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幻想到祈祷》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幻想到祈祷》读书笔记

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浮生

打从看到《从幻想到祈祷》目录的第一眼起,我就对作者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钦佩。原因无他,虽然对于哲学抱着巨大的兴致,但内心其实已是做好了咬牙啃硬骨头的准备的——毕竟哲学是如此的艰涩,如此的难以捉摸,实在是称得上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更不必说这门我们并不甚了解的基督教哲学了;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本明明是讲述异域之哲学的小书,竟如此强烈地引发了我的认同、使我不得不由衷地与之产生共鸣!

它的目录是这样的,第一章:向我们内在的自我伸展第一程——从孤寂到独处;第二章:向我们的兄弟姐妹伸展第二程——从敌意到善意;第三章:向天主伸展第三程——从幻想到祈祷。

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殊不知,专为攫取如此多的利,究竟意欲何为?到头来,怕是终究是一场空。所以,与其骛求那些外物,倒不如反求诸心,向我们内在的自我伸展,如此,就是一个从孤寂到独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惑,这些困惑无法轻易地排解,更无法求助他人,唯有反思内省,向内在的自我伸展,去内心寻求答案。人生是孤独的,我们要让内在的自我强大起来,驱逐出内心的孤寂,慢慢地去学会享受人生中的常客——独处。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是最适合思考的时刻,才是离基督最接近的时刻,这时,我们就要祈祷了。

不仅要让我们自己的内在充实强大起来,我们更应该在自身的完备之后,向我们的兄弟姐妹伸展。这倒与中国的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殊途同归了。我们要时刻警惕一种思想:对待朋友就要如春风般和煦,对待敌人就要如冬风般凛冽。这是不正确,不符合基督的精神的。我们不要人为地将我们的兄弟姐妹给划分为朋友和敌人,而应该一视同仁,即使有些许身陷迷途的兄弟姐妹对我们抱有暂时的敌意,我们也不应因此敌视他们,相反,我们要用善和爱去感化他们,这样,我们就能使敌意转为善意,兄弟姐妹们和谐欢快地生活在一起——这才是基督最愿看到的。

当然,我们自己的祈祷也是不能落下的,要一刻不停地向天主伸展,尽力让

天主的光辉和荣耀布满自己的身上。这是不能只依靠幻想就实现的,就好比不能空坐着幻想就妄图获得食物一样。我们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坚持不懈的祈祷的习惯,让它融入我们的灵魂,成为人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祈祷也并不只是静坐在教堂里祈祷,或者无论在何时何地在脑海中冥想基督天主的像,口中碎碎念着祈祷词。不是的,祈祷并不止于此。我们更应该注重我们的行动,用实践去祈祷,远比静坐着要有意义得多,这也是基督乐于见到了,因为这帮助基督把他的爱与善洒满人间,让天主的荣光在这人世间永不凋零。

我们在日程生活中也要如此实践——不断地使自己学会独处、学会助人、学会向天主祈祷,这有助于我们的神修,更有助于我们自我人格的完善,而这显然对我们大有裨益。

以下是我对本书精彩内容的部分摘录:

我认为这是卢云的神修洞见最好的写照,他认为“神修生活是向我们最深的自我,我们的人类兄弟,和我们的天主伸展。”

我深信正确的基督徒神修是值得用心、用力追求的,因为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找到给予人希望、勇气和信心的标志。

我学到不少东西,不过,我终于明白,无论是父母或教师或导师,他们最多只能提供一个自由和友善的地方,但人必须自己去发现他个人的、孤寂的道路。

总括本书所写的一切,不外是:神修生活是向最深入的自我伸展,向我们的人类兄弟和向我们的天主伸展。“伸展”这两个字的确能表达本书的目的和格调。在一个狂热,也常常狂乱的生活中,我们必须满怀勇气和真诚,向我们最深的自我,以最大的关心向我们的人类兄弟,以不断增加的祈祷向我们的天主伸展。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面对和直接暴露我们内心的不安、我们对他人混杂的感情,和对天主的临在根深蒂固的怀疑。

如果那些人仍然受着自己过去的坏习惯支配,却以空泛泛之言教导他人,让他们教导吧!……因为当他们被自己所说的话羞辱以后,他们最终会慢慢实践他们对别人的教导。

在一个重视发展、进步和成就的社会里,人们很容易就以:“我的进展如何了?”“自从我开始神修的训练之后,我有没有成熟?”“我现在处于哪一个阶段?应如何从这个阶段进展到另一个阶段?”“我何时才能达到与天主共融和被光照

的经验?”等问题来衡量神修生活。虽然,以上的问题,不是全无意义,但在一个“成功第一”的社会背景之下,这些问题会带来危险。

多年来同样困扰我们的许多顾虑和忧愁,使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在不同的极端之间摆动和处于紧张之中。

孤寂的根源很深,不是乐观的广告、爱的意象的代替品或社交聚会所能接触得到的。怀疑没有人关心、没有人肯无条件地爱自己,认为自己的柔顺一定会被人利用等情绪,是这些根最好的滋养品。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小的被人拒绝-----带讽刺的微笑、无礼的回答、强烈的否认、或难堪的沉默,可能都是无心的,如果它们不是不断地引起人最基本的恐惧,“你叫我的知己弃我远去”(咏88),怕被完全遗弃在黑暗中,我们根本就不会去注意它们。

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毫不隐瞒,一切都公开说明和表达,这是一种错误的坦白。这样的坦白的害处可能很大,即使没有害,至少也会使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平板、肤浅、空泛泛而且往往令人烦闷。在我们尝试制造一个没有界限的环境以摆脱孤寂时,我们可能会被停滞不动的亲密关系所困。我们的使命就是防止暴露我们内在的圣所,这不只是为保护自己,同时也为与我们维持有创造性的共融关系的朋友服务。正如语言,如果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说出来的,就没有力量;如果丧失了关闭的能力,开放就失去它的意义了。我们的世界充满空虚的闲谈、轻易的认罪、虚伪的言语、没有意义的恭维、贫乏的赞美和令人生厌的所谓保密之言。有不少杂志因为向读者暗示,他们可以供应读者最想知道的名人的生活秘闻而赚大钱。其实,他们所供应的,最令人烦闷的琐事和非常表面化的所谓特质,因为这些人们的生活已被不健康的风头主义所填满,根本乏善可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