儒释道思想给我带来了许多不同层面上的感悟。

首先,它们告诉我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关爱的道德规范。

其次,它们让我意识到知识和修养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和改变。

最后,它们让我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儒家经典文化读后感7篇

儒家经典文化读后感7篇

儒家经典文化读后感 7 篇儒家经典文化读后感 1一个人,成熟的自然个体,生存于世间,摆在最为重要位置的就是立身处世了。

在纷繁芜杂的当今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有自己对事物理解的不违背道德伦理的观点和态度。

如何能让自己洁身自好、自由坦荡的行走于物欲横流的当代,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都是我们当代正步入社会和成熟年代的青年必须深切体味和完满地意识到的一个基本而首要的问题。

《论语、里仁》:里仁为美。

择不处任,焉得知?这三句话和我国古代的“孟母三迁” 的故事基本是一个意思,至少两者所要表达的目的是一致的。

当然,前者比后者浮现的时间要早,是否孟母亦是受孔子三句话的影响而有三迁之举?古人做学问,教子训弟,都希翼在一个仁德所在,君子云集的地方进行,强调的是外因对人的影响。

我想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果你居住的地方是个民风浮躁,甚至是赌博成风的庄子,我想大部份人是无法潜心做学问的。

周围生活的人群,都是靠挤在繁华街市做生意和小买卖为职业,平时都喜欢为芝麻小事翻脸吵架,邻里之间关系不和谐,我想这样的小区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不会具备宅心仁厚、谦恭热情的品质的。

强调外因,就是说要立好身处好世,必须有一个好的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颜氏家训、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鲍鱼,在古代汉语的意思是指用盐浸渍的鱼,有臭味)颜氏的这几句话,意思比较简单,讲人该选择那类人相处,从另一点上也说明了外因对一个人的影响,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人的品质会发生变化。

《颜氏家训、涉务》: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专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从这个“士”字里可看出,这句话是写为在朝为官的君子看的。

意思是说:士君子处世,可贵的是对事对物有益处,不只是高谈阔论,摆出一副左有雅琴右有经书的样子,以耗费国君赋予的俸禄和职位。

我自己是十分喜欢这几句话的。

当下的一些做官做职的,且不说那些自身本无文化修养的,那些有文化的官人,最喜欢干最没有文化的事。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品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刻感悟到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与哲理。

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大家们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箴言和忠告,这些至理名言不仅具有引导思考和指导行为的作用,更是对人生的一种启迪和引导。

本文将以《论语》、《大学》和《庄子》为例,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感悟。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断和教诲。

其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风流,小人难偷”等名言,都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为政以德”一语,表达了治国理政的方法应以德行为先导,而不是以权力、财富或暴力为手段。

这句话提醒我们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做人处事首先要讲究品德,而不是纯粹依赖权势和财富。

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思考和总结,否则只是徒有虚功,思考需要不断学习,否则容易自以为是,走入歧途。

再如“君子风流,小人难偷”,这句话则是提醒我们,做人要有高尚的品格和行为,这样我们的人格魅力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这些箴言,无一不是对人生的一种启示和引导,使我们学会如何做一位贤人,如何处世,如何修身养德,是我们最根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大学》是孔子弟子的言论辑录,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思无邪”、“诚之至也,中也,誠也者,天之道也”等名言,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语,表达了君子应该修身养德、守本逐末的道理,意味着一个人必须首先正本清源,修身养德,才能成就道德高尚的人生。

而“思无邪”则告诉我们,修身养德的前提是要保持一颗纯洁的心,不受世俗诱惑和欲望的侵蚀。

再如“诚之至也,中也,誠也者,天之道也”,这句话则是告诉我们,诚实是天地之道,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只有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建立更加坚固的人际关系。

