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课件5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精品PPT课件
生物圈(biosphere) 是地球上最大、最复杂的生
态系统。
2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 环境(无机环境)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一级、二级……) 分解者或转化者(微生物)。
3.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三维空间结构,由于环境 条件在空间上的差异性,造成生物的分布也出 现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布。
3
生态系统的组成
能源:太阳辐射
环 境
生物代谢产物:CO2、O2、H2O、无机盐
条 媒质:水、大气、土壤
生件 态
基质:砂、岩石泥土
系
其他环境条件:温度、pH
统 生 生产者:植物群落、藻类等 物 群 消费者:动物群落
落 分解者:异养微生物、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4动物
池塘生态系统
组
成
生产者----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 消费者 ----鱼、虾、浮游动物
0.04
-
真菌
119 50 14 6 3
藻类
25 5 0.5 0.1 - 19
我国各主要土壤的含菌量(万/g干土)
土类
地点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暗棕壤
黑龙江呼玛
2,327
612
13
棕壤
辽宁沈阳
1,284
39
36
黄棕壤
江苏南京
1,406
271
6
红壤
浙江杭州
1,103
123
4
砖红壤
广东徐闻
507
39
11
磷质石灰土 西沙群岛
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
无机环境 ----阳光、水、氧气等
5
4. 生态系统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 循环和信息传递。
态系统。
2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 环境(无机环境)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一级、二级……) 分解者或转化者(微生物)。
3.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三维空间结构,由于环境 条件在空间上的差异性,造成生物的分布也出 现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布。
3
生态系统的组成
能源:太阳辐射
环 境
生物代谢产物:CO2、O2、H2O、无机盐
条 媒质:水、大气、土壤
生件 态
基质:砂、岩石泥土
系
其他环境条件:温度、pH
统 生 生产者:植物群落、藻类等 物 群 消费者:动物群落
落 分解者:异养微生物、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4动物
池塘生态系统
组
成
生产者----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 消费者 ----鱼、虾、浮游动物
0.04
-
真菌
119 50 14 6 3
藻类
25 5 0.5 0.1 - 19
我国各主要土壤的含菌量(万/g干土)
土类
地点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暗棕壤
黑龙江呼玛
2,327
612
13
棕壤
辽宁沈阳
1,284
39
36
黄棕壤
江苏南京
1,406
271
6
红壤
浙江杭州
1,103
123
4
砖红壤
广东徐闻
507
39
11
磷质石灰土 西沙群岛
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
无机环境 ----阳光、水、氧气等
5
4. 生态系统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 循环和信息传递。
《环境微生物学讲》课件
微生物种群动态
原因
环境温度、营养物质、氧气、光照等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微生物种群的变化。
特点
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异性和稳定性表现出复杂的生态现象。
环境因素
影响微生物种群动态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酸碱度量等。
微生物与环境
环境适应性
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很强,可 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如深海、 高山、极地、沙漠等。
研究意义
为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新 资源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基 础和技术支撑。
微生物生态系统
组成
生态位
微生物生态系统由许多不同物种 的微生物、生物体系和环境组成。
微生物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在 各自居住地的“生活方式”,如生 活在土壤、水体或空气中。
种类
不同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包括土壤、 水、气态环境等,在不同生态系 统中,微生物确有不同的功能和 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讲》PPT 课件
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的学科。本课程将为你带来环境微生物学的精彩探索。
概述
定义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天然环境、 工业过程、废弃物处理等中, 微生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态 系统学科。
研究内容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与利用中 的应用等。
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生产药品、抗生素、 激素、酶、蛋白质和疫苗等 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面包、啤酒、酸奶、 奶酪等食品制造过程中有着 不可或缺的作用。
结语
1
未来发展方向
多学科整合,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
社会意义
2
为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
第5讲 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
高等环境微生物学
2、茎、叶和果实上的微生物
植物的茎、叶和果实为附生微生物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在植物的这些部分也发现有大量的异养细菌、光合细菌、真菌(特别 是酵母)、地衣和藻类等。
高等环境微生物学
3、植物的微生物病害——植物病原体
植物的绝大多数病害都与微生物有关,也就是说很多 微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可引起植物疾病,不仅会产生 严重的生态问题,也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植物病害甚 至还会引起饥荒和人口迁移。如1845年发生在欧洲特别是 在爱尔兰的马铃薯软腐病就引起了大规模的饥荒,造成了 约1/4人口的死亡,大量的移民从爱尔兰涌入北美。
