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初中数学_第4章 数据分析 训练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据分析》训练课教学设计[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对《数据分析》这一章进行了复习,同学们掌握的比较好,但是也发现有的问题解决的不是很熟练、很准确,针对课堂发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进行一下训练。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训练目标。
[生]读:【学习目标】1.通过训练提高计算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能力;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统计意义,能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3.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师]: 知识框架[生]:回顾知识展示【复习导航】【师生】:以要点梳理---题型分类---典型例题----巩固题组---总结提升,五环节分四部分进行训练。
【师】:课件演示知识点一例一,加深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认识。
【生】:达标测评.【师】: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先有学生讨论,在找个别同学发言,最后有老师总结。
附:数据分析训练学案班级姓名题型分类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例1、小明家的超市新进了三种糖果,应顾客要求,妈妈打算把糖果混合成杂拌糖出售,具体进价和用量如下表:你能帮小明的妈妈计算出杂拌糖的售价吗? Array变式:1、如果三种糖果的进价不变,每种糖果的用量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2:6,请计算出杂拌糖的售价?2、如果三种糖果的进价不变,甲糖果的用量为 20%,乙糖果为20% ,丙糖果为60%,请计算出杂拌糖的售价?例 2: (1)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分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成绩的 (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方差(2)(杭州中考) 一组数据是4,x ,5,10,11,共有五个数,其平均数为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 训练题组一1. 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0,-3,0,8,10,15。
《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的学习笔记放假前,在网上挑选了几本暑假期间要读的书,其中就有这本史宁中教授主编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一书,每读一页都有很多收获,结合《课标》和另外一本关于案例式解读《课标》的书,使得我对“四基”、“四能”、“十大核心概念”等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
书读过一遍后,感觉还有必要再读一遍并做好笔记,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摘要。
史宁中教授的思考:(1)课程标准应当规定哪些教学内容,为什么要规定这些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价值是什么?(2)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本质?(3)思考数学教育的本质,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实施一种什么样的数学教育?(4)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什么,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培养?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隐性的东西,恰恰是这种隐性的东西体现了数学素养。
判定数学基本思想的准则:(1)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2)学习过数学的人和没有学习过数学的人的思维差异。
数学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基础知识主要指概念和法则的记忆,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和证明的能力。
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除了“双基”之外,(1)还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并且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悟这些实质;(2)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3)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思维与实践,并且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和实践的经验。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因此在认识数之前,首先要认识数量。
数学的本质:在认识数量的同时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虽然可以把分数看作除法运算,但分数更重要的还是数,分数本身是数而不是运算,人们用这种数表示自然数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一种是整体与等分的关系,一种是整数的比例关系。
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
例如:一粒米、两条鱼、三只鸡、四个蛋等。
数学教育概论 第四章05
数学教学的任务是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换为
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将冰冷美丽的数 学恢复为火热的思考。
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
第一类:基本的和重大的数学思想方法——形式和 内容、运动与静止、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 第二类:与一般科学方法相应的数学方法——分析 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观察、类比、 联想等方法;
!特别注意:
(1)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学中,应以学习数学基本方 法为主; (2)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3)虽然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表层知知之中,但若教师 不能有意识地将其作为教学内容显现出来,学生个人是难 以领悟到数学基本思想的,当然也就难以运用它了.