关于儒家经典论语的读后感范文5篇

关于儒家经典论语的读后感范文5篇

关于儒家经典论语的读后感范文5篇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

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论语的读后感范文1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欢迎查阅!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1《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将平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合为一处而成的,其中孔子的言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有了专门的学派:儒家.孔子没有留下任何一本可以完全证明是他写的著作,我们了解他的思想,仅仅能从《论语》中寻找线索,可见这本书的历史价值.《论语》中,多为孔子讲礼.仁.君子之言语,也有许多评价名人的话,但我觉得,我们读《论语》,应将重点放在孔子以老师口吻说的话上,这样,如同他穿越时间,在向我们讲课一样,让我们明白事理.并且,在这些话中,孔子所提倡的大多数都是我们普通人做得到的,是有益处的,何不试试呢?比如整本书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它分三句,我认为第一句其实是提倡不读死书,即学习知识.道理,不能一直存着不动,最好时不时去实践一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确实,我也试过几次,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运用刚学的简便运算,对着长长的收银条快速帮爸爸完成了核对,我真的感到很高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要珍惜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彼此之间能获得快乐;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自己感到快乐,是因为知道朋友在乎和珍惜自己.也许,有朋自远方来,古人会比现在的人更加感到快乐,因为他们与朋友的每一次相聚和离别,都有可能是最后一聚.最后一别,交通不便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我所在的四川省,古人就曾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诋毁自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动机,不了解自己,并非恶意伤人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必生气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孔子这句活中,提到对〝君子〞(我认为是指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点要求.即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在整本《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对君子的要求,但每次不尽相同,有时为了突出君子的高尚,孔子还以〝小人〞(我认为是指道德较低下的人)与君子作对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我觉得,虽然身处两千多年后,我们仍然可以用《论语》中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尽力去做一个现代的〝君子〞.《论语》中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里面运用古文讲述的道理也可以让我们思考良久,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写出了对《论语》中一章的片面理解,已经有一些字数,可见整部《论语》及孔子学问的深奥无比,很难理解透彻,孔子的弟子子贡也说过:〝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撰而成.包含着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是经典中的经典.〞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则,它的意思是: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有剩余力量,再去学习文献.孔子认为,弟子首先要懂得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对于知识,则放在第二位.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古人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懂得孝的做人之道.古时候,有一则关于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久满足父母的这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了疲劳,邻居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可见,孝道在炎黄子孙心中的地位了.孝,是孔子提倡的美德,父母生我,育我,作为子女,怎么不做到孝呢?小时候,父母有好吃的东西,总会让给我们吃;我们长大了,能承担一些家务活吗;父母交代的事我们做到了吗?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是否去关心他们了吗?这些看上去的小事,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不仅如此《论语》也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论语》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做人的仁德,以及品味哲学的思想情操.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4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复杂的古文,但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5《论语》十则读后感触频多,我感觉到了一股让我兴奋的奇怪的感觉,为什么让我兴奋呢?因为它给我一股学习的冲击力,让我们走向学习的快乐时空.特别是〝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整理以前的书本时,会不时有新的发现;偶尔翻起一本老书浏览几页,有时也会有新的收获.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论语》十则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班长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另外〝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给我感触很深,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忍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通过学习《论语》十则,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品读这些经典,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修养,更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理解人生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品读国学经典的一些感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中国古代经典多以诗词文章形式表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和社会伦理的思考。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强调个体修养和自然界的和谐。

《孙子兵法》则是兵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对于战争和军事战略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品读这些经典,我最深刻的感悟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做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其中所蕴含的人际关系以及做人的准则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处世态度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道德经》中也强调了个体的修养和自然界的和谐,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与自然相融。

而《孙子兵法》则强调了战略意识和胜敌的智慧,虽然是从军事角度出发,但其中的智慧和策略也可以借鉴到其他领域中。

除了人生的意义和哲理,品读国学经典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和领导能力。

在《论语》中,孔子的思维方式和言行方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他总是善于发问、思考,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做出决策。

这种思维方式和领导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

在《道德经》中,则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主动干涉事物的自然发展,而是通过观察和调整,让事物自己达到最好的状态。

这种思维方式在管理和领导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孙子兵法》中则提出了许多战略指导原则,包括诱敌深入、迅速突击、分而治之等,这些原则同样可以用在领导和管理中,帮助我们面对复杂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在品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发现古人在数千年前的智慧和道理依然适用于当今社会。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深入探寻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一些宝贵的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大学》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样的论述。

这是告诉我们,人应当与天地万物相融合,心灵应当与宇宙相一致,才能得到真正的人生幸福。

通过理解和领悟这一观念,我们能够体会到与自然相统一的人生境界,进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品读国学经典让我们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

在《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等经典语句。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才能够治国平天下。

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明白“修身”对个人的重要性,进而将其延伸到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层面,从而更好地建设美好的大同社会。

品读国学经典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底线。

儒家思想中,崇尚仁义礼智信,这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底线准则。

通过品读经典,我们能够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够做到心存仁爱,言行合一。

只有在追求仁义礼智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品读国学经典能够提供给我们丰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