高等环境微生物学
很多研究发现,根际周围微生物的数量远远高于周围土壤 中的微生物数量,同时,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受植物的种类和根 分泌物的影响, 例如,在黄瓜和玉米的根际土壤中, 荧光假单胞 菌较高, 而在大麦根际, 恶臭假单胞菌的数量较高。73%-91% 的根的分泌物可被周围微生物用做碳源和能源。苜蓿的生长促 进根际假单胞菌的生长,而假单胞菌能够合成假单胞菌素 (pseudobactin),进一步刺激根瘤菌的生长,加强微生物- 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假单胞菌不仅仅生活在根的周围土壤中, 还能侵入根的表皮以下组织 。
根瘤(Nodules)、根瘤菌及联合固氮作用
固氮菌可以与许多植物,特别是豆科植物形成根瘤结构的共生关系。 根瘤中的固氮菌从植物根系中获取其他所需营养,但其最重要的作 用是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氨,以供植物及其本身生长所需。根瘤 中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对于维持土壤肥力是极为重要的。在农业生产上, 可以用于提高作物产量。根瘤形成过程是根瘤菌与植物根系一系列复杂 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等环境微生物学
(二)种群内部的相互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 PPT课件
或转化、微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此即污染微生态学
研究内容。 (3)在治理污染的人工构筑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与应用,
此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4)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此即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
(三)环境微生物学学科特点
1、以微生物学为基础,与微生物生态学联系紧密。 2、是实用性极强的独立学科。与发酵微生物、工
五 环境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一)环境微生物学概念
环境微生物学是由普通微生物学发展起来的环境 科学和环境工程相结合的一门理论基础学科。
以普通微生物学为基础,在研究微生物一般规律 的同时,着重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微生物活动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环境污染 控制工程中有关微生物学原理的研究。
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细胞结构的:
①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
②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原 生动物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
H1N1病毒
我们生活中的微生物
土壤 水体 空气 极端环境 皮肤 肠道 •••••• 土壤:细菌数亿/g
人口腔中的微生物
教学安排
54 学时,3学分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成绩 20% 期末考试 50%
主要参考教材: 殷士学主编. 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参考书目: 1. 乐毅全,王世芬主编.环境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 2. 和文祥,洪坚平主编.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科研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目前研究的成果:
1、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70年代初分离筛选有效 微生物,成功处理氯丁橡胶、腈纶、TNT炸药等工 业废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球衣菌处理生活污水及 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
研究内容。 (3)在治理污染的人工构筑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与应用,
此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4)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此即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
(三)环境微生物学学科特点
1、以微生物学为基础,与微生物生态学联系紧密。 2、是实用性极强的独立学科。与发酵微生物、工
五 环境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一)环境微生物学概念
环境微生物学是由普通微生物学发展起来的环境 科学和环境工程相结合的一门理论基础学科。
以普通微生物学为基础,在研究微生物一般规律 的同时,着重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微生物活动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环境污染 控制工程中有关微生物学原理的研究。
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细胞结构的:
①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
②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原 生动物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
H1N1病毒
我们生活中的微生物
土壤 水体 空气 极端环境 皮肤 肠道 •••••• 土壤:细菌数亿/g
人口腔中的微生物
教学安排
54 学时,3学分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成绩 20% 期末考试 50%
主要参考教材: 殷士学主编. 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参考书目: 1. 乐毅全,王世芬主编.环境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 2. 和文祥,洪坚平主编.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科研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目前研究的成果:
1、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70年代初分离筛选有效 微生物,成功处理氯丁橡胶、腈纶、TNT炸药等工 业废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球衣菌处理生活污水及 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PPT演示课件
亿人口,比死亡最惨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约死 亡1.1亿)还多!