(1)通过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数学内容培养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数学演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思考与问题:
1、简述基本的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当前我国中小 学数学教学模式已表现出哪些特点? 2、说几种你熟悉的数学思想方法,再比较它们之间 的异同和各自的适用范围。 3、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模式
实施程序: (1)通过操作掌握基本知识; (2)教师引导或连结基本思 想、方法;
(3)通过操作,显现基本思想、方法;
(4)教引导,显现——领悟.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展现基本知识连结新知识或方法的过程,显现基本思 想方法.其中辅以引导、问答和讨论,并结合适当的练习 以达领悟水平层次
第三类:数学中的特有的方法——公理化方法、化 归方法、数形结合法、极限方法、函数思想、方程 思想、概率统计思想; 第四类: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方法——观察与发现、 联想与猜想、分类、拆分与组合、函数法等。
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数学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第一节数学教育成为一个专业的历史第二节数学教育成为一门科学学科的历史第三节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第四节几个数学教育研究的案例理论篇第二章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第一节20世纪数学观的变化第二节作为社会文化的数学教育第三节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第四节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第五节改革中的中国数学教育附录: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第三章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第二节波利亚的解题理论第三节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第四节我国“双基”数学教学第四章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第一节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第二节数学教学原则第三节数学知识的教学第四节数学能力的界定第五节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第六节数学活动经验第七节数学教学模式第八节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第五章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些特定课题第一节数学教学中数学本质的揭示第二节学习心理学与数学教育第三节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第四节数学教育技术第五节数学优秀生的培养与数学竞赛第六节数学学差生的诊断与转化附录:数学学差生诊断与转化个案第六章数学课程的制定与改革第九章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与评析第一节师范生走向课堂执教时的困惑第二节案例学习——数学弄懂了还要知道怎么教第三节一些特定类型的课例赏析第四节一些案例(课堂教学片段)的评析第十章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节如何吸引学生第二节如何启发学生第三节如何与学生交流第四节如何组织学生第五节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第十一章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节教案三要素第二节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三节设计意图的形成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展示第五节优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一、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具有现代教育观念,适应教育改革需要,以及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
就业面向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数学师资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四章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1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一)求同教育
1.求同教育的概念 求同教育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挑
出具有某种属性的物体的活动过程。例如,引导小班幼 儿在多种玩具中挑出黄色汽车并放到一起。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2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23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3.求同教育
的方法
(1)按标记求同
按标记求同是指让幼儿以某物体或物体的某一属
性为标准,找出与该物体全等或与该物体具有相同属 .
性的事物。例如,教师提供一些形状不一的图卡和一
个标有蓝色雪花片的小筐,让幼儿找出与雪花标记一
样的图卡并放入小筐中。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30
案例4-1
2.引导幼儿操作求同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请看看自己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积木,并想一想应该把它送
到有什么标记的家中,然后把它送回家。(留时间让幼儿观察和思考)送积木回家 时,对积木说‘红色积木,我送你回有红色标记的家’或者‘蓝色积木,我送你回 有蓝色标记的家’。”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9
案例4-1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块积木,然后把它送回家。(教师出示两个小筐)这就 是积木的家。(教师指向颜色标记)请你们看看积木的家上面有什么?”
幼儿:“有卡片。” 教师:“卡片是什么颜色?” 幼儿:“红色和蓝色。” 教师指着红色卡片:“红色的卡片叫红色标记,这儿住什么积木?” 幼儿:“这儿住红色积木。” 教师指着蓝色卡片:“蓝色的卡片叫蓝色标记,这儿住什么积木?” 幼儿:“这儿住蓝色积木。”
数学教育学 第四章 国内数学课程改革
第四章国内数学课程改革一、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历史轨迹新中国成立之初,以苏联十年制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为蓝本,编订了《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并分别于54年和56年适度调整。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全国掀起了教育革命热潮。
为了纠正1958—1960年出现的“左”的错误,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指导下,1961年和1963年先后两次修订教学大纲,并首次提出全面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966-1976年是十年动乱时期,教育停滞。
1978年,在“精简、增加、渗透”六字方针。
精选了一些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删减了一些用处不大的传统内容;增加了微积分、概率统计、逻辑代数等初步知识;集合、对应等思想适当渗透到教材中。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意见。
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正式提出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发端于1990年代初。
2005年,全国所有小学、初中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实验;2008年,全国所有高中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实验。
二、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20世纪后半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广泛运用,现代社会已逐步实现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时代的发展对未来公民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终身学习的心向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应关注、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正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都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新起了教育改革浪潮。
本次教育改革力图以课程为突破口,最终实现教学改革。
2、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1)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课程目标单一,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
第4章 4.1 第2课时数列的递推公式与an和Sn的关系-新教材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课件
分 层
释 疑 难
an=SS1n, -nS= n-11,,n≥2.
