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霓裳海羽衣舞的风格意象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得《霓裳羽衣曲》唐代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文化艺术领域也出现了“盛唐气象”,进入了中国艺术史上百花怒放得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音乐舞蹈艺术进展得重要时期,《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有代表性得乐舞作品.在唐代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得时期,道教作为国教,对唐代得乐舞产生了深刻妨碍,《霓裳羽衣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其历史与现实妨碍极其深远.唐代科举文学中就出现了以《霓裳羽衣曲》命题得诗赋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应试作品得分析和把握,来探讨唐代社会对道家教义得同意和弘扬,从而了解唐代社会得文化背景和道教文化内涵.唐代乐舞艺术得繁盛,与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上得措施与倡导是密不可分得.《霓裳羽衣舞》是盛唐时期最为闻名得乐舞,其艺术水平非同凡响,唐玄宗本人尤为喜爱.有关《霓裳羽衣曲》得创作来历,民间流传得神话以及各种记载众讲纷纭.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讲法.(一)认为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归后,触发了灵感,归来后完成了《霓裳羽衣曲》.刘昌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中写道:“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间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二)有神话传奇是道士引玄宗去月宫,观赏仙女们歌曲,玄宗甚是喜爱,询咨询仙女们伴奏之曲为何?答曰:“霓裳羽衣.”通晓音乐得玄宗,默记于心,归作《霓裳羽衣曲》.(三)讲法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则是依照《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得乐曲,此曲确实是依照《婆罗门曲》改编而成.wWw 唐代流传着许多关于唐明皇作《霓裳羽衣曲》得神话故事,尽管荒诞无稽,固不可信,但却反映了此曲与道教得紧密关系.综合以上得讲法,认为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归后,只作其曲得前部,及至后来汲取了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后才续其后部,使全曲完成,这应就是较为可信得讲法.唐玄宗曾下令:“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这就促使了异域乐舞与道教音乐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霓裳羽衣曲》是道曲融合外来音乐创制而成.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得科举考试中,试题为《琴瑟合奏赋》和《霓裳羽衣曲诗》.该科进士四十人,同榜有李肱、李商隐等.李肱丁巳科状元及第,兹录其诗《霓裳羽衣舞》如下:开元太平常,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谁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该诗在内容及语言上得宏阔气象,是与盛唐得强盛国力以及优越得民族自信心相称得.中国历史进展到盛唐达到前所未有得强盛,不管是经济实力依然军事实力,都已超越秦皇汉武,而臻至另一个伟大时代.诗篇开头就点出开元之太平盛世,高歌当时得气象.同时,在“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两句之中同时写到了乐舞,能够见得《霓裳羽衣曲》使用了箫、笙等金石丝竹乐器,音色圆润轻柔而幽静典雅,舞者身着颜色丰富多彩得纱裙,绣上羽毛做装饰,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得仙境感受和舞姿婆娑得仙女形象,用如此得方式,使得舞曲在艺术方面得到升华.《文苑英华》卷七四赋部收录开成三年(838)进士试《霓裳羽衣曲赋(任用韵)》三篇,作者依次为沈郎、无名氏、陈嘏.从赋得创作目得上看,赋得创作本身虽是为应试科考,而内容上偏于颂扬圣德,这和汉大赋“劝百讽一”得创作方式是相似得.只是《霓裳羽衣曲赋》劝讽得成分更少,而完全转变为彰显玄宗圣德得溢美之辞.以《霓裳羽衣曲》作为赋题,正是为了表达当时统治者对李唐盛世得热烈赞颂和迫切向往,都想成为一代有为之君.如沈郎《霓裳羽衣曲赋》中写道:“今皇帝奕叶继代,明德是资,开元之圣运复启,羽衣之馀响宁遗.观两阶之舞干,既柔殊俗;睹三清之仙乐,复播明时.下臣就列以贡赋,喜闻韶而在兹.”如此直言赞颂即便在汉大赋中也不多见,况且这种直言赞颂得方式也与古代士人内敛含蓄得行为宗旨相违背.然而综观全文,沈郎得赞颂并不给人一种阿谀谄媚得感受.赋在唐代虽不是文学之正宗,然而在歌功颂德、彰显圣威方面依旧是比较合适得传统文体.《霓裳羽衣曲赋》运用赋得铺张得语言,再现了霓裳羽衣舞曲曼妙多姿,生动摇曳得盛大景象.如无名氏得《霓裳羽衣曲赋》开篇写道:“霓裳绰约兮,羽衣蹁跹,高舞妙曲兮,似於群仙.长袖若缓而若急,雅音或断而或连,想奏禁城之里,如闻玉皇之前.迎拍动容,缥缈而罗衣曳雾;含霜吐曲,响亮而德音彻天.止有馀态,动无遗妍.”这种描写手法虽与汉大赋铺排渲染得手法一脉相承,但在此虽渲染,却没有显得夸张,缘故在于此赋是以霓裳羽衣舞曲得实际状况作为参照基础来描写得.赋中所表现得霓裳羽衣舞曲得恢宏气概及所流露出得明君贤臣得优越感是与天朝大国得强烈民族自信心匹配.也只有在盛唐强盛得时代,才能产生如此得赋作.三篇试赋作品中,陈嘏以词赋擅时名,宣宗非常喜爱他所作《霓裳羽衣曲》,他所做得《霓裳羽衣曲赋》应该是最为精彩得一篇.作为应试赋,《霓裳羽衣曲赋》抛弃了前代赋作用字僻涩、篇幅长篇巨制得特点,形成了用字平易、篇幅短小精悍得特点.赋作得开头就热烈赞颂玄宗尊崇至道得圣德,同时在赋得末尾写道:小臣而歌曰:“圣功成兮至乐修,大道叶兮皇风流.愿揣侔于竹帛,赞玄化于鸿休.”完全是士人心声得自然流露,未见做作之态.“被以衣裳,尽法上清之物;序其行缀,乃从中禁而施”一句中,“上清”乃道家所称得三清之境.从这其中也不难看出舞者得服饰以及舞队行列基本上依据道教习俗和法度所制.此外,赋中得“蓬壶”、“清音”、“仙意”、“紫殿”等也基本上明显得道家文化现象.应试题材下得诗赋《霓裳羽衣曲》都自觉迎合了当时得时代精神,其间不仅有对霓裳羽衣舞舞姿精彩绝伦得描绘,也有对玄宗圣德得热情赞颂.《霓裳羽衣曲》在唐玄宗及其以后大为流行,不仅仅因为帝王都信奉道教,本身喜爱音乐,更重要得是道教是其维护封建统治得工具,同时渗透到了唐人得社会生活之中.道教是李唐王朝信奉得重要宗教,与唐王朝有着深厚得渊源.唐王朝崇奉道教归根结底仍以政治利用为要紧方面.道教尽管是上层建筑巩固其统治得工具,然而在唐代社会得方方面面依然产生了深刻妨碍得.道教深深妨碍了当时得艺术,也反映到了士人得文学作品当中,尤其从这些诗赋当中士人所流露得思想感情来看,统治者得功力目得显然差不多达到.由此可见,道教对唐代士人得妨碍,以及《霓裳羽衣曲》在当时和其后得巨大妨碍力.。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