5
细菌化石
6
(二)人类揭开微生物世界奥秘的 历史
• 1.史前期 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 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 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一直至公元 1676年间。当时的人类虽未见到微生物的 个体,却自发地与微生物频繁地打交道, 并凭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开展利用有益微 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酵母菌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养生物之一
11
• 本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巴斯德 (L.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科赫 (R.Koch,1843~1910),他们可分别称 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细菌学的奠基人。
12
• 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生命只能 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并认为只有活的微 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 再加上消毒灭菌等一系列方法的建立,就 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二、发展史:
• (一)一个未知的世界 (1)个体微小 一般地说,人眼对小于1mm
的物体就看不清楚了,而微生物的大小多 数是在几μm至几十μm范围内,因此就无法 发现或辨认它们。
2
• (2)外貌不显 微生物的个体(细胞)虽看 不见,但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群体(菌落 或菌苔)却是可见的。然而,各种微生物 群体的外形往往平淡无奇、不甚显目,因 此,对其作用就极易忽略。
13
• 科赫学派的重要业绩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尤其在分离微生 物纯种方面,他们把早年在马铃薯块上的固体培养技术改 进为明胶平板培养技术(1881),并进而提高到琼脂平板 培养技术(1882)。在1881年前后,科赫及其助手们还 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包括细菌鞭毛染色在内的许多染 色方法、悬滴培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 ②利用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 例如炭疽病菌(1877)、结核杆菌(1882)、链球菌 (1882)和霍乱弧菌(1883)等。 ③在理论上,科赫于1884年提出了科赫法则,其主要内容 为: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 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 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 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 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 病原微生物相同。
5
细菌化石
6
(二)人类揭开微生物世界奥秘的 历史
• 1.史前期 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 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 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一直至公元 1676年间。当时的人类虽未见到微生物的 个体,却自发地与微生物频繁地打交道, 并凭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开展利用有益微 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酵母菌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养生物之一
11
• 本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巴斯德 (L.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科赫 (R.Koch,1843~1910),他们可分别称 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细菌学的奠基人。
12
• 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生命只能 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并认为只有活的微 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 再加上消毒灭菌等一系列方法的建立,就 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二、发展史:
• (一)一个未知的世界 (1)个体微小 一般地说,人眼对小于1mm
的物体就看不清楚了,而微生物的大小多 数是在几μm至几十μm范围内,因此就无法 发现或辨认它们。
2
• (2)外貌不显 微生物的个体(细胞)虽看 不见,但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群体(菌落 或菌苔)却是可见的。然而,各种微生物 群体的外形往往平淡无奇、不甚显目,因 此,对其作用就极易忽略。
13
