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开课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时孟26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教学新课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师: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生: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时代。
师:新航路开辟之初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原因有哪些?
生: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活动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拓活动。
师: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请结合教材概括促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生:首先是科学技术的推动,科学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同时,科学技术特别是新型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世界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便捷、方便。其次,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冷战”之后,世界形势趋向缓和与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把增强综合国力作为战略重点,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再次,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的渠道,促进世界各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局面。
师: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第一,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性经济活动,贸易、资本、科技等各领域进一步国际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促进发展国际贸易。第二,国际金融。国际资金流通速度加快,国际金融市场加强相互依存。第三,国际协调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参与国际经济,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推动经济合作。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课例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课例
【本课地位】
《面对经济全球化》是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内容,从逻辑上来说,本课学习是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是在什么国际经济背景下进行的。经济全球化是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背景。当前我们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通过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经营的视野,做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
【教学准备】
课前提示学生通过网络观看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或其解说词。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跨国公司的作用,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实质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
度。
2.能力:正确把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3.情感和价值观: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信念与责任感。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广
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繁荣和危机共生,正确理解独立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合作的关系,树立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
【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
【教学难点】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较为深刻的领会和感悟课程内容。
【教学实录】
◆感受经济全球化,导入新课
我们在学习了我国的经济运行方式、当前和今后国家的阶段性目标后,我们要继续了解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国际经济背景,这一背景就是面对经济全球化。
说一说,分享交流信息。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反思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这堂课设计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和思考,既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又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问题设计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注意难易度,设置好适当的思维梯度。问题的难易度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主动性,也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必须有思维层次和梯度;
2、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除备好教材之外,备好学生。
3、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本人创设好问题情境,设计几个具有思维梯度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实践后的>总结:
1、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学生必须要具有一定空间想像能力,作为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谨慎选材,处理不当,再精彩的内容在学生看来都是空中楼阁。
2、要把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内容衔接起来,在统一中去把握。
3、本课内容更应该与时俱进,要解放思想,要勇于创新,突破某些传统观点,因为近
年来的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对内对外都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反思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设计实用高效。
本课时的涉及内容有难有易、有繁有简。但知识本身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理论性较强,而且依据十八大精神,教材对本部分内容做了修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小栏目把枯燥的东西变生动,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化高深为浅出,而且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对于学生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如: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影响等知识,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自行掌握,课上设计观点判断小竞答、政治观点大论坛、知识记忆大比拼等小栏目,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实现成果共享,突破了易混点、易错点。对于高频考点和重点知识,如怎样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采集大量材料并加以整理,采用课堂探究的办法,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透过我国制造业的瓶颈,发现解决的措施,在预设中生成知识,既直观形象又高效实用。
国际经济学教学反思
国际经济学教学反思
国际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合作。国际经济学教学反思,旨在探讨国际经济学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国际经济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学所涉及的知识对于学生了解全球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现象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国际经济学,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货币汇率等方面的关系,认识到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国际经济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这其中存在着复杂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国际经济学,能够掌握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从事经济工作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国际经济学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知识繁杂且涉及面广,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缺乏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引导。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国际经济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需要学生具备实践