一、题材:中国古典舞
二、形象:《霓裳羽衣曲》歌舞十分注重表演者的服饰,“不著人家俗衣服”,裙色如虹,身上披的丝帔如飞云流霞,佩着黄金装嵌璎珞珠串,响声泠泠,清脆悦耳;秀发梳成双鬟,头上饰金嵌的珠花,舞姿轻盈柔美,进退飘忽,长袖翩翩似弱柳扶风,裙裾轻曳像缭绕流云,饰羽毛的舞装随双臂挥动,如鸾凤展翅。
通过《霓裳羽衣曲》可以看出唐代大曲的特点,调式为商调式,服饰是用羽毛做装饰制成的舞衣,非常具有唐代的特征;舞蹈形式丰富,独舞群舞相互,舞姿结合吸收和参考敦煌壁画。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舞蹈的代表作之一,是“唐风”舞蹈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古代舞蹈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它成功地塑造了仙女美妙的形象,创造出仙界的意境,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三、风格:配合《霓裳羽衣曲》的《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极著名的舞蹈,是中国宫廷舞蹈的经典杰作。
《霓裳羽衣舞》为《霓裳羽衣曲》之“容”,表现《霓裳羽衣》容”的舞蹈部分反映的是与曲相应的风格特征。
《霓裳羽衣》舞蹈的艺术风格、审美特行充满了道教的意象与意境。
《霓裳羽衣》在音乐风格方面,具有浓重的
商调色彩,除散序部分源于佛教充满佛教乐的特征之外,曲终的长引,音调清丽,!现存道教音乐的特征相对应;伴奏乐器合、套曲结构、演奏方式等与道教音乐的开式也相互呼应“绛节”和“节蟠”这些具有道色彩的道具器具有助于舞者对仙女形象的造。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的文本艺术特色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的文本艺术特色摘要】白居易的音乐诗在其所流传的诗歌中具有特殊历史地位。
其中《霓裳羽衣舞歌》在他的音乐诗中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
【关键词】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艺术特色《霓裳羽衣舞歌》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七言古诗。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究《霓裳羽衣舞歌》的艺术特色。
一、音律流动,乐声入耳音乐表演的核心在于乐器的演奏,是一种刺激于听觉上的艺术形式,表演者需要通过娴熟的技法去完美呈现乐曲的节奏和旋律,从而给听众带来极致的听觉享受。
但是如果要通过文字去描述这种听觉上的抽象的感受是极为困难的,特别是如果不擅长音律,就无法生动鲜明地去描写乐器的音乐特色,更不用描写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变化。
白居易在写音乐诗的时候却能够运用精湛的表现手法,将音乐写活,让读者随着诗人的笔端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演奏者精湛的技法。
因为,白居易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音乐评论家,他本人喜好音乐,擅长音律,对各类乐器演奏、乐舞表演均怀有浓厚的兴趣,经常参加各种舞乐表演,甚至常常自己弹奏乐器娱乐。
所以,白居易对音乐的理解力使得他在创作诗歌的时候能够很好把握音乐的特色以及演奏者的技法,在他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千古名句是这么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简单的四句话,将诗中的琵琶女演奏琵琶的娴熟技艺,琵琶乐声的抑扬顿挫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没有在现场,也仿佛听见叮叮咚咚的琵琶声,既是清脆悦耳,又是沉浊厚重,一如乐者在耳边呢呢喃喃,又如听者身处林间,山鸣谷应。
那在《霓裳羽衣舞歌》中,白居易又是怎么去描写乐曲声的呢?“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在《霓裳羽衣舞歌》中,白居易首先用了一句“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来描写乐曲奏响的声音,这句话说的是磬、萧、筝、笛等乐器相继奏起,击、抑、弹、吹等声音悠长旖旎。
浅析《霓裳羽衣曲》的艺术特色
浅析《霓裳羽衣曲》的艺术特色作者:曹晓晶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23期摘要:《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舞蹈的代表作之一,是"唐风"舞蹈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古代舞蹈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它成功地塑造了仙女美妙的形象,创造出仙界的意境,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创作上它釆取了广泛吸收、以我为主的方法,它的音乐既吸收了传统清商乐,又吸收了来自婆罗门(印度)的音乐;既创造出美好感人的艺术效果,又渲染了神秘的仙境气氛。
《霓裳羽衣曲》之所以独具魅力,正是由于它立足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基,加上广取博采,大胆创新,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浅析《霓裳羽衣曲》艺术特色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是器乐曲、歌曲、舞蹈三者组合而成的大型乐舞套曲。
唐代大曲很多,崔令钦《教坊记》所列46大曲,内容十分丰富。
就舞蹈而论,其中最著名、最精美的应数《霓裳羽衣曲》(以下简称《霓裳》)。