• 科赫学派的重要业绩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尤其在分离微生 物纯种方面,他们把早年在马铃薯块上的固体培养技术改 进为明胶平板培养技术(1881),并进而提高到琼脂平板 培养技术(1882)。在1881年前后,科赫及其助手们还 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包括细菌鞭毛染色在内的许多染 色方法、悬滴培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 ②利用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 例如炭疽病菌(1877)、结核杆菌(1882)、链球菌 (1882)和霍乱弧菌(1883)等。 ③在理论上,科赫于1884年提出了科赫法则,其主要内容 为: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 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 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 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 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 病原微生物相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PPT演示课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PPT演示课件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应用 • 微生物检测与评价方法 •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技术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前沿研究动态 • 总结与展望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01
微生物的多样性 02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 03
微生物分类与形态
常见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介绍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和步骤,如平板划线 法、稀释涂布法等。
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
详细讲解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培养基的配制以及微生物的计数方法, 如平板计数法、比浊法等。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
介绍常见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如糖发酵实验、蛋白质分解实验 等,用于鉴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免疫学方法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微生物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具有高 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生物传感器法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体等)作为识别元件,结合换能器将生 物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等优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通过测定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及其分布情况,评价环境的微生物多
废气处理中的微生物技术
01 生物滤池法
利用附着在滤料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气中的有机物, 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02 生物洗涤法
将废气通入含有微生物的营养液中,通过微生物 的代谢活动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03 生物滴滤法
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向滤料上喷洒营养液, 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废气处理效果。
环境工程领域的微生物技术应用需要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支持,如何维持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应用 • 微生物检测与评价方法 •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技术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前沿研究动态 • 总结与展望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01
微生物的多样性 02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 03
微生物分类与形态
常见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介绍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和步骤,如平板划线 法、稀释涂布法等。
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
详细讲解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培养基的配制以及微生物的计数方法, 如平板计数法、比浊法等。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
介绍常见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如糖发酵实验、蛋白质分解实验 等,用于鉴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免疫学方法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微生物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具有高 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生物传感器法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体等)作为识别元件,结合换能器将生 物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等优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通过测定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及其分布情况,评价环境的微生物多
废气处理中的微生物技术
01 生物滤池法
利用附着在滤料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气中的有机物, 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02 生物洗涤法
将废气通入含有微生物的营养液中,通过微生物 的代谢活动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03 生物滴滤法