在《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格言。

这些格言教导我们要善待他人、关心他人,并要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通过真正地融入到国学经典的世界中,我们会变得更加谦虚、有礼、善良,更加懂得如何去引导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品读国学经典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方式。

通过深入地品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智慧,感悟到人生的伟大价值和意义。

它还能够为我们指明人生的道路和方向,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坚定和自信。

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深入地品读国学经典,用心去体味其中的人生哲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孟子仁爱之道感悟人生

孟子仁爱之道感悟人生

孟子仁爱之道感悟人生孟子,古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发展,对于塑造中国文化和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中,仁爱之道是其核心观点之一,深刻启示人们如何理解和感悟人生。

本文将从仁爱之道的内涵、实践方式以及对人生的启示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仁爱之道的内涵仁爱,即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和关爱。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善,有天赋的善良和仁爱之心,但这种善良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发展来实现。

对于孟子来说,仁爱之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感悟和宽容,二是外在的实践和行为。

孟子强调内在的感悟和宽容,他认为人们应当以仁爱之心去观察世界,理解他人的心声和情感,形成一种“知人之善恶,则知人之情矣”。

只有通过理解他人的善恶和内心需求,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互助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另一方面,外在的实践和行为也是仁爱之道的重要体现。

具体而言,要以仁爱之心去奉行礼仪,依据人情与规矩,以及心灵的真诚和善意去待人接物。

孟子在《离娄上》中曾提到:“君子之爱人也,以道义而行之。

”这种行之以道义和心怀善意的做法,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温暖、和谐与共融之感。

二、仁爱之道的实践方式要实践仁爱之道,首先需要发展自己的人性,培养内在的善良与思想境界。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善,通过修养和教育可以促进仁爱之道的发展。

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因为只有个体自身受到规范与调适,个体的成长与蜕变才能有一个响应、适应社会的价值。

其次,要从实践层面去体现仁爱之道。

仁爱之道并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理念,而是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我们可以通过微小的行动和态度来践行仁爱之道,如对他人微笑、倾听他人的困扰并给予帮助、表达对他人的感激和肯定等。

这样的实践将会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社交中,使我们与他人建立起更加密切和谐的关系。

三、仁爱之道对人生的启示孟子的仁爱之道,对于人生有着深刻的启示。

首先,仁爱之道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相互帮助。

人生是一个群体的过程,无论在家庭、社会还是工作场所,我们都离不开与他人的相处与合作。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作文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作文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作文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主流思想流派,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到现代,儒释道思想一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对这三种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其智慧和人文关怀所感染。

下面是我对儒释道思想的一些感悟的总结。

儒家思想,提倡“仁”的理念,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个人的修养。

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社会创造和谐与稳定。

儒家主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达到完美。

这一思想启示了我,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坚持爱人、尊重他人,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也应该尽量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以善良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释家思想,强调人生苦难的解脱,倡导“舍”与“随缘”。

释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空”,即物质世界的虚无和无常。

它提醒我们世界流转、万事变迁,我们应该面对生命的无常与苦难,通过舍弃欲望,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这一思想告诫我,生活中的痛苦和困难并非永恒,如果能放下物质的浮躁和虚妄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解放,也许可以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道家思想,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通达万物的本源。

他们认为人应该陶冶性情,与社会和谐相处,而不是追逐功名利禄。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告诉我,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享受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只有从内心的平和中去平静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与自由。

总的来说,儒释道思想都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类的精神追求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儒家强调道德与社会的规范,释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道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思想都提供给我一种对待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智慧方法。

相互之间的共通之处在于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与修正自己,追求真善美,实现对人性的完善与超越。

无论人们信奉哪种思想,这些思想都将为我们提供指引,使我们在追求幸福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拥有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的更加深入的理解。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感悟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感悟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感悟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以强调人性的善良和
修道为主要特点。

他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人生的重要感悟。

这句话意味着,人们在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停下脚步,不急于行动,反而才能够
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换句话说,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立刻采取行动来解决,有时候反而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

古代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中的修身是指培养自己的品行和修养。

而“人有不为也”,也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当我们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或挫折时,停下来反思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

通过内省和反思,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应对困境。

这句话还提醒我们善于等待和倾听。

有时候,我们急于期望立即行动,却忽略
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当我们先倾听他人的建议,获得更多信息和洞察力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做出明智的决策。

孟子的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人生中要懂得等待和倾听。

不要急于行动,而是通过
内省和反思,从容地应对困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行有所止 欲有所制》摘抄及感悟