《霓裳》属于“大曲”,又是“法曲”。
“法曲”的主要特点是曲调与所用乐器更近似汉族传统乐曲一—“清商乐”,情调更为幽雅一些。
喜好音乐,又擅长作曲的唐玄宗,特别酷爱“法曲”。
同时唐玄宗十分崇尚道教,他所喜爱的“法曲”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与道教的登仙思想有关,所以这一时期的“法曲“也被称为“道调法曲”。
唐代法曲中以《霓裳》最为著名,也最具代表性。
一、《霓裳羽衣曲》的来历关于《霓裳》曲的来历一直众说纷纭,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一种说法是玄宗在三乡驿望女儿山后创作的。
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刘禹锡这首诗说的是玄宗远眺女儿山触发灵感,回来创作了《霓裳羽衣曲》。
另一种说法是开元九年(721)前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婆罗门曲》,唐玄宗以此曲十二遍为基础(“腔”),再加上一个散序组成的。
直到天宝十三载(754)玄宗颁布太常寺更改乐曲名单,才正式更名为《霓裳羽衣曲》。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明皇被道士叶法善引导游月宫时得来的。
霓裳羽衣曲舞蹈
霓裳羽衣曲舞蹈引言:霓裳羽衣曲舞蹈是中国古代传统舞蹈的珍品之一,起源于南朝梁时期。
它以它独特的姿态、精湛的技巧和流畅的舞姿闻名于世。
霓裳羽衣曲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典舞蹈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霓裳羽衣曲舞蹈的起源、特点和演绎方式。
一、起源与历史:霓裳羽衣曲舞蹈起源于南朝梁时期,是由唐朝宫廷舞蹈演变而来。
据史书记载,这种舞蹈最初是为了纪念梁武帝的皇后萧淑嫔而创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霓裳羽衣曲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舞蹈形式,并在唐朝盛行起来。
唐朝时期,许多宫廷女子都受到专门的训练来演绎这个舞蹈,使得霓裳羽衣曲舞蹈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二、特点与风格:霓裳羽衣曲舞蹈以优雅、流畅和柔美的舞姿为其显著特点。
舞蹈中的舞者身穿华丽的霓裳羽衣,在音乐的引导下展现出令人陶醉的舞姿。
舞者通过身体的舞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将观众带入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中。
霓裳羽衣曲舞蹈的动作优美且有节奏感,它注重手臂和步伐的协调,以轻盈的动作展现出舞者们的柔美和飘逸。
在舞蹈中,舞者们经常用手臂和手指来做各种流畅的动作,配合身体的转动和步伐,形成了一幅绘画般的图案。
舞蹈的音乐也是霓裳羽衣曲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的节奏和旋律与舞者的动作相互呼应,使整个舞蹈更加有层次感。
这种舞蹈所使用的音乐通常是古典的、柔和的,通过音乐的情感传达,与舞者的舞蹈动作相得益彰,使整个舞蹈更加生动和充满艺术感。
三、演绎方式:霓裳羽衣曲舞蹈的演绎需要舞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灵活的身体。
在表演过程中,舞者需要将自己完全融入舞蹈的世界中,通过表情、动作和姿势来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在舞蹈开始之前,舞者需要先进行一些必要的身体训练和热身准备,以确保舞者的身体能够完成舞蹈所需的各种动作。
接着,舞者将身着色彩绚丽的霓裳羽衣,配合舞蹈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以优雅流畅的动作做出各种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观众展示出古代宫廷女子的风采和魅力。
为了更好地演绎霓裳羽衣曲舞蹈,舞者还要在舞蹈动作的技术上下功夫。
描写霓裳羽衣舞的唐诗
描写霓裳羽衣舞的唐诗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也达到了巅峰。
其中,描写霓裳羽衣舞的唐诗更是充满了神秘和美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唐诗,感受霓裳羽衣舞的魅力。
1.《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翩若惊鸿舞。
九天阊阖开,万象奔腾,浮云蔽日,飞雪舞空。
清音凄凄,凄凄惨惨戚戚。
这首诗描写了霓裳羽衣舞的神秘和美感,让人感受到了舞者的高贵和优雅。
2.《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翩若惊鸿飞。
天地为舞台,神仙为演员。
舞姿轻盈,步履飘逸,如仙女下凡,令人陶醉。
这首诗描写了霓裳羽衣舞的轻盈和优美,让人感受到了舞者的神秘和高贵。
3.《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翩若惊鸿飞。
舞姿轻盈,步履飘逸,如仙女下凡,令人陶醉。
天地为舞台,神仙为演员,舞出了人间的美丽和神秘。
这首诗描写了霓裳羽衣舞的美丽和神秘,让人感受到了舞者的高贵和优雅。
4.《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翩若惊鸿飞。
舞姿轻盈,步履飘逸,如仙女下凡,令人陶醉。
天地为舞台,神仙为演员,舞出了人间的美丽和神秘。
这首诗描写了霓裳羽衣舞的美丽和神秘,让人感受到了舞者的高贵和优雅。
5.《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翩若惊鸿飞。
舞姿轻盈,步履飘逸,如仙女下凡,令人陶醉。
天地为舞台,神仙为演员,舞出了人间的美丽和神秘。
这首诗描写了霓裳羽衣舞的美丽和神秘,让人感受到了舞者的高贵和优雅。
6.《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翩若惊鸿飞。
舞姿轻盈,步履飘逸,如仙女下凡,令人陶醉。
天地为舞台,神仙为演员,舞出了人间的美丽和神秘。
这首诗描写了霓裳羽衣舞的美丽和神秘,让人感受到了舞者的高贵和优雅。
7.《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翩若惊鸿飞。
舞姿轻盈,步履飘逸,如仙女下凡,令人陶醉。
天地为舞台,神仙为演员,舞出了人间的美丽和神秘。
这首诗描写了霓裳羽衣舞的美丽和神秘,让人感受到了舞者的高贵和优雅。
8.《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翩若惊鸿飞。
舞姿轻盈,步履飘逸,如仙女下凡,令人陶醉。