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向滤料上喷洒营养液, 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废气处理效果。
环境工程领域的微生物技术应用需要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支持,如何维持
环境生物学第五章ppt课件
DO〔mg/L〕
饱和DO线
图5-3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作用表示图
微生物对常见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生物大分子的降解
糖类:以纤维素和淀粉的分 解为例,见图5-4,5-5
脂肪
蛋白质
脂肪+H2O
脂肪酶
甘油+高级脂肪酸
蛋白质 蛋白酶 肽 肽酶 氨基酸
需氧微生物
+ H2O
+ H2O
纤维素
纤维二糖
葡萄糖
纤维素酶Biblioteka 纤维素酶胞内酶 厌氧微生物
污水处置方法 物理法:沉淀法、过滤法、离心分别法、浮选法、吸
附法、萃取法、吹脱法、蒸发结晶法、反浸透法 化学法:化学凝聚法、中和法、氧化复原法、离子交
换法 物化法:电解法、电渗析法 生物法:好氧法、厌氧法等
大气污染物净化方法 气溶胶形状污染物的控制方法 重力沉降 旋风除尘 静电除尘 过滤式除尘 气体形状污染物的吸附与净化 气体吸收法 气体吸附法 大气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 生物吸收法
NO2--N、 NO3--N。 常用水质测定目的 总氮: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的测定。
凯氏氮:指以凯氏法测得的氮量,包括了氨氮和在此 条件下能被转化为铵盐的而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此 类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指蛋白质、氨基酸、核酸、尿素 以及氮为负三价的有机氮化合物,由于普通水中存在 的有机氮化合物多为这些,故,在测定凯氏氮和氨氮 之后,两者的差值即有机氮。
胞内酶
图5-4 纤维素分解途径表示图
CO2、H2O 丁酸、CO2、H2等
淀粉
微生物 淀粉酶
葡萄糖
需氧微生物
胞内酶
CO2、H2O
厌氧微生物 CO2、H2、有机酸等 胞内酶
图5-5 淀粉分解途径表示图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
实验室技术与操作
常用实验室技术
微生物分离与培养、鉴定与检测、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等。
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
如何确保实验室安全,正确处理试剂、垃圾等, 避免污染和误操作。
课程总结
知识掌握
掌握微生物基本概念和环境 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应用。
实验操作
掌握常用实验室技术和操作 注意事项。
应用案例
了解环境工程中微生物应用 的具体案例,深度理解其应 用价值。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探索微生物的神奇世界,发现它们在环境工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课程介绍
1 课程目标
介绍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深入探讨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 课程内容
•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应用 • 案例研究 • 实验室技术与操作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领域的重要性
微生物是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 病毒等。
土壤修复中的微生物应用
4
解和还原等,净化空气质量。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废水处理案例
使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减少了COD和氨氮的排放,同时提高了水质。
废气处理案例
利用微生物处理化工尾气,成功降解了有机物污染物,减少了沉积物产生。
土壤修复案例
在重金属污染地区进行微生物修复,成功修复并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营养循环、能源转换和生物 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应用
1
应用领域的概述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包括
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应用
2
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和土壤修复等。
利用微生物净化废水,将有机物转化
为无害的物质。
环境微生物学ppt课件
(一)分解半纤维素的微生物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许多芽孢杆菌、
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能分解纤维素。霉菌有根霉、曲霉、 小克银汉霉、青霉及镰刀霉。
(二) 半纤维素的分解过程
11
三、果胶成的直链高分子化 合物,其羧基与甲基酯化形成甲基酯。果胶质存在植物的细胞壁和细
二氧化碳是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的唯一碳源,若以大气 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2%为例,其储藏量约有6000×108t, 全球(陆地、海洋、河流、湖泊)植物每年消耗大气中CO2约 ( 600~700 ) ×108t,10年就可将大气中CO2用尽。由于,人、 动物呼吸、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CO2,源源不断补充至大
纤维素)、脂肪、蛋白质等。碳循环以二氧化碳为中心,二氧化碳被植 物、藻类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为植物性碳;动物吃植物就将植物 性碳转化为动物性碳;动物和人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有机碳化合物被 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均回到大气。而后, 二氧化碳再一次被植物利用进入循环和。
5
碳循环
6
碳循环
7
洛阿山(夏威夷)和南极几个监测站近1000年大气CO2变化曲线
基林曲线(莫纳罗亚山CO2变化曲线)
8
一、纤维素的转化
纤维素是葡萄糖的高分子聚合物,每个纤维素分子含1 400~10 000个葡萄 糖基,分子式为(C6H10O5)1400~10000 。树木、农作物秸秆和以这些为原料的工业 产生的废水,如:棉纺印染废水、造纸废水、人造纤维废水及有机垃圾等,均含 有大量纤维素。
