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自然界、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两种气体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气体有什么作用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教学内容:
-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完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收集和检验。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相关安全知识。
-学生能够阐述二氧化碳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认识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说明一氧化碳的危害,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并适时给予提示。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学内容:
-学生探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减少它们的排放,保护环境。
-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讨论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和检验方法尚不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实验技能。
3.学生对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较感兴趣,有利于教师引导他们关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4.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善于探究和质疑,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探究。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气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气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认识这两种气体。
另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药品、仪器设备。
2.教学课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的图片和动画。
3.教学资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报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气体的来源和性质。
提问:“你们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展示它们的制法和用途。
初中化学 人教课标版 九年级上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知道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4、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和完成一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材分析1.学生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三、教学设计思路1.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基本教学模式和手段这节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指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这节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空气的成分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2. 通过观看幻灯片,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3.通过视频知道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及中毒原理。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一.二氧化碳1.探究实验一讨论1.根据以上性质,说一说的CO2用途.2.日常生活中,有什么证明同体积的CO2比空气重?3.实验室中,还有什么证明同体积的CO2比空气重? 探究实验二讨论1.实验室中还有哪些例子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中.(2)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讨论怎么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一氧化碳1.C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呢?中毒的生理过程如何?讨论(1)、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随堂练习】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若用装置C检验二氧化碳,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B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
(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路解析: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通过水洗除去氯化氢气体杂质;然后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要求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和实验结论。
-调查生活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排放源,了解减排措施,并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
3.阅读拓展:
-阅读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这两种气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业、医疗等,并撰写阅读笔记。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制备和应用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重点考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
-撰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环保”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分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环保问题。
2.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事物,撰写观察日记或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温室效应、温室气体、煤气中毒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关系。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们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3.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应能够:1.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2.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
二、导学内容1. 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1 二氧化碳的组成和结构二氧化碳(CO2)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它的分子式为CO2。
1.2 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
•高于-78.5℃时,二氧化碳由气态转为液态。
•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
2. 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2.1 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通过酸与碱反应制取。
•通过碳酸盐与强酸反应制取。
2.2 二氧化碳的应用•用于制造饮料中的气泡和汽水。
•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
3. 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3.1 一氧化碳的组成和结构一氧化碳(CO)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它的分子式为CO。
3.2 一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
•可燃,能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形成二氧化碳。
4. 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4.1 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通过不完全燃烧有机物质制取。
4.2 一氧化碳的应用•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还原剂。
•用于制取合成气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5.1 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引起窒息,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5.2 一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中的氧气运输能力。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导致中毒,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三、导学要点1.二氧化碳: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
2.一氧化碳: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
四、课堂练习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式分别是什么?2.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有哪些?3.一氧化碳的应用有哪些?4.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参考答案:1.二氧化碳的分子式为CO2,一氧化碳的分子式为CO。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
阅读课本113页至117页回答下列问题.
(一)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的气体。二氧化碳________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___
根据以上内容猜想实验6-4和实验6-5的现象。
实验6-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
(3)与石灰水的反应
3.用途
教学
反思
错题
档案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课前预习——评价单
序号: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知道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通过 实验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并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6-3、6-4、6-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通过演示实验6-6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积极观察,讨论,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展示交流分享成果
15-28分钟
1.根据二氧化碳性质结合生活实例总结二氧化碳用途
(二)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_________燃烧也________燃烧,________供给呼吸。
2.可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
①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石蕊试液由_____色变成______色。原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________和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节化学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但对其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样品、烧杯、试管等。
2.准备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3.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这两种气体?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和处理一氧化碳中毒。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学习目标: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够概述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学习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的探究。
学法指导:根据实验和生活常识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完成相应的题目 一、预习导学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还原氧化铜2.焦炭炼铁原理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二、自主探究碳的氧化物有 和 ,他们的性质的有很大不同,因为 不同。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1:倾倒二氧化碳(阶梯蜡烛实验)现象:底层的蜡烛 熄灭,上层的蜡烛 熄灭结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不 ,也不 。
因此验满CO 2的方法是:将 木条放在集气瓶 ,若木条 ,则气体已收集满。
探究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结论:二氧化碳 。
(生产碳酸饮料) 因此收集CO 2的方法是: 通过以上探究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氧化碳的性质:1、 色 味的 体 ;密度比空气 ; 水(1体积水溶解 的二氧化碳 )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查阅资料:紫色石蕊遇酸变成红色将CO 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 。
是什么使石蕊变红呢? 猜想:(1) ( 2) (3) 设计实验并做实验:课本第118页实验6-5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醋酸 观察到小花 ,说明紫色石蕊溶液遇酸确实会变成红色 (2)喷水 观察到小花 红,说明不是水使石蕊变红的。
(3)直接放入盛有CO 2的集气瓶,观察到小花 红,说明不是CO 2使石蕊变红的。
(4)喷水后放入盛有CO 2的集气瓶,观察到小花 红,说明H 2O 和CO 2在一起可以使石蕊变红 结论:结合(1)(4)可知是 和 反应生成的酸使石蕊变红。
是什么酸呢? H 2O 和CO 2反应的原理:将通入了CO 2的石蕊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石蕊溶液由 重新变为了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室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3. 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 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2.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3. 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温室效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对二氧化碳秘水反应的原理的探究。
【学习用品】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装有阶梯蜡烛的烧杯,充满二氧化碳的透明软塑料瓶1个,3个充有空气和不同量二氧化碳的瓶子,用滤纸制作的紫色石蕊小花4朵(干燥的),盛有稀醋酸的喷壶,盛有水的喷壶,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灭火器,一瓶或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 碳的氧化物有和两种,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它是色,味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有升华的性质,因此可作剂等。
3.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等。