天地为舞台,神仙为演员,舞出了人间的美丽和神秘。
唐代《霓裳羽衣舞》艺术风格及思想意境分析
我 国的乐舞是 一个不 断 发展 的过 程 , 上古 时期 的原 始乐舞 就是 歌 、 、 相互 依 存 的 “ 位一 体 ” 舞 乐 三 形式 , 当时 尚没 有 形 成 各 自独 立 的艺 术 门类 , 但 后 来 的周 代 雅 乐 舞 依 附 于 政 治 , 代 舞 蹈 则 融 于百 汉
仙长生 的思 想倾 向。
期 , 为我 国当 时最 出色 的艺 术 作 品 , 作 出现 在 各 种
政治 外 交 、 乐享 受 以及 宗教 活 动 中 , 系宫 廷 音 娱 身 乐、 宗教 音 乐 、 域 音 乐 等 多 种 艺术 成 分 为 一 身 。 西
1 乐 舞 凸现 道 教 思 想 主题 的背 景
舞》 把美人 幻 想成 仙 子 , 表 达她 那 种 飘 飘 欲仙 之 并 概 。正 如诗之 中所 说 : 上元 点爱 招萼 绿 , “ 王母 挥 袂
和精神 信仰 主 要 是儒 、 、 三家 。儒 家思 想 对 中 道 释 国宫廷 乃至 中国文化 的深 刻影 响 , 历代 宫 廷 的祭 从 孔乐舞 可见一 斑 。至于道 和佛 , 中国君 主崇 佛 尊道
戏 。到唐代 舞蹈艺 术 的发 展 可谓 盛况 空前 , 与 音 是
意 , 白居易诗 说 : 如 “案前 舞 者颜 如 玉 , 着人 间俗 不 衣服 , 虹裳霞 帔 步 摇 冠 , 钿璎 累 累配 珊 珊 。 飘 然 ”“ 转旋 回雪轻 , 然纵送 游龙 惊 , 垂 手后 柳无 力 , 嫣 小 斜 曳裾时 云欲生 ” 可见 其 美 。这 个 舞 蹈 当时 因它 的 , 新 颖雅 丽和 蕴含 的道 教 思想 在 宫 廷 受 到极 大 的欢 迎 J 。唐 代是儒 、 、 释 道三 教相互 融合 的 时期 , 教 道
者 大有其 人 。唐统 治者尊 崇道 教 , 是 受功 利 目的 亦
《霓裳羽衣》古典舞鉴赏
《霓裳羽衣》古典舞鉴赏《霓裳羽衣》是中国古典舞的珍宝之一,以婉约、优美的舞姿和精巧的编排闻名于世。
这部舞剧以唐代李白的《长恨歌》为脚本,通过舞蹈、音乐和道具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浪漫情怀的故事。
整个舞剧的布景和道具设计非常精致。
舞台上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山水环境,悬挂着蓝天白云、飞瀑流泉的装饰,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
而漂浮在舞台上的霓裳羽衣更是舞剧的亮点之一,它利用灯光和特殊的材质制作而成,在空中舞动时仿佛翩翩起舞的仙女,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舞剧中的舞蹈是《霓裳羽衣》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舞者身着华丽的古代服饰,优雅地展示出旋转、摆荡、起伏等舞步。
她们的舞姿端庄大方,动人心弦,完美地展现了古代贵族女子的美丽和飘逸。
舞者们的身体灵活度非常高,舞蹈动作瞬间转变,如云卷云舒,像是在空中演绎一幅美丽的图画。
音乐在《霓裳羽衣》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舞剧选用了一些古典音乐作为伴奏,这些音乐充满了中国传统的韵味,以其悠扬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加深了观众对舞蹈情节的感受。
同时,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变化,更加凸显了舞者的动态美感。
《霓裳羽衣》不仅仅是一部旋律动人的舞剧,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追求。
舞剧描绘了一个宫廷女子的遭遇和励志崛起的故事,给了人们勇敢追求梦想的信心和力量。
观众通过观赏这个故事,不仅欣赏了舞蹈的美,还体验到了人生的情感与挑战。
总的来说,《霓裳羽衣》是一部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古典舞剧。
它通过精心的舞蹈编排和音乐搭配,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美感。
观赏《霓裳羽衣》不仅可以欣赏到华丽的舞蹈表演,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这部舞剧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享受。
从唐代燕乐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分析唐代的艺术特征
第一层结构基础上具体细化形成 的,从散序到杀衮的构成 中每一个构 成具体都有十多个段落 ,充分体现 了歌舞的个 性化 。第三层结构是在
了印度佛教曲子 的内容,在 舞蹈姿态上运用 了更多的旋转动作 。 舞蹈 艺术发展最 早起源于 宗教 ,并随 着宗教 的发展不断 发展 。 唐朝 引入 了佛教文化 并得到 了繁荣发展 ,后期通过 舞蹈在宗 教活动 中对佛教 教义文化进 行宣传 ,因而 《 霓裳 羽衣 曲》创 作也体 现 了强
们创造 出一种和 实际生活不 同的境界 ,是 对现实生 活的一种 重要突 破 ,将 唐朝 时期舞蹈 发展推 向了高潮 。 《 霓 裳羽衣 曲》在 音 乐刚开
始 时 运 用 了 不 同 的 乐 器 ,在 不 同 乐 器 之 问 的 交 错 作 用 下 呈 现 出 一 种
男的旋转动作 ,在温婉柔润的动作中显示 了一层豪放的气概 ,正如 白 居易诗词 中对 《 霓裳羽衣 曲》的描述 :“ 飘然转旋 回雪轻 ,嫣 然纵送
游 龙 惊 。”另 外 , 《 霓 裳 羽 衣 曲 》 还 特 别 注 重 对 腰 部 的应 用 ,通 过 腰
二 ( 《 霓裳 羽衣 曲 体现 唐朝 舞曲创作的艺术特征
( 一 ) 佛 教 主 义 文 化 的 充 分 体 现 《 霓裳 羽 衣 曲》 被 认为 是 从 印度 传入 的 舞 曲形 式 ,原 名 是 《 婆 罗 门》。早天 宝十 三年 的 时候 , 唐 玄 宗 对 这 个 乐 曲进 行 了重 新 命 题 和 创
三 个 部 分 的表 演 中 会应 用 到 舞 蹈 、乐 器 和 音 乐 演 唱 。第 二 层 结 构 是 在
作 ,并将 《 婆罗 门》改名为 《 霓裳羽衣曲》。可见 ,《 霓裳羽衣 曲》具
有 鲜 明 的西 域 佛 教 文 化 色 彩 。 同 时 , 在 音 乐 上 , 《 霓 裳 羽 衣 曲》 吸 收
霓裳羽衣舞艺术性之哲学探考
239霓裳羽衣舞艺术性之哲学探考董 迪(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730070)摘要:舞蹈是人体本能的一种发挥,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舞蹈艺术的形态。
ꢀ关键词:霓裳羽衣舞、艺术性、史学价值、哲学价值ꢀ冠绝一时的舞蹈《霓裳羽衣舞》, 本是盛行于西域的佛教乐舞《婆罗门》中的一种, 后来随佛教传到了河西走廊。