《行有所止 欲有所制》摘抄及感悟

行有所止,欲有所制,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的经典言论之一。

行有所止,意味着人在行为举止上要有所限制,不可以无止境地追求欲望满足;欲有所制,则是指人在欲望上要有所克制,不可以任由欲望驱使,失去理智和节制。

这句话既是对个人修身养性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秩序的基本要求。

在当代社会,这种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感悟一:修身养性有所行止1. 修身养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行有所止是修身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到合乎规范和社会伦理。

在公共场合要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交礼仪、遵守法律法规等。

这样做不仅可以建立文明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可以使自己受到他人尊重。

2. 在工作中,也要有所行止,在工作时间内,要尊重工作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不要因为个人私欲或者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只有做到有所行止,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职场人。

3. 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有所行止,不要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和情感,不要沉溺于酒色之中,不要贪图享乐和享受,要有自律自制的品质。

感悟二:欲望克制有所制约1. 欲望是人类内在的一种动力,但欲望过于强烈、无节制地追求,就会变成一种罪恶。

欲望要有所制约,理性和道德对欲望进行合理约束。

2. 经济欲望有所制约就是要提倡节俭,杜绝奢华和浪费,坚持适度消费,不追求铺张和攀比,不给自己带来过大的经济负担。

这样不仅可以保持财务平衡,还可以保持个人的精神富足和物质富足。

3. 情感欲望有所制约就是要忠诚守信,保持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和睦。

不能因为一时的荷尔蒙冲动或者情感外遇而破坏自己的家庭、伤害自己的亲人。

情感的要求是要有所自律和抑制,理性和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感悟三:行有所止欲有所制落实于社会建设1. 在社会建设中,行有所止和欲有所制是摒弃社会痼疾、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行政管理者应当有所行止,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滥用公权力压制普通人民、不得漠视民生苦难。

学庸论语感悟

学庸论语感悟

学庸论语感悟《学庸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学习《学庸论语》,我深刻地感悟到了以下几点: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庸论语》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理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2. 仁爱与和谐:《学庸论语》提倡仁爱之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因为利益冲突而产生矛盾,但《学庸论语》告诉我们,只有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才能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

3. 诚信为本:《学庸论语》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在现实生活中,诚信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们,但《学庸论语》提醒我们,只有坚守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4. 勤奋学习:《学庸论语》倡导勤奋学习,认为学习是人生的必修课。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通过学习《学庸论语》,我更加坚定了终身学习的信念。

5. 知行合一:《学庸论语》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应该用于实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困境。

通过学习《学庸论语》,我明白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注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尊师重道:《学庸论语》提倡尊师重道,认为老师是传授知识和道德的人,应该受到尊敬。

在现代社会,尊师重道的观念逐渐淡薄,但《学庸论语》提醒我们,只有尊重老师,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和道德。

通过学习《学庸论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儒家思想的伟大和实用价值,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努力,践行《学庸论语》的精神,为实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品读论语,感悟人生

品读论语,感悟人生

论语感悟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作品上的泰山之作,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不得不说,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任何一个作品或是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所无法比拟的。

往往,经典的作品,犹如和熙的春风,能拂醒人的信念;犹如清幽的山泉,能纯洁人的心灵;犹如朝阳的光芒,能唤醒人的灵魂。

而论语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影响了许多代中国人民之后,而在至今仍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论语》是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如果你不能理解论语的一些基础含义,那么当你去读中国古文言文的时候,一定不能完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根本思想。

在我看来,《论语》在古代的地位犹如“圣经”在西方宗教中的作用,它就是中国古代人民心目中的“圣经”。

它联系着古代人民生活得方方面面,而如今我们中国人民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多多少少也是受它的影响的。

虽然有些理论在如今已不符合当代中国人的思想理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论语》,而且其中的一些思想还是有助于我们思想境界以及人格修养提高的。

从最初我们开始学习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到如今我们深刻理解论语的“仁”“理”“中”“庸”,《论语》对我们的学习,人际交往等都产生影响。

如今,学习《论语》的风潮又一次兴起,而我们也应该从中学习得到一些关于自己人生的建议。

我们最初学到的是《论语》对我们学习上的影响。

《论语》主张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孔子在《论语》强调学习要不耻下问,好学不厌。

我们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前进的动力,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停滞于此,不能前进分毫。

一个人不能轻易满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在学习中去理解、感悟,把学来的东西加以消化吸收,然后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得到,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境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为第一境。