15
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 *
(三)降解淀粉的微生物
途径①中:好氧菌有枯草杆菌和根霉、曲霉。枯草杆菌可将淀粉 一直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途径②中:根霉和曲霉是糖化菌,它们将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
环境微生物学ppt
化学法则需加催化剂和氧化剂等,如次氯 酸盐、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6页
4. 污染少 生物处理产物是生物量,很轻易处理。
⑤ 耗能低
生物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量来自微 生物利用VOCs成份本身产生能量。
生物处理法消耗动力只是污染气体进入
处理系统时所消耗能量(正压送风或负压 引风)。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10页
1.生物滤池
• 生物滤池内固态介质是一些天然材料, 常见固体颗粒有土壤和堆肥,这些材 料为微生物附着和生长提供表面,微 生物能够吸收废气中污染物将其转化 为无害物质。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11页
• 微生物滤池适合用于处理肉类加工厂、 动物喂养场、污水处理厂和堆肥厂等 处产生废气。
微生物数量、基质浓度和温度等原因也会 影响供氧。 少数厌氧条件,比如着色菌处理硫化氢, 则需控制无氧条件,以氨气取代反应系统 氧气。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42页
5、酸碱度
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
废气生物处理中细菌多数适应于中性至微碱 性环境,只有少数种类对酸碱度要求比较特 殊,
比如氧化硫硫杆菌最适pH为2.6~2.8,最 低为pH1.0,最高为pH4.0~6.0。
溶于水中成为液相中分子或离子,这一 过程是物理过程,符合亨利定律。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28页
2. 吸着过程
溶于水中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污 染物从水中转入微生物体内。作为吸收剂 水被再生复原,继而再用以溶解新废气成 份。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29页
3. 生物降解过程
进入微生物细胞污染物作为微生物生命活 动能源或养分被分解和利用,从而使污染 物得以去除。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6页
4. 污染少 生物处理产物是生物量,很轻易处理。
⑤ 耗能低
生物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量来自微 生物利用VOCs成份本身产生能量。
生物处理法消耗动力只是污染气体进入
处理系统时所消耗能量(正压送风或负压 引风)。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10页
1.生物滤池
• 生物滤池内固态介质是一些天然材料, 常见固体颗粒有土壤和堆肥,这些材 料为微生物附着和生长提供表面,微 生物能够吸收废气中污染物将其转化 为无害物质。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11页
• 微生物滤池适合用于处理肉类加工厂、 动物喂养场、污水处理厂和堆肥厂等 处产生废气。
微生物数量、基质浓度和温度等原因也会 影响供氧。 少数厌氧条件,比如着色菌处理硫化氢, 则需控制无氧条件,以氨气取代反应系统 氧气。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42页
5、酸碱度
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
废气生物处理中细菌多数适应于中性至微碱 性环境,只有少数种类对酸碱度要求比较特 殊,
比如氧化硫硫杆菌最适pH为2.6~2.8,最 低为pH1.0,最高为pH4.0~6.0。
溶于水中成为液相中分子或离子,这一 过程是物理过程,符合亨利定律。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28页
2. 吸着过程
溶于水中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污 染物从水中转入微生物体内。作为吸收剂 水被再生复原,继而再用以溶解新废气成 份。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29页
3. 生物降解过程
进入微生物细胞污染物作为微生物生命活 动能源或养分被分解和利用,从而使污染 物得以去除。
环境微生物ppt课件
环境微生物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生物降解与转化
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实现有机污染物的生物 降解和转化,降低环境
污染程度。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促 进土壤和水体的自净能 力,修复受污染的环境。
资源循环利用
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转 化等功能,实现废弃物 的资源化利用,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开发
发掘产氢、产甲烷等具 有新能源开发潜力的微 生物资源,推动清洁能
污染物对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与酶活性中心结合,降低酶活性,影响微生物的代 谢过程。
污染物对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影响
造成DNA损伤、基因突变等,影响微生物的遗传稳 定性和进化。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特定微生物或微生物 群落的降解能力,去除或 降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
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 毒物质,如废水处理中的 活性污泥法。
环境微生物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环境微生物概述 • 环境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 环境微生物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 环境微生物的监测与评价 • 环境微生物资源与利用 • 环境微生物的未来展望
01