开元年间, 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 进献给喜好音乐的唐玄宗李隆基, 玄宗极其欣赏并为之深深陶醉, 于是亲制曲谱, 改名为《霓裳羽衣曲》, 且歌且舞, 教习梨园弟子演练, 故有“ 杨氏创声君造谱”的说法。
显而易见,《霓裳羽衣舞》的改编成功, 是产生乐舞奇葩《西凉伎》的河西走廊, 消化吸收各民族乐舞并使少数民族乐舞和域外乐舞汉化的一个典范。
艺术应是情感的真实表现为上乘,艺术哲学可以理解为对艺术的哲学思考,可以理解为一种涵括着宇宙观、人生观的艺术观。
舞蹈活动本身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的生命的呈现方式;舞蹈活动不仅反映着人的存在而且构成人的存在。
舞蹈的历史作为人的一种艺术活动的历史,本质上也是人的精神流变史,是人的精神流变的人体物化状态。
当然,决定着社会的人的精神流变的,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结构及人在人际关系中的存在。
古诗对《霓舞》舞姿有描写,较明确点出的舞姿有:一、旋转:“飘然转旋回雪轻”;二、小垂手:“小垂手后柳无力”;三、手拉裙据:“斜公据时云欲生”。
舞姿描述虽不很实,但可理解的动作有:一、急(碎)步,似流传至今的“台步”;“嫣然纵送游龙惊”;二、小臂起伏:“风袖低昂如有情”;三、双臂展举又低收:“翔莺舞了又收翅”。
旋转,在许多舞蹈中均有,不好说是哪一种舞蹈的专利。
小垂手:“舞女出西秦,跷影舞阳春。
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
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
蛾眉与慢脸,见此空愁人。
”这是(梁)吴均脍炙人口的诗,据此人们认为小垂手是深受西域影响的舞蹈。
浅析唐诗中蕴含的舞蹈意象
唐代稳定的政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营造了唐代多彩的艺术氛围。
本文首先对其乐舞繁盛的原因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其次就唐诗中对舞蹈虚实结合的描写进行简要举例,在结尾概括其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
一、为何唐代孕育了繁荣的乐舞文化其一,丰富的唐代舞蹈为诗词提供了灵感。
继汉代后,唐代将乐舞文化又一次推向了高峰,在这一时期,乐舞的管理体系已经相当完备了,并设有太常寺、教坊以及梨园等机构,同时还吸收了异域舞蹈文化,在原有基础上又产生了大量的新舞蹈。
其二,舞蹈文化渗透在唐人的生活中,除了宫廷节日庆典,民间也常有自发组织的乐舞助兴,唐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乐舞氛围,当他们借助诗歌来表达情感的时候,自然会推动舞蹈诗的发展。
其三,唐代舞蹈艺术精益求精,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舞者,唐玄宗便是当时优秀的音乐家。
而杨贵妃也十分擅长《霓裳羽衣舞》,此外宫中还有舞技精湛的舞姬,如杨贵妃在形容宫中舞伎时,曾创作《赠张云容舞》,这些优秀的舞姬乐工都为乐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舞蹈意象在唐诗中的体现(一)生动描写舞姿在唐代的舞蹈诗中,对乐舞的描写既有整体形象的记叙,又有关键动作的刻画。
唐代舞蹈中有许多模仿鸟类的动作,如“展翅”,即双臂向身体后侧伸展,胸腰展开,好似鸟儿飞起来的状态,常用在柘枝舞中。
张祜在《周员外席上观柘枝》中写道: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
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
鸾影乍回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
一时欻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
“翅齐张”将舞者比作鸟儿,两位舞者身穿华丽服饰,回头相对而无舞,快速地做双人的展翅动作。
这种大幅度的肢体动作会带给观众较为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也会被诗人捕捉记录。
在唐代舞蹈中,“回腰”这一动作曾多次出现在诗句之中,“回腰”类似于现在舞蹈中的下半腰,舞者背对观众向后下腰,又可以指代舞者回眸的姿态,这一动作对舞者的技巧要求是极高的。
例如,元稹曾在《舞腰》中感慨:“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漫谈《霓裳羽衣曲》中的舞蹈艺术特征
漫谈《霓裳羽衣曲》中的舞蹈艺术特征《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是由唐玄宗改编的,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对于中国的舞蹈艺术来说,唐代是古代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时代。
唐代舞蹈犹如盛开的百花,植根于广阔深厚的各民族民间乐舞的沃土上,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异域多姿多彩的外来舞蹈艺术精华。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高踞于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的巅峰。
盛唐时期的舞蹈则是唐代舞蹈艺术的繁盛顶峰,这一时期舞蹈最具代表意义的是《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是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传说它是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的创作,安史之乱后失传。
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但已非原味了。
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
《霓裳羽衣曲》的融合《霓裳羽衣曲》据认为是一首印度传入的乐曲,原名为《婆罗门》,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的方式将58首大多带有胡乐曲名的乐曲重新命以具有道乐色彩的曲名,其中就包括变《婆罗门》为《霓裳羽衣曲》。
由此看来,《霓裳羽衣曲》应该是带有些西域佛教音乐的风味,在音乐上吸收了印度佛曲,在舞姿上融进了西域舞蹈中精彩的旋转动作,但是其曲名“霓裳”、“羽衣”又无疑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
艺术源于生活,所以当时的舞蹈艺术就带有佛教和道教色彩。
舞蹈艺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