作 业
返 首 页
·
·
情
境
导
学
探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新
知
(1)根据通项公式可以求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合 作
(2)有些数列可能不存在最大项.
探
究
(3)递推公式是表示数列的一种方法.
释
疑 难
(4)所有的数列都有递推公式.
时 分 层 作
疑
业
难
故数列{an}有最大项 a5 或 a6,且 a5=a6=7865.
返
首
页
·
28
·
情 境
求数列{an}的最大小项的方法
课 堂
导
小
学
一是利用判断函数增减性的方法,先判断数列的增减情况,再求 结
·
探
提
新 知
数列的最大项或最小项;如本题利用差值比较法来探讨数列的单调
素 养
合 性,以此求解最大项.
时 分 层 作
疑
业
难
返 首 页
·
19
·
情
由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项的方法
课
境
堂
导
小
学
1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各部 结
·
探
提
新 知
分的关系,依次代入计算即可.
素 养
合
2若知道的是末项,通常将所给公式整理成用后面的项表示前
作
课
探 究
面的项的形式,如 an=2an+1+1.
时 分
层
作 业
幼儿数学教育的核心要点
幼儿数学教育的核心要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是理解和应用数字和算法的工具,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数学教育的核心要点如下:1. 创造性游戏与学习结合:幼儿喜欢通过游戏来探索和学习,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将数学概念融入到幼儿熟悉的环境中。
例如,利用游戏中的积木或玩具,让幼儿通过建立模型和排序等活动,感受数学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
2. 强调实际应用:幼儿数学教育应注重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幼儿能够在日常经验中建立起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购物时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或者在家庭菜园中让幼儿测量植物的生长和水分需求,都能让幼儿体会到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强化基本概念: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基本数学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数字、形状、空间、时间和量的概念。
通过有趣的教具和游戏,幼儿可以学习数目的顺序,形状的特征,空间的定位,时间的顺序以及数量的比较等。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真正理解这些基本数学概念。
4. 鼓励探索和实验:探索和实验是幼儿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幼儿在自主探索和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和推理,建立起数学的认知结构。
教师可以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沙盒中让幼儿找到沙子的重量和体积之间的联系,或者让幼儿通过尝试不同的排列组合,来发现形状和模式的规律。
5.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应该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以及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幼儿运用已学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将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数学教育的核心要点是通过创造性游戏与学习结合,强调实际应用,强化基本概念,鼓励探索和实验,并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要点将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第04章 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0个)1、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是()A抽象化 B 形式化 C 概括化 D 严谨性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属于()A过程性知识B方法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缄默知识3、函数与方程思想属于()A过程性知识B方法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缄默知识4、先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再学习矩形概念的过程属于概念的()A顺应 B 同化 C 类比 D 迁移5、数学教师在课前所作的一系列准备称为()A反思 B 目标分析 C 编写计划 D 备课6、反映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概貌的是()A概念图 B 课程标准 C 教学计划 D 教案7、读——议——讲——练的教学程序是()A传统教学模式B自学辅导模式 C 尝试教学模式 D MM教学模式8、数学课堂作业属于()A过程性评价 B 终结性评价 C 分数评价 D 能力评价9、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A主体作用 B 指挥作用 C 主导作用 D 评价作用10、以巩固、梳理学生已经学过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数学课是()A新授课 B 讲评课 C 练习课 D 复习课二、填空题(10个)1、课程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
2、数学思维的二重性是指。
3、数学知识分为知识和知识。
4、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和过程。
5、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主要包括,,,四个过程。
6、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称为。
7、数学知识发生飞跃的地方,也是学生认知发展中的转折点称为。
8、正确选择数学教学模式要遵循,,,。
9、数学教学模式基本上分为,和三类。
10、数学课的类型主要包括,,,。
三、简答题(5个)1、简述确定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2、确定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3、简述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4、简述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考核命题工作要注意哪些?5、简要回答顺应与同化的区别于联系?四、论述(2个)1、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主要面临哪些问题?2、试论述备课过程中应该做好的几项工作。
五、案例设计1.下面是关于“正方形涂色”的数学活动教学材料,请给出本材料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四章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生的年龄特征
➢ 年龄特征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 认知水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总的来说,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与价值观逐 步形成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具有可塑性大, 上进心强,求知欲高,精力充沛,反应快而敏捷等特点,但另 一方面,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能力与知识 水平均没有达到成熟阶段。