环境微生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环境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对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微生 物群体。
适应性多样性
环境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 境,如高温、低温、高盐、高酸
等,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02
环境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01
通过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将营养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供其他
生物利用。
第05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PPT课件
由于加速期和减速期持续时间很短,则把加速 期并到停滞期,把减速期放到静止期中。故, 将生长曲线粗分为四个生长期。
2021/3/12
7
微生物生长曲线
2021/3/12
8
1.停滞期
停滞期特点
• 生长速率等于零
•细胞合成新的成分
– 补充消耗的材料
– 适应新的培养基或别的培养条件
• 细胞形态变大或变长
• 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
2021/3/12
18
(二)连续培养
一方面连续进料,另一方面又连续出料。 原理:进料=补足营养(“污染物”)
出料=稀释菌浓度、毒物浓度
它又分为两种: 1)恒浊连续培养 2)恒化连续培养。
2021/3/12
19
1)恒浊连续培养
恒浊——培养基浊度恒定(实质是细菌数量恒定)
以浊度为控制指标。 当浊度大时,加大进水流速,降低浊度; 当浊度小时,降低流速,提高浊度。
2021/3/12
33
小结
1.污水处理生物处理构筑物内pH控制在6.5~8.5 之间。 2.微生物培养基中应该加入缓冲物质。 3.污泥厌氧处理时,也要控制好pH,一般在 6.6~7.6,最好控制在6.8~7.2之间。
2021/3/12
34
三、氧化还原电位 用Eh表示,单位为V或mV。 氧化环境时, Eh为正,充满氧气时,上限为+820mV;还 原环境时,mV为负,充满氢气时,下限为-400 mV。
2021/3/12
16
4)衰亡期 特点: • 细胞以指数速率死亡; • 细胞变形退化。
2021/3/12
17
影响衰亡期的因素
•与菌种的遗传特性有关: 有些细菌的培养经历所 有的各个生长时期,几天以后死亡, 有些细菌 培养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仍然有一些活的细胞;
2021/3/12
7
微生物生长曲线
2021/3/12
8
1.停滞期
停滞期特点
• 生长速率等于零
•细胞合成新的成分
– 补充消耗的材料
– 适应新的培养基或别的培养条件
• 细胞形态变大或变长
• 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
2021/3/12
18
(二)连续培养
一方面连续进料,另一方面又连续出料。 原理:进料=补足营养(“污染物”)
出料=稀释菌浓度、毒物浓度
它又分为两种: 1)恒浊连续培养 2)恒化连续培养。
2021/3/12
19
1)恒浊连续培养
恒浊——培养基浊度恒定(实质是细菌数量恒定)
以浊度为控制指标。 当浊度大时,加大进水流速,降低浊度; 当浊度小时,降低流速,提高浊度。
2021/3/12
33
小结
1.污水处理生物处理构筑物内pH控制在6.5~8.5 之间。 2.微生物培养基中应该加入缓冲物质。 3.污泥厌氧处理时,也要控制好pH,一般在 6.6~7.6,最好控制在6.8~7.2之间。
2021/3/12
34
三、氧化还原电位 用Eh表示,单位为V或mV。 氧化环境时, Eh为正,充满氧气时,上限为+820mV;还 原环境时,mV为负,充满氢气时,下限为-400 mV。
2021/3/12
16
4)衰亡期 特点: • 细胞以指数速率死亡; • 细胞变形退化。
2021/3/12
17
影响衰亡期的因素
•与菌种的遗传特性有关: 有些细菌的培养经历所 有的各个生长时期,几天以后死亡, 有些细菌 培养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仍然有一些活的细胞;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温型好氧微生物为主,大量生长繁殖, 最常见的是无芽孢细菌、芽孢细菌和霉 菌等; 分解易降解的有机物(如简单糖类、淀粉、 蛋白质等),产生大量热能,堆温不断升 高,直至达到50℃左右,这一过程也称 升温期,或称发热阶段。
③
高温期(thermophilic phase)
中温期后期,温度上升至65~70℃甚至更 高,即进入高温期。是有机质的分解和有 害生物的杀灭最有效的时期。
6、粒
径
颗粒空隙可为堆制过程提供充足的氧气。 间隙大小取决于颗粒的结构强度: 麦类秸秆等硬质原料的粒径应小一些, 一般为1~2cm; 蔬菜等质软原料的粒径应大一些; 人粪尿、动物粪尿、污泥等颗粒细的物 质,应添加锯末、稻草、稻壳等膨松剂, 既减少容重,又增加物料的空隙率,还 调整了C/N。
– 腐殖化过程 ;
– 高温型好氧微生物成为优势种。主要是好热 性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一些种群 ; – 杀灭病原生物,50~60℃持续6~7d,可有效 杀灭虫卵和病原菌。
Composting pile
④
腐熟期(maturation phase, curing phase)
腐熟期内,中温型微生物又成为优势微生 物类型。残余有机物被分解,腐殖质不断 积累,堆制处理进入。 有机质的分解量较小,过程较缓慢,有利 于腐殖化。一些复杂的有机质与铁、钙、 氮等物质相结合形成腐殖质胶体(humic colloids),完成了有机质的分解和再合成 过程。 堆温回复到40℃左右时,表示物料已基本 达到稳定,基本达到腐熟的程度,可以便 用或用于配制复合肥料的原料。
白地霉 Geotrichum candidum
③
65~70℃时,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也无法 生活,或死亡,或休眠。
最后,温度下降,放线菌重新定殖成为 优势菌群,堆肥表面呈现白色或灰色。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 程主要在腐熟期进行。
④
堆制过程中的食物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级消费者是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其 中以细菌数量最多分解最快,放线菌在易 降解物质下降水分减少时更为显著,真菌 更耐低水分、低pH和低氧条件,容易降解 木质材料和难降解材料。
4、水
分
含水量在50%~70%,以60%为宜。 若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应高一些; 有机质含量低,含水量应低一些。
5、温度
①
②
两个主要作用: 提高有机物分解速度 杀死物料中病原体。 堆制过程的适宜温度较宽,约为 35~55℃。35℃以下发酵速度不高, 45~55℃发酵速度增加较快,超过 55℃,发酵速率减缓,超过65~77℃ 发酵作用微弱。 对大部分病原体来说,超过50℃就会 失活。一般温度控制在55℃。
焚烧法
Incinerator Diagram