世界许多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舞蹈艺术。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的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励精图治,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国力强盛,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唐朝这种博大包容、开放进取的精神,造就了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即一种兼收并蓄、洋溢着勃勃生机的社会精神。
霓裳羽衣舞 名词解释
霓裳羽衣舞名词解释
霓裳羽衣舞是中国古代传统舞蹈的一种,源于《世说新语·七贵人》中的故事。
霓裳羽衣舞以其优美的舞蹈动作和华丽的服饰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之冠。
霓裳羽衣舞起源于南朝宋时期的贵族社交活动,被认为是一种高雅文化的象征。
舞者身穿华丽的霓裳羽衣,头戴绣球冠,手持华盖扇,舞姿轻盈曼妙。
舞者以手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手指的变化和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在舞台上创造美妙的艺术效果。
霓裳羽衣舞以逐步展现服饰的魅力和舞者的灵动为特色。
舞蹈动作流畅柔和,
表现了女性的温柔和婉约之美。
而霓裳羽衣的华丽以及舞者优雅的舞姿也使得这种舞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霓裳羽衣舞不仅在中国古代受到赞誉,也传播到了其他东亚国家,成为东亚文
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霓裳羽衣舞在现代的演绎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局限于古代皇家贵族,更多地展现在大众面前,成为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亮点之一。
总的来说,霓裳羽衣舞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古代舞蹈,通过舞者的动作和华丽的
服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它以其精致的舞姿和华丽的造型让人们感受到优雅和美的深刻意境,成为中国传统舞蹈中的瑰宝。
论《霓裳羽衣曲》的艺术特征及对宋代舞蹈的影响
论《霓裳羽衣曲》的艺术特征及对宋代舞蹈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马丽娜指导教师杨旺生摘要: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强、历史最长的王朝之一。
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舞蹈艺术在唐代是以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特别的舞蹈分类方法~摘取了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冠。
其中的《霓裳羽衣曲》更是代表了盛唐时期舞蹈艺术的特征~从对这个作品来分析~得出《霓裳羽衣曲》舞蹈的艺术特征~对后代舞蹈艺术的影响~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霓裳羽衣曲,舞蹈艺术,艺术特征,影响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Music NiShangYuYi and Influences to the Dancing Art in Song Denasty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 LinaTutor YANG WangshengAbstract:Tang dynasty China was the most enormous contribution to history, the strongest strength, the kingdom was one of the longest history. Tang Dynasty China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rt, foreign rel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have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Dance in the Tang Dynasty is an independent performing arts forms,especially dance classification, the removal of the top three ancient dance development. The "performance featured song," is represented high Tang period dance and art features works from this analysis, resultingin the "performance featured song," Dance of the art features to future generations dance and art, with history as a mirror and draw lessons from history and elements, of the dregs for our dance and arts continuous development.Key words: Ni Shang Yu Yi;Dancing Arts; Artistic features; influence 对于中国的舞蹈艺术来说,唐代是古代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时代。
探讨《霓裳羽衣舞》与宋代队舞特点-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探讨《霓裳羽衣舞》与宋代队舞特点-舞蹈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国舞蹈史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舞蹈是舞蹈家通过有规律有节奏的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体验的艺术表达方式。