数学教育目标是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对数学 教育的总的规定,更强调数学教育的结果与 要求。
数学教学目标要依据数学教育目标来制定。教学目 标是比教育目标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可以微 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是具体数学课的 中心。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 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感受 到了什么?”等说法来表示的,它通常是策略性的, 是可观察的、可明确校订、可测量、可评价的,而 且还有时间、情景等条件的限制,它是数学教育目 标的具体化 。
(5) 20世纪9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 数学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 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 知识与基本技能
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 步形成数学创新认识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育目标
➢ 200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又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 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
总体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 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 要。
第四章 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
学习学学思习闻见(感知)时习(巩固)获得知识和技能第四章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掌握学习的基本分类,知道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和理解数学的,掌握儿童数学认知的基本过程;(3)懂得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知道儿童在数学认知学习中的个别差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儿童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是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交流与阅读文献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概述●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五、教学过程§4.1 小学数学学习概述4.1.1 学习与小学数学学习一、什么是学习对于学习,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和学者给出过各种各样的解释,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材料不同、方法不同,对学习的理解就不同,从而所形成的理论也不同。
1.我国古代的学习观2.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它是通过刺激—反应来实现的,即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
3.认知学派的学习观●认知学派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现代认知学派认为,学习就是理解,即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实现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
4.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因此,教育者必须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要和价值观。
5.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学习者主动地去接触有关的信息,并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观念来解释这些信息。
●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来构建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理解并赋予意义。
我们一般所说的学习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的,也就是说,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心理活动。
数学教育概论 第四章02
四、对数学教学原则的理解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有效运用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把握教材的严谨性
要求。
教学中在逻辑严谨,思路清晰,语言准确。 教学安排上要有适当的梯度。
四、对数学教学原则的理解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1.对数学抽象性的理解 (1)数学的内容是高度抽象的; (2)数学的抽象性是逐层递进的; (3)数学的抽象性还表现为广泛而又系统地使用了 数学符号;
第二节 数学教学原则
一、数学教学原则概说
数学教学原则是人们在深入研究数学教学过程的基 础上,遵照课程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指 导教学的一般要求的原理,是教师确定教学方法,进行 教学实践的依据。
数学教学原则来源于人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数学 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是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 与升华,反过来又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四、对数学教学原则的理解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有效地运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 (1)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现实材料和教学语言 来引入和阐明抽象内容; (2)展现知识的应用过程,使思维由抽象过渡到具体, 形成技能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如果不注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学生不可能学好数学; 反之,如果不依赖于具体、直观,抽象思维也难以培养。 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 的,有时要经过循环往复才能完成。
•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对数学教学原则的理解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1.数学理论和逻辑的严谨性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四章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0
3.1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要求
2.中班
① 教幼儿从一堆物体中把不属于这一集合的元素找出来。 ② 引导幼儿进一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数量 (10以内)。 ③ 引导幼儿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并据此进行分类。
3.大班
① 引导幼儿对集合进行层级分类,体验集合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② 使幼儿学会将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17