第一节 堆制处理
一、堆制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1、堆制(Composting)的概念 堆制处理是利用多种微生物人为地促进生物 来源的有机废物好氧分解和稳定化的过程。 有机质
微生物
无机物、矿物质+腐殖质+能量
堆制处理后,产物中含丰富的氮、磷营养物 质和有机物质,故称为堆肥(Compost)。
静态堆制工艺又称为常规堆制工艺 (conventional composting)
我国长期使用的一种有机肥堆制法; 原料预处理,调整含水量和C/N; 垃圾70%~80%与20%~30%的稀粪混合,
条形堆制,堆底宽2.5~ 3.0 m,高1.75m 左右,长度不限,自然通风;
堆好后呈龟背形,堆中竖插竹竿或木棒,
C/N和堆制时间之间关系
初始C/N 20 堆制时间 12d
20~25 78
美国加州大学试验结果
14d 21d
含碳率计算公式(误差为2%~10%)
关系式:含碳率(%)=[100-灰分(%)]/1.8
– 灰分%系指经550℃燃烧比所剩的物质占干 重的百分率。
堆制过程中,物料的C/N逐渐降低。腐熟 堆肥的适宜C/N应为10~20。
3、通气量
通氧的作用
– 充氧,调节堆温和排除过多的水分的作用。
通氧方式:
– 人工或机械进行间隙或连续翻料;
– 在堆肥中作通气孔道;
– 最有效的供氧方式是强制性机械通风,即用 泵将空气压入或抽出肥堆。
理论需氧量的计算
可以根据废物氧化反应式简单计算理论通气量 已知合流污水污泥的化学成分C10H19O3N,其
Thermomonospora form osensis type strain
烟曲霉 Aspergillus
fumigatus
A dissolving cellulose fibre -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bacteria barely visible
celostructure
第五章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1、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
– 1995年己超过1亿t,每年增长10%(全世界平均 年增长速度8.42%)。无害化处理的不足10%。
污水处理厂干污泥
– 每年产生约2 × 105 t,以湿污泥计约为(38~50) l05t,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农业废弃物
五、堆制工艺
固体废物堆制处理的工艺类型很多:
操作是否连续
间歇式堆制 连续式堆制 非反应器型:静态堆制工艺
反应器特点 反应器型:机械搅拌式、 立仓式堆制工艺、滚筒 式堆制工艺等
反应器型堆制发酵一般分两阶
段,第一阶段高温发酵,发酵 结束以后移出反应器进行二次 发酵(熟化)。
1、静态堆制工艺(static composting)
好氧堆制定义的含义
原料为可生物降解废物,固体或半固体; 人工控制下进行 ; 多种微生物联合作用实现,不同阶段,不同的
微生物起主导作用。
堆制过程好氧、放热,为稳定化过程 ;
能杀死病原菌和寄生虫和害虫卵,达到无害化、
安全性;
4、堆制处理的优点
① 有机废物分解并达到稳定化
易腐败的有机废物和有毒废物被转化为比较稳
制过程中,厌氧菌和脱氮菌很多 。
细菌与放线菌数量之比可作为堆肥腐熟的指
标之一 。
堆制时间 堆制前 30d后 60d后
好气细菌与放线菌数量之比 80 35 30
四、影响堆制过程的因素
影响堆制过程的因素有物料的有机质含量、 营养平衡、通气量、水分、温度和粒径等。
有机质含量 静态发酵工艺,物料含20%~40%有机质为宜 有机成分>60%,采用动态发酵工艺;
– 作物秸秆、草木枝叶、人和畜禽粪便等。作物秸 秆每年产量约(5~6)l08t。(薪柴、就地焚烧) – 集约化畜禽生产,粪便年排放量约18.8×108 t。
2、固体有机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原则
①
②
③
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 资源化 有机固体废物被称为“放错地点 的原料”,为“二次资源”或“再生资 源”,可用于生产生物能源、生物肥料和 饲料。 无害化 杀灭或去除固体废弃物中的病原 菌、害虫和寄生虫(害虫和寄生虫卵)、 杂草种子和有害化学物质,处置过程需符 合国家的无害化标准。 减量化 经过最终处理、处置的部分能减 量到最少的程度。
完全氧化的计量化学方程为
C10H19O3N + 12.5O2 = 10CO2 + 8H2O + 4NH3
(201)
(400)
1g的C10H19O3N 完全氧化约需要2g的O2。
实际供氧量为理论供应量的两倍。 不同时期供氧量也不一样,高温期是中 温期和熟化期的好几倍。 在机械化连续生产系统可通过测定排气 中氧和CO2的含量来衡量氧气情况。排 气中氧的体积浓度为14%~17%,CO2的 体积浓度为3%~6%为宜。若氧浓度降低 到10%以下,好气发酵会停止。
1、微生物学过程及特点 根据温度变化和微生物生长情况,分为潜 育期、中温期、高温期、腐熟期四个时期
① 潜育期(latent
phase)
物料中带入的微生物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后 的一段调整适应时期。在该时期,微生物 基本上不生长繁殖,堆温基本上没变化。
②
中温期(mesophilic phase)
堆好后用稀泥封堆,以防热量散失。
可插入作物秸秆或草束通气;
2、腐熟堆肥的特征
① ② ③
表面呈白色或灰白色,内部呈黑褐色或 棕黑色: 秸秆和粪块等完全腐熟,质地松软,无 粪臭,散发出泥土气味,不招引蚊蝇; pH8-9,呈弱碱性。
三、堆制过程中的生物及其演替
1.一般规律
参与的主要是微生物,包括:
– 细菌(含放线菌)
– 真菌
– 原生动物等类群
– 一些无脊椎动物如线虫、蚯蚓、螨类等。
Mushrooms (Agaricus bisporus) growing in compost
3、处理有机固体废物的方法
主要有堆制法、厌氧消化法、填埋法和焚烧法
处理方法
类型
应用
堆制法、厌氧消 生物处理法 处理可生物降解的 化法和填埋法 有机固体废物
处理不可随意排放 化学处理法 的危险性废物以及 生活垃圾等
Schematical presentation of the cellulosome of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CipA protein is drawn in green, catalytical components in orange, cell-wall binding components in blue, the bacterial cell in brown and the cellulose microfibril in black. The S-layer is punctuated. The cohesin modules are numbered 1 to 9. The binding of the enzymes to specific positions (cohesins) is hypothetical, as is the linear orientation of the scaffoldin. The scaffoldins (CipA) bound to OlpB are only sketched partially. All cellulosome components are not drawn to 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