宋代舞蹈在继承唐代舞蹈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异常繁荣起来。
宋代的宫廷舞蹈与唐代宫廷舞蹈相比,既有对唐代宫廷乐舞的继承,同时又对其有所创新。
《霓裳羽衣》是唐朝经典乐舞杰作,是一部综合性的舞蹈作品,乐舞用雨后美景来形容美女,用羽翼来代表仙境,有独舞、双人舞与群舞等各种形式,对宋代队舞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唐代《霓裳羽衣舞》简介1.《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唐天宝年间出现的着名宫廷乐曲,来源于印度。
其原名为《婆罗门曲》,是开元年间任西凉节度使的杨敬述呈献给宫廷的。
唐玄宗李隆基酷爱音乐,艺术造诣很高,是我国着名的音乐。
他对原曲加以润色和改编,并于754 年将此曲改为《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全曲共有36 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散序,共六段。
散序为乐曲前奏,由节奏自由的散板构成,由箫、磬、筝与笛等乐器分别进行独奏或轮奏;第二部分中序,共十八段。
中序又被称为拍序或者歌头,主要采用慢板,为抒情乐段,中间有几次由慢转快的渐进变化;第三部分曲破,共十二段。
曲破是整个曲子的高潮阶段,又被称为舞遍,音调特色在于繁音急节,乐音显得铿锵有力,速度变化多端,从散板到慢板然后逐渐加快直到急拍,结束时音调转慢,直至渐渐消失。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经典之作,庞大多变,具有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在唐代发生安史之乱,此曲一度失传。
由于此曲音调十分优美,构思十分巧妙,各个藩镇也开始排练演出,因此有一些残篇在民间流传。
南唐时期,另一位艺术李煜获得了残谱,其皇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将其进行润色与修补,补缀成曲,并编排了舞蹈在宫廷中排演。
在北宋攻破南唐都城时,后主李煜下令烧毁此曲。
2.《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舞》是与《霓裳羽衣曲》配套的舞蹈。
《长恨歌》中的“霓裳羽衣”意象
《长恨歌》中的“霓裳羽衣”意象《长恨歌》中的“霓裳羽衣”意象“霓裳羽衣”的意象在《长恨歌》诗中共出现了三处,分别为:“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风吹仙袂飘砜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仅在一首《长恨歌》中,作者白居易如此频繁地使用了“霓裳羽衣”这一意象,似乎蕴含着特殊的深意,如果能深入地探究这一情况的根源,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与理解《长恨歌》的艺术美感。
一、盛唐时代的“霓裳羽衣”乐舞唐代的乐舞艺术在古代乐舞发展的历史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接续了周、汉之正统的基础上,唐代乐舞得益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以来东西与南北乐舞文化的频繁交流,吸收融汇了各个地区特别是西域毗邻诸国乐舞文化的精髓,逐渐演变形成了雍容细腻、华丽奔放、丰富多姿的瑰丽风格。
对此鲁迅曾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终究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唐代乐舞经历了自开国以来一百年左右的吸收、演变与沉淀,到了开元天宝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巅峰,在这个辉煌的乐舞盛世,《霓裳羽衣》以其无与伦比的美感与神秘感成为了盛唐乐舞的重要标志,学术界普遍认为,《霓裳羽衣》乐舞形式的形成与定型过程是在开元天宝时代,而唐玄宗与杨贵妃对音乐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促进作用。
二、《霓裳羽衣》乐舞是李、杨爱情故事的象征乐舞空前繁荣的景象恰当地反映了盛唐时代的整体文化品格,在这个文化现象中,我们不应该忽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倡导促进乐舞文化发展方面所做出的显著贡献。
盛唐乐舞之所以形成了绚丽丰富的形态以及后世难以复制的巨大影响力,与位于帝国统治阶层顶端的唐玄宗与杨贵妃二人深厚的音乐造诣、先进的艺术观念以及身体力行的有力推动是分不开的。
根据相关的文献判断,关于《霓裳羽衣曲》的创制基本上有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说法,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霓裳羽衣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剧,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
#梦系敦煌#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霓裳羽衣舞
#梦系敦煌#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霓裳羽衣舞
产生于盛唐时期的著名乐舞《霓裳羽衣舞》从飞天的朝翔上得到了无限的启发,表达了这个时代里人们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腾云驾雾的艺术感受。
《霓裳舞》就富于这样的时代精神,她是盛唐艺术中诞生的浪漫主义之作。
不难追寻到它所诞生得到羽化登仙的宗教根源,而“霓裳羽衣”邀翔于仙境,正是飞天所具有的风采。
《霓裳羽衣舞》是我国古代舞蹈中的一颗明珠,相传原是唐玄宗李隆基梦见自己进入月宫,听到仙乐,见素娥数百人素练霓裳而舞,心中默记,带回人间,又吸收了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印度《婆罗门曲》加以改制,后由很有舞蹈才华的杨贵妃根据这段乐曲创作成舞蹈,取名“霓裳羽衣”。
该舞力图描绘虚幻中的仙境,刘禹锡诗有:「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句。
《霓裳》音乐「散序」部分,优美动听。
「中序」入拍起舞。
舞者扮成仙女模样,服饰典雅华丽,头戴步摇冠,上身穿羽衣、霞帔,下身着如霓虹般淡彩色裙(亦有月白色裙)。
舞姿轻盈柔曼,飘逸敏捷,「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入破」以后是快节奏的舞段,舞蹈动作繁复激烈,全舞在长引一声中结束。
此舞以杨贵妃(玉环)表演最著名。
她曾自夸说:「霓裳羽衣一曲,足淹前古」。
唐代三大舞名词解释(一)