2.4 感知集合包含关系阶段
5~6岁的幼儿一般处于感知集合包含关系的阶段。 首先,此阶段的幼儿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深入,他们 能按两种特征将集合分成子集。例如,他们能从一组 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中,把蓝 色的大图形拿出来,或者把小的圆图形拿出来。其次, 此阶段的幼儿能够较好地理解集合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例如,他们能按蔬菜、水果、树、花等类概念进行分 类,懂得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中数群之间的关系。
教师指导幼儿将手中的积木送到相应的小筐中。幼儿送完积木后,教师再次让 幼儿辨认标记和积木的颜色。教师指着红色标记向幼儿提问:“这是什么标记?这 儿住什么积木?”同样,指着蓝色标记提问:“这是什么标记?这儿住什么积木?” 然后引导幼儿回答。
5
2
4
1 3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16
知识库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并排呈现3只小猪,让它们都背上 救生圈,其中2只还穿上红裤衩,然后问幼儿“背救生圈的 小猪多,还是穿红裤衩的小猪多”并要求幼儿说明理由,结 果4岁的幼儿能正确回答的人数所占比例仅5%,而5岁幼儿 可达45%。这说明4~5岁的幼儿对包含关系的理解能力发展 较快,但完成任务的比例不高。因此,此阶段的幼儿对集合 与子集的包含关系只处于初步理解阶段。
中学数学教学论(4,5,6)
第二种是各章后的或第一大段教材之后的习 题,是在进行了若干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安排 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解题并形成一定 的技能技巧。第三章是每章后的复习题,它 比前两种习题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更富于变 化,带有一定的灵活性、技巧性、综合性。
安排这种习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 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 识的能力。教师在研究这些习题时,要注意 体会每一个题的具体要求、解题关键、解题 目的技巧以及解答方式、还要估计学生做题 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
(4)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可按下面式样填 写: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执行情况
在说明部分,应指出哪些地方与教学大纲不 一致,为什么?所制定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对差生的补课及优秀生的指导也要做出规划 加以说明。
(5)编写教案: 教案没有固定格式,根据具体情况可详可略。 一般要求有系统、简明、实用的特点,教案 通常包括下面几个内容: 1)授课班级。 2)授课时间。 3)课题。课题是指本节课的题目或本节课 的主要内容,要把章、节、页码都写上,便 于查找。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探索思路 组织练习及评价 布置作业
程序: 情境中质疑
交流中合作
总结、反思评价
作业中延伸
学生:自主学习接受挑战 问题
合作探索
自主建构知识 深化升华提出新
(2)“学案”教学法教学模式 “学案”教学的意义:“学案”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 “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学案“是指 教师在充分调查了了解学情、大纲、教材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为 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学 案“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 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需的实物、教 具和图片,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提供策略方法适时 地进行情意培养,从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辅助学 生根据“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一种教学 模式。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数学学科知识(练习答案)
第四章数学学科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确立了直观几何知识在我国小学算术课程中的地位的教学大纲是()。
A.《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B.《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C.《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D.《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把小学算术课程拓展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大纲是()。
A.《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B.《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C.《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D.《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3.小学数学课程具有()、普及性、发展性。
A.综合性B.选拔性C.基础性D.锻炼性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A.计算能力B.问题解决C.数学思维D.数学素养5.在各学段中,数学课程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A.“综合与实践”B.“空间”C.“问题解决”D.“计算”6.在解数学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
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A.反推法B.算法C.简化法D.类比法7.小学数学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分别从()方面加以阐述。
①知识技能②数学思考③问题解决④情感态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8.我国古代数学家中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的是()。
A.张衡B.祖冲之C.刘徽D.王孝通9.()作为教学用书,由唐高宗下令定为全国通用的数学教材,这是我国国家审定数学教科书的开端。
A.《算经十书》B.《周髀算经》C.《九章算术》D.《张丘建算经》10.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这个两位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为()。
A.abB.10a+bC.10b+aD.10(a+b)11.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射靶8次,命中的环数如下:8、9、10、9、8、7、10、8,这名运动员射击环数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6年级数学北师大版 上册教案第4章《合格率》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合格率》★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应用---合格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1、理解百分率的含义,运用百分率知识解决问题。