《论语》里谈到,获取知识首先要做到“勤勉”、“好问”,“文”、“行”、“忠”、“信”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博、广,不能偏颇、单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下面和小编一起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吧!读《论语》感悟到儒家文化贯穿两千多年历史,辉煌古代,如今《论语》借助电视、网络、讲座向国内外传播,为建设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做出了贡献。

我从养生的立场思考儒学关于人生的基本准则。

1.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的思维敏捷,会学习,学的程度在于“习”,学后会用,必然产生喜悦。

“习”是深入体会、反复练习,如弹钢琴,一个指法就练许多天,体育运动每个项目都要天天拼搏。

习的目的在于升华,古儒叫格物,真明白了它的意义必然“悦”之。

朋友来了可切磋,可升华,可传播,其乐大矣。

孔子指出:人要通过学与习去追求人生的最高极点,是内悦;朋友互访,可以从中交换、互补、提高、借鉴、增强气场,使蓬荜生辉、信誉远播;君子应该有内心中的恒定地位,人不知道你的胸襟作为,又怎能生气呢?做人不是给人家看的,而是要担负起为国为民为人类的使命。

圣人的这三句话是人生指南针。

2.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语。

忠、信、习三者是人永远应对照的镜子。

子贡问孔子国家安定政治平稳之道。

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国家要强盛,经济要繁荣,人民要信实。

三股力量齐备,才能使国安定政治平稳,当力量达不到时,先去兵,经济力达不到可去食,但必须让老百姓对国家有坚强的信仰力。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28年中,经艰苦奋斗,缺兵缺粮食,但人民对党坚信不移,终于建成了中华民族人民民主共和国。

3.天道: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天何言哉?”“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道法自然”,神接近天,圣接近地,人要开天辟地,一日九变。

既要有理想主义,又要有现实主义。

只有理想没有土地者是梦想主义者;只有土地没有天空是务实主义者,二者都不能得到开拓。

上天给人自强不息、从容不迫的大气度:地给人以生生不息、温柔敦厚和谦仰的态度,加上人之理想与适应实践创新的摸索,成为伟大的力量,天人合一,与时俱进,一种完美的力量凝聚在心中,即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

4.“安贫乐道”:子曰:“贫而乐,富而好礼”。

古有愿安贫乐道、寻找心灵的家园的人物如陶渊明。

而今小康世界,物质极大丰富,全国老年人老有所养、有所学、有所用,更有所乐。

如果说“贫”,那是道德修养不够,贪得无厌不知足。

孔子“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在今天,中国有几亿老年人颐养天年,多学点传统文化儒、释、道、医、哲科知识,必然生“乐”。

5.“恕”: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把宽容放大,则“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我们应该怎样修身养性?一切皆由心而得,向外延伸,儒家用“和”,佛用“空”,道用“无”,全是开放性的,穿越千古时空,宇宙沧桑,这就是天地人合一之道也。

6.心态:如何对待人生遗憾?生活中的遗憾,如果多次放大,就会破坏生理功能,危及生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用可以做的事去弥补遗憾。

我有三宝“放、和、了”,“放”,万事放得下,身体放松,心胸放宽,心情放远。

“和”,对人对物要和气、和谐、和光同尘。

“了”,事大事小、一过就了、一了百了。

7.处世之道: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原则是强调做事情的分寸,避免“过”和“不及”。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去体现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以怨抱怨将会成为恶性循环,殃及子孙后代;以德报怨,则献出越大,浪费越大。

第三种态度是用率直、磊落、高尚人格,坦然面对,一切太过的疏远和太过的亲密,都会起相反的结果。

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如你真爱自己的孩子,就是让孩子独立去走上成功,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

夫妻之间彼此也要给对方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是禅宗讲的“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使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全开了就要凋谢了。

对待工作要尽心尽责。

但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要本分,不要越俎代庖,会招来祸害和嫉妒。

怎样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呢?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谨言慎行言寡尤,行寡悔。

”尊礼、守礼、行礼节,“修已以敬”。

子曰:“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尧舜其犹病诸。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孔子的态度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人格写照。

8.君子之道:“仁而不忧,知而不惑,勇而不惧”。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利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人生德大义,事关国家、大道。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无恒产有恒心”。

“矜而不争,辟而不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的言行标准是“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过其行,说的多,做的少,是君子之耻。