防止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二、合作学习(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实验探究一(P117实验6—3)拿一瓶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按照课本图6—14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然后回答问题:(1)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2)观察实验现象:。
(3)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探究提升(1)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吗?如果能,说出你的方法:(2)你还可以用什么实验或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实验探究二(实验6—4)按照课本图6—15,向一个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完成下列问题:①现象:②结论: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事实,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关注温室效应并注意环保的有关知识。
3.通过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学习内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17-11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观察瓶中的CO2,可得出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2)学生演示实验6-3,提示学生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大部分,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学生演示实验6-4,看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能溶于水。
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色,遇碱性物质变蓝色。
(2)学生做演示实验,取两支试管A、B,分别加入石蕊溶液,在B试管中通入CO2(A作对照),观察现象。
现象:A试管无变化,B试管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色。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使石蕊溶液变色了呢?猜想:①CO2,②水;③CO2和水反应的生成物。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向第一朵纸花上喷稀醋酸。
现象:纸花变红色。
结论: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为后面的探究做准备。
Ⅰ.向第二朵纸花喷水现象:纸花不变色。
结论:水不能使纸花变色。
Ⅱ.把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CO 2的集气瓶中 现象:纸花不变色。
结论:CO 2不能使纸花变色。
Ⅲ.把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满CO 2的集气瓶中 现象:纸花变红色。
结论:CO 2和水反应生成了酸。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H 2O===H 2CO 3。
4.对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看到的现象: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了紫色。
原因是碳酸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_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耍的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及具在牛活和牛产屮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牛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H标
(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激发学生对美丽地球的热爱。
(2)学牛参与到实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対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自主复习】一、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三不:(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课堂检测】A1.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A2.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我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我能参与所有场所的灭火A3.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可做化工原料,温室肥料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课后作业】A1.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A.干冰升华产生大量水蒸气B.干冰升华出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D.干冰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大量白色气体A2.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B.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D.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A4.“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其中还含有少量柠檬酸,柠檬酸受热不分解、不挥发),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蓝后变紫A5.石灰浆抹的墙基本干燥时,一住人又会变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 )A.墙壁中有水渗出B.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里C.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中有水D.人呼吸产生了水A6.如图所示的纸花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并晒干的。
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在学生已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充分运用问题情境,交流与讨论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在活动中抓好知识和技能的落实,结合具体的案例从问题情景的创设,多媒体课件,问题情景的选择等进行分析阐述.反思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的模式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死狗洞》视频引导学生观看《死狗洞》视频,发现奇妙的现象。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出课题,并说明探究物质的一般规律(板书)。
活动2【活动】探究实验一:向燃着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走入学生中,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各组的现象,并与其它组比较。
然后,学生相互分析现象,可推知什么样结论。
【交流、评价】学生向教师汇报。
教师跟据实际情况,作出评价。
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现象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分析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活动3【活动】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情感目标】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一毒谷之谜: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附近,有个世界闻名的“杀狗洞”,任何一只健壮的狗走进去,过不了多久,就会倒毙在洞中,而人走进去却安然无恙。
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猜想]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新课导入】二[创设情景] (魔术)空集气瓶中倒入一些水,然后迅速盖上玻璃片,倒置,玻璃片不掉落。
[激趣设疑] 玻璃片为什么不掉落?老师告诉同学们吧,其实这根本不是空集气瓶,老师事先在集气瓶中装的是二氧化碳。
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二氧化碳,通过学习,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将魔术揭秘。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1、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实验6-3.[活动与探究](1)点燃两支一长一短的蜡烛,分别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实验6-4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小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较)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是否燃烧能否供给呼吸CO2无色气体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不供给呼吸2、探究点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1)实验1:取实验6-4中塑料瓶内的液体,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2)实验2:在实验1中究竟是什么使石蕊溶液变色?猜想①:CO2使石蕊溶液变色;猜想②:H2O使石蕊溶液变色;猜想③:CO2与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溶液变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与水发生反应。
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关于一氧化碳,教材主要介绍了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
本课题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教材介绍了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以讨论的形式提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等一些实际问题。
另外,本课题还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教材中的“调查与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充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并提倡“低碳”生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CO2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仪器: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一套,铁架台,烧杯,试管,药匙,试管夹,集气瓶,玻璃管,酒精灯,玻璃片。
药品:稀盐酸,石蕊试液,稀醋酸,石灰水,水,大理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公)、红色变黑色(关公变包公)。
要记住三大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_和氢气。
【讨论交流】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现有四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你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密度
是否溶于水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
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
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
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
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
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
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
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
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
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
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
重要前提和基础。
能否与水反应
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CO2+2Mg 2MgO+C CO2+C 高温2 CO
能否与石灰水反应
毒性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
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
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
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
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
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
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
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
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
灰,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句是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
1、(09安徽中考)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
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⑴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⑵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
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__________
(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⑶讨论交流:
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年烟台中考)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19年下降40%~45%。
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近年来科学家正致力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①将空气中的CO2压缩后贮藏于冰冷的深海。
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CO2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将过多的CO2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CH4)。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将工业上产生的CO2进行收集、处理,作工业原料,如用作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
CO2与饱和氨盐水制取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
式是。
(2)开发和利用清洁而高效的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①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氢方法是。
②开发太阳能、风能、海水热能等能源。
目前,烟台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达到总户数的48%以上;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7.4千瓦,居全省第一;并正在尝试利用海水热能来取暖。
这些新能源的利用,除了能减少CO2的排放外,还有哪些好处? 。
(请列举一条)
(3)节能减排:烟台万华集团成功利用秸秆造出
板材,它的意义在于。
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做法
能直接或间接降低碳排放? 。
(请列举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