2、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设计说明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以学定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本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采用课件辅助教学。
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尝试自学、引导发现、组织讨论、拓展应用等教学形式,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
在组织汇报前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努力使课堂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权威,实现教为学服务的目的。
2.通过自主发现、合作交流、自学尝试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样的理念,学生在自主探究解答例题的过程中采用自学尝试法,根据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够正确求出产品的合格率。
在总结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时,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例题板书,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达到了人人参与,自主发现规律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以趣引学,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在数学王国里认识的数除了整数还有哪些?你能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小数及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ppt课件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4.图形探索 教师出示由三角形拼凑成的正六边形请幼儿观察并检验是否 正确。 师:老师拼了一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们帮我检查一下是 否正确。 请一个幼儿对拼凑结果进行检验(每一个接口几和几组成10 是否正确)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拼出来?(发放附纸 2) 师:如果你拼好了请举手。 师:试一试还可以拼一些什么不一样的形状? 活动结束: 教师对幼儿自主操作结果进行评价,活动结束。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主题及其他各科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会性的发展;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案例评析】 案例1 正规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活动名称:10的组成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熟练掌握10的组成,并能灵活运用。 按规则愉快自主的进行数学游戏活动。 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自主探索进行图形拼凑。 活动准备: 自制不同形式的三种数字卡片1-9、黑板、粉笔、作业纸附纸1、2、3。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凑10游戏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凑10游戏。小朋友们还记得怎么玩吗? 师:我手里拿的是数字几?(教师出示数字卡3)它和谁可以组成10? (请一名幼儿上来找出数字7) 师:现在请你拿出一个数字来提问小朋友(拿出数字2) 幼:2和几组成10? 老师再依次请幼儿出示数字卡6、5、1,幼儿一边做游戏,老师将结果展 示在黑板上,引出并巩固10的组成。
4.4课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重点知识点:提出改进和优化课间活动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关键词:优化、建议、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 板书设计:列出优化课间活动的几个建议,并用图示展示具体的实施方式。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课间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间的定义、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课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课间。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优化课间活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2. 教学难点:
- 学生对课间活动重要性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课间活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益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体验活动来加深学生的认识。
- 学生如何合理安排课间时间:学生可能缺乏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师需要提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如制定课间活动计划,帮助学生有效安排时间。
- 学生良好课间行为的培养:学生可能缺乏遵守规则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师需要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间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课间的意义和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课间活动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理解课间活动对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积极影响。
- 合理安排课间时间: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利用课间时间,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和放松,从而提高课间活动的质量。
- 培养良好的课间行为习惯:教师需要教育学生在课间保持安静、排队、不追逐打闹等,以维护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安全。
- 板书设计:列出课间行为规范的要点,并用图示展示正确的排队和交往方式。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配套课件第4章-4.4二项式定理
B.7
C.8
D.9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湖南教育版
典例剖析
一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例1
(1)求 3 +
1 4
的展开式.
(2)化简:(-1)5+5(-1)4+10(-1)3+10(-1)2+5(-1).
解 (1)(方法一
3 +
1 4
0
=C
(3
4
12
直接利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并化简)
3
它们是3=C52 (
3
3
=C
(
5
4
2 )3(32)2=906,
22
2 )2(32)3=90 3 .
3
(2)设展开式中第(+1)项的系数最大.又+1=C5 (
3
1
−1 −1
≥
,
C5 3 ≥ C5 3 ,
7
9
6−
得൝
则൞
解得
≤≤
.
1
3
+1 ,
2
2
C5 3 ≥ C+1
(2)一般地,二项展开式()中的各项系数和为(1),
1
1
奇数项系数和为2 [ (1) + ( − 1)],偶数项系数和为2 [ (1) − ( − 1)].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湖南教育版
五、利用二项式定理解决整除或余数问题
例5
证明
求证:1 + 2 + 22 + ⋯ + 25−1 能被31整除(∈N*).