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只作一份职业摆在那里。

有个故事说:在炎热天有三个瓦匠,悲观主义者说“我在出苦役”;职业主义者说:“我在垒墙,要完成任务。

”理想主义者说:“我在盖教堂。

”同样一件事因心态、境界不同而体现出的生命价值有异。

我们都可以成为不平凡的君子,君子儒的高尚完美的人生价值观是“君子不器”。

我从此处认识到君子之道三大内涵的精髓是“仁而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9.交友之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是人的价值取向。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僻、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直:真诚、坦荡、其人格给你勇气;谅:信也、诚实,使别人精神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

多闻:知识面广,从间接中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

便辟:谄媚逢迎、溜须拍马。

善柔:典型的“两面派”当面奉承,背后诽谤。

便佞:夸夸其谈,耍嘴皮子。

人生三道坎:“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告诉人当选朋友时应注意自己的年龄段和自己的心智素养,去交益友。

人老了,许多人总是谈过去,谈家常,一谈现实则满腹牢骚,这样的心态不好。

10.理想之道: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宏大的理想,不见得是权势、金钱、或什么职业。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命链条中最在乎的东西。

君子有天下使命、历史的使命,要不辱使命。

理想之道就是给人一个淡定的起点,给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不管环境好坏,君子内心有一种恒定能量,使周边熠熠生辉,用生命的气场改变命运和方向。

我喜爱国画,当1972繁华年我作为黑五类分子,自己一人在家,一天只领到一斤白薯干,去上山砍柴,砍了二百多斤背着下山,突然天飘大雪,山路滑窄,于是扔掉柴薪,坐在山头观雪景画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暮色淹没了山头,我下山又走了二十多里,摸到被雪盖住的寒舍,空去空回,人生苦极反成乐。

我爱针灸,因父亲是针灸大夫,我也学过中医,但没机会从医,1968—1978年间也曾治过不少病,曾为生气而停止呼吸的老太太刺透过心窝膻中穴,一针四十分钟后人好了,许多病都是医院不治之症。

XX年我在医院体检出尿路结石和膀胱肿瘤,应该立即开刀,我练翻掌功半年再检查,两个病全好了。

为了人类的健康长寿,我于XX年完成了《佛学养生九要参》和《百岁养生健康法宝》,忠心祝愿和谐社会人人健康长寿。

11.人生之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21世纪是科学昌明时代,最大的苦恼是信息太多,最大的难题是不知如何选择。

选择要有规划,有信心毅力去孜孜不倦地学习。

“过犹不及”,贪多嚼不烂,要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边学、边想、边应用。

经过学习、历练,提升自己,有所感悟。

学习有两种方式,“我注六经”,皓首穷经,白头到老。

“六经注我”,用经典的精神来诠释自己的生命,这是心灵自信,叫“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不惑”太难,当今物质极大丰盛,精神文化博异多彩,越多越奇越诱人,难辨高低、曲直、是非,这阶段要用减法,敢于取舍,舍去不必要的物、事和朋友。

按照《中庸》的理念,才变成淡定而从容。

庄子《逍遥法》里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这就是孔子的“耳顺”境界,无论什么样的话,顺心的,逆理的都听得进去。

不管云在五千米还是五百米,他总能感知到这个高度。

孔子因材施教,“耳顺”使自己无比辽阔,可以遇合不同的高度,而不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以自己恒定的标准坚守在某个高度。

这就是中庸的融会贯通境界。

从心所欲:当今世界一体化,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有对立斗争,也有互补和交融,互化又互相辅相承,成熟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展创新,要与西方先进科学相结合。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上半个世纪我们曾盲目横扫传统文化,现今全世界又春花怒放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林立于各国,在人类道德危机的重要时刻,我国古典精神力量文艺复兴《论语》更绽开独放异彩去拯救人类的本来心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古恒常。

12.知天命: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知”自己的天命,能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知言在交往,读书中了解社会,了解他人。

知礼仪要尊重他人,少一分抱怨,更高的是知命这是君子的境界,建立自循环的系统,内心有一定淡定的力量,去应对外界。

我的天命格言是:“八十笑对人生,九十过百,播种善因,颐养天年。

”练功时先要展眉落腮,似笑非笑,睡觉时也是加笑功意念,生活应对中包容外围各种现象,笑对人生,无忧无虑无烦无脑,因为它能产生愉悦素而营养意元体,使人思维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乐以忘忧,并有转识成智,转智成慧,在人生命活动中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不亦悦乎?西方文化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中国文化相信“道德就是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