经验和能力,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然而,目前国际经济学教学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对国际经济学教学进行改进的建议如下:
首先,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和实证研究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实际经济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一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十)
高一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a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b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
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态度。
C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经济
全球化中,我国应当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应对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树
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四、问题导学
(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是指____ _____ _____ _____在全球范围
内的_____ ______,使各国经济日益_____ ______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
2、经济全球化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_______的迅速发展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
促进了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在全球范
围内的流动,推动了__________ 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经济全球化是_________ 的产物,它又推动了_________。
4、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__________为主导的,发达国家
具有________ 和_______的优势,掌握着推动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开放互动的世界
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第1课时开放互动的世界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文化差异。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上合之合》)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是上合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上合组织现在已拥有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国,成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在这次历史性盛会上,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12个国家领导人以及相关国际组织或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气氛团结和睦,会议成果丰硕,彰显了各方在国际形势复杂深刻演变的背景下,共筑安全、共谋发展、共建家园的强烈愿望。
想一想: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哪些特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互动的世界。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与此有关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共同的家园
1.阅读教材第3页“探究与分享”。
2.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国际新闻,课上交流分享,谈谈感受。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
目标导学二:放眼全球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材料展示:史密斯的一天
早上6时30分,日本制造闹钟准时响起,史密斯起床后,把中国制造咖啡壶放在炉子上,然后用中国
香港制造电动剃须刀刮脸。洗漱完毕,他一边喝咖啡一边打开印度制造微型电煎锅准备早餐。吃完早餐,史密斯选择了一件斯里兰卡制造的衬衫、一条新加坡制造名牌牛仔裤和一双韩国制造高档网球鞋。此时,印度制造落地收音机已自动打开,整点报时的“嘟嘟”声响起,史密斯低头看看腕上中国台湾制造的手表,校对时间。出门之前,史密斯拿出墨西哥制造袖珍计算器,计算一下他今天最多可以花多少钱。来到楼下,从车库开出德国制造宝马车,去加油(沙特出产)。
经济学教学反思
经济学教学反思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
获得了广泛关注。然而,经济学教学在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对经济学教学进行反思。
1. 教材选择:多样化和实践性不足
经济学教学常用的教材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等,这些教材
在理论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过于片面化,忽略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例如,在宏观经济学中,往往只局限于讨论国家经济的总量运行情况,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讨论,如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其次,教材缺乏实践性,无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了改进教材的选择,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分析,以及经济实验等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缺乏启发式教学和互动性
经济学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辨和创造的能力。此外,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有限,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可以引入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同时,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手段,在线讨论、学术论坛等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
3.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偏重理论知识
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
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引入实践性的课程设计,如经济学模拟实验、企业访谈等,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应用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需要教师指导并给予直观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师:我们先来听一段音频,听的时候注意听这个故事里牵扯到几个国家。(播放声音<戏说全球化>)
师: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多少个国家?
一组:个
师:不正确。
三组:个
师:正确。一共有十三国家。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国与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已经到了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面对经济全球化》。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请同学们思考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经济全球化趋势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反思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这一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按照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生活情境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在高考备战过程中积累知识。下面就这一堂课的教学进行简单总结:
(一)可取之处:
1、环节设置流畅。本框以现实熟悉的场景导入新课,展示各种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让学生亲自参与表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在知识中体会快乐。