例2
已知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工具,数学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 ❖ 思维训练功能:数学能够提升思维品质,养成严谨、
准确、符合逻辑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养成优良的心智素质,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以及欣 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 选拔性功能:升学选拔以“语文、数学、外语”为 主要科目。数学教育承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 任务。
二、我国20世纪数学教育目标的变迁
❖ 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 ,1923年6月刊布《初级中学算学课程纲要》,其 中规定的教学目的是:
❖ (1)使学生依据数理关系, 推出事物的当然结果 ;
❖ (2)供给研究自然科学的工具; ❖ (3) 适应社会上生活的需要; ❖ (4) 以数学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论理能力。
❖ 2.1951年的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是:
❖ (1)形数知识:本科讲授数量计算、空间形式及其 相互关系之普通知识为主;
❖ (2)科学习惯:本科教学须因数理之严谨以培养学 生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科学习惯,以及 探讨的精神,系统的好风尚.
❖ (3)辩证思想: 本科教学须相机指示因某数量(或形 式)之变化所引起之量变质变;藉以启发学生之辩证思 想.
三、确定中学数学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 从以上数学教育目标的变迁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目 标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的、变化着的研究 课题,那么它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 1.教育的总目标。 ❖ 各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服从于总的教育目标,并为完
成总体教育目标服务。 因此数学教育必需服从总目 标。 ❖ 2.社会的需求 ❖ 教育的作用是要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社会 的生产力。所以,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需 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一、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答案A:“数学有用”。
俗话说:“学了语文会写信,学了数学会算帐”。 答案B:“数学能训练人的思维”。
一句名言说:“数学是思想的体操”。 答案C:“数学是升学的主课”。常言道:“数学是筛Fra bibliotek人才的过滤器” 。
一、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
第四章 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第二节 数学教学原则 第三节 数学知识的教学 第四节 数学能力的界定 第五节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第六节 数学活动经验 第七节 数学教学模式 第八节 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
第一节 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一、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 二、我国20世纪数学教育目标的变迁 三、确定中学数学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 (4)应用技能: 本科教学须训练学生熟悉工具(名词 、记号,定理、公式、方法)使能准确计算、精密绘图 ,稳健地应用它们去解决(在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及自 然环境所遇到的)有关形与数的实际问题.
❖ 3.1963年,中国数学教育的重点有变化。 数学教学的目的 是:
❖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伺、三角和 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而且迅速的计算能 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适应参加生产劳动和 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 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设置的总体目标 是:
❖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
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 要的应用技能; ❖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 识; ❖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 分析:这一总目标的提法,在实用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上得到 比较好的平衡,在了解数学价值, 情感态度,实践能力上都有 新的提法。
确定中学数学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 5.学生的年龄特征
❖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又是教 学的主体。 因此确定数学教育目标,必须慎重考 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超过了学生的认 知水平, 学生学不会。 过低的目标, 学生会觉得 缺乏挑战性。
❖ 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除了要考虑以上面的五个方面 的因素外,自然还要符合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水 平。
第二节 数学教学原则
思考: ❖ 数学教学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第二节 数学教学原则
❖ 一般的教学原则 ❖ 数学教学原则体系的构建
学习数学化原则; 适度形式化原则; 问题驱动原则;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原则。
第二节 数学教学原则
❖ 数学教学原则体系的论述
确定中学数学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 3.数学学科的特点 ❖ 数学本身的特点包括模型化,数量化,算法化, 论
述的逻辑严谨性,简约的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的思维 过程, 辨证因素等诸多方面。 让学生学习和理解这 些特点, 都是数学教育应当努力达到的目标。 ❖ 4.教师的状况 ❖ 教师是数学教学目的的贯彻者,系统数学知识的传授 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活动的引导者。 因此 , 大多数数学教师的数学学科基础能力的状况是确 定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
❖ 分析:这一提法重点突出“三大能力”,加强了思维培养的 功能,但却削弱了实用功能。
❖ 4.20世纪80年代,拨乱反正, 依然回到1963年的提法。 由于社会上追求升学率需求的驱使, 数学教育的选拔性功能 日益加强。
❖ 20世纪9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义 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初 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 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 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 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 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