唐代三大舞名词解释(一)
唐代三大舞名词解释
1. 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舞蹈中最有名的一种形式,也是当时宫廷舞蹈的代表之一。
•这种舞蹈以女性为主,舞者所穿的霓裳和羽衣是其特点之一。
•霓裳指的是五彩缤纷的长袖服装,由于颜色鲜艳夺目,宛如彩虹,因此得名为霓裳。
•羽衣则是象征神仙的飘逸服饰,将舞者的舞姿更加凸显,并通过舞动呈现出羽毛翩翩的视觉效果。
•这种舞蹈以轻盈的舞步、柔美的手臂动作和流畅的身体转动为特点,给人一种飘逸悠长的感觉。
2. 长命百岁舞
•长命百岁舞是唐代宫廷舞蹈中的一种养生舞蹈,意在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祝愿。
•舞者扮成老年人的形象,通过舞蹈动作传递健康、活力和长寿的寓意。
•舞蹈中的动作主要包括慢慢起身、舒展四肢、扇动折扇、弯腰跪拜等,展现出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力和灵动。
•长命百岁舞的形式也非常多样,有独舞形式,也有合舞形式,多表现出老年人在团结和和谐的社会中度过晚年的幸福生活。
3. 春宫怨舞
•春宫怨舞是唐代宫廷舞蹈中的一种宫廷舞蹈,以表现女性娇艳动人的形象为主题。
•这种舞蹈的动作轻盈、多变,以柔美唯美的手臂动作和身体转动为主要特点。
•舞者们通过翩翩起舞,展示出女性的柔美和娇羞,以及唐代宫廷对美的追求。
•舞蹈的形式主要包括独舞或合舞,多以婀娜多姿的动作表达爱情、婚姻和情感等主题。
•春宫怨舞是唐代宫廷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当时社交场合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三大舞蹈各有其特点和意义,不仅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审美和文化风貌,也是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霓裳海羽衣舞的风格意象
一、乐舞凸现道教思想主题的背景
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盛世时期,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在当时的统治中达到了顶峰。
与此同时,唐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乐舞的繁盛。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作为人体的一种艺术——舞蹈,不仅能充分的展现舞者婀娜多姿的体态,同时能够伴随着音乐将舞曲中的意蕴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而在唐代《霓裳羽衣舞》中,道教的长生、成仙则成为整个舞曲的核心。
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唐代,正是儒、释、道三教互为融合的时代。
在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中,儒家思想占据核心地位,例如:宫廷祭孔乐舞。
然而在唐代,统治者受功名利禄的诱惑,在信仰中更倾向于道教。
唐玄宗在位期间,不仅酷爱文学,同时还虔诚信道,以至于整个道曲弥漫于民间与皇宫的各个角落中。
正是由于唐玄宗对道教的虔诚信仰,以至于在民间《霓裳羽衣舞》的来源中,将唐明皇与仙女直接联系一起。
然而与此同时,在《霓裳羽衣曲》中体现一种清新、淡雅、超越现实的风貌,通过这种艺术作品本身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思想意识,体现出其非审美功利性的层面。
二、舞蹈体式充满了道教的意象与意境
《霓裳羽衣》舞蹈的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充满了道教的意象与意境。
霓裳羽衣的服饰特色,作为装饰的霞霓翠羽皆具道教风格;舞蹈离不开音乐,选择音乐是至关重要的。
《霓裳羽衣》在音乐风格方面,具有浓重的商调色彩,除散序部分源于佛教充满佛教音乐的特征之
外,曲终的长引,音调清丽,与现存道教音乐的特征相对应;伴奏乐器组合、套曲结构、演奏方式等与道教音乐的形式也相互呼应;“绛节”和“节蟠”这些具有道家色彩的道具器具有助于舞者对仙女形象的塑造。
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诗能让我们切实感受到《霓裳羽衣》歌舞的意境创造:“磬萧筝笛递相搀,击压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乐声初起时,由磬、萧、筝、笛参差交错地进人,奏出悠扬、自由的散序,使乐舞一开始就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含蓄朦胧的诗的意境,让人们不由得从音乐的流动中去展开舞蹈的想象,感受它的氛围和情调。
接着,慢拍子的中序,引出了翩翩舞人,使观众从听觉引起的遐想转向视觉的审美——舞人时而急旋回转,时而婆娑轻舞;时而像弱柳拂风,时而如蛟龙戏水
三、大曲体式结构表现浪漫的风格神韵
在《中国舞蹈史》中,霓裳羽衣舞不仅能从根本上表现出唐代追求成仙、成道的思想,同时还能凭借其轻松、愉悦的舞姿将舞曲中的主体思想表现出来。
然而在霓裳羽衣舞的整体结构中,主要分为“散序”、“中序”以及“破”三个部分。
然而在舞曲的整体演奏中,“散序”作为乐器的主要演奏部分,在舞曲表演的过程中起着铺垫作用;而“中序”作为整个舞曲中的歌唱部分,在舞曲表演的过程中起着升华主题、衬托气氛的作用。
而“破”作为整个舞曲中的舞蹈部分,同时也是整个舞曲中的核心部分,不仅是整个思想主体表现的中心部分,同时还是其艺术风格及艺术体系的形成部分。
因而在舞者表演的
过程中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散序部分节奏相比而言较为自由,并全部由乐器演奏,《霓裳羽衣舞》中白居易说“散序六遍无拍”。
中序主要乐章以歌唱为主,是多段体慢板音乐,舞蹈为辅。
需要一提的是“破”,也叫舞遍,分为十二段,从散板入节奏,节奏逐渐加快,最终达到极快,舞蹈为主,以器乐为辅,可能无歌。
起初的散板乐曲称之为“入破”,之后是“破第二”,也即“虚摧”,才开始是板拍有序的段落,节奏逐渐加快并且有快速连击,直到结尾才放慢节奏,其中最后一个音尤为长。
“繁音急节十二遍”说明《霓裳破》经过十二遍之后结束。
四、总结
综上所述,《霓裳羽衣舞》凭借其惟妙惟肖的舞姿、轻柔婉转的演唱深入人心,不仅将舞曲中向往自由、平等的思想表现出来,同时还能使人在观看后,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中无法自拔。
此外,通过《霓裳羽衣舞》无与伦比的表演,使人能切实的感受到人们追求“美好”、追求“向往”以及追求“快乐”的主体思想。
基于历史原因,虽然今天我们无法看到《霓裳羽衣舞》的全部,但是做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霓裳羽衣舞》仍将吸引着我们。