2、教学方法合理,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根据新课程的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本框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力图通过学生的生活情境建构,使本节课的教学充满生活色彩。讨论探究法及启发式教学法:新课程的课堂强调“以生为本”,本框教学教师要扮演好“导演”角色,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3、学法指导有效。根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通过比较鉴别,合作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4、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活跃、轻松、有序,教学目标能
落到实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意义”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主动思考,思维活跃,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二)不足之处:
1、语速较快
2、学生讨论时,还可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3、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秀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潜能得到发挥。但后进生,课堂上表现的机会不是很多。如何在重视个性时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也是教学后值得我思考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反思(精简版)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反思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这堂课设计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和思考,既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又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问题设计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注意难易度,设置好适当的思维梯度。问题的难易度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主动性,也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必须有思维层次和梯度;
2、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除备好教材之外,备好学生。
3、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本人创设好问题情境,设计几个具有思维梯度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实践后的总结:
1、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学生必须要具有一定空间想像能力,作为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谨慎选材,处理不当,再精彩的内容在学生看来都是空中楼阁。
2、要把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内容衔接起来,在统一中去把握。
3、本课内容更应该与时俱进,要解放思想,要勇于创新,突破某些传统观点,因为近年来的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对内对外都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反思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设计实用高效。
本课时的涉及内容有难有易、有繁有简。但知识本身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理论性较强,而且依据十八大精神,教材对本部分内容做了修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小栏目把枯燥的东西变生动,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化高深为浅出,而且增
经济全球化心得体会
经济全球化心得体会
篇一:经济全球化大赛课心得体会原创
20XX年12月青年教师大奖赛心得体会大赛课虽然已经结束,但留下的记忆却让人久久回味,有痛苦,也有快乐,在比较中反思自己,在合作中凸显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提升自我。通过参加此次大赛课,我从中的收获比从事两年教学的经验还要多,发现真实的自己,以前是闭门造车,孤军奋战,与人交流也少,教学方式多采取灌输式,知识积累较多,但教学方法不适应新课改要求,自己存在的问题缺少镜子来照出来,现将此次的收获总结如下:
1、学会与人团队协作。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个人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长补短,在团队中快速成长,在交流和沟通中思想撞出灵感的火花。在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尤其是我们高一政治组团队,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问题。大赛课台上的比拼,除了参赛个人的水平外,在一定程度上比的是他们背后团队实力,集体智慧的浓缩,能否集思广益。
2、不管干什么事情压力应适度,不宜过大。此次参赛,我对自己施加的压力过大,结果导致讲课紧张,课堂启发不到位,设置问题目的不明确,语言表达不清楚,教态死板,没有微笑和激情,课程很平淡,对时间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同组有的老师夸张的说法:小林今天多少脑细胞被吓死了,回去好好补补。虽然内心没有恐惧,但表现出来的让人感觉我好像怯场。
3、课堂教学与备课达到精细化,狠抓细抠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在准备中,我们逐字逐句来推敲,每一问题的设置,幻灯片
的字体、颜色、背景、动画、板式等,每一细节都会影响整个教学流程。
(1)精心认真设置每一问题,问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难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先说难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或降低梯度,或注意启发和引导。并提前预测学生回答的看法,设计好预案。
《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
《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
《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
这堂课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兴起原因,经济全球化影响;另一部分是世界贸易组织,讲解世贸的概况,中国加入世贸的原因和影响。
吸取上次汇报课的经验,这次汇报课我找了大量材料以辅助教学,比如课程的导入:
家住市区的李娜早晨起床后先用潘婷(美国保洁公司品牌)洗发水洗头后,然后用佳洁士(美国)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欧莱雅(法国)洗面奶,穿上阿迪达斯(德国)外套和耐克(美国)运动鞋,吃了昨晚买的肯德基(美国)汉堡,喝了杯雀巢(瑞士)咖啡,带上索尼(日本)mp3和诺基亚(芬兰)手机,刚出家门遇见邻居王叔叔开着新买的奔驰(德国)汽车……
这种方式,直观、容易理解,而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还可以调动学习兴趣,把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使得课堂轻松活跃。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问题:
1、在知识处理上,对教材挖掘不深不透。
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时,注意给学生提供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提炼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表现、作用、认识时,直接展示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对教材仅仅是进行了梳理知识,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需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素养。
2、在多媒体运用方面。
本课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可口可乐、麦当劳、摩托罗拉、海尔等画面,通过地图动画展示波音飞机的组成过程,让同学们感受经济全球化带给他们和世界的'影响。结果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学生的反应很热烈,比较容易接受。但随之而来,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弊端,画面过于花哨,反而冲淡了学生对重点知
高中政治 面对经济全球化 教案
孙杉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撰写说明
一、教学设计可考虑的几个要素
1、教育思想与教学设计的理念2、教材钻研(纵探与横析)3、学情分析与课堂实施策略4、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与突破5、多媒体辅助的有效性选择6、目标设定与达成预测
7、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阐释8、启合承接的精要陈述9、教法探索与学法指导
10、师生教学的互动策略11、课堂思维流向预测与对策12、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强化
13、知识延伸与拓展14、板书提示与课件讲义15、设计体会或教学反思上述15个要素切忌面面俱到,根据学生、教师、学科等具体情况有所侧重,重在特色呈现与教学创新。
二、教学设计可参考的流程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与定位在教案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应成为教案设计的主线。设计时要考虑为什么是重点、难点,要考虑如何去强调重点、突破难点、阐释疑点,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手段去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案设计的可能流程:
高三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优秀说课稿
高三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优秀说课稿
高三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优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本课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课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个框题的内容,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4.14规定的“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单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改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经济全球化含义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劳动生产率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体现全球化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走进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经济举世化的基本观点,理解经济举世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以应对经济举世化的挑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举世认识,增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认同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析经济举世化的影响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理解经济举世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准备教学PPT,以方便教室讲解。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兴趣,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理解经济举世化。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济举世化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举世化的含义和表现,引出本课主题。
2. 讲授新课:讲解经济举世化的观点、表现、原因和影响,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内容。
3. 教室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当前经济举世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经济举世化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举世化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例如,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以及如何应对举世化带来的竞争压力等。
5. 教室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举世化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自豪感。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更多的经济举世化案例,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经济举世化带来的挑战。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学设计--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22)必修中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及成因。
2.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知道中国如何应对。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究问题的能力。\t
二、教学内容分析
1.世界多极化:世界格局在冷战结束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极时代
(冷战时期)转向多极时代,各大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重新分配,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
2.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企业跨国经营等现象越来越常见,经济
全球化迅速展开和发展,已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成因。
2.掌握中国应对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
1.系统讲授:通过PPT讲解,结合多媒体展示。
2.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自学+集体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与消化。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多极化和经济全
球化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
第1步. 概念阐释
1.世界多极化的概念
2.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第2步. 世界多极化的成因及影响
1.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变化
2.多极化的特点和表现
3.多极化对世界的影响
第3步.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及影响
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形式
2.经济全球化的优势和劣势
3.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4步. 中国应对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1.制定合理的对外政策
2.加强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
3.发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5步. 案例分析
1.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实际应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开课教学反思
黄兰青
这次青年优质课比赛,总体上挺失败的。首先是课程结构的安排,为了刻意追求“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在跨国公司前面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显得刻板。今天改为在分析跨国公司的做法过程中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要自然很多,但是要点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他这样做的原因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其次课堂逻辑性不够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强,比如从表现到跨国公司,从跨国公司到影响的逻辑性不够强。师父的建议是把教案详细写下来,然后再仔细思考各个知识点间的衔接。
每次上过精心设计过的课,才发现学生其实没那么差,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总是以为学生不会讲,讲不好,讲多了会浪费时间,导致不敢尝试放开让学生讲。昨天试上也是,其实学生讲得很好,但是因为平时没有让学生尽情讲的习惯,所以学生讲了几分钟,就被我硬生生的打断,而以我的讲解取而代之。而这个导致的结果就是刚刚活跃起来的课堂气氛有沉闷下去,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受挫,课堂又恢复老师讲,学生有听没听的传统模式。
师父说,学生积极性需要老师去激发,而怎么激发呢,就是要善于鼓励,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先鼓励带动后鼓励,最后达到共同激发。例如今天让学生讨论时,学生讲到发达国家往往赚得要比我们多,规则由发达国家掌控,在昨天的试上中,对于学生这样的回答我没能抓住,学生的这种闪光点也在我的忽略中一闪而过了。今天学生还是讲到了这些,而我抓住了这点进一步激发,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眼中闪现的光芒。
这也启发我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候,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讨论过后,雁过无痕,教师继续按设计的讲解一遍,这其实是对学生思维的不尊重。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便会渐渐消磨。
归根到底,教学还是要从学生出发,采取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虽然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多讲,由学生的背景知识结构引出新的知识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灵活操控。理论性的东西,单凭学生的现有知识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还是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把握好知识点的难度,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几个内涵,理论性较强,可以先教师讲解,然后学生理解巩固,而经济全球化的几个表现意思简单,就可由学生自己讲,教师稍作补充即可。
路漫漫其修远兮,认清现实,及时醒悟,也算是祸中之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